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曲松致儿童假性胆结石3例

更新时间:2023-03-19 17:05:01 阅读量: 人文社科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头孢曲松钠致儿童假性胆结石3例临床分析

浙江省桐乡市大麻镇卫生院儿科 张立峰

头孢曲松钠作为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不仅有广普、高效、长效、对多数β- 内酰胺酶具有很高的稳定性等特点,而且价格低廉,因此得到了临床上的广泛认可。随着头孢曲松钠的广泛应用,各种副作用也逐渐被陆续报道。常见的主要副作用有(1)、

自1988年Schaad等首先报道了严重感染患者静脉注射头孢曲松钠诱发可逆性胆汁淤积和(或)结石形成,1990年Cochat等又首次报告了注射头孢曲松钠还可诱发可逆性肾结石症至今。有关这方面的报道逐渐增多。头孢曲松钠致胆囊结石、肾结石才逐渐被人们慢慢认识。因此类肾结石、胆结石虽可引发相关症状,但在停药后结石可以自行消失,故称之为假结石病(pseudolithiasis)。目前,国内虽已有这方面的相关报道,但还不是很多。现将本人在临床上碰到的3例病例报道分析如下:

病例资料

1、男 4岁 因腹泻粘液样便1天来诊。患儿由于不洁饮食后,出现腹泻,大便呈稀糊状,有粘液,共拉8次,无呕吐,纳欠佳。无发热,无腹痛,尿量略少。T 37℃,神清,精神稍软,心肺正常。腹软,脐周轻压痛,无反跳痛。实验室检查:WBC12.6*10 N 0.81 L 0.19 ,大便常规:WBC ++ OB + 腹部B超示:肠腔内少量积液、蠕动增快。诊断:急性肠炎、轻度脱水。给予头孢曲松钠100㎎/㎏.d ,并给予补液、止泻等对症治疗。输液4天后,大便次数明显减少,每天1~2次,大便形状也明显改善,精神改善。复查大便常规:可见少量食物细胞,OB(-)。但是患儿诉腹部不适,纳仍欠佳。予复查腹部B超示:胆囊内泥沙样结石。小便常规正常。立即停用头孢曲松钠,给予利胆等对症处理2天后,患儿腹部不适、食欲均好转。一周后复查B超胆囊泥沙样结石已消失。

2、此2例患儿均是以脐周阵发性腹痛来院门诊的。一男一女,年龄3~4岁,发病时间1~2天,无畏寒发热,无腹泻,无呕吐,纳欠佳。查体:神清精神尚可,心肺听诊正常,腹软,脐周及右下腹均有压痛,范围比较广泛,压痛点 不固定,无肌紧张、反跳痛,肝脾肋下无触及,墨菲氏症(-),麦氏点无压痛,

NS(—)。血常规检查正常。2例患儿腹部B超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1.2~1.4cm。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2例患儿均给予头孢曲松钠100mg/kg.d。其中1例患儿输液3天后无好转,并出现右上腹痛,恶心,无呕吐,无黄疸。复查B超示胆囊内强回声后伴声影,肠系膜淋巴结明显缩小。提示胆囊结石,大小0.5cm*0.6cm。尿常规正常。立即停用头孢曲松钠,改用阿乐西林静滴,继用3天后腹痛消失。一周后复查B超,胆结石明显缩小,第二周后复查B超胆结石已消失。另1例患儿输液5天后腹痛消失,无明显不适症状。常规复查B超时示胆囊内泥沙样结石,肠系膜淋巴结<1.0cm。一周后复查B超示泥沙样结石已消失。两例患儿分别予1、2、3月后复查B超胆结石无复发。

讨论

头孢曲松钠是一种半合成的第三代头孢菌素,具有抗菌普广、杀菌作用强、毒副作用低、消除半衰期长、对多数β-内酰胺酶具有很高的稳定性而受到临床医生的广泛青睐,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各种副作用也逐渐被认识。上述3例患儿用药前腹部B超均证实无胆囊结石,用药3~5天后出现了胆囊结石。且其中一例出现了右上腹痛,追问病史均无家族性胆结石史。且未作任何特殊治疗,3例患儿的胆结石均于2周后自行消失了。故考虑是头孢曲松钠导致的胆囊假性结石。头孢曲松钠致胆囊假性结石的可能机制:1、头孢曲松钠在胆囊中的的浓度很高,头孢曲松钠50%~60%以原形经肾排泄;40%~50%以原形经胆囊排泄。故肾脏和胆汁中的浓度均很高。其在胆囊中的浓度是血浓度的100~200倍。故胆肾结石可同时发生。2、与头孢曲松钠的剂量、疗程、给药速度方式及头孢曲松钠的代谢特点有关。3、头孢曲松钠与钙有很高的亲和力,形成头孢曲松钠钙盐,不容易溶解。4、笔者认为还与患儿的原发病、体液因素和环境条件(季节、温度)有关。头孢曲松钠致胆囊假性结石的特点主要有:(1)、结石直径一般较小或呈泥沙样;(2)、无症状者多,仅少数病例表现为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甚至胆囊炎症状;(3)、小儿多见,成人亦可发生;一经诊断本病应立即停用头孢曲松钠,一般于2~3个月内自行消失,无需特殊治疗。因此笔者建议在使用头孢曲松钠期间应停用一切含钙制剂,以减少发生胆肾结石的危险性;对胆囊炎患儿尽量不用头孢曲松钠治疗。

参考文献:张力,姚勇,头孢三嗪相关性儿童假结石病,中华儿科杂志,2008年11月第十一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ev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