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市长江岸线资源开发总体规划

更新时间:2023-10-25 14:2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池州市长江岸线资源开发总体规划

长江岸线是亟待开发的稀缺性重要战略资源,它具有极强的经济功能,是市委、市政府“打好长江牌,争创新优势”战略思想的最重要依托;也是池州新一轮大发展、快发展得天独厚的优势所在。池州市长江岸线总长162公里,有三分之一岸线岸坡稳定,水陆域建港条件优越,池州港已被列入全省重要港口名录,因此,必须利用临江适宜布局大运输量、大吞吐量、高耗水量、大进大出产业的资源优势和全省重要港口的政策优势,把开发岸线、打造产业、依托港口、振兴水运,作为池州加快开放、加快发展的重大举措,要以长江为纽带、岸线为依托、产业为支撑,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来实现交通、市场、产业、旅游及各生产要素与“长三角”的全方位、多层次对接,从而真正做到融入“长三角”、接轨“大上海”。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我局拟分层次编制《池州市长江岸线资源开发总体规划》和《池州市港口总体规划》,前者是后者的编制依据,后者是前者的一个专项规划。鉴于岸线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现实需求,我局在收集整理大量有关资料和相关专项规划并历经数月实地详细踏勘的基础上,先行编制完成了《池州市长江岸线资源开发总体规划》。

《池州市长江岸线资源开发总体规划》在充分调查研究并占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依据长江流域综合治理规划、长江航道规划、安徽省内河航运发展规划、《池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和“十一五”规划思路、池州市城镇建设、旅游发展、土地利用与矿产资源、交通发展、水利防洪、环境保护、开发区建设等相关专项规划以及军事岸线利用规划,在《长江池州港辖区河势分析报告》的基础上进行编制,以2004年为基期,近期规划至2010年,远期规划至2020年,重点解决岸线资源开发问题,明确岸线资源开发的目标、任务,并与产业规划、城镇规划、旅游规划、矿产规划、交通规划、水利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等专项规划相协调,是岸线资源开发的指导性文件。

第一章 岸线开发基础与目标 第一节 开发基础 一、 区位条件:

池州市地理位置优越,依江近海,处于皖江经济带的西南部,东临“长三角”城市经济圈,西接华中经济协作区。池州市国土面积8272平方公里,其中沿江圩区平原1000多平方公里,沿江开发空间大;池州市具有长江岸线的资源优势,岸线资源丰富,沿江岸线162公里,占全省沿江岸线的20%,进入21世纪,国家经济发展将由东部向西部推进,发展重点将由沿海向长江流域伸展,池州市完全可以通过滨临长江、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东接“长三角”,西联中西部。

二、基础设施有一定规模

至2004年,池州市公路总里程已超过3000公里,沿江高速公路、合黄高速公路等重要公路干线已开始动工兴建;港口吞吐能力已达1000万吨以上,并建成了年通过能力192万吨、具有集装箱装卸能力的池州港江口港区;通信能力迅速扩大,邮政和电信网络覆盖率和技术水平显著提高;220KV输变电工程和城乡电网改造工程完成,城乡电网结构改善,供电能力、质量和可靠性较强;池州电厂2*300MW一期工程已动工兴建,将于2005年并网发电;城市日供水能力进一步提高;长江干堤除险加固工程已完成,全市防洪能力大

大增强。

三、经济发展有一定基础

2004年全市生产总值92.43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增长率超过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一、二、三次产业比重为26.4:39.4:34.2;全市财政收入8.98亿元,比上年增长34.6%;商品零售总额27.83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56.2亿元,比上年增长54.7%,增量与总量均创下历史最高水平。

全市建成了商品粮、优质棉、速生丰产林等一批农业商品基地,农业产业化初见端倪;一批重点骨干企业落户池州,如海螺集团、国风集团、上海埃力生等,形成了水泥建材、有色金属冶炼、家用机床、农用齿轮、煤气仪表、精细化工、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制鞋玩具等工业门类。

旅游业持续发展,

2004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71.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9.3%,实现旅游总收入9.82亿元,比上年增长88.5%,池州正式进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名列,顺利加入长三角旅游城市联盟。

改革开放步伐较快,外贸进出口强劲增长,2004年全市进出口总额664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7.9%,其中出口总额586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2.1%。 四、社会稳定发展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0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74元,比上年增长12.3%,农民人均纯收入2648元,比上年增长11%,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已分别降至44%和48%,均比上年降低1个百分点。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建设加强,群众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城乡文明程度提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严厉打击犯罪活动卓有成效。

五、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优势明显

池州市是第一个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又位于安徽两山一湖旅游区的前沿,拥有九华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和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升金湖国家级湿地保护区等众多优良的生态旅游资源,全市绿化覆盖率达60%以上,其高品位的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池州境内北部为沿江圩区,中部为丘陵区,南部为深山区,丰富的地貌类型、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越的农业资源条件,以及广大科技人员和农民长期的摸索和追求,逐步形成了粮油、棉花、茶叶、特色水产、畜牧、中药材、蚕丝绸、蔬菜八大主导农产品及相对集中的产区,部分农产品极具比较优势,生态农业优势明显;

池州市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品种繁多,特别是非金属矿产资源品质优良,储量巨大,已有一定开发规模,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六、长江流域治理规划为岸线开发利用创造了条件 长江河势的控制和航道建设是岸线开发的物质基础。目前,在池州市长江岸线范围内,贵池河段右汊的分流比不足10%,安庆河段鹅毛洲右汊的分流比也在40%以下,且均不是长江主航道,东流河段也是长江下游著名的浅险河道。

根据《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治理规划》和《长江干线航道发展规划》,2020年前,国家有关部委将采取工程措施控制和稳定长江河势,以改善通航条件,促进长江岸线的开发利用和经济发展。长江池州段将采取的工程措施主要有: 1、贵池河段

在保持目前主泓在中汊的河势前提下,结合考虑防洪、航运、城市发展等方面因素,修建分流鱼嘴、导流顺坝等工程,扩大右汊分流比;通过论证,在适当的时候修建堵

汊工程,使左汊萎缩,长沙洲并岸,使贵池河段从三汊河道转变成较为稳定的双汊河段,保证池州市经济发展所需的水资源环境和池州港老港区的正常运行。 2、安庆河段

治理官洲分汊河道,形成对下游河段较为有利的河势;整治鹅毛洲汊道,实施鹅毛洲头守护工程,控制洲头崩退,稳定两汊分流比。上述措施将使鹅毛洲右汊保持稳定,保证牛头山港区的正常运行。 3、东流河段

疏浚天心洲和新玉带洲头之间的过渡段,将主流导向右汊,主航道过渡后沿玉带洲、棉花洲右汊下行,这有利于改善东流港区水域条件,稳定右汊主流。目前该工程措施已由长江航道部门着手实施。

此外,长江池州段通航主航道均为1级航道,可通行5000吨级江海轮 。

第二节 发展机遇 从全国、全省和长江流域的发展战略和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发展趋势分析,池州市沿江岸线资源开发面临的发展机遇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一、20年发展机遇期。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十六大提出的这一科学论断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为我们解放思想、加快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国际资本和产业转移使得长三角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外资进入高潮,长三角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的趋势日趋高涨,与此同时,西部大开发和东部产业向内陆和中西部转移将形成浪潮,长江经济带正在加速形成,而我市滨临长三角,拥有162公里长江岸线,具备迎接辐射和对接的区位优势,必将成为长江经济带上的重要一环。 三、作为安徽省沿江港口城市之一,全省实施皖江开发战略必将为池州市长江岸线资源开发提供难得的组织、领导、政策的支持,获得更加有利于开发的外部环境。 四、池州市面临百年难遇的全国性、区域性交通设施大提升,三座跨江公路大桥和一座跨江铁路大桥将在规划期内全部建成,与此同时,四条高速公路(沿江高速、合黄高速、安景高速、东九高速)和三条铁路干线(沿江铁路、安景铁路、沿江城际铁路)将极大改善池州市的综合交通条件,为池州市长江岸线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优越的基础条件。

第三节 指导思想与战略定位

指导思想:抓住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带来的机遇,大力发展岸线经济,起动并加快与长三角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对接,“打好长江牌,争创新优势”;把长江岸线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摆在全局性、决定性的战略地位,要按照“科学规划、合理保护、有序开发、永续利用”的方针,来开发岸线、打造产业、依托港口、振兴水运;要以长江为纽带,岸线为依托,产业为支撑,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来实现交通、市场、产业、旅游及各生产要素与“长三角”的全方位、多层次对接,把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产业优势、市场优势和经济优势。

战略定位:承接长三角制造业、资本转移的载体; 长三角重要的原料基地、能源基地; 国际化生态旅游区;

长江中下游重要的港口城市。

第四节 发展思路与目标 一、发展思路:

充分利用长江优越的岸线资源,以大项目推动港口建设;沿江发展一批大运量、高水耗的加工制造业,逐步打造包括非金属材料基地、能源基地、化工基地、有色金属基地和轻纺服装、农副产品深加工、林纸、现代物流和船舶修造、旅游等沿江基础产业,要综合利用池州农业、矿业、旅游、生态和岸线五大优势资源,推进沿江综合功能的形成和完善,要以港区建设为节点,对各种运输方式综合布局,推动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从而实现农业、工业、交通、城镇建设和生态旅游事业的共同发展。 二、发展目标: 1、总体发展目标

经济总量: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到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超过200亿元,2020年达到400亿元以上。 2、沿江产业发展目标

建设沿江基础产业带,加快建设和发展沿江非金属材料基地、能源基地、化工基地、有色金属基地和轻纺服装、农副产品深加工、林纸、现代物流和船舶修造、旅游等基础产业,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使沿江经济在全市经济发展中处于主导地位,岸线经济对池州市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70%以上。 3、沿江港口发展目标

根据资源、环境、产业进行功能定位,有计划、分层次地建设沿江十大港区,并以港区建设为节点,建设和完善集疏运公路和铁路,形成综合交通网。到2010年,池州港港口年吞吐量预计将达5000万吨,集装箱8万TEU;至2020年,池州港港口年吞吐量将超过8000万吨,集装箱超过20万TEU,从而成为以大宗散货出口为主、集装箱运输不断发展的区域性重要港口。 4、城市发展目标

着力建设中心城市,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以工业为依托,旅游业为纽带,扩大城市产业聚集和人口聚集功能,发挥城市窗口、辐射和带动作用。至2020年,主城区面积26.33平方公里,人口25万人。同时以主城区为中心,依托岸线和各类工业园区,沿江建设发展9个各具特色的中心城镇,使沿江地区城市化水平居全市领先地位。 5、生态旅游建设目标

推进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逐步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保护并利用沿江自然生态环境资源,坚持区域发展、产业布局和环境保护相协调,努力将我市建成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同时充分利用沿江适宜的岸线资源,建设沿江生态景观带,并将池州港建设成为长江中下游国际性旅游目的港。

第五节 岸线开发面临的问题

1、岸线开发尚未提升到整体性、综合性、一体化的层面

环境、资源和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人类发展面临的共同主题。长江岸线及其相关的土地、水域是国家的宝贵资源,必须制定一个完整统一的规划并严格遵照执行,才能管理、开发、利用好岸线资源,作为规范池州市长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的指导性文件,必须依据本规划进行岸线管理,才能把岸线开发利用保护提升到整体性、综合性、一体化的层面; 2、滨江港口城市形象缺乏 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池州市城市建成区濒临衰退的长江贵池河段右汊,远离长江主航道,因此池州市的城市建设未能通过长江天然景观带展示自己作为滨江港口城市的风采。由于城市建设已具一定规模,滨江港口城市形象的塑造尚需时日。

3、岸线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腹地经济条件、集疏运条件和自然条件是岸线开发和港口建设的三大前提。 由于历史的原因,对岸线资源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因而对岸线资源的一些基础性调查工作才刚刚起步,岸线基础设施的建设则远远落后于经济建设的发展,作为一种投资环境,这必然影响岸线资源开发利用。 我市香口、钱江口等一些优良岸线的陆域缺乏最基本的集疏运条件而难以及时开发利用,而陆域条件较好、港口设施较完善池州港老港区、牛头山港区,航道条件却差强人意,短期内无力改善。

4、港口枢纽作用较弱

经济腹地是港口建设与发展的依托。由于综合交通网络尚未形成,尤其是港口集疏运依存度较大的南北向交通干线不甚发达(包括缺乏便捷的过江通道),造成池州港口的经济腹地较小,物流大都局限于市域资源,港口的枢纽作用较弱。

第二章 沿江产业发展与布局 第一节 沿江产业发展与布局

坚持工业为第一方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利用长江岸线适宜布局大运输量、大耗水量产业的资源优势,推进沿江产业集群建设,做大做强建材、非金属新材料、有色金属冶金、能源、修造船及现代物流等产业,同时适当发展其他第三产业。 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沿江产业近期发展规划服从并充分与池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思路相协调。按照池州市委《池州市长江岸线资源调研座谈会纪要》精神,池州市沿江产业发展按四大基地和五大重点产业进行布局。 一、 四大基地建设与布局 (一) 非金属材料基地

池州市沿江的牛头山、殷汇、涓桥、东流、香口及青阳城东、城西等地建材资源丰富,应大力发展建材产业。应发挥池州海螺等大型建材骨干企业和大型工程的积聚、辐射效应,推动建材工业规模化,并以产业链为导向,同时推进建设粉磨站、特种水泥厂和石材、石料、新型墙体材料工业等上规模,同时大力引进有实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依托长江岸线适应大运量的资源优势,在牛头山、香口等沿江区域形成大型建材产业基地。

2010年水泥熟料及其成品产量将超过2500万吨/年,相关的港口吞吐量将达3000万吨/年。

在继续发展皖宝矿业、青阳矿业等采矿龙头企业,并继续成为沿江优质冶金熔剂基地的同时,引进国内外资金和先进技术,发展非金属矿深加工产品。矿产品的深加工是提高矿产资源附加值,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 非金属材料产业依托矿产资源沿国道、省道或长江岸线进行布局,包括冶金辅料和非金属新材料,并通过国、省道集运到相应港区出运或在临港工业区进行深加工后出运。但要避免临路开采、实现清洁生产以保护生态环境。近期重点建设包括国风集团、香港伟确、青阳英格瓷、东方钙业、比利时LWB公司、南京华宏等企业在池投资的非金属矿深加工项目,使全市非金属矿冶金辅料和深加工产品的年产量在2010年达1000万吨以上,相关的港口吞吐量将达800万吨/年,其中集装箱量将达5万TEU/年以上。 (二)能源基地

依靠优良的长江岸线资源,解决能源基地所需的大量的煤炭运输和大耗水问题。因此,在改造贵池电厂的同时,在江口规划建设终期规模为3000MW火力发电厂,在东至县吉阳规划建设终期规模为5000MW的核电厂,以此为龙头,大力发展相关产业和小水电站设施,多层次推进能源基地建设。近期主要建设2×300MW的池州电厂一期工程,

至2007年再开工建设2×600MW的池州电厂二期工程,2020年前形成3000MW的终期发电规模。

预测池州电厂二期工程投产后的煤炭港口吞吐量将超过500万吨/年,2020年煤炭港口吞吐量将超过1000万吨/年。 (三)化工基地

以东至华泰化工为基础建立香隅化工基地,发展硝酸、硫酸、化肥、农药等基础化工。同时延伸发展精细化工、环保涂料和矿产品深加工等,在香口配套建设港口仓储区。 预计到2010年,相关产品的港口吞吐量将超过150万吨/年(含集装箱3000TEU)。

(四)有色金属基地

以铅、锌、铜、金、银等有色矿产资源开发为基础,加快池州有色金属(集团)公司,黄山岭铅锌矿,青阳丁桥铜材厂等骨干企业的技术改造步伐,形成以铅、锌、铜为主并以此为基础的铜基合金、锌基合金的有色金属采选、冶炼与深加工产业。以池州有色金属公司新厂区为基础,在江口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有色金属采选、冶炼与深加工基地,并在泥洲建设专用码头以适应其原材料和产品的外运。到2010年,有色金属年产量铅超过30万吨,锌3万吨,铜5万吨,与此相关的港口吞吐量将超过150万吨/年。

二、五大重点产业发展与布局 (一)轻纺服装产业

以纺织、服装、玩具加工工业为龙头形成轻纺服装产业带,推动东至服装、玩具加工、棉纺织,青阳丝绸麻纺织、贵池棉织、服装等生产企业(集团)的发展,2010年前形成2万吨纯棉精梳产品、1亿米高档面料、5亿件高档服装和1000万打玩具的生产规模,主要产品达到系列化、多品种、高档次的目标,这些产品将依托水运的集装箱运输进行出口贸易。预计相关产品的集装箱生成量在2010年前将达1万TEU/年。 (二)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

沿江重点发展优质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突出抓好绿色食品、旅游商品、木竹加工和中药材加工等系列产品。

近期沿江各乡、镇、村应利用本地资源发展壮大50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年加工20万吨安全食品的产业基地,同时建设和改造有机茶园基地20万亩,无公害蔬菜、野菜、食用菌基地40万亩,竹笋两用林基地50万亩,水产精养基地30万亩,中药材基地30万亩。规划在乌沙镇建立农副产品加工区和相应的配套港区。预计相关产业形成的集装箱生成量在2010年前将达1万TEU/年。 (三)林纸产业 利用沿江河滩、圩区和丘陵区规划建设速生浆纸林基地400万亩,同时利用梅龙郭岗一带岸线,建设林纸浆一体化项目,规划建设年30万吨机械磨木浆、60万吨化学木浆和100万吨纸的林纸浆生产基地,并配套建设纸浆专用码头。良好的岸线条件既解决了林纸项目的产品和原材料进出口运输问题,同时又解决了林纸项目所需的水源问题。由于该项目主要原料—原木大部分通过公路运输,港口吞吐量不大,因而应引导基地建设尽量向陆域纵深布置,避免过多占用深水岸线资源。

近期重点做好前期工作,力争开工建设30万吨木浆生产厂和120万亩浆纸林基地,2020年前开工建设60万吨化学木浆生产厂、100万吨纸业生产厂和280万亩浆纸林基地。预计2010年相关的港口吞吐量将达200万吨/年,2020年将达400万吨/年。 (四)船舶修造和现代物流产业

充分发挥沿江交通便捷、运输方式齐全的优势,以集装箱运输为发展方向,多

式联运为主要方式,加快构筑物流发展的基础设施平台和公用信息平台,形成市域物流为重点,区域物流为支撑,国际物流为导向的综合物流体系。规划建设江口、大渡口、东流、香口等综合型物流园区,建设农副产品、木竹、矿石、非金属材料、百杂货等物流配送中心,2010年前依托江口港区重点建设江口商贸物流园区,建立第三方物流企业,培育现代物流品牌。

同时,长江沿岸有较好的陆域和水域条件,要因地制宜,鼓励发展修造船业,充分利用长江岸线优势,建立一定规模的修造船厂,为岸线经济发展服务。东流已有一定基础,2010年前以此为基础初步形成以修船为主的修造船产业,远期可发展中型造船企业。 (五)旅游产业

利用“两山一湖”开发契机,实施“大九华、大旅游、大产业”战略,以九华山国家风景名胜区为龙头,以佛教文化和生态旅游为特色,将九华山、牯牛降、升金湖、杏花村、齐山-秋浦仙境自然风光与九华山佛文化、杏花村诗文化、贵池傩文化、历山尧舜文化、青阳戏曲文化、生态聚居文化、古建筑文化等特色文化有机结合,打造旅游文化产业。 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利用长江适宜岸线,加快沿江旅游景观的开发,将池州港努力打造成具有通道、景观等综合功能的国际性旅游目的港。

近期在太子矶、杨柳洲等地建设长江生态景观旅游渡假区,在江口、池口等主城区建设临江城市景观带,展示港口城市风采,同时完善池州港旅游码头建设,建设江河连通的半岛公园,在2010年前建设梅龙旅游码头,使之成为池州市东部的位于长江主航道的旅游新口岸。

第二节 开发区建设布局 各类开发区、工业园的具体规划布局应充分考虑与岸线资源的相对联系。为充分发挥长江岸线资源的作用,应规划建设一批重点工业园作为沿江经济的支柱和企业发展的积聚地,形成一系列功能布局合理,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聚积发展区。建设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金安生态工业园、临港工业园,贵池区民营工业园和东至县大渡口经济技术开发区、香隅化学工业园,同时依托江口港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江口商贸物流园区。 近期应进一步集聚相关资源,重点整合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包括一区三园和贵池民营工业园,统一规划,创新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大力加强定向招商,迅速提升其产业承接能力。

一、 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规划控制面积65平方公里,起步区面积2平方公里。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池州市的新城区,是池州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是池州对外开发开放的窗口和池州招商引资的主要平台。

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池州市区东北部,开发区总体按“一区三园”的格局布置工业投资项目和其它设施,在城区东北部布置以服务功能为主导的新型园区,即开发区中心区;在上小湖东部建设金安生态工业园;在江口布置大型工业项目用地,即临港工业园。 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优势明显,北临长江黄金水道,南接沿江高速、铜九铁路,池州长江公路大桥业已列入十一五规划之中。 1、开发区中心区

池州市和开发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城市总体规划为指导,强化中心区的服务功能,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建成一个以居住为主体,集居住、办公管理、研发、商业服务、旅游服务和休闲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新城区。 2、金安生态工业园

位于池州港老港区和池州港江口港区之间,距老港区6公里左右,距江口港区

8公里左右,为生态型、精加工产业园区,重点引进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生态型工业项目。 3、临港工业园

位于池州港江口港区后方,临港大型工业区,与江口港区为有机整体,应重点发展加工制造业项目。

4、商贸物流园

依托江口港区建设商贸物流园区,重点发展仓储物流业,同时近期设立保税仓库,远期规划设立保税区,建立第三方物流企业,培养现代物流品牌,设立相对集中的口岸服务机构,为口岸发展服务,促进对外经济贸易和物流业的发展。 二、贵池区民营工业园

位于池州市贵池区齐山以南,距老港区6公里左右,大力构筑民营经济发展平台,发展机械制造、建材加工、安全食品、饮料等工业。 三、东至大渡口经济技术开发区

位于大渡口镇,紧靠长江,安庆长江大桥桥头,重点发展纺织、建材、生物医药等加工项目,是东至县乃至池州市工业发展的主要集中地和招商引资的平台。 四、东至香隅化学工业园

包括生产区、港口仓储区和生活区三部分,在巩固提升基础化工,开发硝基、胺基系列产品的基础上,延伸发展精细化工、环保涂料和矿产品深加工等。到2020年,工业总产值达40亿元,成为布局合理、设施配套、集聚功能强劲、优势特色明显、整体发展协调的特色工业园。

第三章 岸线开发与利用 第一节 岸线开发利用原则

树立岸线资源是沿江开发稀缺性战略资源的观念,充分发挥岸线资源在港口运输、产业发展、城市生活和水源保护、过江交通、生态保护、旅游景观等方面的功能,遵循以下原则,实现合理开发、高效利用。

1、坚持深水深用、浅水浅用的原则

岸线资源是稀缺性战略资源,必须坚持“深水深用、浅水浅用”的原则。一、二级岸线一般作为大中型泊位和产业配套港区进行规划建设,三级岸线一般用作中小型泊位、生活和生态以及预留发展岸线等使用。 2、坚持集约开发的原则

集约开发港口、工业、仓储等生产性岸线,避免岸线利用设施沿江平行布局,引导产业向陆域纵深发展。

3、坚持统一规划和有序开发的原则

对岸线资源开发和港口建设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特别是要加强对涉岸建设项目的管理,避免盲目建设、重复建设、低水平建设和无序竞争。同时要远近结合,既要考虑经济发展,对岸线进行即期开发,又要着眼长远,为未来发展预留发展空间。 4、坚持综合利用和可持续利用原则。

岸线开发必须兼顾水源保护、生态保护、防洪安全、旅游建设及城市生活,充分考虑港口岸线与其它岸线的协调发展和综合利用,以确保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岸线资源条件与利用现状 一、岸线资源条件及评价 (一)岸线资源条件

为了对池州市162公里长江岸线有一个全面完整的认识,我们委托长江下游水

文水资源勘测局根据多年勘测资料编制了《长江池州港辖区河势分析报告》,对长江池州段的河势演变和岸线稳定性作了全面系统的分析。 (二)岸线资源评价的指标、标准和原则 1、岸线资源评价指标与标准

岸线近岸水深、岸线稳定性、岸前航道尺度以及后方陆域场地纵深、高程、集疏运条件是评价岸线资源开发条件的主要指标,其中以前两项指标为首要评价指标。 我们按下列评价指标与标准分段评价了池州市长江岸线的综合等级,并归纳了分级岸线的分布情况和基本应用。需要说明的是,岸线的综合等级是对岸线现状的评价,随着岸线开发的不同进程,岸线的综合等级也应是一个动态的评价过程。 池州市长江岸线资源评价指标与标准 指 标分 级 依 据等 级 岸线近岸水深大于8米1 5米~8米2 小于5米3

岸线稳定性基本稳定(稳定或微冲)1 相对稳定(冲刷或微淤)2

不稳定(大冲大淤或冲淤交替频繁)3 岸前航道尺度单一河段,主航道

后方陆域条件陆域纵深高程满足港工要求,集疏运条件基本具备

注:岸线近岸水深是指水位在航行基准面时,距水沫线100米处的水深。 2、岸线综合等级的评价原则: (1)、岸线近岸水深和岸线稳定性同时符合某一等级标准时取该等级为综合等级;

(2)、岸线近岸水深和岸线稳定性分处不同等级时,取较低等级为综合等级; (3)、不满足岸前航道尺度和后方陆域条件任一项时,综合等级降低一级。 3、岸线资源评价的有关说明

(1)本文岸线长度是指水位在航行基准面时的水沫线长度; (2)本文泊位等级标准为:大型5000吨级及5000吨级以上;中型1000吨级~3000吨级;小型1000吨级以下;

(3)除包含在港区岸线之中的部分岸线外,生活岸线、生态岸线、旅游景观岸线、取水口与水源保护岸线、过江设施岸线等均为3级岸线;

(4)按上述评价指标、标准和原则,池州市162公里长江岸线中,1级岸线25.2公里,2级岸线26.6公里,3级岸线110.2公里。 (三)港口岸线评价

规划港区岸线总长63.8KM,各岸段综合等级和基本应用评价如下: 1、香口港区岸线(5.6KM)

(1)上段:牛矶~张公矶,长1.6KM,2级岸线,水域条件良好,可建中小型泊位,但集疏运条件较差,近期规划建设为石料运输服务的中小码头泊位区,如张公山开发规模较大,远期也可以考虑建设大型泊位。

(2)中段:张公矶~香隅河口,长1.6KM,2级岸线,滩地较宽,标高较低,建设公用码头区要填高场地,影响行洪,加大建设成本,且栈桥伸入江中240~250米,码头前沿距江堤达740米以上,靠近主流区,流速大,也不利于码头安全运行,故近期不宜作为大型泊位岸线,宜建中小型泊位,远期可作为大中型泊位预留岸线。

(3)下段:香隅河口~凌家咀,长2.4KM,1级岸线,近岸水深良好,且无江堤影响,可建大型泊位,此段近期可按大中型泊位考虑,由于后方有较丰富的矿产资源,集疏运条件基本具备,开发前景广阔,应作为近期开发的主要岸段。 2、东流港区岸线(6.8KM)

(1)上段:稠林矶~尧渡河口,长4KM,2级岸线,水深较好,可建大中型泊位,但滩地较宽,标高较低,不宜作为公用码头区,可预留作为远期发展使用; (2)下段:尧渡河口~塔基山,长2.8

KM,1级岸线,河面较宽,近岸水深良好,可建大中型泊位,但陆域较为狭窄,发展余地受限制,应予以调整,考虑后方集疏运条件较好,靠近东流镇和工业区,近期可作为大中型码头区来安排。

3、吉阳港区岸线(4 KM) 杨家矶~吉阳矶段,长4 KM

,2级岸线,水深较好,江面宽阔,河岸顺直,可建大中型泊位,但后方陆域条件较差,道路不通,远离资源地和区域中心,规划为吉阳核电厂建设保护岸线和远期发展预留岸线。

4、大渡口港区岸线(7 KM)

(1)上段:上杨家套~张家湾,长4 KM

,1级岸线,近岸水深,航道宽阔,可建大中型泊位,其后方陆域十分宽阔,堤外滩地较窄,建港成本较低,考虑后方经济发展情况,作为远期深水岸线来规划; (2)下段:张家湾~东至汽渡,长3 KM

,3级岸线,因堤外滩地较宽,堤内又有街区和民房区,建设码头较为困难,故近期宜安排部分岸线建设中小型泊位,其余作为远期发展预留岸线。

由于大渡口港区经济腹地随着经济发展和高速路网的建设将深入到南岸腹地,甚至扩大到长江北岸,因而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5、牛头山港区岸线(8.5 KM)

(1)上段:黄湓闸~铜矿码头,长3 KM ,2级岸线,可建中小型泊位。该段已建有池州海螺码头区,且规模逐渐扩大

,近期应作为主要控制、利用的岸段,清理低水平乱占乱建的小码头;

(2)中段:铜矿码头~汪矶头,长3 KM ,3级岸线,边滩较宽,有过江电缆,不适宜作为规模港区岸线,可考虑建设中小型危险品码头;

(3)下段:汪矶头~前江口南,长2.5 KM ,2级岸线,适应建设中小型泊位,可作为近期规划岸线。

牛头山港区岸线均位于鹅毛洲右汊内,90年代以来上口有变化,右汊分流比减少,应适时采取工程措施,稳定分流比,维持河势向有利方向发展,使该段岸线在池州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6、钱江口港区岸线(7.5 KM)

钱江口~拦江矶段,长7.5 KM,除鲇鱼山~窑子山南段长约2 KM的岸线因有电缆,可留作过江设施岸线外,其余均为1级岸线,江宽水深,岸坡稳定,陆域为山丘台地,较为宽阔,无江堤影响,均可建大中型码头泊位,但后方陆域未开发,道路系统尚在初期阶段,需要进一步完善。应将此段岸线作为大型临港工业专用码头岸线和远期预留岸线来安排。

7、乌沙港区岸线(2.0 KM) 扁担洲尾~顾家洲段,长2 KM

,1级岸线,河道宽阔,近岸水深,可建大中型泊位,堤内陆域宽阔,堤外滩

地较窄,陆域建港条件较优,规划为为农副产品加工业配套的公用码头和旅游码头岸线以及大型临港工业配套港区岸线。

8、池州港老港区岸线(3.0 KM)

秋浦河口以下3公里为池州港老港区岸线,长3 KM

,3级岸线,陆域集疏运条件较为完善,水深良好,但由于处在汊道内,枯水期航道十分狭窄,近期应作为主要控制岸段,规划为小型泊位区,其中上段0.5

KM规划为旅游码头岸线。根据《长江流域综合治理规划》中有关贵池河段的整治规划,远期将通过工程措施,改善南港上口进流条件,可保证老港区的正常运营和城市取水口的正常取水。

9、江口港区岸线(10 KM)

(1)泥洲三角点~江口汽渡上1.5公里,长4.3 KM

,2级岸线,位于主航道上,深槽临岸,可建大型泊位,但因堤外滩地较宽,最宽达1200米,标高较低,耐冲性较差,且为枞阳飞地,故此段宜规划为远期发展预留岸线;

(2)江口汽渡上1.5公里~江口汽渡,长1.5 KM

,1级岸线,河宽水深,适合建设大型码头泊位,近期规划为公用码头区,目前已建有池州港江口港区;

(3)江口汽渡~合作圩三角点下1 KM,长3 KM

,2级岸线,水域条件较好,但边滩较宽,目前建港条件较差,近期规划为小型危险品泊位和过江设施岸线,远期可作为大型港区预留岸线;

(4)合作圩三角点下1 KM~虎形山脚,长1.2 KM ,1级岸线,岸线条件较好,可建大中型泊位,规划为电厂专用码头岸线; 10、梅龙港区岸线(9.4 KM)

(1)虎形山脚~梅埂上烟,长2.6 KM

,2级岸线,水域条件较好,但滩地较宽,标高较低,近期难以建设公用港区,规划为大型临港工业配套港区预留岸线;

(2)梅埂上烟~梅埂中烟,长0.8 KM,1级岸线,水陆域条件较好,可建大中型泊位,近期规划为公用码头区;

(3)梅埂中烟~九华河口,长1.5 KM,1级岸线,但已被规划利用为梅龙镇城镇建设区,近期应规划旅游专用码头;

(4)九华河口~五步沟,长3.5 KM

,1级岸线,水、陆域条件较好,可建大中型泊位,宜作为远期发展预留岸线,但后方陆域民房较多,应予以控制并适时外迁;

(5)五步沟以下1 KM,3级岸线,规划为中小型危险品码头泊位。 二、岸线利用现状 (一)已使用的岸线

池州市长江岸线范围内现分布有池州港老港区、江口港区、牛头山港区三个大型港区和香口、东流、大渡口、乌沙、梅龙五个小型港区,共有泊位59个,利用岸线总长7000米左右。钱江口、吉阳为规划港区,尚未建设港口设施。现将各港区岸线使用情况简述如下:

1、池州港老港区

占用岸线总长2800米,共有码头18座,18个泊位。其中池州市港务总公司码头11座,11个泊位,占用岸线1740米;贵池港埠公司码头2座,2个泊位;长江海事码头1座,1个泊位;地方海事局码头2座,2个泊位;中石油池州公司码头1座,1个泊位;

另有拆船厂废弃码头1座,《港口法》实施后未经许可擅自建设的小码头1座。 2、江口港区

池州港新港区占用岸线500米,共有码头2座,3个泊位;另有池州汽渡码头1座。

九华发电有限公司专用码头占用岸线1200米左右,正在施工。 3、牛头山港区

占用岸线总长800米左右,共有码头9座,12个泊位。其中池州市港务总公司码头3座,4个泊位;铜山矿码头1座,

1个泊位;池州海螺公司码头3座,5个泊位;地方海事、长江海事码头各1座;另有《港口法》实施后未经许可擅自建设的小码头2座。 4、香口港区

占用岸线总长400米,共有码头4座,4个泊位。其中香山港埠有限公司码头1座,1个泊位;东至龙江公司码头2座,2个泊位;张公矶石料码头1座,1个泊位。 5、东流港区

占用岸线总长800米左右,共有码头11座,11个泊位。其中池州市港务总公司码头1座,1个泊位;地方海事局东流海事处码头2座,2个泊位;东至燃料公司码头1座,1个泊位;东至石油公司码头1座,1个泊位;东至农资公司码头1座,1个泊位;东至航运公司码头3座,3个泊位;东流取水码头1座;东流木材转运站码头1座。 6、大渡口港区

占用岸线总长450米左右,共有码头8座,8个泊位。其中池州市港务总公司码头1座,1个泊位;东至航运公司客运码头4座,4个泊位;东至航运公司车渡码头1座;个体黄沙码头1座,1个泊位;省公路局车渡码头1座。 7、乌沙港区

占用岸线总长80米左右,池州市港务总公司码头1座。 8、梅龙港区

占用岸线总长1000米左右,除池州市港务总公司码头1座外,其余为城镇建设占用。

除港口设施与城镇建设占用岸线外,长江沿岸还有城市及乡镇取水口共15个,过江设施10处,包括1座大桥,3座汽渡和6处跨江电缆。 (二)岸线利用现状的特点和问题

池州市长江岸线利用现状的特点和问题归纳如下:

1、开发利用程度不高,且不平衡,部分岸段利用较为集中,而优良岸线开发利用程度普遍不足;

2、 优良岸线的陆域集疏运条件较差,未能很好地综合规划,限制了优良岸线的开发;

3、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的岸线均处在长江汊道内,航道条件较差,急需改善; 4、低水平建设、乱占岸线情况较为突出; 第三节 岸线开发功能定位与分区

根据池州市长江岸线资源开发的思路和目标,确立池州市长江岸线的功能定位与分区。

一、功能定位

开发利用长江岸线,其岸线功能作如下定位: (一) 形成沿江产业带

主要包括四大基地和五大重点产业。包括非金属材料基地、能源基地、化工基

地、有色金属基地和轻纺服装、农副产品深加工、林纸、现代物流与船舶修造、生态旅游等沿江基础产业带。

(二) 建设沿江城镇带 包括主城区和九个沿江中心城镇。以建设历史文化名城、山水园林和旅游港口城市为目标,形成多层次的与长三角对接的沿江城镇带。 (三) 形成港口物流中心 建设以建材、煤炭、非金属材料和集装箱等运输为中心的沿江港口及物流设施;以建设功能齐备的区域性重要港口和物流中心区为目标,积极开发与整合宜港岸线资源,加快以建材、煤炭、非金属矿和内、外贸集装箱运输为特色的长江港口设施建设; (四) 建设沿江生态旅游景观带

科学、合理利用沿江适宜岸线,将池州港建设成为具有通道、景观等综合功能的国际性旅游目的港,展现生态旅游和港口城市形象。 (五)建设沿江可持续发展示范区 集约高效利用池州市长江岸线资源,建设沿江四大基地和六大产业带,同时兼顾城市建设、生态建设、旅游观光、水源保护、过江交通,使池州市沿江区域成为池州经济与长三角对接的龙头区和岸线可持续利用的示范区。 二、岸线定义

(一)港口岸线:具有港口功能的岸线,包括公用港区码头、工业港区码头、旅游港区码头、其它港区码头等占用的岸线;

(二)工业岸线:工业取水、排水、修造船设施等占用的岸线;

(三)生活岸线:不宜建港,但可用于展示港口城市滨江风貌,开发生活空间供人们生活或居住的岸线 ; (四)生态岸线:以良好自然生态条件形成的或具有条件改造成为良好生态环境的岸线,近期不具备开发条件但具有维持岸线可持续利用功能的岸线;

(五)旅游景观岸线:为人们游览、观光、休闲、娱乐、体育等活动所建设施占用的岸线;

(六)取水口与水源保护岸线:城市或乡镇生活饮用水取水设施占用的岸线; (七)过江设施岸线:沟通长江两岸的过江通道、电力、通信等设施所占用的岸线。

三、功能分区与布局

(一)功能分区的依据和前提

1、满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需求,既要服务于经济发展,也要兼顾环境、生活的需要;

2、岸线资源可持续利用,对近期不宜开发的岸线严格加以控制; 3、在尊重岸线利用现状的原则下适当调整; 4、严禁不合理占用岸线; (二)岸线划分与布局原则

按照合理利用岸线,统一规划,综合开发的原则,按照不同的需要和功能要求将岸线划分为港口岸线、工业岸线、生活岸线、生态岸线、旅游景观岸线、取水口与水源保护岸线、过江设施岸线等进行布局,其中港口岸线应放在突出位置加以安排,军事岸线按军事渡场设立要求予以控制。

1、 港口岸线

港口岸线包括公用码头岸线、工业港区岸线、旅游港区岸线等。按照深水深用,浅水浅用,统一规划,综合利用,有序开发的原则,优先安排港口所需岸线。其中一、二级

岸线主要用于港口建设岸线,三级岸线部分作为港口设施建设岸线。 2、 取水口与水源保护岸线

按城镇生活饮用水源对水域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安排,除主城区安排2个取水口外,其余城镇应按一镇一个取水口的原则来安排,并设置在各规划港区的上端。 取水口应设定保护区,其中一级保护区自取水口上游500米至下游200米的水域及其两侧纵深各200米的陆域,二级保护区自一级保护区的上界起上溯3000米的水域及其两侧纵深各200米的陆域。有关在各级水源保护区内从事建设、生产、经营活动,按《安徽省城镇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执行。

本规划用图示列明各取水口的位置,保护区所占用的岸线长度按上述规定的标准执行,不再一一表述。

3、 生态岸线

近期不宜开发的岸线作为生态岸线加以控制,以作为岸线资源的战略储备。除经论证建设单个码头外,近期不得进行规模港区的建设。 4、 其他岸线

工业岸线、生活岸线、生态岸线、旅游景观岸线、过江设施岸线除修造船工业外对水域及航道的要求均较低,在满足其对水域要求的条件下,安排一部分三级岸线予以开发利用。

(三)岸线划分与布局

池州市长江岸线全长162KM,按不同功能分岸段叙述如下: 1、皖赣交界处~牛矶:1 KM,生态岸线;

2、牛矶~香口~凌家嘴:5.6 KM,港口岸线,以发展非金属新材料、建材、化工产业为主导。其中香口~凌家嘴2.4

KM为1级岸线,为近期重点规划岸线;

3、凌家嘴~土地沟:3 KM,过江设施岸线,现有过江电缆,并在凌家嘴附近规划有望东长江公路大桥;

4、土地沟~老虎岗:1.8 KM,港口岸线,布置中小型泊位和危险品泊位; 5、老虎岗~稠林矶:8.4 KM,生态岸线;

6、稠林矶~尧渡河口~塔基山:6.8KM,港口岸线与工业岸线,以非金属新材料、建材、修造船等产业为主导,并建设部分公用港口设施;其中尧渡河口~塔基山2.8KM为1级岸线,为近期重点规划岸线;

7、塔基山~茅屋街:1KM,港口岸线,布置中小型泊位和危险品泊位; 8、茅屋街~杨家矶:6.8 KM,生态岸线;

9、杨家矶~吉阳矶:4 KM,港口岸线与工业岸线,其中吉阳矶上下游各2.5公里范围内为核电项目控制岸线;

10、吉阳矶~上杨家套:20.6 KM,生态岸线,其中黄石矶附近可建设部分小型泊位;

11、上杨家套~张湾~东至汽渡:7 KM,港口岸线,其中张湾~东至汽渡3KM为3级岸线,为近期规划岸线;上杨家套~张湾4

KM为1级岸线,为远期重点规划岸线; 12、东至汽渡~安庆汽渡下5 KM:7.6

KM,过江设施岸线和生态岸线、生活岸线,主要为安庆长江公路一桥、二桥和过江电缆使用,同时营造大渡口临江城市景观;

13、安庆汽渡下5 KM~黄湓闸:11 KM,港口岸线与生态岸线,其上段可布置中小型危险品泊位;

14、黄湓闸~铜矿码头:3 KM,港口岸线,以建材、煤炭等产业为主,为近期重点规划岸线;

15、铜矿码头~汪矶头:3 KM,港口岸线与过江设施岸线,可布置中小型危险品泊位;

16、汪矶头~前江口南:2.5 KM,港口岸线,以非金属矿原材料等产业为主,为近期重点规划岸线;

17、前江口南~钱江口:1 KM,生态岸线与过江设施岸线,主要为安庆长江铁路大桥预留岸线;

18、钱江口~鲇鱼山:1.6 KM,港口岸线与工业岸线,规划为大型企业配套港区岸线;

19、鲇鱼山~窑子山南:1.6 KM,过江设施岸线;

20、窑子山南~拦江矶:4.3 KM,港口岸线与工业岸线,规划为大型企业配套港区岸线;

21、拦江矶~张家山:2.4 KM,旅游景观岸线,开发杨柳洲旅游资源,修建旅游渡假设施;

22、张家山~吴家沟(乌沙):6.4 KM,生态岸线、港口岸线,以生态岸线为主,末端适当布置中小型泊位;

23、吴家沟(乌沙)~扁担洲尾:5.6 KM,旅游景观岸线,开发扁担洲、太子矶旅游资源,修建旅游渡假休闲娱乐设施;

24、扁担洲尾~顾家洲:2 KM,港口岸线,以建设农副产品深加工、林业产品深加工产业配套港区及建设公用港口设施为主;

25、顾家洲~秋浦河口:10.8KM,取水口与水源保护岸线、生态岸线; 26、秋浦河口以下3公里:港口岸线,近期主要为公用码头区岸线,以中小泊位为主,远期规划为旅游专用码头岸线和旅游景观岸线;

27、秋浦河口以下3公里~泥洲三角点:3.8 KM,生态岸线,取水口与水源保护岸线;

28、泥洲三角点~江口汽渡上1.5公里:4.3

KM,港口岸线、生活岸线、生态岸线,除预留作为远期港口大型泊位利用岸线外,近期应结合城市规划加快开发区建设,着力展示滨江城市风貌,泥洲滩地则营造为生态景观带;

29、江口汽渡上1.5公里~江口汽渡:1.5 KM,港口岸线,以公用港口设施和物流工业园为主导;

30、江口汽渡~合作圩三角点下1 KM:3

KM,港口岸线与过江设施岸线,除作为港口预留岸线外,主要为池州长江大桥预留岸线,中段可布置小型危险品泊位;

31、合作圩三角点下1 KM~虎形山脚:1.2 KM,港口岸线与工业岸线,主要规划为电厂配套港区及取、排水岸线;

32、虎形山脚~梅埂上烟:2.6 KM,港口岸线与工业岸线,近期规划为大型工业配套港区;

33、梅埂上烟~梅埂中烟:0.8 KM,港口岸线,近期规划为公用港口设施岸线;

34、梅埂中烟~九华河口:1.5

KM,生活岸线、旅游景观岸线、港口岸线,充分发挥梅龙镇临近长江主航道优势,着力建设临江城市景观,同时建设梅龙旅游码头;

35、九华河口~五步沟:3.5 KM,港口岸线与工业岸线,建设公用港区及为大型工业项目配套港区;

36、五步沟~青通河口:8 KM,生态岸线与港口岸线,以生态岸线为主,适当布置中小型泊位和危险品泊位。

本阶段规划主要进行岸线功能的定位与分区,相关岸线尤其是港口岸线的具体规划应由相应的专项规划甚至建设规划来完成。

第四章 港区布局与建设 第一节 沿江港区布局与建设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尤其是长三角地区已是众多跨国公司的制造中心,受制于资源条件,产业和资本向中西部转移的趋势日趋明显,而港口作为联系地区经济的桥梁,其重要地位日显突出。中央把各港口下放到所在城市管理,就是为了让各港口城市更加重视港口,充分运用好港口这一重要手段和资源,参与未来竞争,真正做到港因城建、城因港兴。

进行港区规划布局必须首先充分认识到港口的特点、地位和所依托的港口资源。必须研究和规划与资源分布、产业布局相适应的港区布局,以适应和促进区域和城市经济的发展。

通过对池州港口的腹地经济条件、集疏运条件和自然条件的综合分析可以看出,池州港是安徽省乃至长江干线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港口,其特点和依存的条件决定了池州港是一个以资源、产业为导向的以专用码头和公用码头共同发展为主导的港口。

根据岸线资源、产业布局、经济发展和综合交通情况,在池州市长江岸线范围内规划香口、东流、吉阳、大渡口、牛头山、钱江口、乌沙、池州港老港区、江口、梅龙十大港区,其中江口港区、池州港老港区、东流和大渡口港区将建设成为以公用码头为主导的综合性港区,牛头山、香口、梅龙、乌沙、吉阳、钱江口将建设成为以专用码头为主导的工业配套港区。

根据港区布局,有计划分层次地推进港区建设。

2010年前重点规划建设江口港区、牛头山港区、香口港区、东流港区和梅龙港区,保留并适当改造池州港老港区,通过江口港区二期工程、电厂二期码头工程、海螺三期码头工程、林纸一体化专用码头工程以及东流、香口等专用和综合码头的建设,促进几大港区的规模化,形成以江口港区为主,牛头山、香口、东流港区和梅龙港区共同发展的新型港口群,从而力争使池州港成为以大宗散货出口为主、集装箱运输不断发展、年吞吐量超过5000万吨、集装箱超过8万TEU的区域性重要港口。

1、江口港区:规划范围为泥洲三角点~虎形山脚,10

KM,近期规划岸线2.7公里,以公用、外贸码头为主导的港区,重点发展集装箱运输,设立保税仓库,集中设置为口岸服务的办公机构;

2、牛头山港区:规划范围为黄湓闸~前江口南,8.5 KM,近期规划岸线5.5公里,以产业配套码头为主导的港区;

3、香口港区:规划范围为牛矶~香口~凌家咀,5.6 KM,近期规划岸线2.4公里,以产业配套码头为主导的港区;

4、东流港区:规划范围为稠林矶~尧渡河口~塔基山,6.8 KM,近期规划岸

线2.8公里,以公用码头为主导的港区;

5、梅龙港区:规划范围为虎形山脚~五步沟,9.4 KM,近期规划岸线 4.9公里,以产业配套码头为主导的港区,同时建设梅龙旅游码头; 6、池州港老港区:规划范围为秋浦河口以下3

KM,近期规划岸线3公里;其中秋浦河口以下500米规划为旅游码头岸线,建设完善滨江公园和旅游码头设施;远期逐步改造成为旅游客运服务的专用港区,并营造沿江生态旅游景观带;

远期重点规划建设大渡口港区、乌沙港区、吉阳港区和钱江口港区,进一步发挥岸线资源优势,岸线经济和港口建设相互促进,到2020年,力争使池州港年吞吐量超过8000万吨、集装箱超过20万TEU。

7、大渡口港区:规划范围为上杨家套~张湾~东至汽渡,7 KM,近期规划岸线3公里;

8、乌沙港区:规划范围为扁担洲尾~顾家洲,2 KM,近期规划岸线1公里; 9、吉阳港区:规划范围为杨家矶~吉阳矶,4 KM,远期规划港区,主要为核电站专用控制岸线;

10、钱江口港区:规划范围为钱江口~拦江矶,7.5 KM,近期规划岸线2公里;

岸线总体规划侧重于岸线功能的合理配置,而港口总体规划根据港口法的规定则是港口在一定时期的具体规划,包括港口的水域和陆域范围、港区划分、吞吐量和到港船型、港口的性质和功能、水域和陆域使用、港口设施建设岸线使用、建设用地配置以及分期建设序列等内容。

因此,有关上述规划港区的水陆域范围、吞吐量预测、功能定位与专业分工、优先发展次序等,在港口总体规划阶段将通过进一步的经济调查、运量分析和市场预测进行具体规划。

第二节 长江支流建设

根据《安徽省内河航运发展规划》,池州市长江支流列入规划的通航河流为秋浦河,规划到2020年将秋浦河建设成为5级航道,通航里程为36

KM,航道起止点为殷汇~池口,规划船型为300吨级机动驳。

池州市长江支流除秋浦河外,还有九华河、青通河、尧渡河等,规划期内,应争取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力争将长江支流规划治理为等级航道,并建设相应的小型港区,尤其是旅游港区,以形成干支相通的水路运输网,带动腹地经济和旅游事业的发展。

近期应结合安徽省航运规划,重点治理秋浦河航道殷汇~池口段,使之达到5级航道标准,并建设秋浦河两岸景观,作为沿江旅游景观带向内陆的延伸,同时建设殷汇港区,使之成为内河集疏运港区。

疏通青通河童埠~大通15KM航道,达到5级航道标准,建设童埠港区,增大通过能力,为青阳腹地经济发展服务。

第五章 基础设施建设 第一节 交通建设

综合交通体系的建设对岸线资源的开发至关重要,要以综合交通建设为重点,

以港口建设为核心,完善沿江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加强港口集疏运路网建设,使港口真正成为综合交通枢纽、水陆运输节点,为岸线开发利用创造良好条件。 一、 公路建设规划 1、主干道

加快318国道、206国道、103省道、327省道、沿江高速池州段、合黄高速池州段、安景高速池州段、东至~九江高速等公路主干道建设工程的进程,同时加快与完善县乡公路通达工程和通村公路建设,构筑适应经济和旅游发展的市域公路交通骨架。 2、疏港道路

2010年前,在现有公路网的基础上,规划建设或完善香口港区、东流港区、吉阳港区、大渡口港区、牛头山港区、钱江口港区、乌沙港区、池州港老港区、江口港区、梅龙港区后方疏港公路,以创造条件加快港区建设,真正做到水陆交通无缝衔接。 二、铁路建设规划

1、干线 加快建设铜九铁路池州段;推进沿江城际铁路建设;大力推进安景铁路项目的进程,为钱江口港区建设创造良好的集疏运条件;

2、专用线 在江口港区、香口港区等规划建设铁路专用线工程,以完善港口集疏运条件。

三、机场建设规划

在梅龙规划建设九华山旅游机场,以完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和旅游事业的发展。

四、过江通道建设规划

近期在江口规划建设池州长江公路大桥,在钱江口规划建设长江铁路大桥,在香口规划建设望东长江公路大桥,在鹅毛洲头规划建设安庆长江公路二桥,完善南北向交通干道建设。

五、航道建设规划:

2005~2007年治理东流航道,改善东流右汊航道条件;2010年前规划治理贵池南港航道、安庆河段鹅毛洲右汊航道,改善汊道进流条件,增大或稳定右汊分流比,以保证东流港区、池州港老港区、牛头山港区的正常运营。 第二节 水利建设

水利防洪保安体系的建设是岸线开发的前提和保证,要加强水利防洪保安体系建设,重点抓好182.59公里长江干支堤加固工程(江堤、河堤、防洪墙等),使之达到安全防御1954年型和1954年实测洪水标准。进一步搞好秋浦河、黄湓河、青通河等主要内河的综合治理,重点对其干流进行疏浚、筑堤等河道整治。 第三节 供电、供水及通信建设

供电、供水和通信设施建设是岸线开发的基础条件。 供电:建成覆盖全市的高电压等级电网,在牛头山、东流分别建设一座220KV变电所并配套建设220KV线路工程、新建江口、丁桥、泥溪等三座110KV变电所及配套电网改造工程;

供水:规划期内完成池州城乡自来水改造工程,建设第三水厂,改善江口、梅龙港区的供水条件,主城区日供水能力超过20万吨; 通信:建成全市光纤通信网等;

第六章 城镇建设与发展 港口功能是岸线的主要功能,港口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对国民经济和地区

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又具有明显的属地性。港口的水域、陆域、岸线是城市的一部分,又直接服务于城市经济和地区经济。城市可以利用港口的地缘优势,建设开发区、保税区、临港工业和物流园区以及围绕港口而存在的服务性产业,从而发展城市经济,提升城市地位,树立城市形象。

加快推进沿江地区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建设,扩大城镇规模,增强主城区服务功能,精心打造沿江一城九镇,形成充满经济活力的沿江城镇带。 第一节 主城区

着力建设中心城市,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以工业为依托,旅游业为纽带,扩大城市产业聚集和人口聚集功能,发挥城市窗口、辐射和带动作用。至2020年,主城区面积26.33平方公里,人口25万人。

增强主城区综合服务功能,改善滨江面貌,展示滨江城市风采。 依托池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江口新港区和现代物流园区建设江口新城区,以扩大主城区规模,并着重在位于长江主航道的泥洲三角点至江口汽渡岸线范围内(对应开发区主要规划区)营造现代港口城市景观。 第二节 沿江中心城镇 依托岸线资源、旅游资源和各具特色的工业园区建设实力较强的沿江九个中心城镇。

一、梅龙镇

梅龙镇位于池州市区东北部,北临长江,西临江口办事处,南接观前镇,东以青通河为界与铜陵相望,是池州市的东大门。

梅龙镇战略定位为镇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池州市东北部交通、商贸、旅游中心城镇。规划到2020年,镇区人口6000人,规划用地0.6平方公里。 梅龙镇的区位条件优越,拥有较丰富的旅游资源,特别是拥有池州市最优良的长江岸线资源,且陆域集疏运条件较为完善,理应成为重点发展区域。 近期应适时调整城镇取水口位置,在镇区上游建设公用港区;依托梅龙上段虎形山脚~梅龙上烟的优良长江岸线,建成林纸浆生产基地;利用梅龙镇建成区着力营造临江城市景观,同时挖掘梅龙镇历史文化内涵,整合十八索、梅龙八景等旅游资源,建设旅游码头,加强和完善旅游码头通往市内重要景区的路网建设,规划建设九华山旅游机场,使梅龙镇成为池州市东部一个重要旅游口岸。 由于梅龙镇区位条件优越,发展前景广阔,尤其是依托优良长江岸线资源的临港工业将有很大发展,因而临近长江岸线的陆域急需予以保护,应适时修编梅龙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适当扩大城镇发展规模,引导城镇建设向南部纵深发展,为临港工业和港口发展留足发展用地。同时应将过境公路干线适当南移,完善观梅公路等南北向集疏运道路,以凸现梅龙镇作为池州市东部交通口岸的地位,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资源优势。 二、乌沙镇

乌沙镇位于池州市西部,距市区十五公里,西北与安庆、枞阳隔江相望,南与阮桥、晏塘镇相依,为贵池三大古镇之一。

乌沙镇战略定位是贵池西北部沿江中心镇,发展商贸和有机食品加工业的生态城镇,规划到2015年,镇区人口达1.6万人,镇区用地面积1.6平方公里。

农业资源、旅游资源和长江岸线资源是该镇最大优势。乌沙地处圩区,地势平坦,又具有沿江滩涂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农业、林业和农副产品、林产品加工业具有比较优势,且已具有一定基础。乌沙老街、总兵墓、黄公祠和伫立长江中的号称“江上神岛”的太子矶,都是乌沙镇独特的旅游资源。而扁担洲尾~顾家洲长约2公里的长江深水岸线资源,为乌沙发展农林加工制造业和旅游业提供了极好的进出口条件。规划期末,建成乌沙旅游码

头和为农林加工制造业服务的乌沙公用港区。 由于陆域交通建设滞后,紧靠主城区的乌沙镇及其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比池州市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从拉动城区西部的经济发展和距离均衡的角度出发(乌沙镇距安庆长江大桥和铜陵长江大桥均在50公里左右),可将乌沙作为池州长江公路大桥的备选桥址予以考虑。

三、晏塘镇

晏塘镇位于贵池西北部沿江腹地,南与牛头山镇、木闸乡接壤,北与乌沙镇相连,东距市区20公里,西临长江黄金水道,与安庆、枞阳隔江相望,是一个典型的以农业为主的乡镇。

晏塘镇是晏塘镇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发展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和贸易为主的综合性城镇。规划到2010年,镇区人口8000人,镇区用地0.9平方公里。 生态农业、土地资源和江砂资源是晏塘镇的比较优势,而从钱江口到拦江矶长达8公里的长江深水岸线更是未经开发的优势资源。位于该段深水岸线末端的杨柳洲,洪水期出露面积在200亩以上,洲上植被良好,又处在长江著名的太子矶航道之首,景色宜人,是极富特色的旅游资源。

近期应规划建设杨柳洲旅游渡假设施,保护好临江深水岸线资源及其土地资源,在建设和完善陆域集疏运道路的同时,远期建设以大型临港工业为主导的钱江口港区。 四、牛头山镇

牛头山镇是贵池区西大门,北枕长江与安庆市一衣带水,南依国家自然保护区——升金湖,东经铜山矿与殷汇镇接壤,西面与东至县相连,是池州市新兴名镇。

牛头山镇的战略定位是,全国建材、珍珠产业基地,池州市西部交通重镇,同时兼具以生态文明为基础的江南特色的工业旅游城镇。规划到2010年,中心镇区人口规模1万人,用地1平方公里,到2020年,中心镇区人口达2万人,用地达6平方公里。

牛头山镇的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318国道横穿全境12公里,拥有长江黄金水道10公里,正在修建的安庆长江大桥及沿江高速公路又将为公路提速创造条件。牛头山镇除了丰富的农业和非金属矿资源外,还富含金、银、铜、铁等矿藏。 规划期内,牛头山镇除作好生态文明城镇建设外,还将依托中心镇区大力发展工业、商贸、休闲、生活等功能区,发展房地产业、新型建筑材料,创办珍珠交易市场,同时依托矿产和岸线资源推动水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使牛头山镇成为池州市经济最活跃最发达的地区。

为了进一步利用牛头山镇的区位交通优势,应重点处理好各交通干道至长江港区道路的整修和维护,以完善港口功能,提高港区的通过能力。 五、大渡口镇

大渡口镇地处长江南岸,与安庆市区隔江相望,是东至县最北的门户,自古以来就是连接两岸的重要渡口,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大渡口镇的战略定位是,池州市西部门户,东至县北部经济中心,安庆市的经济协作区,综合型滨江重镇。规划到2010年,中心镇镇区(包括大渡口经济开发区)人口规模6万人,用地7.36平方公里,到2020年,中心镇镇区人口达10万人,用地11.46平方公里。

大渡口的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枢纽的地位日益显现,长江岸线、318、206两条国道、京福高速、沿江高速和安庆长江大桥均位于镇域内。 规划期内,大渡口镇除继续加大对传统农业的发展和改造、依托生态农业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外,应根据现有的基础和条件,依托现状中心镇,发展和壮大大渡口经济开发区,发展纺织、生物制药和建材等工业,使开发区成为东至县乃至池州市工业发展的

主要集中地和招商引资的平台。

为进一步利用大渡口镇的区位交通优势,应重点处理好城镇发展与过境交通、港口发展之间的关系。规划期内,应将206国道迁至中心镇南侧以扩大城镇发展空间,同时控制好下杨套~张湾~东至汽渡长江近岸土地资源,为港口建设预留发展空间。

在城市建设方面,应充分利用不宜建港的非深水岸线,加强城市设计,注重景观组织,创造临江城市景观带。

到2020年,建成以下杨套~张湾为重点规划岸线的大渡口港区,在其后方配套建设大渡口物流园区,以完善并充分发挥大渡口综合交通功能,从而将大渡口建设成为集物流、商贸、工业、生态农业为一体的池州市西部滨江港口重镇。 六、胜利镇

胜利镇位于东至县北部,西临长江黄金水道,东临国家级湿地保护区升金湖,北靠大渡口,南接瓦垄,206国道自东北向西南穿越本镇。 胜利镇的战略定位是建成以生态农业为基础,具有江南特色的沿江商贸旅游城镇。规划到2010年,镇区人口1.5万人,镇区面积2平方公里。

生态农业、林业、长江岸线和升金湖旅游资源是本镇优势,规划以传统生态农业为基础,建成“双低”油菜和优质棉基地,利用升金湖可养水面建成水产品和水禽养殖基地。由于胜利镇所处长江岸线为支汊,因而近期难以通航大吨位船舶,但可以长江江心洲移民搬迁为契机,建立江心洲万亩意杨林基地以充分发挥长江岸线资源。在建立上述四大基地的同时,规划建设旅游码头,依托升金湖保护区开发生态游、观鹤游、渔家风情游等多种旅游产品,并以旅游带动商贸业的发展,使胜利镇真正成为一个生态型的商贸旅游城镇。 七、东流镇

东流镇位于东至县西北部,西濒黄金水道长江,206国道与大九省际干线公路、铜九铁路交汇于镇东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东流镇是原东流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现为东至县属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至今已逾千年历史。 东流镇的战略定位是东至县的经济中心,以轻纺工业为主、工贸并举的港口城镇。规划到2010年,镇区人口达5万人,镇区用地规模5平方公里。 东流镇的工业经济基础较好,东至县大多数骨干企业集中于此,具有较大经济辐射能力和经济发展优势,尤其是已形成了以轧花、纺织、服装为主导的轻纺服装产业。 港口作为基础设施,在城镇对外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东流具备良好的长江岸线资源,港口设施、修造船业已具备一定基础,腹地集疏运条件日益完善,应充分发挥轻纺服装产业和长江岸线资源的双重优势,把东流建设成为一个沿江开放型的港口城镇。

2010年前,应大力发展轻纺服装产业,并以此为龙头建成沿江轻纺服装产业带;着力加强港口建设,将东流港区建设成为一个以公用港口设施为主导的综合性港区。同时,在现有基础上发展沿江修造船产业,形成一定的修造船规模,远期发展中型造船厂,为沿江水运经济发展服务。 八、香隅镇

香隅镇位于东至县西部,滨临长江南岸,是长江流经安徽省南岸的首个城镇,西南与江西省交界,西北与望江县华阳镇隔江相望,是东至县乃至池州市、安徽省的西部重镇。

香隅镇城镇的战略定位是镇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至县西部工贸型中心城镇。规划到2020年,城镇人口达2.6万人,,镇区规划建设用地2.3平方公里,而规划区总面积则达17.6平方公里。形成以香隅中心集镇、香口一般集镇和香隅化工园区三个组团协调发展的初步现代化的新型城镇。

矿产资源、长江岸线资源和初具规模的化学工业园是本镇的优势,而香口滨临长江主航道,成为集中体现上述全部优势的重点规划区域。到2010年,香口应建设成为集装卸、仓储、建材加工和外贸出口的初步现代化大型港区,望东长江公路大桥的建成将进一步完善香口港区的集疏运条件,扩大港区经济腹地,从而使香隅真正成为池州市西部的重要港口城镇。

九、殷汇镇

殷汇镇位于池州市西南部秋浦河畔,东北距池州市区28公里,西北距安庆市35公里,南距石台县城67公里。318国道和省道干线大渡口~黄山经过镇区,是皖南旅游区的西大门,享有盛誉的历史名镇。

殷汇镇城镇定位为池州市的中心镇,殷汇镇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和建材工业为主的,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山水园林式的交通商贸城镇。规划到2020年,城镇镇区人口3万人,镇区建设用地3平方公里。

殷汇镇地处皖南丘陵,位于秋浦河畔,风景秀丽,秋浦河自殷汇以下可常年通航,经长江可达沿江各大中城市,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和农业资源丰富。 近期,除利用殷汇镇生态农业资源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外,应利用该镇矿产资源丰富的优势,依托牛头山港区和钱江口港区,大力发展建材产业和非金属材料产业,使之成为殷汇镇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同时,将秋浦河航道池口~殷汇段整治为5级航道,建设以旅游码头为主的殷汇港区,开发以秋浦河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主要内容的沿岸景观带,作为长江岸线生态旅游景观带向内陆的延伸。

第七章 环境保护与生态、旅游建设

加强生态保护、污染防治,建设沿江旅游景观带,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力争环境污染得到基本控制,生态环境破坏得到根本遏制,市区、县城和中心城镇的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建成一批不同类型、各具特色的环境与经, 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生态经济区域,把池州初步建成环境优美的生态旅游城市,使我市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真正意义的生态经济示范区。 港口规划、港口建设和岸线利用的有关项目都必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法律法规,分层次按程序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按三同时的要求采取环境保护措施,确保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 一、 水环境治理

至2010年,全市生态环境和水环境质量有明显提高,长江干流断面水质基本达到Ⅱ类,主要支流入江水质稳定达到Ⅲ类, 二、工业污染防治

至2005年,全市工业废水排放量规划目标为400万吨,COD0.9万吨,工业废气SO20.932万吨,工业烟尘3.059万吨,工业粉尘2.439万吨。全市工业固体废弃物保持零排放,综合利用率达65%。

至2010年,各项指标稳定在2005年水平上。 三、生态环境建设

到2010年,使重要生态功能区、物种丰富区和重点资源开发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重建、恢复和保护,力争使我市生态环境得到全面改善,实现城乡环境清洁和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达到园林城市和生态城市标准。 四、旅游景观建设

以建设形成沿江生态旅游景观带为目标,将池州港建设成为具有通道、景观等

综合功能的国际性旅游目的港,展现生态旅游和港口城市形象。

2010年前,充分利用长江适宜岸线建成沿江生态旅游景观带和太子矶、杨柳洲等生态旅游休闲渡假基地,同时充分挖掘秋浦河、清溪河、尧渡河等主要支流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天然旅游资源,开发两岸景观,使之与长江共同成为池州市水上旅游通道。 规划建设和完善池州旅游码头,重点建设秋浦河入江处的滨江景观带,形成江河连通的半岛公园;新建梅龙旅游码头和九华山旅游机场,完善旅游通道建设,使梅龙成为位于长江主航道的池州市东部旅游口岸;

第八章 规划实施保障

一、 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岸线管理力度

应在市长江岸线资源开发协调领导小组的领导下,以批准的岸线资源开发总体规划为依据,通过明确的岸线开发方向定位,引导产业合理占用岸线,严禁乱占岸线和低水平建设;

二、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确保岸线开发规划的实施

市政府应尽快批准出台《池州市长江岸线规划建设管理办法》,授权市港口行政管理部门依据岸线资源开发总体规划实施对长江岸线的统一管理,以确保岸线开发总体规划顺利地正确实施;

三、建立岸线储备制度,实行岸线资源有偿使用 长江岸线是不可再生的稀缺性重要战略资源,一旦占用难以调整。将远期规划中的港口岸线和部分生态岸线作为岸线储备,通过建立岸线储备制度,控制部分岸线的近期开发,以保证岸线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近期可采用单位岸线长度投资强度指标来合理分配和使用岸线资源;

远期,在条件成熟并在一定的法规支持下,可根据岸线的综合评价等级,逐步实行岸线的有偿使用制度,这样不仅可部分弥补岸线整治和维护管理资金的不足,而且可以有效防止多占少用和占而不用现象的发生,从而更好地合理利用资源,用经济手段引导产业合理布局。

四、进一步编制港口总体规划

进一步编制池州市港口总体规划等专项规划,并按法定程序报经省政府和交通部批准,坚持规划先行,避免无序开发;

五、加强保护岸线所依托的土地资源

为充分发挥长江岸线尤其是深水岸线的资源优势,应加强保护岸线所依托的土地资源,并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时充分考虑岸线开发的需求,将规划港区近岸1000米陆域范围作为港区用地加以规划和保护,以保证港口项目和临港工业项目的顺利实施;

六、投融资保障

鉴于目前池州市长江岸线尚未得到有效开发利用,应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形成多元化市场运作机制,综合运用财政性补贴、政策性补贴、经营权转让等多种手段,鼓励外资、民资和社会投资按照规划参与岸线资源开发和港口建设; 七、加强岸线、水运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

应明确落实并拓展港口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的资金来源,加强岸线综合治理、陆域集疏运公路建设、进港航道治理与维护、公用锚地建设与维护等基础性工作,以创造良好的岸线开发投资环境,提升岸线经济价值,更好地吸引外来投资,为岸线经济的发展

提供基础条件;

同时,在岸线实施有偿使用、政府获得相应资金来源后,也可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部分港区尝试实行“地主型”港口管理,即政府利用现有港口设施或投资建设部分港口基础设施,而后实行经营权转让,由经营者根据经营内容和需要自行配置港口装卸设备,进行独立的港口经营管理;经营权转让所获资金又可进行新一轮的岸线基础设施的开发建设;

八、临江岸线“飞地”的权属问题

池州市长江岸线较为重要的泥洲三角点~江口汽渡所依托的部分临江陆域土地权属归枞阳县,应适时解决这一问题,为岸线规划和开发创造更好的外在条件。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90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