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恐龙》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3-12-14 16:4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落实核心目标,让学生有所得

——苏教版三下《恐龙》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恐龙》是苏教版第六册教材第七组中的一篇知识性短文,课文运用了打比方、作比较、列数据等常用的说明事物的方法,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形态、习性,流露出作者对恐龙这种史前动物的喜爱之情,使学生读来兴趣倍增。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交代恐龙生活的年代、生活环境及活动范围之广、数量之多。第二至五自然段介绍了恐龙及其近亲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先生动形象地介绍了雷龙、梁龙、剑龙和三角龙的外形特点,再讲恐龙的亲戚鱼龙和翼龙,然后讲恐龙的吃食,最后介绍恐龙是如何繁衍后代的。第六自然段讲恐龙消失之谜。全文思路清晰,语言准确生动,说明方法多样,是学生学习说明事物的方法的范例。 设计理念:

本堂课的教学旨在体现“生本”教育的基本理念,体现“大阅读、大积累、大思考、大表达”的语文课堂新思路。让教材成为一个点,在开放式话题的引领下,带动学生课前的预习和相关的语文实践,唤醒学生的已有知识储备,给学生思维、实践的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 1、运用已有的策略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用查关键字的方法理解文中“漫游”、“望而生畏”等词。

2、通过课前资料的收集、交流,结合图文,了解恐龙的种类,以及各种恐龙的形态和生活习性。收集有关恐龙的图片、模型及文字资料,制作标牌,按一定的规律排列,仿照课文解说。

★3、了解说明文的写作特色,通过比较初步感知打比方、作比较、列数据等说明事物的方法,感受说明文用词造句的准确性。

★4、抓住关键词语,根据“恐龙生活年代--种类--亲戚—食物--繁殖--消失”的思路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说明文的写作特色,通过比较初步感知打比方、作比较、列数据等说明事物的方法,感受说明文用词造句的准确性。 教学难点:

抓住关键词语,根据“恐龙生活年代--种类--亲戚—食物--繁殖--消失”的思路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1、在两亿多年前,地球上生活着一群神秘的动物,它们就是——恐龙。

2、说一说你印象中的恐龙。

3、让我们回到那个属于恐龙的年代,一起来看看。(播放视频) 4、视频中的恐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自由说

过渡: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一同认识这种神秘的动物。(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们对恐龙的想象与认识,让孩子从抽象到具体地看恐龙,激发他们探寻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一想:课文分别写了恐龙的哪些方面? 2、出示词语:

(1)两亿年 沼泽 覆盖 漫游

什么是“沼泽”?(看图理解)沼泽:水草茂密的泥地。 覆盖:地面生长成片的植物。 (2)吊桥 利剑 匕首 脸型

“匕”读第三声;出示“吊桥”图片。

大家见过吊桥吗?通过绳索将长长的桥面固定在桥柱上。 字形分析:型和形,并给“型”组词。 (3)庞然大物 望而生畏 锋利无比

哪些东西是“庞然大物”? “畏”:畏惧、害怕。(解词方法:先抓住关键字,再整体理解词语)

3、分段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这一自然段写了恐龙的什么方面?(读一段,说一段)

1、恐龙的(生活环境);2、 恐龙的(种类及形态),;3、恐龙的(亲戚);4、 恐龙的(生活习性);5、恐龙的(消失) 过渡:看来,同学们很会读书!读了课文就知道了恐龙这么多的知识,真了不起!下面,就让我们坐上时光穿梭机,一起走进恐龙的世界。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完成对课文生字新词、课文脉络和基本内容的把握,指导学生简洁明了地概括课文内容,教给了概括的方法,在语言实践中扎实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体现“先学——再教”的过程,为后续学习作好准备。】

三、走进恐龙的生活环境

1、两亿年前的世界像什么样子?(出示图片)指名说。 大片大片的沼泽、茂密的森林(出示第一自然段) 那时的地球气候温暖,遍地都是大片的沼泽和茂密的森林,爬行动物有足够的食物,恐龙逐渐繁盛起来,种类越来越多。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问:当时恐龙生活得怎么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哪个词可以看出来?理解“漫游”(随意游玩)到处漫游——当时地上走的 、天上飞的、水中游的都是恐龙)。恐龙的数量——(很多)

理解“遍及整个世界”活动范围——(很广) 所以,恐龙是当时世界的主宰。 3、指导朗读:你能通过朗读把这种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感觉表达出来吗?谁来试试!(指名读)

4、大家想不想读一读?(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抓住关键词来想象画面,组织语言,感受恐龙的生活环境以及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 四、了解恐龙的种类和形态

过渡:读得真不错!我们仿佛来到了神秘而又多彩的恐龙世界。 1、引说:我们知道,恐龙的种类——(很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 (板书:形态、种类)

2、默读第二自然段,画出几种恐龙的名字,并在插图中找到相应的恐龙,将名字写在恐龙的身上。 (实物投影,校对。)

3、请同学们细读第二自然段,你最喜欢哪种恐龙?它有什么特点?并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出示句式:我最喜欢 ,因为它 。(同桌交流) 4、交流(随机出示相关段落)

A.我最喜欢雷龙,因为它很大、很重。 (1)看图片,这就是——雷龙,它有什么特点?可以用书中的哪个词来形容它?(庞然大物) (板书)

(2)雷龙到底有多大,你从文中哪里知道的?

出示:雷龙是个庞然大物,它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它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 (3)如果我这样说:“雷龙是个庞然大物,它的身体很重,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不好?为什么?

① 讲解:一头大象已经是陆地上最重的动物了,可这雷龙竟比(生接着说:六头大象还要重。)这重的真让人难以想象。这种说明方法就叫——作比较。(板书:说明方法)

② 你听过打雷的声音吗?那是什么感觉?我们来听一听。课文把 比作 ,再一次说明它是个——(庞然大物)。这种方法叫什么?(打比方)读 ③ 作者用“作比较、打比方”的方法,写出了雷龙的庞大。

④ 师: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你们听听,他描述的这只雷龙大不大?指名读、齐读。

B.我最喜欢梁龙,因为它身体很长(板书)。从哪句话知道的?

①出示图、文——梁龙的身体很长,从头到尾足有二十多米,走起路来,好像是一架移动的吊桥。

②齐读体会。让我们看看教室,从东到西大约8米长,想象一下这么长的梁龙会是几间教室连在一起呀?(三间)如果它把脑袋放在十班,那尾巴就到了12班。长不长?(很长)

③课文通过列举这样一个数据,让我们一下子明白了梁龙有多长,这种方法叫做列数据。(板书 列数据)

④这里还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打比方)把梁龙比作一架移动的吊桥,写出了梁龙的长。

⑥现在,我们可以把梁龙的长读出来吗?谁再来朗读一下? 老师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一架移动的吊桥,读得真棒! C.我最喜欢剑龙,因为它全身带刺(板书),样子很特别。 ①出示图、文——剑龙的背上插着两排三角形的剑板,尾巴上还有四支利剑一样的尾刺。(——指导读出为什么叫剑龙。)

②“两排三角形”这是告诉我们剑板的(数量和形状)。(列数据)

“四支利剑一样”用了什么方法来告诉我们尾刺的锋利?(打比方)

③ 指导朗读:瞧,剑龙多威武呀,就像一位身披铠甲、威风凛凛的武士一样。 我们再来读一读写剑龙的句子。(齐读) 老师听出来了,这样的尾刺真厉害!

D.我最喜欢三角龙,因为它长相凶恶(板书),长得很奇怪。你看!

①出示图、文——三角龙的脸上长着三只大角,一只长在鼻子上方,另外两只长在眼睛上方,每只角都有一米长——这样的脸型,让任何动物都望而生畏。 ②指名读。

③这三只大角,真是名副其实,咱们来笔画一下这三只大角,一只长在哪里啊?(师生一起比划)另外两只呢?每只角都有(一米长)只见头上长角的,没见过脸上长角的,这么怪的脸型,你见了怕不怕?这就叫:(望而生畏)

④这里也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列数据)正因为这脸上的三只大角,所以我们称它为“三角龙”。

⑤指导朗读:谁能读出三角龙的凶呢?(练读)指读

5、现在我们再来看看他们的名字,都跟他们的什么有关?(外形特点)是呀,科学家就是根据他们的外形特点来给他们取名字的。你能用“因为……所以……”这样的句式说一说这四种恐龙名字的由来吗?

6、现在我们拿起书,齐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注意读出他们的特点。

7、同学们,这一段围绕恐龙的种类和形态,分别为我们介绍了这四种恐龙,这是什么结构啊?——总分 (板书)

【设计意图:在课前研究、整理的基础上,让学生围绕话题,紧贴着文本的语言,交流文本介绍的各类恐龙的特点,了解说明的方法,同时结合课外所得,对某种恐龙作进一步的补充介绍。交流学生在与老师、其他同学的充分互动中,文本内容更加充实、丰满,恐龙形象更加生动。】

五、学写恐龙

1、恐龙还有许多种类(出示图片),请我们的小科学家,为他们起起名字吧! 2、请你选择1—2种说明方法,根据他们的特点,来写一写这种恐龙。 (展示学生的课堂作业。) 过渡:课文中还向我们介绍了恐龙的亲戚,它们有什么特点呢?这么多的恐龙都吃些什么呢?恐龙又是如何繁衍后代的呢?我们下一节课学习!

【设计意图:设计时,旨在让学生仿照文本的语言和说明方法,对自己的资料进行整理,用简洁的语句表达出来,并在与其他学生的比照中感知表达的规范与准确。这一过程体现了语文性,也锻炼了学生能力。】

六、作业:

继续搜集恐龙图片、模型及文字资料,准备把你喜欢的一种恐龙介绍给大家。 【设计意图:激励、唤醒、鼓舞学生探索恐龙的去向,从而去查找资料,更是对学生自主探究精神的启迪,从而实现有现的课堂教学为学生在课外无限的发展服务这一目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 听写词语。

2、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恐龙》,认识了雷龙、梁龙、剑龙、三角龙,

学习了打比方、作比较、列数据等说明方法。 3、 完成大练第四题,复习旧知。

【设计意图:这一复习环节,既温习巩固了词语,又让学生凭借词语回忆了课文内容,并在当堂做题时明确了说明方法。】 二、了解恐龙的亲戚及生活习性 1、恐龙的亲戚。

(1)课文除了介绍这些特点明显的恐龙,还介绍了恐龙的亲戚。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鱼龙和翼龙他们和恐龙的关系很近,但不属于恐龙家族。 (3)鱼龙的特点是什么呢?读句子。 (4)看,这是翼龙。为什么称它为翼龙?这里面把翼龙飞翔时比做了什么?(生:一架轻型飞机)这样形容让你觉得翼龙飞行起来——比较轻巧。回忆一下,在说明文当中我们把这种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读好这句话。 2、恐龙的食物

(1)恐龙吃什么?大都数恐龙是吃……但有些恐龙是专门吃肉的,比如我们书上介绍的——霸王龙。

(2)谁来给大家介绍介绍?出示句子:……霸王龙给你的感觉怎么样?(看图)(说说脑袋、牙齿、身体)这牙齿真锋利啊,就像——又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请用你的朗读来告诉大家,这是一只凶猛的霸王龙。 (3)我们了解的恐龙的种类又多了一种。 3、恐龙生育后代

(1)恐龙是卵生的,这就是恐龙蛋(点图),恐龙就是这样来繁衍后代的。理解“破壳而出”。出示图片

(2)除此之外,你从这一节中还知道了什么?这些恐龙还都是尽责的父母。 (3)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学习引导学生以文本为主进一步研究探索,用上一课时所学来继续学习,使学生加深印象,学会运用。同时,了解更多的恐龙知识,明白恐龙的与众不同。】

三、探讨恐龙的消失

1、两亿多年前,恐龙曾是地球上主人,请同学们读第一自然段。 2、可是,这些恐龙在地球上生活了——(引读)

3、读了这一段,你想知道什么呢?(为什么会突然神秘地消失?)请你们来猜猜他们突然消失的原因?科学家门也作出了种种猜测,比如恐龙突然神秘地消失了,有的科学家推测是地壳在6500万年前发生剧烈运动,改变了地球上的气候和环境,恐龙不能适应这种新环境就灭绝了;还有的科学家推测那是因为有颗小行星撞击到地球上,导致大气中聚集着厚厚的灰层,遮住了太阳,地球上变得寒冷无比,从而导致恐龙灭绝。

4、……不过这些还只是猜测,真正的原因到现今为止谁也不知道,还是一个未解开的谜团。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要解开这个谜,还有待我们同学将来用自己的智慧去探索。

【设计意图:书本上的知识往往是限的,激发学生探索课外知识,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收集资料的综合实践能力。】 四、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第五题。

板书设计:

20 恐龙

生活环境 种类 形态特点 说明方法

种类及形态 雷龙 庞然大物 作比较、打比方 亲戚 梁龙 身体很长 列数据、打比方 生活习性 剑龙 全身带刺 列数据、打比方 恐龙消失 三角龙 长相凶恶 列数据

设计反思:

《恐龙》是一篇知识性短文,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形态和生活习性。说明文的作为教材出现在课本里,选编的目的不只是让学生了解其中的蕴涵知识,它是一个教学凭借,应担当起语文教学的任务――提高学生言语能力。为此,本课教学设计突出了三个方面。

一、突出阅读教学以读为主的理念。

教学中设计了按照学习语言的认知规律,安排了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学习课文第一步应该“通读课文”,“知道文章的大概”以利于下一步学生对各部分进行品读、领悟。重点安排了精读课文,读中感悟的教学环节,运用以读代讲,观察插图,运用对比等教学手段,使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读中积累,读中学会读,并在最后出示读中配以恐龙图片,延伸对文本的感悟,在诵读中激扬情感。

二、抓住要点,帮助学生把握恐龙的外形特点。

恐龙离我们年代久远,它的名字是后人起的,是科学家根据资料大胆猜测,根据恐龙的外形特点展开想象而起的名字。这一点,在教学设计中围绕中心句“恐龙的种类很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展开学习活动。其次,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恐龙的外形特点各活动情况,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不。并且在教学设计中,运用句式训练,把学生掌握的知识内化,提高学生言语表达能力。 三、以知识为载体,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设计中,以情境导入,初步感知恐龙的外形、种类,拓展延伸中,让学生介绍了解到的恐龙知识。这些知识的学习,是为了激发学生探索课外知识,培养学生学科学、和、爱科学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收集资料的综合实践能力。同时,让学生在议议、说说中提高言语的运用能力。

板书设计:

20 恐龙

生活环境 种类 形态特点 说明方法

种类及形态 雷龙 庞然大物 作比较、打比方 亲戚 梁龙 身体很长 列数据、打比方 生活习性 剑龙 全身带刺 列数据、打比方 恐龙消失 三角龙 长相凶恶 列数据

设计反思:

《恐龙》是一篇知识性短文,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形态和生活习性。说明文的作为教材出现在课本里,选编的目的不只是让学生了解其中的蕴涵知识,它是一个教学凭借,应担当起语文教学的任务――提高学生言语能力。为此,本课教学设计突出了三个方面。

一、突出阅读教学以读为主的理念。

教学中设计了按照学习语言的认知规律,安排了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学习课文第一步应该“通读课文”,“知道文章的大概”以利于下一步学生对各部分进行品读、领悟。重点安排了精读课文,读中感悟的教学环节,运用以读代讲,观察插图,运用对比等教学手段,使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读中积累,读中学会读,并在最后出示读中配以恐龙图片,延伸对文本的感悟,在诵读中激扬情感。

二、抓住要点,帮助学生把握恐龙的外形特点。

恐龙离我们年代久远,它的名字是后人起的,是科学家根据资料大胆猜测,根据恐龙的外形特点展开想象而起的名字。这一点,在教学设计中围绕中心句“恐龙的种类很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展开学习活动。其次,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恐龙的外形特点各活动情况,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不。并且在教学设计中,运用句式训练,把学生掌握的知识内化,提高学生言语表达能力。 三、以知识为载体,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设计中,以情境导入,初步感知恐龙的外形、种类,拓展延伸中,让学生介绍了解到的恐龙知识。这些知识的学习,是为了激发学生探索课外知识,培养学生学科学、和、爱科学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收集资料的综合实践能力。同时,让学生在议议、说说中提高言语的运用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a1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