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点第1、2章

更新时间:2024-01-02 13:3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点

第一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只不过有些物体的振动比较明显,有些物体的振动不明显或不容易被观察到。)2、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发出声音,所谓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其中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就是分别由气体、液体和固体的振动而发出的声音。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声源。 3、“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不能叙述为“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在发声,而原来发出的声音仍继续存在并传播。 4、振动一定发声,但发出的声音不一定能被人听见;不振动的物体是不会发出声音的。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为声源发出声音,也可以充当传播声音的介质。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1)现象研究: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2)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声音在空气中(15℃)的速度为340m/s。 (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传播得最慢,在液体中较快,在固体中最快。(4)影响声速的因素:声音传播的速度除与介质有关外,还与介质的温度有关。一般来说,介质温度高时声音的传播速度大,温度每升该1℃,声音在空气中每秒传播的距离增加约0.6米,当空气中不同区域的温度有区别时,声音的传播路线总是向着低温方向偏折。如果上方的温度低,声音就向上传播,此时,低处发出的声音。高处的人容易听到。 三、回声:对着山崖高声喊话,我们回听到回声。这是因为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便听到回声。1、人耳能区分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人耳才能把这两次声音区分开,听到回声。(两次听到声音的时间间隔小于0.1s反射回来的声音只能使原声加强,使得原声听起来更加浑厚、有力,这就是所说的“拢音”效果好,因此,在音乐厅中演唱比野外效果好的多)。 2、回声的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乐音的特性 1乐音是什么,乐音通常是指那些动听的、悦耳的、令人愉快的声音,乐音的波形是有规律。 2、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由声源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用Hz表示,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振动越慢,频率越低;因此音调与声源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注意:(1)一般来说,儿童说话的音调比成年高,女人的音调比男人高。(2)弦振动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与弦的长度、松紧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在同样松紧的情况下,短弦比长弦振动的快产生的声音音调要高。(3)音调的高低跟发声物体的形状、尺寸、和所用材料的性质等多种因素都有关系) 3、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由声源的振幅决定,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知识拓展:(1)声音的响度还跟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声音是从声源向四面八方传播的,人距离声源越远,声音越分散,人耳感觉到的声音响度就越小,反之就越大。此外,响度同时还受一些其他客观因素的制约,如人耳的主观感觉、声音传播途径中是否有障碍物等。(2)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采用减小声音分散的方法来增大响度。例如在大庭广众下讲话时,用一个喇叭形的传声筒,声音能传的更远;医用听诊器可以减小声音的分散等); 4、音色: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特色(也加音质或音品)。 影响因素:由发声体本身(是有发声的材料、结构等因素造成的)决定。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 5、乐音的三要素;乐音是声源做规则振动产生的,物理学中用响度、音调、音色来描述它的特性,把响度、音调、音色叫做乐音的三要素。(辨析比较:四点透析乐音的三要素。 ①音调的高低指声音的粗细,不是指声音的大小。例如“女高音歌唱家给男低音歌唱家伴唱”,这里的“高”“低”指音调。“引吭高歌”“低声细语”中的“高”“低”不是指音调,而是指响度。②音调和响度是声音的两个本质不同的特征,音调高响度不一定大,响度大音调也不一定高。“①”中的女高音虽然音调高,但她只是伴唱,响度要小,男低音是主唱,响度一定要大,但音调低。③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声音的振动频率无关,在同一介质中,频率不同的声音

传播速度都相同。④音色又叫音品、音质,反应声音的品质与特色。音色与发声体本身的材料、结构等有关。我们能将音调和响度相同的二胡声与钢琴声分辨出来,就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五、噪声及其控制 1、噪声:(1)物理角度:声源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 (2)环保角度:凡是干扰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 2、常见噪声来源:①自然界产生的噪声:主要来源于暴风雨、地震、海啸等,②生活中的噪声:公共成所人群发出的喧哗声、人们的说话声等。 与周围环境不协调的声音影响了他人正常休息、学习个工作。③交通噪声:主要来源于汽车、火车、飞机等机动交通工具在运行时发出的声音。④工业噪声:工厂的各种机器、设备在工作时发出的声音。⑤施工噪声:主要来源于建筑工地发出的机器以及使用锤子,铲子等劳动工具时发出的声音; 3、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dB, 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听觉下限;40dB~~5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和休息;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90dB以上的噪声会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突然暴露在150dB的环境中短时间会导致永久性耳聋。 4、控制噪声有一下三个途径:(1)在声源出控制(防止噪声产生);(2)在传播过程中控制(阻断噪声的传播,包括隔声、吸声和消声)(3)在人耳处减弱(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六、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1、人耳听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 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3超声波:定义: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获得较易集中的声能。应用: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碎石等。 4、次声波:定义: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产生: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及汽车奔驰以及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陨石坠落、雷电、地震、海啸、台风等。危害:使人恐惧、恶心、神经错乱、甚至五脏破裂、强大的次声波还会对机器设备、建筑物造成破坏。应用:预测地震、台风和检测核爆炸。

第二章 物态变化

一、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 1、物质三态:①水有三种状态:液态的水、固态的冰、气态的水蒸气。②其他物质一般也有三态。物质处于固态时,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物质处于液态时,有一定的体积没有一定的形状;物质处于气态时,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态。物质的状态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③ 物态变化: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知识拓展:使用酒精灯的注意事项:①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应该用外焰加热;②绝对禁止用一个已经点燃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个酒精灯,以免洒出酒精引起火灾;③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灯帽盖灭,不能吹灭,以免引燃灯内酒精;④用灯帽盖灭酒精灯后,应再取下灯帽,然后再盖上,这样可防止下次使用时灯帽拔不下来;⑤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 2、温度的测量:① 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 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②、摄氏温度: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③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④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3、温度计: ①、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②、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刻度; ③ 温度计的使用: 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认清它的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 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要稍等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夜柱的上表面相平。4、体温计: 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 测量范围:35℃~42℃; 分度值为0.1℃; 特点:灵敏度高,测量精确(玻璃泡打,内管细小); 液柱可自动上升,但不能自动下降可离开人体读数(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缩口;) 对细小液柱起放大作用,便于读数(柱体做成三棱柱形,幷有一边是圆弧形;)

二、汽化和液化 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2、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 3、汽化可分为蒸发和沸腾; (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注:蒸发的快慢影响因素:(A)与液体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晒衣服快干);(B)跟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有关,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凉衣服时要把衣服打开凉,为了地下有积水快干,要把积水扫开);(C)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夏天开风扇降温); (2)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注:(A)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B)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C)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D)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 (3)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 相同点: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 不同点:①、温度条件:沸腾只在沸点时才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②、发生部位:沸腾在液体内、外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③、剧烈程度:沸腾比蒸发剧烈;④、温度变化:蒸发时自身及周围物体温度降低,有制冷作用;沸腾时温度不变(等于沸点);⑤、影响因素:蒸发见上方蓝字,沸腾时液体的沸点的高低与表面气压的大小有关。 (4)蒸发可致冷: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皮肤上涂酒精降温; (5)不同物体蒸发的快慢不同:如酒精比水蒸发的快; 4、液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增大压强,提高沸点)如:氢的储存和运输;液化气。

三、熔化和凝固: 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固时要放热; 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 2、 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a、 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b、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 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3、①、晶体熔化的a、条件: 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收热量;b、规律: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②、晶体凝固的a、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b、规律: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③、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4、非晶体融化:不断吸热、不断融化、不断升温、没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凝固:不断放热、不断凝固、不断降温、没有固定的凝固点。5、热量只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

四、升华和凝华 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升华吸热,有制冷作用;凝华放热; 2、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人工降雨中干冰的物态变化; 3、凝华现象:雪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内表面)

五、水循环 1、地球上的水循环:云、雨、雪、霜、露、雾、冰雹形成过程中的物态变化;2、珍贵的水资源:特点:地表水量大,可供利用的水资源少;危机:污染严重;浪费严重; 3、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4自然界中水循环过程中物态变化对比如下: 自然现象 云 雨 雾 露 霜、雪 雹 成因 太阳照射,水温升高,含有水蒸气的热空气快速上升。在上升过程中,空气逐渐冷却,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便形成了云。 当云层中的小水滴合并成大水滴或小冰晶融化后聚集成较大的水滴,这些水滴从天空中落下便形成雨。 雾是水蒸气在空气中遇冷液化成为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在地面附近称为雾。 在天气较热的时候,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早晨遇到温度较低的树叶、花草等,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它们的表面上。 霜是在地表的水蒸气遇到0℃以下的温度,直接凝华为固体小颗粒。如果高空的温度降到0℃以下,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小冰晶,水便以雪的形式降到地面。 雹是体积较大的冰珠。云中的水珠被上升的气流带到气温低于0℃的高空,凝固成小冰珠。小冰珠在下落是,其外层受热融化成水,并彼此结合,使冰珠越来越大,如果上升气流很强就会在升入高空,反复形成较大的冰珠,当上升气流托不住它时,冰珠就会落到地面上,形成冰雹。 物态变化名称 液化或凝华 融化 液化 液化 凝华 融化、凝固等

六、分类记忆法记忆本章

本章知识点概括为“一个关系、两个区别、两个过程、三个制冷作用、三个条件、两个方法”。 (1)一个关系

气压与沸点的关系: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2)两个区别

①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也没有一定的凝固温度。 ②蒸发与沸腾的区别:

蒸发:在液面,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缓慢汽化现象。

沸腾:在液面和液体内部,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3)两个过程

吸热过程:熔化过程、汽化过程、升华过程。 放热过程:凝固过程、液化过程、凝华过程。 (4)三个制冷作用

①蒸发吸热有制冷作用。 ②升华吸热有制冷作用。 ③熔化吸热有制冷作用。 (5)三个条件

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晶体凝固的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6)两个方法

气体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f5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