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之家简介2

更新时间:2023-10-03 22:0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安定区石峡湾中心小学“留守儿童之家”

基本情况简介

石峡湾中心小学始建于1956年,是一所六年制完全小学。学校总建筑面积1116平方米,其中教室10间,办公室16间。现有教师18人,从学历结构上看,本科3人,大专14人,中师1人。从职称结构上看,小学高级教师8人,小学一级教师9人,员士级职务1人。教师合格率100%。

学校服务面积覆盖7个行政村,服务人口达6000人。现有学生225人,留守儿童113人,约占学生总数的50.2%。这些“留守学生”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照顾,不同程度的存在生活上失助、行为上失控、道德上失范、心理上失衡等问题。为了积极探索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促进这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建立留守儿童教育的长效机制。根据实际情况,我校于2009年3月申报了“甘肃省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项目”,并组建了“留守儿童之家”。

1、成立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牵头的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安排具有爱心、责任心的管理人员,制订了统一的学习、生活、管理的制度。制订了留守儿童工作计划和长期规划。

组长:王学武

副组长:宋武贤 何永明 马慧英 组员:各科任教师 2、设施保障,尽最大努力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学校专设有“留守儿童之家”56平方米的安全活动房舍一间,现有1800平方米的文体活动场所,并且充实和增添现代化教育设备,改善了办学条件。为“留守儿童之家”购置了电视机、DVD、投影仪等设备,定时开放学校多媒体教室、电脑室。设置了专门的阅览室,定期开放学校图书室,让他们多读书,读自己喜欢的书。

3、健全、完善留守儿童档案。

一是以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全面准确地收集与留守儿童相关的各类信息,建立和完善留守儿童信息档案。二是采取问卷调查、电话、短信、书信、走访等方式,对留守儿童及其父母、监护人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反馈信息。

4、结对帮扶,给留守儿童以爱的阳光。

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方面让家庭条件比较好,学习成绩比较优秀的,父母均在家的本班学生与留守学生结对子,在学习上和生活上给予必要的关心和帮助;一方面,对于那些品行较差,学习成绩不够理想或家庭困难比较大的学生配备帮扶教师,安排优秀教师为“代理家长”。通过谈心、家访以及学习辅导等形式,对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给予关心;另一方面,落实“三个优先”,即: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安排。具体说就是对学习上需要帮扶的“留守儿童”,教师要制定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成果。教师指导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学校高度重视并优先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文体活动以及课外阅读活动,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

5、心理抚慰,为留守儿童构建心灵家园。

学校安排学生心理咨询室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同时要求各班主任和授课教师定期与留守儿童谈心,让学生向作为“代理家长”的教师说心里话,及时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给他们以关爱,帮助他们树立健康向上的心理,矫正不良行为习惯,弥补留守孩子亲情的缺失,不断转化“问题学生”。

6、积极倡议,填补留守儿童心灵的缺失。

利用外出打工的家长回家的机会,通过教师的走访、学生的带信、村组干部的交流,向家长们发出“五个一”倡议,即:一周与孩子通一次电话、一个季度一封信、一年至少回家一次、一周给班主任一个电话、一个月和科任教师联系一次。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虽说家长身在千里之外,但仍然很在意、关注自己的,更加使孩子不再感到心理上的失落,感受到父母的亲情。

学校确定了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德育目标管理体系,充分发挥了少先队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以“留守儿童之家”为中心,以学校各项活动为基地,使留守儿童在各项活动中得到具体地教育和锻炼,营造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健康向上的校园育人氛围。

.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cb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