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浙江省台州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统练政治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更新时间:2023-09-10 11:1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台州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统练试题

高二 政治

一、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T涂黑,错误的请将答

题纸相应题号后的F涂黑。每小题1分,共10分)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3.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使事物处于显著的变化之中。

4.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范

畴。

5.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6.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 7.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唯一动力。

8.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对整体才起决定性的作用。 9.认识的反复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10.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影响的两个方面。

二、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备选答案,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2分,共

60分) 11.“推动哲学家们前进的,决不像某些人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的思想力量。恰恰相反,

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这段话阐明了 ①自然科学的进步是哲学发展的基础 ②哲学的发展是纯自然的过程 ③科学思想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④哲学随各门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对物质和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

B.对思维和存在辩证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 C.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 D.对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13.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

种命运。要改变命运,就要先改变行为;要改变行为,先要改变思想、解放思想。这是因为

A.方法论决定世界观,世界观影响方法论 B.世界观和方法论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C.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有各自的相对独立性 D.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影响行动的结果

14.日常生活中经营看到这样一种情况:有的干部不研究市场,不懂行情,拍脑袋决策,造

成工作上的严重失误。这种“拍脑袋决策”从哲学上说,是 A.否认意识决定物质的客观唯心主义 B.否认物质决定意识的主观唯心主义 C.否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否认意识决定物质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15.从右面漫画可以看出

①两者的观点反映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②甲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乙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

③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对认识发展动力的对立

④甲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乙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对某种事物的存在与否感到难以预料时,往往就认为“信则有,不

信则无。”从哲学上看,这种观点认为

A.世界是物质的,是由人创造的 B.社会存在是客观的,决定人的思维 C.世界观不同,对事物的看法就不同 D.思维是世界的本原,思维决定存在 17.我们说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能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客观要素有

①客观实在 ②生产方式 ③地理环境 ④人口因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与“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前者承认运动的绝对性,后者否认了相对静止 B.两者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C.前者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后者夸大了静止的相对性 D.前者揭示了物质运动的规律性,后者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 19.“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这句话说明了

A.事物的变化不受外部因素影响 B.脱离物质的运动是存在的 C.规律是客观的又是普遍的 D.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20.我们高兴的时候,仿佛鸟儿在唱,风送人爽;在悲伤的时候,又觉得鸟叫烦人,风如泪

咽。这种情景体现的哲学观点是

A.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B.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人脑总是不能如实地反映外界事物 D.不同的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 21.被誉为“股神”的巴菲特有句投资名言:我与其他人不同,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

当众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以下哲学道理最能体现巴菲特这一观点的是

A.意识活动具有计划性、目的性 B.意识活动具有选择性、预见性 C.意识对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22.“蚂蚁具有和我们不同的眼睛,它们能看见我们看不见的光线。但是,在认识我们看不见

的这些光线方面,我们的成就比蚂蚁大得多。我们能够证明蚂蚁看的见我们所看不见的东西,而且这种证明只是以我们的眼睛所形成的知觉为基础,这就说明人的眼睛的特殊构造并不是人的认识的绝对界限。”恩格斯这个论断的根据是

①实践促进人的感觉能力的进化与发展 ②实践促进感知事物的技术手段的发展

③实践促进对感知信息进行分析综合能力的提高 ④实践促进人类直觉事物本质能力的提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3.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下列选项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有

①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②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④物极必反,暗极则光 ⑤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③⑤

24.我们说欧几里得“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度”是真理,但又说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适

用的。这是因为

A.真理是有条件的 B.真理是具体的 C.真理具有反复性 D.真理具有无限性

25.“地震预报仍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此论断给我们的启示是,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

①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②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 ③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 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6.“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这首诗说明了

A.事物运动是永恒的 B.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C.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D.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27.水展示万千气象,因势而变,舒缓为溪,低吁浅唱;陡峭为瀑,虎啸龙吟。水因势利导,

焕发勃勃生机。因器而变,遇圆则圆,逢方则方,直如刻线,曲可盘龙,故此“水无常形”。这启示我们看待事物要

A.坚持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坚持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C.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 D.坚持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28.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的

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

A.社会历史性 B.客观规律性 C.主观能动性 D.直接现实性

29.真空中两块平行金属板之间存在的某种吸引力,被称为卡西米尔力。通常情况下,这种

力只会导致物体相互吸引。但科学家们通过实验有了新认识:若将真空中两块平行金属板中的一块换为硅板,将它与另一块金属板浸入某些流体中,此时产生的卡西米尔力便是一种斥力。这表明

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③真理是客观的 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30.“鱼对水说:你看不到我的眼泪,因为我在水里。水对鱼说:我能感觉到你的眼泪,因为

你在我身边。”对这段话的理解中,最恰当的是

A.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B.真理是客观的

C.认识没有是非标准 D.认识受主客观因素影响 31.“人生就像牙缸,你可以把它看成杯(悲)具,也可以看成洗(喜)具。”这句网络用语

①说明社会发展没有规律,人生无常 ②体现了对立统一的思想 ③反映了一种对人生的看法 ④是一种方法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2.孟子和老子都是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提出了“万物皆备于我”的思想,

老子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这两种思想的共同点是 A. 都承认客观事物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B. 都承认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C. 都否认思维决定存在 D. 都否认存在决定思维 33.“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主要说明

A.运动离不开物质 B.运动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D.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34.下列诗句中,与“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A.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B.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C.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衰皆自然 D.世人闻秋悲寂寥,我道秋日胜春潮 35. 中国传统艺术如绘画、诗词、音乐、舞蹈、雕塑、园林等都讲求“意境”。意境既是艺术

家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外在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反映和再现,这种情境相融的境界往往使人回味无穷。意境最充分地体现了

A.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B.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C.社会和个人的统— D.继承和创新的统—

36. 地球是由无数个循环系统组成的,例如地球水循环系统:水被蒸发,又以雨雪的方式降

落下来,不停反复。水生生物循环系统:大鱼吃小鱼,小鱼吃浮游生物,浮游生物又以鱼的排泄物为食。人类社会也是一个大系统,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相互之间不断加强联系,相互作用,推动着整个社会的发展。这说明系统具有

A. 整体性 B. 结构性 C. 层次性 D. 有序性

37.传统的“木桶理论”认为,木桶的容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但最新的观点认为,如

果你把木桶倾斜放置,并且向最长的木板倾斜,木桶的容量则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这说明

A.规律是客观的 B.真理与谬误是相伴而行的 C.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D.认识的创新推动了事物的发展

美国科研人员做过这样的实验:将一只青蛙放到沸水中,青蛙触电般立即窜逃出去;又将青蛙放入凉水中,然后用小火慢慢加热,青蛙虽然可以感觉到温度变化,却没有立即跳出去而逐渐丧失逃生能力。这种现象被称为“青蛙效应”。回答38-39题。 38.“青蛙效应”说明的关于事物发展状态的哲理是

①事物变化发展的实质是引起质变的量变 ②事物的质变是由渐进的量变引起的 ③事物的质变就发生在无形的量变之中 ④事物的不显著的量变可以向质变转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9.人可避免“青蛙效应”,在于能居安思危,并因“思所以危”而“安”,其哲学道理是 ①认识“危”的条件、根源和前景是实现“安”的必要前提 ②认识“危”的必然性,则可以安之若素、泰然处之

③认识“安”与“危”的依存、贯通关系,顺应和迎接安危转化的趋势 ④认识“安”与“危”的包含、转化关系,努力实现转危为安和趋安避危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0.有诗云:“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去掉沉繁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下列准确揭示这首诗歌哲学寓意的是

A.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B.矛盾双方是互相对立的,互相排斥

C.任何事物都有两点,这就要求我们全面地看问题

D.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并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三、问答题(共30分)

41.随着人口剧增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二氧化碳大量排放造成越来越严重的气候问题,

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在全球变暖的严峻形势下,人们开始认识到这种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不良影响,以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为核心,从而减低碳排放,特别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低碳生活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现在环保意识已深入人心,低碳生活方式已成为一种时尚,这必将影响和改善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态环境。

运用有关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道理,谈谈对上述材料的认识。(10分)

42. 材料一:随着地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全球气候变暖、飓风频频登陆、洪水

泛滥、……人类既是受害者,又是肇事者。

材料二:2016年厄尔尼诺现象非常明显。我国广东、广西、湖南等地区频遭暴雨袭击,给中国南方部分地区带来巨大灾难:交通中断,部分地区断水断电。全国军民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万众一心,取得抗灾救灾重大胜利。

结合材料说明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9分)

43.在一些西方主流媒体展现“中国制造”的风采,这是中国发挥“巧实力”的一次尝试。“巧

实力”是借助智慧和技巧,运用各种手段,有效地展示和扩大自身力量(硬实力)及影响(软实力)的能力。“巧实力”注重的首先是整合。这不仅仅是一种叠加,更是“1+1>2”的效应。其次是协同,在不同的领域里协调运用自己的力量,而不仅仅把实力局限在一个领域中。三是灵活,在运用自己的实力方面具有高度的灵活性,能够让人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自己,减轻发展中的阻力和障碍。

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巧实力”的内涵。(11分)

台州中学2016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统练参考答案

高二 政治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5:FTFFF 6—10:FFTFT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1—15: BCDBA 16—20: DDACB 21—25: BCBAD 26—30: CADBD 31—35: BDDCA 36—40:ACCDA

三、问答题(30分)

41.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危害到人

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面对全球变暖的严峻形势,人们开始反思自己的生产生活方式,树立环保意识,强调低碳生活方式。(5分)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环保意识、低碳生活方式必将影响和改善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5分)

42.①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要求人们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从

材料一可见,地球生态环境恶化就是客观规律对人类的惩罚。(3分)

②材料二说明,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中国人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最终取得了抗灾救灾的重大胜利。(3分)

③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求我们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才能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3分)

43.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

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巧实力把硬实力和软实力有机整合,把握了事物之间固有联系,并建立新的联系。(5分)

②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要求我们既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又要注重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巧实力把硬实力和软实力联系起来构成了系统,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使整体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6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dq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