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法学作业二(A、B、C、D任务部分答案)

更新时间:2024-04-04 14:0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02任务A

一、判断题(共 5 道试题,共 10 分。) 1. 教育法律事件与当事人意志无关。 A. 错误 B. 正确

2. 国务院所属机构及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具有制定教育规章的权限。 A. 错误 B. 正确

3. 在教育法制监督中,人民政协监督属于国家监督。 A. 错误 B. 正确

4. 《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A. 错误 B. 正确

5. 扫除文盲教育的对象是所有不识字或识字少的公民。 A. 错误 B. 正确

二、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我国《民法通则》中规定,不满( )周岁的是无行为能力人 A. 10 B. 14 C. 16 D. 18

2. 学生的隐私属于教育法律关系的( )。 A. 主体 B. 客体 C. 内容

D. 结构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由( )制定。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国务院

C. 地方国家权利机关 D. 教育部

4.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的立法程序可分为以下四个步骤:法律议案的提出、

( )、法律草案的通过、法律的公布。

A. 法律草案的受理 B. 法律议案的受理 C. 法律草案的审议 D. 法律议案的审议

5. 教育法律法规的解释可以分为( )和非正式解释两种。 A. 立法解释 B. 行政解释 C. 司法解释 D. 官方解释

6. 中等教育是在初等教育的基础上继续实施的中等普通教育和( )。 A. 学历教育 B. 专业教育 C. 职业教育 D. 技术教育

7. 《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是( )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

育”。

A. 国家 B. 社会

C. 学校

D. 国家、社会、学校

8. 职业学校教育与( )并举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特征。 A. 普通学校教育 B. 职业培训 C. 其他教育 D. 成人教育

9. 我国学业证书包括学历证书和 ( )两大方面。 A. 学位证书 B. 毕业证书 C. 职业资格证书 D. 非学历证书

10. 学位是国家或国家授权的教育机构授予个人的一种终身的( ),表明学位获得者所达到

的学术或专业技术水平。

A. 荣誉称号 B. 学术称号 C. 名誉称号 D. 学历证明

三、多项选择题(共 5 道试题,共 10 分。)

1. 教育法律权利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某种利益。它通常有( )等表现形式。 A. 行为权 B. 要求权 C. 请求权 D. 代理权

2. 从微观上看,在教育法律权利和义务之间存在( )关系。 A. 结构相关

B. 数量相当 C. 功能互补 D. 价值主从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 )”。 A. 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B. 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

C. 未经审定的教科书,不得出版、选用 D. 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4. 我国现行的国家教育考试包括:( )。 A. 按国家规定进行的统一入学考试 B. 职业资格证书考试 C. 水平考试 D. 学历认证考试

5. 目前我国所进行的教育评估的类型主要包括:( )。 A. 课程评估 B. 水平评估 C. 选优评估 D. 合格评估

四、简答题(共 2 道试题,共 24 分。) 1. 简述教育法实施的含义及方式。

【答案要点】(1)教育法的实施是指教育法在现实社会中的实现。(3分)(2)教育法的实

施主要有两种方式,即教育法的适用和教育法的遵守。(2分)① 教育法的适用: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教育法的适用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将教育法运用于具体的人或组织的专门活动。从狭义上讲,教育法的适用是专指国家司法机关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运用教育法处理各种案件的专门活动。(4分)② 教育法的遵守: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严格按照教育法律规范行事,使教育法得以实施的活动。(3分)

2. 简述《义务教育法》中规定的学校的义务。 【答案要点】《义务教育法》中规定的学校的义务可大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学校应贯

彻教育方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首先,学校作为实施义务教育的主体,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提高教育质量,促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此,《义务教育法》规定,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应当“按照确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保证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质量要求”。与此同时,学校还应“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并应“保证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开展文化娱乐等课外活动”。(5分)(2)学校应建立安全机制,确保校园安全。《义务教育法》规定,“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和应急机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加强管理,及时消除隐患,预防发生事故”。(2分) (3)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违规收费、聘用教师、开除学生。为确保教育公平和学生权益,《义务教育法》规定,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不得以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取利益”,“不得聘用曾经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或者其他不适合从事义务教育工作的人担任工作人员”,“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不得“拒绝具有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等。(5分)

【案情】

某中学初二(1)班学生薛某,因平时学习成绩不太好,上课总是不遵守纪律,老师们都不太喜

欢他,尤其是语文老师。

这天,语文讨论课上,老师让同学们自由发言进行争论。薛某起身回答问题时,由于他的观点与老师的观点不一致,因此老师很不高兴,并用刻薄的语言训斥薛某,说他“笨得像猪”。薛某听了以后很不服气,就顶了老师一句,说“你才像呢”。

老师一气之下就把薛某赶出了教室,并说,“既然我像猪,以后你就不要再来上我的课了!”。 试分析:

1.本案中的涉案主体主要有哪些?

2.当事人违反了什么法律?应当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3.本案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注:“学生被教师赶出教室案”原为第五次任务[C]中的案例分析题,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进度问题,

现将其与本次任务中的原案例分析题“学生因教师不让参加考试而自杀案”互换。】

【答案要点】1.本案中的涉案主体主要有教师、学生及其所在学校。2.教师的言行违反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和人身权。(1)我国《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应当履行“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的义务。《未成年人保护法》也明确规定:“学校应当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教职员应当尊重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而该语文老师却未能尽到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的义务,用刻薄的语言训斥、辱骂学生薛某,显然是对薛某的歧视和人格侮辱,侵犯了他的人身权。(2)《教育法》明确规定,学生享有“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的权利。《义务教育法》也明确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而该语文老师将学生薛某赶出教室的行为,则违反了上述法律规定,侵犯了

开学一周后,学校老师、领导、村干部多次家访,李某拒不说明其女去向,有时还恶语相报——多管闲事。

试分析:

1.本案中的涉案主体主要有哪些?

2.当事人违反了什么法律?应当承担什么责任? 3.本案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答案要点】1. 本案中的涉案主体主要有:学生李霞及其父亲李某、个体户,学校老师、领导、村干部。2. 本案是一起由于家长强迫学生打工而使其辍学的事件。在本案中,李某违反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侵犯了女儿李霞的受教育权。《教育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禁止用人单位招用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权,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依法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不得使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由此可知,家长李某和个体户的行为违反了上述相关法律的有关规定,侵犯了李霞的受教育权。3.《义务教育法》规定:“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无正当理由未依照本法规定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给予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改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一)胁迫或者诱骗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失学、辍学的;(二)非法招用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依法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予以劝诫、制止;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罚”,“非法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由劳动保障部门责令改正,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由此可知,李某和个体户的行为违反了《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4. 由本案引发的一些思考:(1)家长、社会和用人单位均应依法保护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不受侵犯;如若违反相关法律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则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2)学生应当增强自身的维权意识,依法保护自身的受教育权不受侵犯;(3)学校、村委会在对学生家长进行批评教育未果时,可向当地的教育行政部门反映,教育行政部门应对此进行处理,责令李某让李霞尽早返校,必要时可寻求司法救济;(4)国家应采取有效措施,严厉打击非法招用童工的组织或个人。【注:① 主体分析占2分;② 法理分析(即违反了什么法)占9分;③ 责任分析占6分;④ 启示分析占3分。】

02任务C

一、判断题(共 5 道试题,共 10 分。)

1. 要成为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则需具备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A. 错误 B. 正确

2. 教师的教育教学权属于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 A. 错误 B. 正确

3. 立法程序是指国家机关制定、修改、补充和废止法律或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步骤。 A. 错误 B. 正确

4. 《义务教育法》规定,“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A. 错误 B. 正确

5. 《职业教育法》规定:“职业学校教育分为中等、高等职业学校教育。” A. 错误 B. 正确

二、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教育法律关系是指教育法律规范在调整( )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A. 教育教学行为 B. 教育教学活动 C. 教育社会关系 D. 教育行政关系

2. 教育法律( )是指与当事人意志有关,能够引起教育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作

为和不作为。

A. 规范 B. 事件 C. 事实 D. 意义的行为

3. 狭义的教育立法是指( )依据法定的权限,创制、修改、补充和废止教育法律的活动。 A. 国家机关

B. 最高国家权利机关及其常设机关 C. 最高国家权利机关 D. 国家教育行政部门

4.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由( )制定。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B. 国务院 C. 国家权利机关 D. 教育部

5. 教育法的( )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严格按照教育法律规范行事,使教育法得以实施

的活动。

A. 遵守 B. 适用 C. 实施 D. 解释

6. 《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 )人

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A. 专业 B. 专门 C.

技术

D.

应用性

7. 《义务教育法》规定:“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 )

义务教育”。

A. 入学接受 B. 按时入学接受 C. 完成

D. 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

8. 成人教育,是指通过业余时间、脱产或半脱产的途径对( )进行的各种类型和各种层次

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岗位职业知识与技能的教育。

A. 公民 B. 学生 C. 成年人 D. 青少年

9. 学制系统内的教育机构对完成学制系统内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的受教育者所颁发的文凭,

称为( )证书。

A. 学业 B. 学历 C. 毕业 D. 非学历

10.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或经认可的社会组织,对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办学水平、办学条件、

教育质量进行的综合或单项考核和评价,称为( )。

A. 教育督导 B. 教学检查 C. 教育评估 D. 教学评估

三、多项选择题(共 5 道试题,共 10 分。)

1.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我国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法律条件为:( ) A. 14周岁以上的公民

B. 18周岁以上的公民 C. 16周岁以上的公民

D. 16周岁以上未满18周岁的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 2. 下列各项中,( )为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 A. 教学场所 B. 社会团体 C. 教育机构 D. 学生上课

3. 教育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的条件是:( )的存在。 A. 教育法律规范 B. 教育法律事实 C. 法律现象 D. 社会关系

4. 社会监督包括( )等。 A. 人民政协监督 B. 卫生部门监督 C. 司法机关监督 D. 民主党派监督

5. 按照《学位条例》规定:学位分为( )几个级别。 A. 学士 B. 硕士 C. 博士 D. 博士后

四、简答题(共 2 道试题,共 24 分。) 1. 简述教育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答案要点】(1)教育法律关系由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三个要素构成。(2分) (2)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教育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教育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或承担义务的人。教育法律关系主体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一是公民(自然人);二是机构和组织(法人);三是国家。(3分)(3)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主要包括物、行为和人身利益。(3分)(4)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间在一定条件下依照法律或约定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也就是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依法享有的权益和依法应当履行的责任。教育法律权利的主要表现形式为:行为权、要求权和请求权;义务的主要表现形式为:不作为、积极作为和接受国家强制。(4分)

2. 简述教育法解释的含义、目的及方式。【答案要点】(1)教育法的解释是指对教育法的

内容和含义所作的说明。(3分)(2)教育法的解释目的在于可以帮助人们理解教育法,保证教育法的适用和遵守。(4分)(3)根据解释的效力不同,教育法的解释可以分为正式解释和非正式解释。① 正式解释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权力,对法律所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正式解释又分为立法解释、行政解释和司法解释三类。② 非正式解释是指学术界、社会团体及公民个人对有关法律所作的法理性和学术性的解释。(5分)

六、案例分析题(共 1 道试题,共 20 分。) 1.

学生未交集资款,学校拒绝其入学案

【案情】

楚丽今年六周岁,正是应该上小学接受义务教育的起始年龄。

可当楚丽的父母带她到所在区的学校报名时,却被告知要交纳3000元集资费方能入学。理由是现在学校正在建造新的教学大楼,因学生在新教学楼建好后就是受益者,因此每位入学的学生都要缴纳集资费,支援学校建设,学生小学毕业时,这笔钱会如数返还给家长。

因楚丽父母所在工厂的效益不好,交纳这笔钱很困难,学校便以其父母没有能力缴纳集资费为由拒绝接收楚丽入学。

试分析:

1.本案中的涉案主体主要有哪些?

2.当事人违反了什么法律?应当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3.本案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答案要点】1. 本案中的涉案主体主要有:学校、学生楚丽及其父母。2.本案是一起典型的学校乱收费事件,学校违反《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案。《教育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以及有关社会组织和个人有义务使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并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学校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不得以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取利益。”由此可知,楚丽的受教育权是受国家法律保障的。楚丽属于适龄儿童,在自己户口所在地的辖区内小学入学是完全符合条件的,而学校以其未缴纳集资费为由拒绝接收其入学的做法显然是违法的,因为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并没有附带要求适龄儿童、少年的家长必须向学校缴纳集资费。该校的行为违反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3. 《教育法》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受教育者收取费用的,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退还所收费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为此,楚丽的父母可向当地的教育行政部门反映,而相应的教育行政部门则应依法制止该校的乱集资、乱收费行为,责令其接收楚丽入学,并对有关责任人员进行相应的行政处理。4. 由本案所引发的一些思考:(1)学校应依法保障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受侵犯,不得向学生乱收费。(2)学生及其家长应增强法律意识,当学生的权利受到侵害时,应选择有效的法律救济途径,积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3)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学校工作的领导与监督,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注:① 主体分析占2分;② 法理分析(即违反了什么法)占9分;③ 责任分析占6分;④ 启示分析占3分。】

02任务D

一、判断题(共 5 道试题,共 10 分。)

1. 教育法律关系是指教育法律规范在调整教育社会关系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 A. 错误 B. 正确

2.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A. 错误 B. 正确

3. 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有制定地方性教育法规的权限。 A. 错误 B. 正确

4. 教育法的遵守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严格按照教育法律权限行事,使教育法得以实施的活

动。

A. 错误 B. 正确

5. 《教育法》规定,“学制系统内的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的设置、教育形式、修业年限、招生

对象、培养目标等,由国务院或者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

A. 错误 B. 正确

二、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下列各项中,( )属于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 A. 国家 B. 学生实习 C. 家庭教育权 D. 学生的受教育权

2. 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在法律权利受到侵害时诉请国家提供保护的权利,称为( )。 A. 请求权 B. 要求权 C. 人身权 D. 行为权

3. 法律草案的( )是指立法机关对于经过审议的法律草案正式表示同意与否的活动。 A. 提出 B. 审议 C. 通过 D. 公布

4. 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如何具体应用的问题所作的解释,称为

( )。

A. 官方解释 B. 立法解释 C. 行政解释 D. 法定解释

5. 下列各项中,( )属于国家监督。 A. 社会团体监督 B. 人民政协监督 C. 教育行政部门监督 D. 民主党派监督

6. 下列各项中,( )由国务院制定 A. 《学位条例》 B. 《教师资格条例》 C. 《教师法》 D. 《高等教育法》

7. 《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 )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

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A. 5 B. 6 C. 7 D. 8

8. 职业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进行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需要的专门知识和( )的教育。 A. 基本理论 B. 基本素质 C. 应用技术 D. 操作技能

9. 我国学位又按哲学、经济学、法学等( )个学科门类授予。 A. 9 B. 10 C. 11

D. 12

10. 合格评估是国家和教育行政部门对( )的基本办学条件和基本教育质量鉴定认可的制度。 A. 新建学校 B. 所有学校 C. 普通高校 D. 民办学校

三、多项选择题(共 5 道试题,共 10 分。) 1. 下列各项中,( )为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 A. 学校的权利 B. 教学设施 C. 学生的身份 D. 教师的义务

2. 下列对教育法律事实的描述中,( )是正确的。

A. 教育法律事实是指与当事人意志无关,能够引起教育法律关系形成、变更或消灭的事实 B. 教育法律事实是一种规范性事实

C. 教育法律事实是一种能用证据证明的事实 D. 教育法律事实是一种具有法律意义的事实

3. 广义的教育立法是指国家机关依据法定的权限和程序,( )规范性教育法律文件的活

动。

A. 创制 B. 修改 C. 补充 D. 废止

4. 教育法的实施主要有以下方式:( ) A. 教育法的适用 B. 教育法的补充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dt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