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秋八年级数学上册 15.3 等腰三角形教案(新版)沪科版

更新时间:2023-11-22 07:3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5.3 等腰三角形

第1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

1.使学生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通过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使学生进一步经历观察、实验、推理、交流等活动. 3.使学生熟练地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等腰三角形内角的度数. 4.通过例题教学,帮助学生总结代数法求几何角度,线段长度的方法.

重点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 难点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个等腰三角形,标出字母,问什么样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ABC中,如果有两边AB=AC,那么它是等腰三角形. 2.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具有等腰三角形的形象?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引导学生完成“探究”.

1.指出△ABC的腰、顶角、底角. 相等的两边AB、AC都叫做腰,另外一边BC叫做底边,两腰的夹角∠BAC叫做顶角,腰和底边的夹角∠ABC,∠ACB叫做底角.

2.实验.

现在请同学们做一张等腰三角形的半透明纸片,每个人的等腰三角形的大小和形状可以不一样,把纸片对折,让两腰AB,AC重叠在一起,折痕为AD,如图所示,你能发现什么现象吗?请你尽可能多地写出结论.

可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观察、思考、交流,可能得到的结论: (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2)∠B=∠C.

(3)BD=CD,AD为底边上的中线.

(4)∠ADB=∠ADC=90°,AD为底边上的高线. (5)∠BAD=∠CAD,AD为顶角平分线.

结论(2)用文字如何表述?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结论(3)、(4)、(5)用一句话可以归纳为什么?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和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二)等边三角形

在等腰三角形中,有一种特殊的情况,就是底边与腰相等,这时,三角形三边都相等,我们把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具有什么性质呢?

1.请同学们画一个等边三角形,用量角器量出各个内角的度数,并提出猜想. 2.你能否用已知的知识,通过推理得到你的猜想是正确的?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由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的性质得到∠A=∠B=∠C,又由∠A+∠B+∠C=180°,从而推出∠A=∠B=∠C=60°.

3.上面的条件和结论如何叙述?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有几条对称轴? 等边三角形也称为正三角形.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2

例1 如图,在△ABC中,AB=AC=10 cm,BC=12 cm,S△ABC=48 cm,点D为BC的中点,DE⊥AC于点E,则DE等于( )

A.5 cm B.4.8 cm C.2.4 cm D.2 cm

分析: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连接AD,根据D为BC的中点可以得到CD112

=BC=6,AD⊥BC.又S△ABC=·AD·BC=48 cm,BC=12 cm,可得AD=8 cm.因为DE⊥AC,2211

因此S△ADC=AD·CD=AC·DE,即AD·CD=AC·DE,从而可得DE=4.8 cm.

22

【归纳总结】本题主要考察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性质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等腰三

角形中,“三线合一”是常作的辅助线,作出辅助线后容易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例2 如图,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点B,C,D,E在同一直线上,且CG=CD,DF=DE,求∠E的度数.

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CB=60°,根据CG=CD可得出∠CDF的度数,再根据DF=DE,最后即可得出∠E的度数.

解:∵△ABC为等边三角形,∴∠ACB=60°, ∵CG=CD,∴∠CDG=30°,∵DE=DF,

2

∴∠E=15°.

【归纳总结】等边三角形的每一个内角都等于60°;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在本题中,这三个定理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在等边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中欲求角的度数,与等边三角形以及等腰三角形中角的特点是分不开的.

引导学生学习教材P133~135例1~3,牢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能熟练运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

四、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1.教材P133~134练习及P136练习.

2.请同学们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随堂演练”内容. 五、反思小结,梳理新知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它们对今后的学习十分重要,因此要牢记并能熟练应用.用数学语言表述如下:

(1)△ABC中,如果AB=AC,那么∠B=∠C.

(2)△ABC中,如果AB=AC,D在BC上,那么由条件①∠BAD=∠CAD,②AD⊥BC,③BD=CD中的任意一个都可以推出另外两个.

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以推出等边三角形的各角相等,且都为60°.“三线合一”性质在实际应用中,只要推出其中一个结论成立,其他两个结论一样成立,所以关键是寻找其中一个结论成立的条件.

六、布置作业

1.请同学们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课时作业”内容. 2.教材P139~140习题15.3第1,7,10,11,12题.

第2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及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1.通过探索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条件,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2.能利用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条件,正确判断某个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 3.理解掌握有一个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4.有一个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简单应用.

重点

1.让学生掌握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条件和正确应用. 2.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发现与应用. 难点

1.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条件的正确文字叙述. 2.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的探索与证明.

3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活动1] 问题

(1)我们学习过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角之间都有什么数量关系?今天,我们先来看一个特殊的直角三角形,看它的边具有什么性质.

(2)用你的30°角的直角三角尺,把斜边和30°角所对的直角边量一量,你有什么发现?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活动2]

对于一个三角形,怎样识别它是不是等腰三角形呢?我们已经知道的方法是看它是否有两条边相等.这一节,我们再学习另一种识别方法.

我们已学过,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反过来,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是等腰三角形吗?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分别拿出一张半透明纸,做一个实验,按以下方法进行操作:

1.在半透明纸上画一个线段BC.

2.以BC为始边,分别以点B和点C为顶点,用量角器画两个相等的角,两角终边的交点为A.

3.用刻度尺找出BC的中点D,连接AD,然后沿AD对折. 问题1:AB与AC是否重合?

问题2:本实验的条件与结论如何用文字语言加以叙述?

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称“等角对等边”.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就是等腰三角形.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条件,可以用来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

例1 在△ABC中,已知∠A=40°,∠B=70°,判断△ABC是什么三角形,为什么? 问题3:三个角都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吗?你能说明理由吗? 三个角都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例2 已知: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E分别在BA,CA的延长线上,且AD=AE.

求证:△ADE是等边三角形. 证明:∵△ABC是等边三角形, ∴∠BAC=∠B=∠C=60°. ∵∠EAD=∠BAC=60°, 又AD=AE,

∴△ADE是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活动3] 问题

(1)请同学们准备好两个全等的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把相等的边拼在一起组成平面

4

图形,有几种拼法?

(2)探究:在这些图形中,轴对称图形有______个,其中三角形有______个,各是一个怎样的三角形?说说你的理由

(若学生不能单独回答,可以先与同伴交流结论成立的理由,教师可提示:求得∠B=∠D=∠BAD=60°或证∠ABD=60°,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在等边△ABD中,AB______BD(填“>”“<”或“=”),在Rt△ABC中,______=30°,30°角所对的直角边是______,BC=______AB(为什么).

[活动4] 问题

我们仅凭实际操作得出的结论还需证明吗?

(1)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其条件和结论分别是什么?如何用数学符号来表达?如何证明?

(2)总结:

该性质适用范围是什么?(直角三角形) 运用该性质可求什么?

(计算和证明线段的倍分,揭示了30°角直角三角形中边的数量关系的特殊性.) 逆命题成立吗?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角等于30°,(请同学们课后验证)

[活动5] 问题

(1)△ABC中,∠ACB=90°,∠A=30°,CD⊥AB,AB=4,则BC=________,∠BCD=________,BD=________.

(2)如图,∠ABC=30°,AC⊥BC,AB=4 cm,

①求AC的长;

②如图,若D是AB的中点,求DC的长;

③如图,若D是AB的中点,DE⊥BC,求DE的长. (3)如图是屋架设计图的一部分, 点D是斜梁AB的中点,立柱BC,DE垂直于横梁AC, AB=7.4 m,∠A=30°,立柱BC,DE要多长?

追问:①若D变成AB上使CD⊥AB于D的点,其他条件不变,你能分解出30°角的直角三角形吗?求出那些线段的长.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9p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