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份合集)邯郸市2018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

更新时间:2024-03-30 03:1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8中考化学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

1.如图是微信热传的“苯宝宝表情包”,苯(化学式C6H6)、六氯苯(化学式C6Cl6)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苯分子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B.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10%

C.六氯苯中碳氯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

第1题图

D.六氯苯由6个碳原子和6个氯原子构成 【答案】B

【考点】物质由元素组成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元素的质量比和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析】A.苯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不能说是由元素组成,故A错误; 1×6

B.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1×6+12×6 ×100%=7.7%<10%,故B正确;

C.六氯苯中碳氯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6):(35.5×6)=24:71,故C错误;

D.六氯苯是由六氯苯分子构成的,每个六氯苯分子由6个碳原子和6个氯原子构成,故D错误。 故选:B。 2.“丹砂烧之成水银”中的“丹砂”指的是硫化汞。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代表非金属单质汞 B.此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D.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

第2题图 【答案】B

【考点】金属和非金属 质量守恒定律 元素的化合价

【解析】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gS+O2=Hg+SO2。 A、单质汞属于金属,故A错误;

B、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B正确;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改变,故C错误;

D、根据化学方程式HgS+O2=Hg+SO2,三种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改变,故D错误。 故选:B。

3.20℃时,在各盛有10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10克甲、乙、丙三种纯净物(不含结晶水,不与水反应),充分溶解后,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得溶液可能都是饱和溶液

B.20℃时,乙溶液的溶质质量最小 C.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丙>乙

第3题图 D.升高温度,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答案】A

【考点】饱和溶液 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析】A.甲和丙中均有不溶解的溶质存在,说明二者均已饱和,根据乙物质没有未溶解的固体,可知乙溶液可能为饱和溶液,也可能为不饱和溶液,故A正确;

B. 20℃时,据图可知,在三个各盛有100g水中,所溶解的三种物质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丙>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最大,故B错误;

C. 20℃时,据图可知,在三个各盛有100g水中,所溶解的三种物质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丙>甲,所以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乙>丙>甲,,故C错误;

D.乙物质已经完全溶解在水中,如升高温度可能不会对溶质的质量产生影响,所以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改变,故D错误。 故选:A。

4.用所给实验器材(规格和数量不限),就能顺利完成相应实验的是( ) 选项 A B C D 相应实验 硫酸铜晶体的制备和生长 分离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用固体氯化钠配制5%的溶液 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强弱 实验器材(省略夹持装置) 烧杯、玻璃棒、蒸发皿、量筒 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滤纸 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量筒 烧杯、玻璃棒、pH试纸、标准比色卡 【答案】D 【考点】晶体的制备 混合物的分离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性

【解析】A.硫酸铜溶液的浓缩结晶,应加热蒸发水分,所需实验器材有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铁架台、坩埚钳等,题目提供的实验器材无法完成该实验,故A错误;

B.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得到二氧化锰,然后对滤液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钾,所需实验器材有烧杯、玻璃棒、漏斗、滤纸、铁架台、酒精灯、蒸发皿等,题目提供的实验器材无法完成该实验,故B错误;

C.用固体氯化钠配制5%的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在这些操作中需要的实验器材: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和玻璃棒,题目提供的实验器材无法完成该实验,故C错误;

D.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可使用pH试纸,所需实验器材有烧杯、玻璃棒、pH试纸、标准比色卡,题目提供的实验器材可以完成该实验,故D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

5.中国是全球第一个实现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可燃冰”是甲烷和水在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水合物(CH4·nH2O)。 (1)在常温常压下,“可燃冰”会发生反应:CH4·nH2O=CH4+nH2O,该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2)甲烷可制成合成气(CO、H2),再制成甲醇(CH3OH),代替日益供应紧张的燃油。由合成气制甲醇的反应方程

一定条件式为:CO+2H2========CH3OH,由甲烷制成合成气有两种方法:

一定条件一定条件①CH4+H2O========CO+3H2 ②2CH4+O2========2CO+4H2

从原料配比角度比较方法①和②,更适宜用于合成甲醇的方法是 (填序号)。 【答案】(1)分解反应 (2)②

【考点】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化学方程式的表述

【解析】(1)根据“CH4·nH2O=CH4+nH2O”可知,它是由一种反应物变成两种生成物,属于分解反应。

(2)由合成气制甲醇的反应方程式可知,需要一氧化碳和氢气的分子个数比为1:2;对比两个方案,只有方案②中一氧化碳和氢气的分子个数比为1:2,所以选②。

6.A、B、C、D是初中科学常见的四种物质,其中A、B属于相同物质类别的化合物,C、D物质类别不同,它们之间的转化和反应关系如图。图中“→”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两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若C是二氧化碳,B是氢氧化钙,则B→A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若C是锌,A和B都属于酸,写出D可能的化学式 (物质类别不同的两种即可)。 【答案】(1)Na2CO3+Ca(OH)2=CaCO3↓+2NaOH(合理即可)

第6题图

(2)Na2CO3、CuO、NaOH(或其它碳酸盐、金属氧化物、碱的化学式)三种中的任意两种 【考点】常见酸、碱、盐的重要性质

【解析】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物质,其中A、B属于相同类别的化合物,C、D属于不同类别的纯净物,B会转化为A,C、D会与A、B反应,所以:

(1)若C是二氧化碳,B为氢氧化钙,D为酸或可溶性的铜盐或铁盐等,B→A的反应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是:Ca(OH)2+Na2CO3=CaCO3↓+2NaOH;

(2)若C是锌,A和B都属于酸,A为盐酸,B为硫酸,则D为碳酸盐(如K2CO3、Na2CO3等)或碱(如NaOH、Cu(OH)2等)或金属氧化物(如CuO、Fe2O3等)。

7.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①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溶解,烧杯内有固体残留并得到无色溶液甲; ②取少量无色溶液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

③继续向①的烧杯中滴加稀硝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稀硝酸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1)仅通过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原白色固体中一定有 ;

第7题图 (2)无色溶液甲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 (填字母)。

A.碳酸钠 B.硫酸钠 C.硝酸钡 D.氢氧化钠 【答案】(1)Ba(NO3)2 (2)ABD 【考点】盐的重要性质 物质间的转化

【解析】(1)加足量的水溶解,烧杯内有固体残留并得到无色溶液甲,说明了上述物质间发生反应生成了沉淀,由于碳酸钠、硫酸钠都能与硝酸钡反应生成沉淀,由此可知,一定存在硝酸钡;

(2)②取少量无色溶液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说明溶液甲一定不含碳酸钠和氢氧化钠,③继续向①的烧杯中滴加稀硝酸并不断搅拌,沉淀部分溶解,沉淀应为碳酸钡和硫酸钡的混合物,若甲溶液中含有硫酸钠,加入稀硝酸,碳酸钡沉淀会转化为硫酸钡沉淀,固体质量会增大,根据图示可知,甲溶液中一定没有硫酸钠。故选ABD。

8.某混合气体由CO、CO2、SO2三种气体组成,某兴趣小组对此进行了相关实验:

【查阅资料】①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②SO2易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而被吸收,并能使其褪色;③SO2能使氢氧化钡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④CO和CO2均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也不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实验研究】为验证这三种气体,同学们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 【事实与结论】通过实验验证了以上三种气体都存在 (1)装置A的作用是 ;

(2)能证明气体中含有CO2的现象是 ; 【反思与评价】

(3)若装置按C→D→A→B→E的顺序连接,则无法验证的气体是 ;

(4)有同学提出上述原装置中省略D装置也能达到实验目的,你认为该同学的设计有无道理并说明理由 。

第8题图

【答案】(1)检验并吸收二氧化硫,排除对二氧化碳的验证产生干扰 (2)B中品红不褪色,C中溶液变浑浊 (3)CO2、SO2

(4)有道理,CO2气体对CO气体的实验没有干扰 【考点】物质间的相互转化 【解析】(1) SO2易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而被吸收,并能使其褪色,SO2能使氢氧化钡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装置A的作用是:检验并吸收二氧化硫,排除对二氧化碳的验证产生干扰;

(2)证明含有CO2的现象是B中品红溶液不褪色,C中溶液变浑浊;

(3)若装置按C→D→A→B→E的顺序连接,因为二氧化硫也能使石灰水变浑浊,因此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都无法验证;

(4) CO2气体对CO气体的实验没有干扰,故原装置中可以省略D装置。

9.小君和小英同学发现:带火星的竹签在空气中不会复燃,若用装有60%水的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收集氧气,得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竹签复燃,为了找到能使带火星竹签复燃的氧气含量最小值,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设计实验】小君设计了如图的装置,该装置的圆底烧瓶中放入25毫升水的目的是 。

【实验研究】第一组实验:取3只集气瓶,编号为①②③,分别装入15%

30%和45%的水,盖上盖玻片倒置在水槽中。当气泡 放出后,导管口伸入集气瓶把其中的水全部排出,将相同的3支带火星竹签分别插入①~③第9题图 号瓶中,记录实验现象。

获得第一组实验现象后,小君又做了第二组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两组实验数据和现象见下表: 实验分组 实验序号 集气瓶装水的体积分数/% 带火星竹签状况 第一组 ① 15 亮 ② 30 很亮 ③ 45 复燃 第二组 ④ 34 很亮 ⑤ 38 复燃 ⑥ 42 复燃 得出上述两组实验现象后,小英认为还不能确定能使带火星竹签复燃的氧气含量最小值,需继续进行实验。则实验序号⑦的集气瓶装水的体积分数应该是 %。

【实验结论】再经过数次实验并计算后得出:能使带火星竹签复燃的氧气含量最小值为48.7%。 【继续探究】小君认为采用该方法收集的氧气中含有一定量的水蒸气,请你提出实验改进的措施 。

【答案】[设计实验]稀释过氧化氢溶液,减缓过氧化氢的分解速度 [实验研究]连续、均匀 36

[继续研究]收集氧气前增加气体的干燥装置,再用排油法收集氧气 【考点】氧气的制取 带火星竹签复燃的探究 【解析】【设计实验】据图可知,分液漏斗中是15%的过氧化氢溶液,浓度过大,会导致反应速率太快,故圆底烧瓶中放入25毫升水的目的是稀释过氧化氢溶液,减缓过氧化氢的分解速度;

【实验研究】当导管口出现连续均匀的气泡时才开始收集;由第二组数据以及带火星竹签的燃烧情况,可选择在34-38间的36作为第⑦;

【继续探究】因为氧气不溶于油,浓硫酸等能吸收水,故改进的措施:收集氧气前增加气体的干燥装置,再用排油法收集氧气。

10.碳酸氢钠片是一种常用药,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这是 因为人体的胃液中含有盐酸。已知:NaHCO3+HCl=NaCl+H2O+CO2↑,为测定药片中碳酸氢钠的含量,小科进行了如下实验:(1)小科认为,要测定药片中碳酸氢钠的含量,实验中需要采集两个数据:一是测出碳酸氢钠片样品的质量;二是根据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原理,通过实验测出反应生成的 质量。

第10题图 (2)小科按如图甲的实验方案,取药片和足量的稀盐酸进行实验,通

过测量反应前后总质量的变化来采集实验数据。同学们认为,测得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会偏大,原因是 (答出一点即可)。

(3)为减小实验误差,小科又设计了如图乙的实验方案,取药片和足量的稀盐酸进行了三次实验,采集的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序号 碳酸氢钠片样品质量/克 1 3.0 2 3.0 3 3.0 反应前总质量/克 反应后总质量/克 二氧化碳质量/克 193.8 192.6 194.6 193.6 193.6 192.5 请计算药片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 【答案】(1)二氧化碳

(2)二氧化碳逸出时带走了水蒸气(或有部分液体溅出烧杯) (3)70%

【考点】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1)根据NaHCO3+HCl=NaCl+H2O+CO2↑可知,通过实验测出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即可;

(2)根据NaHCO3+HCl=NaCl+H2O+CO2↑,可推测:二氧化碳逸出时带走了水蒸气(或有部分液体溅出烧杯) ,导致测得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会偏大;

(3)由题意可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平均值)

=[(193.8g-192.6g)+(194.6g-193.6g)+(193.6g-192.5g)]÷3=1.1g, 设药片中NaHCO3的质量为x NaHCO3+HCl=NaCl+H2O+CO2↑ 84 44 X 1.1克 84/x=44/1.1克 解得:x=2.1克

NaHCO3的质量分数=[m(NaHCO3)/m(碳酸氢钠片)]×100%=2.1克/3克×100%=70% 11.某拓展性学习小组在学校科学实验创新比赛中,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装置如图。

实验设计三颈烧瓶中充满二氧化碳气体,A颈、B颈分别连接充满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的注射器,C颈插有两端开口的玻璃导管(伸入瓶内的一端连有小气球),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操作:先通过A颈往瓶内注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小气球的形状发生了变化;过一段时间后再通过B颈往瓶中注入盐酸,发现小气球的形状又发生了改变。

第11题图

请描述小气球形状的变化情况,并对此作出合理的解释

【答案】小气球形状的变化情况:气球“先膨胀,后变瘪”(或“先变大,后变小”)(2分) 等级 回答 原理正确、解释正确(8分) 从NaOH吸收CO2、HCl与Na2CO3反应生成CO2及导致瓶内气压变化三方面进行解答。 (1)NaOH+CO2=Na2CO3+H2O 水平Ⅰ (2)NaOH吸收CO2,使瓶内气压减小,导致气球膨胀。 (3)Na2CO3+2HCl=2NaCl+CO2↑+H2O (4)HCl与Na2CO3反应生成CO2,使瓶内气压增大,导致气球变瘪。 原理正确、解释不完整或解释错误(6分) 水平Ⅱ 只有NaOH与CO2、HCl与Na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释不完整 只有原理,反应原理不完整。 水平Ⅲ 只有原理,没有解释(或只有解释,没有原理;或原理、解释不完整)(4分) 水平Ⅳ 原理错误,解释不清(或从其它方面进行错误回答或没有回答)(0分) 【考点】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解析】因为氢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使瓶内的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小气球变大;稀盐酸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使瓶内的压强增大,小气球变瘪。

2018中考化学模拟试题

5.二氧化碳气体既是温室效应的元凶,又是一种潜在的碳资源。实验室里,科学家已成功利用二氧化碳与环氧丙

烷(一种简单有机物)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二氧化碳塑料”。该新型塑料在投入工业生产前,以下不是科

学家重点考虑的问题是

A.如何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效率 B.新型塑料是否可降解

C.新型塑料的化学性质是否稳定 D.新型塑料生产是否影响碳循环

7.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图是有关硝酸钾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操作I一定是降温 B.操作I一定是加溶质

C.①与③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D.②与③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10.某同学在学习了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规律后,绘制了可以通过一步反应制取MgSO4的思维导图,其中所选

用的物质错误的是

A. ①——Mg B. ②——MgCl2 C.③——H2SO4 D. ④——Mg(OH)2

11.15%的H2O2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会剧烈反应产生O2。实验室欲利用15%的H2O2溶液制取O2,则下列装置中,

仪器选择和药品放置最合理的是

16.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8年嘉兴市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在城市居民小区内,将生活垃圾按图示分

三类科学处置。居民常用的锌锰干电池,内含锌、碳、二氧化锰等物质。二氧化锰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废旧锌锰干电池因含重金属元素不能随意丢弃,应将其放入_______收集容器。

19.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重新进行组合,形成新分子的过程。如图是在密团容器中某化学反应过

程的微观示意图。据图回答:

(1)参加反应的“

”与“

”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_。

(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

25.兴趣小组某同学在做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实验,当观察到铜丝表面有银白色固体出现时,发现试管内溶液未

显蓝色,与所学知识不符。组内同学即展开讨论,认为溶液未显蓝色是因为铜离子的浓度太小,于是对铜离子浓度太小的原因进行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硝酸银溶液浓度不够大。 猜想二:铜丝中含有比铜活泼的金属。 猜想三:______ 【实验验证】

(1)验证猜想一:你的方案是_________。

(2)验证猜想二:取上述相同的铜丝,选择一种酸或盐溶液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请你在矩形框内画出实验装置图.并标出所选物质。

(3)验证猜想三:进一步实验……

28.最近,国外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在锌原子周围聚合咪唑钠(C3H3N2Na)和苯并咪唑(C7H6N2)两种有机物的新型玻璃,

与硅原子周围聚合各种无机物的传统玻璃相比,具有更好的透光性和延展性。 (1)硅元素与锌元素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是________不同。

(2)新型玻璃具有更好的延展性,这属于物质的______(选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3)请列式计算咪唑钠(C3H3N2Na)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32.大理石是含杂质的碳酸钙,因具有美丽花纹而被广泛用于建筑物外墙、内壁的贴面和地面铺设。某同学想测出

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进行了如下实验和分析。

(1)取一定量的大理石样品置于图甲的发生装置中,用分液漏斗向下滴加盐酸(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杂质不参加反应),产生的气体用含有碱性物质的吸收装置充分吸收。分液漏斗中所加液体不选用硫酸,理由是________。

(2)反应前,测得图甲中锥形瓶内物质的总质量和吸收装置的总质量都为m克。实验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图乙,曲线a、b分别表示锥形瓶内物质的总质量和吸收装置的总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情况。请根据曲线b计算出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

(3)请综合分析曲线a、b,计算出实验中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4)计算后,该同学对上述实验进行了反思。他认为分液漏斗中选用的盐酸浓度偏大,会对实验结果造成较大影响,其原因是________。

33.洁厕灵是常用的陶瓷清洗液,小彭同学对某品牌洁厕灵的有效成分及其含量进行研究。

(1)查阅资料得知:洁厕灵有效成分是HCl。HCl的含量可通过已知溶质质量分数的NaHCO3溶液来测定,其它成分均不参与反应。请完成HCl与NaH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Cl+NaHCO3==NaCl+_____+CO2

(2)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HCO3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滴管和______。

(3)向一锥形瓶中加入100克该品牌的洁厕灵,再逐次加人相同质量分数的NaHCO3溶液,测出每次锥形瓶中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数据记录如下: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40 177.8

40 216.7

40 255.6

40 295.6

加入NaHCO3溶液的质量/g 40 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g 试分析计算下列问题:

138.9

①第一次实验时,所加NaHCO3溶液中溶质质量是多少克? ②该品牌洁厕灵中HCl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5.D 7.D 10.B 11.D 16. +4;有害垃圾。 19.(1)2 :1;(2)化合反应

25.猜想三: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时间太短(合理即可)

[实验验证]

(1)其它条件不变,用浓度更大的AgNO3溶液,重复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2)

28. (1)质子数(或核电荷数)(2分);

(2)物理(2分);(3)C%=40%(2分);

(合理即可)

32. (1)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它会包裏在大理石表面,使酸溶液不能与大理石接触.从而使

反应中止.(2分)

(2)碳酸钙的质量是5克。 (3)盐酸的貭量分数是18.25%

(4)盐酸浓度越大,挥发性越强,会挥发出更多的氯化氢气体被吸收装置吸收,导致二氧化碳測量值偏大,对结果有较大影响。(2分)

33.(1)H2O(2分);(2)量筒、玻璃棒(2分)

(3)①第一次反应中,碳酸氢钠溶液中溶质质量为2.1克 ②洁厕灵中HCl的质量分数为3.65%。

2018中考化学模拟试题

3.通常情况下,不列能实现“1+1=2”这一结果的是

A.1毫升酒精加1毫升水得到2毫升酒精的水溶液 B.1克酒精加1克水得到2克酒精的水溶液 C.1克食盐加1克水得到2克食盐的水溶液 D.1克食盐溶液加1克硝酸银溶液得到2克混合溶液 13.下图所示的装置有很多用途,下列使用方法不正确的是

A.排水法收集氧气时,由a口进气 B.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时,由b口进气 C.排水法收集氢气时,由b口进气 D.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时,由a口进气

15.现有4种试剂:①紫色石蕊试液;②稀硫酸;③碳酸钾溶液;④氯化钡溶液。能用来一次性鉴别稀盐酸、氢氧

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的试剂有

A.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20.人们常用模型来进行认知,因为这种方式形象直观。左下图是水分子和乙炔分子的模型,右下图是原子核转变

的模型

(1)乙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请结合模型判断乙炔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

(2)请画出“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模型图: (碳原子和氧原子的画法参照上述图例)。

(3)右上图是 (选填“核裂变”或“核聚变”)的示意图。

23.石油是经济发展、国防建设的重要资源。从石油炼制的产品中可以获得一系列与甲烷结构相似的化合物,如乙

烷[C2H6]、丙烷[C3H8]、丁烷[C4H10]等。

(1)甲烷是一种①无色、无味的气体,②难溶于水,③在1500℃以上的高温下能分解为碳和氢气,④充分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以上叙述中属于甲烷物理性质的是 (选填序号)。 (2)请模仿甲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写出丙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5.高锰酸钾是初中常用的一种试剂,它可以和很多物质反应,发生颜色变化。小明和小丽把 经硫酸酸化的高

锰酸钾溶液和草酸[H2C2O4]溶液混合,发现刚开始反应时溶液褪色不明显,但不久后褪色速度突然加快。为了探究反应过程中褪色速度加快的原因,小明查到了如下资料: 资料1:2KMnO4+5H2C2O4+3H2SO4= K2SO4+2MnSO4+8H2O+10CO2↑

资料2:通常情况下,反应物浓度变大。反应加快;温度开高,反应加快。 (1)根据这些资料,小明提出了两个假设。

假设一:褪色速度突然加快是由反应物浓度变大引起的;

假设二:褪色速度突然加快是由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引起的。小明经过分析,否定了假设一,理由是 。

(2)小丽针对假设二进行实验探究后,经过思考,又做了如下实验:

把经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等分为两份,分装A、B两试管,同时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等浓度的草酸溶液,并置于同一水浴中。迅速向A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MnSO4,发现A试管中溶液褪色明显快于B试管。上述实验中,把2支试管置于同一水浴中的目的是 。这一实验基于的假设 是 。

28.某科学兴趣小组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进行了改进:将数显设备、气体压强传感器和空气中氧气含

量测量装置按下图连接。装置气密性良好,调节右边敞口容器和集气瓶里的水面相平,此时集气瓶内气体的体积为V1。关闭活塞,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塞紧瓶塞,待火焰熄灭后,过一段时间打开活塞,观察到集气瓶中的水位上升。待集气瓶内的水面不再上升时,集气瓶内的气体体积为V2。 然后向右边容器内加入一定量的水至两边水面再次相平,此时集气瓶内的气体体积为V3。在点燃红磷至打开活塞这一过程中,观察到数显设备显示集气瓶内的气体压强先上升后下降,再趋于稳定。

请回答:

(1)数显设备显示,开始一段时间集气瓶内气体压强上升,这是因为温度升高导致的气压变化量 (选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氧气量减少导致的气压变化量。

(2)基于数显设备显示的气压变化,“过一段时间打开活塞”中的“一段时间”指的是火焰熄灭后到 所经历的时间。

(3)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集气瓶中减少的氧气体积为 (选填“V1-V2”、“ V1-V3” 或“V2-V3”)。 31.从古代到现代,材料的种类越来越多,用途也越来越广泛。 请回答:

(1)早在西汉时期,我国就有湿法炼铜的记载,将铁置于硫酸铜溶液中得到铜单质,该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2)现代社会,玻璃是一种常见的非金属材料,SiO2是生产玻璃的原料之一。SiO2属于 (选填“酸”、“ 碱”、“ 盐”或“氧化物”)。

(3)未来,人类在生产材料时会更注重环境保护,将二氧化碳作为原料应用于“绿色”化学可以更好地保护环境。人类每年因能源消费而向大气排放约200亿吨的CO2,若这些 CO2按化学方程式“CO2+3H2小数)。

33.海洋是一个巨大的宝库,从海水中得到的食盐不仅可作调料,还可作化工原料。氯碱工业就是以电解食盐水为

基础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

Cl2↑+H2↑+2NaOH。某科学兴趣小组模拟氯碱工业,将一定浓度

CH3OH+H2O”\进行反应,理论上可以转化为 亿吨甲醇[CH3OH](结果保留一位

的氯化钠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只发生上述反应),收集到0.02克H2。停止通电,向所得溶液中加入10克盐酸后,溶液恰好为中性。求:

(1)电解过程中消耗氧化钠的质量。

(2)所加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用化学方程式计算)。

3B 13A 15B

20.(1)-1 (2) 23.(1)①② (2)C3H8+5O2

3CO2 +4H2O

(3)核聚变

25.(1)随着反应进行,反应物浓度变小(2分)

(2)减小反应过程中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2分) 反应过程中生成的硫酸锰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2分) 28. (1)大于(2分)

(2)集气瓶内的温度恢复到室温(或“数显设备的示数已不变”或“集气瓶内的气压保持稳定”)(2分) (3)V1- V3(2分)

31.(1)置换反应 (2)氧化物 (3)145.5 33.(1)1.17 (2)7.3% 解题过程略

2018中考化学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人体缺铁会引起缺铁性贫血。这里“铁”一般是指( ) A.元素 B.单质 C.原子 D.分子

2.下列实验用品中,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

3.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这主要说明( ) A.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D.分子质量很小 4.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A.碘酒 B.矿泉水 C.白醋 D.蒸馏水 5.下列符号能表示两个氢原子的是( ) A.H2

B.2H2 C.2H D.2H+

6.2017年9月,我国成功提纯了“超级金属”铼。铼在元素周期表中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为75 B.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5 C.元素符号为Re D.相对原子质量为186.2g

7.为保障“舌尖上的安全”,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霉变大米热煮后食用 B.甲醛溶液浸泡虾仁防腐 C.按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 D.用工业用盐如亚硝酸钠烹调食物 8.下列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2H2O

2H2↑+O2↑ B.S+O2

SO2

C.NaOH+HCl=NaCl+H2O D.2Al+6HCl=2AlCl3+3H2↑

9.某矿石样本只含有如图所示的四种元素,该矿石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

A.CaCO3 B.SiO2 C.Al2O3 D.CuFeS2

10.下列“家庭小实验”中,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A.用铜片和食醋混合制氢气 B.用某些植物的花瓣制酸碱指示剂

C.用柠檬酸、果汁、白糖、水、小苏打等制汽水

D.用塑料瓶、小卵石、石英砂、活性炭、蓬松棉、纱布等制作简易净水器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理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乙醇汽油替代部分燃油可减少空气污染 B.电动机车逐步替代燃油机车符合绿色发展理念 C.“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将成为未来新能源

D.含磷污水是很好的肥料,可灌溉庄稼,能直接排放到自然界水体中

12.汉黄芩素(C16H12O5)是传统中草药黄芩的有效成分之一,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有独特作用。下列有关汉黄芩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汉黄芩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汉黄芩素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5 C.汉黄芩素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汉黄芩素中含有1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

13.一种新型火箭推进剂在火箭发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 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C.反应前后氧元素质量减小

D.生成物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3:4

14.下列根据实验操作所得出的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A.A

实验操作 用小木条蘸少量浓硫酸 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CO2气体 实验现象 小木条变成黑色 溶液变成紅色 结论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不能说明CO2与水反应 碳与NO2发生化学反应 MnO2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向盛有红棕色NO2气体的集气瓶中加入活性炭 红棕色消失 向H2O2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粉末 B.B

C.C

D.D

产生大量气体 15.如图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简图(X为H2CO2,Y为C6H12O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一中的转化1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 B.图二中可实现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相互转化 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16.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A.A

现象或事实 用洗涤剂洗去油污 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用水浇灭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 解释 洗涤剂能溶解油污 水能降低纸箱的着火点 Fe+CuSO4═FeSO4+Cu 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规定应使用碳素墨水 使用方便,宇迹清晰 B.B

C.C

D.D

17.NSR技术通过BaO和Ba(NO3)2的相互转化实现NOx,(氮氧化物)的储存和还原,能有效降低柴油发动机在空气中过量条件下的NOx排放。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BaO属于金属氧化物,Ba(NO3)2属于硝酸盐

B.CO2、甲烷(CH4)、臭氧(O3)等气体都能产生温室效应 C.该技术实现了由NOx到N2的转化,减少了对空气的污染 D.还原时发生反:5CO+Ba(NO3)2改变

18.M是硝酸钾或氯化铵中的一种。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某化学兴趣小组用物质M进行了如图2所示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N2+BaO+5CO2,其中N、C、Ba三种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均发生

A.物质M是硝酸钾

B.溶液②中溶质质量分数为37.5%

C.溶液①②③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②>③>① D.溶液①为不饱和溶液,溶液②和③为饱和溶液

19.升温、增大浓度、加大压强和使用催化剂均可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现把镁条投入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试管外璧发烫。产生氢气的速率变化情况(v)和反应进行的时间(t) 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增大

B.t1~t2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反应物的量较多 C.t2~t3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盐酸的浓度逐渐减小 D.t1~t2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反应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

20.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及条件已略去)。下列选项能实现图示转化的是( ) 物质选项 A B 甲 C Na2CO3 乙 CO NaOH 丙 CO2 NaCl 丁 CaCO3 CuCl2 C D Ca( OH)2 H2SO4 CaCO3 H2 CO2 Fe H2CO3 Fe3O4

A.A

B..B C.C D.D

三、本题包括4小题(共34分)

21.(8分)(8分)化学源于生活,与工农业生产密切相关。 (1)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①食品包装中充N2以防腐,是由于N2 。

②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 (填“定性”或“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2)水作为一种化学物质,能参与许多反应。

①铁制品锈蚀是铁与空气中的 、水蒸气等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 ②NaCl溶液能导电,是因为NaCl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解离出 。 (3)合理膳食,均衡营养使我们更健康。某食品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如图。

①在饼干配料中,富含油脂的是 。饼干要置于阴凉干燥处,从变化的角度看,是为了 (填“加快”或“减慢”)氧化的速度。

②在农业上碳酸氢铵可用做 肥,但不能跟碱性物质混用,原因是 。

22.(8分)(8分)近五年来,我国在科技、文化、环境等方面创新发展。 I.大国重器航天、航空取得重大突破

2018年4月2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圆满完成各项任务返回大气层。这标志着我国航天航空事业进入了新时代。 (1)硅是天宫一号动力源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构成材料。单质硅是由石英(SiO2)固体与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制得的,同时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硅还是计算机芯片的基体材料,但其导热性不好,而金刚石在导热性方面远超过硅,于是它成了芯片基体材料的最佳选择。

①从原子结构上分析,金刚石(C)和硅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 。

②因天然金刚石资源稀少,难以满足要求。人们就根据金刚石的组成和结构设法制造金刚石。现有两种制造金刚石的方法,一是以石墨为原料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条件下合成;二是在较低温度和压力下用甲烷(CH4)等为原料制造金刚石薄膜。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写字母序号)。 A.一种元素可以组成多种性质不同的单质 B.石墨合成金刚石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C.石墨与金刚石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结构不同

D.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③不仅硅与碳具有相似化学性质,其氧化物二氧化硅和二氧化碳也有相似化学性质。试写出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Ⅱ.文化自信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古代我国人民就积累了许多对物质变化的认识。春秋末期齐国的工艺官书《考工记》中载有“涑帛”的方法,即利用“灰”(草木灰)和“蜃”(贝壳灰)混合加水所得溶液来洗涤丝帛。这种溶液能洗涤丝帛主要是因为其中一定含有 (写化学式,水除外)。(注:草木灰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钾,贝壳灰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钙) 23.(9分)(9分)酸、碱、盐是我们身边重要的化合物,在生活和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1)锅炉水垢既会降低燃料的利用率,影响锅炉的使用寿命,还可能造成安全隐患。某锅炉水垢的主要成分有CaCO3、Mg(OH)2、Fe2O3,用“酸洗”法可除去该水垢。 ①“酸洗”时,一般不选用稀硫酸的原因是 。 ②写出稀盐酸与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两种抗胃酸药剂的主要成分及建议每次剂量见表: 主要成分 建议每次剂量/g NaHCO3 0.5 Mg(OH)2 0.3 服用Mg(OH)2的药效比服用NaHCO3“强”的原因是 。

(3)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课外活动中,对三种溶液进行了检验,检验的结果如表所示: 组别 1 2 3 溶液中检验出的物质 CaCl2、NaCl、CaCO3 Ba(OH)2、H2SO4、NaCl KCl、Na2SO4、NaCl 其中第 组结果肯定不正确。

(4)在CuO和Fe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微热,待反应停止后过滤,滤出不溶物后再往滤液里加入一枚铁钉,若铁钉无变化,不溶物中一定含有 ,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

24.(9分)(9分)侯德榜是我国著名的化学家,发明了侯氏制碱法,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工业上以半水煤气(主要成分是N2、H2、CO、CO2和H2O)、食盐等为原料制取纯碱的流程如下:

(1)流程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有H2O和 。

(2)步骤Ⅰ中,在使用铜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半水煤气主要成分间发生反应实现了CO转化,化学方程式是 。

(3)实验室从混合气体H2、N2、CO2中分离出CO2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广口瓶和分液瀾斗中盛放的药品分别是 、 。

(4)除去纯碱中少量碳酸氯钠杂质的方法是 。

(5)纯碱用途广泛。工业上可用废碱渣(主要成分Na2CO3)吸收硫酸厂尾气中的SO2制备无水Na2SO3,达到减少污染、节约资源的目的。反应过程中溶液组成变化如图2所示。 ①吸收初期(图中3A点以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不断通入SO2,最终产物是 。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5.(8分)(8分)某课外研究小组,用废弃的黄铜(铜锌合金),通过两种途径制取硫酸铜晶体。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1)操作a为 ,该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 、玻璃棒。 (2)浓硫酸是化学实验室里一种常见的酸。

①实验室稀释浓硫酸的操作是:将 ,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②化学实验应高度关注安全问题。若不慎将少量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 溶液。 (3)如图2是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装置。 ①主要实验操作步骤有:

a.收集气体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将二氧化锰放入锥形瓶中 d.从长颈漏斗中注入过氧化氢溶液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写字母序号)。

②在实验过程中,某同学因加入的药品量不足,致使集气瓶内剩余少量水。若想集满这瓶氧气,在不拆卸装置和不添加药品的前提下,请帮他想出种解决的方法 。 (4)操作b的顺序为蒸发浓缩、 过滤、干燥。

(5)下列测定稀硫酸pH的操作正确的是 (写字母序号)。 A.将pH试纸直接插入稀硫酸中 B.先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

C.用玻璃梓蘸取少量稀硫酸,滴在pH试纸上 D.根据试纸显示的颜色估算出溶液的pH

26.(10分)(10)金属镁可与热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所得溶液呈碱性,可使酚酞溶液显紅色。某同学将镁条放在水中煮沸,趁热取出部分溶液,滴加酚酞溶液,变为红色,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的红色褪去了。

(1)镁与热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查阅资料: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是溶液碱性减弱。

【提出问题】导致溶液碱性减弱的原因是什么? 【假设与分析】

假设1:可能是氢氧化镁与N2或O2发生了反应。 假设2:可能是溶液吸收了空气中的 。

假设3:可能是氢氧化镁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 。 由碱的性质可知,假设1不成立。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1.取上述紅色溶液,保持温度不变,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观察现象。 2.取上述红色溶液,② ,③ 观察现象。 【拓展延伸】

(3)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硫酸铜溶液时,产生蓝色沉淀。 请解释其原因: 。

(4)除上述金属外,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预测 也能跟硫酸铜溶液反应产生上述现象(举一例即可)。

五、本题包括1小题(共8分)

27.(8分)(8分)工业纯碱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某学习小组对其组成展开探究。现取24g纯碱样品,加入100g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96g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完全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沉淀20g。完成下列问题: (1)反应后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写化学式)。 (2)通过已知数据,能求出的量有 (写字母序号)。 A.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 B.参加反应的氯化钙的质量 C.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D.氯化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计算反应后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0.1%)

红色褪去 假设③成立 实验现象 ① 结论 假设2成立

2018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人体缺铁会引起缺铁性贫血。这里“铁”一般是指( ) A.元素 B.单质 C.原子 D.分子

【分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据此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人体缺铁会引起缺铁性贫血,这里“铁”一般是指铁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A。

【点评】掌握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下列实验用品中,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

【分析】有机合成材料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有机物、人工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可分析选项的组成结合概念进行解答。

【解答】解:A.烧杯由玻璃制成,玻璃是无机非金属材料,所以错误。 B.铁架台是由生铁制成的,生铁属于金属材料,所以错误。

C.三大合成材料主要有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所以制成橡胶塞的橡胶是有机合成材料,所以正确。 D.蒸发皿是由陶瓷制成的,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所以错误。 故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和材料的应用,记忆常见材料的分类,会区别应用,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3.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这主要说明( ) A.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D.分子质量很小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气体的体积减小。氧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在加压时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A.碘酒 B.矿泉水 C.白醋 D.蒸馏水

【分析】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解答】解:A、碘酒属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错; B、矿泉水属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错; C、白醋属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错;

D、蒸馏水属于纯净物,溶液属于混合物,故D不属于溶液,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5.下列符号能表示两个氢原子的是( ) A.H2

B.2H2 C.2H D.2H

+

【分析】物质的化学式可以表示该物质,该物质的元素组成,该物质的1个分子,该物质的分子构成;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只能够表示该物质的分子个数; 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只能够表示该元素原子的个数; 离子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

【解答】解:A、H2表示氢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1个氢分子,1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 B、2H2表示2个氢分子; C、2H表示2个氢原子; D、2H表示2个氢离子。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重点考查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小。

6.2017年9月,我国成功提纯了“超级金属”铼。铼在元素周期表中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原子序数为75 B.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5 C.元素符号为Re D.相对原子质量为186.2g

【分析】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解答】解:A、铼元素的原子序数为75,该选项说法正确; B、铼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5,该选项说法正确; C、铼元素符号为Re,该选项说法正确;

D、铼相对原子质量为186.2,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点评】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要注意理解。

7.为保障“舌尖上的安全”,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霉变大米热煮后食用 B.甲醛溶液浸泡虾仁防腐 C.按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 D.用工业用盐如亚硝酸钠烹调食物

【分析】A、根据霉变的食物中含有毒的黄曲霉素分析判断; B、根据甲醛能够破坏人体中的蛋白质进行分析; C、根据食品添加剂的作用进行分析; D、亚硝酸钠有毒考虑本题。 【解答】解:

A、霉变的食物中含有毒的黄曲霉素,黄曲霉素十分耐热,蒸煮不能将其破坏,所以不能食用,故A错; B、甲醛有毒,对人体有害,食用甲醛溶液浸泡过的海产品会影响人体健康,故B错;

C、食品添加剂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为加入到食品中的物质,因此,它一般不单独作为食品来食用;二是既包括人工合成的物质,也包括天然物质;三是加入到食品中的目的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所以合理使用有助于改善食品品质、丰富食品营养成,故C正确; D、亚硝酸钠有毒,不能用工业用盐如亚硝酸钠烹调食物,故D错。 故选:C。

【点评】化学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关乎我们的生存、健康和社

会的发展,是中考热点之一

8.下列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2H2O

2H2↑+O2↑ B.S+O2

SO2

C.NaOH+HCl=NaCl+H2O D.2Al+6HCl=2AlCl3+3H2↑

【分析】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2H2OB、S+O2

2H2↑+O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SO2,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C、NaOH+HCl=NaCl+H2O,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D、2Al+6HCl=2AlCl3+3H2↑,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置换反应的特征(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是两种,其中一种是单质和另一种是化合物)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某矿石样本只含有如图所示的四种元素,该矿石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

A.CaCO3 B.SiO2 C.Al2O3 D.CuFeS2

【分析】根据矿石所含有的元素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该矿石中不含有碳元素,不可能含有CaCO3,故A错; B、该矿石中含有硅元素和氧元素,故可能含SiO2,故B正确; C、该矿石中不含铝元素,不可能含有Al2O3,故C错误;

D、该矿石中不含有铁元素、铜元素,不可能含有CuFeS2,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与组成的物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元素守恒进行。

10.下列“家庭小实验”中,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A.用铜片和食醋混合制氢气

B.用某些植物的花瓣制酸碱指示剂

C.用柠檬酸、果汁、白糖、水、小苏打等制汽水

D.用塑料瓶、小卵石、石英砂、活性炭、蓬松棉、纱布等制作简易净水器 【分析】A、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某些植物的花瓣的汁液可作酸碱指示剂,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柠檬酸能与小苏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用小卵石、石英沙、活性炭等用品制作的简易净水器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铜不能与醋酸反应,不能用铜片和食醋混合制氢气,故选项“家庭小实验”中不能达到预期目的。 B、某些植物的花瓣的汁液可作酸碱指示剂,可用酒精浸泡得到溶液,故选项“家庭小实验”中能达到预期目的。 C、柠檬酸能与小苏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可用小苏打和柠檬酸等可自制汽水,故选项“家庭小实验”中能达到预期目的。

D、小卵石、石英砂、蓬松棉能够起到过滤的作用,活性炭能吸附可溶性杂质、异味及色素,可以达到净水的目的,故选项“家庭小实验”中能达到预期目的。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理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乙醇汽油替代部分燃油可减少空气污染 B.电动机车逐步替代燃油机车符合绿色发展理念 C.“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将成为未来新能源

D.含磷污水是很好的肥料,可灌溉庄稼,能直接排放到自然界水体中

【分析】A、根据乙醇汽油的成分考虑;B、根据电车的优点考虑;C、根据可燃冰的组成考虑;D、含磷洗衣粉容易发生赤潮和水华现象。

【解答】解:A、乙醇汽油含有乙醇,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污染环境,所以用乙醇汽油替代部分燃油可减少空气污染,故A说法正确;

B、电车的优点是不污染环境,所以电动机车逐步替代燃油机车符合绿色发展理念,故B说法正确;

C、可燃冰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污染环境,将成为未来新能源,故C说法正确;

D、含磷洗衣粉容易发生赤潮和水华现象,不能直接排放到自然界水体中,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为了减少水体污染,要做到: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经处理后排放,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加高烟囱只是使污染物不污染附近环境,但排放量并没变,污染物仍会对略微远点的地方进行污染。

12.汉黄芩素(C16H12O5)是传统中草药黄芩的有效成分之一,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有独特作用。下列有关汉黄芩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汉黄芩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汉黄芩素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5 C.汉黄芩素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汉黄芩素中含有1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 【分析】A.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计算方法来分析; C.根据物质的组成以及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D.根据物质的构成来分析。

【解答】解:A.由化学式可知,汉黄芩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正确; B.汉黄芩素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6×5)=12:5,故正确;

C.汉黄芩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汉黄芩素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正确;

D.汉黄芩素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式的意义及计算,根据化学式确定其元素组成及组成物质元素之间的质量关系,掌握了这些问题就不难解决此题了。

13.一种新型火箭推进剂在火箭发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 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C.反应前后氧元素质量减小

D.生成物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3:4

【分析】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的微观构成,写出化学式及反应的方程式,在此基础上进行有关的分析、计算。

【解答】解: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甲是N2O4、乙是N2H4、丙是N2、丁是H2O,该化学方程式为:N2O4+2N2H4

3N2+4H2O;

A、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故A正确; 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故B正确;

C、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氧元素质量不变,故C错误; D、由方程式可知,生成物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3:4,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正确判断变化中的物质构成,是解答本题的基本方法。

14.下列根据实验操作所得出的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A.A

实验操作 用小木条蘸少量浓硫酸 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CO2气体 实验现象 小木条变成黑色 溶液变成紅色 结论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不能说明CO2与水反应 碳与NO2发生化学反应 MnO2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向盛有红棕色NO2气体的集气瓶中加入活性炭 红棕色消失 向H2O2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粉末 B.B

C.C

D.D

产生大量气体 【分析】A、根据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催化作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用小木条蘸少量浓硫酸,小木条变成黑色,是因为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把木材、纸张等中的氢元素和氧元素“脱出”结合生成水,故选项根据实验操作所得出的结论错误。

B、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CO2气体,溶液变成紅色,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故选项根据实验操作所得出的结论错误。

C、向盛有红棕色NO2气体的集气瓶中加入活性炭,红棕色消失,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故选项根据实验操作所得出的结论错误。

D、向H2O2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粉末,产生大量气体,二氧化锰加快了反应的速率,说明MnO2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故选项根据实验操作所得出的结论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5.如图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简图(X为H2CO2,Y为C6H12O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一中的转化1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 B.图二中可实现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相互转化 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分析】A、根据酸雨是二氧化硫溶于水造成的解答; B、根据图二中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的重要反应解答; C、根据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反应的原理解答; D、根据碳循环和氧循环意义解答。 【解答】解:

A、图一中转化1水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O2+H2O=H2CO3;不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酸雨是二氧化硫溶于水造成的,故错误;

B、图二中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的重要反应,可实现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相互转化,故正确; 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故正确;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稳定,故正确。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碳的循环问题,关键是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解答。

16.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现象或事实 用洗涤剂洗去油污 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用水浇灭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 解释 洗涤剂能溶解油污 水能降低纸箱的着火点 Fe+CuSO4═FeSO4+Cu D A.A

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规定应使用碳素墨水 使用方便,宇迹清晰 B.B

C.C

D.D

【分析】A、根据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碳素墨水中含有炭黑,炭黑的主要成分是碳,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故选项说法错误。 B、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用水浇灭,利用了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的原理,故选项说法错误。 C、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是因为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故选项说法正确。 D、碳素墨水中含有炭黑,炭黑的主要成分是碳,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乳化作用、灭火的原理、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NSR技术通过BaO和Ba(NO3)2的相互转化实现NOx,(氮氧化物)的储存和还原,能有效降低柴油发动机在空气中过量条件下的NOx排放。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BaO属于金属氧化物,Ba(NO3)2属于硝酸盐

B.CO2、甲烷(CH4)、臭氧(O3)等气体都能产生温室效应 C.该技术实现了由NOx到N2的转化,减少了对空气的污染 D.还原时发生反:5CO+Ba(NO3)2改变

【分析】根据给出的转化关系对应的过程分析每个对应的问题,或者直接分析每个问题,从给出的信息中找对应的信息。

【解答】解:A、BaO属于金属氧化物,Ba(NO3)2属于硝酸盐,正确; B、CO2、甲烷(CH4)、臭氧(O3)等气体都能产生温室效应,正确;

N2+BaO+5CO2,其中N、C、Ba三种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均发生

C、该技术实现了由NOx到N2的转化,减少了对空气的污染,正确; D、发生还原反应时,钡元素的化合价反应前后没有改变,错误; 故选:D。

【点评】读图,从中获得解答题目所需的信息,所以在解答题目时先看解答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带着问题去读给出的图进而去寻找解答有用的信息,这样提高了信息扑捉的有效性。解答的问题实际上与复杂的转化图相比,其实很简单很基础,或者可以说转化图提供的是情境,考查基本知识。

18.M是硝酸钾或氯化铵中的一种。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某化学兴趣小组用物质M进行了如图2所示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质M是硝酸钾

B.溶液②中溶质质量分数为37.5%

C.溶液①②③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②>③>① D.溶液①为不饱和溶液,溶液②和③为饱和溶液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A、t1℃时150g水中加入60gM全部溶解,蒸发50g水后,没有固体析出,低于t2℃降温会析出晶体,说明M是硝酸钾,正确; B、溶液②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正确;

,③的溶质质量

C、溶液①②③中,②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7.5%,①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分数要比②小,不一定比①大,错误;

D、溶液①为不饱和溶液,溶液②和③为饱和溶液,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9.升温、增大浓度、加大压强和使用催化剂均可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现把镁条投入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试管外璧发烫。产生氢气的速率变化情况(v)和反应进行的时间(t) 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增大

B.t1~t2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反应物的量较多 C.t2~t3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盐酸的浓度逐渐减小 D.t1~t2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反应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

【分析】把镁条投入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试管外璧发烫,说明反应放热,能够加快反应速率; 随着反应进行,盐酸浓度减小,溶液酸性减弱,pH升高; 随着反应进行,反应物浓度越来越小,会导致反应速率减慢。

【解答】解:A、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增大,这是因为随着反应进行,盐酸浓度减小,酸性减弱,该选项说法正确;

B、t1~t2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不是反应物的量较多,这是因为随着反应进行,反应物的量减少,反应速率应该是减慢,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t2~t3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盐酸的浓度逐渐减小,该选项说法正确;

D、试管外璧发烫,说明反应放热,因此t1~t2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反应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0.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及条件已略去)。下列选项能实现图示转化的是( ) 物质选项 A B C D 甲 C Na2CO3 Ca( OH)2 H2SO4 乙 CO NaOH CaCO3 H2 丙 CO2 NaCl CO2 Fe 丁 CaCO3 CuCl2 H2CO3 Fe3O4

A.A B..B C.C D.D

【分析】通过具体的反应来说明物质的转化的可行性,只要能举出实例即可,多种路径的只要能举出一个即可。不过建议平时的学习中还是尽可能熟悉多种路径的反应,这样便于解答物质推断题。

【解答】解:A、根据提供的物质和图示可以看出,若乙是一氧化碳,丁是碳酸钙,二者不能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错误;

B、根据提供的物质和图示可以看出,若丙是氯化钠,则不能生成氯化铜,错误;

C、根据提供的物质和图示可以看出,若乙是碳酸钙,丁是碳酸,二者不能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错误; D、根据提供的物质和图示可以看出,各物质能实现相互转化,正确; 故选:D。

【点评】平时学习中要注意整合知识络图,将物质内在联系和转化关系通过知识络图进行整体学习和把握。

三、本题包括4小题(共34分)

21.(8分)(8分)化学源于生活,与工农业生产密切相关。 (1)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①食品包装中充N2以防腐,是由于N2 化学性质稳定 。

②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 定量 (填“定性”或“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2)水作为一种化学物质,能参与许多反应。

①铁制品锈蚀是铁与空气中的 氧气 、水蒸气等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

②NaCl溶液能导电,是因为NaCl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解离出 钠离子与氯离子 。 (3)合理膳食,均衡营养使我们更健康。某食品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如图。

①在饼干配料中,富含油脂的是 花生油 。饼干要置于阴凉干燥处,从变化的角度看,是为了 减慢 (填“加快”或“减慢”)氧化的速度。

②在农业上碳酸氢铵可用做 氮 肥,但不能跟碱性物质混用,原因是 铵态氮肥能与碱性物质反应释放出氨气,造成肥效降低 。

【分析】(1)根据氮气的性质与用途以及空气成分的测定来分析; (2)根据金属的锈蚀条件以及盐溶液导电性的原理来分析;

(3)根据营养素的、影响氧化反应速率的因素、化肥的分类与性质来分析。

【解答】解:(1)①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所以食品包装中充N2以防腐;故填:化学性质稳定; ②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故填:定量; (2)①铁制品锈蚀主要是铁与空气中氧气、水蒸气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故填:氧气;

②盐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在盐溶液中存在着大量的能够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即NaCl溶液能导电,是因为NaCl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解离出钠离子与氯离子;故填:钠离子与氯离子;

(3)①花生油中富含油脂;温度低氧化反应的速率慢;故填:花生油;减慢;

②碳酸氢铵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碳酸氢铵中含有铵根离子,与碱性物质反应会放出氨气,造成肥效降低;故填:氮;铵态氮肥能与碱性物质反应释放出氨气,造成肥效降低。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22.(8分)(8分)近五年来,我国在科技、文化、环境等方面创新发展。 I.大国重器航天、航空取得重大突破

2018年4月2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圆满完成各项任务返回大气层。这标志着我国航天航空事业进入了新时代。 (1)硅是天宫一号动力源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构成材料。单质硅是由石英(SiO2)固体与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制得的,同时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iO2+2C

Si+2CO↑ 。

(2)硅还是计算机芯片的基体材料,但其导热性不好,而金刚石在导热性方面远超过硅,于是它成了芯片基体材料的最佳选择。

①从原子结构上分析,金刚石(C)和硅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 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

②因天然金刚石资源稀少,难以满足要求。人们就根据金刚石的组成和结构设法制造金刚石。现有两种制造金刚石的方法,一是以石墨为原料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条件下合成;二是在较低温度和压力下用甲烷(CH4)等为原料制造金刚石薄膜。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写字母序号)。 A.一种元素可以组成多种性质不同的单质 B.石墨合成金刚石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C.石墨与金刚石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结构不同

D.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③不仅硅与碳具有相似化学性质,其氧化物二氧化硅和二氧化碳也有相似化学性质。试写出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OH+SiO2═Na2SiO3+H2O 。

Ⅱ.文化自信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古代我国人民就积累了许多对物质变化的认识。春秋末期齐国的工艺官书《考工记》中载有“涑帛”的方法,即利用“灰”(草木灰)和“蜃”(贝壳灰)混合加水所得溶液来洗涤丝帛。这种溶液能洗涤丝帛主要是因为其中一定含有 KOH (写化学式,水除外)。(注:草木灰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钾,贝壳灰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钙) 【分析】高温条件下,二氧化硅和碳反应生成硅和一氧化碳; 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有些元素可以组成多种单质;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

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

【解答】解:I.(1)单质硅是由石英(SiO2)固体与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制得的,同时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一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2C故填:SiO2+2C

Si+2CO↑。

Si+2CO↑。

(2)①从原子结构上分析,金刚石(C)和硅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故填: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②A.一种元素可以组成多种性质不同的单质,例如氧元素可以组成氧气和臭氧,碳元素可以组成金刚石和石墨等,该选项说法正确;

B.石墨合成金刚石发生的是化学变化,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石墨与金刚石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结构不同,该选项说法正确;

D.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填:B。

③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SiO2═Na2SiO3+H2O。 故填:2NaOH+SiO2═Na2SiO3+H2O。

Ⅱ.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因此这种溶液能洗涤丝帛主要是因为其中一定含有KOH。 故填:KOH。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3.(9分)(9分)酸、碱、盐是我们身边重要的化合物,在生活和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1)锅炉水垢既会降低燃料的利用率,影响锅炉的使用寿命,还可能造成安全隐患。某锅炉水垢的主要成分有CaCO3、Mg(OH)2、Fe2O3,用“酸洗”法可除去该水垢。

①“酸洗”时,一般不选用稀硫酸的原因是 稀硫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会阻止反应的进行 。 ②写出稀盐酸与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2O3+6HCl═2FeCl3+3H2O 。 (2)两种抗胃酸药剂的主要成分及建议每次剂量见表: 主要成分 建议每次剂量/g NaHCO3 0.5 Mg(OH)2 0.3 服用Mg(OH)2的药效比服用NaHCO3“强”的原因是 氢氧化镁的碱性比碳酸氢钠的碱性强 。 (3)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课外活动中,对三种溶液进行了检验,检验的结果如表所示: 组别 1 2 3 溶液中检验出的物质 CaCl2、NaCl、CaCO3 Ba(OH)2、H2SO4、NaCl KCl、Na2SO4、NaCl 其中第 1、2 组结果肯定不正确。

(4)在CuO和Fe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微热,待反应停止后过滤,滤出不溶物后再往滤液里加入一枚铁钉,若铁钉无变化,不溶物中一定含有 铜 ,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硫酸亚铁 。

【分析】稀硫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硫酸钙、水和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镁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和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硫酸钙微溶于水;

稀盐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

碳酸钙不溶于水,氢氧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

稀硫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解答】解:(1)①“酸洗”时,一般不选用稀硫酸的原因是稀硫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会阻止反应的进行。

故填:稀硫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会阻止反应的进行。

②稀盐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 故填:Fe2O3+6HCl═2FeCl3+3H2O。

(2)服用Mg(OH)2的药效比服用NaHCO3“强”的原因是氢氧化镁的碱性比碳酸氢钠的碱性强。 故填:氢氧化镁的碱性比碳酸氢钠的碱性强。

(3)其中第1、2组结果肯定不正确,这是因为碳酸钙不溶于水,不可能存在于溶液中,氢氧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即氢氧化钡和硫酸不能共存。 故填:1、2。

(4)稀硫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滤出不溶物后再往滤液里加入一枚铁钉,若铁钉无变化,说明硫酸铜已经和铁完全反应,不溶物中一定含有硫酸铜和铁反应生成的铜,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硫酸亚铁。 故填:铜;硫酸亚铁。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4.(9分)(9分)侯德榜是我国著名的化学家,发明了侯氏制碱法,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工业上以半水煤气(主要成分是N2、H2、CO、CO2和H2O)、食盐等为原料制取纯碱的流程如下:

(1)流程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有H2O和 CO2 。

(2)步骤Ⅰ中,在使用铜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半水煤气主要成分间发生反应实现了CO转化,化学方程式是 CO+H2O

CO2+H2 。

(3)实验室从混合气体H2、N2、CO2中分离出CO2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广口瓶和分液瀾斗中盛放的药品分别是 氢氧化钠溶液 、 稀硫酸 。

(4)除去纯碱中少量碳酸氯钠杂质的方法是 加热 。

(5)纯碱用途广泛。工业上可用废碱渣(主要成分Na2CO3)吸收硫酸厂尾气中的SO2制备无水Na2SO3,达到减少污染、节约资源的目的。反应过程中溶液组成变化如图2所示。

①吸收初期(图中3A点以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CO3+SO2+H2O=2NaHCO3+Na2SO3 。 ②不断通入SO2,最终产物是 NaHSO3 。

【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一氧化碳能与水蒸气在铜作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碳酸氢钠热稳定性差;根据除去二氧化碳以及释放二氧化碳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根据图示结合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1)据图可以看出,流程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有H2O和CO2,故填:CO2。

(2)步骤Ⅰ中,在使用铜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半水煤气中一氧化碳和水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实现了CO转化,化学方程式为CO+H2O

CO2+H2,故填:CO+H2O

CO2+H2。

(3)要从混合气体H2、N2、CO2中分离出CO2,需要先将氢氧化钠吸收掉,使用的药品是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将二氧化碳释放出了,使用的是稀硫酸,故广口瓶和分液漏斗中盛放的药品分别是氢氧化钠溶液、稀硫酸,故填:氢氧化钠溶液;稀硫酸。

(4)碳酸氢钠热稳定性差,故除去纯碱中少量碳酸氯钠杂质可以采用加热的方法,故填:加热。 (5)①吸收初期是碳酸钠、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亚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CO3+SO2+H2O=2NaHCO3+Na2SO3,故填:2Na2CO3+SO2+H2O=2NaHCO3+Na2SO3。 ②不断通入SO2,最终产物是亚硫酸氢钠,故填:NaHSO3。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物质的制备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提供的信息进行。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5.(8分)(8分)某课外研究小组,用废弃的黄铜(铜锌合金),通过两种途径制取硫酸铜晶体。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1)操作a为 过滤 ,该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 漏斗 、玻璃棒。 (2)浓硫酸是化学实验室里一种常见的酸。

①实验室稀释浓硫酸的操作是:将 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倒入水中 ,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②化学实验应高度关注安全问题。若不慎将少量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 3%~5%的碳酸氢钠 溶液。

(3)如图2是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装置。 ①主要实验操作步骤有:

a.收集气体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将二氧化锰放入锥形瓶中 d.从长颈漏斗中注入过氧化氢溶液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bcda (写字母序号)。

②在实验过程中,某同学因加入的药品量不足,致使集气瓶内剩余少量水。若想集满这瓶氧气,在不拆卸装置和不添加药品的前提下,请帮他想出种解决的方法 通过长颈漏斗向锥形瓶内加水将氧气赶到集气瓶中 。 (4)操作b的顺序为蒸发浓缩、 降温结晶 过滤、干燥。 (5)下列测定稀硫酸pH的操作正确的是 C (写字母序号)。 A.将pH试纸直接插入稀硫酸中 B.先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

C.用玻璃梓蘸取少量稀硫酸,滴在pH试纸上 D.根据试纸显示的颜色估算出溶液的pH

【分析】根据给出的转化关系对应的过程分析每个对应的问题,或者直接分析每个问题,从给出的信息中找对应的信息。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操作步骤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操作a得到的是固体和液体,为过滤操作,该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故填:过滤;漏斗。

(2)①实验室稀释浓硫酸时是将 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填: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倒入水中;

②若不慎将少量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故填:3%~5%的碳酸氢钠;

(3)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实验操作步骤是检查装置气密性、将二氧化锰放入锥形瓶中、从长颈漏斗中注入过氧化氢溶液、收集气体,故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bcda,故填:bcda;

②要想集满这瓶氧气,在不拆卸装置和不添加药品的前提下,可以通过长颈漏斗向锥形瓶内加水将氧气赶到集气瓶中,故填:通过长颈漏斗向锥形瓶内加水将氧气赶到集气瓶中。 (4)操作b的顺序为蒸发浓缩、降温结晶 过滤、干燥,故填:降温结晶。

(5)测定稀硫酸pH的操作正确的是用玻璃棒蘸取少量稀硫酸,滴在pH试纸上,故填:C。

【点评】读图,从中获得解答题目所需的信息,所以在解答题目时先看解答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带着问题去读给出的图进而去寻找解答有用的信息,这样提高了信息扑捉的有效性。解答的问题实际上与复杂的转化图相比,其实很简单很基础,或者可以说转化图提供的是情境,考查基本知识。

26.(10分)(10)金属镁可与热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所得溶液呈碱性,可使酚酞溶液显紅色。某同学将镁条放在水中煮沸,趁热取出部分溶液,滴加酚酞溶液,变为红色,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的红色褪去了。

(1)镁与热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Mg+H2O=Mg(OH)2+H2↑ 。 (2)查阅资料: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是溶液碱性减弱。 【提出问题】导致溶液碱性减弱的原因是什么? 【假设与分析】

假设1:可能是氢氧化镁与N2或O2发生了反应。 假设2:可能是溶液吸收了空气中的 O2 。

假设3:可能是氢氧化镁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 降低 。 由碱的性质可知,假设1不成立。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1.取上述紅色溶液,保持温度不变,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① 溶液红色褪去 假设③成立 结论 假设2成立 2.取上述红色溶液,② 降低温度 ,③ 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 观红色褪去 察现象。 【拓展延伸】

(3)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硫酸铜溶液时,产生蓝色沉淀。

请解释其原因: 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 。 (4)除上述金属外,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预测 钾 也能跟硫酸铜溶液反应产生上述现象(举一例即可)。 【分析】由题目的信息可知,(1)镁与热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和氢气,配平即可;

(2)假设与分析中,假设1:可能是氢氧化镁与N2或O2发生了反应;假设2:可能是溶液吸收了空气中的氧气;假设3:可能是氢氧化镁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实验探究中,1.取上述紅色溶液,保持温度不变,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观察现象,溶液红色褪去,假设2成立;2.取上述红色溶液,降低温度,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观察现象,红色褪去,假设③成立;

(3)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硫酸铜溶液时,产生蓝色沉淀,因为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

(4)除上述金属外,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预测钾也能跟硫酸铜溶液反应产生上述现象。

【解答】解:(1)镁与热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和氢气,配平即可;故答案为:Mg+H2O=Mg(OH)2+H2↑; (2)假设与分析中,假设1:可能是氢氧化镁与N2或O2发生了反应;假设2:可能是溶液吸收了空气中的氧气;假设3:可能是氢氧化镁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实验探究中,1.取上述紅色溶液,保持温度不变,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观察现象,溶液红色褪去,假设2成立;2.取上述红色溶液,降低温度,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观察现象,红色褪去,假设③成立;故答案为:O2;降低;①溶液红色褪去;②降低温度;③在空气中放置

一段时间;

(3)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硫酸铜溶液时,产生蓝色沉淀,因为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故答案为: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

(4)除上述金属外,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预测钾也能跟硫酸铜溶液反应产生上述现象,因为钾比钠活泼;故答案为:钾;

【点评】本考点既考查了实验步骤的设计,又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还对实验进行了评价,综合性比较强。实验探究题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之一,它包括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实验结论和实验规律的探究等。本题通过实验资料和实验分析,得到了正确的结论,属于结论性探究。同学们要具体分析,综合掌握。

五、本题包括1小题(共8分)

27.(8分)(8分)工业纯碱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某学习小组对其组成展开探究。现取24g纯碱样品,加入100g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96g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完全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沉淀20g。完成下列问题: (1)反应后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CaCl2、NaCl 。(写化学式)。 (2)通过已知数据,能求出的量有 ABC (写字母序号)。 A.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 B.参加反应的氯化钙的质量 C.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D.氯化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计算反应后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0.1%)

【分析】根据生成的碳酸钙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碳酸钠和氯化钙以及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进而求算对应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由于氯化钙溶液过量,所以反应后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剩余的CaCl2、和生成的NaCl以及原混合物中的NaCl。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24g+100g+96g﹣20g=200g 设参加反应的氯化钙的质量为x,碳酸钠的质量为y,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z。 CaCl2+Na2CO3=CaCO3↓+2NaCl 111 106 100 117 x y 20g z

=x=22.2g

=

=

y=21.2g z=23.4g

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100%≈88.3%

氯化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于氯化钙溶液是过量的,所以不能根据消耗的氯化钙求算对应的质量分数。 故选:ABC。

反应后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故答案为:(1)CaCl2、NaCl; (2)ABC; (3)13.1%。

【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100%=13.1%

2018中考化学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据《中国环境报》报道,为应对气候变化,落实《巴黎气候变化协定》,2017年国家建立了统一的碳排放权交

易市场,按国际惯例,这里的“碳”是指

A.二氧化碳 B.单质碳 C.碳元素 D.所有含碳化合物 2.下列能够反映物质组成的概念是

①溶解度 ②元素 ③溶质质量分数 ④有机物 ⑤溶液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②③ D.②

3.石墨烯是一种革命性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和力学特性。下图为金刚石、石墨和石墨烯的结构模型图,

图中小球代表碳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石墨烯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②三种物质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相同 ⑨金刚石和石墨烯是组成相同但结构不同的两种物质

④石墨烯有超强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说明石墨烯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相似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

4.对立统一是物质运动的普遍规律,下列①一④描述的是两种物质的性质业变化,其中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或物

理变化的是

①氧气的氧化性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②水的气化和氦气的液化 ③氯化钠的溶解和硝酸钾结晶 ④盐酸的酸性氢氧化钠的碱性 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5.描述物质变化的成语有:①滴水成冰;③死灰复燃;③木已成舟;④火烧赤壁;⑤沙里淘金;⑥火上浇油;⑦

百炼成钢;⑧花香四溢;⑨玉石俱焚,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②③④⑤⑥⑦ B.④⑤⑥⑦⑨ C.①③④⑤⑧⑨ D. ②④⑥⑦⑨ 6.在化学变化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原子的种类、元素的种粪、分子的种类均不变 ②原子的数目、分子的数目均不变 .

③原子的质量、元素的质量、物质的总质量均不变 ④原子核的种类、数量、质量均不变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7.材料是时代进步的标志。下列关于材料的说法错误的足

A.塑料属于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 B.玻璃属于硅酸盐材料 C.制造芯片的硅属于非金属材料 D.铝镁合金属于复合材料

8.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关于化学、物质、人类活动和环境问题的认识,合理的是

A.化学是环境污染的主因,没有化学,就不会产生环境问题 B.有毒的化学物质是环境污染的主因,应禁止使用

C.解决环境问题,应从源头禁止排放污染物,而不应先排放后治理 D.化工生产是环境污染的主因,化工生产一定会导致环境污染 9.下列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个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A.将水通电一段时间后

B.向氢氧化钾和碳酸钾的混合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盐酸 C.向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

D分别向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粉中加入过量的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 10.以下是实验室制取、收集、干燥、存放气体的装置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① ② ③ ④ ⑤

A.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② B.实验室收集氧气和二氯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③,气体从导管b进入 C.实验室干燥氯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④,气体从导管a进入

D.实验室收集的氯气和二氧化碳,均可如图⑤临时存放 二、填空与简答(本大题共5小题,共33分) 11.(5分)征服原子——揭开原子的神秘面纱

伟大的科学家费曼说:“假如只允许把人类的科学史压缩成一句话,它就会是——一切东西都是由原子构成”。人类在探索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历史长河中,充满了智慧。

(1) 1803年,近代化学之父,英国科学家道尔顿(Dalton J)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道尔顿原子论”:一切物质都由原子构成,原子很小、呈圆球状、不可再分……但由于受当时实验条件限制,道尔顿无法用事实证明自己的观点。

1811年,意大利化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有些物质也是由分子构成,原子的基本工作形式是分子。 1897年,汤姆森通过实验发现了___________,进一步发展了原子.分子论。汤姆森主要是纠正了“道尔顿原子论” _________中的观点。

1911年,声瑟福又通过实验,推测原子是由_________构成,并提出了沿用至今的现代原子结构理论。 (2)道尔顿的原子论,不是事实的归纳,而是思维的产物,体现了直觉和想象在科学创造中的作用。在科学研究中,像汤姆森和卢瑟福这样.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的过程叫做____。

原子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微粒,为了帮助人们理解原子的结构,这三位科学家都运用了 _________来表达他们的理论成果。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12-15题。

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由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组成。自然环境由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组成(如图1所示),四个圈层经过漫长演化,既相对稳定、动态平衡,又相互作用、不断变化,各圈层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不停循环,这些循环既跟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有关,也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并通过复杂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实现。

12.(6分)内涵决定身份——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l)用化学符号填空:

岩石圈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大气圈中含量最高的物质是_______。水圈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_______。土壤中能促进农作物根系发达的元素是____。 (2)按要求填表:

物质

所属圈层

生物

大气

水圈

氧化钙

岩石

Na、SiO3

+

2-

质名称

物质

的化学式

用符号表示构成物

质的微粒

质类别

13.(11分)甲烷——小分予,大作为

在图1的四大圈层中,有下列6种物质:①甲烷;②水;③二氯化碳;④一氧化碳;

⑤氢气;⑥氧气。构成这些物质的分子虽然简单,但这些物质有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有的是物质循环关键物质,有的是人类社会生产活动必需的物质。请回答:

(1)在这6种物质中,元素种类共有____种,人类的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有(填化学式,下同)____,植物生长必需的物质有____,元素种类完全相同的物质是____。

(2)甲烷是最重要的基础有机物之一,不仅可做燃料,还能发生如下反应:

①在隔绝空气和1000℃条件下,甲烷分解产生炭黑和氢气; ②在隔绝空气和1500℃条件下,甲烷分解产生乙炔和氢气;

③在1400℃条件下,适当比例的甲烷和氧气反应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

④在800℃和催化剂条件下,适当比例的甲烷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 试写出上述②~④三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反应①~④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反应①和②中,反应物相同,而生成物不同,从微观的角度看,是因为反应条什不同导致________。 ③和④两个反应的反应物不同,但生成物相同,从物质组成的角度看,其原因是________。 在实际生产:中,反应③需要按比例控制氧气不能超量,从物质性质的角度看,原因是_________。 14.(5分)柔之力——神奇的水溶液

水在生活、生产和科学实验中应用广泛。岩石圈约有四分之三被水覆盖,其中的某些物质被水溶解,其随水的天然循环在水圈中富集,富集后的物质可能再次沉积到岩石圈。 图2是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青海湖区的人们有一种经验,冬天捞“碱”、夏天晒盐,这里的“碱”指纯碱,盐指氯化钠,他们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

(2)纯碱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但仅用物理方法从盐湖中“捞碱”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工业上主要利用从水圈中获得的食盐来制备纯碱,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3)为确定某白色周体是碳酸钠还是氯化钠,在20℃时,取2.5g样品加入盛有1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3所示,则固体粉末是________。若将该溶液升温到40℃时,则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15.(6分)金属——工业的脊梁

金属及合金广泛应用于生活、生产和航天军工。

资料:水圈和岩石圈中含有丰富的镁元素。工业生产中,可用菱镁矿做原科制'备金属镁,流程如图4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l)已知①和②属于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通过化学反应,以岩石圈的矿石为原料还可以制备很多其他金属,请举一例说明(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制备原理)______________。

(3)图5是镁原子结构示意图,镁化学性质活泼,原因是________。四大圈层中含有下列物质:①硫酸锌;②氯化钠;③硫酸;④氢氧化钙;⑤氧气。其中能和铁反应的物质有(填序号)________。

(4)小梅同学将点燃的镁条伸入盛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看到镁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瓶壁上有黑色物质生成,她认为这种黑色物质是碳单质。在上述过程中,小梅运用的科学方法有______________。 三、实验与探究(本大题共l小题,共I2分)

16. (12分)某纯碱厂生产的某批次碳酸钠产品中可能含有氯化钠杂质。

定性检验

(1))要确定该产品中是否含有杂质氯化钠,你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定量测定

(2)若利用沉淀法测定该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你确定的反应原理是(用化学疗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设你取样的质量为m1,根据你确定的反应原理,你需要通过实验测量沉淀(填化学式)____的质量(假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eq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