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病防控(蜀宣花牛)

更新时间:2023-09-14 12:07:01 阅读量: 初中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八章 蜀宣花牛疫病防控

第一节 牛群发病规律

牛群结构与发病的关系:成年牛、育成牛、犊牛在牛群中所占的比例即牛群结构,据统计,在一个比较理想的牛群中,成年牛占58.5%,育成牛占25.5%,犊牛占16%。各牛群的发病率分别为:成年牛占68.2%,育成牛占0.4%,犊牛占31.4%。

牛群发病的特征:据统计牛场以产科病占36%,消化道病占32%,呼吸道病占18%,外科病占7.7%,其他病占6.3%。成年牛主发病为产科病和消化道病,产科病中以乳房炎占56%,胎衣不下占27%。消化道病以前胃驰缓占21%,其次是瘤胃胀气和瘤胃积食,近年真胃移位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外科病(以蹄病为代表)主发生于成年牛,犊牛以下痢和感冒为主,其次是呼吸道病。

第二节 牛场防疫体系建设

防疫体系是为了净化牛群,防止疫病发生,流行的综合措施,主要有以下几面。

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执行,禁止到疫区引进种牛。在规定区域内引种必须进行申报、审批、指定通道进入、隔离饲养和接受落地检疫监督。同时,凡外购牛必须进行布病与结核的检疫,确定为阴性方可入场,并隔离观察45天以上。

二、加强牛场管理工作。 1.分群、分阶段饲养

按品种、性别、年龄、强弱等分群饲养,避免随意改动和突然变换,保证牛体正常发育和健康需要,防止营养缺乏性疾病和胃肠病的发生。

2.创造良好的饲养环境 牛舍要阳光充足,通风良好,冬天能保暖,夏天能防暑,排水通畅,舍内温度以9-16℃,湿度以50%-70%为宜;运动场干燥无积水。经常刷洗牛体。良好的饲养环境能促进牛体健康成长和繁殖,并能防止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疾病的发生。

3.保证适当的运动

每天上下午让牛在舍外自由活动1-2小时,呼吸新鲜空气,晒太阳,增强心、肺功能,促进钙盐利用,防止缺钙。但夏季应避免阳光直射牛体。

4.供给充足的饮水

牛每天都需要大量的饮水。必须有固定可靠的水源,保证水量充足。水质要良好和取用方便。因此牛场都应设置自动给水装置,以满足饮水量和饮用清洁无污染水,保证牛体正常代谢,维持健康水平。

5.坚持定期驱虫

驱虫对增强牛群体质,预防或减少寄生虫病和传染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每年春秋两季各进行1次全牛群驱虫,结合转群、转饲实施。犊牛在1月龄和6月龄各驱虫1次。驱虫前应弄清牛群寄生虫种类,有的放矢地选择驱虫药。常用驱虫药有阿维菌素、伊维菌素和丙硫米唑。

6.预防各类中毒病的发生

毒素和毒物不仅使牛发生中毒病,而且损伤牛体的免疫功能,使许多疫病乘虚而入,因此,不得饲喂有毒的植物、霉变的饲草、糟渣、带毒的饼粕。不在被工业“三废”和农药污染地放牧、饮水。防止牛吞食鼠药和除草剂 三、建立养殖生产安全意识

严格投入品控制,严禁使用违禁兽用药品和人药牛用,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

四、建立疫病防控体系 1.牛场布局要利于防疫

牛场应选择地势干燥、平坦、宽阔之处,位置要远离交通要道和工厂、居民区1000米之外,周围要建围墙。生产区与办公和生活区分开。各区入口处设置消毒池。贮粪场、兽医室和病牛舍应设在距牛舍200米以外的下风向,以利于防疫和环境卫生。

2.坚持自繁自养

牛场或养牛户应实行自繁自养,避免从外地带入传染病。 3.引进牛时要检疫,

买牛要从非疫区买。买前须经当地检疫,签发检疫证明。对购入的牛,进行全身消毒和驱虫,方可引入场内,进场后应隔离观察45天,确认健康方可混群。引入育肥牛时按照《动物防疫法》规定,对口蹄疫、结核病、布氏杆菌病、副结核病和牛传染性胸膜肺炎要进行检疫,病牛不能引进。

4.坚持定期检疫、疫病监测。

积极配合动物疫控中心和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做好每年两次(4月和10月)牛布氏杆菌病、结核等人畜共患病的检疫、检测。

5.谢绝外来人员参观入场,建立防疫制度

谢绝无关人员进入牛场。必须进入者,须换鞋和穿戴工作服、帽,经消毒后才能入场。场外车辆、用具等不准进入场。不从疫区和市场上购买草料。本场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也得更换工作服和鞋、帽。场内职工不得喂鸡鸭鹅猫狗等动物。患有结核病和布氏杆菌病的人不得喂牛。不允许在生产区内宰杀或解剖牛,不把生肉带入生产区或牛舍。不得用殘羹剩饭喂牛。消毒池的消毒药水要定期更换,保持有效浓度,一切人员进出门口时,必须从消毒池上通过。建立系统的检疫、防疫、驱虫制度。

6.消灭老鼠和蚊蝇等吸血昆虫

吸血昆虫能传播牛的多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每周应用卫害净(5%高效氯氰菊酯)对牛舍进行喷洒,消灭蚊蝇、老鼠,切断传播途径,保证牛群正常生长。 7、发生疫情后采取果断的综合扑灭措施

①发现疑似传染病时,应及时隔离、消毒,并迅速上报当地兽医站,尽快确诊。 ②严格监测,尽早检出病牛;

③及时隔离,集中治疗,防止疫病扩散,净化牛场;

④确诊为传染病时,迅速病牛隔离治疗或淘汰屠宰,对假定健康牛进行紧急免疫,或进行药物预防。

⑤污染的场地、用具、工作服及其他污染物等必须彻底消毒,吃剩的草料及粪便、垫草烧毁。

⑥经上级确诊为烈性传染病的必须在官方兽医的监督下做无害化处理或焚毁、深埋。不能擅自屠宰病牛。污染场地、用具及物,必须进行严格消毒。 ⑦对疫点进行严格封锁。 8、严格执行预防接种制度

建立适合当地传染病发生规律的免疫程序。每年定期对口蹄疫进行接种预防。 9、牛粪及其他污物及时清理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用畜舍净拌料饲喂可有效的控制牛舍内蝇蛆的繁殖生长,杀灭粪中的蝇蛆,保证环境卫生。

第三节 牛群预防保健和驱虫健胃

保健是指在正常生产情况下,为保证牛健康,防止隐性和临床型疾病的发生所采取的措施。

一、营养供应

1.犊牛:新生犊牛必须及早吃到初乳。如母牛分娩后无奶或病亡,则可用其他分娩时间相近的母牛初乳或发酵初乳替代,也可用人工调制初乳哺喂。及时训饲精料和粗料,以促进瘤胃发育。

2.育成牛:按营养需要供给中等营养日粮,防止过瘦。

3.成年牛:按营养需要合理供应日粮,严防饲料二次发酵,酸中毒(饲料中添加1.5%碳酸氢钠可预防)。 二、防疫保健

1.犊牛保健:加强饲养管理,预防新生犊牛窒息、犊牛腹泻、脐带炎、犊牛大肠杆菌病、佝偻病、犊牛水中毒、肺炎、白肌病等疾病的发生。哺乳犊单圈饲养。

2.育成牛保健:加强育成牛的饲养管理,分群饲养,7-18月龄的育成牛和18月龄以上的青年牛要分群饲养。15-18月龄配种,体重达350kg左右(320-380kg)。产前2-3个月清洗按摩乳房。每天刷拭皮毛。预防瘤胃臌气、肠胃炎、肺炎、软骨病、持久黄体、卵巢囊肿、卵巢机能衰退、难产等疾病的发生。 3.成年牛保健:

①蹄保健:保持牛蹄清洁,经常清除趾间污物。坚持定期浴蹄(用4%硫酸铜或5%的高锰酸钾),坚持修蹄,每年对全群牛的肢蹄普查并修整一次,对于有蹄变形的牛,每年修蹄两次(春秋)。

②疫病监控:四查--查精神、查食欲、查粪便、查产体温;抗体监测;加强临产牛的护理--对于高产、年老、体弱及食欲不佳,经临床检查无异常者,产前一周用糖钙疗法预防(10%葡萄糖酸钙+25%葡萄糖各500ml,1-2日一次,直到分娩。 三、驱虫健胃

由于牛采食粗饲料、牧草等而经常接触地面,因此,消化道内易感染各种线虫,体外也易感染虱、螨、蜱、蝇蛆等寄生虫。牛的机体轻度到中度感染寄生虫后,饲料的转化率受到影响,主要是食欲降低和吸收的蛋白质及能量利用率降低,胴体的质量和增重效果也有下降,进而影响肉牛养殖的经济效益。为此,肉牛在育肥前的预饲期内必须进行驱虫。驱虫最好安排在下午或晚上进行,牛在第2 天白天排出虫体,便于收集处理。驱虫应选在肉牛空腹时进行,投药前最好停食数小时,只给饮水,以利于药物吸收,提高药效。驱虫后,肉牛应隔离饲养2星期,对其粪便消毒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刚入舍的牛由于环境变化、运输、惊吓等原因,易产生应激反应,可在饮水中加入少量食盐和红糖,连饮1 星期,并多投喂青草或青干草,第2 天后添加少量麸皮,逐步过渡,要注意观察牛群的采食、排泄及精神状况,待整体的牛只稳定后再进行驱虫和健胃。

1、驱虫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般每季度进行1 次。目前驱虫药种类繁多,常用的有阿弗米丁、丙硫苯咪唑,敌百虫、左旋咪唑等。虫克星(阿维菌素)为驱虫首选药物,此药物对牛体内的几十种线虫及体外虱、螨、蜱、蝇蛆等体内外寄生虫均有效。根据不同剂型可口服、灌服和皮下注射。使用剂量为有效成分10 毫克/3 千克体重,灌服或混在饲料中饲喂。颈部皮下注射0.2毫升/10千克体重。

最好是丙硫咪唑和伊维菌素同时使用。具体用法: 内服丙硫咪唑15毫克/ 千克体重,同时用0.1%伊维菌素肌注0.2毫升/千克体重,这样联合用药对上述寄生虫都有较好的作用。 很多养牛户反映,常用阿维菌素、伊维菌素等药物对牛进行驱虫,由于所买驱虫药物含量达不到规定标准,驱虫效果不理想。如果是这样,育肥牛体内的驱虫可用丙硫咪唑,一次口服剂量为10 毫克/ 千克体重或盐酸左旋咪唑7.5~10毫克/千克体重,空腹服下。在有肝片吸虫的地方,可用硝氯酚等药物进行驱虫。此外,可以在每吨饲料中添加0.5 千克吩苯达

唑,按正常饲喂方法饲喂,对牛体内、体外的寄生虫均有良好的驱除效果。注意,在饲料中添加驱虫药物一定拌匀,免得个别牛吃不到,影响效果。

去除牛体表的外寄生虫常采用浓度为2%~5% 的敌百虫水溶液涂擦牛体(牛要戴嘴笼子),或者用浓度为0.3%的过氧乙酸逐头对牛体喷洒后,再用浓度为0.25%的螨净乳剂进行1 次普遍擦拭,可于首次用药1 星期后再重复给1次药。在具体应用中要注意:不可随意加大用药量;发现不良反应立即停药,对症状严重的牛只请兽医对症治疗。 2、健胃

由于饲喂方法不当或饲料不干净等原因,往往容易引起肉牛瘤胃、瓣胃沉积杂物,造成食欲不好、消化不良。此时宜空腹灌服浓度为1%的小苏打水健胃,待肉牛排出杂物后(以拉黑色稀粪为判断标准),再开始饲喂育肥饲料。驱虫3 日后,为增加食欲,改善消化机能,可应用健胃剂进行1 次健胃,调整胃肠机能。如用健胃散、人工盐、胃蛋白酶、胰蛋白酶、龙胆酊等等,一般健胃后的牛精神好,食欲旺盛。

牛健胃的方法有多种,可口服人工盐60~100 克/ 头或灌服健胃散350~450克/ 头,日服1 次,连服2 日。对个别瘦弱牛灌服健胃散后再灌服酵母粉,日服1 次,每次服250克,也可投喂酵母片50~100片。也可内服敌百虫,剂量为0.05克/千克体重,每天1 次,连用2 天。另外,可用香附75 克、陈皮50 克、莱菔子75 克、枳壳75 克、茯苓5 克、山楂100克、神曲100克、麦芽100克、槟榔50 克、青皮50 克、乌药50 克、甘草50克,水煎1次服用,每头牛每天1 剂,连用2 天,可增强肉牛的食欲。

健胃后的牛精神好,食欲旺盛。如果还有牛食欲不旺盛,可以每头牛喂干酵母50 片。如果牛粪便干燥,每头牛可喂复合维生素制剂20~30 克和少量植物油。

第四节 建立健全防疫消毒制度

一、树立预防为主,严格消毒,杀灭病原的观念。建围墙,大门小门、舍舍之间设消毒池,勤洗工作服并严格消毒,外人不得进场,春秋两次大消毒。器具、工具消毒等。

1.疫病传播途径不同,消毒方法不同

通过消化道传播的疫病-对饲料、饮水及饲养管理用具进行消毒。 通过呼吸道传播的疫病-空气消毒

通过节肢动物或啮齿动物传播的疫病-杀虫、灭鼠。

2.预防性消毒 每年春秋结合转饲、转场,对牛舍、场地和用具各进行1次全面大清扫、大消毒;以后牛舍内外、道路每周用3%强力消毒灵消毒1次,牛体可用百毒杀进行消毒,牛床每天用清水冲洗,土面牛床要勤清粪、勤垫圈。达到预防一般传染病的目的。

3.随时消毒 在发生传染病时,对病牛和疑似病牛的分泌物、排泄物以及污染的土壤、场地、圈舍、用具和饲养人员的衣服、鞋帽都要进行彻底多次、反复消毒。

4.终末消毒 在病畜解除隔离、痊愈或死亡后,或者传染病扑灭后及疫区解除封锁前,为了消灭疫病必须用10%-20%石灰乳、2%-5%火碱、0.5%-1%过氧乙酸、1/300菌毒敌等终末大消毒。

牛粪内常含有大量的病原体和虫卵,应集中做无害化处理。方法:掺入消毒药或发酵法。 二、常用的消毒法:

1.机械性清除 清扫、洗刷、通风。

2.物理消毒法 阳光、紫外线和干燥。高温-火焰、煮沸、蒸汽。 3.化学消毒法 常用化学药品的溶液进行消毒

①大门入口处设立消毒池,使用2%苛性钠溶液(每周更换1次)或1%复合酚等广谱、高效、低毒的消毒药品,主要是车辆的轮胎。车辆进入后先冲洗干净后彻底喷雾消毒。

②人员进出口通道设消毒池,池内用麻袋、草席等做成消毒垫,倒入3%-5%的煤酚皂溶液或10%-20%石灰水或2%烧碱溶液等消毒液进行脚踩消毒垫方式消毒;同时也可采取紫外线、纳米喷雾消毒方式对人体消毒。 ③在病牛舍、隔离舍的出入口处放置浸有2%苛性钠、1%菌毒敌或10%克辽林消毒液的麻袋或草垫,对进出人员进行消毒,防止疫病的传播。 ④饲槽、饮水器、草料及粪便载运车辆以及各种用具须每天刷洗,定期用0.1%新洁尔灭或强力消毒灵、“84”消毒液、抗毒威等消毒。 ⑤引进牛群前,空牛舍应按以下顺序彻底消毒: A.清除牛舍内的粪尿及草料,运出做无害化处理; B.用高压水彻底冲洗门窗、墙壁、地面及其它一切设施,直至洗涤液变清为止; C.牛舍经水洗、干燥后用1:100~1:200菌毒敌、1:500过氧乙酸,或含有效氯50克/吨以上的强力消毒灵、抗毒威等喷洒消毒, ⑥牛舍每月进行一次消毒,产房每次产犊都要消毒。圈舍消毒须先清扫并清除污物,然后再进行消毒。消毒剂品种,要经常更换,交替使用;在消毒时做好人员防护,减少对工作人员的刺激。 三、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 1、病原体抵抗力大小; 2、环境情况和性质; 3、消毒时的温度高低; 4、消毒药的浓度; 5、作用时间长短。 四、选择化学药剂应考虑的问题: 1、对病原体的消毒力要强; 2、对人畜的毒性要小; 3、不损害被消毒的物体; 4、易溶于水; 5、在消毒的环境中比较稳定; 6、不易失去消毒作用。价廉、易购和使用方便。 常用消毒药、浓度、消毒对象表 消毒药物 石灰乳 热草木灰水 来苏儿 漂白粉溶液 火碱溶液 过氧乙酸溶液 过氧乙酸溶液 臭药水 第五节 预防接种及免疫 有计划地给健康牛群进行预防接种,使牛体产生特异性抵抗力,可以有效地抵抗相应的使用浓度 10%-20% 20% 5% 2% 1%-2% 0.5% 3%-5% 3%-5% 消毒对象 牛舍、围栏、饲料槽、饮水槽 牛舍、围栏、饲料槽、饮水槽 牛舍、围栏、用具、污染物 牛舍、围栏、车辆、粪尿 牛舍、围栏、车辆、污染物 牛舍、围栏、饲料槽、饮水槽、车辆 仓库(按仓库容积,2.5毫升/米3) 牛舍、围栏、污染物

2、磺胺脒60g 、碳酸氢钠40g、次硝酸铋30g,药用碳100~300g一次性灌服,每日2次。

3、如有脱水和酸中毒,可用葡萄糖生理盐水300~500ml或复方氯化钠液2000ml,微生素C2g,混合一次静注,接着再注射3-5%碳酸氢钠500~1500ml。

4、口服0.5%痢菌净液50~100ml。②灌服止泻克痢粉8~15克/次,2次/日。③静脉注射5%葡萄糖生理盐水1500ml,庆大霉素8支×8万单位、维生素C 20ml。

(七)牛口炎 [病因]

1.多因采食粗硬的饲料,食入尖锐异物或谷类的芒刺,以及动物本身牙齿磨火不正。 2.误食有刺激性的物质,如生石灰、氨水和高浓度刺激性的药物。 3.K期饲喂发霉的饲草可引起霉菌性口炎。 4.吃了有毒植物和维生素缺乏等。

5.继发于某些传染病,如口蹄疫、牛恶性卡他热等。 [症状]

减食、小心咀嚼,严重寸不能采食,唾液多,呈丝状带有泡沫从口角中流小。口腔内温度高,粘膜潮红肿胀,舌苔厚腻,气味恶臭,有的口粘膜上有水泡或水泡破溃后形成溃疡。

[诊断]

局部温度增高、疼痛、咀嚼缓慢、流涎. 预防: 除去病因,加强管护,喂给柔软易消化的饲料

[治疗]

1.可用1%食盐水,或2%-3%硼酸液,或2%-3%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口腔,一日2-3次。口腔恶臭,用0.1%高锰酸钾液洗门。口腔分泌物过多时,叮用l%明矾液或1%草柔酸液洗口。

2.口腔黏膜溃烂或溃疡,洗口后可用碘甘油(5%碘酒1份,甘油9份,或10%磺胺甘油乳剂涂抹,每日2次。也可用青霉素1 000单位加适量蜂蜜混匀后,涂患部,每日数次。

3.体温升高,不能采食时.静注10%·-25%葡萄糖液l000-1500毫升,结合青霉素或磺胺制剂疗法等,每天2次经胃管投入流质饲料。

(八)牛食道梗塞 [病因]

牛食道梗塞多由于饲料管理不当,饲料储存保管散乱或放牧于未收尽的块根、块茎地等,有的是由于盗食未经粉碎或饲喂粉碎不全的块根及块茎饲料所造成。

[治疗]

根据梗塞部位、梗塞物大小及梗塞物在食道上能否移动等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梗塞物能从外部推送到咽部时,可慢慢向咽部推送,直至由口腔取出;食道深部梗塞时,由于无法推送到咽部,可采取向胃内推送法、打气法、打水法或扩张法送入胃内;当梗塞物在食道上部固定得紧密,无法移动时,可采取砸碎法、针刺划碎法、或食道切开法取出。现将各种方法简述如下。

1.口取法梗塞物如果在食道上1/3处时,可采取用本法。操作时必须装着开口器,将牛头和开口器一并固定牢靠,以防开口器滑落造成意外。先用胃管向食道内投送3%~5%普鲁卡因20~30mL,经15分钟后再投送液体石蜡或植物油50~100mL,将梗塞物从外部推到咽部,另一人伸手入口到咽部将梗塞物取出。

2.推送法梗塞物在颈部食道下方或胸部食道时,先将牛头吊起并固定好,用胃管入石蜡油或植物油100~200mL,经20~30分钟后,将牛口装着开口器,选1根拇指粗的新缰绳,插入的一端要平滑,并涂上石蜡油或植物油,将涂油的新缰绳从口腔插入食道,徐徐推送梗塞物,使梗塞物进入胃中。

3.打气法将胃管送入食道,顶住梗塞物,外端接上打气筒,术者固定胃管,另一人有节奏的打气,在食道扩张之时,顺势将梗塞物推入胃内。

4.打水法将胃管送入食道,顶住梗塞物,外端接在唧筒式灌肠器的接头上,将灌肠器插入水中,连续往食道内打水,如梗塞物移动时,顺势推动胃管,将梗塞物送入胃内。

5.扩张法本法多应用于深部食道梗塞,如胸部及贲门附近食道梗塞时,利用酸碱中和过程中爆发出的酸气,来冲击梗塞物进入胃内。方法是先将饱和碳酸氢钠(小苏打)200~300mL,用胃管送入梗塞物处,然后再将稀释盐酸100~200mL送入食道。

6、 砸碎法多应用于颈部食道梗塞,梗塞物多为脆性易碎物(如马铃薯)时,可在梗塞部位垫上棉花、布片等,用大钳子或踢钳夹碎,或将牛放倒,捆绑保定好,固定食道梗塞物,在梗塞物之下放一平坦木块,然后用平顶锤准确而有力地猛击梗塞物,将其砸碎,一般无后遗症。

7. 针刺划碎法本法应用于颈部食道梗塞,梗塞物为脆性易碎时,可用小宽针或采血针刺入梗塞物内,将梗塞物划碎。

8. 直接食道推送法本法是采用手术的方法将颈部食道暴露出来,然后直接从食道将梗塞物推送到咽部,再由口腔取出梗塞物。手术方法:行站立保定,将牛头高吊,使其颈部弯向右侧,固定好牛头,梗塞部位则充分暴露出来,手术部位即梗塞物所在部位剪毛或剃毛,进行常规消毒后,用2%~3%普鲁卡因进行局部麻醉,切口与颈沟平行,在梗塞部位切开皮肤及颈皮下肌后,要注意避开颈静脉,用扩创钩扩大切口,用刀柄钝性分离食道周围组织(在气管附近能触到强烈搏动的颈动脉,注意切勿损伤。食道在正常状态下较难找,但在食道梗塞物时。因有梗塞物而食道膨大易找),使食道暴露,术者用手握住食道,在梗塞部食道稍下方,边压边向上推送,使梗塞物返回口腔。当梗塞物进入口腔时,另一人伸手入口腔取出梗塞物。对术部进行清除创腔积血

9. 食道切开法手术与直接食道推送法相同。如梗塞物不能推入咽部时,只好切开食道将梗塞物取出。具体方法是:将梗塞部食道拉于切口外,用两把镊子分别垫于梗塞物两端的食道下面,使梗塞部位食道暴露和固定于皮肤切口之外。在梗塞物下端纵切食道(与食道平行切开)取出梗塞物,以灭菌生理盐水冲洗伤口,食道粘膜层以连续缝合法缝合,食道浆膜层以肠胃缝合法缝合,其他处理同直接食道推送法。牛食道梗塞后不久,因暖气不能排出,瘤胃发生臌气,因此首先用套管针进行瘤胃穿刺放气,并将套管针缝于皮肤上固定,至梗塞物排出为止。

二、传染性疾病 (一)牛口蹄疫 [病原]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及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具有传染快、蔓延面宽、病毒宿主广泛等特点,一旦发病,传播速度快,往往造成大流行,不易控制和消灭,造成很大损失。国际兽疫局(OIE)一直将本病列为发病必须报告的A类动物疫病名单之首。本病的特殊性症状是口腔粘膜、蹄部皮肤形成水泡及烂斑,从而导致患畜流涎和跛行。

[症状]

1、潜伏期平均为2~4天。病牛体温升高,食欲降低,精神不振,反刍减少或停止。 2、口腔粘膜潮红,口温增加,有渴感。视诊可见舌背、唇内、齿龈等处形成蚕豆及核桃大小的水泡,色较淡,内含清亮液体,破溃后现出红色组织。患畜流涎,表现咂嘴,并发出声音。如无继发感染,多为2~3日后破溃并长出上皮组织。

3、蹄部(蹄叉、蹄冠、蹄踵)、乳房上也出现水泡。蹄部水泡破烂后常表现跛行。在没有继发感染的情况下,多于2周左右自愈。如感染严重,可见蹄壳脱落,甚至难以治愈。

[防治]

1、一旦发病立即向动物疫控中心、动物卫生监督所、兽医主管及所在地畜牧兽医站等相关部门上报疫情,采取病料,迅速送检,以便确认病毒型。

2、将病畜隔离,封锁疫区,停止牛品销售和牛转移。 3、立即用同型疫苗对邻近或同群的牛进行紧急预防注射。

4、用1%~2%热烧碱水对患畜所用场地、牛舍及用具等进行消毒。同时将粪便发酵,深埋病死牛。

5、待最后一头患畜自愈或扑杀后2周左右,通过全面、彻底消毒之后方能解除封锁。 (二)破伤风 [病原]

又名强直症,俗称锁口风,是由破伤风梭菌经伤口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中毒性人畜共患病。以骨骼肌持续性痉挛和神经反射兴奋性增高为特征。

[症状]

1、初期精神不振,但食欲不减,可见吃食张口有困难。 2、口角流涎,咀嚼和吞咽都较困难,发展下去,则牙关紧闭,直到完全不能咀嚼和吞咽。 4、眼睛半睁半闭,瞳孔放大。

5、声音、光线或触摸都会使痉挛加剧。 6、常有便秘、臌气、尿量少等现象。 7、行走时转弯、后退都很困难。 8、四肢伸直、颈向后弯,呈木马状。 9、体温不高,有的在临死前迅速升高。

10、一般出现症状3~10天而死。只要治疗及时,死亡率较低。 11、严重时,反刍、暖气停止。 12、病牛患病期间意识正常。 [防治]

1、加强护理 将病牛置于光线较暗、通风良好、干燥清洁的栏舍内;环境保持安静,避免音响刺激;给予易消化的饲草饲料。

2、处理伤口时,应注意无菌操作,扩大创口,彻底排出脓液、异物、坏死组织,并用消毒药(可用2%高锰酸钾、3%双氧水或5%~10%碘酊等)消毒创面,同时在创口周围注射青霉素、链霉素。

3、药物治疗要根据病程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中和毒素、镇静解痉、对症治疗等方法进行。

⑴、破伤风抗毒素20万~30万IU,2%乌洛托品注射液100~150ml,25%硫酸镁注射液50~100ml,5%葡萄糖注射液2000ml,1次静脉注射,以后隔3~5日注射一次。

⑵、若开口困难,可用3%普鲁卡因10毫升或0.1肾上腺素0.6%~1.0%毫升,混合注入咬肌;无法采食时应每天补液、补糖2次。

对治疗预后情况有“三指可治,二指尚医,一指死矣”这一说法,也就是说,能伸进口腔三根手指时一般可治好,如能伸进两根手指时有治疗价值,如果仅能伸进一根手指,治疗往往无效。

(三)布氏杆菌病 [病原]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主要特征是导致流产、胎衣不下和公畜睾丸炎等疾病的发生。

病牛是主要的传染来源,流产的胎儿、胎衣、羊水及流产母牛的郛汁、恶露、子宫分泌物、粪便、脏器及牛的精液都含有大量病菌。

布氏杆菌病可经消化道、生殖道、呼吸道黏膜感染,特别是接产和人工输精消毒不严时更易感染人。可经母体胎盘垂直传给胎儿。

[症状]

1、犊牛患此病后通常不表现临床症状。

2、成年母牛第一胎流产,多发生在妊娠5~8个月,流产后出现胎衣不下,常从阴道流出褐色恶臭粘液,发生子宫内膜炎,导致屡配不孕。

3、母牛可发生腕关节、跗关节及膝关节炎。

4、公牛感染病后,多数表现睾丸炎和副睾丸炎。 [防治]

新引进牛只须隔离饲养两个月并检疫两次,阴性者方可合群。对患病牛应淘汰处理,畜舍用3%氢氧化钠液或新鲜石灰水消毒。每年定期进行检疫,成立病牛饲养场。定期预防注射,常用于牛的菌苗有布氏杆菌19号弱毒菌苗(5~8月龄注射1次,18~20月龄再注射1次)、布氏杆菌弱毒菌苗。

对病牛数量较多或有特殊价值的病牛,可在严密隔离条件下治疗。可用金霉素、链霉素或磺胺类药物和中药益母散,需坚持用药。有子宫炎时用0.1%高锰酸钾冲洗子宫,每日1~2次,2~3天后隔日1次,直到痊愈。

(四)结核病 [病原]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牛发病率较其他家畜高,而且成年牛较青年牛高。疾病的主要特征是器官和组织中形成结核结节。

[症状]

由于病菌侵害部位不同,临床可分为肺结核、结核、乳房结核等型,但以肺结核较为多见。

牛患肺结核时,症状多为短促的干咳或湿性咳嗽,尤以早上、饮水和运动后为明显。随病程发展咳嗽加剧,呼吸增加,有时可见腹式呼吸。患畜精神不振,食欲不佳,逐渐消瘦。肺部听诊有哕音,叩诊有浊音区。

患肠结核时,患畜出现腹泻,粪中有脓性粘液,有时直肠检查可见大小不等的结核结节。 乳房结核的特征性症状为乳上淋巴结肿大,无增温及痛感,乳房出现局限性或弥散性硬结,乳量减少,逐渐稀薄,且有凝块。

[防治]

新购牛必须观察3个月,经用结核菌素检疫确认为阴性后方可合群。阳性牛应隔离并由专人饲养。结核母牛所产的 犊牛坚持喂健康牛乳汁,并严格隔离,连续3次检查证明为阴性时方可合群。

凡开放性结核牛必须扑杀。对于阴性牛及时治疗,常用的治疗药物有异烟肼(雷米封),每日3克,分3次投服,3个月为一疗程。严重患畜每日1次肌肉注射链霉素200~500万国际单位,连续1周。对感染牛圈舍及用具用20%石灰乳或10%漂白粉消毒。结核患牛奶汁应彻底消毒后方可出售。

(五)流行热(亦称三日热) [原因与症状]

致病病毒为弹病毒系水泡病毒属病毒。一般症状为体温升高达39.5℃-43℃。症状以神经系统为主,导致站立困难,肌肉颤抖,周身疼痛,卧地不起呈瘫痪状态。以呼吸道症状为主近似感冒、精神萎顿、低头垂耳、眼结膜充血、流泪,流涎与流涕,呼吸急促等。对孕牛多导致流产与死胎。大部分牛经3-5天后可恢复正常,但损失很大。如产奶量大幅度下降,妊娠中断,瘫痪者因褥疮使之出现全身症状死亡、部分牛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如发病牛群

较大、较重,经过1-2个月后,在痊愈牛中因经济能力下降还要淘汰大约10%。

[治疗]

除用一般药物对症治疗外,没有特效药物和专用疫苗。以呼吸系统为主要症状的多用安乃近、普鲁卡因青霉素或增加链霉素、卡那霉素。有神经症状者除控制感染外,可用盐酸硫胺、呋喃硫胺、葡萄糖酸钙、氯化钾等,也可以用中药组方治疗。主要应从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牛只抗病能力与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着手,改善环境条件(以防暑降温为主)与卫生状况(大力消灭蚊、蝇、虻等吸血昆虫)。一旦发病要及时消毒,隔离病牛,加强对病牛的护理,组织必要人力,加强领导,采取多种措施,尽快控制住。

(六)巴氏杆菌病(牛出败) [原因及症状]

由多杀性巴杆菌引起的,简称牛出败。根据病状分为败血型、浮肿型、肺炎型。败血型,高热(41-41℃),腹痛、下痢、粪便恶臭带血,有时鼻孔和尿中带血。多在12-24小时死亡。浮种型,头颈和胸前发生水肿,外形显著失常。重者肛门、生殖器官及腿部也有水肿,甚至蔓延到身体其他部位。水肿处,开始时热、痛、硬,后变凉、疼痛减轻,指压有压痕。同时,口腔粘膜红肿、舌肿大,吞咽和呼吸困难,最后因窒息而死亡,病程12-36小时。肺炎型,主要呈纤维素性胸膜肺炎症状,便秘,有时下痢,并混有血液,病程长的一般3天或1周左右。

[防治]

可用高免血清治疗,效果良好。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族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均有一定的疗效。如将抗生素和高免血清联用,则疗效更佳。可中药组方治疗。预防要加强饲养管理,增强机体抵抗力,避免拥挤和受寒,注意日粮的全价营养,消除发病诱因,圈舍、围栏要定期消毒。流行地区,每年要进行预防注射。

(七)附红细胞体病 [病因及症状]

由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各种年龄的牛都可感染,发病集中在夏秋季节。病初症状不明显,仅表现为异食、口渴,粘膜呈黄白色。随着疾病的发展,体温升高,达40-42℃,精神不好,呼吸、心跳加快,食欲降低,反刍减少。流涎,流泪,多汗,四肢乏力,行走不稳,严重的卧地不起。产奶减少,发生便秘或出现腹泻,尿血,孕牛可发生流产。后期,粘膜极度苍白,黄疸也明显,肌肉震颤,有的突然退烧后死亡。在血涂片中发现附红细胞体即可确诊。

[防治]

在夏秋季节,消灭吸血昆虫,切断传播途径,有利于控制本病。在本病流行地区,于5月份发病前用贝尼尔或黄色素进行两次预防性注射,间隔10-15天,可防止本病的发生。发病后病牛要隔离,精心饲养和护理。可选用贝尼尔、黄色素、四环素或土霉素进行治疗。贝尼尔,每千克体重3-7毫克,用生理盐水配成5%的溶液,在深部肌肉分多点注射,每天一次,连用两天;黄色素,每千克体重3-4毫克,用生理盐水配成0.5%-1%的溶液,缓慢静脉注射,必要时间隔1-2天,可再注射1次;四环素或土霉素250-300万国际单位,1次静脉注射,每天两次,连用2-3天。此外,静脉注射葡萄糖、维生素C等有利于病牛恢复。

(八)牛传染性鼻气管炎 [特征]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俗称红鼻子。表现为鼻气管炎,发热、咳嗽、流鼻液、呼吸困难。伴发结膜炎、阴道炎、脑膜脑炎、子宫内膜炎和流产。

[病源]

疱疹病毒科牛疱疹病毒Ⅰ型。该病毒耐碱而不耐酸,耐寒而不耐热,对乙醚、氯仿、丙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ff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