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5日思修考点

更新时间:2023-12-16 14:3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5年12月份大一思修考试复习材料汇总

(私人资料,请勿转载)

商学院 15经济文1 陈锦华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一、认识与适应大学生活: 1.变化:(学习要求、生活环境、社会生活的变化) 2.适应方法:(树立自立自强自信自律的生活意识;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虚心求教,细心观察;大胆实践,积累生活经验。) 二、更新学习观念:树立新的学习理念(自主学习 全面学习 创新学习 合作学习 终身学习)。 三、确立成才目标: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 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 体是人才素质 的基础 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

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基本内容(国家层面: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 社会层面:自由 平等 公正 法治 公民层面: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6分简答题★★ 2.为什么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支撑;.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精神动力;是引导大学生进德修业、成长成才的根本方针。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一、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一、理想与空想: 1.理想:(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空想(空想是没有客观根据违背社会发展规律,根本无法实现的想象。有的幻想具有潜在的实现的可能性,随着实践和认识的发展有可能变为现实) 3.理想特征(时代性 阶级性 超越性 实践性)

4.理想类型(长远和近期理想 个人和社会理想 政治理想 道德理想 职业理想 生活理想) 二、信念:(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四、理想与现实的关系(1.理想与现实是对立统一的 2.理想来源于现实,是对现实的反映,但不等于现实,是现实的升华 3.理想高于现实,是现实的升华,但他并不脱离现实,与现实是相互统一,必然联系的 4.在一定条件下,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脱离现实而谈理想,理想就会成为空想)多选题

五、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实质上是个人与社会关系在理想层面的反映。个人与社会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发展。同样,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也不是相互孤立的他们之间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又相互区别、相互制约。1、社会理想规定、指引着个人理想 2、社会理想是对社会成员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

二、弘扬中国精神 共筑精神家园

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爱国主义是核心 团结统一 爱好和平 勤劳勇敢 自强不息) 1. 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文化传统常常被称为国家和民族的胎记,是一个国家民族得以延续的精神基因。 2.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1)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a.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蛋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 b.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c.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不等于全球政治、文化一体化)

(2)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爱中国共产党、爱人民政府,具有深刻的内在一致性。 (3)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也是一致的。 3.做忠诚的爱国者 (1)推进祖国统一(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推进两岸交流合作 c.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 d.反对“台独”分裂图谋) (2促进民族团结 (3)增强国家安全意识(a.确定总体国家安全观b.增强国防意识c.履行维护国家安全义务) 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1.主要体现:反映社会进步的发展方向引领时代的进步潮流是社会主旋律和时代最强音 2重要意义:(a.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b.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c.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3.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

(1)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a.树立突破陈规陋习的自觉意识 b.树立大胆探索未知领域的信心和勇气 c.树立以创新创造为目标的志向) (2)培养改革创新的责任感。(改革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源泉)

(3) 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扎实系统的专业知识是基础 培养创新型思维方式是前提 积极投身于实践是关键)

三、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1.什么是人生观?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 人生观是世界观在对待人生问题上的具体体现。(主要内容:人生目的 态度 价值)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人生目的作用(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 人生态度 人生价值标准) (2)人生态度(人生须认真 当务实 应乐观 要进取)

(3)人生价值(包含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相互区别,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关系:(①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②人生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生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保障) 人生价值标准(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人生价值评价(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 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 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人生价值实现条件(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 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 不断增强能力与本领) 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 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2.正确认识人生矛盾 (树立正确的得失观 幸福观 生死观) 3.科学高尚的人生观(只有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内容的人生观,才是科学高尚的人生观)(反对拜金主义 享乐主义 极端个人主义)

二、科学对待人生环境(促进自我身心 个人与他人 个人与社会 个人与自然的和谐) 1.促进自我身心和谐(a.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b.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方法和知识 c.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2.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a.原则:诚信 宽容 互助 b.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3.促进个人与社会和谐(正确认识a.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 b.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 c.享受个人权利与承担社会责任的统一关系)

4.促进人与自然和谐(a.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 b.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 c.自觉珍爱自然,保护生态)

四、注重道德传承 加强道德实践

一、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1.起源与本质: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2.功能:(认识 规范 调节)

3.作用:(a.为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服务b.影响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c.调整人们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d.提高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4.历史发展:(是个曲折上升的历史过程:5种类型:原始 奴隶 封建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1.现实意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2.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富,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源头活水。

基本精神包括:①重视整体、国家和民族利益,强调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②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③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④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⑤追求精神境界,重视道德需要 ⑥强调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

3.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P.100--101) 三、继承和发扬中国革命道德(P102---107) 四、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2分)1.着眼“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深化改革 依法治国 从严治党) 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这既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建设的现实状况,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

(1)核心:为人民服务(a.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b.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c.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2)原则:集体主义(a.强调国家社会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b.强调国家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c.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3.积极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①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②参加志愿服务和学雷锋活动③培养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④养成节俭节约的良好习惯⑤自觉学习道德模范)

五、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

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1.公共生活特征(活动范围广泛性 活动内容开放性 交往对象复杂性 活动法师多样性) 2.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维护公共秩序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基础 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 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二、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1.社会公德主要内容:文明礼貌 助人为乐 爱护公物 保护环境 遵纪守法

2.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认真学习社会公德规范 自觉培养社会公德意识 努力提高践行社会公德的能力)

3.网络中的道德要求(①正确使用网络工具②健康进行网络交往③自觉避免沉迷网络④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三、职业道德

1.职业道德规范:(爱岗敬业 诚实守信 办事公道 服务群众 奉献社会) 2.树立正确择业观:(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 服从社会发展的需要 做好充分的择业准备) 树立正确创业观:(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 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 要提高创业的能力) 3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学习职业道德规范 提高职业道德意识 提高践行职业道德的能力) 四、家庭道德(P128——136) 1.恋爱中的道德规范:(尊重人格平等 自觉承担责任 文明相亲相爱) 2.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尊老爱幼 男女平等 夫妻和睦 勤俭持家 邻里团结) 3.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不能误把友谊当爱情 不能错臵爱情的地位 不能片面或功利化地对待恋爱 不能只重过程不顾后果 不能因失恋而迷失人生方向) 4.树立正确的婚姻观:(谨慎对待结婚成家 担当责任和履行义务 正确处理家庭关系) 5.弘扬家庭美德:(认识家庭美德的重要性 营造良好家风 遵守婚姻家庭法律规范) 五、个人品德(提高个人道德修养自觉性 采取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1.怎么加强个人道德修养?★●★●★●★6分简答题★★ (①学思并重②省察克治③慎独自律④积善成德) 2.追求崇高道德境界

(a.自觉远离低级趣味,抵制歪风邪气 b.脚踏实地,敢于担当 c.持之以恒,善始善终)

六、学习宪法法律 建设法治体系

1.法律的本质:(①在阶级社会,法律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②法律体现的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③法律是由特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2.法律的产生与发展:(奴隶制法律 封建制法律 资本主义法律 社会主义法律) 3.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从体现的意志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是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制定法律的权力属于人民。 社会主义法律体现党的主张和人民共同意志,维护人民的共同利益,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 结构内在统一而又多层次的国情要求 继承中国法制文化优秀传统和借鉴人类法制文明成果的文化要求 动态、开放、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 5.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指引 预测 评价 教育 强制作用) 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法律制定 法律执行 法律适用 法律遵守)

6.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党的领导 人民主权 人权保障 民主集中制原则)★ 7.我国宪法确立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8.我国宪法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9.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 (1)意义:(凝聚思想共识的法治航标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工程) (2)内容:(建设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10.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格局:(科学立法 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 )

七、树立法治观念 尊重法律权威

一.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6分简答题)★★●★

①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特社法系)根本制度基础,是(全依治)根本制度保障; ③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特社法系)理论指导,是(全依治)行动指南。 2.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P174)

3.加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正确认识德治和法治的地位 作用 实现途径) 4.加强宪法实施,落实依宪治国(P176) 二.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

1.含义和特征(P178)2.基本内容(法律至上 权力制约 公平正义 人权保障 正当程序) 3.培养法治思维的途径:(学习法律知识 掌握法律方法 参与法律实践 养成守法习惯) 三.尊重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1.重要意义:(尊重法律权威①是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和法治思维的核心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②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极为重要③是实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保障人民权利的基本途径④是维护个人合法权益的根本保障)2.基本要求:(信仰法律 遵守法律 服从法律 维护法律)

八、行使法律权利 旅行法律义务

一、法律权利(P191——194) 1.特征:(P192.四方面) 2.分类:(a.基本权利和普通权利 b.政治、人身、财产、社会经济、文化权利 c.一般主体享有的权利和特定主体享有的权利 d.实体性权利和程序性权利) 3.法律权利与人权(P193) 二.法律义务(P195——198) 1.特征:(法律义务是历史的 源于现实需要 必须依法设定 可能发生变化 ) 2.★★★法律权利与义务的关系(P196——197)

三.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与义务(P198——214) 1.政治权利与义务:(选举 表达 民主管理 监督的权利与义务) 2.人身权利与义务:(生命健康 人身自由 人格尊严 住宅安全 通信自由权利与义务) 3.财产权利与义务:(私有财产 继承权利与义务) 4.社会经济权利与义务:(劳动 休息 社会保障 物质帮助权利与义务) 5.宗教信仰及文化权利与义务:(宗教信仰 文化教育权利与义务)

四、 1.依法行使权利(权力行使的目的 限度 方式 程序) 2.依法救济权利(司法 行政 政治和社会 自力救济) 3.尊重他人权利(a.是公民权利意识的重要内容 b.是一项法律义务,也是一项道德义务 c.不尊重他人权利,就会丧失自己的权利)4.依法履行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全国各民族团结 遵守宪法和法律 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 依法服兵役 依法纳税的义务)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cd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