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中的爱情

更新时间:2023-10-28 17:1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社会心理学中的爱情

爱情(1ove)是人际吸引的强烈形式和最高形式,也是西方社会心理学家的经典研究课题。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爱情是指存在于各种亲近关系中的爱,意味着人际关系中的接近、悦纳、共存的需要及持续和深刻的同情,共鸣的亲密感情。狭义的爱情是指心理成熟到一定程度的异性个体之间的强烈的人际吸引。以下我们介绍的内容专指这种狭义的爱情。

(一)爱情的主要特点

(1)一般来说爱情是在异性之间产生的。

(2)爱情是在个体生理发展到相对成熟时产生的。 (3)爱情是一种高级情感,不是低级情绪。

(4)爱情有其生理基础,包括性爱因素,不是纯粹的精神之恋。

(5)爱情基本倾向是奉献,它是衡量一个人对某异性有无爱情以及强度如何的重要指标。

(二)爱情与喜欢的关系

关于爱情与喜欢的关系,20世纪70年代初鲁宾(Z.Rubin)曾作过专门研究,指出爱情与喜欢有质的不同。他还编制了测量喜欢和爱情的量表。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爱情与喜欢有四点不同:(1)爱情有较多的幻想,喜欢则不是由对他人的幻想唤起,而是由对他人的现实评价唤起;(2)喜欢是一种单纯的情感体验且比较平稳、宁静,而爱情则比较狂热、激烈且与许多相互冲突的情绪有联系;(3)爱情往往与性欲有关,而喜欢则不涉及这方面的需要;(4)爱情具有独占性和排他性,而喜欢则不如此。

虽然爱情与喜欢是不同的,但喜欢是爱情的基础。研究表明,影响喜欢的因素也影响爱情。前面所讲的影响喜欢的因素,如能力、外貌、报酬、相似与互补、邻近与熟悉等因素也是决定一个人最终选择什么样的人做恋人或伴侣的重要条件。

(三)爱情的类型

20世纪70年代有的西方社会心理学者把爱情分为六种类型: 1.冲动爱情

这种爱情又称浪漫爱情,受到对方直接而强烈的身体吸引,总是想到对方,总想尽可能多地与对方在一起,对对方的判断往往是不客观的。它产生的条件是:有一定的文化背景为个体提供真实的或虚构的爱恋对方的模式;有一个爱恋的对象;有自己情感的激发,而且理

解这种情感是由爱恋对象所引起。对于这种爱情是否能长期保持,研究者的看法不甚一致。

2.自我中心爱情

这种爱情的特点是爱情的个体并不希望被爱恋对象束缚,也不希望爱恋对象被自己束缚,把爱情看成是一系列挑战和解决难题,避免因承诺而造成负担。

3.依赖爱情

具有这种爱情的人常表现得焦虑不安、寝食不佳、妒忌心强烈,结局多为悲剧性。 4.实用性爱情

爱恋者寻找在个性、宗教信仰、兴趣、背景等条件方面相配的爱恋对象,希望一旦找到合适的爱恋对象,双方的感情能进一步发展。在由父母安排的婚姻中,这种爱情形式较为多见。

5.结伴爱情

这类爱情不像冲动爱情或依赖爱情那样激动人心,双方开始时是朋友,具有相同的兴趣爱好,在一起工作,逐渐发展产生爱情。具有这种爱情关系的双方,即使后来分手了,可能仍然保持朋友关系。

6.利他爱情

这种爱情基于典型的基督教爱情观念,带有忍耐性和仁爱色彩,不要求得到回报。这种爱情在现实生活中常常难以做到。

(四)斯滕伯格的爱情三角形理论

曾提出了著名的“三重智力理论”的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R.J.Sternberg)在进行了大量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爱情的三角形理论(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这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爱情本质的最新阐述。

1.爱情三角形的基本原理

斯滕伯格认为,人类爱情包括三种成分:亲密(intimacy)、激情(passion)、决定/忠守(decision/commitment),它们组成了爱情三角形的三个顶点。

(1)亲密。指在爱情关系中能够促进亲近、连属、结合等体验的情感,即能引起温暖体验。这一成分也广泛地存在于较深的友谊关系之中。

(2)激情。也称“情欲成分”,指的是爱情中的驱力。这些驱力能引起浪漫恋爱、体态吸引、性完美及爱情关系中其他的有关现象。在爱情关系中,性的需要是引起这种激情体验的主导形式,除此之外,自尊、养育、亲合、支配、服从以及自我实现等需要也是产生激情的来源。

(3)决定/忠守。包含两层意义:第一,在短期方面,指一个人作出了爱另外一个人的决定;第二,在长期方面,指那些为了维持爱情关系而作出的承诺或担保。但是,这两个方面不一定同时具备,爱的决定并不一定意味着对爱的对象的忠守;同样,忠守也不一定意味着作出决定。现实中,许多人心理上承担了对另一个人的爱,却未必承认,更不用说作出什么决定了。然而,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逻辑上,大多数的情况都是决定成分优先于忠守成分。

斯滕伯格还对以上三种成分的特性进行了比较,见表10-5

表10-5爱情成分的特性比较

特性维度

爱情成分

亲密 激情 决定/忠守

稳定性 稍高 低 稍高 有意控制程度 适中 低 高 体验的明显度 变化不定 高 变化不定 在短期关系中的重要性 适中 高 低 在长期关系中的重要性 高 适中 高 在各种喜爱关系中的普遍性 高 低 适中 心理生理卷入 适中 高 低 对意识察觉的易感性 稍低 高 稍高

斯腾伯格认为,亲密、激情、决定/忠守这三种成分在爱情中并非平均存在,而是有多寡之分。根据三种成分在爱情中存在的情况,可以把人类的爱情关系区分为八种类型(见表10-6),其中正号代表成分的存在,负号代表成分的缺乏。

表10-6 爱情的类型

爱情类型

爱情成分

亲密 激情 决定/忠守

无爱 - - - 喜爱 + - - 痴迷的爱 - + - 空洞的爱 - - + 浪漫的爱 + +

伴侣的爱 + - + 愚昧的爱 - + + 完美的爱 + + +

代表不同爱情的三角形的形状、大小都不同,面积表示爱情的多少,形状表示爱情的三种成分之间的相对关系。如等边三角形表示平衡的爱情,因为代表各个成分的顶点到三角形重心的距离相等;不等边三角形代表不平衡的爱情,各顶点到三角形重心的距离是不等长的,距离长表明该成分是主导成分,距离短表明该成分不足或缺少(图10-7)。

亲密

(喜爱:只有亲密成分)

浪漫的爱 伴侣的爱

(亲密成分+激情成分) (亲密成分+决定/忠守成分)

完美的爱

(包含三种成分)

激情 决定/忠守 (痴迷的爱:只有激情成分) 愚昧的爱 (空洞的爱:只有决定/忠守成分)

(激情成分+决定/忠守成分)

图10-7 爱情三角形的结构

斯腾伯格又指出,这种成分对于维持两性间爱情关系的作用是不同的,分别以三种成分为主导的爱情关系随时间的持续其变化的趋势也不同(图10-8)。

1 2 3 程度 时间

图10-8爱情的三种成分随时间而变化的趋势(1:决定/忠守。2:亲密;3:激情)

2.爱情的多重三角形原理

斯腾伯格在爱情三角形原理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多重三角形原理。他认为在一个爱情关系中往往存在着多个不同的三角形,这些三角形在爱情关系中都有重要的地位。其中几个三角形对理解爱情的本质以及如何处理爱情中的问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现实中的三角形和理想中的三角形。在两性关系中,不仅仅存在着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现实的爱情三角形,而且对其中每一个人来说,还存在着一个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对象,以及对其的爱情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不一定相同,如果现实中的三角形偏离理想中的三角形太远,爱情关系的发展就会遇到危机。

(2)自己的三角形和对方的三角形。爱情中两个人之间的感情是一个双向的作用过程,既有“己对人”的爱情三角形,又有“人对己”的爱情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如果不能很好匹配,会影响个人对爱情关系的满意度。

(3)自己知觉到的三角形和对方知觉到的三角形。一个人关于“人对己”感情的认识,相对于另一人来说,就不是自己知觉到的三角形,而变成了对方知觉到的三角形。现实中,一个人自我感觉对别人很好,别人则不以为然,就是这两个三角形不一致所导致的,这必然影响爱情关系的发展。

在斯腾伯格之前研究爱情的社会心理学家以鲁宾(Z.Rubin)为代表。他的主要贡献是对喜欢和爱情进行区分,并编制了量表,但没有形成理论。斯腾伯格所提出的爱情三角形理论弥补了先前研究的不足,为研究爱情这一人际吸引形式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理论模型。该理论所提出的亲密、激情、决定/忠守这三个维度使我们对爱情这一心理学概念加深了认识,依据这三个成分对爱情进行的分类学研究也比先前研究更为系全面、细致、严密。不仅如此,该理论还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有助于人们妥善处理自己生活中的爱情关系,也为心理咨询(尤其是人际关系、婚姻恋爱咨询)工作者提供了一个较好的理论基础。

但是我们也必须指出,斯腾伯格理论中的三个爱情成分的合理性并未得到充分的验证,他与同事在《爱情的本质》(1984)这一研究报告中虽然采用了系统聚类分析、因素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但结果得出的不是三个成分,而是得出了亲密成分的主要内容,这说明该理论尚有待进一步验证。此外,该理论对各种类型的爱情有无社会褒贬色彩,有无文化偏好这一问题没有作出回答;爱情关系究竟始于哪一种成分也未可知,等等。这一切正表明了开展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必要性。

、、

讲课过程适当添加点例子 第二节课播放相关的视频

结束语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c4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