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汕头大学高教所633教育学综合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冲刺五套模

更新时间:2023-04-10 12:0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专注考研专业课13年,提供海量考研优质文档!

第 1 页,共 51 页

目录

2018年汕头大学高教所633教育学综合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冲刺五套模拟题(一) (2)

2018年汕头大学高教所633教育学综合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冲刺五套模拟题(二) (12)

2018年汕头大学高教所633教育学综合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冲刺五套模拟题(三) (23)

2018年汕头大学高教所633教育学综合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冲刺五套模拟题(四) (31)

2018年汕头大学高教所633教育学综合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冲刺五套模拟题(五) (43)

专注考研专业课13年,提供海量考研优质文档!

第 2 页,共 51 页 2018年汕头大学高教所633教育学综合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冲刺五套模拟题(一) 说明:根据本校该考试科目历年考研命题规律,结合考试侧重点和难度,精心整理编写。考研冲刺模考使用。共五套冲刺预模拟预测题,均有详细答案解析,考研冲刺必备资料。

——————————————————————————————————————————

一、名词解释

1. 五经课试法

【答案】五经课试法是魏文帝时期制定的考试办法,由东汉的“二年试经”发展而来。规定初入学者称为门人(即预备生);学满两年并考试能通一经者称作弟子(即正式生),不通者罢遣;弟子学满两年考试通二经者,可补文学掌故的官缺,未能通过考试者,可随下班补考,补考通二经者,亦得为文学掌故;文学掌故满两年并能通二经者,耀其高第为太子舍人,不得第者,也听随下次复试,复试通过者亦为太子舍人;太子舍人满两年并试通四经者,耀其高第为郎中,未及格者,亦随下次复试,复试通过者亦为郎中;郎中满两年并能通五经者,摧其高第而随才叙用,不通者亦听再试,试通亦叙用。

2. 焚书坑儒

【答案】焚书坑儒是秦代统制文化学术、镇压知识分子的事件。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博士淳于越抨击秦不师古,而废分封之举。丞相李斯予以驳斥,认为古今异治,三代之事不是法。进而建议:史书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所有《诗》、《书》及诸子百家书,一律上交守尉焚毁,惟医药、卜筮、种树之书除外。此议获准,于是民间所藏书籍多被付之一炬。次年,有侯生与卢生相与攻击秦始皇,后逃亡,始皇闻之大怒,使御史拿问诸生,将其中犯禁的四百六十余名方士及儒士坑于咸阳,并告之天下。后世多认为这是秦代暴政的一条主要罪证。

3. “化性起伪”

【答案】“化性起伪”是荀子关于教育作用的学说,意为改造人们恶的天性而兴起人为的善。荀子认为人生来就有种种情欲,如果放纵人之性,必然会导致暴乱,因此他指出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着“化性起伪”的作用。人的贵贱、智愚、贫富都决定于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同时荀子又把环境影响和教育的作用加以区别。他一方面承认环境对人的成长有重要影响,另一方面又指出人

不是被动地受环境影响,强调人的主观努力,经过长期的教育和经久的学习,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4. 苏湖教法

【答案】苏湖教法是比宋著名教育家胡缓在苏州、湖州两地讲学时采用的教学管理制度。他提倡经世致用的实学,设立经义斋和治事斋,创行分斋教学制度。经义斋学习六经经义,以培养高级统治人才;治事斋学习一些应用学科,属“达用”之学,培养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学生可主治一科,兼治他科。苏湖教法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创立的分科教学和学科的必修、选修制度,在北宋庆历兴学中得到推广,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专注考研专业课13年,提供海量考研优质文档!

第 3 页,共 51 页 5. 浩然之气

【答案】浩然之气是指盛大刚直之气,《孟子·公孙丑上》指出:“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一般来说,“气”多指人的意念或情绪,是不同于理智的心理因素。孟子认为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纯由内心“集义所生”,不待外求。后世理解为一种崇高的道德情操的精神境界,孟子把养气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原则和方法,养气主要是培养意念和情感。孟子强调理智与情感的统一,认为理智清醒可以控制不健康的情绪情感,健康的情绪情感可以帮助保持清醒的理智;相反,理智混乱很难保持健康的情绪情感,不健康的J 清绪情感也会扰乱正常的理智。

6. 晓庄师范

【答案】晓庄师范是我国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创办的一所乡村师范学校。1927年他在南京创办试验乡村师范学校,自任校长,1929年这所学校更名为晓庄学校。陶行知提出师范学校总的培养目标是要求师范毕业生必须具有“健康的体魄,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改造社会的精神”。在晓庄学校试验期间,他将“教学合一”发展为“教学做合一”,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他要求乡村教师要能真正关心

农民,为农民服务;强调学校与社会打成一片;指出教育内容和治学方法与农村生活密切结合。

1930年,晓庄学校遭当局查封,至1951年,经周恩来总理批准复办南京晓庄学校。2000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南京市师范专科学校、南京教育学院、南京市晓庄师范学校组合新建南京晓庄学院。

二、简答题

7. 简述杨贤江“全人生指导思想”的基本内容。

【答案】杨贤江的教育研究大量是针对青年问题的,他对青年的理想、修养、健康、求学、择友、社交、婚恋等各方面都给予耐心指导,这种全方位的教育谓之“全人生指导”。

(1)对青年问题的分析

杨贤江认为青年期是人的身心发生显著而重要变化的时期,因此青年教育显得非常必要和重要。杨贤江考察了当时青年中所存在的问题,认为主要有:人生观的问题;政治见解的问题;求学方面的问题;生活态度的问题:职业方面的问题;社交方面的问题;家庭方面的问题;经济方面的问题;婚姻方面的问题;生理方面的问题;常识方面的问题。有见于青年问题的重要和青年问题乏有教育者关心,杨贤江创造性地提出对青年进行“全人生的指导”的主张,并通过《学生杂志》的阵地,进行具体实践。

(2)对青年进行“全人生的指导”

所谓“全人生的指导”,就是对青年进行全面关心、教育和引导,即不仅关心他们的文化知识学习,同时对他们生活中各种实际问题给以正确的指点和疏导,使之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以健康成长,成为一个“完成的人”,以适社会改进之所用。

专注考研专业课13年,提供海量考研优质文档!

第 4 页,共 51 页 杨贤江“全人生指导”思想的核心是教育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引导他们走上革命道路。最重要的原则是提倡自动自律,培养青年的主动精神,让青年做自己的主人,教育者只能居于指导地位,不应包办和强制。

8. 儒家和道家教育观比较。

【答案】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促使思想战线空前活跃,私学的兴起和养士之风盛行,直接推动了各种学派的发展,形成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影响最大并与教育关系最密切的是儒、墨、道、法。儒家以孔、孟、荀和《礼记》为代表,道家以老、庄和之后的翟下黄老学派为代表。儒家和道家从各自不同的哲学观、世界观出发,形成了不同的教育观。

(1)儒家教育观

儒家学者从人道观,从“仁”的思想出发,提出了自己的教育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在教育的性质与作用方面,儒家教育观体现为强调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的不可分性,重视教育在社会发展、人格塑造方面的作用。其特别重视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的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

②在教育目的方面强调培养有助于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德才兼备的治术之才,强调个体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儒家关于教育目的的论述,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培养德才兼备的治术之才;一是突出其伦理政治观。二者的有机结合,便体现为社会与个体的和谐一致的大教育观。

③在教育内容方面儒家强调以德育为本位,兼顾智育、体育和美育,道德论与知识论的统一,道德教育始终被置于儒家教育的首位,儒家教育内容主要是经学。

④在教育教学方法方面儒家教育观体现为强调道德主体的内在自觉,主张“为仁由己”、“反省内求”,注重学、思、行相结合的道德修养方法,强调以道德修养方法含摄知识教学方法,知识教学方法渗透道德修养方法。一般认为,儒家教育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内反映了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是儒家教育思想中最具闪光点的部分,是其精华所在。

(2)道家教育观

道家以自然无为为旨归,它的教育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在教育作用方面,道家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不尚贤,使民不争”,从而否定教育的社会功能,主张通过无为不争来达到社会的和谐与平衡。

②在教育目的力面,不同于儒家力求培养的为求获仁义而杀生舍生的君子,道家主张保存人的朴素天性,把自然无为、物我两忘的“善人”,超凡脱俗、消遥自得的“真人”作为自己的培养目标。

③在教育内容方面,不同于儒家以《诗》、《书》、《礼》、《乐》、《春秋》等包括丰富社会知识的经书作为学习内容,道家在批判现实的政教文化和伦理原则的基础上,相应地在学习内容中也抛弃了这些社会知识。道家认为,要使一个人按照自然去发展,就必须直接把握自然本身及其本质与规律,必须以“道”为中心。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e8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