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讲 - 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0-13 07:3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四讲 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一)

公共建筑的辅助部分包括:行政管理用房、厕所、盥洗间、卫生间、供应服务用房,如旅馆、托儿所、幼儿园中的厨房、洗衣房等以及设备用房(锅炉房、通风机房等)和库房、车库等附属用房。

一、合理功能组织

建筑规划与设计中经常遇到的功能要求上的问题: (1)建筑空间的使用性质及特点;

(2)建筑物内部使用程序与运行方式; (3)合理的功能分区 (4)合理的交通流线组织 (5)良好的自然卫生条件

建筑空间的使用性质及特点:考虑主要服务功能;考虑主要服务对象。

建筑物内部使用程序与运行方式:一般为了更清楚、更简明地表示建筑物内部的使用关系,常以一种的分析图表示,称为功能关系图。它可以把众多的房间按其使用关系分成较简单的若干组,抓住它们的主要使用关系,便于更快的进行平面布局。

使用程序——功能序列不能简单地看作是内部空间组织程序,设计师应该不仅按程序——功能序列精心安排建筑物的功能使用顺序,而且应根据使用程序精心安排空间程序——审美序列,使使用者在使用的过程中产生一种空间美感,实现功能序列与审美序列的有机结合。

合理的功能分区:在设计各类公共建筑时,在研究了它们的使用程序和功能关系后,就要根据各部分不同的功能要求,各部分联系的密切程度及相互的影响,把它们分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区或组,进行合理的“大块块”的设计组合,以解决平面布局中大的功能关系问题,使建筑布局分区明确、使用方便、合理,保证必要的联系与分隔。 功能分区的一般原则 分区要点1——主与次

分区要点2——闹与静

按建筑物各组成空间在“闹”与“静”方面所反映的功能特性进行分区,使其既分隔,互不干扰,又有适当的联系。

闹与静可以水平划分,也可以垂直划分。

分区要点3——内与外

在进行功能分区时,应具体分析空间的内外关系,将对外性较强的空间,尽量布置在出入口等交通枢纽的附近,对内敛性较强的空间,力争布置在比较隐蔽的部位,并使其靠近内部交通的区域。 分区要点4——清与污

公共建筑中某些辅助或附属用房(如厨房、锅炉房、洗衣房等)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气味、烟灰、污物及垃圾,影响主要使用房间,所以要使二者相互隔离。一些比较零乱的房间也不宜放在建筑物的主要一面。

清污问题在医院及宾馆、餐饮建筑中比较突出。

在布局时考虑良好的朝向与自然采光的可能性,尽量为功能排布创造良好条件

二、流线组织明确

1.流线组成:

人流交通线:建筑物主要使用者的交通流线。

内部工作流线:内部管理人员的服务交通线;如商业建筑中的运输、库存、供应路线,工作人员的进出路线等。

辅助供应交通流线:如餐厅服务人员的服务流线,医院的药品供应流线,商业的货流等。 2.流线组织要求

不同性质的流线应尽量分开,避免相互干扰。主要活动人员流线与内部工作人员流线分开。 流线的组织应符合使用程序,力求流线简捷明确、通畅,不迂回,最大限度地缩短流线。 流线的组织,要有灵活性,以创造一定灵活使用的条件。

流线组织与出入口的设置必须与城市道路及城市交通密切结合,从总平面上看组织是合理的。 3.流线组织方式:水平组织、垂直组织、混合组织

根据建筑物规模大小、基地条件及设计者的构思来决定。

三、空间布局紧凑

在对建筑各组成空间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和流线组织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设计,使空间布局紧凑,适当提高使用面积的比例。 可采用的手法有: a.加大建筑进深; b.增加层数;

c.降低层高;

d.在尽端布置大空间。

增加进深可以使布局紧凑,减少交通面积,尽端布置大房间,有利于节省走道,布局紧凑。

四、结构选型合理

空间的组合应有利于结构的布置。

常用的结构类型:砖混结构、框架结构、空间结构、框-剪结构、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等。 采用合理的结构类型,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类似的空间采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大小空间尽量避免大空间上布置小空间。 (一)砖混结构

1.平面采用走廊式或套间式平面组合的多层或低层建筑采用。 2.有横墙承重、纵墙承重和纵横墙混合承重三种形式。 混合结构的承重形式

横墙承重纵墙承重重混合承

3. 墙体承重的混合结构系统,对建筑平面的要求主要有:

房间的开间或进深基本统一,并符合钢筋砼板的经济跨度,上下层墙体对齐;

承重墙的布置要均匀、闭合,以保证结构布置的刚性要求; 承重墙上的门窗洞口的开启应符合墙体承重的受力要求;

个别面积较大的房间,应设置在房屋的顶层,或单独的附属建筑上,以便结构上进行处理。 (二)框架结构

1.平面采用走廊式或套间式平面组合,且房间面积较大,层高较高、荷载较重时,或建筑物的层数较多时,宜采用框架结构。

2. 框架结构系统,对建筑平面的要求主要有:

建筑体型齐整、平面组合尽量符合柱网尺寸的规格、模数以及梁的经济跨度。 为提高框架的刚度,要设置一定数量的刚性墙(剪力墙),或梁、柱的节点采用刚性处理; 楼梯间和电梯间在平面中的地位,应均匀布置,选择有利于加强框架结构整体刚度的位置。

(三)空间结构

1.大厅式平面组合中,采用合理的空间结构,可以丰富建筑的造型; 2.大厅的跨度较小且形状为矩形时,可采用排架结构;

3.大厅的跨度较大,平面为矩形或其它形状时,可采用各种形式的空间结构,如悬索结构、薄壳结构和网架结构;

4.广泛应用于影剧院、体育馆建筑中。

五、设备布置合理

民用建筑中的设备主要包括上、下水,采暖通风、空调以及电器照明。 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a.充分考虑设备要求,使建筑、结构、设备三方面相互协调;

b.合理安排设备用房的位置,如锅炉房、水泵房、冷冻机房以及电梯机房、消防控制室等用房。 基于功能与空间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1.功能与空间

建筑设计范畴的“功能”:建筑的功效与作用——建筑存在的基本理由

建筑设计范畴“空间”:空虚能容受之处,容受的对象就是建筑的功能,好与坏取决于设计。

容受的要求、性质和形式即“功能要求”对空间的大小、形状和质量等空间形式有基本的规定性,可以说空间是建筑存在的基本形式。

让功能与空间成为设计活动中主动的资源而不仅是被动的制约。 2.空间关系研究的手法

二维图示——平面、立面与剖面 三维图示——结构模型

3.从功能到空间

功能组与功能关系泡泡图:抽象功能、划分功能组、设置功能组内部各个组成部分

从功能关系到空间关系的转换:确定大小与形状、确定开放与封闭、确定各空间的交通组织。 空间关系不变的拓扑变形:拉伸、弯曲、旋转、叠合。

(一)空间的对比与变化

空间的大小、高低、形状以及开敞或封闭的程度,首先必须适合于功能要求,但是如果能巧妙地利用功能的特点,在组织空间时有意识地把大小悬殊的空间,高低悬殊的空间、形状差别显著的空间或开敞与封闭程度不同的空间连接在一起,就可以借空间的强烈对比而获得某种效果。

处理手法:高大与低矮之间、开敞与封闭之间、不同形状的空间对比、不同方向的空间对比(建筑空间,出于功能和结构因素的制约,多呈矩形平面的长方体,若把这些长方体空间纵横交替地组合在一起,常可借其方向的改变而产生对比作用,有助于打破单调而求得变化。) (二)、空间的衔接与过渡

一些主要空间如果直接连接就可能产生单薄或突然的感觉,倘若在其中插进一个过渡性的空间,就可能象音乐中的休止符或文章中的逗号一样以加强空间的节奏感。过渡性空间在体量上可以小一些,与主要空间形成对比。 1.大空间之间的衔接与过渡

2.内、外空间的衔接与过渡

当人们从外界进入到建筑物的内部空间时,为了不致产生过分突然的感觉,也有必要在内、外空间之间插进一个过渡性的空间,从而通过它把人很自然地由室外引入室内。 3.入口到大空间的过渡

(三)空间的重复与再现

与对比相对立的是空间的重复与再现。在一定条件下,使某种形式的空间不断重复地出现,将会产生另外一种效果——韵律和节奏感。

(四)空间的渗透与层次

在分隔空间时,有意识地使被分隔的空间保持某种程度的连通,使处于某个空间的人可以看到另外一些空间的景物,从而使空间彼此渗透、相互因借,这样就会大大地增强空间的层次感。 上下层之间的相互渗透

透过玻璃隔断看到室外及另一室内空间,具有丰富的层次感 (五)空间的引导与暗示 引导与暗示的处理手法

1.根据人流特点以曲线形式的墙面把人流引向某个确定的方向,并暗示着另外一个空间的存在。 2.利用特殊形式的楼梯或踏步把人流引导至上一层空间。 3.通过天花、地面处理给人流指出前进的方向

4.利用空间的灵活分隔,向人们暗示着另外一些空间的存在。 5.其它非建筑手段,如标志、雕塑等; (六)空间的序列组织

合理运用前几种手法,把个别的、独立的空间组织成为一个有秩序、有变化、统一完整的空间集群, 对整体建筑空间的序列及节奏进行组织,以全局的观念进行设计,使人在行进的过程中不断地体验建筑,实现时间与空间的完美结合。

序列的组织:起点——铺垫——高潮——结束 分为规则的序列和不规则的序列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94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