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文化》教案

更新时间:2023-12-03 14:3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胡同文化》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了解胡同文化的特点,掌握作者的行文脉络。 2. 学习作者用平实朴素的语言叙事抒情的方法。 能力目标

1. 初步培养学生对文化的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 2.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胡同特殊的感情。 德育目标

1. 培养学生一种全新思维方式,即善于透过现象看到事物隐含的文化现象。 2. 读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那种怀旧与超脱。

教学重点

1. 总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用简要的语言从不同方面进行概括。 2. 在理清作者思路的基础上,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 通过对具体词语的品味,体会作者对北京胡同文化的内涵。

2. 通过对北京胡同文化的理解,初步体会文化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 导入

同学们,北京吸引我们的东西实在有很多,如我们所熟知的天安门、颐和园、长城等,但有一个建筑景观大家可能相对来说较为陌生,那就是北京的四合院和胡同。北京的胡同不但有独特的建筑特点,还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今天我们就随着汪曾祺先生独到的眼光,去审视北京的胡同,领略其文化内涵吧。

二 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汪曾祺(1920~1998),江苏高邮人,著名作家。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此后,当过教师、编辑等。他长期生活在北京的胡同里,有机会经常接触北京的普通市民,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以及表现出来的文化心态。他对北京的掌故,对北京人的思想行为了如指掌,正是他对北京的深厚感情给了他创作《胡同文化》的动力。他多年从事民间文艺工作。在他笔下,那一方水土中鲜明特色的生活,就像一幅幅立体感极强的油画,展现在读者面前,使人难以忘怀。代表作品有《受戒》、《大淖记事》等乡村风俗小说。是京派作家的代表,有“短篇圣手”之称。

本文是给摄影艺术集《胡同文化》写的序。

三 具体研习 1. 解题

关于“胡同”——巷,小街道。北京的胡同,实质上是许许多多、大大小小、一个紧挨一个排列起来的四合院之间的通道。为了便于采光,讲究的四合院都坐北朝南,其排列的结果,许多胡同成为东西走向。为了便于沟通,在较大的胡同中间又有许多南北走向的小胡同。

2.文本分析

⑴ 师:既然是在谈“胡同文化”,我们必须先要了解北京的胡同是什么样子的?看看它具有哪些特征。请同学们找到课文的相关段落,谈谈自己的发现。

明确:第1段到第4段描写胡同的具体特征。

① 第1段用大镜头描写了北京的城建特点——方正,而且构成胡同的细胞四合院也是方正的。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北京城比成一块大豆腐,那么劈开这块豆腐的刀是大街和胡同,它们方向性强,所以造就了人们强烈的方位意识。举了几个例子来说明:拉洋车说东去西去,我们这里讲左拐右拐;老两口睡觉说你往南边去,我们讲你往里头去一点。

② 第2段就细化到胡同了。最先讲了胡同的取名,胡同的取名有很多种来源:皇家储物地、名人居住地、行业集中地、形状相似地和不知何所取义的,来源多。

③ 第3段讲了胡同的数量多:“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数不清”,且宽窄不一。 ④ 第4段讲了胡同的作用和特点:身居闹市,人们的生活很方便,也很宁静。后文又写到“唤头”、“惊闺”和盲人的短笛声是反衬手法,以动衬静,更加突出胡同的环境之静。

⑵ 师:我们了解了北京胡同的特点,长期生活在这样方正而又安静的胡同里的居民又形成了怎样的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呢?请大家找出关于写胡同文化内涵的段落。

明确:第6段到第9段描写胡同文化的具体内涵。

① 第6段 安土重迁。他们不愿意搬家,舍不得“挪窝儿”,即使“地根儿”房子就不太好(“地根儿”是口语,根本、开始的意思)渗透到骨子里去了,是北京人也是中国人普遍的怀旧心理的表现。

② 第7段 过往不多。四合院相连围成了自己的一片小天地,他们也有交往,也会“随分子”“处街坊”但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合礼数”。除了“处街坊”,还有下棋、喝酒、会鸟等活动,除此之外“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③ 第8段 易于满足。正是将自己关闭在小小的天井之中,少与外界交流,看不到外界的进步,觉得自己的生活很富足了,所以他们又是“易于满足”的。衣食住行之中民以食为天,一个人对食的要求最能体现他生活的态度,所以作者就选取了这个角度来表现北京人。

④ 第9段 置身事外。也因为身在皇城,看惯了世事沧桑,尽管他们爱瞧热闹,却不管闲事。文章第9节中称学生示威游行叫“过学生”,怎么理解“过”?过就过去了,在人们脑中留不下印迹,心中激不起波澜,形容短暂与无谓。

⑶ 师做小结

胡同里的人安土重迁、过往不多、易于满足、明哲保身,这些现象的文化精义是什么呢?一个字:忍。生活在胡同里的居民长期以来形成的这种生活习惯、思想观念,作者称之为“胡同文化”。这里的“文化”不是指文化知识,也不是考古术语,它指的是生活在胡同这一特定区域里的群体所具有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和思想观念。

⑷ 师:作者介绍完胡同文化后,他看到现在的今天,胡同已经在衰败、没落,是什么原因呢?作者对于没落的胡同是怎样的情感呢?

明确: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是直接原因。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胡同总有一天会消失。作者的情感很复杂:伤感留恋;批判反思;不保守,不顽固,与时俱进。

四 课堂讨论

1. 胡同特点和胡同文化有什么关系?

明确:① 封闭的建筑格局,导致人们思想意识的封闭。

② 劳苦大众多居于此,好不容易得到一处栖身之所,知足常乐。

③ 命运掌握在他人手中,自家性命尚且难保,那有能力关照他人?所以养成置身事外、冷眼旁观的性格。

总之,没有四合院的居民,就没有胡同文化。

2.胡同文化自身特点和其衰亡的命运有何联系?

明确:封闭、保守、知足、忍耐的特点使这种文化失掉了吸收外来养料、发展进步的机会,没有发展的文化注定消耗完自身储备后走向衰亡。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大文化的概念,懂得生活中处处有文化,希望大家以后多多留心生活,炼就一双文化慧眼,时时处处都能发现文化、感悟文化,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做一个有丰富文化内涵的人。

附:板书设计

方正

封闭

来源多 过往不多

胡同 宽窄不一 数量多 置身事外 文化——精义“忍” 方便 安静 易于满足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8x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