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说课教案

更新时间:2024-03-16 06:4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名师精编 精品教案

高中生物说课教案

――――矿质代谢

说课要规范化,科学化,评课要量化。

一、教材

(一) 教材分析与教材处理 1、 材的地位作用:

本节教材内容是在初中《植物学》“根对无机盐吸收”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矿质代谢过程,矿质代谢包括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运输和利用三部分,是前面所学水分代谢中“蒸腾作用能促进溶解在水里矿质养料运输”知识点和“无机盐的生理作用”知识点的具体应用,又是后面学习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矿质代谢与水分代谢、有机物和能量代谢(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构成绿色植物的基本代谢活动,其中矿质代谢是绿色植物代谢的重要部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联系生产实际,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起着重要作用,对下一步学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还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2、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和会考纲要的具体要求,本节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课时 内 容 知 知 识 点 能力水平 识 1、植物必须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种类 A 2、矿质元素的概念 A 3、根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 B 4、植物对离子的选择吸收 A 5、质元素的运输和利用 B 6、矿质元素的吸收与呼吸作用及水的吸收关系 C 能力 培养学生解释一些生物现象的能力 情感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 3、 重点和难点 矿质代谢包括矿质元素吸收、和利用三部分知识,其中吸收是矿质代谢的重要部分,是教材的主要内容,起主导地位,也是教学大纲规定的学生必须掌握、理解的双基知识,因此确定为该课的重点;吸收过程分为两步:一步是交换吸附,一步是主动运输,主动运输过程在前面第一章学习过,学生已掌握,交换吸附过程是微观粒子的运动,学生没有感性认识,是该节课难以理解的知识,是教学的难点。

4、 教材处理、

本节内容是以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为主线,阐明矿质代谢过程,其他知识对理解吸收过程起到辅助作用,因此,处理教材时分清主次,先学习辅助知识,为学习吸收过程作准备,后学习吸收过程。另外,把实验三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在学习吸收之前进行演示,从实验现象入手,提出与吸收过程有关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经过教师的讲授,点拨、引导,伴随学生的积极思考,能收到良好教学效果。这样安排教材程序有利于学生学习新知识,突破难点,突出重点。

二、 说教法、学法和手段 1、 说教法

我们知道,科学创造的一般过程是:“实验―――观察――发现――总结或发现――假

名师精编 精品教案

说――验证――提高”。那么,能否找到一种合乎上述过程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通过学习知识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呢?

综合启发式教学法是达到上述目的较好方法。首先,教师利用实验导入新课,创设情境,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本节教材中的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来演示,再通过CAI课件演示交换吸附过程,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从观察到的现象和演示吸收过程和探求吸收的实质,让学生已有的知识去解决新问题,开拓新的认知领域,这样不但使学生掌握了知识,还使学生学会了研究生物学的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努力钻研的学风。

2、 说学法

本节课通过对比记忆法,教会学生如何对比记忆植物生活必须元素种类和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的种类。通过实验,CAI课件演示吸收过过程,联系学生已有知识,利用比较、归纳、演绎、推理得出科学结论。

3、 说手段

由于吸收过程是微观运动,学生没有感性认识,通过电教手段把微观粒子放大,使看不见摸不找的微观粒子变成能看成得见,摸得着的的实体,这样把吸收过程就形象、直观、动感十足的体现在学生面前,利用电教手段把抽象变具体的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 说教学程序设计 (一) 新课导入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重点、难点引入新课时宜采用实验方法导入新课,通过实验现象巧悬念,突出重点。这样导入能造成学生急切期待解释现象的心里,从而使学生产生极大的诱惑力,创造学习新知的良好氛围和激发探求知识的渴望,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迁移到教学目标的实施上来,使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很快调节到最佳状态,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坚实基础。可以说,精心设计好导言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二)、新课讲解 1、 植物需要的元素:讲解该知识时,教师提问前面学过的“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有哪些”?因为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与植物需要元素相类似。因此,与植物需要元素进行分类对比,强化记忆(为加强记忆,可把植物需要元素编成顺口溜)。学习动植物需要元素之后,反问:植物生活所需的元素中哪些是矿质元素?引出矿质元素的概念。

2、 根吸收矿质元素过程

这个知识是教材的重点,其中交换吸附过程是难点。因此,这个知识点学习的如何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教学效果。

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过程是微观粒子的运动过程。学生看不到微观粒子的运动变化,没有感性认识,学习起来很困难,为了突破难点,先从感性认识入手演示实验三(验证性实验),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这样符合学生的思维程序和认识规律。根据实验现象提出很多值得探讨问题和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教师始终以一种无形的手牵着学生的思路,他们的处于“欲罢不能”的状态,为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起到关键性作用。

讲授吸收过程时,通过CAI课件的演示,把微观粒子的运动形象化,直观化,增强了矿质元素离子吸收的动感。下面我把根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通过CAI课件详细演示给大家。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能力较差的学生出现特殊的思维定势,就是离子之间的交换往往认为是阳离子与阴离子交换,阴离子与阳离子交换。这是错误的方式,因此,在演示

+++

CAI课件的过程中,一定要提醒学生注意,H(阳离子)与土壤溶液中的K、Na等阳离

---

子交换,HCO3(阴离子)等与土壤溶液中的NO3、PO4等阴离子交换。

3、 植物对离子的选择吸收

教材是通过实例来证明植物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我把蕃茄和水稻实验前和实验后Ca和Si浓度绘制成图像,用投影片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得出蕃茄吸收Ca多,

名师精编 精品教案

吸收Si少;水稻吸收Si多,吸收Ca少。提问:为什么植物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学生通过吸收过程的学习知道吸收的第二步是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因此,吸收什么样的矿质元素离子与根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有关。吸收离子的数量与载体的多少有关。

4、矿质元素的运输和利用 请学生自己看书,总结出离子在植物体内的三种存在形式及能否被再度利用。三种存在形式如下

以离子状态存在:K

能再利用元素

形成不稳定化合物:N、P、Mg

不能再利用元素-形成稳定化合物状态:Fe、Ca (三)、反馈练习:

根据本节的重点、难点设计一组针对性的练习。练习题(略) (四)、归纳总结

本节课通过实验和CAI课件教学使学生掌握矿质代谢的基本过程,并把掌握的知识应用于生产实际,解释植物生命活动的一些现象。

(五)诊断性验测及作业(略) (六)展示板书:

二、矿质代谢

矿质元素:除C、H、O以外,主要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 呼吸作用 -H、HCO3 根 能量 植 根以离子态存在:K 细 物 交换吸附 胞 主动运输 细 随水分 能再利用 体 胞 以不稳定化合物存在:N、P、Mg 离子 膜 各 内 不能再利用:以稳定化合物存在:Ca、Fe 表 部 面 分 载体

吸收

运输

利用

种类 选择吸收 数量

名师精编 精品教案

附录一:

说课方法

所谓说课,是指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某一节课,按某种具体要求,向听众进行全面讲解的一种授课方式。

一、 说课的目的意义

说课的目的在于对教师进行全面了解,并进行综合评价。在广大教师积极参与过程上,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进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说课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二) 有利于教师培训 (三) 有利于教研员的提高 (四) 有利于综合评价 二、 说课的原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学有教学应遵循的原则,说课理应有说课的原则。说课的原则是说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阐述在说课的过程中,教师应怎样依据教学规律进行说课,提高说课的效果,达到说课的目的。

(一)、科学性原则 (二)、目的性原则 (三)、实用性原则 (四)、启发性原则 (五)、指导性原则 三、 说课的程序 (-)、确定课题。从形式上,可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自选课题;一种是指定课题。从时间上也可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给充分长的时间做准备;一种是到达指定的比赛地点后,临时确定课题,给很短的时间做准备。

(二)、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收集材料;一部分是准备相应的教学手段。收集材料一般至少应该包括:大纲、教材、教参、相应的辅助习题集及相关的教育学理论方面的。同时要了解学生的状况,接受能力,思维状况,对原有知识掌握程度,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因素,以便确定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包括演示用的图表、模型、投影、录像、计算机等。

(三)、形成说稿。将说课的材料系统化,形成说课教案。说课的教案,要有这样的一些内容:姓名、单位、年级、科目、课题、职称、教龄等。说课的几个重要部分应该包括教材分析、教材处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程序等。由于说课重在说理,所以与很多内容相关的依据都应展示出来。要有说课的特色,要区别于一般课堂教学的教案。说课要体现科学性、逻辑性、系统性、深刻性。

(四)、说课与答辩:说课的时间,一般以15-20分钟(但不能超过20分钟)为宜。说课结束时,评委可提出问题由说课教师来回答。切忌将说课演变成上课,防止过细过滥。

名师精编 精品教案

四、说课的内容

上课主要是体现备课后的操作过程,重点是解决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说课主体现是体现备课的过程,重点是不仅要解决教什么,如何教,更重要的是为什么这样教,有什么理论依据,所以说课的内容与上课的内容略有不同。

说课开始时,应先报告姓名、单位等一些有关的自然状况,再报出课题,本课题选自哪个版本的教材,适用于哪个年级,在教材中处于哪章、哪节、哪课时;整个说课分为几个部分等。下面本文就将说课的一些主要内容做以介绍,这些内容的顺序及项目上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可根据具体的课题具体处理,形成自己的风格。

(一)、教材分析与教材处理 1、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这部分介绍所讲这段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了哪部分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前面所学哪些知识的应用,又是后面学习哪些知识的基础,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在学生的知识、能力方面有哪些重要作用,对将来的学习还会有什么影响等。

2、 教学目标

展示本课的教学目标,阐述确定目标的依据。目标要具体,确定目标的依据不要脱离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及大纲的具体要求等。

3、 重点与难点

展示本课的教学重点及教学难点。阐述确定重点与难点的依据。 4、 教材处理

教材处理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思想、方法、观点等)由书面文字形式加工转化为课堂教学“导”的形式的创造性行为。在教材处理过程中,要体现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要有创造性,既不要迷信教材,又要符合各方面的具体要求。比如:原来教材中内容的顺序的调整,以哪些例子、习题为主线,哪个地方需要补充等等。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选择教学方法时,一定要遵循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由于直接决定教学方法的是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学生认识活动的规律和在一定年龄阶段上的发展水平,所以选择教学方法不要脱离实际,也不一定要局限于某种具体的方法。根据内容的需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最终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一旦确定了教学方法,就应该介绍为什么采用这种方法,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通过什么途径有效运用这些教学方法,预计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选择教学手段时,要考虑到目的性、实用性、可操作性、新颖性。阐述采用这些教学手段的意义,切忌为表演而表演。

(三)、教学程序 1、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的方法很多,针对本节的具体内容,阐述你将采用什么方式导入,这样导入有什么好处,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

2、 新课讲解

在此环节上,阐明教师通过什么方式,提出哪些问题,如何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教师起到什么作用,学生参与到什么程度,有哪些问题是独立达完成的。这个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能力,达到什么目标。学生在学习时经常会出现哪几种思维结果,有哪些思维定势需要克服,采取哪些措施。如果学生没有按老师的思路去做,有什么补救措施。如何使学生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不仅学会,而且要会学。这一环节是一节课的关键,它能体现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它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直接影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名师精编 精品教案

3、 例题示范

在示范例题之前,根据需要,也可先针对所讲的内容有目的的进行一组巩固练习,强化学的内容,然后可出示例题。本环节不是给观众讲解例题的操作过程,重点说明例题的来历(因有时可能不直接用书中的例题),例题的功能,学生可能出现的反映等。

4、 反馈练习

阐述反馈习题的出处、功能、达到什么目的。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针对学生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有什么准备等。练习题要体现针对性、系统性、广泛性、实用性、可操作性等特点。

5、 归纳总结应重点做到把李节知识纳入已有知识系统之中,加强知识间的联系的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同时提出一些带思考性的问题,不仅为下节课作准备,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6、 展示板书

说课不能象上课那样,有完整的上课所需的板书,所以把你所说的这节课在上课时的板书设计展示出来就显得尤为重要.板书设计也是教师基本功的一项,说课前应将板书设计好,小结结束后,将板书设计展示给观众,板书要系统、醒目,板书要体现正确性、工整性、美感性。

说课,做为一种新的授课方式和评价方式,虽有其优点,但也存在着不足。说课不能代替上课,说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上课,为了提高教师素质,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说课发现优秀教师,培养典型,再集中进行上课示范,这样,对于众多教研部门来说,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于说课,是否能从一定程度上对教师进行很公正的评价,还有待于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并进一步研究,期望说课能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接受,并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过程中发挥作用。

附录二:

说 课 评 价 表

教师 科目 一级指标 学校 课题 权重 二级指标 A (一) 教材分析 (二) 教材处理 (三) 教学方法 (四) 教学手段 (五) 教 0.16 0.10 0.10 0.08 0.38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2)教学目标及确立目标的依据 (3)重点难点及确定重点难点的依据 (4)学生状况分析及对策 (5)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6)教学方法及选择的依据 (7)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及实用性 (8)教学手段新颖 (9)教学手段实用 (10)新课导入 (11)新课讲解 6 5 5 5 5 5 5 4 4 4 4 B 5 4 4 4 4 4 4 3 3 3 3 C 4 3 3 3 3 3 3 2 2 2 2 D 3 2 2 2 2 2 2 1 1 1 1 年级 日期 总分 评委 等级及得分 名师精编 精品教案

学 程 序 (六) 教 学 基 本 功 评课意见

(12)例题示范 (13)反馈练习 (14)归纳总结 (15)板书设计 (16)语言 (17)板书 0.18 (18)教态 (19)教案 6 8 4 4 4 4 4 6 5 6 3 3 3 3 3 5 4 5 2 2 2 2 2 4 3 4 1 1 1 1 1 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ej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