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教师成长 引领学生发展 提高教学质量

更新时间:2023-12-14 16:5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深化语文教学改革 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槐荫区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中语文学科教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教好、教会、学好、学会”和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为指针,围绕槐荫教育“均衡、优质”的工作主题,以“面向全体抓质量”“深化课改抓科研”为路径,深化“实施优质教研,促进师生发展”的教研理念。以深化语文教学改革,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据我区教学教研现状,在认真完成常规语文教学工作的基础上,扎实有效地开展特色工作,努力促进我区初中语文教学的内涵发展、均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二、重点工作

深化区域合作,依托校本教研,浓郁教研氛围;依托单元整合课题研究,深化教学改革 我区教学及教研现状——

优势:区域大教研一直是我们整体提升的有效途径;我们一直是一个“亲如一家” “身经百战”“成绩优异”“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团队;加强校本教研,实现集体成长,不仅是教研形式转型之需,更是教师专业发展之需;我区共同承担的山东省“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单元整合背景下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升”经过一段时间群策群力地研究,改革思路已渐渐明晰,将于今年结题并申报成果奖项。

不足:职业幸福感之余,我们心头也有淡淡的隐忧—— ※经年不变的教学确实存在如下问题:

每学期,语文是一本薄薄的教材,开学在这头,假期在那头。 上课时 ,语文是几个固定的提问,老师在前头,学生在后头。 写作时,语文是一篇拼凑的文章,课文在外头,“宿构”在里头。 而考试,语文是一张纠结的试卷,学过的在这头,考着的在那头。 ※新一轮的学考评价改革也将于2015年启动,几个鲜明的导向也促使着我们必须思变: ◆全面实施网评——书写; ◆加大语文基础知识考察,字词及成语运用推及课外——积累; ◆加大传统文化的考察,成语运用、古诗鉴赏、文言文分值增加——经典诵读; ◆阅读分值减少,设题以考察文本解读能力为主,特别关注文脉及写法——文本教学; ◆作文防宿构——跟着单元文本的例子,观察与体验各个生活领域,写扎实、改扎实。 我们对改革方向的共识——一个目的,两条途径,三项举措 一个目的——以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为目的:着力培养学生的一手好字、一肚子好 文章、一张善表达之口、一笔好文章;

两条途径—— ①单元读写整合:省时提效; ②经典诵读、加大阅读:丰厚积累 打好底色; 三项举措—— ①继续以单元整合研究为抓手,进一步探索整合理念下“单元导读课”

“一课时精读课”课型的实效性。本学期将把七下第三单元;八下四单元作为实验单元,进行全区课例研讨;

②初一初二设置晨诵和阅读课,切实开展“经典诵读”和“名著阅读”;

③抓好学生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培养,让习惯与方法成为学习力增长点。

(一)单元整合教学基本策略——“十六字教学法”

1.聚焦特点,简化目标——

以整合联系,异中求同的视角,审视并聚焦单元一组文本“语文因素”的整体特点,确定单元教学及写作训练重点,以便实施整体性教学。在整体目标的统领下,可以对课文进行适当取舍,浓妆淡抹;设置单元导读课一节,本课型的目标任务一般有两个:督促学生养成查字典习惯,检查并落实字词预习;突出单元教学整体性,在问题引领中完成学生对本组文章的初读及对“写什么,为什么写”的文脉整体感知,为后续“一课时精读课”做好深读的铺垫。

如学习八上二单元《背影》《老王》这一单元,聚焦特点,简化目标,我们可以根据单元特点,把单元整体性目标设定为——学习运用“详略得当”“多件事写人”的方法来写身边的普通人,以展现他们心灵的可贵。 2.功能重构,依例写作——

单元一组文章为我们提供了写作(观察和体验)这一类生活的范例,其中的经典文本又为我们提供了某个选材立意角度或某种具体实用的写作方法的示范。所以,单元导读课之后确定要精讲的课文(文质一般、学生不感兴趣的、借鉴价值低的可以不进行精读),建议全部采用“一课时精读课”的课型,确定一到两个目标,一课时内完成“要点”教学。本课型实施时把握一“读”、两“不讲”、三“讲”的总体原则。

一“读”——一定创设情境,进行课文全文或精华部分的朗读; 两“不讲”——学生一望便知的不讲、千篇一律的主问题不讲

三“讲”——学生普遍读不懂的地方要讲;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要讲;学生可以如何学着去写要讲。

一篇课文如果站在阅读要服务于学生文本解读和写作能力提升,学以致用,与考试接轨的角度而言,我们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和对文脉、主题准确把握的能力。所以,教会学生写一点关于文本解读的文字,得法课内,迁移课外,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除此之外,要特别关注作者是怎样写的,其中包括赏析作者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和写作手法等,为学生表达自己同类生活体验和写作同类题材文章,切实提供丰富的语言范例和可借鉴的写作方法。

记得上次开会,用了一个比喻,曾把一篇好的教学文本比作一颗璀璨的钻石,它正对着我们的一面,也是我们都能看到的,是它“写了什么”“为什么写即要表达什么”,这些往

往是显见的。但是如果我们把它转动起来,换个角度来看,我们便会发现,其实,它还有更璀璨的一面,那就是它还隐藏着“怎么写得这样精彩”的一面,而这一面是学生不易发现的,但确实对学生的写作和表达很有帮助的一面;可能还有“如何从它引发学生生活共鸣,让学生学着去表达自己生活”的一面。

所以,我们需要换个角度重新定位很多文本的功能。从一望便知处移开目光,去寻找文本更璀璨(学习价值)的一面。

(二)设置晨诵和阅读课,七、八年级面向全体学生扎实开展“经典诵读”和“名著阅读”,为学生打好精神和文化底色

读书,也唯有读书是丰厚学生素养,提升学生成绩的必由之路。关于课外阅读,新课程标准要求“增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开设阅读课,将课外阅读引入课程”,要求“多读多写,日积月累”。一学期仅仅读薄薄的一本语文书,阅读量和视野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天天纠缠于课文的分析,多做题都做不出语文素养。在这件事上,我们务必要达成共识,要用发展、长远的眼光,引导学生静下心多读点书!让他们青春的思想和文化的底子丰盈起来。大力倡导经典阅读和经典诵读,浓化经典阅读的氛围,争创书香校园、书香班级。

在全体语文教师的共识和努力下,经典诵读组和名著阅读组凝聚智慧、呕心沥血,历经几番遴选研讨,为了全区近万名学生精心编写了两本符合我区学生的区域教材《经典诵读选粹》和《读书成长手册》。经过后期多名骨干教师的反复修订校对设计、美工制版,最终呈现了两本装帧精美、图文并茂、内容精粹的区域教材。这是我们槐荫语文教师集体的智慧结晶,是我们惠及槐荫学子的倾力之作。我们的学科教学的改革和区域教材的编写得到局领导的高度认可和大力支持,局里斥资付梓印刷,为全区七、八年级学生每人配送一本。并决定自本年度本学期起,正式在初中语文学科启动经典诵读和名著阅读。教材编写成功,凝聚着很多语文教师的心血和智慧,凝聚着局领导的支持和期望,所以用好我们的本土教材,使之成为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有益补充教本,将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为确保区域教材的有效施教,结合局领导要求,在此提出如下教学意见: 1.课本教学(2/3):

积极进行“单元读写整合”的研究,聚焦单元特点、简化教学目标、开发写作功能、依课例学写作。设置“单元导读课”和“一课时精读课”,适当整合教材,换个角度教课文,更充分发挥课文提高解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价值,的实施简约高效的课文教学,力争节省出1/3的教学时间,用于引入经典诵读和名著阅读的教学,改革原来“一本课本打天下”的局面。 2.经典诵读教学:

《经典诵读选粹》一书,包括国学名句、古代诗歌、古文观止三部分,分为七年级上、下与八年级上、下四部分。所选内容对开启学生心智,凝练意志,陶冶情操,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大有裨益。在实施本内容教学时,提出如下意见:

①运用“137累积式”学习法,利用每天早自习进行集体晨诵、晚上作业后进行个体诵读;周末在家由家长检查诵读。

“1”是每天至少读1遍,最好2~3遍,一遍约十分钟,一天累计最多不超过半小时; “3”是每周选择读3样,即国学精粹、古代诗歌、古文观止三部分;

“7”是指连续一周7天重复相同的内容。诵读7天进入下周学习,连续一周下来,学生应该基本能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

②诵读时间安排:利用每天的早读晨诵及晚上作业后进行,一次诵读时间约十分钟,一天2次,每天学习时间累计10~20分钟,基本不增加学生额外的学习负担。 ③评价方式【具体见本教材52-54页】

过程即时评价、阶段性评价两种评价方式并用。

即时评价:合理规划诵读进度规划到周,以周为单位,让学生自我评价、小组互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各册有评价表),并实行学生等级评定,相辅相成构成评价体系,使经典诵读持久、有效地进行,以此激发学生们的诵读热情,培养学生读书兴趣,增强国学积淀。

阶段评价:期中测试、期末测试中以名句默写的形式体现,分值不少于5分。期末还将组织一次国学经典学期综合笔试(全区统一题目);配合校、区级读书和诵读展示比赛,槐荫区教育局将延伸小学经典诵读活动,自本年度起在初中学校进行“经典诵读先进单位”的评选。

【备注:本教材为循环教材,初二学生本学期使用完毕后循环给2015秋季入学的初一新生,初一学生的教材跟着学生用到升入初三前。故请各班语文老师做好发放数目统计,初一初二语文教师务必对学生明确循环教材使用要求:爱惜书籍保持完好、不在上面做标记】 2.名著阅读教学:

《读书成长手册》一书,包括学生读书计划、亲子读书记录、如何写读书笔记、七上至九上五学期必读及选读书目推荐等部分。其中所选推荐书目经名著阅读组老师反复斟酌,千挑万选,堪称经典。在实施本内容教学时,提出如下意见:

1.按照各年级推荐的必读与选读书目进行序列化阅读,必读书目为全体学生必读,应合理制定阅读计划,大约每月完成一本必读书籍的阅读,选读书目为发展性阅读指标,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广泛阅读。适当压缩课文教学时间,每周开设一节“师生同堂阅读课”,进行“读书”和“聊书”。

2.阅读时要求进行批注式阅读,散文与小说分类指导相应批注要求;每个学生建立“读书摘记本”,进行美文美段摘记或记录读书心得,每周不少于500字。

3.实施学生阅读考级办法,设置ABCD等级【详见手册20-21页】,并根据阅读情况评选“阅读达人”和“书香学生”。

【备注:本教材不是循环教材,这批书籍只配发给初一学生,2015年秋季入学的新生也将配送。现初二下学期及初三上学期阅读的篇目参看本手册八下、九上要求。初一学生可以在成长手册上记录自己的阅读成长痕迹,要求填写认真工整美观,学期末进行评比】

(三)抓好学生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培养,让习惯与方法成为学习力增长点

“教学生三年,想学生三十年”。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是促进学习进步的两把金钥匙,它能有效地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使学习事半功倍。进一步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并将之作为教学常规要求,让每个学生明确语文学习规范的行为准则——

字要规规矩矩地写,认真、工整、美观 话要清清楚楚地说,洪亮、自信、流畅 文要仔仔细细地读,会读、会记、会思 书要日日坚持地看,用心、过脑、动笔 诗文要结结实实地背,准确、理解、积累 生活要时时留心地观察,见闻、感受、思考 作文要认认真真地写,精选材、立深意、重语言 习惯和方法的养成,在于要求、在于提醒、在于引导、在于跟进、在于鼓励,在于点点滴滴中的渗透和要求,在于不辍的关注和固化,这是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学科能力提升的重要增长点。具体完善如下几个学习习惯的养成:

1.开展每日集体练字及日常书写等级评定,提升学生的书写态度和质量

郭沫若先生曾经说过,“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人人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事事潦草、粗枝大叶是容易误事的,练字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

书写是一项需要持之以恒并常抓不懈的工作。本学期,我们将继续齐抓共管,下大力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改观学生的书写态度和书写质量。要求各校做到以下三点:

天天练:务必争取学校支持,每天中午拿出15分钟时间全校(改描帖为临帖)集体练字。 抓作业:所有语文作业评语均设置并标明书写等级,要求D级学生返工重写。 活动促:以年级组为单位,本学期第七周前后举行一次全员书法等级考试及展评活动。 (请于活动结束后在教育网上发新闻稿件,展示学生练字过程和比赛情况)

2.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建议“语文知识宝典”

随着学考改革的深入,大有越来越注重积累,越来越注重传统文化的趋势。初三教套路、短期提升、作文走捷径的方式将对提升成绩失效。借鉴成功经验,学习高中做法,培养良好习惯,务必要求每个学生建立一个“语文知识宝典”本,并经常翻阅:一面记录书本上、阅读中、生活中遇到的常见易错字、词集锦,将平时所见的容易误读的字和容易望文生义的词语(主要是成语)收录下来,然后经常大声朗读以加强记忆;一面记录文摘集锦,专门从阅读中摘录一些比较好的文章、段落、句子等,如果摘录的东西太长,就把它裁剪下来粘贴到本子上,经常拿出来翻阅朗读记忆;还要记录老师日常讲解的如修辞、写作手法、说明方法等常用语文知识等,让讲过去的语文知识留下可追溯巩固的印记,也随时拿出反刍。 3.养成课文和文章梳理文脉、准确把握主题和写作手法,抑或是写一点文章解读文字的习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81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