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1999年高职考试

更新时间:2023-09-24 20:3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浙江省1999年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考试

班级________ 学号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游说(shuì) 尽(jǐn)打 对峙(shì) 安然无恙(yàng) ....B.湮(yān)没 骁(xiāo)勇 储(chǔ)水量 河水汤汤(dàng) ....C.干坼(chè) 徘徊(huí) 杜撰(zhuàn) 怡(yí)然自得 ....D.吮(shǔn)血 犄(jī)角 遒(qiú)劲 自给(jǐ)自足 ....

2.下列词语不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挈妇将雏 遗笑大方 腾挪跌宕 瞩目 B.随意驱遣 急于是功 栩栩如生 不啻 C.绵延逶迤 重蹈覆辙 生杀予夺 祆寺 D.顶礼膜拜 卓有成效 通霄达旦 赢敝

3.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张先生小时候经常在窗外听父亲讲课,父亲无意间发现,便让他登堂入室,成为班中最年幼的学生。

B.在这场抗洪斗争中,如果没有党中央的英明领导,要想取得抗洪斗争的胜利是不堪设想的。 C.对社会观察的深刻,往往使他(鲁迅先生)的批判独抒新见,入木三分。 D.这次征文,由于时间紧,来稿多是些不刊之论,少有高质量的作品。

4.下列各句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们希望司机和乘客吸取这一惨痛的教训,以避免今后人身财产不受损失。 B.生活中,一个人难免不遭挫折。

C.这个经验值得文教工作者和中小学教师的重视。

D.师生们在“庭院之不扫何以洒扫天下”的大讨论后,学校的卫生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5.下面这段文字的横线上应依次填入的关联词,正确的一项是( )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________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________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________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________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肤浅地研究的。 A.如果 但是 即使 况且 B.即使 但是 甚至 而且 C.如果 那么 即使 并且 D.即使 那么 甚至 况且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对的打“√”,错的打“×”) ( )1.“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此句标点无误。 ( )2.鲁迅先生叹息说:“倘是狮子,夸说怎样肥大是不妨事的,如果是一口猪或一匹羊,肥大倒不是好兆头。”这是一个第一层为转折关系的复句。 ( )3.“月亮离山顶,似乎不过几尺。”,“他三杯高梁下肚,就有点轻飘飘的感觉。”两句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 )4.“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一句,说明是否施行仁政,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根本大计。这是《过秦论》一文的中心论点。

( )5.会议纪要是会后的总结性文件,包括对会议情况的报道和对会议内容的总结。 ( )6.“景泰蓝是一种用铜做成器物的胎,然后经过掐丝、点蓝、烧制、打磨、镀金加工而成的工艺品。”这个定义下得准确。 ( )7.“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此句属于议论的表达方式。 ( )8.《游褒禅山记》是一篇说理散文,作者游山的心得是:成就伟大的事业,必须有坚强的意志、足够的力量和必要的客观条件。 ( )9.《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按乐曲的不同分为“赋”“比”“兴”三部分。

( )10.《雷雨》通过周朴园和鲁侍萍两家错综复杂的关系,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和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反映了正在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三十年代中国的社会现实。

三、填空题(每小格1分,共10分)

1.________________,无人知是荔枝来。出自《过华清宫绝句》,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 __________。 2.《水调歌头·游泳》的词题是__________。

3.在对待外国文化问题上,鲁迅先生提出了“拿来主义”的口号,怎么拿?其基本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这一成语出自__________写的《鸿门宴》,该文节选自《史记·项羽本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通史。

5.柳林因病不能参加研讨会。下面是他回信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三处不得体,请予以修改。

收到你们的邀请函,我很高兴。因病难以①莅临,②不能为大会作出应有的贡献,深感③惭愧。特致歉意,敬请原谅。

改为: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3题,共30分)

(一)(10分)

①研究怎样编制书目、怎样利用书目的学问,是目录学。②古今中外,许多大学问家都十

分重视目录学,认为目录学是读书治学的入门之学,是基础知识。③清代学者王鸣盛说:“目录之学,学中第一要紧事,必从此问途,方能得其门而入。”④目录学专家张之洞也说:“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知某书宜读而不得精校精注本,事倍功半。”⑤这些都是十分中肯的话。⑥.

十六世纪末欧洲目录学兴起的时候,许多学者都认为图书目录是一种非常得力的工具。⑦他们盛赞它是“引出知识迷宫的线索”,“打开一切科学宝库的钥匙”,给它极高的地位。⑧革命导师.

列宁也十分重视书目。⑨在十月革命前,他被流放在西伯利亚地区时,为研究革命理论,曾多次写信向亲友要各种书目,希望他们尽可能向旧书商、图书馆和书店要些书目寄给他。⑩中国文化革命主将鲁迅善于利用各种书目,还编过多种书目。(11)许寿裳的儿子许世瑛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请鲁迅指导读书,鲁迅给了他一个书单。(12)可见初学者是多么需要了解有关的书目。

1.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中肯( ) 盛( )赞 ..2.“读书必须用目录学作指导,否则很可能走弯路”一句是从语段中抽出来的,它的位置应在( )(2分)

A.②③句之间 B.⑤⑥句之间 C.⑦⑧句之间 D.(11)(12)句之间 3.下面所列的说明方法,语段中没有运用的是( )(2分) A.引用 B.下定义 C.作比较 D.打比方 4.语段要说明的中心是( )(2分)

A.目录学是研究怎样编制书目、怎样利用书目的学问。 B.古今中外许多大学问家都十分重视目录学。 C.目录学的性质、内容、意义和作用。 D.初学者需要了解有关书目。

5.对语段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从结构上看,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时间顺序。

B.从论证方法上看,运用了引证法、喻证法、例证法、类比法。 C.从修辞方法上看,这段文字运用了借喻、借代、引用等修辞手法。 D.从结构上看,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先总后分的逻辑顺序。

(二)(10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________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______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的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1.横线上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羞涩地打着朵儿”与“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用的修辞手法是( )(2分)

A.夸张与比喻 B.拟人和通感(移觉) C.比喻与借代 D.借代和夸张 3.“明珠”、“星星”与“碧天”指的是( )(2分)

A.荷花与湖水 B.水珠与湖 C.荷花与荷叶 D.水珠与荷叶 4.“凝碧的波痕”指的是( )(2分)

A.田田的叶子 B.脉脉的流水 C.叶子和花的颤动 D.风的吹拂

5.这段文字描写的顺序是( )(2分)

A.从近处到远处 B.从远处到近处 C.从低处到高处 D.从高处到低处

(三)(10分)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亦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

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解释加点的词(4分) 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②圣益圣( ) .

③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④小学而大遗( ) .

2.朗读停顿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D.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译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这段文字采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其作用是(20字以内回答)(2分) 五、作文(2题,共40分)

阅读下面这则寓言,完成以下两题。

农妇与母鸡

一个农妇养了一群母鸡。这群母鸡每天都生蛋。农妇暗自想道:假如我喂鸡的粮食增加一倍,它们就会一天生两次蛋。于是她就实施自己的计划。不久,那群母鸡长得腰肥滚壮,羽毛发亮,却不再下蛋了。

(一)请展开合理的想像,描写农妇面对那群不再下蛋的母鸡时的心理活动;200字左右。(10分) (二)把握寓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30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as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