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更新时间:2023-10-19 07:3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名词~

1、公共事业(P28):是一个特定的概念,特指那些面向全社会,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基本目标,直接或间接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提供服务或创造条件,并且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社会活动。它主要包括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

2、公共事业管理: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凭借公共权力,为促进社会整体利益和协调发展,采取一定的方式对公共事业(即关系到社会全体公众整体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

3、公共物品(P6):是指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或劳务,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两个标准。非竞争性是指一个使用者对该物品的消费并不减少它对其他使用者的供应。非排他性是指使用者不能被排除在对该物品的消费之外。

4、事业单位(P5):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行业,以一定的方式向社会公众提供一定形式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以改善社会公众的生活,经费主要由国家财政拨给,受国家机关尤其是政府部门领导的社会组织。

5、非政府组织: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从事社会管理或服务的组织,与政府、企业相对应的社会组织,一般指除政府部门和企业(市场部门)之外的一切志愿团体、社会组织或民间协会。 6、政府组织(P31): 现代意义的政府一般指执行国家权力,进行政治统治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机关。政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政府和国家机构在性质上是同一的,是国家的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等公共机关的总和;狭义政府则专指国家行政机关。在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政府组织基本上是狭义政府,指直接拥有公共权力、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物品、为公共利益服务的公共组织。

市场组织:一般指以营利为目的,通过生产活动和市场交换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非公共组织。 7、?(公共)事业组织(P37):依照一定的规则(或有关政策、法规,或有关法律),以独立、公正为原则,并凭借其特有的功能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的公共组织。 8、公共事业人力资源(P57):是在公共事业领域内从事管理、生产、和公共服务工作,具备民事行为能力和权利能力的人员的总和,外延上包括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后勤服务人员。

9、公共事业财务管理(p86):是指公共事业组织对资金筹集、使用、分配等所进行的计划、决策、调节、控制、监督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

10、无形资产(p96):是指不具有实物形态而能为使用者提供某种权利的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以及其他财产权利。

11、公共事业监督管理:是指管理系统内外监督主体通过一定的政策、规则、制度、法律、法规等,运用制度化和法律化的手段对公共事业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管理行为进行监督、检查,保证组织作业程序和工作制度全面、准确、有效地执行,根据其活动是否符合法律和政策的要求,进行积极地鼓励、促进或消极的限制、禁止,以使系统各环节的管理活动更加规范合理,从而推进组织目标的达成。 12、公共事业管理组织: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产生的,以政府为核心的,由政府组织、准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乃至一定的企业构成的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系统 。

13、市场失灵:指由于市场机制本身的某些缺陷和外部环境的某种限制,而使得单纯的市场机制不能或难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也称市场缺陷。

14、政府失败:是指政府在力图弥补市场缺陷的过程中,又不可避免地产生另外一种缺陷,即政府活动的非市场缺陷,或称之为“政府失败”。 15、绩效管理:是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方法和制度确保组织及其子系统的工作表现和业务成果能够与组织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并促进组织战略目标实现的过程。

二、大题~ 第一章 绪论

1、公共事业的特征(P7):

@公共性:公共事业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服务对象是所有的社会成员;它的服务内容涉及所有社会成员的共同需要;它的服务目标是实现公众的共同利益。

@非营利性:公共事业的公共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的基本目标是为了满足社会成员的普遍需要而提供基本的社会服务,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

@专业性:公共事业组织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多样性,但具体到每个公共事业组织,他们是十分专业化的,有其独特的知识体系,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基础性:公共事业是社会生产、生活中必须的最基本的服务和活动,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必须解决现实问题并具有前瞻性。 2、公共事业管理的特征与手段: 特征:

@公共事业管理具有公共性。基本目标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的各种公共需要,维护和提高公众的基本生活质量,保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管理的手段和过程都强调公众的参与性。

@~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公共事业管理的强制性根本上来源于其运行所凭借的公共权力。

@非营利性。公共事业的基本特点决定了其管理主体从事社会公共事业,以非营利性为依归。

@服务性。现代公共事业管理是在整个管理活动中体现强烈的服务意识,以服务公众为基本的绩效指标。

手段(P18):

@法律手段。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法律手段主要包括:必须制定或健全各种相关的公共事业专门法律和法规;公共事业管理部门必须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行使其管理职能;必须建立一定的监督机制。

@行政手段。在公共事业管理过程中,要科学的运用行政手段,必须掌握几个基本原则。即集中管理、统一指挥原则,系统原则,权责一致原则,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民主原则。

@经济手段。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区域政策和收入分配政策。 @宣传教育手段。

@技术手段。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是最基本和普遍的技术手段(电子政务)。

第二章 三个主体

1、政府组织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责任(P35): (1)、为公共事业组织的活动提供制度保障和行政管理框架。

@在外部运作上,公共事业组织的活动离不开制度的规范和约束,政府必须制定专门的法律规章去规范公共事业组织的活动。建立健全公共事业组织法人制度;建立健全公共事业组织产权制度;建立健全公共事业组织经营制度;

@在内部操作上,公共事业组织必须具备合理的管理框架。提供灵活的组织结构安排;制定人性化的人事规则;建立健全监督体系。

(2)、通过指导与协调为公共事业组织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目前,政府的协调工作主要应该集中在三个方面:制度协调、政策协调、部门协调。 (3)、直接或间接提供部分公共事业产品。

直接提供是政府生产和直接分配公共事业产品,间接提供是政府委托其他组织生产而政府分配公共事业产品。

政府还要基于社会公共需要和财政供给能力,对关乎社会发展的大量准公共物品的生产提供直接或间接的经费支持、补助和财税优惠。

对一些一般的准公共物品生产和供给,政府应尽快退出,进行社会化和市场化改革,交给市场和社会力量提供,而政府只要发挥规划、监管的作用即可。 (4)、建立健全公共事业组织活动的监督机制。

政府作为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者,负有监督公共事业组织的职责。政府对公共事业组织的监督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行政监督、财政监督、财务和审计监督。 (5)与公共事业组织建立制度化的合作伙伴关系。

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政府与公共事业组织的关系正在发生转折性的变化: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正在为彼此合作和良性互动的伙伴关系所取代。在政府与公共事业组织之间的伙伴关系中,政府出于主导和开创者的地位。

2、政府体制的职能优势(P33)

(1)为社会提供有效的制度。 (政府通过法定的程序负责提供基本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为保障政治稳定清明、经济繁荣有序、社会安全和谐奠定基础。) (2)提供公共物品,解决外部性问题、信息不对称问题和垄断问题。 (预算支出,直接管制,发挥收集信息的权威性便捷性,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

(3)解决社会问题,促进和保障社会公平。 (税制调整,解决收入分配不公和贫富两极分化。失业,养老,公共危机。)

(4)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政府促进市场体制对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法律、行政手段制止和消除市场活动可能造成的资源滥用问题。)

(5)应对紧急事件。 (战争、自然灾害、经济危机等,运用公共权力尽快克服危机和消除威胁。) 3、事业体制的职能优势(P38)

公共事业组织作为一种组织创新,同市场体制中的企业和国家体制中的政府相比有着明显不同的职能优势。

(1)相对独立性 (公共事业组织本身具有独立性,为全社会提供的服务是独立的,在经济上是独立的,它的组成有一定的程序)

(2)非营利性 (这些组织的非营利性使它们愿意进入营利性组织一般不愿涉足的那些领域;非营利性是人们对这些组织的信任大大高于对营利性组织的信任)

(3)低成本、高质量 (由于非营利性属性,它们和营利性组织相比没有足够的动力去损害消费者;公共物品的社会供应比政府供应过程更简单,在生产和供给公共事业产品方面有优势)

(4)专业性 (事业组织作为专业化组织,是人才的聚集地;工作的人员大多受过良好的专业训练) (5)接近性 (公共事业组织成员一般既能深入到社会基层的民众中间,又能同政府保持较密切的关系)

(6)灵活性 (公共事业组织数量众多,遍布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灵活调整的优势使公共事业组织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7)在培养互助精神、维护良好的社会价值等方面更具优势 (每个公共事业组织都有自己的价值取向和指导思想,其中贯穿着的是利他主义和人道主义。感受到互助合作的好处。通过自己的行为,倡导维护社会正面的价值观。) 4、市场体制的职能优势(P44):

(1)有效配置各类资源,加快市场主体的优胜劣汰进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市场通过价格、供求、竞争机制有效配置资源,并提供有效的利润刺激;促使各类产业不断升级换代。 (2)加强市场主体间的联系,实现信息共享

(各个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市场是社会经济活动的晴雨表)

(3)推动科学技术创新 (市场自身的竞争和技术自身的商品化使市场组织不断开发新技术,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不断谋求发展)

(4)调节收入分配,促使市场参与者理性决策 (市场价格、利率、工资的形成变动过程,实际上是收入分配过程,调节不同市场参与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促使市场参与者理性决策)

(5)促进人的发展 (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人的独立、自由、全面发展创造了基础条件) 5、政府体制、事业体制、市场体制三者之间的(互补替代)关系(P49~52)

第三章 公共事业人力资源管理 1、(1)公共事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环节:

@绩效计划 (是一个确定组织对员工的绩效期望并得到员工认可的过程)

@管理绩效 (保证员工按照计划设定的目标,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完成工作任务)

@绩效考核 (是绩效管理核心环节,是一个按照事先确定的工作目标和发展目标及衡量标准,考察员 工实际完成的绩效情况的过程)

@绩效奖惩 (使绩效管理落到实处,通过激励前进、鞭策后进,在组织内部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2)公共事业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的方法(P69) 6个: @目标管理法 @关键事件法

@民主测评法 (是公共事业组织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评定组织共同确定法 @配对比较法

@网上考评法

2、公共事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目标与原则:

(1)目标:提升组织实力 (内部的竞争气氛,发挥人力资源潜力)

稳定岗位结构 (对员工贡献给予和公平的回报,保留吸引人才) 满足员工需要 (合理的薪酬要体现对员工基本生活水平的保障)

(2)薪酬的制定遵循原则 6个:

@系统性原则 (薪酬体系作为人管的子系统;涉及组织近期和长远目标;奖励单个员工和团体业绩) @竞争性原则 (薪酬水平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激励性原则 (员工收入与业绩结合,激发积极性)

@公平性原则 (合理的价值评估机制,在统一的规则下) @经济性原则 (考虑组织的实际承受能力) @合法性原则 (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

3、(P74)我国公共事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和发展 ※事业组织人事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经过30年的改革和发展,在招聘机制、培训机制、考核机制、福利机制、保障机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但由于事业组织体系本身的复杂性和配套改革的缓慢,使公共事业组织现行的人事制度体系并没有真正突破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保守思想和党政机关行政化的人事管理方式, 至今仍存在诸多问题:缺乏战略观念,缺乏整体规划,激励不足,培训缺乏科学性,绩效考评困难重重。

[存在的主要问题 6点:

虽然坚持了以人为本观念,但并没有把人力资源工作作为一项战略性工作来做。

虽然实施了公开招聘制度,但缺乏人力资源的整体规划,招聘工作不公平现象依然严重。 虽然引进了竞争机制,但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虽然建立了培训体系,但培训缺乏科学性。

虽然建立了绩效考核制度,但绩效考核困难重重。 另外改革也缺乏整体性配套改革条件。]

※ 深化事业组织人事制度改革(如何深化我国事业组织人事制度改革?) A、树立公共事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观念 (1)确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

人力资源具有主动性和能动性,能掌控其他资源更好地为目标服务;事业组织的成败也取决于是不是重视人才的开发与管理。

(2)确立公共事业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观念。

对于为广大公众提供专业性公共事业服务的事业组织而言,必须树立战略性观念,从事业组织整体目标和发展角度出发,把事业组织的人才管理纳入整个事业组织长远发展的体系中。 (3)确立人才商品化的观念。

破除干部终身制,引入竞争机制,保证人力资源管理的灵活性和流动性。

B、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基本思路

《关于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了人事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基本思路 C、人事制度改革的具体措施

(1)锐意进取,确立公共事业人力资源开发新机制。

招聘引进和内部挖潜的人才开发机制;人才培训和培养;广开才路,不拘一格积聚不同的人才;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实行市场工资机制。

(2)齐头并进,完善公共事业人力资源管理环节。

全面推行聘任制;实现培训的制度化;薪酬标准制定上,充分显示竞争性;在分配上调动关键岗位人才的积极性;建立完善的达标考核制度;鼓励和支持事业单位人才的流动;发挥人才资源的整体优势。 (3)因材施教,加大关键岗位的人才开发力度。

对于中高级管理人员,根据不同的职务和组织需要拟定职务说明书;提供应有的指导;进行人才盘存;采用在职开发与脱岗开发相结合的形式,制定管理人才开发方案。

对于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强化继续教育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要用项目培育人,促进学科带头人成长。 (4)配套改革,提供公共事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保障。

健全和完善事业组织人事管理的政策法规体系;提供充分的资金保障;建立人力资源的动态管理制度;建立人事争议制度;引入报酬风险机制;完善人事监督制度。

(5)不断创新,加快公共事业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和方法的现代化。

开发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运用先进的科学决策手段,选拔人才管理人才。 第四章 公共事业财务管理

1、公共事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与原则(p87)

(1)目标:

加强财务管理,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实现公共事业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和法制化。 加强预算管理,保证各项公共事业计划和工作任务的完成。 加强收支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加强财务分析与监督,保证公共事业各项活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

(2)原则 5个:依法理财原则;勤俭节约原则;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利益兼顾原则;量力而行原则;

2、公共事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7个 p89):

资产管理,负债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结余管理,清算管理,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 3、事业单位收入的内容(P101) (1)财政补助收入和拨入专款 (2)事业收入

(3)经营收入

(4)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如投资收益、利息收入、捐赠收入) 第六章 公共事业监督管理(框架)

1、加强公共事业组织监督管理的必要性:

(1)公共事业存在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引起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do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