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讲资料: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块三:中学教学

更新时间:2023-11-27 19:0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模块三:中学教学: 1.教学的意义与任务

(1)、教学的概念: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是学校进 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2)、教学的意义:

①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 ②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 ③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3)、教学的任务: ①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②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③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④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2.教学过程的概念及各种本质观

教学过程的概念:是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 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道德 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

各种本质观: 关于教学过程的本质,教育理论界众说纷纭,概而言之,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认识说

这种观点认为: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认识说是一种影响最大、认同者最多 的教学本质观。该观点最初起源于前苏联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 》,在我国是在解放初期学习苏联 教育学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该学说强调教学过程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

1

引导学生掌握文化科 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认识能力,逐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基础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 过程,“教学过程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有组织的认识过程”。

2)发展说 。

这种观点认为: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该观点认识到了“认识说”的局限性, 认识到了教学过程除了传授知识技能外的其它任务,尤其是发展的任务,强调“教学过程的本质就 是受教育者在教师的引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地积极主动发展自己,使自身的发展水平逐步达到培养 目标要求的过程。”

3)双边活动说

这种观点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双边活动过程。这一观点认识到了教 学活动是师生的互动过程,认识到了教与学的相互依存性,突破了 “认识说”和“发展说”从教 学任务看教学本质的局限性,而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学活动的机制。但也存在对教学主要矛盾 揭示不到位的不足。

4)交往说

这种观点认为:教学是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但学者们对教学与交往的关系理解差异较大,对 交往有不同意义的定位。有人视交往为单纯的教学背景条件,有人 视交往为教学手段和方法,有 人视交往为教学内容、对象和目标,有人视交往为教学本身。这一观点共同强调的是“教学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存在,师生之间只有通过交往,人的主体性才能确证、生成和发展;只有通过 主体间的亲身感悟、理解和体验,人才可以展示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因此,教学

2

过程完全 可以 视为师生交往过程,交往即是教学过程的本质。”这一观点虽然从教学社会学的视角揭示了教 学活动的社会属性,但是,仍然不能揭示出教学过程这一特殊实践活动不同于其它社会实践活动的 特殊性。

以上不同的学说试图从不同的视角揭示教学过程的本质,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也存在着不同的 片面性。基于对以上不同观点的认识和分析,我们认为,教学过程 是一个复杂的培养人的过程, 既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也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既要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也要促进学生的 全面发展,既要看到师生的平等性,也要承认师生客观上的不对等。教学过程本质上是师生通过特 定的中介进行特定的互动而实现学生特定的发展的过程。这里所强调的“特定”是从教学的目的性、 计 划性、组织性、系统性出发的,是着眼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教育目的的达成的,是服务于学生 的身心和谐发展的。

3.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①、该规律说明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 学生个体获得知识有两种途径,一是间接经验,即由书本、课堂和别人那里得来的知识;二是 直接经验,指通过亲身实践得来的知识。教学中学生获得的知识既有直接经验,又有间接经验。

②、教学中,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就学生的认识任务而言,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大 量地接受间接经验,以学习书本知识为主。这是因为:a、间接经验经过特殊的加工并且有教师的 指导,学生通过它掌握知识便捷而有效;b、学生在有目的、有组织的教学过程中

3

学习间接经验, 可以不受个体时空的限制,避免走前人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曲折道路,从而使学生用较少 的时间把人类积累起来的基础知识接受过来,使个体的认识达到同人类认识水平一致的高度; c、 还可以使学生在新的起点上继续认识和改造世界,攀登科学文化的新高峰。就教学中教学的任务 而言,学生在教学中主要的不是探求新的真理,而是学习和继承人类已有的认识成果,即书本知识。

③、要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

强调学生以学习书本知识为主,决不能忽视学生的直接经验在认识客观世界中的作用。因为学 生的认识遵循人类认识的普通规律,从感性到理性,不断深化,学生的间接经验是建立在直接经验 的基础上的。以间接经验为主并不是不要直接经验。

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学生间接经验的掌握,又要重视学生直接经验的掌握,应将两 者有机结合起来。防止只重视某一方面知识的偏面观念。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能力或智能)相统一的规律 ①、教学过程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的过程,又是发展学生智能的过程,两者有着 本质上的联系。

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发展智力又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两者相互联系,辩证统一。

②、掌握知识是智能发展的主要基础。(正面)学生的智能是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发 展和表现出来。(反面)离开或排斥掌握知识,智能发展无从生长。

4

③、发展智能又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学生具有一定的智力、能力,是进一步掌握文化科学 知识的必要条件,直接影响到学生掌握知识的广度、深度、巩固程度和运用程度 。(事实)实践表 明:智能发展水平的高低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④、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学生智力的发展,又要重视知识的掌握。 a. 教师应重视学生智力的发展。智力的发展是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必要条件,能有效地 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b .教师应引导学生自觉地掌握和运用知识。知识虽然并不等于智能,知识掌握得多也并不一 定表明智能发展得好,但两者互相联系,教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觉地掌握知识, 就能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

c.要防止单纯抓知识或只重视智力发展的片面倾向。 了解实质教育派和形式教育派理论的基本观点

(3)、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 ①、该规律说明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学生 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双方具有本质的联系。

②、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理由是:

a. 学生在各方面并不成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品德的提高离不开教师的组织 和安排,需要教师的指导。

b. 教师代表社会向学生提出教学要求。 c. 教师受过专业训练,有较丰富的知识。

因此,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掌握知识,使身心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8e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