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游记》猪八戒的戏剧价值

更新时间:2023-05-27 10:0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论《西游记》猪八戒的戏剧价值

人们一谈到《西游记》就会不知不觉地想到猪八戒。猪八戒是中国人民心目中的开心果,开谈不说猪八戒,纵谈《西游记》是枉然。猪八戒为什么具有这么大的艺术魅力呢?这一直是人们在探讨的问题。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我们试图从猪八戒形象演变、时代性、喜剧性及其美学意义几个方面探求这一形象的真谛所在,以就教于海内外《西游记》的研究专家、学者及爱好者。在我国古代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中塑造的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中,最能吸引人眼球的莫过于师徒四人中的大师兄孙悟空了,其他的三个人物也就没有孙悟空那么吸引大众的目光了。猪八戒在大家的头脑中似乎只是笑料而已,人们对于猪八戒研究往往只从文学方面、民俗学方面去分析,而对于这个形象的社会意义缺少应有的关注。在《西游记》中,猪八戒所蕴含的社会意义丝毫也不比孙悟空差,甚至在某些方面远远地超过了他的大师兄。很可惜人们在探讨这个形象时,往往多了些因循,少了些创新。多注意了他的表面,少了些对这个形象内在的社会意义的挖掘。本文力图对猪八戒形象的再探索,来对他所代表的我国封建社会晚期的由农民向市民过渡的这个形象,进行一个初步的认识。其中有些看法不免揣陋,惟望诸方家予以批评、指正。

一、传统的认识

传统的观点多认为,猪八戒这个形象是我国封建社会小生产者的典型代表,是依着农民的模子刻画出来的,在他的身上有着农民的一切缺点和优点。到了今天持这种观点的人仍比比皆是,现简略摘要如下:

“正如林庚先生在《西游记》漫话中给孙悟空的‘侠士’定位一样,我给猪八戒下了一个‘农民’的定义。虽然有些牵强 猪八戒身上浓厚的农民性格和农民特有的精神面貌,也确没有丝毫的吝啬于当时农民的展现给我们面前。也正如陈文新先生在西游记在《西游记与民俗文化》一文中指出猪八戒的皈依佛门,离开高老庄,意味着农民生活的结束和和尚生涯的开始,也就是说八戒的生活角度发生了变化。再衣着上八戒不再是农民而是和尚,然而在意识上没发生任何变化,仍然是农民。”① “农民主要靠经验认识世界,猪八戒特别善于认死理,处处表现出一种阿Q式的经验主义,最足以说明他是一个农民。” “猪八戒在高

②老庄做了几年农民,他的思维,智慧,都带有深刻的农民痕迹”(《〈西游记〉与民俗文学》)。

在小说中,他常常是孙悟空耍笑的对象,这正是初入城市的农民常受市民嘲笑的现实的反映。从这一点上看,《西游记》是站在城市立场上的,它的叙述立场与《金瓶梅》相近,而与《水浒传》的否定城市迥然不同。

也正是因为上面的观点中认定了猪八戒是代表了封建社会中农民的形象,或者亦如有人所谈的八戒是市民眼中的农民的形象,所以八戒身上的那一切的特征。都被看成了农民身上的缺点。于是,猪八戒的食肠宽大,好吃、懒做、好色、贪财好色、爱占小便宜、耍小聪明、贪生怕死、,低俗等等都被天然的转换成一般的农民的缺点,也正如上文所谈到的猪八戒身上的那些浓厚的以农民性格和农民特有的精神面貌,也确实“没有丝毫吝啬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

真的是上面所谈到的这样吗?我认为不是。猪八戒的形象确是代表了小生产者,但返观《西游记》的其它农人形象,和猪八戒形象的由来,我并未见到作者就把批评、讥刺、那怕是一种善意的矛头单纯的指向农民。如果在行文中简单的把封建社会的小生产者和封建社会的农民划等号,则未免失之太偏了。纵观封建社会,小生产者及具有这种意识的人其范围又①

② 陈文新《〈西游记〉与民俗文学》 陈文新《〈西游记〉与民俗文学》

何止是农民,所谓贩夫、走卒、商人、地主、甚至是封建统治者,又有几个人能超越当时的社会关系。所以我认为八戒的形象其指向并不是农民,这一点可以从《西游记》中所塑造的农民形象中得到反映。

二、特色语言下的猪八戒

如果把目光聚焦在西游记中的八戒尤其是那具有风味的语言,你就会发现,从这个角度来看他的吸引力也决不输于大师兄孙悟空;同时你也会在他那生动、诙谐、甚至于饶舌的对话中发现,这里的猪八戒又何曾是一个农民。他的语言如果从表面看来确有明显的农民经历,也有些农民的经验。如在高老庄为悟空收服前时曾自报家门道:“扫地通沟,搬砖运瓦 ”①等等。也有在过通天河时的让唐僧横担锡杖和草裹马腿的被称为是农民经验的东西。如果通过这些语言以及他的武器——钉耙就十分肯定的说猪八戒是个农民,那么未免太失之于浅薄了。如果我们把《西游记》中的那些具有猪八戒物色的语言进行整理,就不难发现猪八戒的非农民的另一面:

〈1〉多少有些市井无赖的性格。

为了美色所诱,猪八戒对他的“丈母娘”说道:“他又不是生身父母,干与不干都在我。”并以“和尚是色中饿鬼”;这样的理由为自己的大胆追求进行开脱,而且面对众女色,再他“那个没个三房四妾?就在多几个你女婿我也笑纳了。”②(23回)并且在没有人同意招他入门的情况下对他的所谓的准丈母娘也动了心思,如果读过《金瓶梅》和《水浒传》或者明代其它的带有市民气息的小说,相信你会找到不少类似的场景。其实这样近乎无赖的语言在猪八戒的语录言中并不少见。又如瞧瞧猪八戒的骂街:“我把你这血皮胀的遭瘟,你怎敢变成你祖宗的模样”。或如更多的诸如什么“猴儿了断,马温断根”的那一幅嘴脸。这样的性格可以用他“我们是扯谎架桥哄人的大王”,用以概括。(47回)把这些语言和小说中的农民形象进行比较就可以发现猪八戒并非在文中是以农民形象被塑造的。

〈2〉具有市民无聊帮闲角色特征。

如果把眼界放的宽些,猪八戒相当部分虽具有民俗风格,但又无聊帮闲特征的语言和西门庆周围的那一群浮浪子弟,帮闲文人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其具体表现在猪八戒的多嘴和饶舌,在这个方面猪八戒的形象带有其发展和形成的轨迹。我们知道《西游记》并非是吴承恩一人所为,而是在中国民间和文人长时间孕育的结果。“猪八戒这一角色犹如戏曲中的丑角,他的形象塑造显然受了元明以来戏曲传统的影响。”与其说猪八戒是和唐僧、悟空和沙僧一起上西天取经的得力干将,倒不如说是作者在行文中汲取了我国早期戏剧的优点,特意在文中安排的一个供人调侃的对象,来调节活跃文中的气氛,用这样的一个具有多方面缺点的形象来供读者消遣娱乐。这里的猪八戒根本就与中国古代持工戒修行的僧人有这本质上的区别,把这个和普通凡人放在一起更有凡心的家伙放在这三个人当中,作者力图表现的是一种喜剧效果。所以在《西游记》的猪八戒以其刚脱离“农民”身份的市井之徒形象,用他那特有的“油滑”语言在文中“插科打诨”来达到一种漫画式的效果。同时,《西游记》的语言充满机智、俏皮和幽默,自然是吸收了包括民间说书在内的市井曲艺的语言特色的结果,这构成了全书语言的喜剧风格。

〈3〉游民性格中的一面。猪八戒除上有一些市井无赖气息和无聊帮闲的角色特征外也并不少江湖游侠的气息。在第三十七回中,八戒发牢骚道:“当时我做好汉,专一吃人度日,受用腥膻,其实也快活。”活脱脱一幅占山为王的气派。至于到了八十二回在对待金毛 精神更见他的专业性如“才子在他肚里轮起拳来,送他一个满肚红,扒开肚皮钻出来,却不了账?”从猪八戒的自述中也略可以得知他也是有过“占山为王”的经历的,也曾肥腻腻的吃人过活,只不过是在小说的加工过程中这一部分开始淡化了。这种游民习气在小说中虽屡有①

② 吴承恩《西游记》 吴承恩《西游记》

反映,在他的行为中,语言中并不难发现。

三、如何看待猪八戒身上的缺点

大家都在谈猪八戒身上的缺点,这也不好那也不好,但是如果对于猪八戒的所谓的缺点进行社会意义上的分析就会发现,很多的时候还真不是那么一回事。

1、先说猪八戒的贪财。不要忘记猪八戒所出生的年代虽然在明朝以前,但是定型却在明之季世。在这个时候,南方、特别是江浙一带重商主义的浓厚传统已是深入到社会阶层的心目中。商品经济同以前有了很大的发展:资产阶级萌芽已经长成了一棵大树,对于财富的追求人们已不再羞羞答答,欲说还休,而是可以大胆的讲出自己的意愿。这一点在同时间的“三言”“二拍”集子中就不乏这样的形象,传统的“重本抑末,无商不奸“那种小农社会典型的意识形态已开始逐渐瓦解。尽管这个过程在短的时期内不可能彻底完成,但在江浙这种商品经济发达的市场中。这种跟不上时代的过时看法已被在一定程度上否定。尽管官府采取的政策还不利于商业,但由于此时正处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初阶段,对于财富的追求,对于金钱的欲望,并不为本时代的人所忌讳。猪八戒经过漫长的历史孕肓之后,到了这时候才以今天戏剧舞台上的形象出现。

2、再说猪八戒的好色。这一点是众多的人们最见不得“老猪”的地方,在小说中也是被人嘲笑最多的地方,实际上如果了解了当时明代的社会风气之后,也就不见得是多么见不得光。在宋明理学的长期压抑之后随着市民阶层的渐逐兴起,对于“人欲”的正当需求使得原来的道德体系开始瓦解,对于“性”人们再也不是讳莫如深,再加上明朝的统治者和当时的地主阶级穷奢极欲,淫风极盛,而猪八戒正是这种社会风气下被“生产”了出来。所以“漂亮姑娘就想入非非,移不动脚”。也并不是什么不可饶恕的缺点,最多也只能说明猪八戒是一个俗人,一个戴着僧帽的“凡夫俗子”。②

3、猪八戒没有确定的信仰。因为没有坚定的意志所以见了困难就退缩,这也正是猪八戒成不了佛的原因。猪八戒的信仰具有极强的功利性。说他向佛吧,他不但对佛无理而且还俗的念头到了西天还没有断绝。在他的心中除了世俗的幸福和享受什么也不在观注范围之内,如果说悟空对于“佛”不敬敢去挪揄,那么猪八戒简直就是“大逆不道”,因为他的心中根本就没有对于“佛”的那种信仰,他的那种眼光只看到了“功利”,也只信仰“功利”。总之,他追求的是现实世俗享乐、今生的幸福,并不像他的三个取经同伴在来生的彼岸去寻找所谓的幸福。

4、低俗。这一点同孙悟空成了鲜明对比,二人虽同为妖出身,但悟空自幼修行,食松果、饮泉水,并不杀生吃肉,可见持久操守,故而其为一口清气。而猪八戒则是食人成性,后来虽被观音劝戒,还总忘不了那人肉的味道。故而为一口浊气,渡不得人的。猪八戒有多种缺点,前人尽言而述。四以上的叙述可以看出猪八戒的形象昭示出了他是一个由小农转向工业化社会的小市民形象,他的身上有着数不清的属于这个社会底层的缺点,可在他所血液里更多的却是小市民的品格。《西游记》中猪八戒的形象更多地表现出“凡人”的特点。他的行为较多地表现出人性的要求,这与明后期文化对人欲的肯定不无某种联系。

通过对于以上的缺点进行分析只能说明猪八戒是一个与悟空、沙僧以及他们的师父相对的一个凡人,而对于同样是凡人的我们来说并不是什么缺点,他身上所存在的浓厚的小生产者气息不但当时的农民具有,当更多的却体现在小市民阶层的身上,而且在小市民的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更加比农民充分。作者是有那么一些取笑、调谑的意味,但他的指向不仅仅是农民,而是包括农民在内的所有小生产者。

综上所述,文中所述的八戒缺点并非农民专利,吴承恩老先生为我们所塑造的这个最早的具有初步小市民形象,即使到了今天仍有很强的实践意义。须知道虽然现在的市场经济和①

②①飞扬 《猪八戒形象分析》 飞扬 《猪八戒形象分析》

那时具有初步瓦解的封建经济模式已有天壤之别,在明之季世以后,中国历史的经历一个回环后,那种社会基础即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又重在中国历史出现,而且由于我国经济在发展上的极不平衡,在实行了多年的一大二公的公社制度后,刚开放市场的时候,中国市场在此时处于资本的原始积累时期。猪八戒身上的所有缺点在我们今天的小市民身上同样可以看到。我认为猪八戒并非单纯可以看作是一个农民,在更大的程度上他代表的是一个过渡时期小市民的阶层,在他的身上有这农民的缺点,但它是由中国小市民来源的阶级成份所决定的。中国的市民同西方小市民在来源上,有着非常大的不同。①当然对世界观亦有很大的区别,未可以彼代此,犯了教条主义。就是今天的我们也有着这样或是那样的“八戒”性格,如果我们一味的对这个形象进行嘲笑的同时而不对我们自身的一些行为进行反省,那么和吴老先生笔下的猪八戒在本质上又有什么样的区别呢?

四、猪八戒形象极富有喜剧性,这种喜剧集中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第一、人物形象本身不统一。八戒猪头人身,是猪与人的综合体。

第二、人物形象言语、行动的矛盾。

第三、憨厚老实又爱耍小心眼。

第四、蠢笨无能而又自作聪明、丑陋无比又反以为美。

第五、动物性与人性的完美结合。体现在猪八戒身上的优缺点都是猪性与人性的完美统

一。猪的贪吃、贪睡、懒惰的特点都集中在八戒身上。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人是高等动物,有动物性的一面。生育老死、趋乐避苦、追求幸福等都是很自然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是禁欲主义者。承认人有追求幸福的权利。有人说,猪八戒身上有我们"肉"影子。

人人都有血肉之躯,是动物性、人性和谐统一。作者笔下的猪八戒心灵发展的历程能部分地反映人类所走过的曲折、矛盾的征途。猪八猪性格可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错投猪胎,加入取经队伍前。猪八戒形象的特点是猪精式的人,作为猪精,他虽外貌丑陋,但本领高强。作为人,他能干活,一个抵十,庄稼地里的活一个人全包下。这种稀世少有的能力被高老庄高老相中,招为女婿。

第二阶段,取经途中,猪八戒不断犯错误,又不断改正错误,即不断探索,不断前进。加入取经队伍后,作为"肉欲"很强的猪八戒与脱离了世俗成为和尚的猪八戒,是水火不相容的。但是,一方面,作者让猪八戒在世俗的佛门中摇摇晃晃,表现出他在世俗、尘欲的引诱下不断犯错误。这样,贪色、贪食、贪睡就成为猪八戒性格的基本特点。另一方面,作者又表现了猪八戒身上的不怕苦、不怕脏的优点。在荆棘岭、稀柿洞,八戒发挥了他战胜困难,永往直前的向上精神。这种精神既是八戒自我改造,自我完善的体现,也是我们人类消灭自身堕性、追求美好理想的再现。

第三阶段,取得真经、径回东土。这是上一阶段的继续。又是一种新的发展。我们从中也能看到猪八戒性格的细微的变化。首先,贪食较以前有所收敛。如师徒四众回陈家庄,在陈家庄的宴席上,一向贪食的猪八戒这时也不似前番,不知不觉地脾胃一时就弱了。其次知觉也不似前番迟钝了,而是比较灵活。当唐僧与孙悟空计划离开陈家庄时,八戒有所知觉。从这些细微的变化中,我们不是也看到八戒心灵变化的某些端倪吗?但是,作者始终不离开人物发展的基本逻辑。猪八戒毕竟又是一个有严重缺点的正面人物形象,作者描述了他性格变化,发展一面,又始终不离开他的基本性格。所以,最后当如来封他为净坛使者时,他又大吵大叫:"你们都成大佛,如何把我做了净坛使者?"这一笔非同小可,将八戒的基本性格再一次展现在我们面前,八戒成了正果还闹地位观念呢!净坛使者?天下四大部洲,凡诸佛事都叫受用。可见,直到成了正果,八戒还被封为既实惠又好听的净坛使者。这个充满矛盾性格的猪八戒经过苦难的历程终于如愿以偿了。从而,作者完成了这一形象动物性与人性完美统一。 ①光廉 《名著人物乱弹:二师兄猪八戒原来是个“农民”》

喜剧是笑的艺术,它的生命就是笑,笑是喜剧之所以成为喜剧关键,也是人类区别"是"与"非"的标准。柏克森说过"在喜剧中,共同性就在作品本身之中。喜剧刻画是我们遇见过,在前进道路上还将遇到的一些人物。喜剧记下的是相似的东西,它的目的在于把一些人物类型显示在我们面前。在需要时,喜剧还创造一些新的人物类型。它和其他艺术的区别就在这里。"①(《笑》)猪八戒形象就是我们遇见过的,在未来的道路上还将遇到的一类人物。在"猪八戒形象的时代性"一节中,我们谈猪八戒形象是明中叶以来新兴市民、商人和农民的综合体。这种综合体就是这一形象的喜剧性所在。

有人评价西班牙大作家塞万提斯的名作《堂吉诃德》时说:"在堂吉诃德一切都是为了抽象的定义和真理,而桑丘却是一切为具体的实利。堂吉诃德所取的成语是'干什么事,成什么人';桑丘所取的成语是'一个人有多少钱,值多少价'。什么理想献身,桑丘无从理解;他懂得是保全性命。 他求的是衣食, 他虽然懦怯,侵犯到他自身就勇于自卫,虽然朴质天真,确也象他自己说的'有几分浑,也有几分刁'"(见《外国文学研究集刊》第一辑,《重读〈堂吉诃德〉》)我们想,猪八戒何尝不是这样呢?若说桑丘形象是堂?吉诃德形象的补充,那么猪八戒形象就是孙悟空形象的最好配角??得力的助手和亲密的伙伴。在《西游记》中,有孙悟空的地方,就少不了猪八戒,没有猪八戒,陈家庄降妖就不能成功;没有猪八戒,八百里的荆赖岭、肮脏的稀柿洞就无人去开通;没有猪八戒,那担行李也无人挑去西天;没有猪八戒,取经大义就不能实现。总之,少了猪八戒,《西游记》就不能留传后世。从喜剧美学角度来看,猪八戒形象的喜剧性是其他艺术形象所不能代替的。

史宾塞说过,"在多数读者的眼里,福斯泰夫的幽默感补偿了他的一切过错,他是个笑哈哈的哲学家,也是一个最好的例子,说明一个福至心灵的丑角怎样能够达到诗意的境界。"(《莎士比亚的艺术和生命》第一○八页)莎士比亚笔下的福斯泰夫是一个吹牛、撒谎、好色、放荡而又大腹便便矮胖的喜剧形象,与猪八戒有某种相似之处。但是八戒的猪头人身、九齿钉钯都是中国特产,为英国的福斯泰夫所无。福斯泰夫自己说:"我不但有一股俏皮劲儿,而且也叫别人跟我俏皮起来"。③(《亨利四世》)我们的八戒不亚于他。八戒的言语极富有滑稽味:"人才虽俊其实不中用。我丑自丑,有几句口号儿:虽然人物丑,勤紧有些功","我们丑自丑却都有用"。另外,他又是一位语言大师,他的语言风趣,富有个性化。什么"依着官法打杀,依着佛法饿杀。""斯文,斯文!肚里空空""槽酒鼻子不吃酒??枉担名""斋僧不饱,不如活埋""粗柳簸箕细柳斗,世上谁见男儿丑""口里摆菜碟儿"'干鱼可好与猫作枕头""曾着卖糖君子哄,到今不信口甜人""皮肉粗糙,骨骼坚强,各有一得可取""吃了饭不挺尸,肚里没板脂""打不断的亲,骂不断的邻"等等,较之福斯泰夫有过之而无不及。可见作为我们民族的产儿?明中叶以中国新兴市民、商人和农民的综合体,猪八戒完全可以与堂?吉诃德、桑丘、福斯泰夫、阿尔巴贡、夏洛克一道屹立于世界文学的人物画廊之林。

在喜剧中,美是间接地被肯定的,一般认为,正面而又具有某些缺点的形象的特点,就是幽默、讽剌性喜剧的美学特征。艺术美是基于生活的美,它不限于生活美,又包括生活丑。然而,生活中的丑反映在文艺作品中成为艺术美,不是象一般丑转化美那么轻而易举。它是经过艺术家将生活的丑加以典型化和审美化之后,使它成为美的事物的对立面,经过艺术中美与丑的冲突与斗争,将美与丑的事物展现在读者面前,通过美的肯定达到对丑的否定,从而使丑具有艺术美的强烈效果。猪八戒的猪性特征正是丑转化美的重要条件。一般说来,猪似的贪食、贪睡是丑的,但是,猪八戒身上的这些猪性特征恰恰是对神圣的的宗教戒律的背叛,这种背叛给我们留下了美与善的印象,也反映了后代人民群众对丑恶的神权、宗教的蔑视与嘲笑。作者借八戒喊出"和尚是色中饿鬼""依着官法打杀,依着佛法饿杀",这无疑是对① 冯巧英《再谈〈西游记〉》

③② 《外国文学研究集刊》第一辑 《亨利四世》

中国封建社会神权、宗教的最猛烈的抨击。作者还让八戒将三个道教祖师的圣像仍进厕所还振振有词"你平日家受用无穷,做了清净道士;今日里不免享些秽物,也做了受气的天尊"。又如八戒与福、禄、寿三星的调侃等等,这些都表现了作者对神权、宗教的批判态度。这一切,作者都让八戒去做,就更有一种强烈的讽刺意味,从而使猪八戒形象真正地站立起来,焕发出强烈的艺术美的光彩。

莎士比亚说喜剧可以"给自然照一面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貌,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会看一看自己形象和印记"①(转引自华岗《美学论要》第二二七页)。猪八戒身上所体现的与社会性相矛盾的自然性(猪性)正是一面镜子,透过这面镜子,我们不仅看到了中国明中叶以来新兴市民、商人和农民身上的自私自利的一面,而且看到今日社会各阶层中所存在的吃大锅饭、平均主义的懒汉,我们会不知不觉地想到猪八戒,禁不住发出讽刺开心的一笑。在这一笑中,我们便能认清猪八戒形象身上所存在的缺点,愉快地同它告别。有人说,孙悟空形象突破了时空限制,我们认为猪八戒形象也突破了时空限制。猪八戒自《西游记》问世以来,直到现在仍然是人们谈论的话题。什么"猪八戒吃人参果??不识滋味"等等。这一形象又被传入国外,据有关材料得知:日本早已将《西游记》拍成电视连续剧,其中的猪八戒形象获得了日本人民及其他国家观众的喜爱。这一形象逐渐被认识,将成为与堂?吉诃德、桑丘?潘札、福斯泰夫、阿尔巴贡、夏洛克相媲美的艺术典型。可见,猪八戒形象的艺术魅力所在,也正是它喜剧形象的美学意义所在。

参考资料:

①光廉 《名著人物乱弹:二师兄猪八戒原来是个“农民”》

②程千帆 程章灿《程氏汉语文学通史》选刊(续)

③冯巧英《再谈〈西游记〉》

④飞扬 《猪八戒形象分析》 飞扬论坛 发布时间:2004-10-3 1:14:28

⑤ 张锦池 《阿Q的远祖 ——猪八戒形象漫论》 茅盾中学论坛 发布时间:2004-4-25 9:19:10

⑥《明代文学讲稿》 主讲教师:朱瑜章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2005-01-26

⑦胡胜《林林总总的神魔人物——关于人物形象》 专家论坛 胡胜. 中国江苏省淮安市西游记研究

⑨史宾塞 《莎士比亚的艺术和生命》

⑩陈文新 《西游记与民俗文化》

⑾吴承恩 《西游记》 ① 自华岗《美学论要》第二二七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eb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