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高考复习+经济常识部分

更新时间:2024-05-22 10:4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课 第一节 商品与商品经济

1. (2005年广东政治卷)不同商品之所以可以按一定的量的比例进行交换,是因为所有商品

A.都是具体劳动的结果 B.都具有相等的使用价值 C.都凝结着一般人类劳动 D.都是脑力劳动的结果 2.(2004年文综广西卷)某人善耕而不善牧,另一人善牧而不善耕,善耕者想以谷物与善牧者交换牛羊,如果善牧者拒绝交换的话,则原因可能是 ①.善耕者出价太低 ②谷物非交换之物 ③.牛羊非剩余之物 ④牛羊非交换之物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3.一般来说,声音不是商品。但是一些商家把大自然中的鸟语、虫鸣和小溪的潺潺水声录下并加以精心剪辑制成磁带出售。这种“声音”能成为商品是因为

A.“声音”能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需要 B.“声音”是供他人欣赏的 C.“声音”成为劳动产品,又用于交换 D. 出现了出售“声音”的商店 4.(2004年北京文综)为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国务院组建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作为商品的食品,是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必须保证其质量。这是因为

A.食品的质量越好,生命安全越有保障 B.食品的质量与价值互为前提 C.食品的有用性决定其价值

D.食品的有用性取决于个人生活需要

5.宋代的庄在《养柑蚁》一文中说:“广南可耕之地少,民多种柑橘以图利,常患小虫,损失其实。惟树多蚁,则虫不能生,故园户之家,买蚁于人。遂有收蚁而贩者,用猪羊浮脂其中,张口置蚁穴旁,蚁入中,则持之而去,谓之养柑蚁。”一些人捕捉蚂蚁进行买卖,

使蚂蚁具有价格,是因为

A.蚂蚁能够消灭虫害 B.蚂蚁具体交换价值

C.捕捉蚂蚁耗费了一般人类劳动 D.蚂蚁对柑橘农户具有使用价值

6. (2006年高考·全国卷Ⅰ)在同一市场中,等离子电视机这类高档商品的售价比阴极射线管电视机这类普通商品的售价要高,这是因为

A、高档商品包含较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高档商品包含较多的个别劳动时间 C、高档商品的使用价值比较大 D、高档商品的使用功能比较完善

7.(2006年高考·四川卷)海信集团十多年来投入技术研发资金15亿元,注重提高劳动生产率,自主研发出我国第一款高清晰、高画质数字视频媒体芯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率先打破国外垄断。这表明,商品生产者如果率先改进技术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同一时间内生产的

A、单位商品价值量增加,商品价值总量增加,交换中获利就会增大 B、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商品价值总量不变,交换中获利就会增大 C、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商品价值总量增加,交换中获利就会增大 D、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商品价值总量增加,交换中获利就会增大

8.(2006年高考·江苏卷)电子产品价格总体呈下降趋势的根本原因是 A、供求关系影响 B、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C、市场竞争激烈 D、进口关税下调

9.(2005年全国文综Ⅱ卷)蟾蜍有毒,蟾衣却可入药。某青年农民经过反复观察、实验、总结,终于闯出了低成本、省劳力、不破坏生态平衡且有巨大经济效益的致富道路。巧获蟾衣致富体现的经济学道理是 A.个别劳动时间越长,所生产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大

1

B.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降低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 C.技术和诀窍可以提高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个别劳动时间越长,所生产商品的价值最就越小

10.(广东2005年文理综合卷)假如生产一双皮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4小时,售出后收入60元.某一商品生产者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一倍,在其他才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他用4小时生产同样的皮鞋售出后收入是

A.30元 B.60元 C.90元 D.120元 答案解析:

1.解析: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时间和各种商品的使用价值都不同,在量上不能比较,故A、B不选。D观点错误,商品按一定比例进行交换的原因是因为都凝结了一般人类劳动,故选C。

2.解析: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影响交换的因素有:社会分工、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是否剩余、交换价值或价格高低。“善耕者想以谷物与善牧者交换牛羊”,说明牛羊、谷物已经是交换之物,故②④不选,选D。

3.解析:“声音”录下并加以精心剪辑制成磁带耗费了劳动,“出售”即用于交换。选C。

4.解析: B、C表述错误,价值并不由使用价值决定,使用价值也不由价值决定,D的表述带有片面性。选A。

5.解析:蚂蚁能够进行买卖,具有价格是因为有价值,而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AD讲的使用价值和B讲的交换价值都不决定价值。选C。

6.解析:商品价格由价值决定,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而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故不选B。商品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使用价值的大小,是否完善,影响商品价值的实现,但不能决定价格,不能认为使用价值大的商品价格高、据此排除C和D。 故选A。

7.解析:考查对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和商品价值总量关系的理解。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价值总量增加,获利增加,所以选C。

8.解析:本题考查对价格、供求和劳动生产率之间关系的理解。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根本原因”这个关键词。供求关系只是价格变化的重要原因。价格总体下降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故选B。

9.解析:ACD观点错误。个别劳动时间长短不影响商品的价值量,无论是个人的还是社会的技术,都不会使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长。故选B。

10.解析:要计算正确必须掌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商品的价值量、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个别劳动时间提高一倍,即四小时生产商品的价值由60元提高到120元,故选D。 练后升华

1.抓住一个中心:商品交换。围绕商品交换这个中心,发散思维:为什么要交换——使用价值;为什么能交换——价值;为什么要按一定的比例交换——价值量;交换的现象——物与物关系;交换的本质——人与人的关系。

2.掌握两个点: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价值量及其决定因素。商品的基本属性要特别注意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商品的价值量要特别注意个别劳动时间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无关,但与商品生产者的利益息息相关。 3.把握命题三种价值取向:(1)从立意上看,关注人的生命,如食品药品安全、打击假冒伪劣以及人的衣食住行用等商品。(2)从能力来看,侧重于考察对试题提供的信息进行判断和比较的能力,特别要注意比较商品与劳动产品、交换与赠与、价值与使用价值、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个别劳动生产率等。

2

第 二 节 货 币

1.(2006文综天津卷)犹太人有句名言:没有卖不出去的豆子。卖豆子的农民如果没卖出豆子,可以加水让它发芽,几天后就可以卖豆芽;如果豆芽卖不动,干脆让它长大些卖豆苗;如果豆苗卖不动,可以移植到花盒卖盆景;如果盆景卖不动,那么就把它移植到泥土里,几个月后,它就会站出许多豆子。要实现从商品到货币的转化,卖豆子的农民应该

A.等制成盆景时卖出 B.在价格最高时卖出 C.等结出更多豆子时卖出 D.在能够卖掉时卖出 2.(2005年春招卷)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E-business)、电子银行

(E-banking)、电子政务(E-government)正在走进我们的生活。许多人购物和旅行时经常使用信用卡。信用卡作为电子货币的一种,在使用过程中执行的货币职能有 ①一般等价物 ②流通手段 ③贮藏手段 ④支付手段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2005年全国文综Ⅲ)小张在商店里购买一件打折商品,原标价为人民币50元,实际支付40元。在购买活动中,货币执行的职能是 A.支付手段 B.流通手段 C.价值尺度 D.贮藏手段

4.黄金自古以来就是财富的象征。长期以来,黄金作为一种防范通货膨胀的手段,是因为黄金具有

A. 价值尺度职能 B. 贮藏手段职能 C. 世界货币职能 D. 支付手段职能

5.(2006年高考·全国卷1)有一道趣味智力题:某商店出售汽水,每瓶1元,每2个空汽水瓶可以换得1瓶汽水,但不可兑换现金。使用10元现金,通过购买、换领、借入汽水并归还等方式,最多可享用20瓶汽水。回答下面问题。 在获取这20瓶汽水的过程中,出现的经济现象包括

①商品流通 ②易货交易 ③货币支付 ④货币借贷 ⑤非现金结算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①②④ D.②③⑤

6.(2006文综北京卷)近年来,汽车已成为为家庭消费的热点。在我国汽车市场上,既有自主品牌的汽车,也有进口汽车和中外合资企业生产的汽车,以下选项中,可能使我国消费者享受到更低汽车价格的因素有

①国内出现通货膨胀 ②人民币升值 ③汽车市场竞争激烈 ④进口关税降低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④ 7.(2006政治江苏卷)下列有利于化解通货膨胀的措施是 A.调整汇率 B.降低利息

C.增发国债 D.提高贷款利率

8.(2004广东广西)在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不变的前提下,货币流通次数与 A.待售商品数量成反比 B.商品价格水平成反比

C.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 D.货币本身的价值成正比 9.(2004年江苏)判断社会经济生活中是否出现通货膨胀,主要是看 ①货币发行量是否过多 ②物价是否持续攀升 ③社会上是否出现抢购风 ④商品的价值量是否变大 A. 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10.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这就是说

①在一定时期内发行多少纸币是由国家决定的 ②纸币的面值(1元、10元、100元)

3

是由国家决定的 ③每种面值的纸币各发行多少是由国家决定的 ④每种面值的纸币各代表多少价值是由国家决定的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解析:

1.解析:题干是“实现从商品到货币的转化”,没有讲转化为最多的货币,故选D不选B。

2.解析:信用卡作为电子货币的一种,其本质与纸币一样,都是货币符号,自身没有价值,它可以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职能,但它不能代替货币执行贮藏手段职能,故①③错误。选C。

3.解析:购买商品的货币起流通手段的作用。选B。 4.解析:只有金银才能执行贮藏手段职能。选B。

5.解析:商品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商店出售汽水,每瓶1元,体现①。每2个空汽水瓶可以换得1瓶汽水,不可兑换现金,这是一种易货交易,可选②。货币支付是在赊销赊购中,货币被用来支付债务,在获取20瓶汽水的过程中,可采用借入汽水并归还的方式,因此体现货币支付手段,可选③。货币借贷是指贷款人把货币暂时转让给借款人使用,到期还本付息,在获取20瓶汽水的过程中,没有体现货币借贷,故排除④。非现金结算是通过银行转帐来完成货币收付行为,与不兑换现金是两回事,不选⑤。选A。

6.解析:此题考查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这一基础知识。①、②选项恰恰是两个对立的选项。通货膨胀意味着纸币贬值,商品价格上涨,①选项不选,②选项选。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很有可能利用降价来吸引消费者,争夺市场份额,所以③选项选。关税的降低,直接可以带来进口车价格下降,从而也会加剧汽车市场的竞争,④选项选。选D。

7.解析:通货膨胀是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化解通货膨胀就要减少流通中货币量,而降低利息和增发国债会增加流通中货币量,故选D。

8.解析:根据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待售商品价格的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商品价格的总额由商品数量和商品价格水平构成,故A、B、D错误。选C。 9.解析:通货膨胀是由于货币发行量过多引起物价持续上涨。选A。

10.解析: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发行纸币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因此,纸币不等于货币。因而一定时期内纸币的发行量,面值大小以及每种面值的纸币发行量都可以由国家在遵循货币流通规律的基础上决定,故答案应选①、②、③三项。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规定纸币面值,却无权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因为纸币的实际购买力、(每种面值的纸币各代表多少价值)是由货币流通规律决定的,故排除④项。选A。

练后升华

1.抓住一个中心:货币。围绕货币这个中心,发散思维:货币是什么——一般等价物;货币哪里来——商品交换发展、国家发行; 货币干什么——五种职能:货币怎么哪—— 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2.掌握两个主干知识点:货币两种基本职能与流通规律。 3.把握命题三种价值取向:(1)从立意上看,关注经济秩序,防止通货膨胀、通货紧缩。(2)从能力来看,侧重于考察对试题提供的信息进行理解和比较的能力,特别要注意比较价值尺度职能、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职能的区别,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的区别等。

4

第 三 节 价 值 规 律

1.恩格斯指出:“只有通过竞争的波动,从而通过商品价格的波动,商品生产的价值规律才能得到贯彻。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这一点才能成为现实。”这就是说,只有通过竞争和价格波动

①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才能实现 ②商品才能实现等价交换 ③价值规律才能表现出来 ④价值才能决定价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 (2005年北京春招)为保证石油安全,减轻国际石油价格频繁、剧烈的波动对我国经济产生的不良影响,我国启动了战略石油储备计划,拟建立四个大型石油储备基地。增加石油储备可以稳定国内石油价格。这体现的经济学道理是 A.价值决定价格

B.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C.供求影响价格

D.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3. 价值规律要求,商品的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这里的“等价交换”

A、只存在可交换的平均数中 B、是指每次交换都是等价的 C、只指价格与价值相符合的交换

D、是指等价交换的次数多于不等价交换的次数 4.(2005年湖南卷)最近三四年间,世界市场石油价格暴涨,主要原因在于 ①运输成本增加 ②垄断的加强

③供需关系的改变 ④炼油工业的大发展 A.①② B. ②③ C.③④ D.①④

5.(2006文综重庆卷)我国政府鼓励企业发展煤变油等新能源。但某企业家认为,煤变油项目上马的关键,在于油价能否长期维持在45美元一桶,否则这个项目会变得无利可图。“煤变油项目上马的关键,在于油价能否长期维持在45美元一桶”主要说明,价值规律 A.调节市场的供求关系 B.促使企业自主创新 C.调节生产要素的分配 D.促使企业优胜劣汰 6.(2006政治上海卷)2006年5月11日,上海出租车运价油价联动机制方案正式启动,出租车运价将随着油价浮动而变化。这说明

A.出租车运价由用车需求量决定 B.出租车运价完全由市场决定

C.出租车运价由行业协会自行决定 D.出租车运价调整应遵循价值规律

7.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和价格的不断降低,手机已经走人寻常百姓家。手机的热销,吸引了很多国内企业进入手机业。上述现象说明

①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成正比 ②消费具有动力功能 ③生产引起新的消费需要 ④价格影响商品的供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期货交易是一种交换方式。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个时期内按协议价格和数量进行交易。期货价格反映市场未来的供求关系,并通过各种渠道影响现货市场价格。2003年,黑龙江省农民在出售大豆时参考期货价格,选择良好的出售时机,使全省豆农在销售环节至

5

少增收2亿元。这说明

A. 期货信息可以使商品价值增加,让参与者致富 B. 市场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C. 期货价格刺激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提高产量 D. 市场价格是受供求关系影响而波动的

答案解析:

1.解析:竞争机制和价格机制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①、②、③都与题意相符。④项不正确。价值决定价格是由商品交换的实质决定的。作为价值表现形式的价格只能依据价值,而不能依据其他东西,而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并非价值决定价格的条件,其真正的条件是商品生产者为确保自身的物质利益不受损害而追求的平等交换。 选A。

2.解析: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影响,增加石油储备以稳定国内石油价格,体现供求关系变化可以影响价格。故选项C正确。

3.解析 :在现实生活中价格经常背离价值,但从一个较长的时间来看,价格的平均值趋向于与价值相一致,因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其上涨和下跌部分可相互抵消。因此B、C、D都是不符合题意的。选A。

4.解析:主要原因一是因为石油垄断加强,这属于时事政治,二是由于供应减少,需求大大增加,供不应求。①④不属于主要原因。选B。

5.解析:如果油价能长期维持在45美元一桶,企业有利可图,则企业就会投资于该项目,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就会流向该项目,体现了价值规律对生产资料等生产要素的调节作用,C正确。

6.解析:本题考查“价值规律”的知识。考生对决定和影响价格的因素有正确的认识,能够清晰地把握合理的价格既要反映价值又要反映供求关系,就不难选出正确答案。选D。

7.解析:从“手机价格的不断降低,使手机走人寻常百姓家”看,要选③④项。从“手机热销,吸引了很多企业进入手机业”看,要选②项。选B。

8.解析: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故A项观点错误,C项不合题干。选D。

练后升华

1.抓住一个中心: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内容、形式和作用。

2.掌握两个主干知识点: 价格、价值、供求的关系;价值规律促使资源的优化配置。 3.把握命题三种价值取向:(1)从立意上看,关注与人民生活有紧密联系的价格问题,尤其是水、电、煤、气、油、医疗的价格问题。(2)从能力来看,侧重于考察对试题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阅读:热点介绍

做好粮、油供应工作 稳定粮食市场

自2006年年底以来,受国际市场、国内流通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部分地区粮油副食品价格出现一定程度上涨,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为稳定粮食市场,国务院办公厅发出了关于做好粮油供应工作稳定粮食市场的通知,通知指出:我国粮食生产实现连续3年丰收,今年粮油供求总量平衡,库存充裕。近一个时期,对这次粮价上涨,既要看到这是近两年连续下降后的合理回升,有利于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和增加农民收入;又要防止价格过度波动影响城市低收入困难群体的生活和社会稳定。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责任,密切配合,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粮油供应和市场稳定工作。

6

综合分析:

1.与经济常识链接点

(1)商品的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价格既要反映价值也要反映供求,粮价的适度上涨是近两年连续下降后的合理回升,是粮食价值恢复的体现。

(2)粮食是人民生活的主食,粮食价格过度波动影响城市低收入困难群体的生活和社会稳定,必须加强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抛售储备粮,增加供应,坚决打击囤积居奇、哄抬价格、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稳定粮食价格。

2.与哲学常识链接点

(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粮价的上涨是多方面因素引起的,同时,粮价的上涨又会引起物价的整体上涨,要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增强预见性;(2)要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粮价的上涨有国际市场、国内流通两个方面的原因。

3.与政治常识链接点

(1)政府有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国务院发出关于做好粮油供应工作稳定粮食市场的通知,是在履行自己的职能。

(2)国务院稳定粮食价格体现了政府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加强宏观调控 抑制通货膨胀 2007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币值不稳、通货膨胀尤其是恶性通胀会严重损害社会经济。当前影响金融安全的因素还较多,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严控货币发行,保持货币信贷稳定增长,优化货币信贷结构,增强货币政策和金融宏观调控的前瞻性和科学性。 综合分析

1.与经济常识链接点

通货膨胀是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通货膨胀会影响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治理通货膨胀最根本的措施是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同时要采取控制货币供应量。

2.与哲学常识链接点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纸币的发行量过多会引起物价上涨;发展生产有利于治理通货膨胀。 3.与政治常识链接点

运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是国家在行使经济职能。

7

第二课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

1.(2006政治上海卷)2005年8月,国务院公布了《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进一步降低了非公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门槛,并对其加强引导和规范。这表明

A.非公资本是文化产业的主体 B.公有经济将逐渐退出文化产业 C.文化市场进一步向各种所有制开放 D.国家不再干预文化产业的经营 2.(2006政治江苏卷)自2002年到2005年,江苏省个体私营经济创造的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28.3%增长到34.2%。江苏省个体私营经济显著发展的原因是,个体私营经济

A.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发展要求 B.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 C.在国民经济中逐渐起主导作用 D.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2005江苏政治试卷) 2005 年 2 月 24 日,国务院出台的 《 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 中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非公有制

企业的合法财产,不得非法改变非公有制企业财产的权属关系。这表明

A .非公有制企业的一切财产都受法律保护 B .非公有制企业财产的权属关系始终不变

C .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财产与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D .非公有制经济不受政府的引导、监督和管理 4.(2005年高考政治上海卷不定项选择题)《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是第一次以中央政府名义颁发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文件,这体现了非公有制经济

A.将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B.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D.是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5.(2005文综北京卷)我国石油市场曾经由四家国有企业垄断经营。从2004年开始,商务部先后批准49家非国有贸易商进入这个领域,经营原油和成品油的进口业务。非国有企业进入石油流通市场,必然会导致

A. 石油进口总量的增加 B. 我国石油市场竞争程度的提高 C. 石油市场价格的下降 D. 我国国有石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6.(2004年文综北京卷)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这里的股份制

A.必须由国家或集体控股 B.是产品的分配方式 C.指混合所有制经济 D.都具有公有制性质

7.(2006文综四川卷)债券所得,属按资本要素分配的收入。对这一分配形式的认识,正确的有 ①它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客观要求 ②它是资本要素创造价值的结果 ③它是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形式 ④它是由宏观调控决定的分配形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8.(2006政治江苏卷不定项)农民工是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为城市繁荣、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他们的权益尚未得到有效保障。这启示我们应该 A.坚持公平与效率的辩证统一 B.更加关注社会公平 C.防止收入分配差距过分扩大 D.为了效率关注公平

答案解析:

1.解析:公有制是主体,故A不选。B、D项错误。选C。

2.解析:把握题干设问的主旨是个体经济发展的原因,B项符合, A不符合题意,应是公有制经济,C不符合题意,应是国有经济,D不符合,不构成原因。故选B。

3.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审题能力,即阅读和提取信息能力,考查对非公有制经济

8

知识的理解。题干中“合法财产”、“不得非法改变”等关键词语,排除A和B选项;非公有制经济也有消极作用,并且从文件名称又可排除D选项。选C。

4.解析: 国有经济才是控制国民经济命脉的,A项的认识不对。公有制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C项的认识不对。B、D项的说法都吻合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可入选。 答案选B D。

5.解析: 在市经济活动中,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是平等竞争的市场主体。非公有制经营石油进口业务,最直接的是增强石油市场的竞争性,促进我国石油进口贸易的发展。因此,该题的正确答案是B项。

6.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股份制的理解。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不能笼统地说是公有还是私有,因此A、B、D选项的表述都不对,故答案选C项。

7.解析:劳动才创造价值,所以②不选。按资本要素分配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故④不选。选B。

8.解析:把握题干主旨,农民工为城市繁荣,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是社会的弱势群体,D不符合题意,ABC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ABC。

练后升华

1.抓住一个中心:我国经济制度。

2.掌握三个主干知识点:非公有制地位作用方针;公有制实现形式;按生产要素分配。 3.把握命题价值取向:本考点是经济学考试的重点,考试背景材料常有数据图表,选择题非选择题题型均有,试题有一定难度。

阅读:热点介绍: 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

1.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加强收入分配宏观调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促进共同富裕。

2. 2006年5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问题。会议提出:要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 要努力解决当前公务员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逐步缩小地区间收入差距,适当向基层倾斜; 要合理调整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待遇。

3. 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工资改革要坚持“限高、稳中、托低”的原则。 综合分析

1.与经济常识链接点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的;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要加强宏观调控。 2.与哲学常识链接点

体现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体现了普遍联系的观点;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与政治常识链接点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必须行使职能,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对人民负责,调节收入分配,保证社会公平。

9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2006政治江苏卷)目前,海尔集团已经建起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性设计、制造、营销和服务网络。这表明市场经济具有 特征。 A.开放性 B.平等性

C.法制性 D.竞争性

2.(2005文综全国卷Ⅱ)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这种配置主要是通过

A.对外出口来实现的 B.政府宏观调控来实现的 C.价格机制来实现的 D.银行信贷来实现的

3.(2005广东政治试卷)近年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较大面积的“民工荒”,与此同时,农村地区又存在着部分劳动力富余的问题,这一现象说明:

①市场机制已经失灵,这一矛盾需要运用计划机制调配劳动力资源来解决 ②这一矛盾应通过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调节相结合来解决 ③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滞后性,这一矛盾不能完全依赖市场调节来解决 ④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这一矛盾只能完全依赖市场调节来解决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4.(2005文综全国卷Ⅱ)一般说来,资源配置是指人们为了满足多方面的需要 A.消费既有的资源 B.生产出过去没有的物资 C.相互交换自己多余的物资 D.对资源作出一定的安排 5.(2005文综北京卷)2005年3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就宏观调控答记者问时指出,针对当前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政府对不同行业采取了不同措施。如国家继续大范围、大幅度减免农业税,而对部分住房交易全额征收营业税。对农业和房地产业采取不同措施,是政府在

①弥补市场调节资源的缺陷 ②进行经济结构调整 ③运用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④利用税收杠杆调节经济活动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6.(2006文综上海卷)从2006年4月1日起,我国对消费税税目、税率及相关政策进行了调整,首次将木制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列为征税对象,新增了高尔夫球及球具等高档消费品税目,提高了大排量汽车的税率。同时取消了有些税目,调低了有些税目的税率。以上材料体现的政府宏观调控意意图是

①引导合理消费和生产 ②大幅度增加国家财政收人 ③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④抑制社会消费需求总量增长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7.面对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和不断增加的住户投诉,政府应当 A.严格执法程序,坚决保护住户利益

B.采取适当措施,妥善保护房地产开发商的积极性 C.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律,规范房地产市场

D.让市场自发协调住户和房地产开发商的利益

答案解析:

1.解析:海尔集团的全球化战略体现了市场经济的开放性,选A项。其他特征都不能体现。

2.解析: 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方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根据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等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可见本题的正确选项是C 项。

10

3.解析:题干当中“民工荒”和劳动力富余同时存在的两个问题实际上就是劳动力资源如何合理配置的问题。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但市场不是万能的,存在着弱点和缺陷,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①、④两项不选片面,正确选项为D项。

4.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经济常识的基本概念“资源配置”的含义,教材中没有对资源配置的含义做出准确的概括, A、B、C均与资源怎样利用有关,不合乎题干的规定性,只有D 属于资源配置的含义。

5.解析:国家通过减免农业税,对部分住房交易全额征收营业税,仅弥补了市场调节资源的缺陷,而且调节了经济活动,促进经结构调整。税收属于经济手段,认为税收是国家宏观调控的行政手段是错误的。选D。

6.解析:税收是经济调节的重要杠杆,我国对有关消费税税目、税率及相关政策进行调整,是为了引导合理消费和生产,同时有关征税对象还涉及到资源和环境问题,①③正确。选C,②④不符合题意。

7.解析:市场经济具有法制性特征,国家宏观调控的有力手段之一是法律手段,为了保护住户的合法利益并保护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故选 C。选项中D项属市场调节,不合题意,应排除。AB两项均是从某一方面利益出发,没有体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宏观调控的“中立性”,是片面的,应排除。

练后升华

1. 抓住一个中心:市场与计划两只手。

2.掌握三个主干知识点: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国家起宏观调控作用;市场经济的特征。

3.把握命题价值取向:本考点主客观性试题在考试中均占一定的比例,背景材料以当年经济热点为主,尤其是以经济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为载体,考查市场的弱点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命题走向预测:加入WTO后过渡期如何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针对部分行业经济过热如何加强宏观调控。

阅读:热点介绍:国家加强宏观调控

2006年12月,针对粮食涨价,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做好粮油供应工作稳定粮食市场的通知。通知强调:要加强市场监测,密切关注粮油市场供求和价格的变化,要把握好调控目标,统筹策划,合理安排国有粮食存储布局,及时调整粮食调拨、运输数量。国家从11月25日——12月7日,连续四次抛售储备粮300余万吨。平抑了市场粮价。

2006年12月16日,建设部等四部委联合出台《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若干经济政策的意见》。意见指出:城市公共交通的投入要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并应纳入到政府公共财政体系,统筹安排,重点扶持;对由成品油价格调整影响城市公共交通增加的支出,由中央财政予以补贴;城市公共交通必须实行低票价政策,以最大限度吸引客流,提高城市公共交通工具的利用效率。 综合分析

1.与经济常识链接点 (1)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后、粮油过度涨价,反映了市场调节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 (2)必须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当前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为平抑了市场粮价,四次抛售储备粮300余万吨。把城市公共交通纳入到政府公共财政体系,增加政府投入,体现了宏观调控的经济、行政手段。

2.与哲学常识链接点

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坚持联系的观点,市场经济

11

体制完善与政府职能转变是紧密相联的。 3.与政治常识链接点

政府要行使经济职能,公共服务职能;国家机构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第三课 企业和经营者 第一节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

1.(2006文综重庆卷)我国政府鼓励企业发展煤变油等新能源。但某企业家认为,煤变油项目上马的关键,在于油价能否长期维持在45美元一桶,是否这个项目会变得无利可图。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企业

A.拥有充分的自主权 B.是以盈利为目的经济组织

C.投资必须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 D.发展生产必须充分考虑社会的需要 2.(2006文综全国卷Ⅱ)股票W的票面金额为1元,预期一年后可获得5%的股息,同期银行存款年利息为4%。一投资者若以10000元购买股票W,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理论上最多能够购买股票W的数量为

A.12500股 B.10000股 C.8000股 D.7500股

3.(2005江苏政治试卷多项选择题)2005 年我国加快推进国有大型企业的股份制改革,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这将

A .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 B .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C .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 D .改变国有企业的性质

4. (2004年广西政治卷) 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的入股凭证,购买股票后,股东成为

A.公司的债主 B.企业法人 C.公司的所有者 D.企业的经营者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企业的是

A .北京故宫博物院 B .金陵饭店 C .中国联通公司 D .海尔集团 6.(2006文综北京卷)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我国“十一五”期间面临的重要任务。经济增长可通知以下函数式表示: Y=F(K.L.A.R??) 公式表明,国内生产总值=(Y)的大小取决于资本(K)、劳动力(L)、技术(A)、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R)等生产要素投入的水平。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最需要加大投入比重的要素是 A.K B.L C.A D.R 7.(2006政治江苏卷)2005年,联想集团以12.5亿美元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企业兼并是企业优胜劣汰的有效形式。这充分说明

A.市场竞争是企业兼并的核心 B.政府是企业兼并的主体

C.提高经济效益是企业兼并的必然结果 D.扩大规模是企业兼并的主要目的

8.(2006政治广东卷)降低生产成本是企业兼并的基本动机之一。某行业一家年产量为200万吨的企业正在对四个兼并方案进行讨论。从最能降低平均生产成本看,根据下图,该企业应该

12

A.兼并一家年产量为100万吨的同行 B.兼并一家年产量为200万吨的同行 C.兼并一家年产量为300万吨的同行 D.兼并一家年产量为400万吨的同行 9.(2006文综全国卷Ⅱ)提高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企业经济效益的衡量取决于

①生产总值 ②生产技术 ③生产成本 ④生产管理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0.(2004年广东卷) 有人提出,在新经济时代,市场竞争的结果,将更多的体现为.“快鱼吃慢鱼”。而不是“大鱼吃小鱼”。这一观点主要是为了说明,企业必须 A.把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第一位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建立更为灵活的经营机制 D.提高创新速度

答案解析:

1.解析: A与题意无关,C、D是企业投资项目上马必须考虑的因素,但材料中煤变油项目能否上马的关键在于是否有利可图,由此看出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这是影响企业投资动向、方向的最根本因素,故答案选B。

2.解析:计算本题首先要明白股票的票面金额不等于股票价格。股票价格总是低于或高于股票的票面金额。股票价格=预期股息÷银行利率,这样面额为1元的股票价格是:5%÷4%=1.25元。这样10000元所能买到的股票价格为1.25元的股票W的数量是: 10000÷1.25=8000股。故此答案选C。

3.解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企改革的方向,而股份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效组织形式。因此,A、B、C选项正确且符合题意;D选项错误,股份制企业的性质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

4.解析:股票不同于债券,股东购买股票后便成了股份公司的所有者。现代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可以分离的,股东并不一定是企业的经营者。选C。

5.解析:该题是考查企业的含义,显然,北京故宫博物院不能以赢利为目的,属于文化事业单位。选A。

6.解析: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最关键的因素是科技,故选C,舍去A、B、D等因素。 7.解析:企业兼并的主体是企业而不是政府,排除B;企业兼并的必然结果的优胜劣汰,不一定提高经济效益,C排除;企业兼并有利于扩大规模,但扩大规模不是主要目的,排除D;对企业而言,兼并的核心就是为了增强市场竞争力。故选A。

8.解析:通过图示,我们可以看出,当年产量维持在300万吨的规模时,企业的平均生产成本最低,而某企业的年产量为200万吨,显然从最能降低生产成本的角度看,它再兼并一家年产量为100万吨的同行时,企业的生产成本最低,经济效益最好。故答案为A。如果兼并B、C、D所提供方案,其总产量将为400万吨、500万吨和600万吨,其生产成本是上升的趋势,经济效益会减少。因此不应选B、C、D。

9.解析:经济效益是生产总值与生产成本的比例关系,所以选B。 10.解析: 关键是理解“快”字,“快”强调变化和创新,因此答案选D项;B、C不合题意,A项有一定干扰性,但不是最合题意的选项。 练后升华

1.抓住一个中心:提高经济效益。

2.掌握三个主干知识点:经济效益的含义及提高的措施;搞好国有企业的必要性及措施;股票价格及股份制的优点和性质。

3.命题取向:本考点的题型:主观题和非主观题都有。背景材料一般是图表、数据、国企个案;主观题设问有三种方式:为什么(如为什么股份制是公有制实现的主要形式);怎么样(如科学技术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命题走向预测:以循环经

13

济为背景材料考查国有企业和经济效益;以央行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为材料考查股票价格、股市与利率的关系;以宏观调控为知识载体考查企业兼并、联合、重组、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阅读:热点介绍: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为抑制高耗能产业盲目发展,从2006年10月1日起,国家对差别电价政策进行了进一步完善:淘汰类企业工业用电每千瓦时加价1角钱,限制类企业加价3分钱。

2006年12月12月5日至12月7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高耗能产业仍在快速发展,经济增长方式依然粗放,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低。因此,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约用地将会放在更突出的战略位置,要以节能降耗减排为切入点。实现国民经济要“又好又快”地发展。

我们的企业既是国家经济实力的基础和支柱,也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既是企业自身发展壮大的根本动力,也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现在,世界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都把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措施,他们的技术创新体系都是以企业为主导。

2006年12月25日,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中,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紧紧围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以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能源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把节约能源资源工作贯穿于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和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要把节约能源资源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攻方向。 综合分析

1.与经济常识链接点

(1)市场经济和宏观调控相结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发挥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同时又必须加强和改善国家的宏观调控,实行差别电价政策。

(2)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经济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必须以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能源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 (3)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既是企业自身发展壮大的根本动力。 2.与哲学常识链接点

(1)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党中央根据经济增长方式依然粗放,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低,提出了要以节能降耗减排为提高经济效益的切入点。

(2)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技术创新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效益是紧密联系的。 3.与政治常识链接点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机构要行使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14

第二节 企业的经营者

1.(2004年广东政治卷)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人们对企业性质、特点的总体印象和评价,是企业的一项重要无形资产,它集中表现于 A.企业的徽标 B.产品的品牌 C.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D.广告宣传 2.国有企业改革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这种政治核心作用包括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具体体现为

①对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在本企业的贯彻起保证监督作用 ②在企业干部管理上起把关作用③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中起领导作用④对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起指挥作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 3.深圳A贸易公司与法国B贸易集团进行一笔贸易结算,对方少收了7000万法郎。A公司总经理发觉后,立即将7000万法郎补还给对方,为该公司赢得了良好的信誉。B集团总经理认为A公司是真诚可信的经济合作伙伴,决定追加两项优惠条件,密切与A公司的合作,为A公司的发展带来了丰厚的效益。这说明

①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对企业的生存竞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②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一种无形的资产,是企业经营成功的重要因素 ③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就是要提高企业的信誉,千方百计多做广告宣传 ④企业形象、信誉重于一切,只要有好的形象、信誉,就能带来优厚的效益

A.①③ B. ②③ C.①② D. ①②③④

4.(02年江苏河南高考题) 200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01年,我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取得阶段性成果,仅对制假售假违法活动立案查处的就达到120多万起。制假售假行为之所以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主要因为

A. 部分厂家和商家企图垄断市场 B. 部分厂家和商家追逐超额利润 C. 部分消费者贪图廉价实惠的商品 D. 部分消费者缺乏合理消费的观念 5.中国电信在2000年5月自主创新提出的TD--SCDMA标准已成为国际电信联盟正式采纳的三大标准之一,企业自主创新的根本动因是

A.提升科技水平,增加产品附加值 B.提升企业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 C.调整产品结构,满足市场需求 D.树立企业形象和信誉,打造名牌

答案解析:

1.解析:熟悉课本,不难选出C。

2.解析: 该题是组合式单选,对于组合式选择题,较常见的用排除法。④属于企业中厂长(经理)作为企业法人代表的指挥作用,不能入选,因此排除B、C、D三项。选A。

3.解析: ③错误,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是科技。 ④错误, 只要有好的形象、信誉,就能带来优厚的效益, 把必要条件当作了充分条件。答案C。

4.解析:解此题应审准设问中“主要”二字,A 、C项对于原因的分析是错误的,可排除。D项不是出现制假售假行为的原因,出现制假售假的主要原因是某些企业经营者受利益的驱使,追逐高额利润的结果,这也是市场调节自发性的表现。选B。

5.解析:此题要求是“根本动因”,提高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企业的目的就是为了盈利,所以B是正确的选项。

练后升华

1.抓住一个中心:企业的信誉和形象。

2.掌握三个主干知识点:企业经营者素质,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正当竞争。

15

第四课 产业和劳动者 第一节 三大产业

1.(2006文综天津卷)科学研究发现,有一种微生物能清除土壤和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某大学掌握了克隆该微生物的核心技术,建立了国际上首条高效降解菌剂生产线,并投入批量生产。经过在全国三百多万亩农田上试用,效果显著。这表明科技创新有利于

①农业可持续发展 ②农村产业结构优化 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④提高居民消费质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2005年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平衡较快的增长势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9%。其中第一产业增长4.6%,第二产业增长11.3%。国内生产总值是

A.一定时期内,物质生产部门所生产的物质资料的总和

B.本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所有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

C.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在其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

D.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物质生产部门新创造的价值 3.(2006政治广东卷)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舒尔茨指出,在解释农业产量的增长差别时,土地的差别是最不重要的,物质资本的质量差别是相当重要的,农民的能力差别是最重要的。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业生产,舒尔茨的观点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不再需要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②要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③要大力提高农民的文化与科学素质 ④要大力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04年高考甘肃)2002年我国罐头总产量为310万吨,消耗农产品原料800万吨, 罐头生产的龙头企业带领1000多万从事原料种植养殖的农民闯市场,创造产值150亿元,加快了当地农民的致富步伐。农民靠小罐头致富,得益于

A.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B.国家对农业生产加大投入 C.农村科技知识的普及 D.农业的产业化经营 5.(2006政治上海卷)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后,一个涉及金融、房产、法律服务、投资决策管理等领域的社会中介服务体系逐步形成。这类现代服务业

A 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B.将承担起政府行政管理的职能 C.会削弱物质产品的生产 D.有助于城市多功能作用的发挥

答案解析:

1.解析:高效降解菌剂可以清除土壤农药残留,这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①正确;高效率降解菌剂可以清除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这有利于提高居民消费质量,④正确;②③不符合题意,应选D。

2.解析:A、D项对国内生产总值表述不准确,B项是指国民生产总值。选C。

3.解析:题干说明农民的能力对农村发展最重要,这就要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推广先进农业生产工具,③④正确。①本身观点错误,②的内容不能解决农民的能力问题。选D。

4.解析:A、B、C三项不符合题干,“龙头企业带领1000多万从事原料种植养殖的农民闯市场”说明了农业的产业化经营。选D。

5.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中介服务体系的作用,考查理解能力。A、B、C三项与题干连接均错误,该题选D项。

16

练后升华

1.抓住一个中心:三大产业。

2.掌握三个主干知识点:三农问题;产业结构优化;发展第三产业。

3.命题取向:三农问题,常考常新,题型有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非选择题考三农以表格材料居多,通过几个表格数据,考查农业的地位、现状、意义及搞好农业的措施。

第二节 劳动者

1.(2006政治江苏卷不定项)农民工是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为城市繁荣、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他们的权益尚未得到有效保障。解决农民工问题,需要

A.积极稳妥地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 B.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县域经济

C.完全运用市场经济原则 D.对农民进行职业素质培训

2.2006政治广东卷不定项)近年来,具有专业技术等级的专业技师严重短缺,技能等级越高,短缺程度越严重。其中,对一级技师的需求量是供给量的3.2倍。上述事实说明

A.劳动力市场出现了供求结构失衡 B.年轻人要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C.政府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D.劳动力市场出现了供求总量失衡 3.( 2005天津文综卷)天津市政府把解决就业和社会保障作为工作着力点,积极推进失业保险、城镇低保与再就业联动机制,走出了一条由生活保障为主转向就业保障为主的新路子。从根本上说这是为了

A. 实现社会互济,根除社会风险 B. 保护职工权益,促进同步富裕 C. 保障群众利益,维护社会稳定 D. 增加财政收入,减轻人民负担

4.加强对农村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是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增强我国产业竞争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职业技能培训是劳动者的

A.权利 B.义务 C.权力 D.权利和义务

5.据调查,一些私营企业、甚至包括一些国有企业,为了最大限度地追求经济效益,置保护女性的法律法规于不顾,在选择劳动者时公然歧视女性,这侵犯了劳动者的 A.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B.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C.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D.提高职业技能的义务

6.(2006政治上海卷)全国已有各类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3.8万个,床位100余万张。近年来,城乡共新建和改建社区“星光老年之家”3.2万个。这表明

A.社会保障的对象是全体老年人 B.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最重要的内容 C.福利机构由国家全额拨款创办 D.社会保障制度正在逐步完善 7.(2006文综重庆卷)我国为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决定从2006年起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免收学杂费,对其中的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活费。以上体现了社会保障制度中的

①社会救济 ②社会保险 ③社会优抚 ④社会福利 A.①④ B.②③ C.②③ D.①③

8.2005年,某市政府将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从285元提高到325元,同时受益人数由原先的8000人增至80000人。这种做法属于

A. 社会保险 B. 社会救济 C. 社会福利 D. 社会优抚

9.建立和完善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是 ①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标志,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②是企业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必要条件 ③是增强企业活力的客观要求,有利于企业平等参与市场竞争 ④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安定的重要

17

措施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答案解析:

1.解析:A、B、D三项的措施都是有利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C项不正确,决不能依靠市场调节,否则会进一步拉大差距,造成更严重的问题。

2.解析:材料表明,劳动力市场出现了供求结构失衡,即高技术的专业人才供给不足,这就要求个人和政府都要想出相应的对策,故选ABC,但并非供求总量失衡,故D不选。

3.解析:本题A项中“根除社会风险”的说法是不现实的,B项中“促进同步富裕”的提法是错误的,D项与本题材料无关,故不选。C项直接体现了政府为人民利益而工作、促进共同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责,故选C项。

4.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性的理解,对职工包括对农村进城务工者的职业技能培训,不仅是劳动者本人的权利,也是劳动者的义务。因此,应选D项。

5.解析:题干“在选择劳动者时公然歧视女性”,可见侵犯了劳动者的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选C。

6.解析:社会保障的对象是社会成员,故A不正确。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最重要的内容,故B不正确。福利机构资金也可以来自其他途径。故C不正确。选D。

7.解析:社会救济是政府对生活在社会基本生活水平以下的贫困地区或贫苦居民所给予的基本生活保障,依据题意要求,A项符合题意,故选A。

8.解析: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应属社会救济的做法,属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选B。

9.解析:该题属于识记知识点,①②③④都是意义。选C。

18

第五课 财政收入和纳税人 第一节 国民收入的分配和财政

1.(2006年高考·广东卷)近两年,广东省各级财政投入巨资进行禽流感防控,单是2005年省级财政投入就达8800万元,今年又有新的增长。在全球禽流感疫情严重的形势下,广东省家禽养殖业已成功实现整整两年没有禽流感发生。对此,正确的认识是 A、防控禽流感的资金投入会降低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B、政府必须量力而行地投入禽流感防控资金 C、禽流感防控是政府必须提供的公共物品 D、禽流感防控资金是政府提供的社会救济支出

2.(2006年高考·广东卷)我国每年用于国防及行政管理的财政支出已经超过7000亿元人民币,正是依靠这笔支出,使得我们能够免费获得政府提供的国防、司法、治安等公共服务。政府用于国防、司法、治安等方面的财政支出充分反映了财政具有

A、经济稳定作用 B、经济发展作用 C、收入分配作用 D、资源配置作用 3.有人认为,财政赤字会导致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由财政赤字引起的。这一观点 ①肯定了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②没有正确认识到造成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 ③正确揭示了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内在联系 ④没有认识到财政赤字可能会带来的危害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2005年北京卷)一般来说,当经济发展过快、物价上涨幅度过大时,政府为抑制社会总需求,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手段是

A.提高存贷款利率,降低税率 B.减少货币供应量,增加财政支出 C.扩大货币供应量,提高税率 D.提高存贷款利率,减少财政支出 5.(2004年上海卷)03年我国财政收入保持良好增长趋势,首次突破2万亿元。与此

同进,国家用于经济建设等各项事业的支出也同步增长。这说明 A. 财政应保持大量节余 B.余数、财政收入是财政支出的目的 C.合理的财政支出能够增加财政收入 D.财政是国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保证 6.(2005年天津卷)天津市政府通过落实粮农补贴、设立专项资金、增加农业科技公关经费等措施,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支持力度,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这表明政府通过财政可以

A.节约资源配置 B.促进经济发展 C.实行经济监督 D.巩固国家政权 7. (2004年天津文综卷)2004年,中央财政对“三农”的投入比上年增长20%以上,主要用于支持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对粮农直接补贴、发展农村科教文卫事业。其目的是为了

A. 深化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 B. 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C. 强化政府在农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D. 发挥市场对财政投向的决定作用

8.国家财政收入和支出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的财政收入连年大幅度增长,有效地支持了国家重点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财政收入包括

A、税收收入、债务收入、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 B、税收收入、外汇收入、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 C、债务收入、外汇收入、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 D、税收收入、外汇收入、债务收入 9、(2004年江苏政治卷)政府用于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的费用属于 基金。 A、扩大再生产 B、公共消费 C、非生产性基本建设 D、个人消费

10. (2004年北京文综卷)安全问题事关重大。政府拨付的用于防治“非典”和艾滋病的款项不属于

19

A.商业人身保险 B.社会保障资金 C.公共消费基金 D. 公共卫生事业资金

答案解析:

1.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广东财政投入巨资防控禽流感及其良好的效果。A说法错误,有效防控禽流感就是国家的宏观调控,是国家调控能力增强的表现。B不合题意,题目并未反映财政资金投入是不适度的。D错误,禽流感防控资金是科教文卫事业支出,而不是社会救济支出。C正确,因为本防控资金属于财政支出中的公共消费基金。

2.解析:材料要求回答的是“财政用于国防、司法、治安等方面的财政支出”所体现的财政的作用,显然是通过财政支出调节资源配置,通过财政支出巩固国家政权这两个方面的作用,这样只有D是符合题意。A、B、C均不合题意。

3.解析:财政赤字如果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就不会引发通货膨胀。引发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纸币发行过多。所以③④错误,①②符合题意。选A。

4.解析:提高存贷款利率,减少财政支出,能有效地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起到抑制社会总需求,稳定物价的目的。选D。

5.解析:做好本题的关键在于审准题干是财政收入的增加,保证了财政对经济建设的支出,发挥财政在经济中的作用,更好地履行国家职能。A项不准确,财政收支平衡才是财政运行的最佳状态;B项错误,财政支出的目的是行使好国家职能,推动经济发展;C项与材料无关。选D。

6.解析:天津市政府加大了对农业的财政支持力度,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农业的发展.这体现了财政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A.C.D题目均不能体现。选B。

7.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财政的作用这一知识点。解答此题关键是要弄清中央财政加大了对“三农”的投入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因此只有B项正确。

8.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国家财政收入和支出这一知识点的理解能力。此题中所说的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可以包括税、利、债、费四种,这是判断此题的主要依据。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由此可见,外汇首先形成外贸企业的、公司等收入,然后才有一部分形成国家的财政收入,因此应选A项。

9.解析:该项基金首先属于消费基金,消费又分为个人消费和公共消费两方面。公共消费是实现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提高劳动者素质,以及保证社会再生产正常进行所必需的,包括国家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教、科、文、卫事业支出,社会救济和劳动保险方面的支出等。故B项符合题意。

10.解析:消费分为个人消费和公共消费。政府拨付的用于防治“非典”和爱滋病的款项属于社会保障资金、公共消费基金、公共卫生事业资金,但不属于商业人身保险。选A 。

练后升华

1.抓住一个中心:财政及其作用

2.掌握三个主干知识点:国民收人分配中的积累和消费;财政收入的来源和支出的去向;财政的作用。

把握命题取向:(1)从立意来看,关注国家重点工程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发展社会事业(社会保障资金、扶贫资金)、支持农业和科技创新等方面的财政的作用。(2)从命题的形式来看,本考点的题型主观题和非主观题都有。背景材料一般是文字、数据、图表,主观题设问有两种方式:是什么(如图表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结合材料,分析有什么作用);怎么样(如你对图表反映的经济现象是怎样认识的,财政怎样促进社会的发展)。

20

第二节 税收与纳税人

1.(2006年高考·全国卷1)我国从2006年起彻底取消了农业税。农业税的取消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这意味着

A、国家不再向农民征税 B、国家利用税收调节经济 C、国家利用税收组织财政收入 D、国家利用税收实现经济监督

2.(2006年高考·广东卷)为了节约木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近期我国将实木地板纳入消费税的征收范围。从价格机制看,上述做法之所以能够节约木材资源,是因为征收消费税会导致

A、实木地板的销售价格提高,使生产企业增加实本地板的供给量 B、实木地板的销售价格提高,使消费者减少对实木地板的需求量 C、实木地板的销售价格降低,使生产企业减少实木地板的供给量 D、实木地板的销售价格降低,使消费者减少对实木地板的需求量

3.(2005江苏政治试卷) 2004 年我国征收关税 1043 .74 亿元。由国家海关征收的关税是

A .我国税收的重要税种 B .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C .市场调控的主要杠杆 D .专门对出口商品征收的税种

4.(2003·辽宁、河南大综合)据报道,2002年我国共查处偷逃税350亿元人民币。某著名影星因在个人收入和公司经营中偷逃税而被检察机关起诉。这一事实说明,税收具有 ①强制性 ②无偿性 ③固定性 ④指定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2005.广东)任何社会都不可能缺少的诸如国防、治安、消防等各种公共物品,单纯依靠市场的调节无法得到充分的提供,必须通过政府宏观调控加以解决。提供公共物品所需费用的主要来源应该是 ( C )

A.社会募捐 B.个人捐款 C.政府征税 D.群众集资

6.(2003·上海 不定项)我国政府将启动优化税收结构的改革,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实现税收法规的统一化、透明化。这说明 ( ) A.税收可以由税务机关随意加以调整 B.税制改革符合WTO规则的要求

C.经济手段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有力手段

D.我国政府鼓励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参与市场竞争

7.(2004·江苏)对个人所得税的正确认识应该是 ( AB ) A.个人所得税对调节个人收入,增加财政收入有重要作用 B.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是公民应尽的基本义务 C.每个有正当收入的公民都应缴纳个人所得税 D.每个公民的所有收入都在纳税范围内

解析:A选项说明了个人所得税的作用,正确。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依法缴纳个人所得也不例外,B项正确。缴纳个人所得税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与界限,不是所有的人、所有的收入都缴纳个人所得税,C,D项错误。

8.2005年7月ll日,据国家税务总局统计,上半年全国税收收入稳定较快增长,共入库15810亿元 (不包括关税和农业税收),同比增长21.7%,增收2819亿元。我国税收收入得以较快增长的根本原因在于 ( D ) A.税收种类的不断增加 B.税率水平的不断提高 C.国家分配政策的调整完善 D.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21

解析:经济发展,税源增加是我国税收收入得以较快增长的原因,而税收种类、税率水平、国家分配政策虽然影响税收,但不是税收收入得以较局面增长的根本原因。

9.税务部门向开小卖部的小王征税,小王拒绝纳税, 理由是:“我是个体户,小本经营,还要纳税吗?”你如何看待小王的行为: ①小王拒绝纳税的行为涉嫌违法,但与道德无关 ②小王拒绝纳税的行为既涉嫌违法,又是不道德的 ③小王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 ④小王应缴纳个人所得税

A.③④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解析:

1.解析:我国税收的作用有三个方面,取消农业税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体现的是税收调节经济的作用,应选B。C、D虽然也是我国税收的作用,但与取消农业税的意义不符合。A的说法不准确,农民是否成为纳税人,是由税法的规定和农民所处的经济地位决定的。

2.解析:对实木地板征收消费税,将会使实木地板价格上升,从而通过价格机制,抑制消费需求,使消费者减少对实木地板的需要量,进而使相关生产企业减少实木地板生产。显然,B正确。A、C、D说法都是错误的。

3.解析:关税是指由国家海关当局依法对准许进出关境的货物、物品征收的一种税,属于我国的税种之一。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税收,B选项混淆了关税与税收之间的区别,排除;而市场调控的主要杠杆,是运用价格杠杆,C选项也错误,排除;关税是对进出口商品都征收,因此D选项也不准确,排除。选A。

4.解析:因偷逃税而受到法律制裁,说明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征,①②③正确,④不属于税收的特征,故选取A项。

5.解析:财政收入的来源有四个,即税、利、债、费。主要来源是税收,所以C正确。 8.解析:我国政府启动税收结构的改革是运用经济手段对国民经济的调整,而这一改革要统一内外企业所得税,这是市场经济发展和加入WTO后的客观要求,也体现了在我国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平等地位。A项错在“随意”二字,不选。选BCD。

9.解析:本题是一道组合式单选题,主要考查税收的有关知识。首先应明确,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因此小王的行为涉嫌违法,通常来说,法律是最低的道德准则,所以这种行国也是不道德的。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属于个人所得税的征税范围,而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主人是各种类型的企业及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组织,开小卖部的小王显然不在此列,而应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故本题应选D项。

练后升华

1.抓住一个中心:税收的作用及其特征。

2.掌握三个主干知识点:税收的特征;我国税收的作用;违反税法的行为。

3.把握命题取向:(1)从立意来看:本考点关注农村税费改革(如04年广东主观题34题)。(2)从形式来看:以选择题考查为主,也有以图表数据为题材的主观题,主观题设问有一定的开放性。

22

第六课 银行和储蓄者 第一节 我国的银行

1.(2006年高考·全国卷1)在现代经济中,银行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下列选项属于中央银行职能的是

A、管理固定资产投资和贷款 B、经营外汇信贷业务

C、执行国家政策性专项贷款 D、经理国库、发行货币

2.随着个人住房、汽车、助学、耐用消费品贷款等消费信贷项目的开办,越来越多的个人与银行建立了信贷关系。这说明

A .信用是商品的暂时转让 B .信用是货币的暂时转让 C .货币已成为消费的中介 D .银行充当信用的中介

3.(2005江苏政治试卷不定项)央行从 2005 年 3 月 17 日起调整商业银行自营性个人住房贷款政策:一是将现行的住房贷款优惠利率回归到同期贷款利率水平;二是对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的城市或地区,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可由现行的 20 %提高到 30 %。这说明

A .央行具有依法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职能 B .政府运用经济手段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 C .政府可以直接配置资源,化解金融风险 D .发放贷款是商业银行的惟一业务

4.当社会出现经济过热时,为了实现经济平稳增长,国家进行宏观调控所运用的经济政策通常有

①增加税收 ②增加财政支出 ③减少银行贷款 ④降低利率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5.(2004年江苏政治卷)我国商业银行有三大基本业务。除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外,另一项基本业务是

A.制定货币政策 B.经理国库 C.经营国家外汇储备 D.办理结算

6.(2005广东政治试卷)李某把3万元现金存入国内某商业银行,存期为一年,到期时李某获得540元的税后利息。那么李某利息收入的来源是 A.银行发放贷款收取的利息 B.国家对储户的奖励 C.银行利润 D.银行的存款准备金

7.(2006年高考·天津卷)2005年12月,第一家总行设在天津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渤海银行正式成立,这是国家推动滨海新区发展的重大举措。渤海银行的主要业务是 A、经营工商业存放款 B、对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给予拨款 C、负责货币的投放和回笼 D、为国家重点项目提供专项资金

答案解析:

1.解析: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能有;第一,依法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第二,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第三,经理国库。由此可知,本题应选D,A、B、C是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的职能。选D。

2.解析:要正确解答此题,关键是准确把握材料的主旨即银行在信贷消费中的作用。比较四个题肢,A 、B 两项对“信用”这一概念的表述不符合题意,不能人选;C 项的内容与题干的指向性明显不符。选D。

3.解析::央行调整商业银行自营性个人住房贷款政策,一方面体现央行的职能,另一方面也体现国家的宏观调控。因此,A、B选项正确且符合题意。C选项本身错误,在市场

23

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D选项本身也错误,商业银行具有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选AB。

4.解析: 经济过热,通货膨胀发生的根本原因是流通中的纸币过多,抑制经济过热就必须减少流通中的货币,①③均可抑制经济过热,②④会导致流通货币增加,通常是在经济低迷时采用的刺激经济增长的手段,故选C。

5.解析:该题考查商业银行的基本职能,选D。 6.解析:商业银行是以银行利润为主要目标的企业法人,其贷款利息要高于存款利息,贷款利息和存款利息的差额扣去费用就是银行利润。存款利息收入的来源应该是银行发放贷款所获得的利息,故本题应选A项。

7.解析:本题考查区分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的职能。选A。

8.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4年10月2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旨在遏制钢铁、水泥等行业投资过热,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以及货币信贷增长过猛等现象。

问题:上述材料体现了中国人民银行哪一方面的职能?利率上调对我国当前产业结构调整有什么作用?

解析:考生首先应对人民银行的四个职能熟练掌握,进而依据材料判断出调整利率是属于哪一职能。回答第二问时,也要从材料人手,认识到利率调整实际上是国家宏观调控手段,此举还将有利于调节经济过热、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等。

参考答案:(1)这体现了中国人民银行依法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职能,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

(2)当前我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钢铁、水泥等行业投资过热,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增长过猛,等等。中国人民银行把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是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并运用信贷管理、上调利率等经济手段,来提高上述投资过热行业和部门的资金使用成本,引导商业银行着力优化信贷结构,从而调整经济发展方向,优化产业结构以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练后升华

1.抓住一个中心:发挥银行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2.掌握三个主干知识点:中央银行性质职能;商业银行职能;银行作用。 3.把握命题取向:当前要注意央行提高利率对人民生活和国民经济的影响。

阅读:热点介绍:建行上市、工行挂牌,建设现代商业银行

1.当前我国的金融业全面开放,国内银行面临国际国内双重激烈竞争,为了适应新形势,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能力,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对独资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制试点。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工商银行股份公司先后挂牌、上市。

2.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要加强固定资产投资调控。控制货币信贷投放。加强经济运行调节。切实做好关系群众利益的工作。

3.2006年6月19日《人民日报》报道:中国建设银行新闻发言人席德炎近日披露,建行已任命了首席财务官和首席风险官,此举在国内银行业尚属独家,标志着建行公司治理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对于全面提升其经营管理能力,特别是财务管理和风险管理水平以及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综合分析

1.与经济常识链接点

(1)市场是配置资源的有效形式,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行上

24

市,工行挂牌,是推进国有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的重大成果,有利于使建行、工行成为独立自主、平等竞争的市场主体,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这两家国有商业银行改制,国有资本控股,扩大了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企业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增强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和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3)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上市有利于增强企业活力,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4)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行上市,工行挂牌,加快深化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改革,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转变经营机制,真正成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金融企业。

(5)在我围,银行是资金活动的中枢神经,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关键部门,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

(6)是适应经济全球化,与国际接轨,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需要。党中央、国务院决定独资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制试点,适应了市场经济和生产社会化的要求,也是与国际接轨,增强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2.与哲学常识链接点

(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中央决定建行上市、工行挂牌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的体现。

(2)规律具有客观性,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建行上市、工行挂牌,是国有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的深层次推进,适应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体现了尊重价值规律的要求。

(3)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建行上市、工行挂牌,这是适应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维护金融稳定,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事关整个金融改革的成败和我国经济发展的大局,体现了联系的观点。

3.与政治常识链接点

(1)国家行使经济职能的体现。国家批准建行上市、工行挂牌,不断推进国有商业银行市场化进程,是国家履行经济职能的体现。

(2)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领导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

(3)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足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建行、工行进行股份制改革,有利于增强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和国家的经济实力,以图在未来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第二节 公民的储蓄

1.(2006年高考·北京卷)假如你家中有10万元钱,家里人正在商量到底是买车还是买股票。在下列哪种情况下,你会积极建议买车而不是买股票 A、政府减收汽车养路费;股票发行企业效益趋于提高 B、政府增收汽车养路费;股票发行企业效益趋于下降 C、汽油价格下降;市场预期银行利率上升 D、汽油价格攀升;市场预期银行利率下降

2.(2006年高考·江苏卷)下列关于商业保险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商业保险一般可分为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两大类

25

B、商业保险是用以补偿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损失的一项措施 C、商业保险是参与保险者个人及单位意志的体现 D、商业保险是一种针对风险本身的投资方式 3. (2006年高考·广东卷)“绝对高回报”、“百分之百的高收益”,这是在不少投资类广告资料上经常可以看见的一些说法。这表明 A、本投资对象是非常值得购买的

B、投资收益的高低与投资的安全性无关

C、本投资广告具有欺骗性,因为投资的收益越高,风险也越高 D、本投资广告具有欺骗性,因为投资的收益越高,灵活性也越高

4.(2005文综全国卷Ⅲ) “五一”黄金周,小张出游时购买了20元旅游保险。对小张而言,这种购买保险的行为属于

A.存款储蓄行为 B.投资行为 C. 交换行为 D.生产行为

5.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的调查,目前购买国债已经成为居民家庭持有金融资产的首选。下列关于国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国债利息收人属于劳动所得 B .国债可以提前支取

C .国债可以无限制发行 D .国债是一种最安全的债券

6.(2005上海政治试卷)小叶工作一年结余了1万元,正在考虑用这笔钱进行投资。请你运用“选择投资对象”的知识,帮助小叶寻找两种不同类型的投资对象,并说明理由。 (1)投资对象:

理由:

(2)投资对象:

理由:

7. 刘先生打算用10万元进行投资。他没有医疗保险,希望在这方面有所投入。除此之外,他还想选择风险较小的其他投资方式。比较适合张先生的投资理财组合是 A.人身保险和股票 B.人身保险和政府债券 C.财产保险和金融债券 D.财产保险和企业债券

8.我国企业在资本市场上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融资,为居民提供了新的投资工具和手段。股票与企业债券的本质区别之一是

A .风险程度的差异 B .受益权的差异 C .期限长短的差异 D .收益水平的差异

答案解析:

1.解析:试题以居民有钱购买汽车还是股票哪个更合算为背景,考查价格与供求的关系、股票价格与银行利率的关系。C选项汽车价格下降对购买汽车有利,市场预期银行利率上升,这时购买股票不利,因为股票价格=预期股息/银行利率,即银行利率上升时,预期股票价格下跌,这时不应买股票。因此C项正确。A项中的政府减收汽车养路费,对购买汽车有利,但股票发行企业效益趋于提高时,意味着这时购买股票收益也要提高,所以应买股票,而不是汽车,A选项不符合题意。B选项政府增收养路费,意味着使用汽车的成本增加,这时不应购买汽车,B选项排除。D选项中汽车价格攀升,显然这时不应购买汽车,D项排除。

2.解析:注意题目要求回答“不正确的选项”。商业保险体现的是保险者个人的意志,与单位无关,所以选C。

3.解析:题干讲的是投资理财问题。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获利,而投资的收益率与风险性是成正比的,回报越高,往往风险越大。因此题干中的投资类广告具有欺骗性,它体现了投资收益和风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因而C正确。A、B是错误的判断,D未抓住问题的实

26

质,因为这里不是涉及收益性与灵活性的关系。选C。

4.解析: 购买商业险不是一般的商品交换行为,也不是一种消费行为,而是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所以,购买保险属于投资行为。选B。

5.解析:国债利息收人属非劳动所得,其发行应根据国民经济的实际需要,而不能无限发行,并不是所以国债都可以提前支取;故A 、B 、C 均为误项,不选。债券主要有三种,包括国债、商业债券和公司债券。其中国债安全性最高。选D。

6.解析:回答本题既要合理安排资金投入,符合小叶家庭实际,又要从投资对象的安全性、赢利性和流动性等方面比较说明,只要言之有理都可以得分。

答案(1)投资对象:股票、债券、储蓄等。(2)理由可从投资对象的安全性、赢利性和流动性等方面比较说明,并不要求考生对三方面作全面比较。

7.解析:刘先生没有参加医疗保险(社会保险),但希望在这方面有所投入,必然选择人身保险(商业保险),不能选择财产保险。在股票、金融债券、企业债券、政府债券中,政府债券风险较小,故选B。

8.解析:股票不同于债券。股票风险性强,收益不稳定,通常总是大于或小于其面额,股东一旦购买股票,股份公司便不准退股,股东退股只能出卖股票;债券安全性强,具有“确定的收益性”。可见,A 项从属于B 项,没B 项全面,故舍A 项取B 项。C 、D 两项观点错误,应舍去。

练后升华

1.抓住一个中心:学会投资。

2.掌握两个主干知识点:居民资本投资形式;存款储蓄、债券、股票、商业保险的区别。

3.把握命题取向:本考点高考以选择题为主,命题主要走向为比较各种资本投资形式的特点、优点以及资本投资中要注意的问题。

阅读1:比较、运用:储蓄、债券、股票、保险四种投资方式

区别:(1)储蓄:利率较低,可采用多种方法存入,如部分存定期、部分存活期、参加存本取息、零存整取等,一般说来是没有什么风险的,而且存取方便、便利生活。

(2)债券:特别是国债,信用度高、收益高、代用率高、流通性强,但时间长。而金融债券和公司债券都是利息高、风险大,但其安全性比股票大。

(3)股票:收益高、风险大,不能退股只能转让,要有良好的投资心态。

(4)商业保险:对财产、人身健康、安全有保障作用。储蓄保险有回报率,但是时间长。

联系:都是个人投资行为,对国家建设和公民生活有利,能给投资者带来一定的利益。

阅读2:比较债券与股票 性质不同 不同点 受益权不同 偿还方法不同 债 券 债务凭证 定期收取利息,其安全性比股票大 有明确的付息期限,必须偿还本金 相同点 股 票 入股凭证 取得股息和红利,经营好坏决定着股票的收益 股金不能退,只能出卖股票 都是有价证券;都是集资手段;都是能获得一定收益的金融资产

27

第七课 商品服务市场和消费者 第一节 商品服务市场

1.(2005江苏政治试卷多项选择)下边漫画的寓意是要

A .遵循市场交易的自愿原则 B .提高经营者的职业道德素质 C .遵循市场交易的公平原则 D .杜绝市场交易中的欺诈行为

2.(2005广东政治试卷多选)2004年5月,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共同发表《共建信用长三角宣言》,约定将努力建设信用政府,要在长三角推进社会信用环境建设,这表明

A.社会信用环境完全依靠政府来建设 B.市场需要并呼唤诚实信用 C.诚信是现代市场交易活动的基本精神

D.政府职能转变,不再干预一切市场经济活动 3.社会上正在推行的“承诺制”“示范窗口”和“百城万家无假货”行动,是从人民群众关心的商品质量、服务质量等问题入手,按照“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交易原

则,把法律、法规、契约、公约等形式和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结合起来,以约束和规范

A.市场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 B.政府的交易活动和行为

C.市场消费者的交易活动和行为 D.市场管理者的交易活动和行为

4.居民消费是不断变化的。人们常说“三大件”的变化就是生动的事例。在20世纪50-60年代,人们常说的“三大件”是指缝纫机、手表和自行车。以后“三大件”逐渐演变为彩色电视机、冰箱和洗衣机;电话、空调和计算机;轿车、房子和旅游。与彩色电视机相比,旅游商品属于

A.物质商品 B.耐用消费品 C.服务消费品 D.专用商品 5.(2005上海政治试卷)近年来,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接连查处了“劣质奶粉”、“注水肉”等事件。这些事件严重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违背了市场经济的 A.自主原则 B.统一原则 C.诚信原则 D.效率原则

6. 微软公司将其开发的互联网浏览软件与视窗软件捆绑,高价销售。由于视窗软件在个人电脑操作软件市场上的高占有率,这种捆绑销售的做法使得其他互联网浏览软件的开发商难以与之竞争。美国司法部与19个州政府以微软垄断市场为由将其告上法庭。 2000年4月,美国地方法院判决微软违反了反垄断法。微软公司的行为属于

A. 欺诈性交易行为 B. 不公平交易行为

C. 诋毁、贬低竞争对手的行为 D. 经营者之间的不正当联合行为 7. 随着手机“短信”的广泛使用,短信市场迅速发展。短信市场属于

A. 消费品市场 B. 生产资料市场 C. 技术市场 D. 服务市场

答案解析:

1.解析:解答漫画题方法:根据漫画“标题”,感悟漫画本意, 特别是要把握漫画讽刺的思想和行为是什么,这是解题基础;明确漫画题设问的角度,这是解题的关键;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是解题的必备条件.最后要反复验证答案, 防止错选或漏选。

该漫画中带引号的“优质”字词以及漫画中苹果里的虫,说明市场交易中存在着以次充好、假冒伪劣、坑蒙拐骗行为,因此,该题的设问“寓意”主要是考查漫画的启迪作用。A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D选项是从市场交易给我们的启迪;B选项是从经营者素质给我们的启迪。选BCD

28

2.解析:A项说法片面,比较容易排除。B、C两项都是所学观点,而且符合题意,故入选。本题的干扰项是D选项,因为该选项本身说法正确,所以容易引起考生误选,但D项与题干本身“努力建设信用政府”的含义无关,因此应舍去。选BC。

3.解析:政府、消费者、管理者是市场主体的表现,选其中一个都不全面。选A。 4.解析:商品服务市场的内容可以分为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和服务市场。彩色电视机属于物质消费品,旅游商品属于服务消费品。选C。

5.解析: A、B、D项不是市场交易原则,C项是市场交易原则,又与题干内容相符合,故选C。

6.解析:微软公司的捆绑销售并未冒用他人名称,故A项不选。经营者之间的不正当联合行为,投标者与招标者相互勾结等,题目并未涉及此问题,故D项不选;微软公司并没有诋毁、贬低竞争对手的行为,题目也没有涉及竞争对手的问题,故C项不选。不公平交易行为主要指限定他人购买指定的商品或违背购买者的意愿搭售商品等,微软捆绑销售实际上就是一种搭售行为,故应选B项。

7.解析:手机“短信”提供的是一种服务,是一种无形的商品。选D。

练后升华

1.抓住一个中心:市场交易原则。

2.掌握一个主干知识点:诚实信用原则。

3.把握命题取向:本考点要注意结合市场经济秩序存在的问题说明诚实信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要区分四个原则的特点、把握交易原则、市场经济一般特征、消费者权益的内在联系。

第二节 家庭消费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1. (2006年高考·上海卷)统计表明,人均CDP达到1000美元时,休闲成为普通百姓生活的重要内容。“五一”长假期间,人们纷纷外出旅游休闲。这说明

A、旅游消费盛行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 B、旅游消费属于实物消费 C、“旅游热”是超前消费的表现 D、旅游消费属于生存消费

2.(2006年高考·北京卷)消费对经济增长具有拉动作用。近年来,我国国民收入的平均增长率为9%左右,而居民人均消费增长率只有6%左右。造成人均消费增长率低于国民收入增长率的原因可能是

①积累增长较快 ②人口数量增加 ③居民储蓄增长较快 ④物价基本稳定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2006年高考·江苏卷·不定项)近年来,手机短信为人们相互交流提供了便利。但是,也出现了五花八门的“短信陷阱”。“短信陷阱”侵害了消费者的 A、求偿权 B、自主选择权 C、知情权 D、公平交易权

4.(2006年高考·四川卷)在某商场推出的“一等奖为价值2000元家电一台”的促销活动中,李先生获得一等奖,奖品是一台旧冰箱。李先生要求更换新品,商场以“此次活动的最终解释权归本商场”为由拒绝更换。此事表明

①商场的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②规范市场秩序是市场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

③商场的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安全权 ④商家竞争手段都是市场经济运行合理选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05年高考广东政治试卷)当前,部分中学生在日常生活消费中出现了追求名牌的风气。针对这种现象,你认为正确的态度应该是

29

①摒弃盲目攀比,但不反对名牌 ②名牌就是现代、前卫,崇尚名牌合情合理 ③反对盲目攀比,摒弃名牌 ④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理性对待名牌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005文综全国卷I)居民消费是不断变化的。人们通常所说的“三大件”的变化就是生动的事例。在20世纪50、60年代,“三大件”是指缝纫机、手表和自行车。以后“三大件”逐渐演变为彩色电视机、冰箱和洗衣机;电话、空调和计算机;轿车、房子和旅游。回答6~7题。

6.从消费内容来看,缝纫机、手表和自行车的消费属于

A.物质生活消费 B.精神文化生活消费 C.劳务消费 D.享受资料消费

7.决定居民消费从低级逐步向较高层次发展的根本因素是

A.对外开放程度 B.经济发展水平 C.财政收入状况 D.通货膨胀水平

8.近年来,钟点工市场兴起,城镇居民家务劳动逐步走向社会化。这表明 A .社会分工程度不断提高 B .居民生存消费比重增大 C .居民自给性消费比重增大 D .居民商品性消费比重增大

答案解析:

1.解析:本题考查,“生活消费”的相关知识。如果考生对实物消费和劳务消费,生存消费和享受、发展消费,适度、合理消费的知识理解清楚,正确判断选项B、C、D表述错误,运用 排除法便能比较容易地作出正确选择。选A。

2.解析:本题以考查积累与消费的关系、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居民储蓄的作用等知识。因为积累与消费是一对矛盾,是此消彼长的关系,积累增长较快,可能就会抑制消费的增长,①选项正确。在国民收入不变的情况下,人口数量增加,人均消费水平就会降低,②选项正确。居民储蓄增长,意味着居民用于消费方面减少,③选项正确。物价是影响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物价稳定的情况下,消费不应受到影响,④选项不选。选C。

3.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消费者权利的理解。“手机短信陷阱”对消费者而言是被动接受的,不公平的,所以损害了自主选择权、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但没有对消费者的人身和财产造成伤害,求偿权不符合。正确答案是BCD。

4.解析:考查学生对消费者权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李先生购买商品中奖却是一台旧冰箱,但是商家以“最终解释权归本商场”为由拒绝更换新品,显然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也说明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对于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性,所以选①②。商场没有侵犯消费者的安全权,排除③;④的说法错误。故选A。

5.解析: 看待事物时要做到一分为二,对待名牌应该理性,故正确选项①④,而②③都比较片面,故不选。选A。

6-7解析:这组题从人们生活中“三大件”的变化,考查学生对商品消费内容和影响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的制约因素的把握。第 1题备选项B、c不准确,缝纫机、手表和自行车的消费不属于精神文化生活消费或劳务消费;备选项D不准确,因为享受资料消费是以消费目的来划分的消费方式,不符合题目要求。答案A。第2题考查学生对影响家庭生活消费因素的理解和把握,备选项A、C不准确,对外开放程度可能会影响居民消费,但它不是根本因素;财政收入状况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增长的反映,但不会完全反映在人们的家庭消费上;D项不准确,因为通货膨胀会导致人们消费水平的下降。答案B。

8.解析:家务劳动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家务劳动走向社会化既有利于减轻人们的饮食、服装、住房等生活消费的负担,使人们以更多的精力从事其他的工作,把人们从繁琐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可见家务劳动社会化说明社会分工更细了,居民生存消费、自给性消费比重变小了,故A 项是正确的,B 、C 项是错误的。D 项中的“居民商品性消费”一般是指实物消费,它与劳务消费是有区别的,故D 项不能人选。

30

练后升华

1. 抓住一个中心:消费与消费观

2.掌握三个主干知识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消费者的权利,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3.把握命题取向:本考点消费者权利重点是考安全权,生产与消费关系重点是考消费的反作用,背景材料有文字,也有数据表格;命题走向为:从当年的恩格尔系数看人民生活水平;扩大消费与节约型社会关系怎样;消费者有哪些权利,如何理性维权。

第八课 当代世界市场和我国对外贸易 第一节当代世界市场

1.(2005文综全国卷)市场作为各种经济活动的枢纽,连接着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世界市场是国内市场在范围上的延伸,它是随着

A.社会生产力水平和国际分工的发展而形成的 B.国际性经济组织的发展而形成的 C.跨国公司的发展而形成的 D.市场竞争的展开而形成的

2.(2005江苏政治试卷)下列选项中对经济全球化认识不正确的是 A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B .参与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 C .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 D .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普遍受益

3.(2006年高考·上海卷·不定项)人民币银联卡现在已经扩大到中国香港、澳门地区使用,而且持卡人还可以在韩国、泰国等国家刷卡消费。这说明

A、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大趋势 B、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

C、利用外资可以加速我国经济发展 D、境外消费是出口贸易的一种形式

4.(2005文综全国卷)小张曾在网上看中了标价为5欧元的一件小饰品,那时的汇率为1欧元=10人民币元。—个月后,欧元升值了5%。此时,用人民币购买这件饰品,小张要比一个月前

A. 多支付人民币0.5元 B.少支付人民币0.5元 C.少支付人民币2.5元 D.多支付人民币2.5元

5.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意味着

①外汇汇率跌落,人民币汇率升高 ②外汇汇率升高,人民币汇率下降 ③有利于保持进出口基本平衡,改善贸易条件 ④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6.(2005上海政治试卷)2004年底,我国联想集团成功收购世界电脑业巨头美国IBM公司的PC(个人电脑)业务部。这表明

A.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工程承包 B.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C.我国企业拓宽利用外资的渠道 D.我国的先进技术进入国际市场

7.(2006年高考·上海卷)我国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后,人民币对美元有所升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会使

A、出口商品的获益增加 B、同样数量人民币可兑换的美元更少 C、来华购物的外国游客增多 D、同样数量人民币能进口的商品更多

答案解析:

1.解析:世界市场是伴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与国际分工的发展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所以A项正确。国际性经济组织是适应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需要而形成产生的,B项因果颠倒,C项跨国公司发展和D项市场竞争的展开是世界市场的发展的特点,不是形成的原因。

31

2.解析: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对经济的发展有利有弊,对各国经济的发展也是有利有弊,一般来说,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是有利的,对发展中国家是不利的。因此,D选项是错误的,符合题意,故选D。

3.解析:本题考查对现实生活中的一种经济现象的认识,人民币银联卡的使用范围扩大到我国的港澳地区并延伸到国外,表明经济生活全球化的趋势扩大,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对A、B选项考生作出判断并不太困难。C、D选项有一定的迷惑性。需要考生能够正确理解“利用外资的形式”和“商品贸易”才可能作出正确选择。人民币银联卡的使用既不是利用外资,也不属于出口贸易的范畴。故C、D选项错误。

4.解析:用欧元标价的商品,当欧元升值时,意味着要用更多的人民币才能购得这种商品。其计算公式是10.5×5—10x5=2.5元人民币,余下2.5元人民币,就是多支付的。选D。

5.解析:举例来说,由100美元=827元人民币到100美元=811元人民币,这属于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显然,这是外汇汇率跌落,人民币汇率升高,故选①。这种情况有利于外国商品进口,从而缩小我国贸易顺差,保持进出口基本平衡,改善国际贸易条件。选A。

6.解析: A、C、D三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联想集团的这一收购行为表明我国企业参与合作竞争。故选B。

7.解析:本题考查“汇率”的知识。人民币升值,我国出口商品的价格将会上升,对出口商品的销售存在一定的不利影响。同样数量的人民币可兑换的美元数量增加。相对于人民币而言,外币贬值,外国游客在我国消费的支出增加。在这个意义上,来华购物的游客数量增加是没有依据的。选D。

阅读1:全面理解关税的调节作用

关税对一国进出口贸易进行调节,可以从高关税和低关税两方面分析:

第一,有些商品国内能大量生产,或暂时不能大量生产但将来可能发展,对这些商品征收较高的进口关税,可以保护国内同类商品的生产和发展。

第二,对本国不能生产或生产不足的原料、半制成品或先进技术设备的进口,制定较低税率或免税,鼓励进口,可以维护本国加工工业的发展。

第三,对国内市场短缺,而国内不能大量生产的生活必需品,征收低税或免关税,以增加进口,保障供应。

第四,对非必需品或奢侈品以及本国可大量供应的商品征收高关税,以限制进口,节省外汇开支,这样就调节了国内市场的供求关系。

第五,为了鼓励国家有市场竞争能力的产品出口,可以实行关税优惠政策(如出口退税)。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关税可以调节进出口贸易,保护国内市场和商品生产,从而保护本国民族工业的发展。19世纪初期的法国和美国正是利用关税保护措施,以达到保护其民族工业发展的目的。但是,关税保护措施却不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影响国家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要求各国取消关税壁垒,实行贸易自由化。根据自由贸易原则,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的进口关税平均税率,发达国家为5%,发展中国家为15%。随着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深入,我国的关税税率也在逐步降低,2005年,中国已把工业品平均进口关税水平降至9.9%。

32

阅读2:反倾销应对和人民币升值

1.2006年5月15日,人民币兑美元汇价12年来首次突破1:8。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当日公布的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7.998 2,这是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以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首度“破8”。据报道,从2005年汇率改革至2006年5月10日,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3.4%。

2. 2005年6月,欧盟就对华35类化纤布反倾销案进行听证会,被认为是近10年来欧盟对华涉案金额最大的一宗反倾销案,2006年3月,该案作出初栽:在我国涉案企业共942家,56家应诉企业中,25家企业拿到20%的反倾销税率,19家企业获得26.7%一74.8%不等的单独税率,其余企业则是85.3%的最高税率。 综合分析

1.与经济常识链接点

(1)汇率的含义和决定因素: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即一国货币用另一国货币单位所表示的价格水平。决定一国汇率根本走向的是该国的综合实力和经济增长速度。

(2)对居民来说,人民币小幅升值,会平稳国内物价,方便百姓生活,购买进口商品会便宜一些,尤其对出国旅游人员,在国外购买的物品换算成人民币显得更为低廉,更加方便。但是对于想把美元换成人民币却又没有及时兑换的人来说,意味着一定的汇兑损失。对企业来说,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短期内对一些竞争力较弱的行业和出口企业会产生一定影响,使出口利润空间因此变得狭窄;但总体上利大于弊,可以促进企业化压力为机遇,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产业层次;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对我国的对外贸易来说,汇率调整会直接影响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一定程度上抑制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但这有利于改善我国贸易结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与贸易制裁相比,人民币的小幅升值是一个更优的选择。对国际来说,中国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有助于促进全球经济的发展,维护国际金融的稳定。(美元贬值,我国以美元为主的外汇储备也有大幅缩水的危险。)

(3)倾销是一国产品人为地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输入另一国市场的行为,这是国际贸易中的一种不公平竞争手段。我们在发展对外贸易的过程中,一方面,应积极应对国外因贸易保护主义而对我国采取的反倾销调查和诉讼;另一方面,也应采取反倾销措施,运用法律武器,维护我国的权益,保护民族工业。

(4)国家的对策:首先是进一步完善我国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法律体系。二是加大交涉和办案力度。三要建立产业预警机制。四是要充分运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维护中国和中国企业的权益。

(5)在发展对外贸易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平等互利的原则。 2.与哲学常识链接点

(1)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观点分析,人民币汇率形成要考虑企业承受能力,考虑金融改革进度,考虑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而作出的重大决策。

(2)运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认识,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人民币小幅升值,不仅有利于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而且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国际金融的稳定。 (3)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认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人民币小幅升值,对我国经济利弊并存,但总体上利大于弊。

(4)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认识,履行人世承诺给我们带来的既有机遇,又有挑战,但机遇大于挑战。

(5)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面对人世过渡期的挑战,我们应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苦练内功,积极应对,维护企业利益和国家利益。

33

3.与政治常识链接点

(1)独立权是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是对外活动的目的;也说明我国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把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为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2)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是对外活动的目的,我国解决贸易摩擦的一切措施,都是为了维护我国企业的利益和国家的根本利益。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础,平等互利是其主要内容之一。解决贸易摩擦也应当坚持平等互利原则。

第二节 对外贸易

1. (2006年高考·上海卷·不定项)最近,中石化上海工程公司承包了沙特某大型工程,将派大批技术、管理和施工人员,携带中国技术设备前往,这是目前申城企业在境外承包的最大项目。本承包项目

A、属于“三来一补”贸易方式 B、是比较高级的劳务出口形式 C、是利用外资的有效形式 D、包含着对外技术输出形式

2.(2006年高考·广东卷)“微笑曲线”(如下图)表明:在产品的国际分工链条中,从研究开发、设计、零部件制造,到加工组装、营销等不同的环节,所获得的利润率不同。在广东省2005年的贸易出口总额中,大约70%属于为国外企业“贴牌”生产的加工贸易。为了爬上“微笑曲线”的右边,广东省在对外贸易方面应本

A、加大研究与开发力度 B、放弃商品贸易,发展劳务与技术贸易 C、提高加工组装产品的出口价格 D、大力发展自主品牌

3.(2006年高考·江苏卷)2005年11月8日,中美就纺织品问题经过七轮磋商最终达成协议。这说明

A、独立自主是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立场 B、平等互利是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 C、自力更生是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 D、保护民族工业是我国对外贸易的根本目的

4.(2005江苏政治试卷)2005 年 1 月 1 日,全球纺织品配额制被取消,同时我国商务部作出了对部分纺织品加征出口关税的决定。我国政府这样做的目的是

① 促进纺织品的大量出口 ② 优化纺织品的出口结构 ③ 减少贸易逆差 ④ 创造良好的贸易环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5. 2005年1-7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达7659亿美元,其中出口4079.4亿美元,进口3579.6亿美元,近500亿贸易顺差不是我们刻意的追求。要实现进出口基本平衡,缩小

34

我国贸易顺差,可以通过 实现

①人民币升值 ②人民币贬值 ③外汇汇率升高 ④人民币汇率升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6.(2005广东政治试卷)2004年6月,我国某集团公司援建阿富汗工程的工人遭武装分子袭击,11死4伤;同年lO月在巴基斯坦军方发动的解救人质的军事行动中,我国两名工程师l死1获救;2005年初,8名自行前往伊拉克的福建籍务工人员遭武装分子挟持??针对这些事件,正确的看法是:

A. 我国地大物博,国内市场已有充分发展,没有必要输出劳务增加风险 B. 涉外劳务输出关系到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应该慎重稳妥 C.世界局部地区动荡不安,要实现以人为本就必须停止对外劳务输出 D.对外劳务贸易是我国创汇的重要来源,不能因噎废食轻言放弃

7.(2005广东政治试卷)我国工业技术水平目前还比较低,许多行业的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基本上都依赖国外。围绕科教兴国的战略要求,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没必要区分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的界限

B.以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为主,同时不断引进、吸收、消化国外高新技术 C.抓住新技术革命历史机遇,继续吸收国外高新技术成果 D.只要提高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就能赶上新技术革命浪潮

答案解析:

1.解析:本题考查“对外开放的主要形式”的知识。涉及劳务费输出的形式、利用外资的形式、对外技术交流的知识。考生需要对我国对外开放的几种形式有准确的掌握,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并作出正确的选择。选BD。

2.解析:本题通过“微笑曲线”所示内容,可见广东的“贴牌”生产目前处于微笑曲线的底端即加工组装。而要走出这一底端爬上右边的产品运送、营销、售后服务等,必须要大力进行科技创新,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因此选D项。A不选,因为它在“微笑曲线”的左侧,不合题意。B、C都是不正确的。

3.解析:考查考生对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所坚持的原则的理解。抓住关键词“中美磋商达成协议”,A“独立自主的立场”、C“自力更生为基础”显然都不符合题目角度。D保护民族工业不是我国对外贸易的根本目的。“平等互利”才符合题目思想,故选B。

4.解析:③选项错误不符合我国事实,我国处于贸易顺差,排除;加征出口关税,增加出口企业的成本,不利于促进出口,因此也排除①选项;②④举措正确,故选C。

5.解析:汇率是调节对外贸易重要经济杠杆,当人民币汇率升高,人民币升值时,有利于外国商品进口,而对出口带来压力,所以,要实现进出口基本平衡,缩小我国贸易顺差,可以通过汇率杠杆实现:使人民币汇率升高,人民币升值。选C。

6.解析: 尽管近年来我国的劳务输出遇到如题干所述的一些问题,但不能就此就认为劳务输出没必要,应该停止。我国要发展外向型经济就必然要进行劳务输出,因此不能因噎废食。但面对一些危险情况,采取更为稳妥慎重的态度无疑是科学的,也是必要的,故B、D入选。A、C两项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因而是错误的。

7.解析:自主创新和引进技术的关系实际上可以看作是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关系的一个缩点,如果考生能够扎实掌握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关系这一知识点,就不难做出正确选择。考生也可从哲学角度作出判断,利用哲学内外因原理,也可以作出正确分析。选B C。

35

练后升华

1.抓住一个中心:发展对外贸易。

2.掌握三个主干知识点:进出口贸易;对外贸易方式;对外贸易的原则。

3.把握命题取向:本考点题型有:以先年对外贸易的统计数据为背景材料,重点考查外贸总额,进出口差额或结构、平等互利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命题走向预测:如何正确认识我国外贸顺差,如何对待反倾销调查,如何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阅读: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要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积极发展对外贸易,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着力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商品出口,控制高能耗、高污染产品出口,鼓励进口先进技术设备和国内短缺资源,完善大宗商品进出口协调机制。

继续发展加工贸易,着重提高产业层次和加工深度,增强国内配套能力,促进国内产业升级。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不断提高层次和水平。完善公平贸易政策,健全外贸运行监控体系,增强处置贸易争端能力,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和国家利益。积极参与多边贸易谈判,推动区域和双边经济合作,促进全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综合分析

1.与经济常识链接点

(1)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主要表现在生产国际化、市场国际化、资金国际化、科技开发与应用国际化、信息传播国际化等方面。

(2)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实行开放的经济政策,能使世界资源得以有效配置,有利于节约社会劳动、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推动世界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各国之间开展更广泛的经济合作。

(3)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我们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但要克服市场经济的弱点,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4)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可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可以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可以促进国内企业不断更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国际化水平。因此,要积极发展对外贸易。

(5)运用发展加工贸易的优越性的知识,说明要继续发展加工贸易,着重提高产业层次和加工深度,增强国内配套能力,促进国内产业升级。 2.与政治常识链接点

(1)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着力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能更好地应对国际竞争。

(2)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平等互利的原则。完善公平贸易政策,健全外贸运行监控体系,增强处置贸易争端能力,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和国家利益,是坚持上述原则的体现。

36

练后升华

1.抓住一个中心:发展对外贸易。

2.掌握三个主干知识点:进出口贸易;对外贸易方式;对外贸易的原则。

3.把握命题取向:本考点题型有:以先年对外贸易的统计数据为背景材料,重点考查外贸总额,进出口差额或结构、平等互利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命题走向预测:如何正确认识我国外贸顺差,如何对待反倾销调查,如何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阅读: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要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积极发展对外贸易,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着力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商品出口,控制高能耗、高污染产品出口,鼓励进口先进技术设备和国内短缺资源,完善大宗商品进出口协调机制。

继续发展加工贸易,着重提高产业层次和加工深度,增强国内配套能力,促进国内产业升级。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不断提高层次和水平。完善公平贸易政策,健全外贸运行监控体系,增强处置贸易争端能力,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和国家利益。积极参与多边贸易谈判,推动区域和双边经济合作,促进全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综合分析

1.与经济常识链接点

(1)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主要表现在生产国际化、市场国际化、资金国际化、科技开发与应用国际化、信息传播国际化等方面。

(2)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实行开放的经济政策,能使世界资源得以有效配置,有利于节约社会劳动、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推动世界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各国之间开展更广泛的经济合作。

(3)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我们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但要克服市场经济的弱点,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4)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可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可以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可以促进国内企业不断更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国际化水平。因此,要积极发展对外贸易。

(5)运用发展加工贸易的优越性的知识,说明要继续发展加工贸易,着重提高产业层次和加工深度,增强国内配套能力,促进国内产业升级。 2.与政治常识链接点

(1)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着力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能更好地应对国际竞争。

(2)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平等互利的原则。完善公平贸易政策,健全外贸运行监控体系,增强处置贸易争端能力,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和国家利益,是坚持上述原则的体现。

3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dv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