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试题答案
更新时间:2024-03-06 05:4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自然辩证法浙大试题答案推荐度:
- 相关推荐
1. 从各自所学的专业来谈为什么要学习自然辩证法,将对你的科学研究有何帮助?其意义
是什么?
一为什么要学:数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与自然辩证法有着密切联系.自然辩证法为数学
理论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而数学理论的研究和学习有利于自然辩证法的发展.作为数学教师,应掌握自然辩证法原理,并将其应用于教学.这样能使学生了解数学理论的发展规律,加深对数学知识的透彻理解,掌握数学学科的精髓,更能激起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帮助:数学发展的历史表明,数学愈向前发展,数学探索的难度就愈大,就愈需要更
加准确的计算。更加精密的实验仪器和更加高超的哲学武器。进行创造性、探索性的数学研究工作,必须借助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维。唯物辩证法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最高度的概括,但它并不能自动地解决具体的数学问题,这里关键是要真正通晓唯物辩证法,勇于实践、善于探索,解决数学中的疑难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数学研究方向的正确性。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指导数学学习,有利于帮助提高辩证分析能力,理解数学系统关系的整体性。这种数学整体性的修养,有利于获得哲学观点和数学知识,同时,它也是发展思维结构整体性的基础。从事数学学习、研究与应用的人们应当成为辩证唯物主义者。数学作为人民生产活动知识的结晶,在人类历史上是一种起推动作用的力量,它在本质是同宗教蒙昧和唯心主义对立而同辩证唯物主义紧密相联的。它为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提供了与日剧增的新材料,证明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正确数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部分。数学工作者要想取得成功,首先必须自觉地学习和运用唯物辩证法这一锐利的思想武器,坚持唯物主义的理论,排除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对数学研究的阻碍,在科学实践中捍卫和发展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也应划清一些界限:一是把数学性质的问题同哲学性质的问题区分开来,既要强调用唯物辩证法来指导,又不要搞“代替论”;二是要正确区分社会历史观与自然观,既要看到人们由于受社会的影响而存在唯心史观,又要看到大多数人在自己的数学研究中会自觉地存在唯物主义的倾向,努力把唯物辩证法这种高度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到自己的数学研究中去,指导和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三意义:研究生的学习和本科生的学习有很大的不同。本科生更多的是学习书本上的知
识,主要是学习基本的、理论性的知识,这是为了打好基础为以后进一步的学习或是工作做准备。而研究生的学习则是把学习和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同时又反过来用实践的结果去检验书本上学到的知识。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在学习过程中让动脑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得到锻炼。作为一名研究生,除了基本的学习能力外,还必须要拥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因此,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研究生,我们要把学习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锻炼自己具备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而自然辩证法正是系统地介绍如何进行科学研究以及如何将自然科学的一般原理应用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一般方法。通过对自然辩证法的学习,使我们不再僵化思维,呆板地学习,而是用哲学的思想指导我们的学习和实践,有效地、合理地、巧妙地把自然科学的一般原理运用在我们的学习和实践过程当中。每一门科学都有一个哲学概括,自然科学的哲学概括就是自然辩证法,数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支,其罗辑的严密性、高度的抽象性、应用的广泛性, 决定了与哲学有着更为密切的联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数学作为科学技术中的重要代表,其发展进程即体现了社会的发展进程。
2. 在近代自然科学产生阶段,人类在自然观和方法论方面有什么样的局限性?为什么会造
成这种情况?
17乃至18世纪的自然科学,还处于近代科学发展的初期阶段,限于当时的科学 发展水平,在自然观和方法论方面造成了这一时期人类认识自然的局限性。
自然观局限性和原因:17世纪,由于伽利略、牛顿等人的工作,力学领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取得了极其显著的进步。力学由于它的成功应用而被无限推广,当人们面对新的自然现象而缺乏这一方面的知识时,往往就用已有的力学知识来填补现有知识上的空白点,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机械论的自然观,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其局限性日益凸显。 1) 机械构成论认为整体是部分的机械相加,它否定了事物的随机性 2) 线性运动论反映了一种确定性的观念,否认事物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 3) 僵化同一论是一种简单处理事物的,它否定了事物之间辩证的联系
4) 简单始基论反映了一种信念,相信最小砖块的存在,从而制约了科学的发展 5) 作用外因论假定了事物的前提,不承认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方法论局限性和原因:
1)有些真理并不能从起始的自明之理中直接演绎出来 2)直观并不能毫无遗漏地看清事物的序列中的一切环节
3)即使较简单事物序列的一切环节有可能全部看清,我们的记忆在这个思维运动终结时也往往不再可能恢复经历过的全部过程了。
在1960年代以前,西方科学研究的方法,从机械到人体解剖的研究,基本是按照笛卡儿的方法论进行的,对西方近代科学的飞速发展,起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但也有其一定的缺陷,如人体功能,只是各部位机械的综合,而对其互相之间的作用则研究不透。直到阿波罗号登月工程的出现,科学家们才发现,有的复杂问题无法分解,必须以复杂的方法来对待,因此导致系统工程的出现,方法论的方法才第一次被综合性的方法所取代。
3. 我们说:“科学问题是一定历史时代的产物”,对此您是如何认识的?是否现实中还没有
解决的矛盾都可以构成科学问题? 理解:科学问题是一定时代的科学认识主体在当时的知识背景下,提出的科学认识和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而又未解决的矛盾,它包含着一定的求解目标和应答域,但尚无确定的答案。任何科学问题都是具体的,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知识背景下,有不同的内涵。一定时代下的知识背景决定着科学问题的内涵深度和解答途径,随着一定时代的知识背景的不同,非科学问题可以转化为科学问题。现代科学研究的科学问题主要来源于科学技术实践和社会生产实践。从科学技术实践中所提出的科学问题大多是科学自身发展中的问题。从社会生产实践中提出的科学问题大多是实用性或技术性问题。 现实中还没有解决的矛盾不一定能构成科学问题。因为科学研究总是在特定时代的知识背景下进行的,这就导致科学问题的产生常常表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著名数学家希尔伯特之所以能够提出对当代数学产生重大影响的23个数学问题,就在于他对当时数学的发展有一个全局的把握。同一问题,在不同的知识背景下,其内涵深度也是不一样的。
其次,科学问题并不是漫无边际的问题,而应包含着一定的研究方向和求解目标。不过这种指向仅仅是大致的,即大致的指出问题之所在、研究应朝哪里进行、研究应该或可能取得什么样的后果。而应答域则是对答案范围的限定。科学问题作为一种特殊的知识形态,它提供的知识不仅表现在探索的对象,而且表现在提示答案的范围。
4. 以转基因食品为例,如何看待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伦理问题?你对这个问题是如何理解
的?
科技伦理是指如何使伦理道德规范运用到涉及科技活动的现实的具体问题的规范问题 ,它的目的在于探讨如何使道德要求通过科技活动行为规则与行为程序得以实现科技伦理是指
科技创新活动中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关系的思想与行为准则,它规定了科技工作者及其共同体应恪守的价值观念、社会责任和行为规范。研究者指出,科学伦理和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事关整个社会的发展前途。转基因食品的研究与发展已经成为学术界乃至广大公众的热门话题。1983年,世界第一例转基因作物——转基因烟草诞生。1994年,美国实现第一例转基因植物——延迟成熟转基因番茄的商业化种植,随后一些国家如加拿大、阿根廷、中国也开始种植转基因作物。在市场的运作下,转基因植物、转基因动物和转基因微生物纷纷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转基因作物的成本低、产量高;具有抗除草剂、抗虫和抗病毒等特性;可以提高食品的品质和营养价值;便于运输、储藏;增加保鲜性。正是转基因食品有诸多优点,2002年全球有13个国家(包括7个发达国家,6个发展中国家)实行了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种植,总面积达5867万公顷。转基因食品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它也有各种风险和伦理问题。“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已经或正在给人类带来福祉,但与此同时,由于转基因技术自身的特点及其难以准确预测的后果,人们对转基因技术的伦理争论一直就没有停止过——伦理上的否定和伦理上的肯定两种针锋相对的立场同时存在。这说明,如果不能从伦理道德上为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寻求恰当的理由,那么,这一新科技将不能获得健康的发展。
转基因技术,它可能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利益,这构成了它向前发展的巨大动力;但它也可能给人类带来严重的后果,这是人们对其产生忧虑并限制其发展的原因。由于利益的存在,全面绝对的禁止无从谈起。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整个世界都在为之发生改变,它也深刻的影响了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没有一成不变的伦理学,它应该具有开放的框架,随着时代和环境的变化而改进。这里有关克隆技术的伦理原则也应该是因时而异的原则。我们也应当接受每一代人对我们今天的文明准则有不同的阐释,应当看到,如果因为我们现时的见解而用禁止的办法来避免克隆人的出现,早晚必然要被修正,因为人们逐渐能够正确对待和处理克隆人的相关事情。巨大的利益诱惑和兴趣推动,构成了克隆人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它可能给人类带来的不可预见的伦理和社会灾难又使人类望而却步。这便生成了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况。技术向前发展的趋势是难以逆转的,而伦理学的框架也是开放的。应当以理性的态度,客观地对待分歧。无论是在学术问题和社会问题的讨论中,还是在法制建设中,都应该实事求是地、辩证地对待那些目前还无法做出令人信服的科学结论的问题。
5. 针对当前对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的不同看法,谈谈如何才能更科学地评价科学技术的社
会价值?
科学地评价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要想全面正确地评价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必须立足于 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的双向互动,围绕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等现实而又长远的重大问题,进一步开阔视野,进行深入研究和评价\(一)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审视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审视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必须坚持有利于人的现实生存和未来发展的立场\比如,目前在我国对科学技术的社会评价,总体上是积极肯定性的评价占绝对优势\这是很正常的\如果照搬法兰克福学派以西方发达国家为坐标系得出的结论,肯定是行不通的\人文关怀的核心是通过满足人的需要#开发人的潜能,使人感到幸福并对未来充满信心\人文关怀同时强调应为此创造相应的社会条件\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审视科学技术,就是要求科学技术的创新及其应用,应当有利于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的提升,有利于社会的公正和进步\现代科技在创新和应用中产生的种种负面作用,归根结底是由片面强调科技成果的经济效益造成的\在当今,评价科学技术时坚持人文关怀原则,必须坚持科技创新和成果应用要着眼于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发展,使社会更加公正\在追求经济效益与坚持人文关怀的关系上,必须用人文关怀来统帅经济效益,使人文关怀真正成为追求经济效益的内
在动力\为此,在评价科技创新及其成果应用时必须做到:第一,看其是否能直接提高人的物质生活或精神生活水平的提升\第二,看其在给一部分人发展机会时,是否会挤压另一部分人的发展空间,加大贫富差距和社会分化的力度\只有这样,才能在坚持以人为本和促进社会公正的过程中,使社会公正为人文关怀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从而把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二)从建设生态文明的角度审视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
人类发展史表明,生态文明是有别于原始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的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它的产生和发展具有历史必然性\它是对工业文明高度发展的辨证否定\众所周知,现代工业文明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资源匮乏#环境恶化和生态危机,因此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变得不可持续\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在深刻反思工业文明的基础上探索到的一条可持续发展路径\它的突出特点是有充分的理论准备和明确的建设目标,因而是人类文明发展质的飞跃,也是人类社会跨入新时代的鲜明标志\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实践结果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人类的经济社会活动不可超过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阀值,超过了就要遭受大自然的无情报复\也就是说,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人与自然的关系相互协调的基础上\生态文明不是不可实现的乌托邦\方兴未艾的知识经济和人力资本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载体\发展知识经济、人力资本经济与发展科学技术紧密相联,因此,从建设生态文明的角度审视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也非常必要。从建设生态文明的角度审视科学技术,首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类对自然的改造要与大自然的生态生产力相适应、共产主义追求的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等观点;其次,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当今历史条件下,建设生态文明是落实人文关怀的大背景\要在这些前提下评价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着重发展能节约资源#改善环境#提高大自然的生态生产力的科学技术,高扬科学技术的生态价值。
6. 从你所从事的学科研究的角度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不仅仅是一门学科,对理科学科来说有一定的启示性作用。它不仅以自然为研究对象,还对科学、技术以及社会关系等作为研究对象。而且研究的不是个别的现象,而是普遍的规律。应用数学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有人说,它是我们的全部知识中,凡是能用数学语言来表示的那一部分.应用数学着限于说明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是纯粹数学与科学技术之间的桥梁.,数学有3个最显著的特征.
高度的抽象性是数学的显著特征之一.数学理论都算有非常抽象的形式,这种抽象是经过一系列的阶段形成的,所以大大超过了自然科学中的一般抽象,而且不仅概念是抽象的,连数学方法本身也是抽象的.例如,物理学家可以通过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理论,而数学家则不能用实验的方法来证明定理,非得用逻辑推理和计算不可.现在,连数学中过去被认为是比较“直观”的几何学,也在朝着抽象的方向发展.根据公理化思想,几何图形不再是必须知道的内容,它是圆的也好,方的也好,都无关紧要,甚至用桌子、椅子和啤酒杯去代替点、线、面也未尝不可,只要它们满足结合关系、顺序关系、合同关系,具备有相容性、独立性和完备性,就能够构成一门几何学.
体系的严谨性是数学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数学思维的正确性表现在逻辑的严谨性上.早在2000多年前,数学家就从几个最基本的结论出发,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将丰富的几何学知识整理成一门严密系统的理论,它像一根精美的逻辑链条,每一个环节都衔接得丝丝入扣.所以,数学一直被誉为是“精确科学的典范”.
广泛的应用性也是数学的一个显著特征.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但最终都是从中发现并总结出现代人认识社会和人生的思维方式和思考方法,从而更好的反作用于现实社会,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
从数学观点出发科学和技术的关系1、目的与任务不同:科学在于认识和揭示人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而技术是对大自然的改造。2、社会功能和价值标准不同:科学一般并不具有明确的、直接的社会目的,不直接追求经济和社会利益,而技术则不同,具有明确的、具体的社会目的,技术的作用是用现有的知识去为人民服务。3、成果形式与肯定方式不同:科学活动的成果主要表现为知识形态,技术活动的成果主要表现为物质形态4、研究内容与范围不同:科学是指知识体系,是普遍理论;技术是指数学家利用自己的知识解决未解决的矛盾。科学和技术相辅相成,互为前提而存在,科学中有技术,技术中有科学。
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1、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及社会制度文明的发展。2、科学技术对社会也产生消极的影响。科学技术本身存在着不足,激化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我的矛盾。 一方面,我们要继续发展科学技术,使社会朝向有利的一面去发展,同时,我们也要消除科学技术发展对社会产生的不利影响。
7. 有人认为,只要技术掌握在好人手中,技术的负面后果就可以消除。你是否同意这样的
看法?为什么?
不同意,首先,我们要定义一下“好人”这个概念,何谓好人何谓坏人呢?难道只有穷凶极恶被判处了死刑的就是坏人,人人称赞的就是好人吗?爱因斯坦我们都听说过,我们能说他是一个好人或者坏人吗?他一生科研成果卓著,用实验证实了原子的存在,创立了相对论,并发展了普朗克提出的量子假说,突破牛顿经典物理学的框架,创立了适用于微观告诉运动领域的相对论。他对科技的发展可谓是功不可没,在世人看来他是一个好人。但是同时,科技掌握在他手中,他也发明了原子弹,原子弹变成了人类自我毁灭的工具。为什么不管科技掌握在谁的手上,技术的负面后果都不能消除了?因为:
1)技术的负面效果是人类过分依赖技术造成种种精神困惑和异化问题。科学技术对智力的支配,已经一般地扩展到操纵人的心理活动,包括无意识的领域。人们开始的初衷也许是好的,合理的,但是,任何美好的事物,走向极端,便会出现“双刃剑”效应
2)科学技术自身的缺陷,这是产生科学技术负面影响的一个重要原因。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由不成熟到逐步成熟的过程,都要经历一个曲折的过程,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也不例外。例如,1946年出现的世界上的第一台计算机,体积庞大且十分笨重、技术速度十分慢、实用效果并不理想,然而,今天的计算机已突飞猛进的向前高速发展着,不仅体积越来越小且计算速度相当快、实用性相当强,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现实利益的需要,说到底也就是人的世界观、价值观的问题,根本目的就是满足一己之私的需要。正如马克思所说:人在本质上社会性的。也就是说生活在社会上的人都是现实的人,小到我们的衣、食、住、行的基本需要,大到一个集团或国家无不是如此。由于受经济利益或政治文化等因素的驱使,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也无不受到巨大的影响。一个小果农或小菜农为了一点蝇头小利竟然用具有剧毒的化学药剂乙烯利来催熟水果或蔬菜,以期蔬菜、瓜果早上市卖个好价钱。当今头号强国美国为了自己经济利益的需要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一度向海湾地区和主权国家南斯拉夫投下了贫油弹,给这些地方的老百姓带来了贫血、肿瘤等疾病等巨大的灾难。马克思认为,“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种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得尺度来建造。”正是现实利益的驱使,使科学技术的消极作用在现实世界中还有不小的市场,归根到底还是人的价值选择或科学技术滥用的问题。
4)人类认识水平的限制也是科学技术产生负面影响的一个重要前提。每一个人或某一代人受客观事物的本质、社会历史的实践水平、主观条件等限制,往往对某一客观事物的认识存
在难以预见或根本无法预见的后果。正是由于人类这种认识的局限性,导致了盲目滥用科学技术,最终给人类带来了无法估量的损失和代价。1962年,雷切尔·卡逊在《寂静的春天》一书中做了这样的描述: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人们大量使用含有机氯化物的剧毒杀虫剂六六六或DDT来杀虫,以提高粮食的产量。短期内取得了杀虫的效果,粮食产量得到了空前的提高。然而,这些剧毒物的制作者和使用者们却全然没有预见到这些杀死害虫的毒物会对生态环境和人类贻害无穷。“人类制造的杀虫剂,无异于为自己种下了一棵毒果。”如上所述,引起科学技术负面影响的因素如此之多,这犹如给唯科学主义者一针清醒剂,使他们从中更加清醒地来认识科学技术及其产生的负面影响
8. 结合你所在的学科,谈谈在校期间研究生应当如何发挥自己的科学研究能力或技术创新
能力,你是如何让理解的?
科学方法对提高自我科研能力的启迪科学研究是一种探索未知事物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对于一个科学工作者来说,要在科学研究中取得重大成果,丰富的科学知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无疑是不可缺少的条件,但更为重要的是掌握正确的科学研究方法。由于我国本科教育大众化趋势的发展,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也在扩大。但是,中国的大学在大规模扩招的同时,有些忽视了对研究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了重理论轻实践、论文抄袭、创新能力低下、缺乏科学研究精神等问题。结合我所学的数学专业,为了提高研究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应该通过以下几点:1、纠正“天下文章一大抄“的错误观点。学术研究论文固然需要引用大量的文献资料,但应该确切的表明出处,以备读者的核查和参考,也是对原作者的尊重。应该认真研读他人的文献,综合别人的研究成果,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然后通过论文发展和表述自己的观点。仅仅靠抄袭他人的论文,是做不出研究成果的。而仅仅只是引用他人的东西,不经过自己的思考和总结,也是无法进行创新的。2、加强学生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功训练。学术论文的写作,需要确定研究问题,查询研究资料,提出解决办法。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可以培养他的查阅文献的能力、怀疑精神、总结经验的能力以及科学的研究方法。能很好地培养研究生应当具有的科学精神。3、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数学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当今社会上的各方面应用几乎都离不开数学学科,社会上需要大量数学方面的实践性人才。所以,在研究生教育中,不只对学生的理论水平进行培养,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改变只看考试分数和发表论文数量的评价标准,还要注意学生的实践情况,建立综合灵活的标准。我国的大学还处在蓬勃发展的阶段,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也是在所难免的。我相信只要不断完善制度,改变观念,与时俱进,必然可以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正如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说:“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的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难才能的发挥。”开普勒在年轻时就表现出很好的数学才能,但由于思想方法的错误,他前半生并没有取得实际的成就,只是在成为第谷的助手以后,从第谷那里学到了缜密的工作方法和严谨的工作态度,才在科学研究中取得了突破,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为太阳中心说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由此可见,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只有认真学习和掌握科学研究方法,才能更好的提高科学素质,充分发挥创造性才能,在科学研究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正在阅读:
自然辩证法试题答案03-06
科普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卡片09-01
泥石流地区的桥梁工程(定稿)06-15
变频恒压供水一拖二PLC程序解析04-24
零点起飞学Oracle之更新数据表09-07
上海 牛津英语 4A M3 unit1In our school 词汇语法和试卷习题12-08
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路径创新06-19
中职英语教学总结12-14
唐诗与中华文化精神读后感05-21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自然辩证法
- 试题
- 答案
- 综述
- 2009年重庆市、福建省、辽宁省、海南省四省联考行测真题机答案
- 关于编制添加剂叶绿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说明
- 2018学校食堂工作总结范文精品首发值得参考
- 2013年高考成语专题复习
- 行动是梦想扎根土壤作文1000字正式版
- (目录)2017-2022年中国洗发护发市场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
- 09 物体系统平衡问题的求解
- 均值方差标准下确定给付型养老金的最优投资策略毕业论文
- 用人单位应当如何根据《劳动合同法》来制定规章制度每日一练(201
-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案例
- 一体化PAM、PAC加药设备初步方案
- 行政法
- 腹部手术后肠瘘患者的护理体会
- 配套K122018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六章不等式推理与证明第34讲二
- 配电箱规格及参数
- 2014-2015年度二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检测
- 第六章习题解答
- 拔火罐操作-腰痛
- 物流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