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试卷

更新时间:2023-09-22 18:16:01 阅读量: 经管营销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南朗理工学校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

高二哲学与人生期末考卷

命题人:苏区

班别 姓名 学号 分数

请把第一、第二大题答案写到以下答题卡内。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今年发生在台湾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是( )

A、双汇瘦肉精 B、染色馒头 C、塑化剂风波 D、“爆炸”西瓜 2、药家鑫,男,1989年11月7日出生,西安音乐学院大三的学生,于2010年10月20日深夜,驾车撞人后又将伤者刺了八刀致其死亡。法院一审、二审都判处了( )

A、有期徒刑 B、无期徒刑 C、死刑 D、死缓 3、从今年何时起酒驾入刑?( )

A、3月1日 B、4月1日 C、5月1日 D、6月1日 4、具备创新能力首先要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创新精神主要表现为( ) A、苦干和巧干 B、革命加拼精神 C、首创精神、进取精神、探索精神、科学精神 D、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

5、在实践和认识的相互关系中,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起着决定的作用,这是因为( )

A、实践可以脱离认识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 C、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D、认识可以脱离实践 6、看待成功,我们应该( ) A、只看结果,不看过程

B、只看个人感受,不看客观效果 C、只看个人,不看集体和社会

D、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来分析成功

7、知行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它要求我们( ) A、既要团结同学,又要与同学展开学习竞赛

B、既要认真学习书本科学知识,又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C、既要有远大的理想,又要有短期目标

D、既要懂得成功的可能,又要认识失败的特点

8、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就要同劳动群众相结合,这是因为( ) A、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工作单位人员的信任、支持 B、只有这样,才能克服“眼高手低,动手能力差”、思想片面性及理想化等缺点,在为社会作贡献的同时体验成功 C、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D、只有这样,才能战胜失败 9、“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声东击西、出奇制胜”等成语,其寓意表明( )

A、现象有真象与假象之分 B、现象是可以脱离本质的 C、现象只是真象这一种 D、本质可以脱离现象的

10、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全面把握事物的各种现象;二是( ) A、开动脑筋,独立思考

B、认真思考,对感性材料进行“十六字方针”的加工制作 C、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D、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11、某同学从结识“哥们”朋友开始,变成打架斗殴伤人的凶手,被警察抓住,送派出所,此案除了受他人引诱等原因外,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他( )

A、没有思维能力 B、没有学习能力 C、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 D、没有创新能力 12、人们要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必须( ) A、接受他人的意见 B、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 C、要懂得法律知识 D、要按书本所说的去做

13、老师、学习工具、课室、勤奋程度都一样的同班同学,各人的学习效果却不一样,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 ) A、思维的方法不同 B、家庭的条件不同 C、性格的类型不同 D、男女性别不同

14、根据已知事物信息,从不同角度、方向思考,寻找解决问题多种答案的扩张式思维方式就叫( )

A、逆向思维 B、发散思维 C、聚合思维 D、联想思维

15、热爱生活、关注生活、享受生活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而创新的基本要求就是( )

A、多向别人请教 B、多上网 C、重视实干、重视实践 D、多看小说

16、“走得最慢的人,只要他不丧失目标,也比漫无目的地徘徊的人走得快。”德国诗人莱辛的这句话告诉我们( ) A、有目标的人比没有目标的人走得快 B、走得慢比走得快好

C、走得慢的人比走得快的人更容易达到终点 D、有了目标就可以战胜任何困难

17、鲁迅先生由学医转为从事文学活动,成为伟大的无产阶段文学家;陈毅同志由酷爱文学而走上革命道路,成为著名的军事家和外交家。这些事实说明( )

A、人生目标可以不反映社会存在 B、人生目标要在社会发展中不断校正

C、选择符合自己个性的人生目标才能取得成功 D、人生目标的变化完全取决于个人意愿的变化 18、“我想拥有一套房子”和“我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这两种想法分别属于( )

A、生活理想 职业理想 B、生活理想 道德理想 C、职业理想 道德理想 D、生活理想 社会理想 19、实现人生理想的根本途径是( )

A、认真读书,掌握科学知识 B、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C、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D、提高自己的生活条件

20、理想有科学与非科学、崇高与庸俗之别,也有社会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等不同类型,其分类标准分别是( ) A、性质 内容 B、内容 性质 C、类别 内容 D、性质 类别

21、人生信念多种多样,按其性质可分为正确的信念与错误的信念。下列选项中属于正确信念的是( ) A、钱是伟大的,人是渺小的

B、人生充满苦难和罪恶,幸福只能在天国 C、人活着就是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D、个人本身就是目的,具有最高价值,社会只是个人达到目的的手段 22、坚强的意志不是天生的,它的培养归根到底要靠( ) A、社会环境 B、学校教育 C、家庭教育 D、自觉磨砺

23、我们在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时,应当遵循的原则是( )

A、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 B、只有集体利益,没有个人利益 C、先集体后个人,先他人后自己

D、以自我为中心,一切从个人利益出发

24、在利已与利他的关系中,不道德的选择是( )

A、先人后己 B、先己后人 C、损人利己 D、大公无私

25、以自我为中心;为满足个人的欲望,不择手段;对他人无关爱之心。这种表现属于( )

A、集体主义 B、享乐主义

C、极端个人主义 D、现实主义 26、“你不奉献我不奉献谁来奉献,你也索取我也索取要向谁索取”,这句话反映的人生观的道理是( ) A、奉献和索取是对立的

B、奉献和索取可以由个人的主观动机来决定 C、索取是实现奉献的前提和基础 D、奉献和索取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 27、我们想事情、做工作,做正确的价值判断与选择要自觉站在( ) A、单位或部门利益的立场上 B、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立场上 C、局部或小团体利益的立场上 D、个人利益的立场上 28、对待生与死,下列正确的表述是( ) A、人终有一死,死要死得有价值 B、人终有一死,死的价值都是一样的 C、人终有一死,应及时行乐

D、生命是宝贵的,任何情况下都不应付出生命的代价 29、唯物史观认为,所谓自由是指( ) A、人们摆脱了客观规律

B、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

C、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D、人们可以自主地制造和消灭规律

30、一个人要追求个性自由,应该( ) A、无拘无束、随心所欲 B、突破所有的社会约束 C、要求他人服从自己的意志

D、在保证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前提下自由发展自我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31、人的全面发展仅是指人的素质各个方面的提高和改善。( )

32、只有正确对待人生问题,才能自觉推动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实现美好人生。( )

33、在任何情况下,个人的素质越全面,能力越强,他对社会的贡献就越大。( )

34、自我价值是社会价值实现的基础。( )

35、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主要是看他在物质方面的贡献。( ) 36、在社会生活中,要坚持“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处事原则。( ) 37、义和利是针锋相对的、不可兼得的。( ) 38、理想信念主要是思想问题,而不是实践问题。( ) 39、有的人意志力强,有的人意志力薄弱,这都是天生的。( ) 40、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可以不择手段去追求。( )

41、为了实现人生目标,人们必须持之以恒地朝着目标去奋斗。( ) 42、历史的发展是通过少数伟人的实践活动实现的。( ) 43、迷信书本就是尊重书本知识,迷信权威就是尊重科学。( )

44、创新是一件非常高深、神秘和复杂的事情,创造力不可能是“人人都

有的”。( ) 45、学习不仅是一个知识累积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思维方法训练的过程。( )

46、本质是易逝多变的,现象是相对稳定的。( )

47、社会生活中做许多事情都离不开价值判断,都要讲一个善恶是非,因此,如何分辨善恶是非,就成为做人的首要问题。( )

48、人生发展中除本能外,有些能力是先天就有的,有些能力则是后天养成的。( ) 49、正确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错误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歪曲的反映。( )

50、科学是实事求是的东西,而“奇思妙想”是脱离实际的东西,两者是合不到一起来的。( ) 三、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51、今年是辛亥革命 周年纪念。 52、人的价值包括自我价值和 。

53、2011年3月11日,在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 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造成日本 第一核电站1~4号机组发生核泄漏事故。截至当地时间4月12日19时,此次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已确认造成13232人死亡、14554人失踪。 54、 是人们对美好未来的追求与向往。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55、如何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

56、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要求我们怎么样做?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9c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