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B和教育心理学B考试考点

更新时间:2023-10-12 06:5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符号说明:——代表填空或者选择题 ※表示简答或者论述题 代表名词解释题 ★表示历届考试出现的次数

教育心理学B类全部考点总结

第一章 绪论

本章考点: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内容、性质与意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古今中外不同时期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特点及历史发展过程。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学科性质:教育心理学是心理与教育结合的产物。是一门介于社会与自然、应用与理论之间的交叉学科。、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过程中学生心理,影响学习的因素,师生互动

3.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学习理论、学习的过程、影响学习的因素, 4.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认知因素、非智力因素以及社会因素。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与意义

※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①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整个心里科学理论的发展

②对教育实践有较大的意义:1.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率与质量2.有助于更新教育观念,帮助教育者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1.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的指导思想??:辩证唯物主义

2.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育性原则。 3.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一、观察法 教育心理学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是指在教育过程中研究者通过感官或者借助一定得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个体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或者行为变化,从而收集研究资料。观察法包括:实验室观察法和自然观察法 二、调查法 调查法是通过其他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和观察法不同。包括问卷法、访谈法和教育经验总结法。 教育经验总结法:它不只是调查法利用现存的经验总结材料,而是有目的地整理这些经验,从中提炼所包含的心理学规律。 三、实验法 实验法包括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 自然实验法:是在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下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 实验室实验法:是在特设的心理学实验室内进行的。 小TIPS:如何区分 这几种方法? 观察法:往往是只观察记录,而不做其他的事 调查法:往往要借助一定的手段来了解学生特定的心理。比如用问卷(问卷法),用谈话的方式(谈话法)。或者教师通过教学反思,或者查阅学生的历史成绩,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教育经验总结法) 1

实验法:一定会控制和改变一些变量,促使需要的心理现象出现。 4.※运用观察法研究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有明确目标和周全计划。第二记录要详尽。第三,要多次观察防止偶然因素的影响。 5.运用问卷法研究需要注意的问题:??

(1) 问卷表达清晰、准确、简洁。问卷编制合理(2)问卷具有信度与效度(3)注意防止社会期许。 6.※教育心理实验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研究结果科学可靠,能够找到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可用于指导实践。 局限:对控制变量的要求较高。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1. 教育心理学成立的标志:???190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Thorndike,E.L.)著《教育心理学》开始 2. 国际教育心理学发展趋势: 内容趋于集中、各派的分歧日益缩小、注重学校教育实践。

第二章教育与心理的发展

本章考点:

心理发展的特点,心理发展的实质,心理发展的过程,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影响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如何看待环境、遗传、教育之间的关系,影响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发生认知论,心理发展阶段论。

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

1.心理发展的定义:?心理发展通常是指个体从胚胎、出生、成熟、衰老到死亡的整个生命周期心理的变化过程;分为广义与狭义。

广义:人类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一生的心理变化认知发展 狭义:人类个体从出生到心理成熟阶段的变化。

2.※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①阶段性与连续性②方向性与顺序性③不平衡性④个别差异性⑤各方面因素相互制约⑥逐渐分化和统一的过程

第二节:影响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

1. ※ 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遗传,成熟,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 2. 遗传决定论的观点,创始人高尔顿。? 3. 环境决定论的观点,创始人华生。? 4. 二因素决定论的观点,创始人斯腾。?

5. ※如何正确看待遗传、环境、教育之间的关系???

首先,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是儿童心理发展必要的物质前提和基础,为心理发展提供可能性。 其次,社会环境与教育在一定条件下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再次,儿童心理发展动力是通过在活动中产生的心理矛盾运动发展的。

第三节几种主要的心理发展理论

1. 皮亚杰的核心理论:发生认知论??

2. ※发生认知论?: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个体与环境在相互作用中,个体不断的构建心理结构,从而在心理发展上产生质变和量变。简单的说就是个体对环境的适应。

四个基本概念:图式、同化、顺应、平衡。 ※四个阶段:

2

感知运动阶段(sensorimotor stage,0-2岁, 婴儿期) 前运算阶段(preoperational stage,2-7岁,学前期) 具体运算阶段(concrete operational stage,7-11岁,小学) 形式运算阶段(formal operational stage,11-15,初中)

3.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提出八个人类发展的阶段 4. 维果斯基:提出最近发展区。? 5.

最近发展区的定义???: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

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6.维果斯基认为心理发展的四种表现:

(1)心理活动主动性、随意性的不断发展(2)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性的提高(3)间接的、以符号或词为中介的心理结构的形成(4)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第三章 学习与学习理论概述

本章考点:

广义的学习、人类的学习、学生学习的概念、一般学习、元学习的含义、奥苏贝尔对学习的分类,学习理论研究的意义。

第一节学习概述

1. 一般的学习?:一般学习是指基于经验而导致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相对一致变化的过程。

2. 广义的学习:学习是有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经过练习或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内部心理的比较持久的变化过程。

3. 狭义的学习(人类学习)定义:学习是社会生活实践中,在社会传递下,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的经验过程。

4. 学生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掌握系统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各种能力,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与道德品质的过程。

5. 元学习:对学习机能的学习,指个体获得学习机制的学习。 6.※人类学习与学生学习的关系:

(1)学生学习以间接经验为主 (2)学生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和有组织的进行的。 (3)学生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

7.一般将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心智的以思维为主的能力的学习以及道德品质与行为规范的学习。

8.奥苏贝尔按照? ①学习进行的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 和发现学习 ②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机械学习 和 有意义学习 9.※学习理论研究的意义?

理论意义 : 有助于学习和把握学习的实质和基本规律

实践意义 :①有助于教育者改进自身学习 ②有助于教育者掌握学生学习规律,提高教学效率 ③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第四章: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本章考点

桑代克的试误说、巴甫洛夫华生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学说、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所提出的基本观点、学习规律,联结、准备率、操作性条件反射、负强化、程序教学、观察学习、自我效能高的概念。

3

联结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观点

第一节:桑代克的“试误—联结”说

1. ※如何评价桑代克的学习理论???

①试误一联结学说,认为心理和学习是情境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学习的实质是经过试误在 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即形成S-R之间的联结,学习过程是尝试错误的过程,而不是 通过推理而顿悟的过程:

②该理论认为,所谓学习就是在一定情境的影响下,唤起原本联结中的一种联结趋向,并 使之加强:

③桑代克通过动物的实验,提出了著名的学习联结理论,对学习进行较为系统和科学的研

究,井总结出了学习的规律.即效果律、准备律以及练习律,其理论体系奠定了联结派学习理论的基础,对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堪称教育心理学的鼻祖:

④桑代克把人类复杂的学习过程等同于动物的学习,简化了学习过程的性质,只能解释简

单的机械的学习,无法解释人类复杂的认知学习,抹杀了人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具有相当大的局限性。 2. 效果律:?导致满意后果的行为会被加强,带来烦恼的行为则被减弱甚至淘汰

3. 练习律:又分为应用律与失用律。联结的应用、练习会增强联结的力量,(应用律)不练习则导致联结的减弱甚至淘汰(失用律)

4. 准备律:学习者有准备而给予活动就感到满意,有准备而不活动或无准备而强制活动都会烦恼 第二节巴甫洛夫与华生的经典型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1. 如何评价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的创始人巴甫洛夫,华生将该理论率先引入学习理论研究领域)?

①该理论认为学习就是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联结的实现过程是通过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在时空上结合产生的替代作用。

②巴甫洛夫与华生提出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把精确而又客观的方法引入了对动物学习的研究,把生理与心理统一起来,对高级心理活动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对心理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学说揭示了心理活动和学习活动最基本的规律和生理机制,对科学、唯物地说明心理活动和学习是有功绩的。

③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也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只可以解释部分较为简单、低级的学习,不能解释复杂的、更为高级的认知学习过程一起来,对高级的认知学习过程。

④该理论混淆了人与动物的界限,抹杀了人类思维的特点。 2.巴甫洛夫进行的实验为:狗分泌唾液实验? 铃声为条件刺激,食物为无条件刺激 3.华生:恐惧形成实验

4.消退律:如果条件刺激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反射刺激的强化,则已经建立的条件反 射将逐渐减弱甚至消失。 -

5.泛化:条件反射一旦确立,其他类似最初条件刺激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条件反射。 6.分化:分别向有机体呈现条件刺激和与之相似的无关刺激,对条件刺激给予强化,对 无关刺激不予强化,这样可以使有机体对条件刺激和无关刺激产生分化,只对前者进行反

7.华生对学习律的研究,他发对桑代克的效果律,主张用频因律和近因律解释。频因律,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某种行为练习次数越多,越容易形成习惯。近因律,最近发生的事件容易得到强化。?(举例选择)

第三节: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1、※如何评价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P85

4

2、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由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创立。该理论是是根据他用自己发明的“斯金纳箱”所做的经典实验所提出的。指有机体在某种情境中自发做出的某种行为由于得到加强而提高了该行为在这种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即形成了该反应与情境的联系。

3、斯金纳认为所有行为可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由已知的剌激引起。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作性行为:是由有机体自身发出的,最初是自发行为,后来这些行为得到强化而成为特定情境中随意的有目的的操作,有机体通过这些操作

作用于环境以达到对环境的有效适应。

4、斯金纳把条件发射分为两类:应答性条件反射(经典性条件反射)和反应型条件发射 (操作性条件反射)。经典性条件反射:刺激一反应的联结,反应由刺激引起;操作性条件 反射:操作一强化的过程,重要的是操作后的强化。 5、※经典性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区别:P76

6.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包括两部分:(1)学习的实质(2)学习的规律

7、学习的实质:“强化一联结”学说,认为学习是指有机体在某种情境自发作出的某种行为由于得到强化而提高该行为在这种情境发生的概率,即形成了反应与情境的联系。

8.学习的规律:(1)连续接近技术;指通过不断强化有机体的一系列逐渐接近最终目的的反应来使他逐渐形成这种技术。(2)强化的类型:正强化和负强化

9、强化类型与惩罚

10、强化的程序:连续强化(及时强化)、间歇强化(延缓强化) -

11、程序教学:指各门学科知识按其中的内在逻辑联系分解为一系列的知识项目,这些知识项目之间前后衔接,逐渐加深,然后学生按照由知识项目的顺序逐个学习每一项知识,伴随每个知识项目的学习,及时给予反馈和强化,使学生最终能掌握所学知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精心设计知识项目序列和强化序列是程序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

(1)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最先是直线式程序。

(2)程序教学遵循的原则:①小的步子②积极反应③及时反馈④低错误率⑤自定步调 (3)程序教学的依据: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和强化原理。

(4)程序教学可以通过教学机器来进行。程序教学机的优点:①避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常会因为受到教师的批评、训斥等而造成的恐惧、反感心理。②强化及时,反馈及时,不像传统教学中反馈和强化太少,耽搁时间长,降低了强化的效果。③最大限度地照顾了个别差异,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④使教师能清楚把握学生的学习过程,发现问题所在,以便有针对地进行教学。⑤机器可以记录学生的反应情况,为教师修改程序教材提供有效信息。

第四节观察学习与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1、班杜拉认为人后天学习有两类:直接经验学习和间接经验学习(观察学习) 2、观察学习的概念:

3. 观察学习的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动机过程。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al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