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教材的整合

更新时间:2024-03-19 11:5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题目: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教材的整合

学校:新津华润高级中学

姓名:毛

电话:

灵 13708211545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教材的整合利用

【摘要】整合教材理念是新课改背景下为了适应新教材以及新的教学目标的要求。为了更有效地开展高中英语新教材教学,让教学工作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对高中英语的教材的整合利用是必要的。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英语教材 整合 一.背景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们广大教师如火如荼投入到新课改中。随着新课程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我们对新课改的理念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

高中英语教材是由教育专家们精心编写而成的前人丰富经验的综合,当我们面对新教材,我们有着期待,我们也有许多困惑。如:新教材以模块为单位,提供了大量的教学材料,也设计了大量的问题,活动,作业练习等,教师要如何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处理?教材教学内容多,课时不够,有些内容只能一带而过?新教材没有明确的课文重点,知识要点,教师感到有点不习惯。教师任务就是教教材,只是完成教学任务吗?在教学中,有限的课时,教师如何更有效地处理阅读,听力,语法,词汇,口语,书面表达的教学?要解决这些问题和困惑,需要我们教师增强课程意识,认真研究学习课程标准和教材,了解学生情况,有效整合教材。

教材整合理念是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教育观念,立足于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创造性地、个性化地运用教材。其要求在实际的教学中通过不断开发新的课程资源,以生成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进而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二.高中英语教材整合的决定因素 (一)英语新课标的要求

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基础。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先决条件。文化意识则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障。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英语课程要力求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要积极利用录音、录像资料、广播影视节目、报刊杂志、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二)教材的要求

著名教育理论家哈玛尔(Dell Harmer)指出:“The textbook is an

aid and not a Bible. The teacher will have to work out the best way to use the textbook,he should never let the textbook use him.”(教材不是圣经,教师要做教材的主人)。 1.新教材按板块设计

新教材以话题为主线,按知识与技能的不同组合方式,以版块形式来设计。高中教材的版块有: Introduction— Vocabulary and reading— Reading and vocabulary(learning to learn)—Function—Grammar— Listening—Writing—Pronunciation and everyday English—Cultural corner—Task—Module file。新教材把每个单元的重点语言项目渗透到各个教学部分中,每个版块都是新的知识和技能的融合,是综合设计,以保证学生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所以学校和教师要根据各自不同的情况,科学合理地选择教材,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2)新教材具有容量大,灵活性和可选择性

根据课程标准及教育部关于教材编写的具体要求,教材所提供的内容多于实际需要的内容,这样教材才具有灵活性和可选择性。也就是说并非教材中的所有内容都要完成,特别是一些以训练读,写,听,说等技能为目的的活动。教材往往提供多种活动供教师和学生选择。 (三).学情与学生的需要

在新的《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下,教师可以灵活地运用教材,大胆地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合理的整合,使所教的新知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让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

可从学生的实际、教学难度、教学时间等的角度整合教材。 1.根据学生实情整合教材

教师在教学中会发现,各班学生的英语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的差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寻求适宜于任教班学生真实水平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更好地发展英语综合能力。

2.根据教学难度整合教材

考虑到知识呈现的连贯性、整体性,教材的编排往往会出现“偏难”或“偏多”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前瞻的眼光,对教材内容合理地进行分解、渗透。 3. 根据教学时间整合教材

英语教材中的一些内容会因为中西文化、节庆假日、地理位置的差异,给教学时间、教学内容的安排带来一定的麻烦。教师应该对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适当的调整,把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这

样就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高中英语教材整合的实践

《课标》在教材使用上提出了六条建议,1)调整教学顺序2)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补充和删减3)替换教学内容和活动4)扩展教学内容或教学步骤 5)调整教学方法 6)总结教材使用情况

教师在备课时,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不能僵化地依据教材实施教学,而应从内容、结构、方法、学生特点以及资源整合等角度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取舍和调整,使学生的学习与现

实生活离得更近,联系得更紧密,让学生的学习能够长久地保持新鲜感、亲切感,能够使他们学得自然、合理、轻松。 1. 调整教学顺序

就一个模块而言,其内容呈现的顺序,在许多时候若能进行适当的调整,将更加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更加适合他们的口味,也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链接与衍生。

案例:Book 1 Module one My First Day at Senior High,教材的呈现方式是Introduction—Reading and Vocabulary —Grammar1—Listening and Vocabulary — Grammar 2—Pronunciation—Speaking—Writing—Everyday English and Function —Cultural corner—Module file。若是按照这个顺序下去,学生肯定觉得这有点混乱,老师也不好衔接。

学生刚刚进入高中的第一节英语课,话题为“高中第一天”,把speaking放到第一节课时,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有话可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为新学期做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教师备课时可做适当调整,把课时分为

Period 1------Words,introduction,speaking,listening(听说活动课)(激发学生兴趣)

Period 2------Reading (阅读课)(信息的输入,阅读技巧的训练) Period 3------Language Points (课文中词汇句型的扩展) Period 4 ------Grammar (语法课)

Period 5 -------- Cultural corner ,Pronunciation ,

Everyday English and Function(综合活动课) Period 6-------Module file。(总结测评课) 2. 选择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可对教材进行延伸或扩展或删减。

所谓延伸或扩展即添加、补充更多的材料.例如:Book1 Module 3 cultural corner中谈到“The Maglev-the fastest train in the world” ,教师可以因“温州动车事件”下载相关视频,适当扩展知识,谈谈动车与一般火车的比较,磁悬浮列车的利与弊等。再如:module 4 A social survey --my neighborhood中的把introduction与writing进行整合,给学生扩展家乡的旅游景点,地方特产,风土人情的图片,让学生学以致用有话题可写,来描绘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家乡。

对于教材教师应该“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应该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删减那些对于你的学生来说过于简单和过难的部分,让学生可以集中精力完成其它任务。以语法为例,,一个模块通常有两个语法Grammar1 and Grammar 2 ,教材对各项语法小结不够, 配套练习比较少,,于是在教学中我经常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删除课本中的一些内容, 通过自己小结或借鉴其他杂志对语法项目进行梳理. 再如在上Book 3 Module 1 Europe 的听力时,有三个活动,我把教材上的第三活动删掉了,变为听听力原文填空,效果非常好.

附学生导学案上的设计:

Module 1 Europe

Period Four Listening & writing 【课前预习案】(略) 【课堂导学案】 Part 1 Listening

Activity one Listen to the tape and check the answers you have finished before class.

Activity two Listen again and complete the chart on Page 6. Activity three Listen again and complete the sentences below.

(1)No!_____________ of us is English.

(2)Yes ,it is.It's ____________country and It's __________the west of England.

(3)I've never _________ __________Cardiff.Is it a big city? (4)Well,there are about 60students in the class, and all of them are studying ___________ two languages.I am studying French and Chinese.

(5)It's a wonderful place.And our soccer team is _________________. Part 2 Writing (略)

3. 替换或扩展教学内容与活动步骤。

有些教学内容可以替换。如阅读课,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以及在阅

读过程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1)略读(skimming) 理解文章大意,文章结构。(2)找读(scanning) 猜测词义,理解重点细节(回答问题,单项选择,判断正误,填空,找出你最......的句子等)(3)小组活动,讨论完成。在上reading,阅读方法可以替换。 1.Which is the best title?Which is the best summary? 2.Find the topic sentence.

3.Judge the sentences true or false. 4.Read the passage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What .....Which.....When.....Where.....How.......

5.What is your favourite sentence? Which sentence is meaningful?

6.How did you find out about it...... (A) (B) (C) (D) 7.Summary

Paris is the ______and ____ city of France, ________ on the River Seine. The most place for tourists is the ________, the famous ______ of Paris, and the Louvre is also _____ in Paris....... 4.拓展教学内容或教学步骤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进行扩展.如教学步骤过多,可以省略,反之,过少可以做一些扩展。我校多数为农村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听力比较困难。在上听力课时可以

拓展几个教学步骤,如听力流程可为:引入(背景,预测)——呈现词汇——一听大意——二听做笔记——小组讨论——三听对照答案,教材听力训练中有填表,回答问题,难度较大,教师在备课中科设计为听力填空,降低难度,逐步过渡,增强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信心。 5.总结教材使用情况

1)使用与教材配套的教辅资料。教辅上的资料有些讲的很细,知识点很多,需要教师根据考纲适当把握。 2)充分利用课文配套朗读录音。

3)开发教材以外的课程资源,如广播电视节目,录音,录像资料,报刊杂志,各种网络资源。让学生了解最新的时事,语言材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四.结语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整合利用教材是十分重要的。整合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根据学生情况,多思考教学内容的整合,提高英语学习兴趣,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Brewster,J.,Ellis,G.Girard,D.(2005) The Primary English Teacher's Guide ,高等教育出版社。

[2]易导群 《重组---创造性地使用高中英语教材》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5.9

[3]葛文山 《高中英语模块课程的教学实施》,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

究,2006.7

[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5]郭宝仙《英语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 [6]刘钰 《在英语教学中灵活处理课程资源》, 中学外语教与学,2006.1

[7]朱浦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教学问题思考》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dt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