手法复位联合药物治疗耳石症疗效对比

更新时间:2024-02-29 10:1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手法复位联合药物治疗耳石症疗效对比

作者:李亚楠

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5年第25期

【摘要】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联合药物治疗耳石症(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方法和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3月-2014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内科二病区诊治的90例耳石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8)。对照组使用单纯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使用手法复位联合药物治疗,在治疗后即刻、治疗1周后、4周后观察疗效,并对其进行1~3个月随访。结果:对照组在治疗后即刻、治疗1周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0.48%和95.24%,观察组在治疗后即刻、治疗后1周总有效率分别为91.67%和95.83%,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手法复位; 耳石症; 眩晕; 药物

中图分类号 R7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5-0032-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5.25.014

耳石症又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周围性眩晕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临床表现为短暂的与体位相关的眩晕,呈发作性,持续数秒钟缓解。体位改变时症状加重,可伴有恶心、呕吐、出汗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神内科二病区确诊的90例BPPV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8)。对照组42例,男女比例18∶24,年龄16~72岁,平均(58.32±15.66)岁;观察组48例,男女比例16∶32,年龄18~80岁,平均(62.13±12.31)岁。所有患者均表现为与体位相关的眩晕,持续时间短暂,不超过1 min,给予视频眼震电图(video-nystagmograph,VNG)检查,分别给予Dix-Hallpike或Roll-test试验诱发眩晕,根据眼震方向为扭转型眼震诊断为后半规管耳石症(P-BPPV);眼震方向为水平方向诊断为水平半规管耳石症(H-BPPV)。其中对照组中右-P-BPPV 20例,左-P-BPPV 8例,右-H-BPPV 10例,

左-H-BPPV 4例,伴耳鸣5例,伴头痛1例,伴外伤1例。观察组中右-P-BPPV 18例,左-P-BPPV 12例,右-H-BPPV 13例,左-H-BPPV 5例,伴耳鸣7例,伴头痛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fm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