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伦理学史》有感

更新时间:2024-05-19 02:2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所感

----读《中国伦理学史》有感

中国伦理学传承于古,长存于今,蕴含诸多学家之精华,彰显中华民族之深厚。才疏学浅,读毕《中国伦理学史》,虽有几分触动,也不敢对中国伦理妄加言论。但有几家先哲言论十分赞同,虽境界遥不可及,但略有所感,也颇符合我这懒散愚钝的性子。姑妄言之,愚人之见。

孔圣人,追求于以仁治国理政,儒家风范颇重君子之气,涵养于中;老子,讲究道德无为,追求道的本质,追寻自然的真理。但对于我而言,都显得过于遥远。对于我这样心胸狭隘之人,谈天论地,实属不适。最令我心动的还是先哲对个人为人处事与修身养性之道的理解与解析。也从先哲的言语中看到自己的许多不足与欠缺所在。个人组成国与家,个人的提升也算于国于家尽绵薄之力。社会的急速发展,权力、金钱成为人的主导与生活的中心。过分的追逐早已使人忘记了何为修身养性,清心寡欲。书中程伊川有言:“养心者无害而已,养气者在有帅。”又曰:“致知在做事只要做到通透、尽兴,至于结果,随缘而定,过分追究成绩,反而无益,心也终日疲惫不堪。“寡欲”二字,说时容易,做时难。能真正做到的才是真正的大智。不禁想起那药王老先生,孙思邈。“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内多一度春秋”。真正的寡欲者才是永恒的代言。

修身养性,非一朝一夕所就,在于时时思考感悟。书中朱晦

庵也讲养心之法:存夜气,辅以静坐。形式并非最重,心静则气凝神合。

率性随情,也是我最爱的一处。每个人的性情都不尽一致,也就构成自然的缤纷。最好莫过于率性而为,追随本性。率性而非任性,率性为跟随感觉与内心。如李翱所言:“性由天禀”。而任性则是免不了过度放纵自己的欲望与受驱使于内心的私欲歪理,并非真正的随性。至于情。情者,由性而生者也。情不自禁,因性而为情;性不自性,因情而明性。随情率性,并无矛盾,并进而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行远胜于言。但我自身仍是去不掉的许许多多的浮躁,也总免不了一些争强好胜之举。岁月或许是最好的洗涤,但我一直在尝试这,尝试着。或许我永远做不到清心寡欲,或许我的心修不到多深,但至少也让自己放空一些。

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摘抄

1 古人宇宙论:一则为动力说明阴阳二气说,一则为物质说明五行说。

2 刚柔相摩,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3 貌恭为肃,言从为叉,视明为哲,听聪为谋,思睿为圣。 4 九德: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

5 六德:知、仁、圣、义、中、和 6 六行:孝、友、睦、姻、任、和

7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8 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

9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10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1 大块载我以形,带我以生,轶我以老,思我以死。改善吾声者,乃所以善吾死者也。

12 约而能张,幽而能明,弱而能强柔而能刚。横四维而含阴阳,纮宇宙而章三光。甚淖而滒,甚纤而微,山以之高,渊以之深,兽以之走,鸟以之飞,日月以之明,星历以之行,麟以之游,凤以之翔。

13 痤疽非不痛也。饮毒药,非不苦也。然而为之者,便于身也。渴而饮水,非不快也。饥而大食,非不澹也。然而不为之,

害于性也。

14 凡治身养性,节寝处,适饮食,和喜怒,便动静,得之在己,则邪气因而不生。

15 所谓善者,静而无为也。所谓不善者,躁而多欲也。 16 慎独

17 性出于天,才出于气,气清则才清,气浊则才浊。才则有不善,性则无不善

18 养心者无害而已,养气者在有帅。 19 致知在所养,养知莫过于寡欲二字。

20 心有所用,则心有所生,之着如今。才读书,则心便生于读书;才写字,则心便主于写字。若是悠悠荡荡,未有不入于邪僻者。

21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外无行,行外无知。 22 知之真切笃实便是行,行之明觉精密处便是知。 23 未发之中,即良知也。无前后内外,而浑然一体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cm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