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更新时间:2024-03-02 00:2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7、安全施工保证措施

7.1安全生产管理目标

本工程项目施工的安全生产目标承诺“三无、三消灭,一控一建一杜绝”:

(1)“三无”:无工伤死亡和重伤事故,无重大交通事故,无爆炸、火灾、洪灾事故。

(2)“一杜绝”:杜绝重大机械设备安全事故。 (3)“一控”:控制年负伤频率在5‰以下。

(4)“三消灭”:消灭违章指挥、消灭违章操作、消灭惯性事故。 (5)“一创建”:创建安全文明标准工地。

7.2安全保证体系框图 安全方针: 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安全领导小组 组 长:项目经理 副组长:总工程师 安全目标: “三无”、“一控” “三消灭” 安全责任制 安全教育 安全工作体系 安全控制 安全检查 安全活动经费 安全奖惩条例 安全管理措施 系统安全教育 三工教育 各业 务室 各工区正、 副主任 防 防防 防防 高塌触火淹空方 电 灾 亡 坠 落 防交通事故 定期检查 不定期检查 各工区安全员、正、副班长 各工班安全员、安全监督 岗岗员 消除事

7.3安全管理制度

7.3.1设各级专职安全检查人员的制度

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在项目经理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并领导本项目的安全生产工作,主管安全生产的项目副经理为安全生产的直接责任人,项目总工程师为安全生产的技术负责人。项目经理部设安全质量监察部,配有专职安全检查工程师,一工区、二工区及施工队设兼职安全员。 2)、一工区安全生产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3)、专职安质工程师:

专职安全工程师: 4)、施工班组:

2)、二工区安全生产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3)、专职安质工程师:

专职安全工程师: 4)、施工班组:

7.3.2严格执行逐级安全技术交底制度

施工前由项目经理部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安全交底。项目工区施工队对施工班组及具体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各级专职安全员对安全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并作好记录。

7.3.3严格执行安全检查制度

项目经理部要保证检查制度的落实,按规定定期检查日期、参加检查的人员。经理部每15日检查一次,工区安检部门每7日检查一次,作业班组实行每班班前、班中、班后三检制,不定期检查视工程进展情况而定。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要建立登记、整改制度,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制定整改措施。 7.3.4建立安全生产奖罚制度

必须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将安全生产与评先、奖励、晋级、升级及验工计价挂起钩来。

对于工程施工中出现的安全责任事故,责任人负其相应责任,并负责具体实施。 对各生产单位,实行提取安全生产保证金的办法(工程建安价值的0.5~1%提取),对于达不到安全生产目标的生产单位,一律不予退还。

工程项目施工中凡发生大、重大安全事故的单位领导和责任人员,一律不能评先、晋级和奖励,并视情节轻重给予免职、降薪、降级、甚至撤职等处分。

7.4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7.4.1洞内开挖及监控量测安全措施

(1) 隧道开挖作业采用过程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及工法要求进行施工,应严格作到“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十八字方针,以确保施工安全;

(2)每天进行洞内量测和地表沉降观测,根据监测数据及时调整支护参数,防止地表沉降以及隧道净空变形;

(3)认真作好掌子面地质观测记录,必要时采用超前探管进行前方地质探测,根据地质变化以及水文变化情况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及时调整支护参数;

(4)进行排管作业时严格按设计及技术交底进行对排管的数量,角度布设,吹管时吹口不能对着有人及材料较轻的物体,以免高压风及被吹起的物体伤人;布设排

管时应根据地质情况控制风量或采用风镐打入,避免布设排管时造成土体坍塌;为保证注浆效果,控制注浆作业中土体坍塌,注浆前应封闭注浆面。

(5)开挖作业时,施工人员应服从现场指挥,严格按安全技术交底要求操作,碴土倒运、材料堆放与倒运作业应有专人指挥,防止同时作业出现碰撞伤人事故;

(6)在对有管线附近施工时,首先了解掌握管线的情况,并切实按照管线保护的施工要求进行施工,严禁用强大工具进行施工,如用风镐、重锤等进行作业,对需要加固的地段严格按照其要求进行相应加固,对发现新的管线和异常情况应先作好其现场人保护工作,并向相关领导和部门进行汇报。不得私自进行处理。

(7)掌子面光线应充足、照明用电压不应高于36V。

(8)掌子面预备应急物资,以防一旦出现事故,能及时补救。 7.4.2爆破作业安全措施

(1) 爆破器材的领取必须专人负责,其品种、规格及相应数量由爆破负责人视实际需要填写火工品领用单,照单领取。

(2)不得提前班次领取爆破器材。所领取的爆破器材不得遗失或转交他人,不准擅自销毁或挪作它用。爆破结束后,必须将剩余的爆破器材如数及时交回器材库。

(3)雷管和炸药不得同车装运,领取爆破器材后应直接送到爆破地点,不得携带爆破器材在人群聚集的地方停留,禁止乱丢乱放。雷管、炸药必须分别存放在专用的器材箱内,禁止装在衣袋内。

(4)人工搬运爆破器材时,一人一次运送的起爆器材不准超过10公斤;可搬运散装炸药20公斤,背运原包装炸药一箱(袋),挑运原包装炸药二箱(袋)。

(5)严禁摩擦、撞击、抛掷爆破器材,作业现场严禁烟火。

(6)钻孔前必须确认掌子面无盲炮后方可施钻,否则,必须经过处理。严禁在残眼上钻孔,严禁在已装药的炮孔附近进行钻孔作业。

(7)爆破前,人员和机械必须撤至安全地带,同时切断电源并作好安全警戒。爆破人员必须最后撤离爆破地点。

(8)进行爆破作业时,使用标准的爆炸警告信号(此种信号要事先取得监理工

程师书面批准)和持有有效爆破证的爆破员上岗,并对人员、本工程及所有财产采取一切防护措施。

(9)爆破后,爆破作业人员进入现场应仔细检查有无冒顶、危石、支护破坏和盲炮。若发现有上述情况应由当班人员及时处理,未经处理前应在现场设立危险警戒或标志。处理盲炮时,无关人员不准在场,应在危险区边界设警戒,危险区内禁止进行其他作业;

(10)爆破完毕后检查有无出现瞎炮,如存在瞎炮应及时处理。 7.4.3锚喷作业安全措施

(1) 工作人员加强个人防护,喷射手应佩带防护面罩,防水披肩、防护眼镜、防尘口罩、乳胶手套;其他工作人员也应佩带防尘口罩等防护用品;

(2)眼睛、脸部或皮肤接触浆液时,应立即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 20min,严重者送医院治疗;

(3)对所需喷射机械必须实行定机、定人、定岗位的“三定”制度,认真执行安全操作、保养和交接班制度;

(4) 喷射机械设备应布置在安全地带,喷射机注浆罐、风包等均应安装压力表、安全阀,并在使用前进行耐压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5)锚喷作业前必须检查管道、现场环境、接头、压力表及安全阀,确认安全后方可进行操作;

(6)钻孔中发生大量突泥涌水时,应集中全力及时注浆封堵;

(7)喷射作业场地要做到机械布置得当,运输道路畅通,风、水、电位置合理,线路顺直互不干扰,管线路应不漏风,不漏水,不漏电场地整洁无积水;

(8)喷射作业时应随时检查开挖面情况,防止出现掉块、坍塌现象,地质稳定性较差时可采用先初喷一层封闭,然后再喷射至设计厚度。

(9)手持喷射器作业时,喷口使用、放置严禁对着人,输料管理顺,严禁碾压、踩踏管路;非操作手不得动用喷射头;

(10)喷射机开始时应先给风在开机后送料,结束时待料喷完,先停机后关风,

工作中应经常检查输料管出料弯管有无磨薄击穿及连接不牢的现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当喷嘴不出料时,检查输料管是否堵塞,但一定要避开有人的地方,严防高压水、高压风及其它喷射物突然喷出伤人;

(11)加强统一指挥,在钻注作业中发生异常情况时,要及时处理,确保安全。 7.4.4拱架架立安全措施

(1)焊接连接筋时,保证电焊机和焊接导线绝缘良好,同时电焊机必须按要求接地,并同时安装漏电保护器,潮湿地质应站在干燥的木板或绝板上进行焊接;洞内电源线布置合理,低压配电箱底口距地面高度1.2m,距掌子面15m,防止剥皮漏电,洞内所有电力设备均采用三级保护。

(2)施工前严格检查施工机具和电路,正确安装漏电保护器,防止出现漏电和机械伤人事故;

(3)格栅架立时非操作人员不得停留在掌子面,确保施工操作空间,并有专人负责指挥,统一操作;

(4)有脚手架施工时,搬料上架时,应提前检查脚手架牢固可靠,并有防护栏,搬料时专人指挥协调作业,防止出现滑落伤人事故;

(5)不得在脚手架上集中堆放钢筋或其它物品,应随用随时倒运;

(6)人员作业时必须穿工作服、带安全帽,着装紧凑,不得留长发,防止出现易被挂住,引起安全事故;

(7)对在超过2米的高处作业时,为高空作业,作业人员应系好安全绳,安全绳必须是高挂低用,要坚决作好其临边临口的安全防护,其防护必须牢固,间距空隙均符合相关要求。

7.4.5其它现场安全生产措施

1)临时及辅助工程按相应的国家有关标准、规范要求施工。

2)临时供电及照明线路满足《电力施工技术安全规则》要求,电线接头牢固,电力安全工具定期检查。

3)空压机等压力容器的安装和使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4)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一律佩戴安全帽。

5)现场使用的安全防护用品用具及机械设备,要进行不定期的抽检,发现不合格产品或技术指标和安全性能不能满足施工安全需要的产品,必须立即停止使用,并清除出施工现场。

6)建立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凡进入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不得上岗作业。

7)实行逐级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开工前,经理部技术人员要将工程概况、施工方法、安全技术措施等情况向全体职工进行详细交底,班组每天要向工人进行施工要求、作业环境的安全交底。

8)施工现场和木工加工场及贮存易燃易爆器材的仓库,要建立防火管理制度。备足防火设施和灭火器材,要经常检查,保持良好。

8、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8.1、质量管理目标

工程质量按国家颁布的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评定,确保省优,争创国优,分项工程合格率达100%。

8.2、质量保证体系

建立健全的项目质量保证体系见下页图。

质量保证体系 思想保证 质量保证 技术保证 施工保证 经济保证 提高质量意识 项目部TQC领导小组 加强技术培训,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强化ISO9002系列标准 创优质 工程 经济法规 检查创优效果 制定创优措施 明确创优工点 经济责任制 TQC教育 工区QC小组 质量第一 为用户服务 下道工序是用户 制定教育计划 掌握规范标准 技术交底 图纸交底 测量复核 推广新技术工艺 成果发表 工班QC小组 检查落实 改进工作质量 总结表彰先进 技术岗位责任 质量责任 接受工程师监察 定期不定期质量检查 制定创优措施 优质优价 完善计量支付手续 定奖罚制度 责任包干 签订包保责任状 经济兑现 提高施 工技能 奖优罚劣 提高经济效益 质量评定 反 馈 确保质量目标和创优目标的实现

质量保证体系框图

8.3管理保证措施

(1)由项目经理主持,带领经理部各部门负责人和工程技术人员,对现场进行再调查,全面深入了解现场地质情况、周边环境、交通情况、地下管线、排水系统、相邻工地情况、最终确定现场平面布置和施工方案。

(2)进一步熟悉招标、合同条款、设计图纸、严格执行国家、广州市及业主有关技术规范、验收标准及相关法规。在此基础上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计划,并按时报送业主与监理工程师。

(3)实行岗前技术培训。凡投入本工程施工的所有人员,在上岗前均要进行为期两周的技术培训,使人人对本项目的技术标准、技术要求心中有数,从而提高全员质量意识。

(4)建立和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经理部、施工队二级质量管理体系,充分发挥质量管理小组的职能作用,做到责任到人,定点定人定责,实行施工质量挂牌承包,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制定各工艺、各工序质量标准,保证施工有标准,检查有依据,使整个施工过程处于均衡、稳定、连续的受控状态,确保分部工程符合技术规范和验收标准。

(5)严格工程质量奖惩制度,将产品质量、工作质量、工序质量高低与职工个人利益直接挂钩、责任明确、严格执行质量奖惩制度、重奖重罚。

(6)按ISO9002质量体系和质量手册要求,组织好体系在本项目的运行,制定管理层各岗位的职责范围,各部门的管理标准;制定试验、检测、监测、例检、抽检、隐检、工序检、分项分部检和内部验收工作程序;建立文件资料控制程序和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工艺不合格控制程序,建立定期内审制度。

(7)建立和完善质量专职检查和群众性“互检”、“三检”制度和质量评比制度,签订各级质量责任书,并严格考核,兑现奖惩。

(8)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开展群众性的QC小组活动,与专业技术攻关相结合,立课题,出成果,作好成果转化。

(9)建立质量领导小组工作计划,并把落实创优规划目标作为小组的主要工作内容和最终目标,要定期分析活动情况,布置下阶段任务,作到有布置有检查。

8.4技术保证措施

8.4.1关键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措施

其关键施工工序质量控制措施见下表8-1。

关键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表 表8-1 名称 超前支护 控 制 措 施 采用小型机具配合人工开挖,杜绝欠挖,严控超挖,施工过程中加强测量,开挖一开挖 段,测量一段,合格后才进入下道工序。 本工序主要控制喷射混凝土的厚度。开挖完毕后即时喷射混凝土封闭围岩,复喷混初支 凝土达到设计要求的厚度,同时预留注浆管,以备初支背后注浆之用。 8.4.2隧道暗挖结构初支质量保证措施 1)防坍措施

(1)遵循浅埋暗挖法“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施工原则;

(2)超前预注浆,根据工作面地质情况,确定注浆的方案,精心布管,严格控好注浆压力,密切关注注浆量,确保达到理想的加固效果;

(3)严格控制开挖循环进尺,对不良地质地段,应适当缩短开挖进尺; (4)及时施作仰拱形成封闭结构;

(5)初期支护封闭后及时进行背后回填注浆;

(6)加强施工现场监控量测,选择合理的监测项目,及时反馈信息,以掌握施工中围岩和支护的力学动态及稳定程度。 2)格栅钢架工程

(1)格栅钢架其原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 (2)现场加工的格栅钢架应分批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用于施工。

(3)格栅钢架用于工程前应进行试拼,架立应符合设计要求,连接螺栓必须拧紧,数量符合设计,节点板密贴对正,格栅钢架连接圆顺。

(4)格栅钢架架立的中线和标高必须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3)喷射混凝土

(1)所用材料的品种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其中水泥需先进行复检,符合有关规定后方可使用。

(2)喷射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计量和强度必须满足设计和规范规的要求。 (3)仰拱基槽内不得有积水、淤泥、虚土和杂物,喷射混凝土结构必须密实,不得夹泥夹碴。

(4)格栅钢架间喷射混凝土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不得出现脱落和露筋现象,表面应平整圆顺,无大的起伏凹凸。 8.4.3隐蔽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1)加强全体员工思想上的教育,牢固树立积极配合监理工作的观念。 (2)每一道隐蔽的工序未经监理工程师的批准,不得进入下一道工序的施工,确保监理工程师有充分的机会对即将覆盖或掩盖的任何一部分工程进行检查、检验。

(3)每一道隐蔽的工序施作完毕后,承包人自检合格后,上报监理工程师。监理工程师检查批准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的施作,若检查不合格,必须立即返工或返修,重新检查直到合格为止。

(4)制定出奖惩制度,严格施工纪律。

(5)当监理工程师发出对某一部位有疑议或特殊指示时,项目部应立即组织人员施作,待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后,方可施工下一道工序。

8.5原材料及半成品使用控制保证

1)设立专门的原材料及半成品质量控制机构,制定制度,加强对原材料进场的监督与控制,工程材料必须全部有试验合格证,严禁一切未经化验或未经批准的不合格原材料运入工地。

2)所有资料、原材料及半成品均执行公司的相关作业指导书,以保证得到恰当搬运、贮存、保护。

3)项目机电物资部将在现场设立贮存场地和库房,制定验收、贮存、保护、检

查、和发放的管理办法,防止产品交付前的损坏和变质。

4)项目工程技术部制定施工过程中分项工程原材料及半成品的保护方法,指定人员负责实施,防止进入下道工序或交付前损坏或变质。

5)项目部在工程竣工后继续负责对其成品进行保护,直到完成交付给业主。

9、职业健康、环境保护、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9.1职业健康管理措施

1)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防止或减轻噪音的污染。 2)文明施工,在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领导和组织下,积极开展创建文明工地的活动。

3)施工现场和驻地保持清洁卫生。运输车辆不带泥砂出场,沿途不遗撒,生活垃圾集中堆放,及时清理。

4)食堂、伙房安排一名工地领导主管食品卫生工作,并设专职的卫生管理员。食堂、伙房的设置需经深圳市卫生防疫部门的审查、批准。

5)建立食品卫生管理制度,要办理食品卫生许可证、炊事人员身体健康证和卫生知识培训证。伙房内外要整洁、炊具用具必须干净。操作人员上岗必须穿戴整洁的工作服并保持个人卫生。食堂、操作间、仓库要做到生熟食分开操作和保管,有灭鼠、防蝇措施。

6)在现场设立专门的临时医疗站,配备足够的设施、药物和称职的医务人员。同时配备一套以上的担架,用于一旦发生事故时对受伤人员的急救。

7)施工现场内的厕所安排专人保洁,按规定采取水冲或加盖措施,及时打药,防止蚊蝇孳生。

8)雇佣专业的卫生防疫部门定期对现场和工程进行防疫和卫生专业检查和处理,包括消灭白蚁、鼠害、蚊蝇和其它虫害,以防对施工人员、现场和永久工程造成任何危害。

9)强化施工和管理人员的卫生意识。并定期对所有人员进行身体检查,杜绝和防止疾病的产生,对已患传染病或病毒携带者及时隔离治疗。

9.2环境保护管理措施

9.2.1减少粉尘措施

1)施工现场安排专人进行洒水,并配备洒水车,防止粉尘飞扬。 2)作业场地及运输车辆应及时清扫、冲洗,保证场地及车辆的清洁。 3)主要运输道路需进行固化,要定时洒水防尘,严禁在场地内燃烧各种垃圾及废弃物。

9.2.2噪音控制措施

施工期间主要的噪声来源是施工机械等,采取的控制措施为:

(1)施工场界噪声按《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923-90)的要求控制。 (2)采取措施,保证在各施工阶段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机械设备和工法。并且在满足施工要求的条件下,尽量选择低噪声的机具。

(3)合理布局施工场地、优化作业方案,保证施工安排和场地布局考虑尽量减

少施工对周围居民生活的影响,减小噪声强度和敏感点受噪声干扰的时间,建立必要的噪声控制设施,如隔声屏障等。

(4)自备发电机时将作隔声处理,在有电力供应时不使用自备发电机。 (5)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在特殊时间段(如高考期间)不进行有噪声的作业。 (6)合理分布动力机械的工作场所,尽量避免同处运行较多的动力机械设备。 (7)对空压机、发电机等噪音超标的机械设备,采取装消音器来降低噪音。 (8)对于行驶的机动车辆,严禁鸣笛。

(9)合理安排噪音较大的机械作业时间,距居民较近地段,严格控制噪音,不得在夜间进行产生环境噪音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 9.2.3预防水污染的措施

施工期间的水污染主要是施工泥浆水、车辆冲洗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雨季地表径流等。容易污染收纳水体、堵塞城市排水系统、引起水浸街等。

采取的控制措施:

1)工程开工前,先进行施工总平面图的设计及设计不同阶段的平面图设计(含

排水方案),根据现场现有的市政排水设施布设情况,上报市政排水主管部门同意,并向市政排水主管部门申请临时施工许可证,建立一套临时排污系统,完成工地排水和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并保证工地排水和废水处理设施在整个施工过程的有效性,做到现场无积水、排水不外溢、不堵塞、水质达标。

2)工地排水实行雨水、污水分流制度。雨水、污水在排入市政管道前均要先在沉淀池沉淀后才能排放,而且所有向市政排水设施排放的污水,应符合国家和深圳市的有关规定。

3)工地机械设备维修污水设专门的收集地,此类污水不能排入市政排水网,须有专车运至市有关部门指定地段倒弃。

4)如在市政排水设施安全防护范围内进行其它可能危害排水设施安全的作业,应当事先报告市政排水主管部门或市政排水专门机构,并采取相应的防护和补救措施。所有在施工场地裸露的市政给排水网须采取有效措施给予保护。

5)废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悬浮物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三级标准400mg/l。废水排入自然水体,悬浮物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二级标准150mg/l。

6)根据不同施工场地排水网的走向和过载能力,选择合适的排口位置和排放方式。

7)施工现场设置专用油漆、料库,库房地面做防渗漏处理,储存、使用、保管专人负责,防止油料跑、冒、滴、漏污染土壤、水体。 9.2.4防振动扰民控制措施

产生振动的主要来源是施工机械的作业,采取的控制措施为:

(1)施工振动对环境的影响按《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的要求。 (2)根据敏感点的位置和保护要求选择施工机械和施工方法,最大限度减少对周围的影响。

(3)本工程施工有可能会对地层产生扰动,引起建筑变形或沉陷的区域,对临近建筑物将事先详查、做好记录,对可能的危害采取加固等预防措施。

9.2.5城市生态保护措施

(1)对城市绿化,在施工范围内严格按有关法规执行。临时占用绿地要报批、交费并及时恢复。砍伐或迁移树木要报批并交费,不得随意修剪树木。古树名木按要求进行特殊保护。

(2)对地上和地下的文物要防震、防毁和避让,不污染和破坏文物,不危及文物安全。发现地下文物,保护现场,及时报告。

(3)在施工前做好各类市政管线调查,施工中做好保护,防止施工破坏管线。市政管线的迁移和保护按法规要求进行,履行报批手续付费。同时采取措施并建立应急程序、做好应急准备,避免停水、停电等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事故可及时响应。

(4)施工照明灯的悬挂高度和方向要考虑不影响居民夜间休息。 9.2.6大气污染

大气的主要污染来源有:运输、开挖、燃油机械、炉灶等,采取的控制措施有: (1)粉尘、扬尘的作业面和装卸、运输过程,制定操作规程和洒水降尘制度,在旱季和大风天气适当洒水, 保持湿度。

(2)合理组织施工、优化工地布局,使产生扬尘的作业、运输尽量避开敏感点和敏感时段。

(3)严禁在施工现场焚烧任何含废弃物和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烟尘、臭气的物质,熔融沥青等有害物质要使用封闭和带有烟气处理装置的设备。 (4)工程使用商品混凝土。

(5)水泥等易飞扬细颗粒散体物料应尽量安排库内存放,堆土场、散装物料露天堆放场要压实、覆盖。

(6)为防止进出现场的车辆轮胎夹带物等污染周边公共道路,故在出口处设立冲洗刷池,清除车轮携土。

(7)拆除构筑物时要有防尘遮挡,在旱季适量洒水。 (8)使用清洁能源,炉灶符合烟尘排放规定。

9.2.7固体废弃物管理措施

固体废弃物的主要来源是工程弃土、建筑废料和生活垃圾,会对城市环境卫生造成影响,采取的控制措施是:

(1)合理选定堆放场位置,对弃土进行洒水覆膜封闭,防止扬尘污染,堆土场周围加护墙和护板。

(2)制定泥浆和废碴的处理、处置方案,按照法规要求选择有资质的运输单位,及时清运施工弃土和余泥碴土,建立登记制度,防止中途倾倒事件发生并做到运输途中不撒落。

(3)选择对外环境影响小的出土口、运输线路及运输时间。

(4)剩余料具、包装及时回收、清退。对可再利用的废弃物尽量回收利用。各类垃圾及时清扫、清运,不得随意倾倒,尽量做到每班清扫、每日清运。

(5)施工现场内无废弃砂浆和混凝土,运输道路和操作面落地料及时清运,砂浆、混凝土倒运时应采取防撒落措施。

(6)严禁垃圾乱倒、乱卸。施工现场设垃圾站,各类生活垃圾按规定集中收集,由环卫部门及时清理、清运,一般要求每班清扫、每日清运。 9.2.8渣土防洒措施

(1)运输车辆进出场时,派专人清洗轮胎和车厢挡板,防止污染城市道路和市区环境。

(2)外运土方车辆进行严密遮盖,出场时设专人清洗轮胎和车厢挡板,防止污染城市道路和市区环境。

(3)废泥浆外运采用专用车辆,指定专人管理,检查车辆的密封性能,并严禁在中途排放。

9.3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9.3.1妥善处理路地关系

1)积极联系当地政府和群众,了解当地民风民俗,尊重民族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处理好与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关系,不与百姓发生冲突。

2)教育职工,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当地的规章制度。杜绝偷盗、斗殴等违法现象发生。 9.3.2施工场地管理

1)主要规章制度及施工总平面布置图、施工组织网络图等张挂上墙,各种图表标注规范、醒目。

2)各类公告牌、标志牌内容齐全,样式规范,位置醒目。

3)对各类加工作业场、材料堆放场等地面进行硬化。现场材料分类堆码整齐,对水泥、钢材、木材等设置防雨、防潮设施。

4)工程施工现场安排专人负责保洁工作,并配备相应的洒水设备,及时洒水清扫,减少扬尘污染。

5)合理布置施工现场给、排水系统。保证给水设施不渗漏,供水安全。排水系统顺畅,沟池成网,排水纵坡不小于1‰,排水沟用砖砌筑,水泥砂浆抹面,截面满足排水要求。

6)临时用电按施工组织设计布置,不乱接乱扯,供电设施良好,光照充足。 7)所有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一律配带标识身份或工种的证牌。

9.3.3办公、生活设施管理

1)办公室干净、卫生、整齐。职工宿舍做到通风、明亮、保暖、隔热,地面用

砂浆抹面,物品摆放整齐。

2)职工食堂干净、卫生,锅台、灶台用瓷砖帖面,工作人员定期体检,配证上岗。餐具严格消毒,有防蝇、防鼠措施。

3)厕所派专人管理,生活垃圾及时处理,并设立职工浴室和诊所。

10、施工应急预案

10.1成立应急领导小组

1、一工区应急领导小组 工程部:花山宏 副组长:林荣奋 组长:凌初华 常务副组长:潘家文 副组长:徐高明 副组长:陆永亮 安质部:吕晓亮 合同部:董跃军 财务部:陈永江 综合部:胡歧 区间开挖及支护施工作业队 2、二工区应急领导小组

工程部:王文江

区间开挖及支护施工作业队

组长:凌初华 常务副组长:邓本举 副组长:林志艺 副组长:代理旭 副组长:张安详 安质部:李乐辉 合同部:周志洪 财务部:郑文彪 综合部:罗斌

10.2应急抢险队伍

10.2.1抢险队伍的组成

抢险队伍负责各区间隧道开挖施工突发事故的抢险工作。

人员:抢险管理人员;具有二项以上特种操作技能的工人(包括:电工、电气焊工、起重吊装工、架子工等),人员20人;普通工人30人,总人数50人。 10.2.2抢险队伍的到位

发生突发事故,抢险队所有队员接到通知后携带抢险设备10分钟内到达现场,立即组织抢险。

10.3应急抢险队伍的器材、设备

(1)必备的器材:发电照明器材、水泵、切割工具、气体检测仪器、排送风器材、防毒面具等。

(2)必备的设备:抢险工程车、挖掘机、汽车吊、注浆设备等。 (3)可调动设备:破碎锤、液压剪、空压机等。

(4)必备的工具:铁锹、镐、切割剪、倒链、撬棍、千斤顶、吊索具等。 (5)抢险材料:结合地铁工程施工突发事件的特点,各施工现场应储备与工程相适应的抢险材料,具体为:编织袋、土方、级配石等。

10.4资金保障

事故抢险期间启动专项资金,用于突发事故抢险费用。

10.5隧道矿山法施工危险源分析

矿山法施工危险源主要有以下四种:

1)地下涌水

主要原因:本区间隧道全部位于Ⅲ、Ⅳ、Ⅴ类围岩中,裂隙较发育,地下水位高,

地下水压力大。

2)地表沉陷和相邻建筑物变形

主要因素:衬砌背后的建筑空隙填充不密实;区间隧道埋深太浅(部分埋深仅为6.5m),开挖过程中容易破坏围岩整体性能,致使地表沉陷和附近建筑物沉降变形。

3)隧道通风不足导致中毒窒息

主要原因:通风设备选型不当,通风管路堵塞、破损。 4)触电事故等其它因素

主要原因:未使用安全电压,漏电保护设置不当。

10.6各类突发事故的应急措施

10.6.1区间开挖及支护风险预防及突发事故的应急措施

本区间隧道工程地质情况复杂,地层及岩性变化突然,施工过程中设专业地质工程师,掌握掌子面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变化情况,及时做出合理预测,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防范和治理险情,以确保工程万无一失。

可能出现的 问题及险情 1.预测最终收敛量过大,收敛速度加排险及补救措施 1.尽快封闭支护体系,增加或增强超前导管、超前注浆及管棚等预支抢险准备 1.现场备有一定量加工成型的、按支护结构尺寸加工足够刚度的型钢支撑 2.根据分部开挖的形式,现场准备装拆方便的临时仰拱 区段预测 竖井与隧道进洞东、西方向地段 快后持续时间过长 护措施 2.地面监测发现沉陷 3.地面检测发现建筑物沉降或倾斜 2.缩短开挖步距或台阶长度,调整支护参数,加厚喷砼、加强支撑、加密锚杆,在拱脚打锁脚锚杆 3.如因地基承载力不足引起,加厚底板混凝土并增加支撑面积 4.背后充填注浆,并及时跟进 开挖面出现涌水(涌砂)现象,或渗水量增加等情况 (1)隧道内其他掌子面立即停止作业,立即切断电源,所有人员立即撤至竖井外等待命令; 1.由专门的地质工程师负责涌水(砂)的预测报隧道进洞 警工作,坚持“有疑必探、(2)立即对掌子面挂网、喷射砼,当出水较大时应集中引排水,及时先探后掘”的原则

架设格栅,对坍体进行封堵和反压; 2.现场备足抢险所用的(3)从封堵墙位置打设超前大管棚,并从大管棚钢管中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进行加固周围土体; (4)开挖掘进隧道上台阶部分,增加格栅钢架,加强初期支护,开挖下台阶,支护紧跟。 (5)密切关注水情、雨情的变化,严密监控隧道内环境。 掌子面不稳定,1.保留或增加核心土断面面积 进入险情地段,洞内备足钢板、木板等材料和注浆、打管的设备 隧道 材料和设备,如钢插板、钻机、水泵 有片落或坍塌现象 2.开挖后临时喷砼封闭掌子面 3.向掌子面打小导管注浆加固 4.增加预加固(预支护)的长度、强度,减小掌子面土体承载力 开挖面顶部塌落增加或临空围岩内挤 喷混凝土面层出现裂缝 1. 增加型钢支撑,控制围岩松动 加强掌子面的观测和预2. 缩小开挖步距,减小围岩临空面积,缩短围岩临空时间 1.观察、记录发展变化频率和规律分析裂缝原因 2.如为沉降裂缝,应加强支护结构的纵向联系,必要时增加变形缝 3.如为收缩裂缝,应控制喷砼的水化热及其与环境温差,减小每次喷砼的厚度和长度 4.如为侧压力引起,加密、加强临时型钢支撑,来控制变形发展 加强检查和观测,及时发现并控制裂缝发展,总结规律,预防以后裂缝现象出现 测,现场备足型钢支撑 隧道进洞 隧道进洞 10.6.2建筑物等施工风险预防及突发事故应急措施

事故类型:建筑物(房屋等)变形过大 预防措施

(1)施工前先对建筑物进行调查,并根据需要采取必要的结构加固措施; (2)根据建筑物及周边地面状况,尽量布置地面注浆管,及时进行地面跟踪注浆;

(3)加强施工监测,实施动态信息化施工管理。 抢险措施

(1)变形可控状态 ①对建筑物进行结构加固;

②根据地面监测情况,建筑物及周边地面变形情况及时调整注浆量、注浆部位,对于沉降大的部位可采用补压浆的措施;

③布置地面注浆管的,及时进行地面跟踪注浆;

④加强监测频率和监测要求,成立现场施工指挥小组,进行现场施工管理; (2)变形非可控状态

①停止作业,同时根据地面变形情况及时调整注浆量、注浆部位,对于沉降大的部位进一步加大采用补压浆的措施,减缓或制止地层的进一步变形;

② 紧急组织所有应急人员到位,根据指令快速调集足够的应急物资到场; ③ 紧急向上级部门汇报,紧急联系所有相关部门(街道、道路、管线、警局等),并及时撤离建筑物内人员及贵重物品,疏散周边人员;

④ 协助相关部门建立安全隔离区,并参与警戒和巡逻工作; ⑤ 配合相关部门进行抢救工作。

10.6.3大型机械设备操作风险预防及突发事故预防措施

事故类型:大型机械设备(吊车、提升架)倒塌、或钢丝绳断裂等 预防措施:

(1)必须有专职司机和专职管理人员,并经专门培训持证上岗。

(2)新安装的或大修后的大型机械,组装后应进行验收,并进行整机试运行。 (3)司机室内应配有灭火器。

(4)提升重物前,要确认重物的真实质量,要做到不超载作业。 (5)严禁载人升降和禁止攀登架体。 (6)提升期间,重物下严禁站人。 抢险措施:

(1)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负责人必须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施工现场的抢险

救援小组成员必须接受统一指挥,投入抢险救援工作。

(2)应立即组织隔离、疏导交通和保护现场。遇有人员受伤,立即通知“120”急救中心,并派人至路口接应。“120”未到之前应及时对伤员进行临时救治,尽快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3)有可能危及周围居民的安全时,应立即通知政府组织及当地居委会,组织居民安全有序的撤离。

10.6.4火灾、食物和有害气体中毒应急救援措施

事故类型:突发火灾事故 预防措施:

(1)建立健全消防安全责任制。

(2)加强监督检查和违章处罚力度,加强火灾隐患整改力度和验证。 (3)加强动火作业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培训。 (4)加强动火作业操作规程教育。 (5)禁火区域设置醒目标识。

(6)做好动火区域环境选择,清除易燃物品。 (7)按照规定设置消防设施和消防器材。 (8)设置合格的危险品仓库并将危险品入库。 (9)按要求做好避雷、接地等装置并加强检查。 (10)购置合格动火器材、电器产品并做好进场验收。 抢险措施:

(1)一旦发生突发火灾或相关的灾害性事故,项目经理部必须在第一时间报“119”火警;15分钟内向现场业主单位负责人和公司值班室报告;施工现场负责人之后按事故性质、损失大小、人员伤亡等情况,以最快方式逐级上报。

(2)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负责人必须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施工现场的抢险救援小组成员必须接受统一指挥,投入抢险救援工作。

(3)应立即组织隔离、疏导交通和保护现场。组织人员从安全通道或沿着墙壁向安全出口方向迅速疏散、撤离。人员撤离火场时,应用湿毛巾、湿手帕等捂住口、

鼻,并尽量保持弯腰、匍匐等低姿势迅速离开。遇有人员受伤,立即通知“120”急救中心,并派人至路口接应。“120”未到之前应及时对伤员进行临时救治:对轻度烧伤人员及时进行创面清洗、包扎后送就近医院治疗;烧伤较重的,应用敷料或用清洁床单、被单、衣服等包扎创面,尽快送往特色医院进行治疗。

(4)应立即通知相关单位(如管线单位等)的人员到场监护,抢险中应对周边环境进行监控,有可能造成破坏时,及时采取安全措施。并与应急救援物资供应单位联络,保证物资供应渠道畅通。

(5)应负责做好前来指挥抢险的各级领导及专家的接待工作,安排好办公、生活、住宿、车辆等后勤保障工作。及时提供所需的技术资料,做好联络,确保信息传递畅通。

(6)应立即组织技术人员迅速查明现场的实际情况(如火灾发生时间、地点、部位、原因、火场危险物质、过程、已采取的措施及可能发展趋势导致的后果等),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运用拍照、录相等手段取得资料,为现场抢险、事故调查和分析提供相关资料。

(7)应根据现场提供的各种资料,通过简短的会议决定应采取的应急措施(如灭火、防毒等)。

(8)有可能危及周围居民的安全时,应立即通知政府组织及当地居委会,组织居民安全有序地撤离。

(9)应有专人负责事故现场设立警戒线,对现场通道进行封锁,疏散围观人员,劝说无关人员不要进入火灾现场,做好媒体接待,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向周边居民发布安民告示。

(10)灭火方法:

——发生电气火灾,应立即切断起火部位的电源(由电工控制电源或根据灭火抢险需要敷设电气线路),使用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如有人员触电,应用绝缘棒使伤员尽快脱离电源。救援人员切不可直接接触伤员,防止自身触电而影响抢救工作的进行。

——发生气体(乙炔气、液化气、煤气等)火灾,应立即关闭气源,使用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用喷淋水对着火点附近的气瓶及易燃易爆物品进行降温保护,

并尽快将气瓶及易燃易爆物品抢运到安全地点。

——发生液体(汽油、柴油、煤油、润滑油、油漆及溶剂等)火灾,使用泡沫、砂土、麻袋、干粉及二氧化碳灭火器等灭火,用喷淋水对着火点附近物品进行降温保护,并尽快将可燃物品抢运到安全地点。

——发生一般固体物质火灾,使用水、泡沫、麻袋、干粉及二氧化碳灭火器等灭火,用喷淋水对着火点附近物品进行降温保护,并尽快将可燃物品抢运到安全地点。

——衣服着火者,应立即卧倒,在地上慢慢打滚或立即脱去衣服,切勿直立奔跑和呼喊,以避免助长燃烧和引发的呼吸道烧伤。救援人员可用水、衣、被等帮助灭火,切不可用手扑火。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9d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