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三人行高07级11班班主任李喆- 深圳市第二高级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1-26 10:2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

朱古黎三人行

未觉才疏了尘心,抱琴天涯作凤鸣。 又是仲秋月圆时,萍篷沧海幸识君。 ——题记(旧作打油诗一首)

标题解读:“朱古黎”是人,不是一个人,系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的三位文科教师姓名之 缩写。朱,指朱保华,校历史学科负责人;古,指古永忠,校政治学科负责人;黎,指黎明德,校地理学科负责人。三人均是二高第一批进校的老师,因 07级高考改革,进行政史地的文综合卷考,故三人因工作关系经常在一起交流,有了一定的“感情基础”。有好事者发现三人的姓连在一起正好是“朱古力”的谐音,朱古黎由此得名。 原由第一

时间:公元两千零一十年六月十一日下午三点 地点:高三年级办公室(二楼会议室) 事件:中共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三支部会议

陈红明书记主持、宁晓燕缺席,邓世平校长莅临。

六月大考后的心情散淡而又充满了期待,空气中弥漫着阳光的气息,感觉好极了。 陈书记有条不紊的主持着高三的支部会议,发言、举手、鼓掌??邓校面带微笑,频频点头。

坐在角落里的古忙着玩手机发短信??坐在古右侧的刘珺则装模作样在笔记本上记着些什么,其实是在悠闲地画着自己的手机玩,比例严重走样,然后在古的奉承下又意犹未尽地画了一个美女头像??一切都是那样的美好——平静而详和。

一阵热烈的掌声令古赶紧抬起了头,邓校以他一如既往的平和、诚恳、从容的语调开始进行总结发言——把该表扬的都表扬完之后,邓校若有所思地想到了二高还有一个关于“朱古黎”的遥远传说。

于是,邓校语重心长的说道(以下是大致意思),阿古啊(此时朱因打比赛已提前离会,这个朱!老是在关键时候不在场。黎坐在一侧被挡住了,于是邓校“拿古说事”),你们朱古黎的文综组合有点名气嘛,还是干了不少事的,你不是喜欢写写画画吗,现在该是你去想想用一个什么样的方式表现一下我们二高朱古黎故事的时候了,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了!

乡亲们,情况就是这样的。

“君无戏言”,古不敢把这当成一个玩笑,古没有这个胆。这是党交给古的任务,反正

2

高考后没事干,闲着也是闲着,回想三年来朱古黎一起走过的一千多个日子,倒确实心有所动,真开始了一种动笔理理“城南旧事”的冲动,于是这几天古就开始自己瞎折腾,时而遥望蓝天故作深沉状,时而紧锁眉头,蓄积情感,“为赋新诗强说愁”,搜肠刮肚??最后这小子还当真就东拼西凑了这么一篇暂时叫着《永远的朱古黎》的东西,不敢叫“散文”,朱总在卖弄什么散文之精妙在于形散而神不散云云,古想,他写的这个就是不着边际的流水帐、口水话,不仅形散掉了,神更是早散了,所以只能叫着一篇“东西”。黎听说后嘲笑古的标题既俗气又不通顺,说你还是学哲学的,凡事哪有永远的呀,这小子一点没有文学细胞,不过细想也还是有那么一丁点儿道理,后来古在写到后面的时候,有一天灵光乍现,脑袋里突然冒出了《朱古黎三人行》这样的标题,这个灵光吓了古一跳——四十年了,以前怎么没发现自己这么有智慧呢,不对!不是有智慧,简直就是聪明绝顶,这么妙的标题居然都想得出来,简直不是人!是神呀!朱古黎,正好三人,“三人行,必有我师也”,多么有文化的底蕴和意境呀,行既是前行,亦有能行、能干之意,正好可以暗自陶醉,自我吹捧一番,一语双关,妙也??直到在电脑上更换这个标题的时候,古敲打键盘的手都激动得还在发抖。

顺便说一句,古只对这篇东西的真实性负责,其中有很多是第一次曝光的关于朱古黎的私房话,至于侵犯到他们两位的“隐私”没有,顾不了这么多了,完成党交给的任务要紧,再至于文成之后鲁鱼帝虎所衍生之“文责”纠纷,与古无关,在古的印象中,责任的事,一般由法人代表负责,谨此说明。

开场第二

传说文章开头部分是最难写的,现在算是领会了。古很想把他们朱古黎的故事弄得玄乎一点去好好忽悠一把,让他们的形象在他们后来者的眼里更“崇高”一点、“光辉”一些。所以,古本着善良的初衷,最初设计了好几种“关于朱古黎第一次聚首”的开场白,下面是其中一种。

“那是三年前的一个夜晚(本来应该是在白天,但白天没有诗意,又不太惊险,所以改为夜晚),天上滚动着隆隆的雷声,古匆匆行走在鹏城(即深圳,直用深圳太俗)陌生的街道上,突然,一道闪电划过,古蓦然回首,发现一胖一瘦两个身影??”

这个开场白玄是玄乎了,能吸引眼球,但有点象是在描写小偷雨夜作案的场景,想了一想,最后还是忍痛弃之。

开开玩笑而已,还是老实一点,其实三年前他们三人“各怀鬼胎”来到二高的第一次见面早已模糊不清了,或者压根就没有所谓的“第一次”见面,那时的古怀着一颗惴惴的心,跟着一大堆素不相识的人群,整天随波逐流无所事事的参加各种校本培训,古甚至连除他之外还有几个政治教师以及政治教师是男是女都不知道,哪还记得有叫朱保华和黎明德的以后成为他最重要的搭档的两个家伙,要想记人的话,那时只想一门心思赶紧把校长的样儿和名

3

字记清楚,这才是大事。

不过,仅几天后,古还是把朱记住了。这足见朱的魅力。现在回想起来,大概是因为朱当时在学校的安排下,给他们这批从内地来的“乡巴佬”上了一节示范课吧,因为朱是深圳名校红岭中学的资深教师加盟过来的,来深早,在深圳的中学历史界有一定知名度,于是就有了这么一节课。

怀着一颗虔诚的心毕恭毕敬地听朱的课,想感觉一下特区教育之“特”,结果笑死了,比古好不到哪里去,尤其觉得搞笑的是朱把教案也投在了屏幕上,其中的教学思路暴露无遗,而且还有最滑稽的内容,即“师问:?? 生答:??”云云。很长时间后,古“教育”邓思敏,谈到这节课时说,“你想想,师问什么是可以设计的,能理解,问题是生答的内容也写在了上面,你怎么会知道呀,简直神了,如果是写反思还可以,这毕竟是过去时,问题是这是上新课,是将来时,老师连学生要回答的内容都在备课教案上写出来了,真是神了,要是学生回答的内容不是这样呢??”再后来,古又知道原来朱与思敏都是湖南人,是老乡,而且朱还在思敏的老家邵阳工作过,而且朱当时任教的学校正是思敏的母校,当然,那时思敏可能还没上学或还没出世呢,于是思敏的老师成了朱的学生,推算下来,朱成了思敏师公,辈份还蛮高呢,真是郁闷。当然,朱的智慧古是在再后来才慢慢咀嚼感悟到的,这是后话。

对黎的最初印象很模糊,一般说来是政史不分家,古一直开玩笑把地理老师当成风水先生,一不小心,古家夫人也是教地理的,所以在古眼里,政治与地理更没法分家了。黎给古的印象是属于那种精灵型的,头脑特别灵活,办事干净利落,言语一语中的,简单直接不留情面,得理不让人,一般的人给他交谈很有点困难,一点没有诗意,与朱外表的忠厚形成鲜明的对比。没办法,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现在根本没法想起与黎的第一次见面,印象中只知道这小子喜欢运动,喜欢爬山,普通话说得阴阳怪气的,在其邀请下,古跟他也爬过几次山,第一次是塘朗山,第二次是梧桐山,每次都被他修理得够呛,这小子太会爬了,猴精一样,几窜几窜就没影了,古虽是来自山城的,也不得不服,与黎最初的交往就是在爬山的时候吧。

黎也比古早来深圳,先在平冈中学后才加盟二高,所以黎连同朱都以老深圳的身份,逮住机会就教育古,而古才是真正的“农民”,经常傻乎乎地陪着笑恭听他们的训诫,深受压迫,水深火热呀!

以上所述,虽然记忆有点模糊,但真实性是不容怀疑的,就算是朱古黎的“第一次”聚首亮相吧,很是平淡无聊,一点不精彩,只能将就这样了。

分论第三

朱古黎虽是小人物,亦无丰功伟绩,按理说,三个老男人会有什么故事,但话说回来,三个老男人的岁数加起来毕竟有一百多岁了,历经沧桑呀,又来自不同的地方,在一起工作

4

也三年了,所以故事还是有那么一点点,只不过乱七八糟的,难以理出一个头绪,古最痛恨最遗憾的是三个全是男的,否则故事肯定还会多很多,至少也有一点诗意,甚至还能“碰一下撞”或者“浪一下漫”什么的,搞一点火花出来,也好让古的“文学天才”有更多的空间发挥一下、好好露一手,可是现在弄得古一点法子也没有,唉,没有女人的故事难写呀!思前想后,只好以分论的形式干瘪瘪的逐一述之了,有点象答政治主观题的感觉,朱古黎的顺序也正好是年龄的顺序,算是尊重老大吧,叙述也就按这一顺序了,一朱当先,名正言顺,反正不管怎样古都是在中间,又不吃亏,黎拿古也没办法,只能这样将就了。

5

黎,黎明德。黎者,众也。《诗 ·小雅·天保》:“群黎百姓,遍为尔德”。《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毫无疑问,明眼人一看便知,朱古黎三人中,黎的名字最有文化,不象什么“保华”呀“卫东”呀“永忠”呀“志红”呀什么的,俗头俗脑的,一看就是“文革”遗风,蠢得要死。

有一次,一个学生象发现新大陆似的对古说,怎么地理老师的头都是圆圆的长得象地球似的呢,是不是给他们长期研究地球有关呀,这个学生不象是开玩笑,还马上一本正经的举例说,不信你看看,黎明德老师、王佳波老师、朱立超老师??, 古细细一想这几个“巨头”,确实有一定道理。

不服气的黎。黎是属于那种争强好胜永不服输的人,其实这是上了年纪的朱古黎的

共同特征,只不过黎表现得更加外向一点,经常还会在口上叽叽咕咕的,黎的“口德”不太好,有时候一些习惯性的不太雅的口头惮冲口而出,嘴上绝对不会让人,极不安分,再加之黎的普通话不太标准,听起来有点怪怪的感觉,侵略性极强,但直到现在为止,黎却总是批评古,说古的普通话太差太难听,古怎么也想不明白,在这一点上黎为什么就这么自信这么有信心,黎经常抓住古一个不太标准的发音说事,大肆嘲讽??后来古就此事私下悄悄问过多人,是不是自己的普通话比黎差很多,结果大多数回答是没这么回事,说你与黎的普通话差不多,可能还要好一点,听得古心里甜滋滋的??黎给人的感觉就是危机感压迫感特别强的那种,而古则比较含蓄,喜欢不动声色悄悄的干活,朱的表现介于二者之间,对“都不服输”这一共同的“优秀品质”,朱古黎经常感觉良好,还常常喟叹现在的年青人怎么就没有这些品质呢,怎么还没工作几年,没创下什么“业绩”,还没评上高级职称什么的,工作就没有激情了呢。朱古黎的眼睛往往都会互相关注,有时候盯得很紧,一见政治组做了一个什么活动,编了一本什么小册子,历史组也不甘落后,马上搞出更多更精致的校本教材,地理组也不甘寂寞,在学科竞赛等方面更是一鸣惊人,有时候,黎甚至一点也不避讳,当着朱古的面就直接跟地理组的老师说,你看人家历史组政治组都干了这么多“成绩”出来,不行,我们组也要努力干出点什么才行云云,弄得朱与古面面相觑,有点觉得好象文综政史地组在搞“窝里斗”似的。

真诚的赞美。黎是上进心特强的人,又经常把人盯得很紧,让人有点受不了,经常

听这小子说某某又怎么怎么了,危言耸听,让人特有压迫感。但黎最大的优点是对别人的优点及成就从来不会去酸溜溜妒忌,相反,对别人的优点及成就,黎绝对会真心的羡慕和真诚地不遗余力地赞美,比如黎对古的书法,对朱的羽毛球技和豪车等等,黎都有过这种态度,毫不吝啬自己的溢美之词。当然,羡慕赞美之后,黎绝对不会闲着,这小子会暗中发力,狠追猛赶,然后不久之后,你会发现,在许多方面,他已经和你一样甚至已远远超过你了。这就是黎。

精美的课件。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在高校实则是属理科的,所以学生学起来非常

吃力,在文综中,学生最头痛的最爱问的花时间最多的当属地理无疑。中学教育好象有个怪

26

圈,愈是难学的学科及老师愈会得到学生的重视与青睐,与历史和政治相比,地理最象科学,历史与政治在很多学生及老师眼里还算不得真正的科学,所以,对历史与政治时有怠慢之举,但对地理却不得不另眼看待,尤其是伴随着什么冰雪灾害天气、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舟曲特大泥石流自然灾害等的频繁出现,地理学科更是炙手可热,让黎很是受用,总之,地理学科之所以受到重视,让人总觉得“有点发国难财”的意味,所以当文综受到“攻击”的时候,这小子往往向理科方向靠,好象与它们才是一类,是真正的科学,而文综有点好处的时候,又说地理也是文科什么的??总之,黎趋利避害的功力十分深厚。

不管怎么说,事实是上地理课确实比上历史尤其是政治课底气更足一点,更象是在上课,地理内容十分丰富,各种图例图片花花绿绿非常吸引人,学理性也极强,而黎基本功扎实,在发挥其学科特色方面又做得极为出色,做出来的课件十分精美,非常吸引学生眼球,让朱古羡慕不已。尤其是古讲经济学时还感觉不错,而一讲其它诸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人生观价值观”什么的时候,一想到黎这小子得意的神情就气堵得很。

第一个全国一等奖。第一学期,眼睁睁看着政治与历史组“小打小闹”搞出几本小

册子的时候,黎着实不爽了一段时间,但这小子并没有闲着,而是“怀恨在心”、卧薪尝胆积极应对,精心布局??终于,黎寻找到了机会——中图版地理教材优质课竞赛,此活动先是在深圳市赛课公选,选上后有机会参加在天津举行的全国竞赛,黎运筹帷幄,精心策划,最后慧眼独具的确定了高大帅气普通话纯正的小朱(朱立超)披挂出征,此后,在以黎为首的地理组团队的通力合作下,小朱一路过关斩将,取得骄人成绩,最终得以代表深圳高中地理教育界出征全国大赛,当然,地理组团队的协作精神也极为感人,可圈可点。

后来的天津之行,黎更是风光无限,黎作为指导教师与小朱一起出征天津(据说黎也由此第一次坐上了飞机),信心满满,最后是如愿以偿,不孚众望,抱得大奖而归。当时学校初办,还没有这样有含金量和影响力的全国一等奖,所以学校逮住机会就大肆宣传,大会小会级会晨会??反正不管什么会都拿此说事,证书也是发出去后学校又收回来又发一次,一次又一次,让人觉得都有点那个了??握手、合影、敬酒,印象中凡是能与校长沾上光的好处全让黎这小子捞到了,黎认为地理组被历史与政治组“压迫”这一年多来的情愫终于有了一种“雪耻解恨”似的暴发与宣泄的机会,那段时间,黎说话的声音偏高,走路的动静偏大,看人的眼色偏怪??特别是走起路来风声水响的,衣袂飘飘,让人总感觉着脚没落地,当然,这小子嘴上还是言不由衷的时不时谦虚几句,愈加让人“恶心”,朱古在背后恨恨骂道,小人得志,是人家小朱拿的一等奖,你神气啥,这个农民!

地理组的教师论坛。第二轮教师论坛开始时,常主任要求进行改版,同时又要求每

个科组必须要积极准备上报素材到教务处备选候审??,又要玩“新花招”,听得老师头都大了。古以其一如既往的逻辑,在经过思考和征求组内意见的基础上,又是第一个向教务处提出了申请,古的方案是反正政治组都有宣传国家大政方针及党的各项主张的任务,同时学校反正每年“两会”后都有这方面的相应任务布置给政治组,所以索性就想以《政治教师与

27

大家谈“两会”》为题搞一个教师论坛,把几个工作合而为一,少费点手脚。最初的题目是鲁校建议的,后来古认为不能让人误解为是政治老师在给其它老师“上课”,所以最后改为“两会大家聊”,用了一个“聊”字以体现交流主体的平等性。因“两会”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千头万绪,所以古灵机一动,就想多让几个老师上台,用一种类似于“访谈式”或“茶话式”的方式进行,一个老师负责一个方面,采用“狼群战术”,而且这种“批发”的方式让大家都有登台锻炼和展示的机会,布置好之后,古想到要不要请鲁校(也是政治组的)搞一点总结或作个点评以增加一点权威性什么的,反正这是政治组难得的资源,不用白不用。在古的忽悠下,鲁校先是答应后来又变卦了,说是让古自己去作更适合,不管古怎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鲁校横竖不去,古想,鲁校都不去自己哪敢去,所以不了了之,此为一憾。最后古写了一个主持词,把思敏也推上去作主持,起到一个窜连的作用,因此也展示一下政治组美女的风采以增加观赏性,古心里暗自得意,又多推了一个人上去,算下来,喻祖煌、张志红、李双、邓思敏,有四个之多了,古自己坚决不去,理由是上次古已经上去过了,何况这张老脸也没什么好展示的,得罪观众,所以只在下面为他们上台“表演”的老师服务。古当时是千叮咛万嘱咐,要求他们无论如何要做到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则——严格控制时间,只能提前不能延后??然而,没想到呀没想到,政治老师太爱吹了,本来古选的都是几个老江湖,按说有一定定力的,但却没料到这几个老江湖会压抑了这么久,这次总算逮住机会了,岂能放过,所以一讲起来根本就刹不住车,时间一延再延,台下老师愤怒到了极点,台上老师还自以为是,气得古在台下牙咬得嘣嘣响,如坐针毡??

会议结束后,时不时有愤怒的老师对古发难,什么难听的都有,如“不要以为你们讲得好我们就愿意听!何况,你们讲得一般般??”、“难得有一个周末,大家都不容易,全让你们搅了,害人啦!”、“你们政治组倒是风光呀,可把我们害惨了!”等等,古只得低三下四的对他们点头哈腰陪着不是,心里那个气呀又不敢申辩,心想,一定要扫扫台上这几个老师的兴,转嫁一下郁闷,结果弄得整个政治组都不开心,郁闷了很长一段时间,参加论坛的几个老师付出了这么多的努力,古却极不客气的发了一通牢骚,后来古觉得也过意不去,长叹一声,怪谁呢,只能怪自己的组织水平太差劲,幸亏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学科组长,这小子要是“官”再大一点,可是祸害无穷呀!

黎这小子简直不是个东东,他们的快乐完全是建立在政治组的痛苦之上的!古压根没想到,教师论坛改版后的第二讲就是他们地理组搞的,而且是悄悄的进行准备,怪不得黎有一段时间中午步也不散了,同地理组一干人躲在教室里鬼鬼崇崇的在排练着什么。地理组教师论坛的形式完全是照搬政治组的:也是“狼群战术”,一次“批发了”五个:陈伟华、罗伟、钱栋梁、郑永高、贾倩,多出政治组一个(总之,这小子什么地方都想压住政治组),也有一个主持人――地理组的美女贾倩(想与思敏单挑),作为科组长的黎也没有上台,只是在下面指挥??但在此基础上地理组又有了创新和改进,如增加了视频(古后悔得很,当时为什么自己没想到呢),而且最重要的是吸取了政治组失败的所有教训(这小子简直是把政治

28

组的教师论坛作为反面教材来准备的,一记响亮的耳光呀)。

以地震等自然灾害和环境保护为主题的地理组教师论坛,效果出奇的好,互动热烈,朱古为了声援地理组,也把自己当着“媒子”在用,在下面混杂在人群中提出一些“貌似尖刻”的问,把气氛搞得更曲折更惊险以增加观赏性,让黎感动不已,后来没想到居然把常主任、黄校等领导也忽悠上船了,也纷纷参加了这些“伪科学”的问答,还有李剑林老师干脆直接走到前面来拿起话筒发表高见,简直让古妒忌得不得了,所以当后来贾倩美女费力地回答完古带有挑衅性的刁钻问题后问古“你对我的回答满意吗”的时候,看着美女期待的眼神,古这小子居然毫不领情的说道不满意!语气酸溜溜的,真不知道这小子当时是怎么想的!

此后,被黎修理后的古心有余悸,再也不想提教师论坛的事了,没意思。

知识渊博。黎的知识十分渊博,尤其是文史知识,是属于天上知一半地上全知的那种

人。与朱古在一起,谈历史谈政治谈什么都知道,而且掌握的信息量很大也还很深入有自己的见解。中午散步时,黎与朱在讨论一些历史问题时,年代人物事件基本不会搞错,古甚至找不着北根本插不上话,而有一次古“纵论天下”在卖弄自己的学识时,一不小心把拉夫桑贾尼记成是巴基斯坦的总统了,黎大笑,挖苦道,傻瓜,拉夫桑贾尼是伊朗的总统!搞得古面红耳赤。总之,给黎谈话要特别小心,这小子拈过拿错的功力十分深厚,而且最要命的是这小子有这方面的不良嗜好。

高三毕业后,文科12班的谢师宴上,为增加欢乐的气氛,主持的学生好象是张睿与陈剑云常提一些难题来“为难老师”出“老师洋相”,其中,陈剑云向朱古黎提了一个问,说我们班伍任昊同学的名字中有一个 “昊”字,是什么意思?朱绝对知道历史上的西夏开国皇帝叫李元昊,但却支支唔唔的说不清“昊”的意思,而古只知道中国有个围棋九段叫常昊,更不知道“昊”究竟是什么意思,朱古正在不知所云狼狈不堪的时候,就听见黎这小子冲口而出,“昊”嘛,是“广大的天”的意思。此言一出,在场学生愣了一下,然后目光纷纷转向伍任昊求证,随后爆发出一阵阵喝彩和热烈的掌声。同学们可能没料到老师会讲出正确答案,更压根没料到会是黎讲出来的,一般来说,根据常识,最有希望答对的也应该是喜欢咬文嚼字学文史类的朱与古,可一不小心,这个彩头又让黎捞到了,令朱古汗颜无比。望着黎得意的表情,朱悻悻的说了句,明德这小子??

黎要入党。黎入党要比朱早得多,这小子不象朱磨磨蹭蹭遮遮掩掩羞羞答答的,毫不

掩饰自己的愿望,而是非常直截了当的说,妈的(对不起,这是黎的口头惮),不行,地理组这么多党员,我是科组长却不是,不行,我要加入!这就是黎!随后黎兴冲冲来找古做他的什么“介绍人”,古冷冰冰的望了他一眼,毫不客气拒绝说,对不起,我从来不做人家的什么介绍人,弄得吃了闭门羹的黎恨得痒痒的。朱入党是在黎之后,在没入党之前朱总喜欢说“我党怎么怎么的”,古听了很不舒服,多次纠正朱说,你是群众不是党员,所以不能用“我党”,应该讲“贵党”。气得朱一愣一愣的,马上叫嚷说共产党难道不也是我们的党吗,为什么不能用“我党”!偏偏古又很较真,又说道,不对(“不”字拖得很长),你说的那个

29

用法意思是“我们党”的意思,与“我党”意思不一样(“不”字又拖得很长),“我党”只在党员内部交流时使用,是属于专用名词。说得非常清晰,无可辩驳!

??

终于分别把朱古黎的老底揭露完了,仿佛三年的事又重新经历了一次似的,感觉好累好累,在写作过程中,古总有一种既把自己在众人面前祼示出来又有一种出卖他人的感觉,总觉得自己不太厚道,良心备受煎熬,而且还牵连了许多相关的无辜人士,心里愈发觉得不踏实,生怕以后走夜路会被某些度量狭小的人暗算,但古多次反复校对后,觉得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所述的绝对是事实,而且叙述的态度也还算是诚实的,这样想来,心里稍有一点安慰。再者,人横竖是“得罪”了,要怎么着看着办罢,古突然涌起了一种“我是无赖我怕谁”的豪情,古话不是说“得罪君子一时,得罪小人一世”吗,古倒要看看自己得罪的人究竟哪些是君子,哪些是小人!

杂论第四

写完分论,古还有点意犹未尽,因为朱古黎毕竟是一个社会的存在,在一个学校不可能只有这么一个小圈子,还必须与其它方方面面发生联系,这样才可能更客观真实反映出朱古黎的生存状态和那段共同走过的难得的历史片段。想到这点,古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又搞了一个《杂论第四》,主要是一些有趣的事,从中或许从另一个侧面可以折射出二高老师生活的多样性特征。

朱古黎是团队不是团伙。老是讲朱古黎朱古黎的,全校师生都传开了,人们中

午散步时也总是碰见朱古黎老在一块,往往还带上一句“又是你们朱古黎??”或“嗬,朱古黎三巨头??”什么的,这让朱古黎很警惕,朱古黎三人其实都是那种独立性很强的人,绝对不会放弃自己的原则,而且这把年龄了,绝对不会象小年青一样产生什么“情感依恋”之类的东东,可能正是这些因素才让朱古黎之间产生一种互相欣赏“猩猩相惜”的心态而常在一起,工作上也能保持一种默契,所以,朱古黎是一个团队而绝不可能是一个团伙!不知情的人可能很容易把朱古黎视为一个“党同伐异,排斥异己”的“朋党团伙”??朱更忌讳这点,古有时候甚至一讲“某某也是湖南的,是你老乡什么的”时候,朱都会很不高兴的马上打断古的话纠正说,我不是湖南人我是深圳人,大家都是同事,不要总象个农民似的找个借口就拉什么老乡关系,俗头俗脑的??噎得古半天找不到话,这个朱!快把自己装扮成世界公民了!不就是儿子在美国“瞧,治呀”理工大学读书吗,神气个啥!

有一段时间散步的时候,唐志勇老师(英语科组长)也常来,有好事者发现后说,这就对了,应该是“朱古力糖”才对嘛。后来,这小子神出鬼没的没坚持多久就不来了,再讲“朱古力糖”的时候,古忿忿说唐这小子“情感不专一”不可靠(英语组美女如云呀,这小子福气不小),把他踢出去,唐嬉皮笑脸阴阳怪气的说,你们政史地这些“妇科”(副科)还

30

真把自己当回事嗬,有什么好神气的??恨得古很想冲过去在唐瘦小的屁股上狠狠踢上一脚!

关于农民与矿工。各位乡亲,文中多次提到“农民”一词,千万不要误会,决无

对阶级兄弟的主观故意轻慢之意,我们很多人本来就是农民出生的。所谓“农民”只是朱的口头惮而已(古的口头惮是“愚蠢”,黎的口头惮是“傻瓜”、“笨蛋”),当然有着口语中的调侃语气,其中可能有代表“落后愚味,胆小封闭,目光短浅,生存状态窘迫,很受伤??”之类的意味,这个词汇经朱的“推广”很快成为大家的热词,古在散步的时候进一步进行了完善,古解释道,宁与古呢(一个是贵州山区的,一个是重庆山城的)应叫着“山民”;方呢(来自沿海城市的)应该叫“渔民”;其它的才有资格叫“农民”,见大家点头认可,古接着说,当然,除我之外,你们都是“刁民”!后来大家如是用了一段时间后觉得不太自然,还是觉得不如直接用“农民”这个词传神,深入人心呀。

再后来,古对国内频繁发生的矿难极为愤怒,对矿工的生活充满了无奈的同情,对一些媒体的阿谀奉承避实就虚不负责的报道极为不满,但又没处发泄,于是有一天就用了“矿工”来取代“农民”一词,古“骂人”时就开始把“你这个农民!”改成“你这个矿工!”,结果,这种“黑色幽默”的效果好极了,大家都觉得“矿工”的杀伤力比“农民”大多了,被“骂”为“矿工”的人听了相当难受不是滋味非常受伤。

唉,矿难猛于虎呀,矿工比农民的生存状态差远了!

关于散步。“饭后百步走,不活一百也活九十九。”这是流传的养生谚语,其实没有

什么科学道理,如果是刚吃完饭或吃得过饱就散步,是容易得胃下垂的。古是吃完饭不喜欢散步而喜欢睡觉的人,于是就有人不怀好意的启发式发问,大家说,吃了就睡的是什么?搞得古也只有去走走了。朱古黎方宁等一干人后来之所以养成了饭后散步的习惯,是因为平时大家各上各的课没时间交流,相对而言,中午有时间提供这个机会,大家都是第一批来的,年龄相差不大,都是“那个时代的人”,总有一种相依为命的感觉。还有就是平时大家上班坐得太久,中午饭又比较丰盛,所以个个的体重都在迅速飚升,都想寄望于散步来遏制这种增长趋势。此外,古还发现一个好处,就是散步有调节心理增长知识的功用,平时大家工作压力大,大家在一起聊一聊开开玩笑,议一议共同困扰和关心的话题,确实是获益匪浅呀。

学校的散步空间有限,有太阳的时候只能在楼上面的过道上象幽灵似的左三圈右三圈的走走,有时候看上去又更象是在“放风”,很搞笑的。散步的方向是有讲究的,一定要是逆时针转(方教授的谬论),如果哪个被发现在顺时针走时,肯定会被骂为没文化,农民!古不服气说,你们广东崽不是迷信讲“顺”吗,干吗要逆着走!方煞有介事的对大家解释说??忘了,因为古觉得完全是一派胡言,所以没记住,好象是说什么从人身体的什么磁场来讲要怎么怎么的??忽悠吧,可大家居然也信了!看来基础教育任重道远啊,全民的整体素质确实是亟需提高。

喜欢观察和心细的古还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散步时,文综朱古黎坚持得比较好,而理综基本上都会三缺一最终没有形成类似于朱古黎这样的稳定阵型,好象总是少生物组的人,

31

于是作为“散兵游勇”的宁(大名宁晓燕,化学科组长,特级教师)与方(大名方昆东,物理科组长,特级教师)只好屈尊加入朱古黎的队伍,而且奇怪的是,只要没见到朱古黎,宁与方也就早早回办公室了,两个很少在一起散步,这是为什么哩?古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才有点明白,大致是性别上的因素吧(朱古黎不存在这种事),你想想看,孤男寡女的,老这么散步成何体统,万一散出感情来了呢,怎么办,还真是个麻烦事!

古开始有点担心宁看到这里有个人会“挨扁”(四川方言,“挨扁”就是“挨揍”)了! 不过话说回来,常与朱古黎在一起,经过朱古黎的“义务教育”和“培优转优”后,宁与方倒是越来越成熟,长了不少见识,这一点是勿庸置疑的。

关于姓名

姓名本来就是一个符号,但在我国却蕴含丰富的文化意味,不同人有不同的姓名(当然也有同名同姓的),不同的姓名又包含了不同的信息,从姓名的信息中又可以体会出不同时代的特征及社会心理并从中透视出家长(长辈)所寄予的希望什么的??有学问呀。其实,文综朱古黎的传说不也正是从姓名的偶然搭配才开始的吗。

作为文综老师,尤其是古,有一段时间特别喜欢去瞎琢磨姓名这一文化现象。而且发现了许多有趣的事情,当然,这样去胡乱拿人家的姓名说事很不礼貌,不过话已到嘴边了,而且这也是尊重这段特有历史原貌的需要,所以古再次冒天下之大不韪做出如此“不善之举”。

如政治组的老师,梅高火、米崴、夏媛(本来是政治组的当红美女,后来一不小心没盯住,被语文组拐走了,政治组的男老师说这个“仇”是一定要报的!)、郭静和(现跑去支援英国剑桥大学的政治课教学去了),这几个老师的姓连在一起念就成了“没(梅)米下(夏)锅(郭)”了,看来,作政治教师混口饭吃不容易、生活压力大呀,从逻辑上讲,既然米都没了,还下什么锅呀,所以,夏与郭的“外逃”好象也有点必然性。

梅高火老师来校时,古第一次听他说自己姓名时,觉得奇怪极了,心想,怎么这个社会进步这么快,现在居然还有叫“没关火”的人呀,后来才弄清是“梅高火”几个字,着着实实偷着乐了一段时间。

再如地理组的老师,罗伟、朱立超,取最后一个字连起来读就成了“伪钞”;而把贾倩、钱栋梁老师的姓连起来念又成了“假钱”。看来,地理组老师金融犯罪的嫌疑是最大的,以后凡是地理组老师的报账手续,建议李嵘“财主”(财务主任简称)一定要严格审查,多留一个心眼为好。温馨提示其它老师最好也少一点与地理组老师发生经济上的往来。

外国人的姓名就没什么文化了,而且给人的感觉一团糟,甚至于子孙的姓名与父辈的完全一样,简直是大逆不道,最烦人的是还把姓名拼读也反着来,真是吃饱了撑得。所以,英语称谓为先名或称谓然后姓,如朱保华,汉语称为“朱保华”,多有文化多动听呀,而英语呢,称什么“保华朱”,难听死了,唐先生则称为“先生唐”或“迷死拖唐”,而姓名为两个字的呢感觉就更有点怪怪的,如王建是不是就该称为“建王”(后来才知道王建的英语称谓叫什么“批头儿”),后来古一想到自己的顶头上司级长大人,把自己吓出一身冷汗,因为按

32

他们英语老师的习惯,王妍就该称为妍王(阎王),我的妈呀,是怪吓人的。

电梯故事

最初,第一批老师较集中的住在桃源村老师公寓里,每天一起上班一起回家,感觉就象相依为命的一家人,蛮亲近的。

说来惭愧,古是第一次住电梯房,对电梯的按键语言一直不太熟悉,总是不知道怎么通过电梯的按键准确发出指令。黎与古一起坐电梯时,古只要按错键,黎嘴里都会骂一句“傻瓜”,搞得古更加缩手缩脚的。比如,古本来要从九楼下去,但电梯却停在一楼,这时候,古通常会按电梯的上行键,古的意思是“我现在要下去,请你升上来接我下去”,如果是电梯停在九楼以上,古才会按下行键,同样,古的意思是“我现在要下去,请你降下来载我下去”。很符合逻辑嘛。挨骂也有好处,在黎多次讥骂中,古最终弄清了电梯的语言设置宗旨。

古一直以来以为只有自己才这么笨,弄不清电梯的按键语言,结果,有一件事足以证明,天下同古一样笨的人大有人在,这让古好受了很多,下面是发生在住教师公寓二幢老师身上的一件真实的关于坐电梯的经典故事。

当时,应该是08年的事,古与小朱(朱立超老师)住教师公寓二幢9G,胡(胡顺奎老师)与老郑(郑育华老师)住9B,有一天早晨,四个人难得同时在电梯口等电梯上班。电梯是左右两台,有的停在下面,有的停在上面,结果由于几个人等得不耐烦,就把上下行按键都按了。一会儿,有一台电梯上来了,停在9楼,但按键显示是上行,所以当电梯门开的时候,古朱胡都没动,郑沉不住气了说,电梯来了,你们怎么还不上去呀,真是!古朱胡以为郑没看清楚,赖得给他解释,就这样眼睁睁地看见郑叽叽咕咕的一步跨了进去,很快电梯门关上了,不一会儿,古朱胡就眼睁睁地看见电梯呼呼的把郑扯上了18楼(对不起,忘说了,18楼就是顶楼)??古摇摇头说道,这么大把年龄了也不稳重,看来年纪大的靠不住呀。又一会儿,另一台电梯停在了9楼且显示下行,门开了,古朱胡很从容的迈步进去,然后电梯开始下行,电梯到4楼的时候停了(可能是因为4楼有人要下去,按了下行键后又不愿久等,所以步行下去了),门开了,没人进来,这时,胡与小朱抬脚就往外冲(都以为是到1楼了),胡冲在前面,古没有拦住,但古使劲一把抓住了走在后面的小朱,小朱非常不高兴,另一只手还狠命想打掉古拽他的手,但一看古的表情,小朱一下省悟过来,赶紧退了回来,这时电梯门恰好关上。再看胡,觉察到身后没动静,发觉不对,赶紧折身想重回电梯??得!晚了!古与小朱只能透过徐徐合上的电梯门越来越窄的缝隙,向外面张牙舞爪、乱呼乱叫的胡挥挥手说拜拜??古摇摇头说道,这么年青也没学会点做人做事要从容什么的,看来年青人也靠不住呀??再看看身边的小朱,古想,总算挽救了一个小青年。

小朱与古下得1楼时,小朱还乐得不行,古看孺子可教也,便继续采用启发式教育,不动声色地对小朱说,这还算不得精彩的,更为精彩的是??你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想:当老郑慢悠悠地从18楼下来时,到4楼的时候,电梯停了,这时,胡从外面进来了,却又不见古与小朱,你想想看,老郑会不会惊讶得眼珠子都会掉出来呀,这是怎么回事哩?!

33

说得小朱已经是捂住肚子在走路了??,绝对亲身经历的原创!

再有一次下班回家,古与宁方三人走到一块,宁与方也住教师公寓二幢,宁住17楼,方住18楼。到楼底时,宁忽然提议不坐电梯了,要爬楼上去,理由是这段时间体重又长了不少影响体型,方犹豫了一下后勉强答应宁的提议,反正古住9楼无所谓,宁与方却要爬十几楼,古想他们的减肥效果应该不错吧。

翌日,又是三人一起回家,到楼底时,宁再次用那种煽动性极强的语调鼓动道“走,我们又爬上去!”古不置可否,方一听马上紧张得变了色,两手乱挥,口中用那种很难听的“广普”(广东普通话)说,不行不行,我要坐电梯??任由宁百般威胁利诱,方兀自不为所动,看到他们在那里啰嗦了半天没有结果,古狠狠瞪了方一眼,心想不能吃苦耐劳的家伙,然后忿然的一把拽住宁的手说,走,别理他!我陪你爬!古看见方进电梯后,随即拉住宁往楼上飞跑,边跑边对宁说,看我怎么收拾这个家伙,从二楼开始,古与宁每上一楼,都去按一下电梯的上下行按键,一直按到17楼,古与宁笑得前俯后仰,上气不接下气??。后来,古想,方也蛮可怜的,错怪人家了,他坚持不爬楼还真不是不够朋友,你想想看,宁与古爬楼梯有好处呀,是呀,能够减肥嘛,可方教授爬楼梯图个啥呀,一点好处都没有!减肥?笑话!方那种身材,再减肥就快成“排骨”了。

??打住,不能再讲了,言多必失,故事太多,再讲也是讲不完的??就此为止罢。

结语第五

本想随便写点关于朱古黎的传说,毕竟三年过去了,送走第一届高三,留点文字什么的聊作纪念也不为过吧,应是情理之中的事,却不想写起来就停不住手,一不小心就堆砌了 上万字,这是古这种怀旧又极为自恋且还有一点多愁善感的破落文人的通病。但不管怎么说,党交给古的任务总算勉强完成了,但朱古黎的故事却没有完,传说也远没有结束,这是做为教师朱古黎的宿命。

如今,肆无忌惮的阳光一如既往的斜靠在墙上,静静的校园依旧充满了诱惑,充满了无穷想象,与三年前相比,过廊上种植的绿萝也已根长叶茂,长长的垂曳在楼层间,在夏风的播弄下悠闲的摇荡??然而,朱古黎的身影呢,朱古黎激烈的争吵呢,朱古黎率性的欢声笑语呢??这一切,古不知道下一个三年的轮回中面对学生全新的面孔,是否还会一如既往,是否还会让古那样心动那样神往!古已经养成了严重的依赖心理了,古甚至无法想象下一个轮回,如果朱古黎不在同一个年级,古的坐位旁边再没有朱的身影,会怎么样??

34

35

读后反馈:

朱古黎之我见

高2007级年级长(现任学生处副主任)王妍

朱保华:代号包工头

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事情:改卷改到住在办公室。

让我最感动的事情:他是世界上第二个天冷给我送外套的人。 让我最窝心的事情:老朱减肥,散步不合群

朱保华据了解四十多岁,为人豪爽,是少有的好人。我和他共事三年多,从他身上我看到了老师教师的敬业,坚韧。还记得高一时老朱、方特是文理的两位俊才,总是在大家讨论最激烈的时候,来个最有劲道的总结发言,当即把气氛推至高潮。

老朱改卷怎么就改到住在办公室里了呢?事情是这样的,朱保华首届高三文综组组长,政史地三科第一次在高考中合并成为一科,名叫文综。老朱就成为首次高考改革的领军人物——文综组长,这个职位压力可是不小啊,要权衡三科的比重,要组织三科合卷,要调整合卷后三科的难易分布,只是连高考命题人都是第一次尝试的事情,他赶上了,尝试了,成功了。成功的原因有很多,不服输,一定要把工作干好是关键!文综周测被定在周三晚自习第一节,老朱和他的文综伙伴们,想在第二天早读前就把试卷改完,评完,分析完。他们就不得不加班,有几次实在改卷改地太晚了,老朱,芳龄已过45岁,仍然老当益壮,决定冬天留在办公室里住一晚。当时我知道了,那个敬佩啊,那个替学生有这样的好老师而感动啊! 话说天冷送外套,老朱非常细心,而我呢非常粗心,有一次天冷的厉害,而我只穿了一件短袖,冻得瑟瑟发抖,老朱毅然把办公室他的打球时穿的外套送给了我,当时的表情,任何语言都无法描述天冷有人送外套的感觉…

不知道老朱听谁说的减肥可以预防高血压,从此之后中午我们几个的散步就被老朱称之为急走,他一个人甩开膀子,在前面狂奔,我和宁老师,方特,黎头,阿古,在后面狂追不已,散步不在是休闲,散步成为一种运动,累啊…,本来一群人和谐的散步场面,就被老朱给和谐掉了…

古永忠:代号阿古

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手拿一把折扇,身背一个军用书包,书包上赫然写着“为人民服务” 让我最佩服的事情:智囊团代表人物,做事条理性强 让我最难忘的事情:阿古是个十分有情调的好老公…

36

,这就是我

古永忠是少有的现代人!他是个手拿折扇,身穿唐服,肩背军用书包的真实现代人。我的意思是他真的是个现代人。阿古一看就是文化人,走路说话都非常有文化气息,阿古除了面有点黑其他还是非常耐看的。

为什么说阿古是智囊团代表人物?因为阿古做事非常有条理性,什么难事经他稍稍一想,马上就有了主意,所以阿古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囊。记得有一次我们高三想外出学习考察,我不知道如何去向邓校汇报。学习考察是件很敏感的事情,汇报不好呢很容易被认为是想出去旅游,但是这次我们真的是想知道兄弟学校是如何高三复习的,毕竟二高是个新学校,而我们所在的年级又是二高的首届,心里真的没底,特别想找个参照物了解一下情况。正在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阿古微笑地出现了,了解到我发愁的原因后,他语重心长地说:“向领导汇报一定要有书面方案,外出学习考察的具体学校,经费安排,派哪些人去,去学习什么,交流什么,都要包含在方案里,只要你言之有物,邓校就一定会批的。”他简短的一席话顿时让我茅塞顿开,有一种拨开云雾见太阳的感觉。不用问了,我们高三的学习考察顺利通过了,我们去了趟珠海二中,找了个非常好的合作伙伴。

了解阿古的人,绝对不会把“浪漫”和“有情调”这几个字和一个身背军用书包上面赫然写着“为人民服务”而且皮肤有点黑的阿古联系在一起。但是他真的是很浪漫很有情调的哦。有一天我和阿古还有老朱等一行人外出,这个时候阿古接了个电话,隐约感觉到嫂子在电话对面说要和阿古打乒乓球,问阿古怎么还没有回来,当时听完没什么感觉。但是阿古接完电话说的一席话让我至今难忘。阿古说他和嫂子经常一起打乒乓球,因为嫂子目前还是代课老师,压力很大,需要通过锻炼身体来增强抗压性。我们都说很好啊,很健康的生活方式啊,阿古连忙摇头,她一打乒乓球我的口袋就越来越薄了,我们不解,阿古解释到为了让她多锻炼,我和她打球的时候如果我输了一个球就得给他一块钱,她输了不给钱,结果每次打一次球我都输个几十块,我一个月也就几百的零花钱,全都让她赢回去了。

黎明德:代号黎头

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事:辅导朱立超老师时的眼神和话语 让我最窝心的事情是:阳台的卫生啊,唉不要提了 让我最怀念的事情是:一起到二高面试的经历

黎头是三个人中我最崇拜的一个,我经常想问,他怎么就能把地理学的那么好呢?想当年,我选择理科的主要原因,就是地理学不好,一到什么风什么流的,我就彻底转向,彻底晕倒。直到现在我还是不识东西南北,甚至不分左右(不分左右是因为小时候是左撇子,被老妈硬给教育成用右手的)。每次黎头谈起地理知识,我对他的崇拜,别提了,无以言表啊!黎头给我的第二个印象,幽默,他讲到一些他容易引起他人有想法的问题,他就会抬抬眉,眨眨眼,做出一副坏笑坏笑的样子。

整体印象爱徒如子。黎头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他对帅哥朱立超老师的辅导。当时朱

37

立超老师要参加全国的优质课比赛,黎头那个时候几乎天天找朱立超,不是谈课程设计,就是谈上课教态,真是让人羡慕,师徒两个坐在一起促膝长谈能谈一个多小时,看着朱立超老师频频点头,黎明德老师含情微笑,那场面别提多感人了。

朱古黎三人中我最先认识的是黎头,我和黎头都来自于深圳龙岗区,而且差一点就在一个学校了,谈起小曾校长我们感触良多。2007年5月3日我和黎头作为二高的一批招聘教师来到二高面试的场所——深圳市实验初中部。说实话当时感觉二高有点怪怪的,没有自己的校区,要借初中部来面试。当时见到了黎头,感觉心里踏实了很多,毕竟他是高级教师,在深圳已经混了很多年。有了高级教师的陪伴,相信不会上当受骗。。。

朱古黎二高文综金三角,尽管是三个老男人的故事,但是依然散发着香气,耐人回味。回忆起他们三个一种莫名的感动和欣喜涌上心头,如果我在二高的三年里没有他们的支持和相伴,生活将缺少很多乐趣,工作将少了很多支持,今年我到了高二,他们三个继续留在高三把关,尽管办公室的距离增加了不少,但是心于心的距离永远是紧紧贴着的,朱古黎作为我在二高成长的良师益友,将在我心中永远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也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二高会有更多工作上的金三角,更多为二高的未来打拼并付出的毕生精力的“死党们”。

王妍 2011-2-21

38

请留步,请珍惜,那年的创业情缘

——我眼中的三人行

高07级11班班主任 李喆

每一个故事的起因都是一种执着的热情,每一次相识的背后都有一份隐藏的缘分。2007年的深圳二高也不例外。一群干事创业的领导在一片荒山中亮出二高的旗帜,在如同黄土高坡风沙弥漫中建高楼一样,打响二高的名声。于是就有了“激情二高岁月的男女老少们” 。这段文字谨献给记忆中拼搏的二高岁月和蓬勃的青春。小李是二高07年第一届班主任,而故事中的朱古黎,是缘分使然,和小李搭班,语文和政史地,构成了高三(11)班的强力阵容。故事也就是从这里开始了。

缘之初识——锋芒小露

07年盛夏,深圳依然是一副热死人不偿命的面孔。小李生平第一次踏上传说中的“热土”,也第一次碰到“三人。”当时二高周围是很荒凉的,除了一些小小幼幼的动物,几乎所有的注意力(包括自然界飞禽鸟兽的注意力)都在二高这群创业者身上。按照认识顺序,猛然发现,也是朱古黎。在2007年的二高,刚来的教师都由老朱上了一节公开课,当时小李带着职业崇高的敬畏感,目不转睛地盯住老朱,看他并不苗条的身躯,在讲台上,用他特殊的“朱式发声法”,那个共振啊,底气十足地传授“真经”。开始都还顺利,可讲着讲着,一不小心,老朱把水笔打开后洒了,洒了一手,更险些洒了一身。可是老朱泰然自若,依然神色不变地讲授新课,当时小小的李就想,将来上了讲台,一定也要向老朱一样,沉稳自然,处乱不惊。

后来,07届高一分了A组和B组,小李和老朱同在B组,并且搭班。开学后,那个高一(11)班至今在小李心里留下非常好的印象,而就是那个11班,开学没多久,就把一个“包工头”的外号送给了老朱,同时也吹到了小李耳朵里。那时候,二高周围炸山,活泼的11班学生经常在上午第五节课上感受地动山摇,总是齐刷刷地向外看,已经成了习惯。在小李苦于如何将学生注意力收回来的时候,老朱用他的智慧,四两拨千斤地搞定了:“看什么看,炸山都没见过,一群农民??”,在哄堂大笑中,学生收回注意力继续上课。总之,每次小李都可以从老朱的课堂上听到笑声,也透过教室的玻璃看到学生脸上的笑容,这种笑容从未在语文课上出现过。老朱喜欢抽烟,小李总是批评老朱抽烟,而且连跺脚再讽刺,后来偶然一次,离得很远,老朱肯定以为小李没看见,因为老朱用手挡住了烟头,小李还是笑咪咪地走过去了,边走边想,把烟头藏在手后面,也不怕烫到??朱手。这些都没有激起小李对老朱深刻印象,直到高一第一次家长会后,小李突然间三天没有吃东西,每天中午穿个白袄团在办公室里,谁都没有注意,突然间有一天中午早早会来的老朱走过来,带着食堂的水煮鱼味道的饭风,“没吃饭?你几天没吃饭了?”老朱的问题似乎早有准备,看着小李的

39

苍白而蜡黄的面孔,老朱拉一个凳子坐在小李身边,“刚参加工作,你可不能透支身体喔??”老朱那天还说了很多让小李感动的话,好久,小李都在感激老朱,这个钢筋铁骨的城市也许就是像老朱这样的人,城市才会变得有温情,那是小李心里第一次感觉到可爱的深圳,温暖的鹏城。

对于阿古,是他那漂亮的字和迎风摇曳的扇子,古香古色的唐装。阿古的课小李当时没有听过,但是总是看到阿古若有所思的样子,小李心想,阿古一定总是处于沉思状,眼前也不知不觉地飘过一句话:“痛苦的思想者。”

黎头,小李印象中的黎头,永远都是笑容满面,而且经小李细心观察,认为在学校里,黎头的肤色数一数二,白里透红,而且没有褶皱与沟壑,甚至有种想摸一下的冲动,像??像碧欧泉新出的慕斯,色泽新鲜,质地柔软,经久耐用。

在高一,小李眼中三人只是各有特点,但没有深入了解,只是皮毛。

缘之再识——奋斗携手

步入高二,A、B组大融合,你来我往,文理分科,此时的小李和朱古黎三人成了搭档,不出意外,要一起战斗到高考的。于是小李的认识开始多了起来。这次得先从阿古谈起,小李班上有个女生,是阿古的课代表,孩子还是很有自己的想法的,但是小李和老朱都是接受不了她那种挑衅的眼神。后来,班上所有的老师都开始对此女孩敬而远之,可是阿古就像北方冬天里的一枝红梅一样,欣赏她,也鼓励她,每次小李都是通过阿古来转达想法。而女孩也是总能与众不同的送给阿古一样纪念性极强的小东西。比如用纸壳粘一个阿古的人像,选的是阿古最喜欢的红黑相间的衣服,最有特色的是那个黑色版材眼镜。此时,小李心里颇不是滋味,但还自我安慰地想到,人格魅力使然吧。阿古在小李心里游走于时尚和复古中间,可以选一个“为人民服务”的挎包,专门挑在去实验学校开会的时候背着,当然到别的地方也背着;有时创作扇面,还给小李讲过国画和山水画。记得有一次,全校开德育研讨会,小李赶上在李罕老师后面发言,因为李罕老师讲得特别好,小李不敢上去,赶紧找人让阿古先上,校办的老师问小李,为什么让阿古上,当时小李非常决绝地说因为阿古的气场很强悍,校办听后立马换阿古。高二,开始选导师,到现在小李也没有发现那个导师可以像阿古那样,给学生的言行打下深刻烙印,一直到毕业,阿古的那几个学生的字有了很大改观,也让小李对学生的卷面充满了信心。后来,小李发现阿古脸上的笑容多了很多,其实学生告诉过小李,很多人都很怕阿古,他的面孔板起来的时候,再配上黑色眼镜后的黑色眼睛,相当有震慑力了。高三,阿古搞了一个什么“哲人小词典”,别小看了这个蓝色的小本,在学生高三时候填写个人电子档案的时候,清一色的都有这条,小李心想,这就像解放时候的大米,救活了多少无活动可以写的高三学生啊。再后来,阿古又搞来一个课前小演讲,他用他的震慑力,让学生服服贴贴的每天演讲,题目叫“有话好好说”。为了激励学生努力演讲,阿古挥毫泼

40

墨,不知挥了多久,泼了多少墨,反正有一段时间,小李在教室里总能看到学生拿着画好的山水画和写好的字往回走,学生说这是阿古作为奖励。还听学生说,很多人在台上一展才华,小李猛然间想起以前语文组也搞过,怎么就没有一个政治组搞得好,心里很不平衡。而担任所有的纪录的人,就是那个女孩,这同样都是教课,这做老师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而且阿古和老朱的书法都那么好,小李小时候正经学过好久,后来到二高看了他俩的字,小李决定不在任何场合显摆自己那幼稚的书法了。

对于小李,阿古总是能以非常切实的提建议,并且叮嘱小李该做不该做,该说不该说,一直到学生全部离校,小李心里都好好记下了。因为阿古的话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候,发挥最大的作用,何况在经验不足的时候,有阿古做后盾,那是相当强大的。

再说说黎头,黎头上课是学生最热情的,这个地理就是文科里的理科,学生投入的热情不亚于数学,可就是学不太好。于是加上黎头满脸的笑容,课堂提问总是亲切的不得了,“同学们,南水什么调工程啊!”“北调。”一唱一和的完成了地理课的学习。黎头对学生的解答超级有耐心,在小李印象中,黎头从来没有一次提过交作业的问题,可能是黎头课代表挑的好,一男一女,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能以最大的热情带动周围同学学地理,尽管成绩都不怎么好。课代表还每次都是在黑板上写:地nǐ(理)作业什么什么的。高三后来的考试,小李每次都先找黎头商量成绩,黎头总是让小李心情很好地跳向阿古和老朱的办公室。后来高三的压力渐渐上来的时候,黎头大概是为了缓解学生心理压力,选择了很多色彩鲜艳的衣服,桃红柳绿,外加天蓝,小李见面总是夸,黎头脸上的肤色在色彩衬托下越来越好看了。结果黎头就笑得“花枝乱颤”。

缘之深处——患难珍重

在简单评价”朱古黎”之后,小李的脑海里升腾出几件最惊心动魄的事情。一是高三最后向文综倾斜的政策。在那个大家都记得的某个晚上,学生对文综的测验和练习来了一个火山大爆发。问题集中的点就是练了却没有效果。而小李此时最明白这次爆发,也是学生到高三最后的情绪宣泄,就自己的经验,在书本知识不熟悉的情况下,任何的选择题做题都是折磨;反之,也可以通过练习题目加深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学生此时的年龄,不走过不体会,是无法体会这期间的过程的。面对这种状况,三人和小李等都陷入一种困境,小李看到,老朱,迅速的瘦了,阿古憔悴了,黎头沉默了??后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学生能从早读就体会到老师的艰辛,也平和了这次争端。于是,周三的早读,小李先到教室,然后朱古黎紧跟着来教室替换小李去吃饭,此间辛劳就在彼此之间的擦肩而过,点点头中有了背水一战的默契。此时,回想着这一切,小李想着要是没有三人,可能这个坎就过不去了,满眼感激的泪水啊!

也就是这次之后,学生和老师之间反而多了几分信任,是不是“风雨过后,才有彩虹?”而最后的高考结果,恰恰证明了文综练习的正确性。毕业的重点班一位瘦高男生在毕业后吃

41

饭时说,谁跟得上老师,谁才会赢到最后。小李班上的成绩无不证明了铁的事实,鉴于此,在制作毕业纪念册时,小李把朱古黎的照片贴到上面,做了组合,认为这是这段血雨腥风的高三生活的一抹亮色,也是小李生活里不可或缺的好战友。

缘之延续——风雨同行

在生活中,年末的文艺晚会上,朱古黎成立了“欧德曼(即老男人)合唱团”,于是小李在班里也组织了一个小男生合唱团,而这些都写在了小李的脑海里。每个人都会在平静下来的时候,来回忆一些生活带给自己的收获。而小李总是在心里感谢二高,在创业阶段的二高,给了小李很多同事温暖的友谊,如春风拂过,一如喜欢传唱春天故事的深圳。在小李心中,“三人行”是文综组的一个招牌,也是小李在二高第一个三年的铁打一样的战友,风雨同舟,同舟共济。在这期间,没有人说得清这种“创业艰辛”是什么,其实就是一种大家凝成一股绳的力气,“默默中不问汗水淋漓,耕耘里不求校史留名”,这是小李最喜欢的,也是第一次写给二高教师节的献词,里面是对这个第一批创业者的内心感受,对这个组合的切身感受。因为在第一批的教师身上,小李第一次知道了同事的友谊,也明白了办公室的灯火通明的夜晚背后的职业深情。创业者是艰辛的,但拥有战友的创业路上并不孤单,因为我可以看到走到哪里,都会有三个身影,刻在二高的校史里,就是我眼中的朱古黎。

缘之后续——回眸情深

三年的岁月写不尽携手共进的朝气蓬勃, 三年的点滴也流不完夜以继日的无私付出。 三年后的字里行间散漫着回首处相识的愉悦情景, 三年后的内心深处也永远有相互扶持过的真情流露。

如今的朱古黎,虽然不再搭班,可是空间距离近了,小李每次再去高三B组的时候,屏风的一边的气场总是很强悍,好像美国大平原上的龙卷风前奏曲似的。阿古在办公室的柜子上摆了一排什么四书五经的盒子,小李想,盒子很坚强啊,这三人在这,咋没掉下来过?老朱还是那么声音洪亮,只是越来越瘦了,头发也变得有型有款了,阿古开始穿上一些更具时代感的型男衬衫,黎头除了偶尔会威胁下,小李啊,你又把什么文字给了阿古啊等等,变化不大。高三干事创业的生活依然在大家火热的激情中继续,朱古黎的故事也在点滴中不断被众人敏锐的捕捉,不断被更新,写到这,小李抬起头,咦?二高又一个轮崭新的太阳里?哦,那里就是他们三个人的笑容和学校未来新的征程吧。

42

陈沚彦:07级11班(政治科代表、梦柯书法社社长、现就读于集美大学诚毅学院)

在手机上看足足有六十八页,看到朱保华那块时我笑得不行。中途有满肚子的评价想讲,比如“写得真的很精彩很生动,有文采又诙谐幽默,叙述很有激情又饱食深情,读的时候好像整个人都掉进故事里了,眼前又浮现出朱边讲话边使劲往上提裤子的窘相,古穿着黑色唐装扇着扇子戴着幅黑框眼镜笑得看不见眼睛,还有黎的边讲课边不住地快速眨眼睛??朱古黎快乐的失意的,为人知的不为人知的,都好像电影一样在面前放映”。可等我真正把几万字全看完,我反而没那么想笑了,也突然没了那么多想说的话语,更多是无言的感动。我觉得生活真好,很庆幸我们都能成为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成为其它的什么,不管是怎样的回忆,都应该成为我们生活的养分和动力。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是极大的缘分。学会感受,学会回忆,学会感恩。同时不苛刻,常知足。

刚刚那些是感想??你要我提意见那我就斗胆说一下我看法??总体很好我就说一些小细节??1、我觉得开篇那首题记的诗用得特好,很有感觉;2、题目拟得很好,像你说的有双关,简洁明了又有蕴味;3、不好的来了??不知为什么,每次你提到邓校时总会觉得有很重的拍马屁嫌疑,尽管我知道你真很敬重邓校,可你的文字就让我有那种感觉??我不知道别人看了会不会这样觉得;4、你描写朱大爷那部分是最精彩的!可是我觉得你写邓思敏时感情明显要少于别人很多??甚至还少于吴永胜??单纯看文字的感觉;5、因为文字比较多,看到后面会疲劳,所以你电梯那一段描写显得有一点点拖沓。我不知道说这些恰不恰当,你是长辈啊,我这么说好像显得有点失敬不知天高地厚。不过你总叫我们小朋友嘛那我想什么就说什么了。

以前也看过你很多文字,不过都是什么研究啊启示啊都是你的思想。今天第一次看到了你的生活——真想让其它同学知道其实你跟他们所想的很不同。

王纪昀:07级12班(现就读深圳大学)

那华丽的朱古黎

正所谓逝去的才让人追忆,朱古黎的组合仿佛有着让人不时想起的魔力。老朱的敏锐,老古的风骚,老黎的广博让朱古力组合无往不利,一直被追赶,从未被超越。其实,当跨出二高的大门时,才发现要再找到几个如此优秀又负责的老师是很不易的。

其实嘛,老朱给我的第一影响是俗!俗到家了!不过可能像老子说过的:“和其光,同其尘”吧,其实老朱后来给人的感觉是相当潇洒的,而且对自己人生的定位非常的明确。老古嘛,给人的感觉是很有才,并且练过武功。(当时纯属个人感觉)其实还隐隐有一种怀才不遇的小小失意之感。老黎给人感觉就像一个高速CPU一样,眼睛一眨一眨就解决了问题,很聪明敏锐的样子。两年以来就逐渐印证了我的感觉,朱古黎各有各的味道嘛。

43

说道朱古黎的教学,是让12班的同学都很敬佩的。作为标准单纯的高三小朋友,大家都被朱古黎的博学所唬得一愣一愣的。然而作为一个新时代优秀文科生,无数的作业,试卷,测试让人焦头烂额是历史的必然性。。。。其实这是个很简单的企业管理案例,只要在作业最多的时候站在同学的立场上说几句话,让同学感觉到老师和他们是站在一边的就没有抵触老师的情绪了,自然也不会抵触老师发的试卷啦。

朱古黎还有一点让人堪忧,就是暮气越来越沉啦。虽然说岁月不饶人,但是老子同学又说:“至虚极,守静笃”,只有放下心中的担忧,把自己的锐气从岁月手中夺回来。才能轻装上阵,跳出老套的教学模式来创造新天地嘛。千万不要因为各种前车之鉴,各种暮气而不敢放手去做哦。

好啦,就蜻蜓点水一小下,更多的话下次再说。

邓伟佳(07级11班现就读深圳大学)

(一)

在打开这篇文章之前我一直以为肯定又是政治性绝对古板的论文,竟没想到看了一段就已经让我乐不可支,更没想到严肃的老古会如此幽默,文中描述的一段段画面不禁让我想起在二高那些“被压迫”的日子,很紧张很快乐很强大。

算一算,也就是半年前吧,想想那时一到自习课时“朱古力”就轮番上阵,不辞辛劳的强调,“现在都向文综倾斜了!你们这群农民!还在搞那有的没的数学作甚!!~”,“还在做数学,愚蠢!!!”云云,每每听到,我们这些讲台下面的小农民就笑嘻嘻的把数学收起来,开始死背硬背那大段大段的天文地理。

再想一想,有段时间真是看到选择题就想吐,晚自习动不动就几百道选择题汹涌而来,我的2B铅笔都不知道刨了多少次,而且最吐血的是第二天成绩就出来了,一堆堆数据表,排名变成老朱上课的谈资,“啊,XXX没救啦,天天搞语数英,迟早有一天要死在上面的知道不”“啊,XXX进步啦!终于不用倒数第一了~改倒数第二了”大半个钟头思想教育之后,坐我旁边的XX们都把刚布置的数学作业做完了??,而老黎呢则很淡定的说几句昨晚的小测全班测得怎么样,然后开始全班讲错题,慢腾腾讲了6、7道也就下课了??,老古更绝,有时只字不提,直接说有问题来问。搬着个凳子很爽的坐在那里开始摇扇子了??。 最后说一说那倒数几十天里的感动,不仅仅是朱古黎,所有2高的老师包括宿舍老师都绝对的给力,每天辛苦的要死,好几次我去办公室都看到老师不是忙着准备新的卷子就是被围得水泄不通,老朱也充当非常不正规的心理辅导员,最喜欢说的就是:“吃好喝好身体好,XXX,你太瘦了,吃多点知道不!别搞学习了,去吃饭!”有时还中午义务刷教材,敬佩啊!,

44

老古也一改严肃的本色,经常满面春风的笑(虽然笑起来感觉笑里藏刀),还对我们“走错厕所的低级错误”强调强调再强调(尽管最后还是有人犯了?),老黎则不停地说哪里要考,哪里要背,我们简直成了祖国的花朵,被朱古黎捧得恨不得替我们上考场。

好吧,千言万语,思绪太乱,我现在在深大的宿舍里翻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看到那些熟悉的货币理论商品理论,就会想起高一进校第一次老古找我聊天,希望我保持那份灵气,想起他在书法课一笔一笔的教我硬笔书法以致我现在爱上写字。其实我没说,有老师你的关注是件超级幸福的事情,真的,可能以后也不会再碰到这些知识了,但朱古黎的一字一句将带我更快乐的成长,吃好喝好身体好!~哈哈。

还是文绉绉的补充一句吧,最近听讲座的时候一个大学教授说的:行走在消逝中,且行且珍惜。

(二)

哈哈~老师我不常开电脑,所以现在才看到你的邮件,上一封也收到了呢!~看来二高的电脑还是很有人情味的~,其实现在虽然没有政史地我反而有点不习惯了(嘿嘿欠虐……)反而高数和会计很头疼啊,不过没关系,经得起高考的人都是铁人!大学有很多好玩的,不过我知道最好的还是在图书馆,虽然现在主科学起来有点吃力,但我课外书看了不少呀,累积起来有6、7本了,我还报了日语业余班~虽然现在还没怎么想好以后该干什么,但是船到桥头自然直,先期末考试不挂科,然后看书看书看书!总之不会让老师失望的!!老师你可以继续写呀,写多少我看多少,保证忠实粉丝~最后把最近的新动态都持续下去,要是能出书,哈哈那更帅了,深大绝对免费宣传,老师你还可能一不小心赚了一笔呢,不过别太辛苦就是了,手工活让小的们去做,您老看看书,画下画,喝杯茶,细致活慢慢来。希望身体健康,天天与学生斗其乐无穷,年轻态健康品呀!

黎子洋(07级11班现就读华中科大)

(一)

这个?看完了??怎么说?太多太多?我并不是一个善于表达的人?说一点吧?? 二高?我对二高的印象并不好?甚至不太喜欢二高(邓伟佳评价我很狗血??)但是我却很喜欢这里遇到的很多老师。例如第一个给我鼓励 吞拿·唐老师?让我真正感受到汉语博大精深的李罕老师?理转文后仍旧遇上的带病坚持工作的刘珺老师?让英语成为我的习惯的emily?临近高考沉重得不行的爱林哥?尽管我不愿听说教仍耐心开导我的吉吉老师??最重要的当然还有朱古黎?

4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bn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