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习题与答案2

更新时间:2023-09-30 05:3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填空题

1.财政这种公共分配的产生、必须同时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__________的出现;二是___________的产生。 2. 亚当·斯密__________的出版,开创了财政学的新纪元。

3.奥地利学者萨克斯、 意大利学者潘塔莱奥尼、瑞典学派的创始人威克塞尔及其学生林达尔都是__________形成初期的重要代表人物。 4.1920年,庇古的《福利经济学》一书出版,他对政府支出作出了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区分,对于西方公共财政学的支出理论和政策分析等,都是一个重要的贡献。

5. 公共产品论进人美英社会后的一个较大突破发生在1954年萨氏的________和次年的________两篇论文中.

6. 1962年,________和_______出版了《赞同的计算》一书,将集体抉择、决策原则和投票程序等问题融于一体,构成了社会抉择理论,开始形成社会抉择学派。

7. 构建社会主义公共财政学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包括马克思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首次系统地论证了财政赤字的经济合理性,冲击了古典的“量入为出”原则。

9. 财政就是以国家(政府)为主体的__________及其_____________ 10.中国特色的公共财政要_______和______中国传统的财政理论. 单项选择题

1.在我国“财政”一词的使用是近代的事,官方最早使用是( ) (A)1896年(B)1898年 (C)1900年 (D)1912年 2.财政产生的基本前提是( ),因为如果没有它,就没有可供公共分配的对象。 (A)社会剩余产品 (B) 公共权力 (C)社会分工 (D)公共需要 3. ( )的《国富论》的出版,开创了财政学的新纪元。 (A) 大卫·李嘉图 (B)萨伊 (C)萨缪尔森 (D) 亚当·斯密

4. “税收邪恶论”是谁提出的( )。 (A)大卫·李嘉图 (B)萨伊 (C)萨缪尔森 (D) 亚当·斯密

5.奥地利学者( )首先将门格尔的边际效用价值论运用到公共财政上来。 (A) 威克塞尔 (B) 林达尔 (C) 潘塔莱奥尼 (D) 萨克斯, 6. ( )以崭新的思路分析了公共产品的最佳供应模型问题。这是公共产品论的一次大发展。 (A) 庇古 (B) 布坎南 (C) 萨缪尔森 (D) 德姆塞茨

7. 1962年,布坎南和塔洛克出版了( )一书,将集体抉择、决策原则和投票程序等问题融于一体,构成了社会抉择理论,开始形成社会抉择学派。 (A)《社会抉择与个人价值》 (B) 《赞同的计算》 (C) 《公共支出纯论》(D)《福利经济学》

8.( )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的社会产品扣除理论是财政公共分配的基本理论依据。 (A) 马克思 (B) 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9.20世纪20年代末爆发的空前规模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宣告了古典经济学和传统财政学理论的破产。应运而生的是以宏观经济分析为主要特色的( ) (A) 货币学派 (B)供给学派 (C) 凯恩期主义经济学 (D) 理性预期学派

10.财政就是以( )为主体的分配活动及其分配关系。 (A) 国家(政府) (B)公众 (C)私人部门 (D)企业 多项选择题

1.在我国“财政”一词的使用是近代的事。中国古代典籍中有( )等意思就是现代所说的财政。 (A) 国用 (B) 度支 (C) 理财 (D)司命

2.国家财政产生以后,伴随着国家形态的发展变化。又经历了( ) 社会主义国家财政 (B)资本主义国家财政 (C)封建制国家财政 (D) 奴隶制国家财政 3.财政这种公共分配的产生,必须同时具备基本条件是( ) 社会剩余产品的出现(B) 土地国有制 (C) 公共权力的产生 (D)原始公有制

4.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继承和发展了斯密的自由市场经济观,他的财政观主要反映在他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和其他论著中。其主要论点为( ):

(A) 鲜明地反对“大政府”、“大财政” (B) 彻底反对公债 (C) 税负转嫁论 (D) “税收邪恶论” 5. 公共产品论的形成,主要贡献者是以下一些学者( )

(A) 奥地利学者萨克斯 (B) 意大利学者潘塔莱奥尼 (C) 瑞典学派的创始人 威克塞尔及其学生林达尔 (D) 庇古 6. 1954年萨缪尔森在( )的两篇论文中以崭新的思路分析了公共产品的最佳供应模型问题。 (A)《赞同的计算》 (B)《公共支出纯论》 (C)《社会抉择与个人价值》(D)《公共支出论图解》 7.构建社会主义公共财政学,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包括( )

(A)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B) 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 (C) 马克思的社会产品扣除理论 (D) 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8.1776年西方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发表了他的奠基之作《国富论》,从而创立了财政学,在税收上他提出了( )的税收原则。 (A) 平等 (B) 确实 (C) 便利 (D) 最少征收费用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米尔顿·弗里德曼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发动了一场对凯恩斯传统的“反革命”,其中主要有( ) (A) 货币学派 (B) 供给学派 (C)剑桥学派 (D) 理性预期学派

10.财政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 ) (A)分配活动 (B) 分配关系 (C) 财政体制 (D) 财政政策及其效应

第一章参考答案填空题

1.社会剩余产品的出现 公共权力的产生2.《国富论》3.公共产品论4.转移性支出 消耗性支出,5.《公共支出纯论》 《公共支出论图解》6,布坎南 塔洛克7.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 马克思的社会产品扣除理论8.凯恩斯9.分配活动 分配关系 10.继承 发展

单项选择题 1 (B) 2 (A)3 (D) 4 (A) 5 (D) 6 (C)7 (B) 8 (A) 9 (C)10 (A) 多项选择题1.(A)(B)(C) 2.(D)(C)(B)(A) 3 (A)(C) 4 (A)(B)(C)(D) 5 (A)(B)(C) 6 (B)(D) 7 (A)(B)(C)(D) 8 (A)(B)(C)(D) 9 (A)(B)(D) 10 (A)(B)(C)(D) 简答题

简述“边际革命”对西方公共财政学的影响。

答:(1)边际效用价值论被运用于分析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服务时,使政府公共服务成为具有价值的“公共产品”。 (2)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引人,还使得市场等价交换原则也适用于对政府公共服务的成本和费用的补偿分析。 (3)边际效用价值论使得公共财政活动和公共产品提供的目的,从政府需要转到私人需要这一基点上。 (4)边际效用价值论被运用于公共财政分析上,就使得有效配置资源的私人经济原则也适用于公共经济活动。

(5)上述四大变化的直接结果是,公共经济和政府活动已不再表现为市场经济的异己分子,即财政活动不再是虽然有必要,但对于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市场经济来说都是尴尬的例外了。 简述马克思的“六大扣除”理论的内容。

答: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如果我们把‘劳动所得’这分用语首先理解为劳动的产品,那么集体的劳动所得就是社会总产品,现在从它里面应该扣除: 第一,用来补偿消费掉的生产资料的部分。

第二,用来扩大生产的追加部分。 第三,用来应付不幸事故、自然灾害等的后备基金或保险基金 在把这部分进行个人分配之前,还得从里面扣除:第一,和生产没有关系的一般管理费用。

第二,用来满足共同需要的部分,如学校、保健设施等。 第三,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等等设立的基金。 简述我国财政学界对社会主义中国财政理论的不同界说。

答:(1)货币关系说、(2)价值分配说、(3)资金分配说、(4)国家分配说、(5)社会再生产前提说、(6)剩余产品分配说、(7)社会公共需要说。

简述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阐述的主要财政论点。

答:(1)自由市场经济的观点。(2)在市场优先的原则下确立国家的职责。亚当·斯密认为,国家(君主)只有三个应尽的义务:一是保护社会;二是尽可能保护社会上各个人;三是建议并维持某些公共事业及某些公共设施。(3)财政活动的目标就是“给国家或社会提供充分的收入,使公务得以进行”。(4)根据国家职责,确定了财政支出的项目和内容:①国防费。②司法费。②公共工程和公共机关的费用。 (5)公共财政应采用税收形式取得来自“人民的收入”,同时还论述了税收的四原则,即平等、确实、便利、节省。 论述题

试述我国公共财政支出体系的内容。

答: 公共支出体系实际包括两大块,一块是公共部门支出子系,另一块是社会保障支出子系。

从公共部门支出子系看:是政府公共预算的支出部分,具体是:纯公共产品的提供,如国防等公共部门支出由政府负责。

准公共产品的提供,如教育事业,基础教育应由政府提供,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应由政府和市场共同提供。市场不能提供或不能有效提供,但又是国家经济发展必须的,如公共工程等。私人市场提供不足而又是维护正常社会秩序必须的各种财政补贴等。

从社会保障支出子系看,是社会保障预算的支出,主要可分两大部分:一是不发达地区农村,应以家庭保障为主,政府社会保障预算支出为辅/ 二是城市和农村发达地区,必需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试述我国公共财政收入体系的内容。

答:公共收入体系即以税收收入为主的收入体系。通过构建公共财政制度,规范政府分配秩序,调整分配关系,提高政府总收入对税收的依存度,主要途径: 重新设计费改税:

首先,试编大财政预算,包括预算内、预算外和体制外三大块。 其次,在大财政预算内,全面改革税收制度。再次,改革财政管理体系。 提高政府总收入对税收的依纯度,改革税收制度: 1开征社会保险税 2开征遗产税与赠与税 3改革增值税 4 逐步建立地方税体系 5调个人释典、企业舍得税6开征环境保护税 7加强税收征管 试述社会主义公共财政学的研究对象。

答:财政学就是一门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分配活动及其分配关系,以及财政体制、财政政策及其效应的规律性的科学。或者说,财政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分配活动及其分配关系,以及财政体制、财政政策及其效应的规律性。从上述分析可见,财政就是以国家(政府)为主体的分配活动及其分配关系。

第二章 填空题

1在市场经济国家,政府是相对于私人部门而言的_________.

2公共财政理论基本思路和方法是从对________________的评析开始,分析市场机制的缺陷或失灵,从而揭示政府从事经济活动的必要性. 3西方经济学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够使资源的配置达到最有效率的状态.

4公共产品不能由市场有效提供而必须由政府提供,如果由市场提供,每个消费者都不会自愿掏钱去购买,而希望由别人来提供自己免费使用,此即所谓________现象。

5财政配置资源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来实现的. 6公平分配一般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层次。 7财政实现收入分配的机制和手段是______和__________.

8. 所谓稳定经济,是指政府运用宏观经济政策有意识地影响经济、调控经济,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国际收支平衡。 9. 财政的国有资本金管理职能的目的是实现国有资本金的__________。

10.经济的公平则为财政学上的社会经济福利准则之一,其核心是__________的公平。 单项选择题

1.当经济运行达到了高效率时,一部分人改善处境必须以另一些人处境恶化为代价。这种状态被称为 (A) “帕累托最优” (B) 完全竞争 (C) 市场失灵 (D) 外部效应问题

2. 公共产品不能由市场有效提供而必须由政府提供,如果由市场提供,每个消费者都不会自愿掏钱去购买,而希望由别人来提供自己免费使用,此即所谓( )现象。 (A) 竞争失效 (B) 偏好不合理 (C) 免费搭车 (D) 分配不公问题

3. 政府经济活动范围是( ) (A) 提供公共产品或劳务 (B) 提供私人产品和劳务 (C)限制人口 (D) 对外移民 4.强调的是要素收入与要素投入相对称的公平是( )。 (A) 社会公平 (B) 经济公平 (C)机会公平 (D)完全公平 5.财政稳定经济职能的存在,是由于市场失效或失灵的( )的存在而形成的。 (A)分配不公问题 (B) 信息不充分问题 (C) 外部效应问题 (D) 宏观经济失衡问题 6. 运用财政的某些制度性安排起到经济“自动”稳定功能,从收入制度看,主要是指 ( ) 失业救济金制度 (B) 政府采购制度 (C) 税收制度 (D)公债制度

7.国有资本金管理职能是指( )国有资本金的管理职能 (A)行政部门 (B)事业单位 (C)竞争性部门 (D)垄断行业 8.无论是西方学者的观点,还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都认为,( )是其它各种分配公平的核心。 (A) 伦理公平 (B)经济公平 (C)社会公平 (D)政治平等 多项选择题

1. 财政的职能有( ) (A) 源配置职能 (B) 收入分配职能 (C) 稳定经济职能 (D) 国有资本金管理职能 2. 所谓稳定经济,是指政府运用宏观经济政策有意识地影响经济、调控经济,实现( )。 (A) 充分就业 (B) 物价稳定 (C) 经济适度增长 (D) 国际收支平衡 3. 财政稳定经济职能的机制和手段是( )

(A) 转移支付 (B) 相机抉择稳定机制 (C) 自动稳定机制 (D) 政府采购制度

4. 财政的国有资本金管理职能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 ) (A) 国有资本金预算 (B) 财产评估 (C) 财政补贴 (D) 折旧基金 5.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策实践看,协调效率与公平两原则要做到( )

(A)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B) 通过市场与财政两种机制的有效结合 (C) 正确处理收入差距与效率的关系 (D) 比较各项支出方案的“净效益现值”

6. 财政实现收入分配的机制和手段是( ) (A) 金融债券 (B) 税收 (C) 转移支付 (D) 国债制度 第二章参考答案填空题

公共部门 资源配置效率 完全竞争市场体系 免费搭车 财政收支活动 经济和社会公平

税收 转移支付 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适度增长 国有资本金的保值增值。实行收入公平分配

单项选择题 1.(A) “帕累托最优” 2.(C) 免费搭车3.(A) 提供公共产品或劳务4.(B) 经济公平5.(D) 宏观经济失衡问题 6.(C) 税收制度 7.(C)竞争性部门 8.(B)经济公平

多项选择题 1. (A)(B)(C)(D) 2。 (A)(B)(C)(D) 3。(B)(C) 4. (A)(B) 5(A)(B)(C) 6. (B)(C) 简答题

简述“帕累托最优”的必要条件。

答: 其必要条件是:①人数众多的小规模卖者和买者。②产品是同质的。③自由进入和退出该行业,即生产要素的充分流动并无任何阻碍地流向使用者④完全的信息或知识。⑤消费者和生产者行为的一致性。⑥经济利益的可分性和所有权的确定性。⑦所有的生产资源都为私人所有。⑧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存在外部经济。⑧不存在规模报酬递增。 2.简述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答:市场失灵或失效的主要表现: 公共产品问题。 2外部效应问题。 3竞争失效和垄断问题。 4偏好不合理——优值品、劣值品问题。 5)市场不完全问题。 6)信息不充分问题。 7)分配不公问题 (8)宏观经济失衡问题。

3.市场经济下政府经济活动范围。

答: 提供公共产品或劳务。2)矫正外部效应。(3)阻止垄断,维护有效竞争。

(4)纠正不合理偏好。5)培育市场、健全市场体系。(6)生产和提供信息。7)实行收入公平分配。(8)稳定宏观经济。 4.简述财政配置资源的机制和手段。

答 财政配置资源是通过财政收支活动来实现的。其配置资源的摄制和手段主要是:通过财政支出直接提供公共产品,如国防。 通过财政支出尤其是财政补贴,以利具有外部正效应产品扩大生产,使其达致合理的供给水平,如基础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

通过财政补贴、税收支出或直接经营管理,使自然垄断性行业达到有效率的产量,如自来水。通过税收尤其是高税率限制劣值品的生产和消费,如烟、酒等;通过财政支出(购买性支出)——投资或财政补贴鼓励优值品德生产和消费,如教育等。 (5)通过政府公共支出、社会保障支出、税收等提供市场不完全的产品,如社会保障、高新技术产业等。 (6)通过财政收支和管理为社会生产和提供有效信息。 5.简述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的含义。

答:财政的收入分配是指通过财政参与GDP或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实现社会公平。

公平分配一般包括经济和社会公平两个层次。经济公平的分配原则是每个人的收入份额按其所拥有并提供的生产要素的质和量来确定,强调的是要素收入与要素投入相对称。社会公平是指人们的收入差距位置在现阶段社会所能接受的合理范围内。 论述题

试述国家和政府的含义、本质及关系。

答: 政府,是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代表国家执行公共权力的机关。公共权力,一般是指支配社会行为的能力。在市场经济国家,政府是相对于私人部门而言的公共部门。从这个意义上说,政府也是经济主体之一。它和私人企业、家庭一样从事各种消费和投资活动,为社会提供着产品。所以,西方经济学将经济主体分为两大类:公共(经济)部门和私人(经济)部门。 试述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

答: 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之所以存在,是由于前述市场失效或失灵所决定的。即:公共产品问题、外部效应问题、竞争失效与垄断问题、偏好不合理——优值品与劣值品问题、市场不完盘倔题;信息不充分问题等的存在而产生的。换句话说,上述市场失灵或失效的六个领域正是财政资源配置职能之所在。 (一)资源配置

资源配置是指对稀缺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自然资源等实行有效配置,以实现资源结构的优化。 (二) 财政的资源配置的机制和手段

财政配置资源是通过财政收支活动来实现的。其配置资源的摄制和手段主要是:

通过财政支出直接提供公共产品,如国防、行政管理、法律治安、环境保护、公共基础设施等;

通过财政支出尤其是财政补贴,以利具有外部正效应产品扩大生产,使其达致合理的供给水平,如基础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基础教育、水利设施建设、良种、植保、病虫害的预防、公共卫生、医疗保健等;对具有外部负效应产品则应通过征税来提高其单位成本。减少其生产,使其保持有效的产量水平。

通过财政补贴、税收支出或直接经营管理,使自然垄断性行业达到有效率的产量,如自来水、煤气、电力等。

通过税收尤其是高税率限制劣值品的生产和消费,如烟、酒等;通过财政支出(购买性支出)——投资或财政补贴鼓励优值品德生产和消费,如教育等。

(5)通过政府公共支出、社会保障支出、税收等提供市场不完全的产品,如社会保障、高新技术产业等。 (6)通过财政收支和管理为社会生产和提供有效信息。 3.试述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

答: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的存在,是由于前述市场失灵或失效的 第(7)个方面即分配不公问题的存在而形成的。

财政的收入分配是指通过财政参与GDP或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实现社会公平。公平分配一般包括经济和社会公平两个层次。经济公平的分配原则是每个人的收入份额按其所拥有并提供的生产要素的质和量来确定,强调的是要素收入与要素投入相对称。 社会公平是指人们的收入差距位置在现阶段社会所能接受的合理范围内。 财政实现收入分配的机制和手段

1、税收。政府通过征税,从而缩小收入差距。

2、转移支付。政府将集中的收入用于社会保障,包括发放补助金、救济金,用于发展公益、公共事业,如公共住宅等,以及用于对日用必需品的补贴等。这样,以利于低收入阶层或减轻低收入阶层的负担。 4.试述财政的稳定经济职能。

答:财政稳定经济职能的存在,是由于前述市场失效或失灵的第(8)个方面即宏观经济失衡问题的存在而形成的。 (一)稳定经济的含义

所谓稳定经济,是指政府运用宏观经济政策有意识地影响经济、调控经济,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适度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充分就业严格地讲是指有能力工作、愿意工作而且又被寻找工作的人的充分就业。(充分就业并不是就业人口百分之百的就业,而是指可就业人口的就业率达到了由该国当时社会经济状况所能承受的最大比率。)

物价稳定即物价上涨幅度维持在社会经济正常运行所允许或所能承受的范围内。物价稳定并不意味着物价上涨为o,人们持有货币固定票面金额形成的财富的真实价值不为通货膨胀所侵蚀就是物价水平的稳定。 经济适度增长就是国民经济增速适度,符合稳定、协调、健康发展的要求。

国际收支平衡即在国际经济交往中保经常性项目收支包括进出口、劳务和无偿转移等收支的大体平衡。 (二) 财政稳定经济职能的机制和手段

一是相机抉择稳定机制,即依据经济运行状况,按照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的要求而采取的具体财政措施和办法。一般来说,在经济过热时,采取增加税收、减少支出等财政政策措施;在经济萧条时,采取减少税收、增加支出等财政政策措施。

二是自动稳定机制,即运用财政的某些制度性安排起到经济“自动”稳定功能。财政制度的安排包括收入制度和支出制度的安排。从收入制度看,主要是指税收制度。一般来说,累进税制具有较强的自动稳定功能。 从支出制度看,主要是指转移支付支出,比如失业救济金制度,就具有明显的自动稳定功能。失业救济金制度规定了领取失业救济 金的收入标准,当人们因经济过热而收入普遍增加时,可领取失业 救济金的人数和金额随之减少,从而财政支出“启动”收缩;反之,则相反。 5. 试述财政的国有资本金管理职能。

答:财政的国有资本金管理职能是由于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法展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 (一)国有资本金管理职能含义

国有资本金管理职能是指竞争性部门国有资本金的管理职能。国有资本金管理职能的目的是实现国有资本金的保值增值。 (二)财政的国有资本金管理职能的机制和手段主要

①国有资本金预算。目前,建立国有资本金预算应该是我国政府财政预算改服的重要内容之一。国有资本金预算则是竞争性国有资本金的预算。

②财产评估。财产评估是遵循经济规律和公允准则,按照国家有关法律制度、法定标准和程序,运用科学的、可行的方法,以统一的货币单位,对财产及其收益进行评价。财产评估的模拟性、权威性和时效性的基本性质决定了它是实现国有资产或国有资本金保值增值的有效机制。一般说来,在资产转让包括:拍卖、企业兼并、企业出售、企业联营、股份经营、中外合资合作、企业清算、国有资产整体租赁和事业单位占有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等情况下需要对企业资产进行评估,从而保障资产所有者的权益。 6.试述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答: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有统一的一面,更有矛盾的一面。

从二者统一的方面看,①公平是效率的前提条件,只有收入公平分配,才能调动生产要素的积极性,进而促进社会财富的增长,提高效率。②效率是公平的前提条件和物质内容,因为效率原则要求使那些促进社会财富增长的个人和生产单位能获得更多的物质利益,同时,社会财富的增长才能为公平分配提供物质内容。没有物质内容的公平分配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从二者的矛盾方面看,效率与公平的矛盾是显而易见的。因为过分强调公平,无疑会损害效率,同时,一味追求效率又必然带来社会分配不公。因此,政府的任务,就是要通过完善经济体制并运用正确的政策达到效率与公平两个社会经济原则的基本协调。

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策实践看,协调效率与公平两原则,根本问题在于有效地协调社会经济目标及其实现机制。首先,由于效率与公平具有统一的一面,所以二者必须兼顾,顾此失彼是不可取的。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是应有的选择。其次,如何通过市场与财政两种机制的有效结合实现两个原则的兼顾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如在资源配置上,一方面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另一方面要运用财政机制弥补市场失灵,以促进配置上的效率。再次,正确处理收入差距与效率的关系。提倡一部分人靠劳动致富,适当拉开差距,但收入差距要适度。

第三章填空题

1.区分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基本标志,是 的不同。2.纯公共产品具有以下两个基本特征: 。 3 .萨缪尔森将纯公共产品和纯私人产品用数学公式表示:私人产品X= 公共产品X= 4.判断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一般依据三个标准: 5. 公共部门按照履行政府职能的不同情况,可分为 6.公共产品的生产方式大致有三种,分别是 。 7.公共选择即对 的经济学研究。 8 意味着人们最理想的结果只有一个。 单项选择题

1.公共产品提供后,在其效用覆盖区域内任何消费者对公共产品的消费都不影响他人的利益,也不影响整个社会的利益这即是( )。 A. 非排他性 B. 非对抗性 C. 固定性D. 强制性

2.在现实社会中,纯公共产品是非常少的。大量存在的是仅具有公共产品部分特征的( )A.准公共产品B.私人产品C.优值品D. 劣值品 3.公共经济的主体是( )。 A. 各级政府 B. 国有企业 C. 公安机关D. 公共部门 4. 行政部门、法院、道路等主要采取( )。

A. 公共生产和公共提供 B. 私人生产,公共提供C. 混合生产,混合提供 D. 私人生产,私人提供 5.电视台播放的由制片商制作的电视片等主要采取( )。

A. 公共生产和公共提供 B. 私人生产,公共提供C. 混合生产,混合提供 D. 私人生产,私人提供

6.公共选择理论始于二战后的( ) A.苏联 B.西方 C.中国 D.拉美

7.在以民主方式进行的公共选择过程中,最常见的投票原则是( ) A. 简单多数规则 B.打分制 C.数点原则 D. 合格多数原则 8.政治家(政党)的追求目标是( )最大化。 A.个人效用 B.社会利益 C.经济效益 D. 选票 多项选择题

1.纯公共产品具有以下两个基本特征:( ) A. 非排他性B. 专门性 C. 限制性 D. 非对抗性 2. 公共部门是相对于私人部门而言的。判断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一般依据三个标准( ) A.人员标准 B. 经费标准 C. 职能标准 D. 公共标准

3.公共部门按照履行政府职能的不同情况,可作如下界定( )。A. 狭义政府B. 广义政府C. 泛政府D. 国际组织 4.公共产品的生产大致有如下几种方式:( )( )( )( )

A.公共生产,公共提供 B.公共生产,私人提供 C.私人生产,公共提供 D.混合生产,混合提供 5.多数规则下投票结果有( ) A单峰性. B. 多峰性C. 唯一性 D. 循环性 第三章参考答案填空题

消费上 2(1)非排他性 (2)非对抗性 n

私人生产,公共提供 混合生产,混合提供 7. 对非市场决策的经济学研究8. 单峰偏好 单项选择题

A. 非排他性A. 准公共产品A. 各级政府 A. 公共生产和公共提供 B. 私人生产,公共提供 B.西方 A. 简单多数规则 D. 选票 简答题

简述公共产品的特征。

答 纯公共产品具有以下两个基本特征:

(1)非排他性。它是指当公共产品被提供后,其效用在不同的消费者之间不可分割,每一个人都“消费”了该产品;或者说,大家都共同享受到了该产品或服务的利益或好处。这时,要把不为公共产品付费的个人排除在外,要么是在技术上不可能,要么是排除成本费用过于昂贵而不可行。(2)非对抗性。它是指公共产品提供后,在其效用覆盖区域内任何消费者对公共产品的消费都不影响他人的利益,也不影响整个社会的利益。非对抗性具体有两方面含义:①边际生产成本为零。指原有的消费者在已有的公共产品数量下,新增加消费者该公共产品的边际生产成本为零。②挤成本为零。每一个消费者的消费都不影响其他消费者的数量和质量。 如何判断公共部门?公共部门包括那些部分?

答 公共部门是相对于私人部门而言的。判断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一般依据三个标准:一是公共标准,即以公共方式提供公共产品。二是职能标准,即执行着政府职能的某一方面,包括贯彻执行政府履行职能的方针、政策。三是经费标准,即依赖于政府的预算拨款或财政补贴的经费。可见,公共部门是指那些依赖政府的预算拨款或财政补贴的经费,执行着政府职能,并以公共方式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部门。 公共部门按照履行政府职能的不同情况,可作如下界定:

(1)狭义政府,即中央政府及其所属的各部门。它是国家公共权力的行使者和代表者。

(2)广义政府,即一国所有政府部门的统称。它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及其所属的各部门。(3)泛政府,即包括广义政府和公共企事业单位。 公共产品的生产方式有那些?

答 1 公共生产,公共提供 2私人生产,公共提供3混合生产,混合提供 论述题

正确理解公共选择理论在公共产品提供中的应用。

公共选择即对非市场决策的经济学研究,或者说是对政府决策过程的经济分析。

公共选择理论始于二战后的西方。随着凯恩斯主义的推行,政福对经济干预程度逐步深化,也使得政府决策过程越来越复杂,决测成本也不断提高。这就使得一些学者认识到,财政不是纯粹的经济问题而是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的,为此,有必要从政治的角度重新研究财政。于是,公共选择理论应运而生。布坎南“经济人”(即从个人的投人产出来分析政治家、政府官员的政策偏好)概念的确立,为公共选择论奠定了基础。公共选择论认为,人们在交换中追求自身利益的规则也同样适用于政治领域。布坎南的独到之处在于他打破了经济与政治、法律之间的界限,将它们融为一体,恢复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传统;他促使人们考虑从政治角度解决经济问题,填补政治经济学的缺口。 在西方社会,政治制度就像市场制度,政治家就像企业家,公民(选民)就像消费者,选举制度就像交易制度,选票就像货币。布坎南认为,政府的政策制定者(政治家、政府官员等)同经济入一样是有理性的、自私的人。他们就像在经济市场上一样在政治市场中追求着他们自己的最大利益一政治利益,而不管这些利益是否符合公共利益,尽管他们可能有反映“公共利益”的愿望,但这种愿望只不过是许多愿望之一罢了,同样,公民作为选民也是有理性的、自私的人,其选举行为也是以个人的成本---收益为基础。

第四章填空题

1.财政支出原则,就是人们对财政支出活动 的总结,是指导人们开展财政支出活动的准则。 2. 是公共财政支出的基本原则

3.按照政府职能,可以将公共支出分为 、国防、外交、司法等多项。

X=∑xi x=xi I=1 4一是公共标准。二是职能标准 三是经费标准 5. 狭义政府,广义政府 泛政府6. 公共生产,公共提供

4.按照联合国的“ ”,先将政府的公共支出分为消费支出、补助支出、转移交出和资本形成四个大类。 5.按照支出是否能直接得到等价的补偿分类。将全部公共支出分为 和 。

6.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原则要求财政支出按公共支出和财政投资区分为两大类,相应建立 —预算和 预算。 7.“ ”。可表述为:随着人均GNP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NP的比率相应提高。 8.皮考克和卫斯曼认为财政支出增长的内在原因是公民“ ”的提高。

9罗斯托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经济成长阶段论,经济的成长需经历五个阶段:①传统阶段。②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 。

10.马斯格雷夫认为,在经济发展经历传统阶段后,依公共支出增长变化可将经济发展分为 、 和 。 11.所谓 就是在一定的市场价格和一定的家庭收人情况下,一个家庭所能购买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图解。

12.无差别曲线是用来表示个人消费者在一定收入水平下,购买各种消费品的不同组合,使其 相等而达到极大化。 13.设计一计划一预算技术、零基预算等都是以 法为基础。

14. 或 是指最终消费者经由支出方案所接受到的实际损失或利益,它反映社会福利的增加或减少。 15.成本和效益的衡量方法有: 。 16. 是指使支出方案的效益现值和成本现值相等时的贴现率。

17.从定价政策来看,公共定价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 ,二是 18.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将政府采购对象分为三类:货物、 和 。

19.招标性采购按招标范围又可分为: 。

20.二部定价法。它是由两种要素构成的定价体系:一是与使用量无关的按月或按年支付的“ ”,二是按使用量支付的“ ”。 单项选择题:

1. 效率原则是公共财政支出的基本原则,是指通过财政支出使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实现( )最大化。 A. 收入差距 B. 全社会的总效益 C.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D. 宏观经济效应 2. 协调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分配目标应该是( )的共同富裕。

A.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B. 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C.只顾公平不顾效率 D.只顾效率不顾公平 3.将全部公共支出分为购买支出和转移支出,这是( )

A. 依经济性质分类B. 依政府职能进行的分类 C. 按支出用途分类 D. 依经济类型分类

4. 瓦格纳认为,政府的公共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函数关系,财 政支出比率(财政支出占GNP或GDP的比率)上升趋势的最基本的原因是( ) A. 战争 B. 经济大萧条 C. 工业化 D. 严重自然灾害

5.、皮考克和卫斯曼认为财政支出增长的外在原因是( )所引起的超常的公共支出需求 A. 经济 “起飞” B. 官僚机构不断扩大C. 社会动荡 D. 产业革命

6.皮考克和卫斯曼认为对政府财政支出的最高限额,应该是( ) A. “负的税收” B. 税式支出 C. 债务依存度 D. “可容忍的税收水平”

7.( )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经济成长阶段论。 . 马斯格雷夫 B. 瓦格纳 C. 布坎南 D. 罗斯托 8.马斯格雷夫认为,在整个发展阶段,GNP中总投资的比重是上升的,政府公共投资占GNP的比重会( )。 A. 上升 B.下降 C. 持平 D.无关

9.政府支出产生的直接经济效应,就指公共支出是怎样改变其( )的经济行为的。 A. 接受者 B.一群人 C.全社会的人 D. 政府

10.成本一效益分析法 是 ( )于1936年在一项防洪工程上首先采用的。 A. 中国 B.美国 C.德国 D.法国 11.我国第一个经地方人大通过的政府采购的地方性法规是在( ) A. 广洲 B.上海 C.天津 D.深圳 12. 若净效益现值( )时,则该支出计划可以执行。 A.> 0 B. < 0 C. =0 D. 1< 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公共财政支出得原则有:( ) A. 效率原则 B. 公平原则C. 稳定原则 D.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原则

2.按照联合国的“国民收入和生产核算账户体系”,先将政府的公共支出分为( ) A. 消费支出 B. 补助支出C. 转移支出 D. 资本形成

3.依公共支出对经济的影响及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而区分为( )A. 经常支出 B. 资本支出C. 贷款净额D. 医疗保险 4.公共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具有较强的经济分析意义( )

A有助于分析政府财政功能方向及程度强弱B有助于分析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使用效率 C有助于分析财政体制的类型D有助于分析财政的拖累现象

5.按财政支出的目的分类,可分为( )。A. 一般利益支出 B. 特殊利益支出 C. 预防性支出 D. 创造性支出

6.一个多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的财政学家们针对公共支出绝对数额和相对数额都在不断增长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形成了有代表性的支出增长理论。包括( )

A瓦格纳的公共支出增长理论B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发展阶段增长论C皮考克和卫斯曼公共支出增长理论D官僚行为增长论 7.公共支出相对数额的增长可用以下指标衡量( )

A财政支出比率B公积金缴存率C政府购买性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D政府转移性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 8.公共支出的效应分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A. 考察政府支出产生的直接经济效应 B. 考察间接经济效益C. 考察宏观经济效应D. 考察宏观政治效应

9.财政支出的经济分析方法有( ) A. 成本一效益分析法 B. 最低费用选择法C. 公共定价法D. 财务分析法

10.政府采购的特点是( ) A 采购主体的公共性B.采购活动的非商业性C采购对象的广泛性D 政策性和规范性 E.资金来源的财政性 11. 政府采购的公开原则强调的是( ) A. 公开发布采购信息 B. 公开开标 C. 公开中标结果 D. 公开宣判 12.招标性采购按招标范围又可分为:( ) A. 选择性招标采购B. 限制性招标C. 国内或国外询价采购D. 公开招标采购

第四章参考答案填空题

规律性 效率原则 经济建设、教育、医疗保险 “国民收入和生产核算账户体系” 购买支出和转移支出 公共预算 国有资产预算 “瓦格纳法则” “可容忍的税收水平” ③起飞阶段。④成熟阶段。⑤高额群众消费阶段。 早期、中期和成熟期。 预算线 总效用相等 成本一效益分析法 真实的成本或效益 ①财务分析法 ②经济分析法 ③社会分析法 内部收益率 一是纯公共定价 二是管制定价或价格管制, 工程和服务。

19 公开招标采购 选择性招标采购 限制性招标 “基本费” “从量费”

单项选择题: B. 全社会的总效益 A.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A. 依经济性质分类C. 工业化C. 社会动荡“可容忍的税收水平” D. 罗斯托 B.下降 A. 接受者B.美国. D.深圳 . A.> 0 多项选择题

1 A. 效率原则 B. 公平原则C. 稳定原则 D.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原则

2A. 消费支出 B. 补助支出C. 转移支出 D. 资本形成 3A. 经常支出 B. 资本支出C. 贷款净额 A. 有助于分析政府财政功能方向及程度强弱B. 有助于分析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使用效率

5.C. 预防性支出 D. 创造性支出 6.A. 瓦格纳的公共支出增长理论B. 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发展阶段增长论C. 皮考克和 卫斯曼公共支出增长理论 D. 官僚行为增长论 7 A. 财政支出比率 C. 政府购买性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 8 A. 考察政府支出产生的直接经济效应 B. 考察间接经济效益C. 考察宏观经济效应 9 A. 成本一效益分析法 B. 最低费用选择法C. 公共定价法

10 A. 采购主体的公共性B. 采购活动的非商业性C. 采购对象的广泛性D. 政策性和规范性 E. 资金来源的财政性 12 A. 选择性招标采购B. 限制性招标C. 国内或国外询价采购 简述财政支出原则与财政职能的关系

答。 财政支出原则,就是人们对财政支出活动规律性的总结,是指导人们开展财政支出活动的准则。

财政职能或是财政的职责、功能则是更深层次对财政活动规律性的理论概括。对财政职能的认识会直接导引出不同的财政支出原则,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另一方面,财政支出原则又不等同于财政职能。它是财政职能的展开和细化,它必须是能够具体指导人们对财政支出活动操作的依据和准则;也就是说,在进行财政支出的决策和技术分析时要有赖于财政支出原则的建立。 简述依政府职能进行的公共支出分类

答。 按照政府职能,可以将公共支出分为经济建设、教育、医疗保险、国防、外交、司法等多项。按照联合国的“国民收入和生产核算账户体系”,先将政府的公共支出分为消费支出、补助支出、转移交出和资本形成四个大类,然后又具体分为:①一般的公共服务开支。②国防开支。②教育开支。④健康方面的开支。⑤社会保险和福利费用。⑧住房建筑和美化环境的开支。①其他的社会服务开支。⑧经济服务费用。⑨无法归类的和用于其他用途的开支(如预防农害的准备金等等)。 简述瓦格纳的公共支出增长理论

答。 瓦格纳曾致力于研究公共支出占GNP比例的原因,他在考察了英国产业革命和当时的美、法、德、日等国的工业化状况之后,认为“不同国家及时代比较,进步国家中央及地方政府的活动呈现有规律的扩大的趋势。这种扩大既系外延的又系内含的。即在中央及地方政府不断提出新任务的同时,有的职能也在进一步扩大。 他的研究成果被人们称为“瓦格纳法则”。可表述为:随着人均GNP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NP的比率相应提高。瓦格纳认为,政府的公共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函数关系,财政支出比率(财政支出占GNP或GDP的比率)上升趋势的最基本的原因是工业化:工业化人均收入增加—政府活动扩张一财政支出比率提高。 简述皮考克和卫斯曼公共支出增长理论

答。 皮考克和卫斯曼 20世纪60年代初对英国自1890一1955年间的公共部门成长情况作了研究,认为在正常时期财政支出呈现一种渐进的上升趋势,但当社会经历“动荡”(如战争、经济大萧条或其他严重灾害)时,财政支出水平将剧增。

财政支出增长的内在原因是公民“可容忍的税收水平”的提高,皮考克和卫斯曼认为,这个“可容忍的税收水平”是对政府财政支出的

11 A. 公开发布采购信息 B. 公开开标 C. 公开中标结果

最高限额,是不能逾越的;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税收收入在税率不变的情况下也将增长,从而使财政支出能随着经济同步增长,“可容忍税收水平”自动提高了,使正常时期财政支出保持渐进增长态势。 ’

财政支出增长的外在原因是社会动荡所引起的超常的公共支出需求。在社会动荡时期,财政支出与经济发展同步逐渐上升的常规被打破了。尽管已突破了“可容忍的税收水平”很多,公民还是能够接受的。当战争或其他社会动乱结束后;财政支出并不会下降到原来的水平。

简述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发展阶段增长论

答。 罗斯托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经济成长阶段论,经济的成长需经历五个阶段:①传统阶段。②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③起飞阶段。④成熟阶段。⑤高额群众消费阶段。在经历这五个阶段后,其最终目标是追求生活高质量阶段。实际收入的增长逐渐失去魅力。 马斯格雷夫认为,在经济发展经历传统阶段后,依公共支出增长变化可将经济发展分为早期、中期和成熟期。①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政府投资在总投资中占有较高的比重。②在经济发展的中期,私人部门的资本积累较为雄厚,各项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也已基本完成,政府投资还应继续进行,但这时政府投资只是对私人投资的补充。③在经济发展的成熟期,人们的消费档次大大提高,不仅需要政府提供各种公共设施与之配套,而且政府的管理机构和管理费用还会增加,导致公共消费支出的增长趋势。 公共支出的效应分析包括哪些内容

答。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考察政府支出产生的直接经济效应。所谓直接经济效应,就指公共支出是怎样改变其接受者的经济行为的。焦点集中在个人选择,如确定购买、消费、储蓄、投资和劳动力供给,以及当政府挥作用时,这些选择是怎样改变的。如何探测直接效益,有许多方法,一个经常用到的方法或工具就是预算线和无差别曲线分析。二,考察间接经济效益。所谓间接经济效应,是指改变一群人为或者影响其他许多人。政府政策的间接经济效应可能加强公措施,也可能削弱公共措施。探讨间接效应的方法,就是运用供分析。因此,可运用市场分析的一般均衡理论。第三,考察宏观经济效应。因为政府的规模越来越大,其直接和间接的措施都能影一个国家甚至世界的通货膨胀、工资、物价和失业问题,这就是政府支出计划的宏观经济效应。 成本一效益分析法一般几个步骤

答。 成本一效益分析法一般包括这样几个步骤:①确定一系列可供选择的方案。②确定每种方案的最终结果,也就是每种方案所需要的投入量和将会实现的产出量。③对每一种投入和产出进行估价。④加总每个项目的所有成本和收益,以估计项目总的获利能力。 成本一效益分析法中的成本和效益的衡量方法有哪些

答。 成本和效益的衡量方法有:①财务分析法,是运用市场价格推算其成本和收益能力的方法,适用于对盈利的投资分析。②经济分析法,是运用所谓“影子价格”推算其成本和效益,衡量支出项目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例如环境的破坏,对社会来说是一种经济成本,但在财务上可能并没有花么。③社会分析法,是从社会经济福利和公共利益的角度来推算其成本和效益的。它采用的衡量标准侧重一些社会一般价值道德标准,因而是不易确定的. 公共定价方法一般包括哪些种

答。 公共定价方法一般包括三种: (1)平均成本定价法。它是指政府在保持企业收支平衡的情况下,采用尽可能使经济福利最大化的定价方法。 (2)二部定价法。它是由两种要素构成的定价体系:一是与使用量无关的按月或按年支付的“基本费”,二是按使用量支付的“从量费”。二部定价是定额定价和从量定价二者合一的定价体系。也是反映成本结构的定价体系。高峰负荷定价法是指对不同时段或时期的需求制定不同的价格。在电力、煤气、自来水、电话等行业,按需求的季节、月份、时区的高峰和非高峰的不同,有系统地制定不同的价格,以平衡需求状况。高峰时高收费,低谷时低收费。两者可相差数倍。 论述题

试述社会主义公共财政支出的原则

答。 1、效率原则 效率原则是公共财政支出的基本原则,是指通过财政支出使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实现全社会的总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这一原则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通过基本的、主要的公共财政支出实现全社会资源在公共经济部门和非公共经济部门之间的有效配置。二是由政府(公共经济部门)配置资源在使用时也应以获得最大社会效益为原则,这实际上是确定财政支出项目的排列次序和数额多少的问题。公共财政支出的效率原则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首先,他突破了我国传统的财政理论,将财政支出分为生产性和非生产性支出,只有生产性支出才有直接经济意义的观念约束。其次,依据效率原则来安排财政支出,对财政支出总规模的控制一是体现在预算的编制上,另一个是体现在动态地实现预算平街上,要能动地运用支出的安排实现国民经济宏观均衡,而不是拘泥于“以收定支”、“量人为出”的财政自身平衡。再次,依据效率原则安排财政支出,突出市场经济竞争的要求,借鉴企业、个人改善管理水平的种种技术方法,改变我国财政管理粗放的状态。

2、公平原则. 公共财政支出的公平原则,就是要体现收人存在一定差距,但收入差距必须维持在各阶层所能接受的合理范围内,而不是两极分化,贫富过于悬殊。公共财政支出的公平原则的第一层含义就是要保证所有社会成员都能享受到像基础教育、免疫等公共卫生服务这样的基本社会福利,而不能把某些社会成员排斥在外。公平原则的第二层含义则是由收人分配存在着事实土的不公平而引发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存在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社会成员之间在收入存在一定的差距。协调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分配目标应该是实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共同富裕。

3.稳定原则 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政府的支出要有助于防止经济波动过于剧烈,而是指在稳定经济的同时还要就经济保持适度的增长。

财政支出之所以可以作为稳定经济的手段,是因为支出的增减会影响到社会需求的总量,不仅对购买性支出有直接影响,对转移支出也有间接影响。如在社会产品供过于求时增加财政支出,在供不应求时减少财政支出,这样就能因时制宜,调节供需关系,使其经常保持相对稳定的均衡状态。

4、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原则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既担负着社会经济管理职能,还担负着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国家的双重职能决定了必须用两种分配形式安排公共财政支出和旨在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财政投资支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原则要求财政支出按公共支出和财政投资区分为两大类,相应建立公共财政预算和国有资本金经营预算。当然,国家的国有资 产所有权体现在政府职能行使时,可以分别由不同的政府机构负责。

第五章填空题

1.政府消费性支出和政府投资支出在购买支出中的比重,与 和 __密切相关。 2.教育投资收益具有 和 。

3.一般行政管理支出(简称行政支出)是政府财政和 司法检察机关和外事机构行使其职能所需的费用支出。 4. 我国发展农业的资金来源从农业内部积累来看有 5.狭义的基础产业,是指经济社会的 和 。

6.财政投融资,是政府为了实现其特定的 ,以信用方式直接或间接投融资而产生的资金筹集和使用活动。 7. 指出,“超过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社会的基础。” 8.目前对预算外资金用于农业投资方面的支出也纳入财政 管理,即综合预算管理。

9.政府对农业投资范围应该是投资量大、建设周期长的项目和具有外部经济以及农业长期投资项目。主要包括 、 、大型重点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 还草工程、气象预报预测系统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重要基础设施建设。

10.影响政府投资规模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有 、国有经济比重大小、所处的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等。 多项选择题:

1.中国的国防支出包括( )等用于国防建设和国家安全的支出。 A. 军费 B. 国防科研事业费C. 民兵建设D. 国防工程支出

2.从总量上来看,我国的行政支出随着经济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财政收支的变化,在改革开放以后呈加速增长的态势:( )。

A. 行政支出占GDP的比重较为稳定,二者的增长速度也大致相同B. 行政支出占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比重呈上升之势,在大多数年份D. 行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变化较大,行政支出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GDP的增长速度。

3.政府教育支出的范围在不同国家是不同的,但一般都包括( )以及部分的职业教育费用等。 .

A. 各级公立学校的经费B. 各级私立学校的补助C.初中级学校的学生奖学金和免费供应午餐的支出D. 高等学校的学生奖学金和贴息贷款 4. 中国政府用于医疗卫生保健方面的支出主要有:卫生事业费、中医事业费、( )

A药品监督管理事业费B行政事业单位医疗经费C计划生育事业费D 65岁以上的老人提供的医疗照顾计划开支 5. 政府投资支出的原则有( )

A. 不与私人投资直接竞争的原则 B. 引导私人投资方向,为私人投资创造良好外部环境的原则 C. 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益进行权衡的原则 D. “低水平、广覆盖”原则

6.社会总投资从投资方向看包括以下( )大部分:

A. 社会公益类项目投资 B. 经济基础类项目投资 C. 竞争类项目投资 D.人力资本投资 7.财政投融资与财政投资的区别是( )

A. 投资资金的组织基础不同 B. 与预算的关系不同C. 两者的投资侧重点不同 D.投资的主体不同 8.农业支撑体系包括( )部分。

A. 农业基础设施 B. 支农工业体系 C.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D. 国内资本市场融资体系 9.影响政府投资规模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有( )

A.政府职能范围大小B 国有经济比重大小 C 所处的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 D 城镇居民对改善居住条件的要求 第五章参考答案填空题

1.市场经济发育程度 政府职能范围2.间接性 迟效性3. 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 4.一是农民的投入。二是农业集体单位和国有单位的投入。5.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 6.政策目标7.马克思8.财政统一计划9.大江大河大湖治理、国家级重要农业商品粮生产基地 10.政府职能范围大小。 多项选择题

1.A. B. C. D.2.A. B. 3.A. B. C. D.4.A. B. C. 5.A. B. C.6.A. B. C.7.A. B. C.8.A. B. C. 9.A. B. C. 简答题

里前者的增 长速度超过后者 C. 行政支出占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比重呈下降之势,在大多数年份里后者的增长速度超过前者

如何界定政府消费性支出?

答:是购买为各级政府进行日常行政事务活动所需要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包括:国防支出,行政管理支出,科学技术研究支出,教育支出,医疗卫生保健支出,等。 如何控制行政管理支出?

答:我国80年代以来进行过多次行政机构改革,反映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的政府职能的重大调整,虽然行政支出增长的波动趋势趋于平缓,但行政支出总量居高不下,使用效率不高、浪费严重等状况仍未有根本改观。说明日前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的相对滞后已成为阻碍整个改革深化的主要因素,切实彻底地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效率,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中国特色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是控制政府行政支出规模合理化,达到使用有效化的保障。 如何管理科技、教育和医疗卫生支出?

答: 基础性的科学研究对于一国生产率的提高、产业升级和经济的增长是不可或缺的技术条件。所以发展科学技术、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在许多领域也必须有政府参与,并主要通过国家财政支出方式来提供资金来源。我国科研经费的相当大部分要靠政府提供,从这个角度更可以看出中国的科研经费的医乏。在科技发展迅速,国际市场竞争激烈的形势下,尽快提高科学研究支出占GNP的比重是当务之急。 中国政府教育支出水平与各国相比处于较低水平,但从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支出增长较快,要切实保障全社会的教育投入,依法增加政府的教育预算,严格管理教育资金。中国政府用于医疗卫生保健方面的支出主要有:卫生事业费、中医事业费、药品监督管理事业费、行政事业单位医疗经费、计划生育事业费等. 政府投资支出的基本原则和方向选择是什么?

答。 (1)不与私人投资直接竞争的原则。政府投资应该作为私人投资的补充,不应参与市场竞争项目的投资。 引导私人投资方向,为私人投资创造良好外部环境的原则 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益进行权衡的原则

社会总投资从投资方向看包括三大部分:一是社会公益类项目投资,包括国防、政府行政机构、司法部门等设施,科研、教育、卫生部门设施,以及环境保护和其他城市公用设施等。二是经济基础类项目投资,包括能源、交通、邮电和通讯业,农业、水利、气象设施,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等。三是竞争类项目投资,包括创造业、建筑业、流通仓储业、服务业、金融保险业等。 政府如何介入基础产业投资?

答:基础产业均属于资产密集型行业,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收期长。这些特点决定了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很难由个别企业独立投资完成。政府介入基础产业的投资方式在市场经济国家已取得成功经验,这就是建立并完善财政投融资制度。

财政投融资:是政府为了实现其特定的政策目标,以信用方式直接或间接投融资而产生的资金筹集和使用活动。它是以政府为主体的投资、融资活动,是政府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国家重要的财政政策工具。财政投融资是资金运用上的政策性和有偿性的统一,它的主要目标是实现政府特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有别于一般性的金融活动,但是它又不是无偿性的财政拨款,在使用上要求收回本金和一定的使用费。

如何进行政府投资规模与结构分析?

答:影响政府投资规模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有政府职能范围大小、国有经济比重大小、所处的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等。一般说来,发达国家的政府投资支出在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小,因为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另一个原因是这些国家的私人投资比重很高。发展中国家的政府投资支出占总支出比重较高。 一般来说,在自由经济时期,政府投资较小;在混合经济时期,政府投资规模扩大;随着经济发展成熟,政府投资规模又呈下降之势。另外,政府投资支出在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根据各国政府的政策不同而不同。一般情况是,推行经济国有化政策的国家,政府投资支出数额较大,在支出总额中比重较高。反对政府过多干预经济,主张经济自由化的国家,政府投资支出数额较小,在支出总额中的比重也较低。我国的政府投资规模比发达国家要高但比发展中国家要低,而且其动态呈下降趋势。

财政学习题(第六章)

填空

转移支出直接影响社会的收入________,是对收入的一种__________。

社会救济支出是政府对______________者给予救济,使其能够维持_____________水准的支出。 社会保障资金的管理与筹集方式大体可分为三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社会保障资金的现收现付制是一种以近期________收付平衡原则为指导的资金筹集模式。 社会保障资金的完全积累制是一种远期__________收付平衡原则为指导的筹资方式。

社会保障资金的部分积累制是一种把近期__________收付平衡原则与远期__________平衡原则相结合作为指导的筹资方式。 养老保险的费用筹集采取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共同负担的原则。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保障职工基本医疗需求。 企业计划亏损补贴包括______________亏损补贴和______________亏损补贴。 财政贴息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种。

税收支出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形式。

财政补贴支出在国家预算的帐务处理上有两种做法:一是将财政补贴直接列入预算的__________,二是将财政补贴作为预算_______退库处理。

财政补贴既具有_________作用,又具有_______作用。 单项选择

社会保障制度是政府依据一定的法律规定,通过( )在社会范围内组织实施的对公众的基本生活权利予以保障的一种社会政策。 a.收入再分配 b.支出再分配c.支出转移 d.补贴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 A.医疗保险 b.养老保险C.社会保险 d.社会救济 3、社会保险是( )。A.自愿保险 b.强制保险C.自觉保险 d.志愿保险

4、社会救济支出资金来源于( )。 A.税收 b.领取人的缴纳C.发行债务 d.企业缴纳

5、完全积累制的社会保障资金缴纳方式中( )。 a.收费率较低 b.收费率一般c.收费率较高 d.收费率特高 6、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普通采用的一种社会保障资金筹款方式是( )。

a.社会保障统筹交费 b.开征社会保险税c.建立预算基金账户 d.发行国债 7、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行由( ),形成新的筹资机制。 a.单位全部负担 b.个人全部负担c.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 d.社会负担 8、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建立( )相结合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a.互助账户 b.个人与个人账户c.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 d.社会统筹账户

9、财政补贴是政府为了某种特定需要而将一部分( )无偿地发给居民、企业及其他受益者的支出。 a.财政资金 b.企业资金c.单位资金 d.自有资金

10、财政补贴是一种( ) a.购买支出 b.转移支出c.社会保障支出 d.经济建设支出 多项选择

1、转移性支出包括( )。a.社会保障支出 b.财政补贴支出c.国债利息支出 d.资本转移支出e.对外援助支出 2、社会保障支出的作用有( )。

a.经济稳定b.收入分配均等化c.收入转移 d.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和经济效率e.资本转移 3、社会保障支出包括( )。 a.养老保险 b.医疗保险c.社会保险 d.社会救济

4、社会保险的保险基金来源渠道有( ) a.发行国债 b.个人缴费或缴税c.单位交费或缴税 d.政府预算支出 5、社会保障资金筹集方式有( )。

a.社会保障统筹缴费 b.开征社会保险税c.建立预算基金账户 d.建立社会保障预算

6、我国原有的社会保障是一种( ) a.单位保障 b.就业保障c.自我保障 d.共同保障 7、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有( )

a.完善基金管理体制 b.养老保险制度改革c.失业保障制度 d.推进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e.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8、财政补贴主要内容有( )a.价格补贴和风险基金 b.企业计划亏损补贴c.财政贴息 d.其他财政补贴项目 9、“隐蔽”形式的财政补贴有( ) a.财政贴息 b.价格补贴c.税前还贷 d.税收支出 10、财政补贴制度改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

a.合理确定补贴范围 b.及时调整补贴标准 c.对农业的补贴d.加强财政补贴的管理

第六章答案填空

1、分配、再分配 2、生活困难、最低生活 3、现收现付制、完全积累制、部分积累制 4、横向 5、纵向 6、横向、纵向 7、企业、职工 8、低水平、广覆盖 9、国内的经营、外贸企业 10、利息 11、免税、减税、退税、税收抵免 12、预算的支出方、收入 13、积极、消极

单项选择 1、a 2、c 3、b 4、a 5、c 6、b 7、c 8、c 9、a 10、b

多项选择 1、abcde 2、abcd 3、cd 4、bcd 5、abc 6、ab 7、bcde 8、abcd 9、cd 10、abd 简述社会保障支出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1)经济稳定作用。一是对低收入阶层特别是老、弱、病、残、失业者提供最低生活保障,促进国民生活的稳定;二是对经济周期起一种自动稳定器的作用。(2)收入分配均等化作用。一是通过社会保障制度将收入由高收入阶层向低收入阶层转移,产生垂直再分配;二是在同一收入水平阶层之间进行转移,如由在业人员向失业人员转移、由健康者向老弱病残者转移,产生水平再分配。(3)收入转移作用。即跨代人之间的公平问题。(4)减少了个人储蓄和劳动供给,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和经济效率。在实行累进征收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税的国家,若通货膨胀率较高,名义收入增长导致个人税负增加,会刺激一些人宁愿选择失业或放弃工作努力,陷入“贫困陷阱”。 简述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的内容。

答:(1)社会保险支出 是政府按照保险原则举办的社会保障计划项目的支出。社会保险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社会保险支出一般包括养老保险、健康和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伤残等方面的支出。 (2)社会救济支出 是政府对生活困难者给予救济,使其能够维持最

低生活水准的支出。社会救济支出与社会保险支出的区别在于两者的资金来源不同。社会救济支出来源于一般的税收,其支出内容一般包括对无收入或收入低于政府规定的贫困线的居民的救济,对收入低的多子女单亲家庭的救济,以及对没有参加过工作的老人、盲人及其他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的救济。 简述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

答:(1)社会保险是强制保险,由国家根据立法采取强制行政手段加以实施。一般根据强制性不同和保险对象不同可区分为法定义务保险项目、专门性保险项目和自愿保险项目,分别适用于一般雇员、公务员、农民、军人、学生和自由职业者。(2)社会保险的保险基金主要通过个人(雇员)、单位(雇主)缴费或交税来筹集,政府也通过预算支出给予一定资助。(3)社会保险的权利和义务、受益和负担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但不是对等的关系。 简述社会保险资金的管理和筹集方式。

答:从当今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来看,其资金管理方式大体可分为三类:(1)现收现付制。这是一种以近期横向收付平衡原则为指导的资金筹集模式。这种筹集方式要求先作出一年内某项社会保障计划所需支付费用的测算,然后按一定比例分摊到参加该保障计划的所有单位和个人身上,并且做到社会保障缴纳当年提取当年支付。社会保障制度下的现收现份制具有资金筹集与使用滚动进行的特点。 (2)完全积累制。这是一种以远期纵向收付平衡原则为指导的筹资方式。这种筹资方式要求政府在对未来较长时间的宏观经济发展预测基础上,预计保障对象在保障期内所需享受的待遇总量,据此按照一定比例将预期要支付的社会保障费用分摊到保障对象的整个投保期内。这种筹资方式的主要特点是:社会保障缴纳的收费率较高,并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筹资见效快,当年收人大于支出的部分自动形成储备基金,可以由有关管理当局通过具有较高回报率的投资活动予以保值、增值。(3)部分积累制。这是一种把近期横向收付平衡原则与远期纵向平衡原则相结合作为指导的筹资方式。这种筹资方式要求政府有关当局在满足当年一定规模的社会保障支出需要的前提下,留出一定的储备以适应未来的支出需求。它的特点是收费率较低并保持相对稳定。 简述财政补贴的性质和主要内容。

答:财政补贴是政府为了某种特定需要而将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地发给居民、企业及其他受益者的支出。政府进行财政补贴,实质上是把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无偿转移给补贴领受者,是一种转移性支出,会引起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内容包括:(1)价格补贴和风险基金 价格补贴和风险基金是指经国家批准,由政府财政向企业和居民支付的政策性补助费用,主要是和人民生活必需品及农业生产资料的市场价格政策变动有关。(2)企业计划亏损补贴 这是财政对经核定的国有工业、交通、商粮贸、文教卫生等企业计划所列亏损给予的补贴,包括国内的经营企业亏损补贴和外贸企业亏损补贴两大类。

(3)财政贴息 这是指财政对使用某些规定用途的银行贷款的企业,就其支髓的贷款利息提供的补贴。实际上是政府代企业支付部分或全部贷款利息。包括半补贴和全补贴两种。 (4)其他财政补贴项目这是指符合补贴性质的粮食企业挂账消化款、政策性银行亏损补贴、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等等。除了上述一些国家预算中明列的财政补贴以外,政府还要提供若干种“隐蔽”形式的补贴。主要有税前还贷和税收支出等几种形式。

简述我国财政补贴的历史演变过程。

答:我国的财政补贴发端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制度。从1953年起,在我国实行财政补贴的办法,当时补贴的项目仅有棉絮一种,60年代开始对大批“五小企业”的亏损进行补贴,价格补贴的商品扩大到5种,1970年补贴项目是11种。1978年以后,财政补贴则成几何级数迅速增长,到90年代,补贴项目达到50多种,再加上地方规定的各种补贴则为100多种。伴随着财政补贴范围的膨胀,财政补贴的数额也急剧增长。1953年的棉絮补贴仅为5000万元,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重是0.22%;60年代,平均每年补贴为55亿元,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重是12.5%;到90年代,全国各项财政补贴每年近1000亿元,约占财政收入的1/3左右。自80年代起,财政补贴以远高于同期财政收入的增幅而增长。 论述

试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及其改革措施。 答:(1)改革前的中国社会保障体系

a、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职工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其经费来自国家行政管理费和事业费中的工资基金,由财政支出,政府对其用途和资金的提取有明确规定。b、国有企业职工的社会保障待遇和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的职工大致相同,但经费主要来自企业的工资基金和营业外支出。C、镇集体所有制企业中职工的社会保障待遇悬殊较大,劳保留利经费和养老金都要企业利润中支出,各单位要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自行决定其标准。D、农村只提供一部分医疗费,经费来自农民交纳的数量有限期农村福利基金。只有在乡镇企业工作的人才有可能享受退休金待遇,一般农民在失去工作能力之后要由家庭供养。

(2)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第一,我国原有的社会保障实质上是一种“单位保障”,即除了国家预算的“抚恤和社会救济支出”外,占绝大部分比重的其他社会保障费用,不管是否直接由财政提供,都是由单位掌握,由单位向本单位职工提供。这种“单位保障”制度,与企业从行政附属物向独立的市场运营主体转化,与大体是单一的全民所有经济向多种经济成分并存转化的趋势相违背。第二,我们原有的社会保障也是一种“就业保障”,即当一个人一旦获得了职业,也就同时获得了享受社会保障的权利,并且没有失去社会保障的忧虑。这与市场经济所要求的企业破产和职工失业趋势相抵触。第三,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所提供的劳动保险和单位福利使企业负担过重,个人负担甚少,基本上是免费享用,这是与原有的低工资制相联系的,已与改革后我国的实际经济情况不适应了,日益暴露出其妨碍劳动力合理流动、扭曲医药等产品价格、助长过度消费、资源浪费、降低生产效率等诸多弊端。

(3)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内容 ①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第一,扩大了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城镇各类企业都推行。第二,养老社会保险的费用筹集采取由企业和职工个人共同负担的原则,所有实行社会养老保险的企业职工都要缴纳养老保险费。第三,完善基金管理体制。基金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管理,收支两条线。第四,严格限制基金结余的投资方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除预留相当于两个月的支付费用外,要全部购买国家债券和存入专户,严格禁止投入其他金融和经营性事业。②失业保障制度。我国再就业工程目前应把培训下岗职工和建立劳动力市场作为重要工作来抓,随着规范的失业保障制度的建立,将再就业工程尽快并轨到失业保障制度中,让失业保障制度尽快承担起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促进社会稳定的任务。②推进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从1998年起,用3—5年的时间,初步建立起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城镇全体劳动者,并逐步形成包括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社会医疗救济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等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

第一,按“低水平、广覆盖”原则保障职工基本医疗需求。第二,实行基本医疗保险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形成新的筹资机制,使得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来源更为稳定,职工医疗更有保障,也有利于增强职工的自我保障责任和节约意识。第三,建立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明确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各自的支付范围,并要分别核算,不能相互挤占。第四,合理确定基本医疗保险统筹范围,加强基金管理。④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我国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尚在建立初期,目前主要由地方政府在较大的城市推行,因各地情况不同,规定也不一样。改革和完善主要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坚持适度标准,保障线应与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承受能力相适应。第二,解决最低生活保障稳定资金来源问题。第三,加强管理,搞好城镇居民家庭状况调查,避免重复救济和遗漏救济。 试述财政补贴的作用及改革措施。

答:(1)财政补贴的积极作用第一,有利推进价格改革。理顺价格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阳胁价格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涉及多方面的经济利益,利用财政补贴可避免价格改革带来的剧烈震动。第二,有利于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农业、能源、环保和高新技术产业是国家鼓励发地点产业,这些部门要么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要么盈利率较低或风险程度较高,所以都需要国家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 第三,有利于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政策性计划亏损应由政府弥补,而由自身经营管理等原因导致的亏损则不应由国家财政补贴,真正把企业推向市场,参与市场公平竞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第四,有利于国家实现收人公平分配的目标,促进社会安定。长期阳娥国对人民生活必需品以及一些社会公益事业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以限制其价格的上涨,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低收入家庭消费能力和生产水平,对实现收入公平分配和促进社会安定都是有益的。

(2)消极作用。第一,财政补贴负担日益沉重,限制了财政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财政补贴规模过大,大量的财政资金被用于补贴支出,严重影响了其他财政支出的安排,而且还导致连年出现赤字,减弱了财政宏观调控的功能。

第二,夸大了财政补贴的调节作用,不利于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统一进行。长期大范围地使用财政补贴,扭曲了价格,掩盖了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妨碍了经济杠杆作用的发挥。第三,财政补贴强化了人们的既得利益,弱化了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促成部分人产生了简单化的经济管理思想。

(3)我国财政补贴制度改革 第一,合理确定补贴的范围,减少补贴项目,压缩补贴的规模。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出发,今后我国的财政补贴应主要限制在以下范围:①对农业的补贴。②对仍需要由国家直接控制其价格的少数重要产品和劳务进行的补贴,如原油等等。③对宏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但企业不受益或受益小的项目和产品给予补贴,如军工、航天等企业。 (4)第二,及时调整补贴标准。

第三、加强财政补贴的管理。一是适当集中补贴决策权,补贴的政策制度主要由中央和省级政府掌握,财政部门对补贴的使用负有监督管理职能;二是建立严格的、责任明确的补贴管理制度。

财政收入概论

填空题

从静态角度看,财政收入是政府为履行其职能的需要而占有的以货币表现的一定量的__,主要是__。 西拉斯按财政收入形式,将财政收入分为两大类: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政府收费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种。

财政收入的支配权属于中央政府的称为_________财政收入,支配权属于地方政府的称为________财政收入。 财政参与V的分配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调节劳动者之间___________的需要,二是政府增加____________。

国家对企业纯收入要进行三个层次的分配:第一层次,征收_________;第二层次征收____________;第三层次是参与企业_______________分配。

国家可以凭借两种身份通过两种形式参与国有经济单位剩余产品价值的分配。一种是凭借____________,以一般社会管理者身份,向国有经济单位征税;二是以_______________身份,参与国有企业税收利润分配。

农业部门提供的财政收入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直接上缴的__二是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___间接提供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的绝对量是指一定时期内财政收入的______________,即财政_______________。

财政收入的相对量是指一定时期内____与有关经济指标的____,通常用财政收入占__的比重来表示。

生产技术水平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制约,一方面由于技术进步导致生产速度____________和产品质量__________另一方面技术进步则带来物质消耗_____________和经济效率__________。

分配政策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制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府的国民收入_______________分配政策,二是政府的__________政策。

衡量一国财政收入规模是否适度、合理,主要看是否兼顾了两个标准:一是____标准,二是____标准。 政府集中性财力占GDP比重过低,会导致政府__减弱,使财政沦为__,难以满足一般公共需要。 狭义的非税收入是指政府为了公共利益而征收的所有非__________、需_____________的经常收入。

我国政府非税收入的改革,根本措施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重塑财政在政府收入活动中的_________主体地位,二是规范财政收入分配形式,重塑__________在财政收入中的主导地位。 单项选择题

1、目前世界各国取得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基本上是( )a.企业收入b.政府收入 c.收费 d.税收 2、财政收入的特殊形式是( )a.税收收入 b.企业收入c.债务收入 d.政府收费

3、政府部门对其所提供的公共设施的使用者按一定的标准收取的费用称为( )a.税收 b.规费c.使用费 d.罚没收入 4、财政收入按其价值构成来看主要来源于( )a.W b.Cc.V d.M

5、计划经济体制下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是( )a.税收 b.债务c.企业利润 d.收费

6、财政收入来自C的部分,过去主要是指国有企业上缴财政的( )a.折旧基金 b.利润c.税收 d.企业收入 7、从所有制构成来看,我国财政收入绝大部分来自( )a.私有经济 b.个体经济c.集体经济 d.公有制经济 8、从财政收入的部门构成来看,提供财政收入的主要部门是( )a.农业 b.建筑业c.服务业d.工业和农业 9、从财政收入的地区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 )a.西部地区b.东部沿海地区c.中部地区 d.北部地区 10、在我国财政收入的构成种,中央财政收入所占比重一直( ),严重影响了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 a.偏低 b.适中c.较高 d.很高 11、国民经济的财政负担率是指( )

a财政收入占GNP的比重b国民收入占GDP的比重c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d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

12、政府推行赤字财政政策,实行国民收入超分配导致物价上涨甚至通货膨胀,政府会取得价格再分配所得,即通常所说的( ) a.通货膨胀 b.通货膨胀收入c.通货膨胀税 d.国民收入再分配

13、价格变动使财政收入只有名义增长,而不会有实际增长,实行的税率是( ) a.全额累进税率 b.超额累进税率c.比例税率 d.定额税率

14、地方政府预算外资金属于( )a.预算内非税收入 b.预算外非税收入c.制度外非税收入 d.预算收入 15、制度外罚没属于( ) a.预算内非税收入 b.预算外非税收入c.制度外非税收入 d.预算收入

16、国有企事业单位级行政管理部门设立的以各种名义筹集的不纳入财政预算内、外管理的自收自支的资金自称为( ) a.制度外基金 b.制度外收费c.制度外集资摊派 d.制度外罚没e. “小金库”

17、我国政府非税收入以多种形式存在,如收费、基金、集资、摊派、罚款等,习惯上将这些统称为( ) a.税收 b.收费c.集资 d.摊派

多项选择题

1、英国的道尔顿根据收入的征收方式将财政收入分为三类分别是( )a.强制收入 b.非强制收入c.代价收入 d.其他收入 2、从整体预算来看,目前我国财政收入的形式有( )

a.税收收入 b.企业收入c.债务收入 d.政府收费e.其他收入 3、企业收入主要有( )

a.企业上缴的税收 b.企业上缴的利润c.从政府参股、控股的其中分享的股息和红利 d.国有资产租赁和产权转让收入 4、其他收入包括( ) a.罚没收入 b.公产收入c.杂项收入 d.使用费 5、目前财政收入直接来自于V的有( )

a直接向个人征收的税b直接向个人收取的费c消费税中个人收入的转化d服务行业上缴的税收中V的转化

6、影响财政收入最主要的因素是( ) a.经济发展水平 b.生产技术水平c.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 d.价格因素 7、我国的政府收入包括( ) a.负债 b.预算内收入c.预算外收入 d.制度外收入

8、在我国主要以非税收形式存在的政府收入有( )a.预算外收入b.预算内收入c.制度外收入 d.经济建设收入 9、规范的狭义非税收入其外延包括( )

a.经济和财产收入b.管理费和收费c.罚款和没收d.各级政府雇员和其他人员的退休基金缴款 e.其他非税收入

10、非税收入的功能有( )a.为政府筹集公共收入b.增进效率c.收入再分配d.有助于解决“拥挤”问题e.稳定经济 11、预算内非税收入包括( )a.企业收入 b.企业亏损补贴c.“两金收入” d.教育费附加e.其他收入 12、制度外非税收入有( ) a.制度外基金 b.制度外收费c.制度外集资摊派 d.制度外罚没e. “小金库” 13、过多、过滥收费的危害性有( )

a扰乱了分配秩序b增加了企业和公民的负担c影响了投资环境d容易产生腐败e造成财经秩序混乱

第七章答案

填空

1、社会产品价值、剩余产品价值 2、税收收入、非税收入 3、规费、使用费 4、中央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 5、收入差距、财政收入6、流转税金、所得税、税后利润分配 7、凭借政治权力、资产所有者身份 8、农业税、剪刀差 9、实际数量、总收入 10、财政收入、比率 11、加快、提高、降低、提高 12、剩余产品价值、集中资金 13、效率标准、公平标准 14、宏观调控能力、吃饭财政 15、非强制性、需偿还 16、唯一、税收收入

单项选择 1、d 2、c 3、c 4、d 5、c 6、a 7、d 8、d 9、b 10、a 11、c 12、c 13、c 14、b 15、c 16、e 17、b

多项选择 1、acd 2、abcde 3、bcd 4、abc 5、ab 6、ab 7、bcd 8、ac 9、abcde 10、abcd 11、abcde 12、abcde 13、abcde

简述财政收入分类的方法及内容。 答:分类的方法:

(1)资本主义早期的分类方法 由于早期市场经济时期政府的主要收入来自国有资产,亚当·斯密将财政收入分为国家资源收入和税收收入两类。英国的道尔顿则根据收入的征收方式将财政收入分为三类:强制收入,代价收入,其他收入。

(2)现代的分类方法 随着市场经济逐步发展,国有资产的数量大幅度下降,政府收入主要依靠税收,因此税收被突出为重要的门类。印度学者西拉斯按财政收入形式,将财政收入分为两大类: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 另外,还有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根据不同标准,对财政收入进行分类。

我国的财政收入宜作以下三个方面分类:即按财政收入形式分类,按财政收入来源分类,按财政收入归属分类。 简述我国财政收入分项目构成的变化

答: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对国有企业实行统收统支制,企业实现的利润全部上缴国家,构成财政收的主要来源。改革开放后,税收取代了上交利润,成为主导收入形式。

1994年我国对工商税制进行全面改革,并规范国家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停止了对国有企业“两金”征收,到1997年“两金”全部停征。通过1994年税制改革,最终奠定了税收在财政收入中的主导地位。1996年各项税收占财政收入的93.3%,各项税收中工商税收占76.3%,工商税收中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三税共占88%,构成我国的主体税种。

由于存在企业亏损补贴,作为财政收入的抵减项目,实际上,我国企业收入自1985年开始,就已不足以弥补其亏损。来源于企业的正收入越来越少,所以从1994年开始,在财政统计中,取消企业收入项目,将其并入企业亏损补贴项目,抵销一部分补贴。

在我国的财政统计中,1994年以前,债务收入作为一种重要财政收入项目,构成财政总收入的一部分。从1994年开始,从财政收入分项目统计中,取消债务收入;财政总收入不再包括债务收入。 简述财政收入分项目构成的内容。

答:(1)财政收入的价值构成 a.财政收入来自C的部分 财政收入来自C的部分,过去主要是指国有企业上缴财政的折旧基金。 目前情况下,部分间接地形成国家财政收入。 b.财政收入来自价值V的部分 目前财政收入来自价值V的部分,分直接和间接两方面。 c.财政收入主要源泉是社会剩余产品价值M 财政收入的绝对部分,是由社会产品价值中的M构成。M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源泉。 (2)财政收入的所有制构成 财政收入所有制构成是指来自不同经济成分的财政收入所占比重。a.国有经济是财政收入的最主要源泉。 b.集体经济作为公有制的形式之一,也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形式。C,各种非公有制经济同样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组成部分, (3)财政收入的部门构成 这里的部门有双重含义:一是按传统意义上的部门分类,分为工业、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及服务业等;二是按现代意义上的产业分类,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a.按传统意义分类 工农业是国民经济中两大生产部门,它们创造的国民收入始终占国民收入总额的80%以上,也是提供财政收入的主要部门。交通运输业和商业服务业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纽带。交通运输业作为生产活动在流通领域的延续,是一种特殊的生产活动,直接创造和提供财政收入。商业以货币为媒介,从事商品交换活动,对生产活动具有重大影响。

b.现代产业结构 第一产业相当于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第二产业相当于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相当于上述部门以外的其他部门。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将以更快的速度增长,将成为财政的重要财源。

(4)财政收入的地区构成 我国经济发展状况,东部沿海地区比较发达,中部、西部地区相对落后。我国财政收入地区分布,也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省份。

(5)财政收入级次构成 在我国财政收入构成中,中央财政收入所占比重一直偏低,严重影响了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1994年我国进行了分税制改革,要求逐步理顺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以提高中央财政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 财政收入来自于V的部分主要有哪些?

答:目前财政收入来自价值V的部分,分直接和间接两方面。 直接来源于V的财政收入包括:直接向个人征收的税。如个人所得税、个人交纳的房产税、契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等。直接向个人收取的规费收入(如户口证书费、结婚证书费、护照费等)和罚没收入等。 间接来源于V的财政收入有:①生产销售烟酒、化妆品等产品的消费税中,包含个人工资收入等转化。②服务行业和文化娱乐业等企事业单位上交的税收,其中一部分是通过对V的再分配转化来的。 国家对企业纯收入要进行几个层次的分配?

答:国家对企业纯收人要进行三个层次的分配:第一层次,征收流转税金,它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

土地增值税及教育费附加等。 第二层次,征收所得税,包括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 第三层次是参与企业税后利润分配,主要是对国有企业,集中其一部分国有资产收益和其他收入。 简述价格变动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答:价格变动对财政收入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价格总水平升降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升降,会扩大或缩减税基,直接影响名义财政收入的增减。至于实际财政收入是否变化,则视具体情况而定。若政府推行赤字财政政策,实行国民收入超分配,导致物价上涨,甚至通货膨胀,政府会取得价格再分配所得,即通常所说的“通货膨胀税”。政府收入会因价格变动,取得实际增长。若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信用扩张引起的,财政在再分配中,会形成名义收入增长,而实际收入下降。

其次,价格的变动,作用于具体的税收制度对财政收入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果是以累进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纳税人适用的税率,会随着名义收入的增长而提高,即出现所谓“档次爬升”效应,从而财政在价格再分配中所得份额将会增加。如果实行的是以比例税率的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这就意味着税收收入的增长率等同于物价上涨率,财政收入只有名义增长,而不会有实际增长。如果实行的是定额税,在这种税制下,税收收入的增长总要低于物价上涨率,所以财政收入即使有名义增长,而实际必然是下降的。

第三,价格总水平的变动往往是和产品比价的变动同时发生的,而产品比价关系变动以另一种形式影响财政收入。产品比价变动之所以会影响财政收入缘于两个原因:一是产品比价变动引起货币收入在企业、部门和个人各经济主体之间的转移,形成GDP的再分配,使财源分布结构发生变化;二是财政收入在企业部门和个人之间的分布呈非均衡状态,或者说,各经济主体上交财政的税利比例是不同的,这样,产品比价变化导致财源分布结构改变时,相关企业、部门和个人上交的税利会有增减,而增减的综合结果就是对财政收人的最终影响。 我国的政府非税收入的构成和增长趋势如何?

答:(1)预算内非税收入 预算内非税收入包括:企业收入、企业亏损补贴、“两金”收入、教育费附加收入和其他收入。企业收入和企业亏损补贴相抵,目前仍呈负数。“两金”收入1997年后取消。教育费附加收入从1991年开征,当年收入28.01亿元,1998年上升为113.34亿元。其他收入目前在预算内非税收入中占大头,1996年占预算内收入的比重为9.8。

(2)预算外非税收入 1993年预算外资金改革前,其收入包括三部分:地方政府预算外资金,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国有企业和主管部门预算外资金,1993年对预算外资金的范围进行了改革,不再包括国有企业及主管部门的预算资金。1996年对预算外资金进行了管理方面的改革,将13项约1150亿元的各种基金纳入预算管理,并将原来不属于预算外的乡镇一级的自筹资金并人预算外资金。1997年预算外资金为2826亿元。

(3)制度外非税收入 a.制度外基金。自1990年以来,各地建立的各项基金,大部分不符合规定,属于越权审批的占90%以上。 b.制度外收费。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和垄断企业凭借手中的权力和垄断地位,擅自扩大收费范围和随意提高收费标准所取得的收入; c.制度外集资摊派。地方政府(尤其是县级和乡镇级基层地方政府)及其所属的一些部门单位在修桥筑路,进行江、河、湖治理,兴办学校、医院、体育场馆及其他公益设施时,采取行政命令强制性向企业、事业单位和城乡居民集资、摊派取得的收入。

d.制度外罚没。工商、物价、司法、公路管理、渔政管理、环卫、农林等行政管理和司法执法部门凭借其权力,在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以外擅自扩大罚没范围和提高罚没标准所得的各种不上缴预算内、外管理的罚款、没收钱物收入。

e.“小金库”。国有企事业单位及行政管理部门设立的以各种名义筹集的不纳入财政预算内、外管理的自收自支资金。 简述政府非税收入的功能。

答:一是为政府筹措一部分公共收入,以部分地补偿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成本费用并减轻税收筹资的压力; 二是增进效率,即征收使用费,有助于促进政府提供的公共设施的使用效率; 三是收入再分配功能; 四是有助于解决“拥挤”问题,即政府所提供的公共产品或劳务面临拥挤时,政府通过对这些公共产品或劳务按一定比例收取使用费,将有助于避免或减轻拥挤。 论述

试述不同经济部门和产业与提供财政收入的关系。

答:这里的部门有双重含义:一是按传统意义上的部门分类,分为工业、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及服务业等;二是按现代意义上的产业分类,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1)按传统意义分类 工农业是国民经济中两大生产部门,它们创造的国民收入始终占国民收入总额的80%以上,也是提供财政收入的主要部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提供基本条件。农业也是财政收入的基础,农业部门提供的财政收入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直接上交的农(牧)业税;另一种形式是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间接提供财政收人,即农业部门创造的一部分价值通过工农业产品交换,而转到工业部门实现。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创造和实现国民收入的主要部门,也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交通运输业和商业服务业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纽带。交通运输业作为生产活动在流通领域的延续,是一种特殊的生产活动,直接创造和提供财政收入。商业以货币为媒介,从事商品交换活动,对生产活动具有重大影响。

(2)现代产业结构分类第一产业相当于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第二产业相当于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相当于上述部门以外的其他部门。而按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分类是我国改革后的现行核算方法的分类,。在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已达60%以上,提供的财政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的50%以上。目前我国第三产业还不够发达,但己显露出迅速增长的态势,占GDP的比重已达30%。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将以更快的速度增长,将成为财政的重要财源。 试述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

答:财政收入规模和财政收入增长速度,要受各种政治经济条件的制约和影响,这些条件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生产技术水平、收入分配制

度及价格等,其中最主要的是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

(1)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反映一个国家的社会产品的丰富程度和经济效益的高低。经济发展水平高,社会产品丰富及其净值——国民生产总值就多,或者说,则该国的财政收入总额较大,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也较高。

发达国家的财政收入规模大都高于发展中国家,而在发展中国家中,中等收入国家又大都高于低收入国家,绝对额是如此,相对数亦是如此。说明了一个基本的财政原理:经济决定财政,没有经济不发达而财源可以丰裕的。

(2)生产技术水平 生产技术水平指生产中采用先进技术的程度,它内涵于经济发展水平之中,是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重要因素。生产技术水平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制约,一方面由于技术进步导致生产速度加快和产品质量提高,而另一方面技术进步则带来物质消耗降低和经济效率提高。

(3)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 分配政策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制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府的国民收入初级分配政策,决定剩余产品价值占整个社会产品价值的比例,进而决定财政分配对象的大小。政府的工资分配政策、福利基金政策、折旧政策及财务会计制度等,都会影响剩余产品价值的形成和数额。在国民收入既定的前提下,决定着M占国民收人的比重。二是政府的再分配政策决定财政集中资金的比例。税收政策、利润分配政策等,直接影响财政收入占剩余产品价值的比例。

(4)价格因素 价格变动对财政收入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价格总水平升降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升降,会扩大或缩减税基,直接影响名义财政收入的增减。至于实际财政收入是否变化,则视具体情况而定。若政府推行赤字财政政策,实行国民收入超分配,导致物价上涨,甚至通货膨胀,政府会取得价格再分配所得,即通常所说的“通货膨胀税”。政府收入会因价格变动,取得实际增长。若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信用扩张引起的,财政在再分配中,会形成名义收入增长,而实际收入下降。

其次,价格的变动,作用于具体的税收制度对财政收入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果是以累进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纳税人适用的税率,会随着名义收入的增长而提高,即出现所谓“档次爬升”效应,从而财政在价格再分配中所得份额将会增加。如果实行的是以比例税率的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这就意味着税收收入的增长率等同于物价上涨率,财政收入只有名义增长,而不会有实际增长。如果实行的是定额税,在这种税制下,税收收入的增长总要低于物价上涨率,所以财政收入即使有名义增长,而实际必然是下降的。

第三,价格总水平的变动往往是和产品比价的变动同时发生的,而产品比价关系变动以另一种形式影响财政收入。产品比价变动之所以会影响财政收入缘于两个原因:一是产品比价变动引起货币收入在企业、部门和个人各经济主体之间的转移,形成GDP的再分配,使财源分布结构发生变化;二是财政收入在企业部门和个人之间的分布呈非均衡状态,或者说,各经济主体上交财政的税利比例是不同的,这样,产品比价变化导致财源分布结构改变时,相关企业、部门和个人上交的税利会有增减,而增减的综合结果就是对财政收人的最终影响。 试述合理确定财政收入规模的意义。

答:(1)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影响资源有效配置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主体主要包括企业、居民和政府三个部分,就整个社会经济资源配置而言,按照边际效益递减规律,无论哪一个主体的资源投资增量超过客观上所需要的数量,都不会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理想状态,应是政府集中配置的资源与其他利益主体分散配置的资源形成恰如其分的职能互补关系,或者说,形成合理的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结构,使一定的资源消耗获得最优的整体效益。(2)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影响经济结构的优化 在GDP一定时,若政府财政集中过多,就会改变个体纳税人的可支配收入用于消费与投资的结构,而且税负过高也会降低企业纳税人从事投资经营的能力和积极性。若因政府加税而使消费与休闲的代价变得相对较低时,人们宁愿选择消费和休闲,而不是投资和工作,致使国内生产总值在投资与消费之间的结构失衡。当然,在宏观财税负担一定时,财税负担在不同产业部门、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等之间的分布不合理,也会通过误导生产要素向财税负担相对较轻产业、地区和所有制的不合理流动,从而GDP的生产与分配结构失衡,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

(3)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既影响公共需要的满足,又影响个别需要的满足 经济生活中的任何需要(公共需要和个别需要)都要以GDP所代表的产品和劳务来满足。政府征集财政收入的目的就在于实现国家职能,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满足公共需要实际上形成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公共动力。个别需要是企业部门和家庭部门的需要。满足个别需要是经济生活中形成个别动力的源泉。在GDP一定时,需要找出公共需要满足程度与个别需要满足程度的最佳结合点,这实际上也就是财政收入占GDP的合理比例问题。(4)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是财政收入政策的直接目标,是财政政策的中介目标

财政收支作为一个整体,其运作必然要服从财政政策目标。同时,财政收支作为相对独立的政府经济行为,不仅要有财政政策目标作为终极目标指向,而且还要有更为明确、更为直接、具体的目标,来指示其运作的方向和力度。这些直接具体的目标决定于财政政策目标,并指导着财政分配活动,可将其称为中介目标。指导财政收入活动的中介目标是财政收入政策目标,而最主要的财政收入政策目标就是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

狭义的非税收入包括哪些内容、非税收入(狭义)的内涵和外延要素是什么?

答:狭义的非税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了公共利益而征收的所有非强制性、需偿还的经常收入”。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政府财政统计手册》界定:规范的狭义非税收入其外延包括五项内容: (1)经济和财产收入。是指来自非金融公共企业和公共金融机构如邮局、中央银行、国家彩票、电力公司、码头当局及货币当局(铸币收入)的净利润或利息转移,来自各级政府机构所属企业(军工厂、政府印刷局、建筑单位及出租少量房屋的单位)向公众的营利性销售的现金经营盈余;以及特许使用费、利息、股息、土地租金等其他财产收入。(2)管理费和收费。亦即使用费和规费,主要项目有:政府医院和诊所的收费,政府学校的学费,政府博物馆、公园以及不作为公共企业组织的文化和娱乐场所的入场费:许可证费、驾驶执照费、法庭费、法院裁定费等。(3)罚款和没收。是指与违反税收规定无关的罚没收入(违反税收规定的为罚没收人,划归税收收入)。主要包括交通罚款、刑事罚款、法庭罚款、法院裁定罚款及其他罚没收入。(4)政府内政府雇员养老

金和福利基金缴款,武装部队退休基金的雇员缴款、教师退休基金的教师缴款(公办教师及来自其他各级政府的雇员缴款 (5)其他非税收人。包括来自私人部门的赠与和自愿捐款等。 非税收入(狭义)的内涵和外延要素包括:

(1)非税收入的征收主体是各级政府。(2)非税收入的征收目的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而不是出于特定的部门、单位、个人的局部或私利的需要。(3)非税收入的征收范围一般限定在能够按收益原则确定特定的消费者的公共产品或服务的项目内,这只能在市场领域与一般政府活动两极之间的规制领域内发挥分配和调节作用。(4)非税收入的征收标准通常要低于政府提供该种产品或劳务的平均成本,平均成本与收入之间的差额要靠税收弥补。(5)非税收入的基本特征非强制性和偿还性,政府不能为了收费强迫消费者接受其服务或产品,更不能只收费不服务。(6)非税收入依法管理,其项目和标准要依法确定、调整、变更以及资金征集和使用要依法进行,非税收入和支出要纳入财政预算管理,预算具有统一性、完整性、公开性,预算以外不允许存在政府的分配活动。 试述中国政府财政收入的现实规模。

答:政府收入:指政府各部门、各机构依据国家政治权利或财产权利取得、掌握和使用的资金。在国外,政府收入全部纳入预算,政府收入与财政收入或预算收入往往是一回事。 在我国政府收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预算内收入,是指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收入,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财政收入。1998年,预算内收入占GDP的比重为12.45%。 (2)预算外收入。在改革前的大部分年份,预算外收入占预算内收入的比重一般为15%-20%,1997年预算外收入占GDP的比重为3.8%。 (3)制度外收入:是由各部门、各地区“自立规章,自收自支”的收入。1996年我国制度外收入约为4553.2亿元,占GDP比重为6.7%。 试述我国政府非税收入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 答:(1)我国收费现状存在的问题

可以概括为“滥”和“乱”。“滥”是反映我国的收费已泛滥成灾,数量多、项目多、形式多、渠道多、资金浪费多等。“乱”是指管理权限乱、征收主体乱、征集方式乱、财务核算乱、使用用途乱等。“过滥“‘过乱”的收费,具有很大的危害性:导致了分配主体的混乱,扰乱了分配秩序,侵蚀了税基,也是造成税收与GDP不能同步增长的重要原因。增加了企业和公民的负担。影响了投资环境,特别是影响了外商投资的积极性。④“费多税少”矛盾的实质是政府部门收入机制的不规范以及由此引发的政府部门行为的不规范,且容易产生腐败行为。⑤各级政府、部门出台的各项收费自收自支,收、支、管一头抓,漏洞很多,失去财经纪律约束,造成财经秩序混乱,以权代法,以权干预执法,行政权刚于税法的问题并不是个别现象。(2)我国政府非税收入或收费的改革我国政府非税收入或收费的改革,根本性措施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重塑财政在政府收入活动中的惟一主体地位,实现财政对政府财力的统筹支配。二是,规范财政收入分配形式,重塑税收收入在财政收人中的主导支配地位,实行以税为主,税费归位。

改革的具体措施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对现有过滥的非税收人,视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取消不合法、不合理的收费项目;将现有收费中一些不再体现政府职能,可以通过市场形成的收费转为经营性收费,依法照章征税;将一部分体现政府职能,具有税收特征且便于税收征管的收费,改为相应的税收,纳入政府税收体系;对合法合理且符合国际惯例的收费项目,以费的形式予以保留,但应确定适当规模。 强化政府非税收入法规建设。政府部门出台的任何收费项目,要有严格的法律依据,并通过权力部门的审议和批准。 强化政府非税收入的管理和监督,科学、严格地控制收费标准。

习题(第八章)

填空题

税收具有———、———、———的形式特征。 税收的三个基本要素是———、———和———。 累进税率,依据累进的方式不同,又有——和——之分。

税收违法行为,除《税收征收管理法》中规定的有关违反税务管理、税款征收、税务检查的行为外,主要有:——、——、——。 税基通常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二是指————。

以课税对象的主客体为标准对税收进行分类,可将税收分为———与———。 以征税的持续时间或税收是否具有连续性为标准,可将税收分为———与———。 以税金与价格的组成关系为标准,可将税收分为———与———。

以课税主体即征收管理权和税款所有权的归属为标准,可将税收分为———、———和———。 税收的财政原则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二是——。

最一般地理解税收公平原则,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二是————。

税收效应是指由于国家课税而引起纳税人的经济行为上的反应。它可分为————和————。 宏观税率是国际通行的衡量一个国家税收负担水平的指标,宏观税率主要有以下三种:—、—和——。 一般认为,税负转嫁的方式主要有———和———。 税负转嫁与需求弹性成——比。

克服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主要有———、———和———。 单项选择题

税法上规定的负有纳税义务的人是()。1)纳税人2)负税人3)扣缴义务人4)代收代缴人 变动税率可分为()两种形式。

1)累进税率和累退税率2)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3)全累税率和超累税率4)平均税率和边际税率 以税收收入形态为标准,税收可分为()。

1)对人税与对物税2)实物税与货币税3)直接税与间接税4)从价税与从量税

税负转嫁与需求弹性成——比,与供给弹性成——比。(1)正,正(2)反,反(3)正,反(4)反,正 5、()是税收的最基本要素。(1)税源 (2)税基 (3)税本 (4)征税对象 6、()是税收的基本要素之一。(1)税目 (2)负税人 (3)纳税人 (4)税源

7、()也是税收的一个要素。(1)减税免税 (2)课税标准 (3)组成价格 (4)速算扣除数 8、一般认为,()是间接税。(1)工薪税 (2)所得税 (3)财产税 (4)商品税 9、一般认为,()是直接税。(1)关税 (2)消费税 (3)遗产税 (4)增值税

10、实行两次课征制的税种是()。(1)增值税 (2)消费税 (3)商品流通税 (4)工商统一税 11、一般来说,纳税人的()行为是不违法的。(1)避税 (2)偷税 (3)抗税 (4)骗税 12、避免国际重复征税最常用的方法是()。(1)免税法 (2)扣除法 (3)抵免法 (4)低税法 13、()是适用于母子公司之间的抵免方法,它允许母公司抵免子公司已缴纳的公司所得税。 (1)直接抵免法 (2)间接抵免法 (3)饶让抵免法 (4)扣除法 多项选择题

税收的基本要素是———。(1)纳税人 (2)征税对象 (3)税率 (4)税源 减税免税具体包括:———(1)减税 (2)免税 (3)起征点 (4)免征额

税收违法行为,除《税收征收管理法》中规定的有关违反税务管理、税款征收、税务检查的行为外,主要有:———。(1)偷税 (2)避税 (3)抗税 (4)骗税

以课税对象为标准,可将税收分为——和特定行为课税。(1)流转课税 (2)资源课税 (3)收益课税 (4)财产课税 一般说来,我国税收原则有:———(1)财政原则 (2)经济原则 (3)效率原则 (4)公平原则 下列哪些情形税负容易转嫁?—(1)需求有弹性 (2)供给有弹性 (3)商品课税 (4)所得课税

下列哪些情形会产生国际重复征税?— (1)各国均实行地域管辖权 (2)各国均实行居民管辖权 (3)各国同时实行地域管辖权和居民管辖权 (4)各国同时实行地域管辖权和公民管辖权

8、目前,大多数国家采用独立竞争原则来处理跨国收入和费用的分配,各类交易往来所适用的具体标准主要是:———。 (1)市场标准 (2)比照市场标准 (3)组成市场标准 (4)成本标准

9、国际反避税的一般措施有:——。1)制定反避税法规2)加强税务管理3)签定税收协定4)禁设避税地 10、税收的形式特征是:———。(1)强制性 (2)无偿性 (3)固定性 (4)法律性 试述税收制度的构成。

答:税收制度的构成包括税种的设置、税种的分布、各税种之间的协调配合、税种内部构成以及税种的归属等内容。税种设置是指一个国家开征多少税种,都是哪些税种;税种分布以及各税种之间的协调配合是指税种在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的分布应当合理,各税种之间应当形成一种合力,而不能相互矛盾和抵触;税种归属是指税种的设置方法,即是由中央集中设置还是由中央与地方分别设置的问题。 简述税收制度的作用。

答:一是税收制度影响社会经济基础;二是税收制度影响税收分配关系;三是税收制度是税收的征收依据,也是规定税务机关活动范围的依据。

简述流转税的特点。

答:一是其课税对象是商品和劳务;二是以商品、劳务的销售额或者营业额为计税依据,与商品、劳务的成本和盈利水平无关;三是与价格联系密切;四是一般采用比例税率,在销售环节征收。 试述增值税的特点和作用及计算方法。

答:增值税的特点主要是:普遍征收、多环节课税和不存在重复征税的问题。其作用:从财政上看,实行增值税能保证财政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从经营上看,实行增值税消除了传统间接税存在的重复征税弊端,有利于生产经营的专业化、协作化,具有较强的经济适应性;从外贸出口看,实行增值税有利于引进贯彻国家鼓励出口的政策,做到出口退税准确、彻底,提高本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计税方法:增值税的计税依据为应税销售额,我国增值税实行价外征收,应税销售额中不包括增值税税款,一般纳税人的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小规模纳税人采取简易的计税方法计税,其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销售额*征收率。

试述所得课税的特征和功能。

答:所得课税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一是税负相对公平;二是一般不存在重复征税问题,不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三是课税有弹性;四是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经济权益。其功能主要有:①所得税的收入功能;②公平分配的功能;③稳定经济功能。

7、 进所得税制稳定机制越高,必须是: A、越征点越低 B、起征点越高C、边际税率越低 D、边际税率越高 8、我国的财政政策目标内容包括: A、充分就业 B、物价稳定C、收入合理分配 D、经济社会发展 9、收入分配不合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主要表现为:

A、按生产要素分配 B、按市场价格分配 C、贫富悬殊D、收入差距过大

10、社会进步的主要内容包括: A、一部分人先富B、共同富裕 C、精神文明整体性提升 D、社会整体生活水平质量提高 11、税收政策机制和手段主要包括的内容有: A、税收总规模B、税收负担的安排 C、税收原则 D、税负转嫁 12、财政政策之所有具有协调功能,主要是因为:

A、财政本身的职能B、财政政策体系的全面性配套性C、财政分配的政府行为D、税收的形式特征 1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主要区别有:

A、在实行扩张目标中作用不同 B、在实行紧缩目标上作用不同 C、在对供给的作用上不同d、在对需求上的作用不同 14、当前我国积极财政政策隐含的风险主要包括:

A、赤字债务化 B、金融风险 C、投融资体制复旧 D、税收急剧增长

15、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政策工具包括 A、信贷计划B、再贷款C、有款准备鑫 D、公开市场业务 16、政府投资在提高我国社会总供给能力方向有重要作用,主要是:

A、发挥“乘数作用”B、弥补市场投资缺陷C、发挥示范诱导作用 D、增加社会消费总水平 一、填空题

1、前期古典 后期古典 现代 3、扩张性 紧缩性 中性 5、汲水 补偿 7、挤出 货币 收入 9、自动稳定 相机抉择 11、中性的 13、购买性支出 15、利益

17、反周期性 补偿性 19、通胀 二、单项选择题

1、B 2、D 3、B 4、D 5、A 6、A 7、B 8、A 9、A 10、D 11、A 12、C 13、A 三、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D 3、ACD 4、ABC 5、ABCD6、ABC 7、AD 8、ABCD 9、CD 10、ABCD 11、ABD 12、AB 13、ABCD 14、ABC 15、ABCD 16、ABC 简述财政政策的分类;

要点;财政政策,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其主要分类如下:

按财政活动的性质不同,财政政策可分为税收政策、支出政策、预算政策、国有资产管理政策、国债政策、投资政策、财政补贴政策等。 按财政收支与社会经济活动的关系不同,财政政策可分为总量财政政策和个量财政政策。个量财政政策是指财政收支活动影响经济个量增减的财政政策,也称为微观财政政策,如折旧政策等。总量财政政策是指财政收支活动影响经济总量变化的财政政策。也称为宏观财政政策,按宏观财政政策在调节经济总量上的功能不同,可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平衡财政政策。按财政政策对经济周期的调节机制不同,可分为自动稳定政策和相机抉择稳定政策。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是指在经济运行中能自动地趋向于抵销总需求变化的政策。相机抉择稳定的财政政策是指在经济运行中根据对经济情况的判断而作出调整收支抉择的政策。它是政府有意识干预经济运行的行为。 按财政政策的长短期目标的不同,可分为长期财政政策、中期财政政策和短期财政政策。长期财政政策是指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服务的财政政策。它具有长期稳定的特点。短期财政政策是指在特定时期或特定范围内采取的应急政策。它属于战术性政策。中期财政政策是介于长期和短期间为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目标服务而采取的政策。此外,还有人把财政政策按调节的主要功能不同,分为结构调节性财政政策、利益调节性财政政策等 简述财政政策的目标及政策工具;

要点:(一)财政政策目标是指财政政策所设定的期望值。它是财政的核心内容,并确定以此为依据的各种财政行为的质的规定性。 1、充分就业:这是宏观财政政策的首要目标。2、物价稳定:物价稳定是各国政府追求的重要目标,也是财政政策的重要目标。 收入分配合理:收入分配合理是经济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经济社会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是指经济稳定发展和社会进步。经济稳定发展是宏观经济政策的根本目标,也是财政政策的根本目标。 (二)财政政策工具是指用以实现财政政策目标的各种财政手段或措施。财政政策的工具主要有:

1、税收 税收作为财政政策工具,具有其他政策工具所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的形式特征即强制性、无偿性和规定性,所以它具有调节的

2、减少 增加

4、 进所得税制 转移支付制度 6、财政乘数 乘数效应 8、盈余政策

10、增加供给 增加需求 12、经济社会发展 14、直接导向 间接导向 16、自然因素

18、利率政策 汇率政策 20、能胀

权威性、直接性和广泛性。税收政策机制和手段主要有税收总规模的确定和通过税收要素对税收负担的安排,以及税负转嫁。

2、公共支出:公共支出是指政府经常预算的支出。它包括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两大部分。购买性支出直接通过影响市场需求而作用于宏观经济的运行。转移性支出是通过“财政收入——国库——政府支付”的过程将货币收入从一方转移到另一方。间接作用于宏观经济运行。 3、政府投资:政府投资是指政府用于资本项目的建设支出。政府投资在提高社会总供给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4、公债:公债作为财政政策工具,不仅是弥补财政赤字的手段,更重要的是它已成为调节货币供求,协调财政与金融关系的重要的政策手段。

简述财政政策有哪些功能;

要点:财政政策一般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功能。

(1)、导向功能 财政政策的导向功能是指财政政策通过物质利益关系诱导人们的经济行为并使之符合国民经济运行的需要。这里的诱导,包括告诉人们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以及怎样做更好。

(2)、稳定功能:财政政策的稳定功能是指通过财政政策,调整总支出水平,使支出水平等于产出水平,实现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 财政政策稳定功能的主要特征是反周期性和补偿性。这里的反周期性,主要是指前一节所述的自动稳定机制的功能。这里的补偿性,是指政府根据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分别采取增支减收或减支增收的办法,以维持社会总供求的平衡。

(3)、协调功能 财政政策的协调功能是指通过财政政策,协调地区间、行业间、部门间、阶层间的利益关系。财政政策之所以具有协调功能,首先是由财政本身的职能决定的;其次是财政政策体系的全面性和配套性为其协调功能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性。 简述财政政策的传导媒介体有哪些?

要点:最重要的媒介体就是收入分配、货币供应与价格。

首先,从收入分配的传导看。这里选择对整个GDP影响最大的个人收入和企业利润分配来分析。(1)、政策工具变量的调整对个人收入分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改变货币收入者实得货币收入或使货币收入者的实际购买力发生变化。对于前者,主要是通过对居民个人收入征税使其收入减少或补贴使其收入增加;对于后者,主要是通过货币的升贬值来调节。居民个人收入变化必然产生相应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2(、)政策工具变量的调整对企业利润分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企业税后利润分配上。

收入分配的传导实际上是财政政策工具通过对利益的调整来实现政策目标的期望值。其次,从货币供应的传导看,财政政策工具变量调整首先通过影响货币供应,进而影响社会总需求。财政赤字弥补所选择的货币筹资法产生的货币扩张效应就是赤字政策目标实现的传导机制。 再次,价格也是财政政策传导的重要媒介体。在我国,许多财政政策工具的作用是通过价格作用体现出来的,或者是与价格相互作用共同发挥调节作用的。 六、论述题

试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重要性与不同组合。

答案要点:(1)、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即“双松”政策。松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减少税收和扩大政府支出规模来增加社会的总需求;松的货币政策是指通过降低法定准备金率、降低利息而扩大信贷支出的规模,增加货币的供给。显然,“双松”政策的结果,必然使社会的总需求扩大。在社会总需求严重不足,生产能力和生产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利用这种政策配合,可以刺激经济的增长,扩大就业,但却会带来通货膨胀的风险。(2)、紧的财政政策与紧的货币政策。即“双紧”政策。紧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增加税收、削减政府支出规模等,来限制消费与投资 ,抑制社会的总需求;紧的货币政策是指通过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提高利率来压缩支出的规模,减少货币的供给。这种政策组合可以有效地制止需求膨胀与通货膨胀,但可能会带来经济停滞的膨胀。(3)、紧的财政政策与松的货币政策。紧的财政政策可以抑制社会总需求,防止经济过旺和制止通货膨胀;松的货币政策在于保持经济的适度增长。因此,这种政策组合的效应就是在控制通货膨胀的同时,保持经济的适度增长。但货币政策过松也难以制止通货膨胀。(4)、松的财政政策的紧的财政政策。松的财政政策在于刺激需求,对克服经济萧条较为有效;紧的财政政策可以避免过高的通货膨胀率。因此,这种政策组合的效应是在保持经济适度增长的同时尽可能避免通货膨胀,但长期运用这种政策组合,会积累起大量的财政赤字

外商投资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收优惠规定有哪些。

答:主要包括:对设在经济特区的外商投资企业,在经济特区设立机构场所从事生产经营的外国企业以及设在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所得税;设在沿海经济开发区和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城市的老市区的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减按24%的税率征税;设在沿海经济开发区和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城市的老市区或者设在国务院规定的其他地区的外商投资企业,属于能源、交通、港口码头或国家鼓励的其他项目,可以减按15%税率征收;对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10年以上的,经批准,从开始获利年度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等。另外还有再投资退税优惠。外商投资企业的外国投资者,将从企业取得的利润直接再投资于该企业,增加注册资本,或作为资本开办其他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不少于5年的,经投资者申请,税务机关批准,退还其投资部分已缴纳所得税税款的40%。 简述资源和行为课税。

答:资源税类是以各种自然资源为课税对象所开征的一种税。自然资源种类很多,资源税税基广泛,但考虑到对自然资源管理方法的差异、税收征收成本的高低、税收负担的公平性等因素,一般选择开采利用价值较高、级差收益较大、税源相对集中的大宗自然资源进行征收,征收范围具有选择性。行为税类是政府为特定的社会经济政策目的和意图而设计征收的税种。其目的除了取得财政收入外,主要是为了体现国家的特定政策目标。行为税类具有税种多、税源分散、政策性强、调节范围明确、税负直接、难以转嫁、稳定性差等特点。 简述我国现行税收体系。

答:经过1994年税制改革,我国现行税制体系由五大税类22个税种组成:①流转税类:由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关税组成;②所得税类:由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农(牧)业税组成;③财产税类:由房产税、契税、车船使用税、土地增值税、遗产税(未开征)组成;④资源税类:由资源税、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组成;⑤行为税类:由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证券交易税(未开征)、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2000年1月起暂停征)、屠宰税、筵席税组成。 单项选择题:

1、在税制各要素中,体现纳税人负担轻重的最主要要素是( )。 (①)①税率 ②附加和加成 ③起征点④减免税 2、农业税的计税标准是( )。(③)①农业税销售收入 ②农业收入③常年产量④单年产量 3、1994年税制改革以后,我国流转税以( )为主体。(②)①消费税②增值税③营业税④所得税 (③)①C ②C+V+M③V+M④C+M

5、目前在我国,企业所得税实行( )。(③)①定额税率②超额累进税率③比例税率④超率累进税率 6、我国现行的增值税采用( )。(②)①价内税②价外税③定额税④超额累进税

7、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适用于( )。(③)①比例税率②定额税率③超额累进税率④累退税率 8、西方发达国家大都实行( )增值税。(③)①生产型②收入型③消费型④交换型 9、以下几种类型的增值税税基最小的是( )。 (③) ①生产型增值税 ②收入型增值税 ③消费型增值税 ④交换型增值税

10、我国增值税中没有以下哪档税率( )。 (②)①17% ②6% ③13% ④0%

11、( )是按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的税额减去按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的税额减去按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的税额之间的差额。 (③)①税收附加 ②加成征税 ③速算扣除数 ④增值税

12、按课税对象的性质划分,增值税属于( )。 (①) ①流转课税 ②收益课税 ③财产课税 ④行为课税 13、营业税实行的是( )。 (①)①比例税率 ②全额累进税率 ③超额累进税率 ④定额税率 14、消费税实行一次课征制,它的纳税环节选择在( )。 (④)①零售环节 ②批发环节 ③消费环节 ④生产环节 15、个人所得税的税率系用了( )。 (②)

①比例税率和全额累进税率 ②比例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 ③比例税率和超率累进税率 ④超额累进税率和定额税率 16、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财政范畴是( )。 (②) ①利润 ②税收 ③公债 ④国家预算 17、以下税种中,课税对象与税源往往不一致的是( )。 (③) ①企业所得税 ②个人所得税 ③车船使用税 ④土地增值税

18、假定某纳税人的所得额为3500元,按金额累进税率征税,根据规定,所得额在100元以下者,税率为10%,所得额在1001元至3500元者,税率为20%。则该纳税人应纳所得税额为((③))。 ①500元 ②600元 ③700元 ④800元 19、农业税的税率实行( )。 (④)①累进税率 ②定额税率 ③累退税率④差别比例税率 20、现行农业税的实际负担率约为( )。③)①15% ②25% ③3% ④1% 多项选择题:

1、根据课税对象的不同,可以把我国全部税种划分为( )。 (①②③④⑤) ①流转税 ②收益税 ③财产税 ④行为税 ⑤资源税 2、以下对税收的分类中,属于按同一标准进行的分类有( )。(①④) ①所得税 ②价内税 ③直接税 ④财产税 ⑤中央税

4、增值税是以商品价值中的增值额为课税对象的一个税种。所谓增值额,是指( )。

3、纳税人的违章行为通常包括( )。 (①②④⑤) ①偷税 ②漏税 ③避税 ④抗税 ⑤欠税

4、税收制度包括下列基本要素( )。 (①②③④⑤) ①纳税人 ②课税对象 ③税率 ④附加和减免 ⑤征收时间、地点 5、我国采用从量计征的税种有( )。 (②③⑤) ①遗产税 ②车船使用税 ③资源税 ④关税 ⑤消费税 6、以下属于应征消费税的项目有( )。 (①③④⑤) ①烟酒 ②有色金属 ③珠宝玉石 ④汽车轮胎 ⑤汽油

7、属于流转课税的税种包括( )。 (①②③⑤) ①产品税 ②增值税 ③消费税 ④土地增值税 ⑤关税 8、分税制下,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有( )。 (②④⑤) ①所得税 ②增值税 ③房产税 ④资源税 ⑤证券交易税 9、下列税制要素中,属于加重纳税人员负担的措施有( )。 (①②) ①地方附加 ②加成征收 ③规定起征点 ④加收滞纳金 ⑤规定负征额 10、增值税的计税方法,从理论上讲有( )。 (①②③) ①加法 ②扣额法 ③扣税法 ④除法 ⑤减价法 11、我国开征的属于行为课税的税种有( )。 (③④⑤) ①契税 ②资源税 ③印花税 ④城市维护建设税 ⑤证券交易税 12、现行增值税划分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标准是( )。(③⑤) ①年利润额 ②企业规模 ③年销售额 ④职工人数 ⑤会计核算

13、新开征的消费税,其征税范围包括( )。 (①②③④⑤)

①过度消费损害健康和环境的消费品 ②非生活必需品 ③高能耗及高档消费品 ④不可再生和替代的稀缺资源消费品 ⑤税基广,征税具有一定财政意义的消费品

14、目前,我国增值税的税率为( )。 (③④⑤) ①33% ②20% ③17% ④13% ⑤零税率

15、目前,对收益额的课税包括( )。 (①②③④)

①企业所得税 ②个人所得税 ③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 ④农业税 ⑤土地增值税 填空题:

税收制度是国家按一定原则组成的__________,其核心是___________。

我国农业税的课征对象是___________,而不是农产品的销售收入。(农业总收入)

消费税实行___,即以含有消费税税金而不含增值税税金的消费品价格为计税依据。(价内税) ____问题是计征所得税的核心问题,带来了所得税计征方法复杂等问题。(费用扣除)

目前我国已开征的所得税主要是对个人所得、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种类型的所得征税。 (工商企业所得)(农民的农业收益)

___________是以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前提,而不管资源的好坏和收益的多少,其课征对象是绝对地租收入,带有资源补偿性质的征税。(一般资源税)

我国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为___________。(33%)

税制结构模式主要有?三种类型。(以流转税为主体)(以所得税为主体)(流转税和所得税双主体)

我国现行税制体系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五大税类组成。(流转税类)(所得税类)(财产税类)(资源税类)(行为税类)

增值税一般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三种类型。(消费型增值税)(收入型增值税)(生产型增值税) 增值税主要有______、____和_______几个特点。(普遍征收)(多环节课税)(不存在重复征税的问题) 所得课税主要有_____、______和______功能。(所得税的收入功能)(公平分配功能)(稳定经济功能) 现行营业税征税范围包括____、____和____三部分。(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

关税是指国家对__________征收的一种税,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进出本国国境或关境的应税货物或物品)(进口关税)(出口关税)(过境关税)

所得课税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四个方面特征。(税负相对公平)(一般不存在重复征税问题)(课税有弹性)(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经济权益) 论述题:

试述税制结构模式的三种类型。

答:由于各国的经济条件、社会制度、历史传统和政策目标不同,在税种设置、税收分布格局上也不完全相同,甚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形成了各具特点的税制结构模式。一般地,在组织财政收入和调节经济方面处于主要地位、发挥主要作用的主体税种成为区别不同税结构类型的主要标志。由主体税特征所决定的税制结构大体可归纳为以下三种类型:(一)是以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模式。在国家税制体系中,流转税构成主要税种,收入比重最大,并起主导作用。这一模式为多数发展中国家所采用,这是由于:①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落后,难以靠所得税筹集到足够的收入,而流转税课税范围广,计税基础宽,税源充足,能保证国家财政需要;②流转税征收简便易行,不受企业盈亏状况的影响,更适合发展中国家目前的管理水平;③流转税一般从价计征,不直接作用于企业所得和个人所得,对私人资本和个人储蓄的影响较小。(二)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模式。实行这一模式的基本上是发达国家,生产力高度发达,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为所得税提供了坚实的税源基础,另外,这些国家在经济管理、会计核算、税收征管等方面具备较为先进的手段,以及较强的法制化,又为所得税的征收提供了充分的条件。以所得税为主体税种,是出于鼓励市场竞争的目的,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收入均等化目标。(三)流转税和所得税双主体的税制结构模式。即在整个税制体系中,流转税和所得税占有相近的比重,在财政收入和调节经济方面共同起着主导作用。对于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收入的增加,存在着流转税地位下降、所得税地位上升的转换趋势;对于发达国家,八十年代以来,存在着由单一所得税为主体,逐步发展到重视流转税,特别是增值税的变化趋势。在各种变化组合的过程中,某些国家就会形成双主体的税制结构模式。 试述我国1994年工商税制改革。

答:我国1994年工商税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整体配套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项重大举措。改革总的指导思想是统一税法、公平税负、简化税制、合理分权、理顺分配关系、规范分配方式、保证财政收入、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税制体系。改革的内容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流转税制改革。全面开征增值税,并推行规范化的计征管理办法;在工业生产领域全面征收增值税的基础上,选择了十一类消费品开征消费税,和增值税配合,起着双层调节作用;取消工商统一税。(二)所得税制改革。对内资企业实行统一的企业所得税;统一个人所得税,对内外籍公民个人收入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统一实行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三)其他税种改革。扩大资源税征税范围,取消盐税,并入资源税;开征土地使用税、证券交易税、遗产税;调整城建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将屠宰税、筵席税管理权限下放给地方。

第十章 国债原理 习题

填空题:

国债反映以 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国债的产生与发展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 的扩张;(2)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信用制度的发达完善。 国债具有 、筹集建设资金和 的功能。 国债规模的制约因素有:(1)认购的负担能力或应债能力;(2)政府的 。 国债以政府举债的形式为标准,可分为政府借款和 。

国债直接销售方式是一种由 和认购者直接谈判确定发行条件推销方式。

按照国债发行价格与票面价值的关系,可分为平价发行、折价发行和 三种发行 方式。 国债交易方式包括现货交易、 、期货交易和 。 国债偿还主要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国债的偿还方法;二是国债的 。 10、合理的国债利率水平应与市场资金供应量大小呈 变化。

11、贴现国债是指以 的价格发行,期满时以票面金额偿还,票面金额与_____之差即为债券持有期内的收益。 12、国债依存度反映一个国家在其_________________中有多少是依靠发行国债来筹集的。

13、汉森对公债理论的最大贡献在于提出了_____________的变化应与经济波动相一致。即所谓的“补偿性政策”。

14、萨谬尔森认为,公债除了弥补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最一般的作用外,还有两个作用,一是可以直接影响人们的消费投资,二是为中央银行的___________提供更为广阔的回旋余地,具有调节货币流通的作用。

15、国债折价发行价格一般是在政府面对不断上升的____________________压力情况下使用的。

16、国债期货交易是通过有组织的交易场所,按预先确定的___,在未来特定时间内进行______的国债交易方式。

17、按国债交易的层次和阶段,可将国债分为一级市场和_____________。一级市场的职能是完成___________________,使财政筹措到所需资金,为投资者提供投资并获得收益的机会。

18、国债现货交易是指双方在成交后________________交割或在_________内办理交割的一种交易方式。 19、国债利率应同金融市场利率呈________________变化。

20、我国对国债规模的管理实行年度额度管理制度,大部分发达国家实行_________________制度。 单项选择题:

1、国债是指下列债务中的( )( A )私人债务 ( B )企业债务 (c)政府债务

2、国债发行的信用原则,意味着在债券或借款到期时( )(A)需要还本付息 (B)不需偿还 (C)只需付一定的利息 3、我国的国债事业最早发行国内公债是在( )(A)北洋军阀时期 (B)清朝末年 (C)国民党统治时期

4、新中国 成立后,1950年我国发行的国债是( )(A)国家经济建设公债 (B)人民胜利折实公债 (C)国库券 5、提出“国家如果不能消灭国债,国债必然消灭国家”的所谓“公债亡国论”的经济学家是( ) (A)大卫休谟 (B)威廉配第 (C)瓦格拉 6、下列指标中,反映政府偿债能力的是( )

(A)当年国债发行额 (B)当年国债还本付息额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重 (C)历年累计债务总额 7、按能否在交易市场上自由买卖为标准,国债可分为( )

(A)政府借款和发行债券 (B)内债和外债 (C)可转让国债和不可转让国债 8、按付息方式为标准,国债可分为( )

(A)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国债与定期付息国债(B)内债与外债(C)短期国债、中期国债和长期国债

9、国债平价发行是指( )(A)政府债券以低于票面价值出售(B)政府债券以高于票面价值出售(C)政府债券按其票面价值发行 10、合理的国债利率水平与市场资金供求大小,一般两者的关系是( ) (A)反方向变化 (B)正方向变化 (C)无联系

11、国债回购交易,其实质是指( )(A)一种短期资金的借贷交易 (B)场外交易 (C)证券交易所交易 12、国债一次性偿还法是指( )

(A)在证券市场按市价买回尚未到期的国债 (B)分批按比例偿还 (C)在国债短期日按票面额一次全部还清本息

13、国债预算列支偿还形式是指( )(A)设立偿还基金偿还(B)当年国债偿还额列入当年财政支出预算C)“借新还旧”偿还 14、付息国债是指( )(A)短期国债(B)政府借款(C)发行时就规定了票面利率或附有息票的国债 15、国债直接销售方式中,与认购者直接谈判确定发行条件的推销机构是( ) (A)政府财政部门(B)中介或代理机构 (C)各个政府部门 多项选择题:

1、国债通常指国家公债的简称,按其举债的形式包括( )( )( )( ) (A)政府借款 (B)内债 (C)外债 (D)发行债券

2、国债与税收相比不同的是( )( )( )( ) (A)国债遵循信用原则,具有偿还性 (B)国债认购一般具有自愿性的原则 (C)国债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D)国债是以国家信誉为基础 3、下列所述国债产生的必要条件中,资本主义社会已具备的是( )( )( )( )

(A)有国家财政上需要(B)有平等对立的经济关系(C)有大量闲置的货币资本(D)有货币信用制度的发展 4、新中国成立至1979年期间,我国发行的国债有( )( )( )( )

(A)人民胜利折实公债 (B)国家经济建设公债 (C)国库券 (D)转换债券 5、下列经济学家中,对公债持积极态度的是( )( )( )( ) (A)威廉配第 (B)亚当斯密 (C)大卫李嘉图 (D)凯恩斯 6、下列内容中,体现国债负担的是( )( )( )( )

(A)国债认购者将收入使用权暂时让渡 (B)政府承担国债到期还本付息的压力 (C)国债是一种延期税收,将增加纳税人的负担 (D)代理之间的负担

7、国债以政府举债的形式可分为( )( )( )( )

(A)中期国债 (B)定期付息国债 (C)政府借款 (D)发行债券 8、按照国债发行价格与债券票面价值的关系,发行价格可分为( )( )( ) (A)平价发行价格 (B)折价发行价格 (C)溢价发行价格

9、从预算安排角度看,下列内容属于国债偿还资金来源的形式是( )( )( )( ) (A)预算资金偿还 (B)设立偿还基金偿还 (C)预算列支偿还 (D)“借新还旧”偿还 10、下列方法中,属于国债比例偿还法的是( )( )( )( )

(A)平均比例偿还 (B)逐年递增(减)比例偿还 (C)买销偿还 (D)一次性偿还

11、下列指标中,反映国债规模的是( )( )( )( )(A)当年发行债务总额 (B)当年到期需要还本付息的债务总额 (C)政府偿还率 (D)国债负担率

12、下列内容中,属于国债功能的是( )( )( )( )

(A)降低关税 (B)弥补财政赤字 (C)调节经济 (D)筹集建设资金 简述国债为何在资本主义社会能得到大规模的发展。 简述凯恩斯学派的国债理论。 简述国债一般有哪些分类方法。 简述国债的发行方式。

简述确定合理的国债利率水平应考虑的因素。 简述我国目前国债负担与限度状况。 论述题:

论述国债的功能。 论述国债的交易方式。

案例分析题: 资料1:

我国财政及中央财政债务依存度的变化

债务收入年份 1981 1985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亿元) 48.66 60.61 194.24 281.27 460.77 381.32 1028.57 1510.86 1847.77 2412.02 3891.00 1201.30 2043.81 3273.09 3633.42 4180.77 4978.52 6291.98 7702.08 9249.66 11151.93 13122.00 财政支出(亿元) 财政的债务依存度(%) 4.02 2.97 6.02 7.74 11.02 7.66 16.35 19.62 19.98 21.62 29.65 中央财政支出(亿元) 688.54 834.81 1194.87 1337.61 1609.01 1648.28 2253.79 2873.75 3463.18 4441.99 5471.00 中央财政的债务依存度(%) 7.07 7.26 16.50 21.03 28.64 23.13 45.64 52.57 53.35 54.30 71.12 注:1、“债务收入”仅指国内债务总收入,包括国库券收入、财政专项债务收入、特种国债收入等。“财政支出”和“中央财政支出”均包括了债务支出。

资料来源:根据1998年《中国统计年鉴》和有关数据计算。 资料2、 中国财政债务负担率的变化情况 GDP(亿元) 年份 1981 1985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4862.4 8964.4 18547.9 21617.8 26638.1 34634.4 46759.4 59478.1 67884.6 74772.4 79553.0 48.66 237.21 890.34 1059.99 1282.72 1540.74 2286.4 3300.35 4361.43 5511.00 7819.00 1.0 2.6 4.8 4.9 4.8 4.5 4.9 5.6 6.4 7.4 9.8 债务余额(亿元) 债务负担率(%) 注:1、‘债务余额“系指国内债务余额;

2、资料来源:1981——1996年债务余额引自财政部科研所《研究报告1997年第2期;1997——1998年的债务余额根据有关公开数据进行计算(其公式是:当年债务余额=当年发行额—当年还本付息额+上年余额)。 根据资料1、2,分析我国1981——1998年期间的国债规模状况。 第十章 国债原理 习题参考答案: 填空题:

1、国家 2、国家职能 3、弥补财政赤字、调节经济 4、偿债能力 5、发行债券 6、财政部门 7、溢价发行 8、回购交易、期权交易 9、偿还资金来源 10、反方向 11、低于票面金额、发行价 12、财政支出 13、公债规模 14、财政赤字、公开市场业务 15、市场利率 16、买卖价格、券款交割 17、二级市场、国债发行 18、立即进行、极短的期限 19、同方向 20、国债余额管理 单项选择题:

1、C 2、A 3、B 4、B 5、A 6、B 7、C 8、A 9、C 10、A 11、A 12、C 13、B 14、C 15、A 多项选择题:

1、AD 2、AB 3、ABCD 4、AB 5、AD 6、ABCD 7、CD 8、ABC 9、ABCD 10、AB 11、ABCD 12、BCD

简答题:

要点:国债的产生和发展需要四个必要条件;资本主义恰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具备这四大条件的社会经济形态。

要点:国债作为国家干预经济的一个重要杠杆;凯恩斯主张利用国债弥补赤字,扩大公共工程投资;汉森的“补偿性“政策;萨谬尔森对国债作用的论述。

要点:国债可按照举债的形式、能否在交易市场上自由买卖、应债资金来源、偿还期限、付息方式、等标准来进行分类,分别分为相应的类别。

要点:有固定收益出售方式、公募拍卖方式、连续经销方式、直接销售方式、组合方式等。

要点:国债合理利率水平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金融市场利率水平、社会资金供求状况、政府的信用状况、国债期限的长短、国家特定的经济政策等。

要点:从反映我国目前国债负担与限度的指标看,国债负担率在正常的范围内。政府偿债率较高,超过发达国家的水平。当然分析国债的限度,还应看国债的使用方向、结构与效益状况。 论述题:

要点:国债的概念;国债是国家用以影响与调控经济的重要工具;具体分析国家在弥补财政赤字、筹集资金、调节经济的功能;在发挥国债作用时要注意将国债规模控制在适当限度内。

要点:分别论述现货交易、回购交易、期货交易、期权交易方式,包括其概念、功能、目前状况等方面。 案例分析: 要点:

从资料中的债务收入、债务余额看,国债规模不断扩大,反映国债成为影响与调控我国经济的重要力量。

我国财政依存度特别是中央财政依存度,不断上升,而且偏高。国际上,国家财政债务依存度的控制线为15%——20%,中央财政债务依存度为25%——30%。

我国财政债务负担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如美国52%(1992年),法国29.6(1992年),英国37.2%(1991年)。处在正常控制线以内。 不同指标从不同侧面反映国债的限度。影响国债限度的因素很多,综合分析各方面因素,将国债规模控制在合理限度以内,是十分必要的。

第十一章习题一、填空题

1、国家预算是国家财政的 ,是国家筹集、分配、管理财政资金以及实施财政政策的工具。 2、按预算的组织形式不同,国家预算可以分为 和 。 3、复式预算按经济性质一般可分为 和 。

4、国家预算一般由 预算和 预算组成,这是由国家预算的级次决定的。 5、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原则有 、 、 、 。 6、 是清理整顿预算外资金的一种有效措施。 7、地方各级政府预算由本级 审查和批准。 8、复式预算起源于 。

9、我国目前复式预算分为 预算和 预算。

10、各级政府预算由本级政府组织执行,具体工作由本级 负责。 11、我国国家预算组成体系是按照 的原则来建立的。 12、国家预算的原则有 、 、 、 、 。 13、国家预算按照收支管理范围分为 、 和 。

14、国家预算管理的标准周期分为 阶段、 阶段和 阶段。 15、预算调剂的方法包括 、 、 、 。

16、我国预算法规定,预算年度开始后,各级政府预算草案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前,本级政府可以按照 安排支出。 17、目前世界各国采用的预算年度有两种:一是 ,二是 ,我国实行 。 18、改革和完善现行预算制度的目标是建立由 预算、 预算、 预算组成的新型复式预算。 19、国家预算编制的原则包括 、 、 、 。

20、预算外资金是财政性资金,其所有权属 ,分配权归 ,管理权在 。 二、单项选择题

1、现代国家预算最早产生于 (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2、国家预算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是按照下列哪种形式分类的 ( ) A、预算的内容 B、预算的组织形式 C、预算的实施过程 D、预算收支指标

3、从哪一年开始,我国的中央预算和部分省市预算采用了复式预算形式编制 ( )A、1991 B、1992 C、1993 D、1994 4、我国预算收支起止的有效期限是 ( ) A、1月1日—12月31日B、当年7月1日—次年6月30日 C、当年4月1日—次年3月31日D、当年10月1日—次年9月30日

5、各级政府应当按本级政府预算支出额的多大比例设置预备费 ( ) A、10%—15% B、5%—10% C、3%—5% D、1%—3%

6、下达编制下一年预算草案指示的是 (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国务院 C、财政部 D、中国人民银行 7、中央决算的审查和批准机关是 ( ) A、财政部 B、国务院 C、全国人大常委 D、全国人大 8、预算外资金属于 ( )A、信贷资金 B、集中性资金 C、单位自有资金 D、财政性资金

9、地方各级政府预算草案的批准机关是 ( ) A、本级财政部门 B、本级人大 C、上级人大 D、上级财政部门 10、我国预算资金的出纳机构是( )A、财政部门 B、海关 C、税务部门 D、国库

11、我国县级以上的国库经理机构一般是 ( )A、工商银行 B、农业银行 C、中国银行 D、中国人民银行 12、具体负责预算组织实施的机关是 ( )A、税务机关 B、财政部门 C、海关D、人大常委 13、下列支出中属于政府公共预算支出的是 ( )

A、支援农业生产支出B、国家政权建设支出C、国家经营性基本建设支出D、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支出 14、“不连续的预算”指的是 ( )A、单式预算 B、复式预算 C、绩效预算D、零基预算 15、下列资金中属于预算外资金的是 ( )

A、增值税收入 B、国企税后留用资金 C、乡镇自筹资金和统筹资金 D、债务收入 16、预算外资金的所有权属于 ( )A、单位 B、主管部门 C、财政部门 D、国家 17、按国家预算计划指标的确定方法不同,可将国家预算分为增量预算与 ( ) A、单式预算 B、零基预算 C、复式预算 D绩效预算

18、我国预算编报程序实行 ( )A、一上一下 B、二上一下 C、二上二下 D、三上二下 19、下列支出中属于政府公共预算支出的是 ( )

A、国家经营性基本建设支出B、支援农业生产支出C、社会福利事业费支出D、企业职工失业保险基金支出

20、地方各级政府预算调整的审批机关是 ( )A、本级财政部门B、上级财政部门 C、本级人大常委会D、上级人大常委会 三、多项选择题

1、复式预算按经济性质来分可分为( )A、总预算 B、资本预算C、经常性预算 D、单位预算 2、国家预算的原则主要有 ( )A、公开性 B、统一性 C、可靠性 D、年度性

3、按国家预算计划指标的确定方法不同,可将国家预算分为 ( )A、增量预算 B、单式预算 C、零基预算 D、复式预算 4、下列预算类型中,重视成本效益分析的是( )A、单式预算 B、复式预算 C、绩效预算D、计划-规划预算 5、预算外资金的特点有 ( )A、分散性B、专用性 C、自主性 D、规模性 6、目前我国预算外资金范围包括 ( )

A、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基金和附加收入B、国务院以及财政部审批建立的基金附加收入等 C、用于乡镇政府开支的乡自筹和乡统筹资金D、国有企业税后留用资金

7、规范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基本原则有 ( )A、统一性原则B、可靠性原则 C、效率性原则 D、公开性原则 8、下列支出中属于政府公共预算支出的有 ( )

A、国家政权建设支出 B、社会福利支出C、支援农业生产支出D、公益性国有企业亏损补贴支出

9、下列收入中属于公共预算收入的是( )A、增值税B、社会保障税 C、行政性收费D、经营性国有企业上缴利润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我国地方政府预算不允许列赤字B、我国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分中央、省、市、县、乡五级预算 C、最基层一级政府不存在下一级预算的,总预算即为本级预算D、本级政府预算的调整方案必须报上级政府批准 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地方各级政府的总预算由本级政府的预算和汇总的下一级预算组成B、地方政府本级决算草案必须由上级人大审批 C、各级政府的本级预算草案由本级人大审查批准D、中央政府的决算草案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批 12、下列关于国家预算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是国家财政收支计划B、具有法律效力C、是实施财政政策的工具D、随着财政的产生而和产生 第十一章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收支计划 单式预算、复式预算 经常性预算、资本性预算 中央、地方 5、统一性原则、完整性原则、效率性原则、公开性原则 费改税 、人大 丹麦

9、经常性、建设性 、财政部门 一级政权设立一级预算 公开性、可靠性、完整性、统一性、年度性 、财政总预算、部门预算、单位预算 预算编制和审批、预算执行和调整、决算及效评价

15、动用预备费、预算追加追减、经费流用、预算划转 上一年同期预算支出数 历年制、跨年制、历年制 18、政府公共、国有资产经营、社会保障 及时性、平衡性、真实性、合理性 、国家、政府、财政

二、单项选择 1.A 2.B 3.B 4.A 5.D 6.B 7.C 8.D 9.B10.D 11.D 12.B 13.B 14.D 15.C 16.D 17.B 18.C19.C 20.C

三、多项选择 1.BC 2.ABCD 3.AC 4.CD 5.ABC 6.ABC7.ACD 8.ABD 9.AC 10.ABC 11.BD 12.ABC 五、简答题

1、单式预算是指将全部的财政收支汇编在一个预算总表内形成一个收支项目安排的对照表而不区分各项财政收支性质的一种预算形式。 优点:a、综合了预算的完整原则,从整体上反映了政府财政收支情况。b、便于立法机关审议和批准,便于公众了解。○2缺点:没有将全部预算收支按经济性质分别汇集平衡,不便于经济分析和有选择的宏观调控。 2、复式预算:定义(略) 优点:

a、经常性支出和建设性支出泾渭分明,由于先编经常性预算后编建设性预算能首先保证国家经常性支出的需要。 b、反映出来的盈余或赤字真实可靠,且能保证国家债务收入用于建设性支出。 c、有利于加强预算管理及对宏观经济的分析和调控,发挥财政杠杆作用。 缺点:

a、容易掩盖支出浪费现象。b、它是一种投入型预算只反映支出的用途数量,不仅反映支出的结果,只注重投入不注重产出。 3、(一)是设计预算总表、单位明细表、专项经费表、人员基数表、定额支出表、搜集单位的详细数据资料以全面掌握情况。 (二)是重新核定预算管理形式、人员编制,按不同的标准供给经费。(三)确定行政、事业单位正常经费定额。

(四)根据需要和可能确定专项经费。按人员和定额确定正常经费后,剩下的财力再根据需要安排各单位专项经费。专项经费分轻重缓急,逐项核定。(五)正常经费加上单位专项经费,就是全年财政支出预算。

4、(1)公开性。国家预算及其执行情况必须采取一定的形式向社会公布,置于社会公众的监督之下。(2)可靠性。每一收支项目的数字指标必须运用科学的办法,依据充实的资料进行计算。(3)完整性。该列入国家预算的一切财政收支都要反映在预算中不得预算外另列预算。(4)统一性。所有地方政府预算连同中央预算共同组成统一的国家预算,要求设立统一的预算科目,每个科目都要按统一的口径计算、填列。(5)年度性。政府必须按法定预算年度编制预算,这预算要反映全年的财政收支活动,同时不允许将不属于本年度财政收支列入本年度的国家预算之中。

5、(1)资金征用方式具有分散性。预算外资金征收组织上具有零星分散性,不是由政府集中使用而是分散于各地区、各部门和单位。 (2)使用方向具有专用性。预算外资金收入一般都规定专款专用不能随意挪用。(3)管理方式具有自主性和灵活性。预算外资金不纳入预算管理,各地区、部门单位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对预算外资金享有一定的支配权和使用权。

(4)在收支关系上具有对应性。每一项预算外资金收入通常都是因某一相应的具体支出需要而产生的,收支间存在着内在联系。 6、(1)及时性。要求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应当按国务院规定的时间编制预算草案,各部门、单位要及时编报预算,各级政府要及时汇总并按时交人大审批。(2)平衡性。就是编制预算时,中央政府公共预算不列赤字,地方政府预算要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不列赤字。(3)真实性,是指预算编制必须真实可靠,如实反映有关情况。(4)合理性是指各级预算支出的编制,应当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在保证政府公共支出的合理需要的前提下妥善安排其他预算支出。

7、(1)国家预算按政府级次分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我国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从中央到地方设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五级预算。

(2)国家预算按照收支管理范围分为财政总预算、部门预算和单位预算。财政总预算是指各级地方政府本级行政区域的预算,由汇总的本级政府预算和汇总的下一级总预算汇编而成,部门预算是政府财政预算的基础,基层单位预算是部门预算的基础。 8、(1)统一性原则。预算外资金是财政性资金,必须由财政部门分级统一管理,最终与预算内资金并轨。

(2)完整性原则。纳入预算管理的预算外资金必须在政府的预算报告中反映,其余预算外资金的收支情况必须反映在政府的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和决算中。(3)效率性原则。要求降低管理成本追求管理效率,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4)公开性原则。财政部门要会同其它有关部门加强对各部门、各单位预算外资金收支情况的监督和检查,要经常向政府报告有关预算外资金使用情况,接受人大的监督。 1、建立由政府公共预算、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组成的新型复式预算。

(1)政府公共预算。政府公共预算是指国家以社会管理者身份取得的收入和用于维持政府活动,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发展各项社会公益事业支出的预算。收入包括各项工商税收、行政性收费等。支出包括国家政权建设支出、福利事业支出、政策性补贴支出等。 (2)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国有资产经营预算是指国家以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所有者身份取得的收入和用于经济建设和国有资产经营方面的预算。收入包括公共预算结余、资源性、经营性。国有资产收益支出包括建设支出、支援农业生产支出等等。

(3)社会保障基金预算。社会保障基金预算是指国家以行政手段筹集并管理的社会保障收入和安排用于社会保障方面支出的预算。支出包括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失业保险基金支出、工伤保险基金支出等,收入与支出相对应。 2、建立科学规范的预算科目体系。

一要结合税费改革和强化预算外资金管理的需要将体现政府职能的收支纳入预算通过预算收支科目予以反映,同时取消一部分反映政府竞争性营利性的预算科目。二是细化预算收支科目。三是要尽量与国际通行做相法相衔街。四是科目名称力求简化规范。

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将现行的国库分散收付制度改为集中收付制度,取消各部门和各单位在银行设立的收支帐户,所有财政性收支均通过财政在国库银行开设的单一帐户集中办理实行财政资金的直收直支,同时改革现行的国库管理体制有效地发挥财政的国库管理职能。

第十二章 国有资产管理 (习题)

填空题:

1.按国有资产与社会经济活动的关系分,国有资产可以分为 、 、 。 2. 按国有资产的存在形态分,国有资产可以分为 、 、和其他资产。 3.按国有资产的具体存在形态分,国有资产可以分为 和 。

4.国有资产投入管理的具体内容有 的确认、 和 的确定、对 进行监督和控制。 5.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的具体内容有 的选择、 的考核、经营过程中的 约束、国有资产的保值管理等。 6.国有资产管理基础工作主要内容有 、 、 。 7.依照不同情况,产权登记一般分为 、 、 、 和 。

8.进行国有资产评估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主要有 、 、 和 。 9.国有企业资产的评估应按 、 、 和 四个法定程序进行。 10.资产评估的基本方法有 、 、 和 。

11.重置成本法的基本公式为:评估价格= — — — 。 12.现行市价法的基本公式为:评估价格= + — 。 13.清产核资工作的具体内容包括 和 等。

14.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的办理程序一般为 、 、 、 。 15.资产评估是对 的估计和判断。

16.资产评估按资产是否具有综合获利能力分类,可以分为 和 。

17.资产评估按资产的法律意义分类,可以分为 、 和 的评估。 18.企业清算包括 清算、 清算和 清算。 不定项选择题

1.按国有资产的存在形态分,可以分为( )

A 固定资产 B 流动资产 C 无形资产 D 其他资产 2.下列哪些属于国有资产中的其他资产( ) A 债券 B 建筑物 C 债权 D 商标权

3.国有资产占有单位发生有偿转让超过( )以上的非整体性资产的经济行为时,必须进行资产评估工作。 A 100万元 B 1000万元 C 占全部固定资产原值20% D 占全部固定资产原值10% 4. 企业联营指国有企业间以( )投入组成各种形式的联合经营实体的行为。 A 固定资产B 流动资产C 无形资产D 其他资产

5. 国有资产管理基础工作建设主要内容包括:( )A国有资产的界定与评估B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的管理C国有资产的保值管理D国有资产的统计与核算

6.按被评估资产是否具有综合获利能力分类,资产评估可以分为( ) A不动产评估B动产评估C单项资产评估D整体资产评估 7.由于技术相对落后造成的贬值称为( ) A重置成本B实体性贬值C功能性贬值D经济性贬值 8.清算价格法主要适用于等资产评估业务 A资产抵押B企业联营 C破产清理D企业兼并

9.在物价波动幅度较大、币值不稳定的情况下,( )具有很强的真实性和公平性。 A 现行市价法B重置成本法 C 收益现值法D 清算价格法 10.国有资产存量经营的管理具体内容有:( )等。

A经营方式的选择B经营业绩的考核C经营过程中的产权约束(主要是所有权约束)D国有资产的保值管理

第十二章 国有资产管理(参考答案)

填空题

经营性国有资产,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资源性国有资产 固定资产,流动资产 有形资产,无形资产 投入主体,投资规模,投入方向,投入过程 经营方式,经营业绩,产权(所有权)

国有资产的界定与评估,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的管理,国有资产的统计与核算 新设企业产权登记,占有产权登记,变动产权登记,注销产权登记,

产权登记的年度检查 独立性,真实性,科学性,专业性

申请立项,资产清查,评定估算,验证确认 重置成本法,现行市价法,收益现值法,清算价格法 11.重置成本,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经济性贬值

12.市场交易参照物价格,评估对象比参照物优越之金额合计, 参照物比评估对象优越之金额合计

13.资产清查,资金核实 申请受理,填报审查,审核认定,核发证书 15. 资产现实价值 单项资产评估,整体资产评估 17.不动产,动产,合法权利 . 破产,终止,结业 简述我国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要任务。

(1)要维护资产所有者国家的权益,保障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提高国有资产的营运效益,为增加社会财富和国家财政收入做贡献;(2)努力使国有经济充满活力和生机,市场竞争能力逐步提高,以利更好得发挥其主导作用,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健康发展;(3)适应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的要求,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 简述我国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要内容。

要点:(1)国有资产投入的管理;(2)国有资产存量经营的管理;(3)国有资产收益分配的管理;(4)国有资产管理基础工作建设;(5)处理好与其他国民经济管理部门的关系。 简述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与财政的关系。

要点:(1)国有资产管理是财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国有资产管理也是财政管理创新的动力。 简述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的要求有哪些。

要点:(1)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规定,凡是占有国有资产的各类企业必须办理产权登记。依照不同情况,产权登记一般分为新设企业产权登记、占有产权登记、变动产权登记、注销产权登记和产权登记的年度检查。(必须答出各种产权登记的适用情形);(2 )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的办理程序。 简述国有资产评估的原则。

(1)独立性原则:要求在评估过程中摆脱当事人利益的影响,评估工作应始终坚持独立的第三人立场;(2)真实性原则:资产评估所依据的数据,资料必须是真实可靠的,对数据、资料的分析应是实事求是的,评估结论要经得起检验。(3)科学性原则:要求在资产评估中,依据评估的内容和所处的前提条件,采用相应的科学评估方法,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相结合,选用适当的标准,制定科学的评估方案,使资产评估准确、合理。(4)专业性原则:要求资产评估机构必须是提供资产评估服务的专业技术机构。资产评估机构必须拥有一支由工程、技术、营销、财务会计、法律和经济管理等多学科的专家组成的资产评估专业队伍。 简述国有企业清产核资的重要作用。

要点:(1)有利于摸清国情国力和实施宏观决策(2)有利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解决经济生活中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3)有利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简述国有资产评估的范围。

根据有关规定,凡是占国有资产的单位涉及资产产权主体变动,或经营使用资产的主体发生变动的经济行为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须进行资产评估工作。(1) 资产转让、拍卖。指国有资产占有单位有偿转让超过1000万元或全部固定资产原值20%以上的非整体性资产的经济行为。(2) 企业兼并。指一个企业以承担债务、购买、股份化和控股等形式有偿接收其他企业的产权,使被兼方丧失法人资格或改变法人实体地位的行为。(3) 企业出售。指出售独立核算的企业或企业内部的分厂、车间及其他整体资产产权的行为。(4) 企业联营。指国有企业间以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投入组成各种形式的联合经营实体的行为。(5) 股份经营。指国有资产占有单位实行股份制经营方式的行为,包括法人持股、内部职工持股、向社会发行不上市股票和股票公开发行上市。(6) 中外合资合作。指国有资产占有单位与外商在我国境内举办合资或合作经营企业的行为。(7) 企业清算。包括破产清算、终止清算和结业清算。和个人的经济行为。(8) 国有资产整体租赁给非国有单位和个人的经济行为。(9) 事业单位占有的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的行为(10)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制度规定的其他需要进行资产评估的经济行为。 全国或者特定行业的国有资产评估,由国务院决定。 简述国有资产评估的程序。

国有企业资产的评估应按申请立项、资产清查、评定估算和验证确认四个法定程序进行。

申请立项。首先应经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向同级资产评估行政主管部门提交资产评估立项申请书,并附财产目录和有关会计报表等资料。经资产评估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立项后,资产占有单位可自行选择评估机构签订委托资产评估合同,进行资产评估。

资产清查。受委托的资产评估机构应当对委托评估单位的待评估资产进行调查核实,对其实有数量、质量情况进行实地盘点查验,并写出清查报告。评定估算。评估机构根据调查核实后的数据和资料,对评估对象进行整体性的综合分析,选择适当的标准和评估方法进行具体的评定和估算,并与出资产评估报告书。(4)验证确认。资产评估报告书交委托人后,委托部门应在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报同级资产评估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确认。资产评估行政主管部门在接到要求确认的报告后,对资产评估报告在评估机构、评估人员、评估方法和报告有效期四个方面进行合规性审核,并向有关单位下达审核确认通知书。

简述国有资产评估的基本方法。

要点:资产评估方法是确定特定条件下资产现行公允价格的特定技术规程。其基本的方法主要有:重置成本法

所谓重置成本法,就是在现实条件下重新购置或建造一个全新状态的评估对象,所需的全部成本减去评估对象的实体性陈旧贬值、功能性陈旧贬值和经济性陈旧贬值后的差额。重置成本法的基本公式为: 评估价格=重置成本—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经济性贬值 现行市场价法 现行市价法也叫市场法、市场价格比较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市场调查,选择与评估对象相同或类似的资产作为参照物,对两者的构造、功能、新旧程度、地区差别、交易条件及成交价格一一进行对照比较,找出两者的差距及差距所反映出的金额,经过加减调整,计算出评估对象的重估价格。现行市场价法的基本计算公式是: 评估价格=市场交易参照物价格+评估对象比参照物优越之金额合计—交易参照物比评估对象优越金额合计。

收益现值法 收益现值法是将被评估资产在未来的预期收益,采用适宜的折现率折成现值,然后累加求和,得出被评估资产的评估值的一种资产评估方法。 运用这个办法的前提条件有两个:一是被评估资产必须是能用货币衡量其未来预期收益的资产;二是产权所有者所承担的风险也必须是能用货币来衡量的。

(3)清算价格法 清算价格法是根据企业清算时资产变现价格确定评估价值的资产评估方法。使用清算价格法的前提有三个:一是具有法律效力的破产处理文件抵押合同及其他有效文件;二是资产以整体或拆零方式在市场上可以快速出售变现;三是变现收入足以补偿因出售资产而发生的附加支出总额。 10.简述国有资产产权界定的原则。

要点:在进行产权界定时,为了对国有资产进行科学、合理的界定,保障国家对国有资产的所有权、落实企业经营权,必须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维护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基础,实行分级分工管理原则 建国以来,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向各种经济成分投入和投资所形成的巨额国有资产,是满足我国各族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重要保证,是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必须属于国家所有,同时按部门、地区实行分级分工管理。 坚持“谁投资,谁拥有产权”的原则 国家以所有者的身份以各种形式投入到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基金都是国家资金,其形成的资产所有权归国家所有。在产权界定中,不应以企业法人登记的经济性质来界定资产的性质,而要追溯到企业初始投资的资金来源,按各种经济成份“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确定。 (3)正确处理不同所有者间的所有权关系,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原则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一个部门或一个企业的资产同时存在着几个投资主体,所以在进行产权界定时,不仅要分清哪些资产属于国家,还要分清和维护全民所有制以外的集体资产和个人资产的合法权益。产权界定的实质是物质利益的界定。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界定是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界定,因而要兼顾各方利益。正确处理好三者利益关系,调动和保护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 不定项选择题

ABD AD AC ABCD ABD CD C AC B ABCD

第十三章

填空

1、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实质是 与 的关系,正确处理该关系是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核心。 2、中央与地方之间事要划分一般应遵循 与 两个原则。

3、公共产品根据受益范围,可以分为 公共产品与 公共产品。

5、新中国成立以来,除现行的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外,还曾经实行过 、 、 三种形式的预算。 6、实行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的基本依据有 、 、 。 7、公共产品的层次性,一方面表现为 ,另一方面表现为 。 8、转移支付具有三种模式: 、 和 。 9、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应遵循的原则有 、 和 。

10、过渡期转移支付中确定政策性转移支付额的两个主要因素 是 和 。 11、转移支付的二种基本形式是 和 。

12、我国95年实行的《 》是一种过渡性的转移支付制度。 13、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具体形式是 。 14、统收统支预算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

15、分税制体制按税种划分收入可分为 、 和 。 16、预算管理体制的实质是 。

17、我国预算管理体制的改革始终是围绕着 始 这一问题进行的。 预算管理体制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体制。 是财政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和主导环节。

过渡期转移支付中的激励机制包括 激励和 奖惩。 选择

1、预算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包括( )

A确定预算管理的主体和级次B预算收支的原则和划分方法C预算管理权限划分D预算调节制度和方法

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预算管理体制的形式有( ) A统收统支B统一领导、分级管理C划分收支、分级包于D分税制 3、转移支付的二种基本形式有( ) A无条件拨款B有条件拨款C无限额配套D有限额配套 4、下列属于中央固定收入的有( ) A增值税B消费税C关税D以上都是

5、下列属于地方固定收入的税种有( ) A营业税B农业税C城镇土地使用税D以上都是

6、具有下列( )属性的税种可划为中央税 A税源流动性大B税源流动性小C税种调节功能大D税基较小 7、关于我国现行分税制中收入划分正确的是( )

A税收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共税B分设国税局、地税局征管C国税局负责征收中央税和共税D地税局负责征收地主税和共税 8、下列属于中央政府的事权有( ) A收入调节B宏观调控C资源配置 D以上都是 9、规范化的转移支付应遵循的原则有( ) A公平原则B效率原则 C法制原则D以上都是

10、下列关于分税制说法正确的是( ) A分税制是一种适应市场体制的预算管理体制 B我国94分税制改革是一种渐近式的 C分税制是以划分中面与地方收入为中心的 D分税制是以划分中面与地方事权与支出为中心的

第十四章 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

一、填空题

1、从实际经济运行看,财政收支正好相等的情况是不存在的,所有 和 就都应视为财政收支基本平衡。 2、 平衡是指在一个财政年度内预算收支安排和执行结果的平衡, 平衡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财政收支趋势的平衡。 3、财政收支虚假平衡主要表现为 。

4、美国一向把公债作为 的一种来源,日本将公债分为 公债和 公债。 5、对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结构失衡的调控有两种方法,一是 调控,二是 调控。 6、按赤字的产生原因和经济背景,可将财政赤字分为 赤字和 赤字。 7、赤字财政的主要标志是 的赤字。

8、决算赤字是指预算 有支出超过收入的情况。

9、周期性财政赤字是指发生在结构性赤字的基础上的赤字是全部财政赤字减去 的余额。 10、古典经济学在财政收支方面一直主张节俭和 。

11、凯恩斯经济学把赤字作为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工具,并创立了 政策理论。 12、向银行借款,是指财政向银行借用 弥补赤字。 13、 是国际上弥补赤字的通行做法。 14、地方政府如出现赤字,只能靠动用 。

15、从财政赤字弥补方式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出发,可以把各种弥补方式分为 和 两类。 16、从财政史看,公债是与 联系的经济范畴。

17、我国传统的“四平”理论包括 、 和 。 18、从整个国民经济看,政府预算的赤字,可以由非政府部门的 结余来弥补。 19、财政赤字,从形式上看是指财政 超过 的差额。 20、1998年以来财政赤字急剧增加的原因主要是 。 二、单项选择题

1、国家预算作为财政收支平衡表,其收与支的关系是 A、收大于支 B、支大于收C、收支相等 D、收支恒等

2、财政虚假平衡的形成除虚收实支外,还有一个重要形式是: A、举债 B、向银行借款C、向银行透支 D、动用历年结余 3、把建设公债列为国家岁入的国家是 A、中国 B、美国 C、日本 D、前苏联

4、国家预算的实际执行结果有支大于收情况称为: A、预算赤字 B、决算赤字C、赤字财政D、以上都可以 5、常作物内生变量看待主要体现经济对财政决定作用的财政赤字称之为: A、结构性赤字B、充分就业赤字C、周期性赤字 D、预算赤字 6、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财政赤字生产的原因主要是:

A、基建规模过大 B、消费水平太高C、经济发展水平低 D、劳动生产率低下

7、在我国弥补财政赤字的最佳方式是: A、动用历年财政结余 B、向银行借款C、向银行透支 D、发行政府债券 8、认为财政赤字是一种社会公害,是出现带胀的罪魁的学派是:

A、古典经济学派 B、凯恩斯学派C、新古典经济学派 D、供应学派 9财政之所以能够向银行借款或向银行透支,其原因主要是:

A、财政分配属政府行为 B、中央银行代理国库B、财政、银行间资金往来关系 D、银行追求利润的结果 10、财政赤字的宏观经济效应如何,主要是指: A、赤字规模大小 B、赤字弥补方式C、预算赤字 D、决算赤字 11、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是否导致财政赤字货币化,主要是看央行货币政策的 A、目标 B、公共 C、类型D、效应

三、多项选择题

1、判断财政收支平衡要全面理解,这主要包括:

A、静态和动态平衡 B、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平衡 C、真实与虚假平衡 D、财政信贷综合平衡 2、在财政平衡的两种计算口径中,主要的区别是:

A、债务收入是否列入正常财政收入 B、债务支出是否列入正常财政支出 C、债务还本支出是否列入正常财政支出D、债务利息支出是否列入正常财政支出

3、财政调控供求的结构失衡中,存量调控的手段有: A、增加投资 B、发行国债 C、增加财政补贴D、增加税收 4、社会总供求的平衡应该包括 A、总量平衡 B、结构平衡C、品种平衡 D、地区平衡

5、以财政赤字产生的原因和经济背景可将赤字划分为: A、预算赤字 B、决算赤字C、结构性赤字 D、周期性赤字 6、反财政赤字视为内生变量,主要是指赤字是下列因素形成的:

A、多种经济变量 B、微观主体经济和赤、 C、政府决定的 D、政府和财政部门共同决定的 7、属于古典经济学派的基本观点有: A、预算平衡 B、预算赤字 C、限制国债发行D、大量举债 8、可以弥补财政赤字的方法有 A、增加税收B、节约支出C、发行公债D、动用机动财力 9债务融资法可以避免财政赤字货币化,这取决许多因素,主要有:

A、赤字的规模 B、社会总储蓄量C、对外筹资能力 D、国际收支状况 10、货币融资法是用增发货币方式弥补财政赤字,其方式主要有:

A、向银行借款和透支B、中央银行直接购买政府债券C、中央银行开展公开市场业务活动D、中央银行再贴现活动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略有结余 略有赤字 3、财政性挂帐 5、存量 流量 7、连年巨额 9、结构性赤字 11、赤字财政 13、发行公债

15、货币融资法 债务融资法

17、财政收支 信贷收支 物资供求 外汇收支 18、储蓄

20、执行积极财政政策结果 二、单项选择题

1、D 2、A 3、C 4、B 5、C 6、A 7、D 8、C 9、B 10、B 11、A 三、多项选择题

1、ABC 2、AB 3、AC 4、ABCD 5、CD 6、AB 7、AC 8、ABCD 9、ABC 10、ABCD 简述财政平衡的含义;

要点:(一)财政平衡即财政收支平衡。它是指财政收支间在总量上的平衡。也就是通过财政预算集中的资金与通过财政预算运用的资金相平衡。(二)财政平衡的表现形式——财政基本平衡从实际经济运行看,财政收支正好相等的情况是不存在的,所以,略有结余和略有赤字都应视为基本平衡,或者说二者都是财政平衡的表现形式。这就是说,对财政平衡不可作绝对的理解。(三)财政平衡的分类 1.财政的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 静态平衡是指在一个财政年度内预算收支安排和执行结果的平衡。动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包括月份、季度、年度间乃至一个经济周期)财政收支趋势的平衡。

2.中央财政平衡和地方财政平衡 中央财政平衡是指国家或政府中由中央财政直接支配的收支间的平衡。地方财政平衡是指在国家或政府财政中由地方财政直接支配的收支间的平衡。 3.真实平衡与虚假平衡

真实平衡是指建立在经济协调发展和社会经济效益相应提高基础上的有物资保证的财政收入与真实的财政支

出间的平衡。虚假平衡是指财政收支形式上实现了平衡,实际上是虚收实支或依靠挂帐举债而形成的平衡。 (四)财政平衡的计算口径 在一般情况下,财政是否平衡有以下两种不同的计算口径: 结余或赤字=(经常性财政收入+债务收入)—(经常性财政支出+债务支出) 结余或赤字=经常性财政收入—(经常性财政支出+债务利息支付)

这两种计算口径的主要差别在于,债务收入是否列入正常财政收入之中,以及债务清偿是否列入正常的财政支出之中,按第一种计算口径,债务收入列入正常的财政收入,同时,相应地将债务还本付息也列入正常的财政支出。按第二种计算口径,债务收入不列入正常的财政收入,相应地债务的还本也不列入正常的财政支出,而将债务的利息支付列入正常的财政支出。

19、支出 收入

2、静态 动态

4、弥补财政赤字 赤字 建设 6、结构性 周期性 8、执行结果 10、预算平衡 12、信贷资金 14、历年机动财力 16、财政赤这

2.简述财政平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的关系;

要点:(1)、财政平衡是社会总供求平衡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从国民经济的整体平衡研究财政平衡,就财政本身研究财政平衡难以得出全面的正确的结论。(2)、国民经济整体平衡的目标是社会总供求的大体平衡,财政平衡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局部平衡。因而对社会总供求而言,财政平衡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3)、国民收入决定的消费、储蓄、投资以及进出口属于个人和企业的经济行为,是通过市场实现的,而财政收支属于政府行为,因而财政收支平衡是掌握在政府手中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财政平衡可以直接调节社会总需求,间接调节社会总供给。 样理解财政赤字的含义;

要点:(1)、财政赤字的含义:财政赤字,从形式上看是指财政(预算)支出超过财政(预算)收入的差额。它是财政(预算)收支在量上的对比关系的表现形式之一。财政赤字有预算赤字、决算赤字之分。预算赤字是指在编制预算时就有支出超过收入的情况。决算赤字,是指预算执行结果有支出超过收入的情况。(2)、财政赤字的分类:按赤字的产生原因和经济背景,可将财政赤字分为结构性赤字和周期性赤字。a. 结构性赤字是指发生在已给定的充分就业基础之上的赤字,也称为充分就业赤字。b. 周期性赤字是指发生在结构性赤字基础之上的赤字,也就是全部财政赤字减去结构性赤字的余额。 试述财政赤字的弥补及其宏观经济效应。 (一)弥补赤字的方式

当国家财政出现赤字,一般需要采取相应的方式予以弥补。弥补赤字的方式一般是动用历年财政结余,向银行借款,向银行透支,发行政府债券等。

1、动用历年财政结余

动用历年财政结余就是使用以前年度财政收支有结余的款项来弥补赤字,从理论上讲,财政收支以前年度有结余是可以用来弥补财政赤字的,就好像自己动用自己的钱一样,是可行的。从实际情况看,财政的历年结余款项和其他收入款项一样都以财政存款形式存在中央银行,并已作为资金来源被中央银行运用,当财政从银行提取历年结余款项用作弥补赤字时,如果银行准备金不足,又不能及时收缩信用货币,会迫使银行扩张信用或增发货币,进而导致信用膨胀。所以,从形式上看是财政动用自己的钱来弥补自己的亏空,但实际上涉及到财政与银行的协调和综合平衡问题。故财政在出现赤字并打算动用历年结余款项时,应提早与银行联系,以便银行及时安排好营运资金。否则,财政动用历年结余弥补赤字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2、向银行借款或向银行透支

向银行借款,就是财政向银行借用信贷资金来弥补赤字。向银行透支,就是财政直接通过向中央银行透支的方法弥补赤字,但这种方式极容易引起通货膨胀。1994年以后,国务院规定财政赤字不得再向银行透支或借款。 3、发行政府债券

发行政府债券就是政府以债务人身份向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借款筹资以弥补财政赤字。这是国际上弥补赤字的通行做法。

此外,弥补财政赤字的根本途径是增收节支。这当然主要是指在发展经济、增加生产基础上的增收,在提高效率、效益基础上的节支。如果不是在增加生产、发展经济基础上的增收,只能是靠开征新税种或提高税率、扩大税基来增加税收,虽然也能起到弥补赤字的作用,但靠增税弥补赤字,显然难以解救政府弥补赤字之急,并且还会产生更加不景气的后果。

以上弥补赤字的方法,主要是中央财政采用的。地方政府如出现赤字,只能靠动用历年机动财力。如果没有可动用的历年机动财力,只能是向工商企业借款或挪用其他款项,这样无疑会给以后的地方财政带来更大的困难。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28条规定:“地方各级预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 (二)、赤字弥补的宏观经济效应

赤字弥补的宏观经济效应与赤字规模大小有关,更主要是由弥补赤字的方式所决定的。弥补赤字的方式不同,其对货币供应量和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从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出发,可以把各种赤字弥补方式分为货币融资法和债务融资法两类。

1、货币融资法是指用增加货币发行量的方式来弥补财政赤字的各种方式,包括:1、向中央银行借款和向中央银行透支;2、中央银行直接购买政府发行的债券。3、中央银行依法不能直接购买政府债券,但可以在公开市场上从公众手中购买政府债券。上述三种方法都增加了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量。

2、债务融资法是指通过向个人和企业(包括商业银行)发行政府债券来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

货币融资法通过中央银行增发基础货币弥补赤字,无疑会产生财政赤字货币化的结果。不过,三种方式在创造货币的速度方面有所差别:第一种方式最直接也最快;第二种方式次之;第三种方式最慢。第三种方式实质上是发达国家的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一个重要政策手段。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既可以买进公债以扩大货币供应量,又可以卖出公债以减少货币供应量。所以,公开市场操作是否导致财政赤字货币化,主要看中央银行的货币政府目标。从这个意义来说,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直接制约着财政赤字的货币效应。

债务融资法的目的就在于尽可能地避免财政赤字货币化的结果。当然,要实现这一目的,还要取决于财政赤字的规模、社会总储蓄量、对外筹资能力等诸多因素,在政府预算赤字规模较大的情况下,如果该国政府对外筹资能力较强,政府可通过提高利率吸引外国资本购买本国公债的话,实现财政赤字债务化的目标就能达到。对于不具有较强的吸引外资能力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即使采用了债务融资法,而如果赤字规模较大,恐怕也很难完全避免财政赤字货币化的结果。一个国家的国民储蓄总量是有限的。政府公债在国民储蓄中所占分额过大,

必然对非政府部分的投资产生挤出效应,从而使投资下降,失业率上升,经济停滞。当然,这里是假设政府公债并不都是有效地用于投资性支出。这样,政府往往迫使央行放松银根,从而出现与债务融资法目的相悖的后果,即使财政赤字货币化或部分货币化。不过,与货币融资法相比,在债务融资法中,财政赤字货币化的过程较长,数量也有所不同。

在具有较强的对外筹资能力的国家成功地采用债务融资法的同时,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即国际收支逆差扩大,并进一步恶化国际收支状况,这不能说不是一大难题。

第十五章 财政政策

一、填空题

1、西方国家的财政政策大体经历了 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和 财政政策三个阶段。

2、凯恩斯的财政政策主张,当经济衰退时,应 税收以刺激私人消费和投资, 支出以刺激社会总需求。 3、按宏观财政政策在调节经济总量上的功能不同,可划分为 、 、 。 4、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的主要稳定机制包括 和 二种。

5、按照财政政策的早期理论,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包括 政策和 政策。

6、运用财政政策引起社会总需求的扩张或收缩的倍数,叫做 ,这种效应被称为 。 7、公债政策的调节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种效应上,一是 ,二是 ,三是 。 8、防止需求水平过旺,财政政策最典型的方式是 。 9、按财政政策对经济周期的调节机制不同,可分为 和 。

10、流转税的减税效应主要在于 ,所得税减税效应主要在于 。 11、平衡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生产的效应是 。 12、 是财政政策的根本目标。

13、政府公共支出中, 支出直接形成市场购买力。 14、财政政策的导向功能包括 和 两种形式。

15、收入分配的传导实际上是财政政策工具通过对 的调整来实现政策目标的期望值。 16、造成财政政策效应偏差的原因有两个,一是 ,二是 。 17、财政政策稳定功能主要特征是 和 。

18、我国的货币政策是由信贷政策 和 等具体政策构成的政策体系。 19、“双松”政策可以刺激经济的增长扩大就业,但会带来 的风险。 20、“双紧”政策可以有效制止 ,但可能会带来经济停滞的后果。 二、单项选择题

1、西方现代财政政策主要产生于下列哪个学派: A、古典学派B、凯恩斯学派 C、货币学派 D、供应学派 2、财政政策分为相机抉技和自动稳定,是按什么标准分类的:

A、财政活动的性质 B、财政收支和社会经济活动的关系C、财政政策对经济总量的影响 D、财政政策对经济周期的调节机制 3、汲水政策是汉森的财政政策理论,这种政策的载体是:A、公共税收 B、公共投资 C、国债 D、补贴 4、财政政策的主体是指:A、中央政府 B、地方政府 C、财政部门 D、A和B

5、宏观财政政策的首要目标必然定位于: A、充分就业 B、物价稳定 C、收入分配合理D、经济社会发展

6、从期限上看,汲水政策属于财政政策中的:A、短期财政政策 B、中期财政政策 C、长期财政政策 D、中长期财政政策 7、从减税对刺激总需求水平提高效果看,应选择削减:A、流转税 B、所得税 C、财产税 D、行为税 8、从减税对刺激总供给水平提高的效果看,应选择削减:A、流转税 B、所得税 C、财产税 D、行为税 9、在我国最重要的财政政策工具应该是: A、税收 B、政府支出 C、公债 D、财政补贴

10、能够调节货币供求,协调财政与金融关系的重要的财政政策工具是: A、税收 B、公共支出 C、政府投资 D、公债 11、财政政策直接导向功能的政策是:A、加速折旧 B、高税率政策 C、低税率政策 D、公债政策

12、在保持经济适度增长同时避免通胀,财政货处政策细分应是 A、“双紧” B、“双松” C、松财政紧货币 D、松货币紧财政 13、属于微观财政政策的是:A、折旧政策 B、税收政策 C、公债政策 D、预算政策 三、多项选择

1、财政政策的政策体系主要包括: A、税收政策 B、支出政策 C、预算政策 D、公债政策

2、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基本措施有: A、减税 B、扩大支出规模C、降低国债发行 D、增加国债发行 3、构成财政政策的政策要素主要包括: A、政策主体 B、政策种类 C、政策目标 D、政策工具 4、属于财政政策工具的有: A、税收 B、政府投资 C、补贴 D、利率 5、为更好发挥公债政策作用,政府可以通过下列措施实现财政政策目标:

A、调整公债发行规模 B、选择购买对象 C、安排偿还期限D、制定不同公债利率

6、财政政策的传导媒介主要包括: A、收入分配 B、货币供应 C、价格 D、税收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8d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