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系统管网工程-XX河上游截污工程 项目申请报告

更新时间:2024-04-13 03:2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XX区大门污水处理厂(三期)污水系统管网工程

——XX河上游截污工程

建设单位:编制单位:日 期:

1

项目申请报告

XX区大门污水处理厂(三期)污水系统管网工程

——XX河上游截污工程

项目申请报告

委托单位: 编制单位:XX 证书等级:甲级 证书编号:

报告编写:XX XX XX XX 核对:XX XX 审核:XX

日期:2008年10月30日

2

目 录

第1章 项目总论··························································································································· 6

1.1 项目申报单位概况······················································································································································· 6

1.1.1 建设单位情况 ··························································································································································· 6 1.1.2 主营业务 ···································································································································································· 6 1.1.3 经营年限 ···································································································································································· 6 1.1.4 资产负债 ···································································································································································· 6 1.1.5 股东构成 ···································································································································································· 6 1.1.6 主要投资项目 ··························································································································································· 7 1.1.7 现有生产能力已具备与营业执照相符的经营能力。······················································································· 7

1.2 项目概况 ·········································································································································································· 7

1.2.1 建设背景 ···································································································································································· 7 1.2.2 建设地点 ···································································································································································· 7 1.2.3 项目投资方式 ··························································································································································· 7 1.2.4 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 ·············································································································································· 8 1.2.5 项目建设方案及技术设备方案 ···························································································································· 8

1.3 项目申报概况·······························································································································································11

1.3.1 咨询单位情况 ························································································································································· 11 1.3.2 申请报告工作依据················································································································································· 11

1.4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2 1.5 项目研究结论······························································································································································ 12

第2章 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 ········································································· 14

2.1 发展规划分析······························································································································································ 14

2.1.1 总体规划 ·································································································································································· 14 2.1.2 区域规划 ·································································································································································· 14 2.1.3 行业规划 ·································································································································································· 15 2.1.4 XX街道办事处给排水工程现状规划 ················································································································ 19

2.2 行业准入分析······························································································································································ 21

2.2.1 项目开发进展情况················································································································································· 21

第3章 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 23

3.1 资源开发方案······························································································································································ 23

3.1.1 建设地区的资源 ····················································································································································· 23 3.1.2 项目需占用资源 ····················································································································································· 24

3.2 资源利用方案······························································································································································ 25

3.2.1 土地资源利用方案················································································································································· 25 3.2.2 水资源的利用 ························································································································································· 25 3.2.3 原材料的利用 ························································································································································· 25

第4章 节能分析························································································································· 27

4.1 能源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 ····································································································································· 27

3

4.1.1 能源供应状况 ························································································································································· 27

4.2 节能措放和效果分析 ··············································································································································· 27

第5章 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分析 ·········································································· 29

5.1 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 ··············································································································································· 29

5.1.1 项目建设地点 ························································································································································· 29 5.1.2 项目用地取得及现状 ············································································································································ 29 5.1.3 项目建设影响因素分析········································································································································ 29

5.2 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规划方案 ··························································································································· 30

第6章 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 31

6.1 环境和生态现状························································································································································· 31

6.1.1 自然条件 ·································································································································································· 31 6.1.2 XX环境现状····························································································································································· 31

6.2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33

6.2.1 环境影响简要分析················································································································································· 33 6.2.2 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 ··································································································································· 34 6.2.3 项目运营期间的污染源分析······························································································································· 36 6.2.4 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 36

6.3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 37 6.4 结论与建议 ·································································································································································· 38

第7章 经济影响分析················································································································· 39

7.1 经济费用效益或费用效果分析 ··························································································································· 39

7.1.1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 39 7.1.2 经济财务评价 ························································································································································· 41 7.1.3 国民经济评价 ························································································································································· 41

第8章 社会影响分析················································································································· 43

8.1 社会影响效果分析···················································································································································· 43

8.1.1 社会影响效果分析················································································································································· 43

8.2 社会适应性分析························································································································································· 43

8.2.1 项目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影响 ······················································································································ 43 8.2.2 项目与社会环境相互适应性······························································································································· 43

8.3 社会风险及对策分析 ··············································································································································· 44

8.3.1 项目建设期社会风险及对策分析 ······················································································································ 44 8.3.2 项目运营期社会风险及对策分析: ················································································································· 45 8.3.3 社会关系 ·································································································································································· 45 8.3.4 基础设施 ·································································································································································· 45

第9章 结论与附件····················································································································· 47

9.1 结论 ················································································································································································· 47

9.1.1 需要政府解决的问题和建议······························································································································· 47

4

9.2 有关附件 ······································································································································································· 48

9.2.1 项目的招标方式和招标组织形式及初步发包方案······················································································· 48

5

第1章 项目总论

1.1 项目申报单位概况

1.1.1 建设单位情况

本项目由XX区建设局通过XX市进行BOT特许经营权统一公开招标,大门污水处理系统项目特许经营权由XX市XX区伟润环保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中标,中标后按合同规定组建项目公司XX市XX区源溢水务环保有限公司,进行该项目的建设。

单位名称:XX市XX区源溢水务环保有限公司 地址:XX区XX大门污水处理厂内 法定代表人:XX

注册资本:2000万元人民币 实收资本:2000万元人民币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制

1.1.2 主营业务

对城市污水进行处理。

1.1.3 经营年限

XX市XX区源溢水务环保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5月5日,批准从事城市污水进行处理经营业务时间为:长期

1.1.4 资产负债

XX市XX区源溢水务环保有限公司现有资产2000万元,负债无。

1.1.5 股东构成

XX市XX区源溢水务环保有限公司股东构成:徐伟元占27%;XX18%、潘发强22.5%、劳德光22.5%、翁兆源10%。

6

1.1.6 主要投资项目

XX市XX区源溢水务环保有限公司为项目公司,本项目为该公司获批从事对城市污水进行处理业务后的第一个项目。

1.1.7 现有生产能力已具备与营业执照相符的经营能力。

1.2 项目概况

1.2.1 建设背景

申请项目名称

XX区大门污水处理厂(三期)污水系统管网工程——XX河上游截污工程。

1.2.2 建设地点

本项目位于XX市XX区XX街道办事处。本建设项目是为配套大门污水处理厂(三期)污水处理系统而建的污水管网收集系统。本项目污水管网系统为XX河上游截污工程。本项目截污管系统施工范围为XX河上游两岸,全长约3576米,本项目施工路段全部沿河涌南侧的道路而建,并将凤翔工业区的污水通过过涌管引至该截污管道。本项目施工线路主要位于凤翔工业区,起点中心地理坐标:北纬22°50′56.78″,东经113°12′50.31″;终点中心地理坐标:北纬22°50′46.63″,东经113°14′02.99″。

1.2.3 项目投资方式

本项目采用项目特许经营权方式招商引资建设,并通过BOT特许经营权统一公开招标,由XX市XX区伟润环保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中标,中标后按合同规定组建项目公司XX市XX区源溢水务环保有限公司,进行该项目的建设。本项目估算投资总投资3894.40万元中,约3859.89万元用于建设投资,约34.51万元是铺底流动资金,建设期利息116.17万元。建设投资3743.12万元其中包括管网工程费3509.30万元,工程其他建设费199.33万元,预备费35.09万元。本项目所需资金(总投资)的20.74%,即776.42万元为企业自有资金,其余2967.30万元(即项目总投资的79.26%)通过银行贷款解决。本项目以准BOT方式建设,即由XX市XX区源溢水务环保有限公司负责本项目的资金筹措,同时负责建设、经营和维护;本项目经招标确定具体施工单位,由XX市XX区年度财政预算安排在BOT年限内对XX市

7

XX区源溢水务环保有限公司的投资债务逐年还本付息,同时负责按照0.40元/吨支付维护管理污水收集系统(含污水提升泵站)的维护管理费用,并向XX市XX区源溢水务环保有限公司支付1%的年投资利润。

1.2.4 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

大门污水处理厂位于XX街道大门马岗桥侧,大门污水处理厂主要接纳并处理XX街道的生活污水,现有一期工程(3万m3/d),二期工程(3万m3/d)已经投入运行,运行状况良好。目前,为了进一步提高XX街道生活污水处理率,拟建三期工程(5万m3/d;1825万m3/a),三期工程一旦投入使用,大门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预计达到11万m3/d,合计4015万m3/a。本项目XX市XX区大门污水处理系统(三期)厂外收集系统工程包括XX河上游截污工程、环城南路截污工程、红岗路截污管及压力输送管工程、石洛涌截污工程、五八坊涌、银涌河截污工程和凤翔污水泵站工程。XX河上游截污工程是大门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厂外配套收集系统的子项目,是大门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厂外配套收集系统。本工程位于XX市XX区XX街道凤翔工业区,根据《XX市XX区XX街道排水系统规划修编》,XX河岸现状涌宽度设计,南岸设截污管DN400~d700,主要收集管道沿线南侧地块的合流污水,并接收北侧的凤翔工业区排入XX河的污水,通过金翔路、红岗路污水管道排入设计的凤翔污水泵站。本工程管道采用铺设、顶管、倒虹过河工艺,管径≤600mm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缠绕结构壁管,环刚度大于8KN/m2。横穿河道的管道采用钢管,管内外作防腐处理,采用KY重防腐涂料内外漆,涂层厚320mm,颜色选用黑色;检查井采用马路甲式(配QT500-7球墨铸铁防盗井盖),污水检查井盖配带“污”字,检查井底设流槽,井身内外用水泥砂浆批荡20mm厚。支护采用拉森钢板桩,基础Φ500水泥搅拌桩加固;搅拌桩按平均桩计算,选喷桩平均设计桩长14m。管道基础回填300mm碎石砂、200mm石屑垫层;管道两侧及管顶以上回填石屑至路基。管道开挖需要破坏部分原路面。

1.2.5 项目建设方案及技术设备方案

1、设计依据及规范

(1)《XX区XX街道排水系统规划修编》(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2008.03)(初审稿); (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

(3)《埋地聚乙烯排水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 164:2004); (4)《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97);

8

(5)《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标准》(GB/T 11836-1999); (6)《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35-97); (7)《钢结构设计规范》(GBJ 17-88)。 2、设计资料及技术标准 (1)本院测量队实测地形图; (2)排水体制:

充分利用了已建排水管网系统,近期采用截污式合流制,在有条件的局部新建区域采用雨污分流制。

(3)污水量根据《XX区XX街道排水系统规划修编》(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2008.03),按378/cap.d污水量指标计算,截流倍数n=1.0;

(4)本工程管道设计坡度不小于0.001,流速干管不小于0.65m/s,支管不小于0.70 m/s。

3、设计说明

(1)本工程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和1954年北京坐标系统;设计图尺寸单位,管径以毫米为单位,其余以米计。

(2)管材:明挖采用高密度聚乙烯结构壁缠绕管,管材环刚度应大于8KN/ m2,弯曲受拉强度应大于80Mpa。质量标准必须符合《埋地聚乙烯排水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 164:2004)的规定,所注管径DN均指管内径。管道连接采用电热熔连接方式。

(3)开挖管管坑两侧回填石屑,管顶至路基回填石屑,并用水冲实(详见结构图)。高密度聚乙烯(HDPE)双壁波纹管的施工应严格执行《埋地聚乙烯排水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 164:2004)的要求,并按国标(GB 50268-97)《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进行闭水试验合格后方可覆土。

(4)检查井采用马路甲式(配QT500-7球墨铸铁防盗井盖),井面标高为暂定,所有井面标高与原地面接顺,井环可等路面成型后再座浆。污水检查井盖配带“污”字,检查井井底设流槽,井身内外用水泥沙浆批荡20mm厚,详见本院排水工程通用图。

(5)管道地基容许承载力必须达到100Kpa,如果开挖后与设计有出入,应通知设计人另作处理。

(6)横穿河涌的管道采用钢管,管内外有作防腐处理,采用KY重防腐涂料内外漆,涂层厚320um,颜色选用黑色。

9

(7)因旧路地下已敷设的各种管线较多,为确保施工安全,施工开挖前应由业主组织与有关管线部门进行协调,核实无误后方可挖,开挖时对已有地下管线做好保护措施。

(8)对沿线两侧的污水排出口及合流管应全部接入本截污管中。确认为雨水口的保留现状,不接入截污管内。

(9)在旧路上施工,污水管与房屋较近时,要进行房屋支护,确保安全方可开挖施工。 (10)污水管道安装安毕后按《埋地聚乙烯排水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 164:2004)及国标(GB 50268-97)《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进行闭水试验,合格后方可覆土。

(11)管道开挖对破坏原有的路面按大样图整版修复。 (12)其他未尽事宜按相关国家规范及标准执行。 4、纳污范围及纳污面积

本工程所在路段位于XX街道凤翔工业区,XX河按现状涌宽度设计,南岸设截污管DN400~700,主要收集管道沿线南侧地块的合流污水,并接收北侧的凤翔工业区排入XX河的污水,通过金翔路、红岗路污水管道排入设计的凤翔污水泵站。

5、设计流量和设计流速

根据规划污水量进水污水管径计算,然后根据截流倍数n0=1.0对设计污水管的过流能力进行较核,按大值设计污水管的管径。设计坡度不小于0.001流速干管不小于0.60m/s,支管不小于0.70m/s.

6、工程方案

(1)XX河上游截污工程

a)截污管敷设在XX河现有道路上,开挖的管道埋深在1.64米~4.508米左右,管线总长3985米, 截污管管径在d400~d800。主要收集管道沿线南侧地块的合流污水,并接收北侧的凤翔工业区排入XX河的污水,通过金翔路、红岗路污水管道排入设计的凤翔污水泵站。

管道开挖后破损的路面需要修复,修复面积12160m2。

b)管材设计:管径≤600mm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缠绕结构壁管,环钢度大于8KN/m2;管径≥600mm采用II级钢筋混凝土管,顶管采用III级钢筋混凝土管;横穿河道的管道采用钢管,管内外作防腐处理,采用KY重防腐涂料内外漆,涂层厚320mm,颜色选用黑色。检查井采用马路甲式(配QT500-7球墨铸铁防盗井盖),污水检查井盖配带“污”字,检查井

10

底设流槽,井身内外用水泥砂浆批荡20mm厚。

c)基础:管道及基坑开挖采用拉森钢板桩支护, 基础采用Φ500水泥搅拌桩加固;W3~W8、W12~W16范围内距电塔及房屋较近的采用Φ500旋喷桩加固保护。管道基础回填300mm碎石砂、200mm石屑垫层;管道两侧及管顶以上回填石屑至路基。

(2)施工方法

开挖施工管道管径≤600mm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缠绕结构壁管,管材环钢度大于8KN/m2,弯曲受拉强度应大于80MPa。质量标准必须符合《埋地聚乙烯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 164:2004)的规定。管径≥600mm采用II级钢筋混凝土管,顶管采用III级钢筋混凝土管;横穿河道的管道采用钢管,管内外作防腐处理,采用KY重防腐涂料内外漆,涂层厚320mm,颜色选用黑色。管道基础回填300mm碎石砂、200mm石屑垫层、开挖管管坑两侧及管顶以上至路基回填石屑。按国标GB50268-97《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进行闭水试验合格后方可覆土。

因旧路地下已敷设的各种管线较多,为确保施工安全,施工开挖前应由业主组织与有关管线部门进行协调,核实无误后方可开挖,开挖时对已有地下管线做好保护措施。在旧路上施工,污水管与房屋较近时,要进行房屋支护,确保安全后方可开挖施工。

1.3 项目申报概况

1.3.1 咨询单位情况

XX,本单位具有甲级工程咨询资质。

1.3.2 申请报告工作依据

1、广东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 2、项目申请报告通用文本(2007年)

3、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2006年) 4、双方签订的咨询合同书

5、《XX市XX区XX街道排水系统规划修编》(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2008.04)(初审稿)

6、《XX区XX街道办事处道路规划网》 7、《XX街道办事处人口规划情况》;

11

8、XX区大门污水处理厂(三期)污水系统管网工程图纸(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2008.05)

9、相关的法规和行业文件

1.4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大门污水处理厂位于XX街道大门马岗桥侧,项目所在地周围分布有数间工业企业,包括新业水泥制件厂、胜意水泥搅拌厂、顺旅汽车修配厂、太湖建材制品有限公司、XX糖厂、XX酒厂、新奇力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新盈染整、汤浅蓄电池有限公司等建设项目。项目所在地南侧和西侧分布有马岗大桥脚,采用岸边排放方式。另外还有少量企业工人生活污水的污染,以及本项目一期和二期工程排放的尾水,这些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彻底而直接排入河涌的数量远远超出了河涌水体的自净能力,严重的污染水体不仅破坏了水体生态平衡系统,而且还影响城市景观和下游邻近河流的水产资源、农业灌溉,影响居民的生活用水、身心健康,直接制约了城市环境的进一步发展,因此,XX街道办事处政府计划对街区生活污水进行治理。XX街道办事处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为XX街道办事处区,三期厂外外收集系统——XX河上游截污工程主要包括XX河上游范围,纳污范围为XX街道南部片。本次设计按照人均综合城市用水量为850升/人.日,每吨自来水产污系数按0.85计算,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工程设计规模为5万m3/d,三期工程一是投入使用,大门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预计达到11万m3/d。合计4015万m3/d,可以极大地改善三期管网收集范围的城市环境 及减轻对纳污河涌的污染。

1.5 项目研究结论

1、项目规模:大门污水处理厂(三期)污水系统管网工程项目建成后收集水量为5万吨/日,三期截污工程——XX河上游截污工程建设内容包括管网主线总长约4公里。

2、项目工程技术方案:经过对大门污水处理厂(三期)污水系统管网工程——XX河上游截污工程的方案进行了论证,结果表明,管道在平面布置方式上,宜采用分期实施,中途加压的方案,即以近远期结合的方式,先铺设截污主干管,远期铺设次干管。中间设置加压泵站,减少管径埋深。管材经过比较后,在污水收集及雨水收集干管为重力流的管段应采用钢筋混凝土管。在埋深较大,需要采用顶管的管段,可采用顶管专用钢筋砼管。过河重力管采用沉管法施工。

12

3、环境保护:本项目建设完成运行后,将会直接改善XX街道办事处城市水质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改善街区的水体、卫生环境,改善城市形象,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4、投资估算:大门污水处理厂(三期)污水系统管网工程——XX河上游截污工程计划投资总额3894.40万元中,约3859.89万元用于建设投资,约34.51万元是铺底流动资金,建设期利息116.17万元。建设投资3743.12万元其中包括管网工程费3509.30万元,工程其他建设费199.33万元,预备费35.09万元。

5、资金筹措:本项目所需资金(总投资)的20.74%,即776.42万元为企业自有资金,其余2967.30万元(即项目总投资的79.26%)通过银行贷款解决。

6、经济评论:本项目以准BOT方式建设,即由XX市XX区源溢水务环保有限公司负责本项目的资金筹措,同时负责建设、营运和维护,由XX市XX区年度财政预算安排在BOT年限内对XX市XX区源溢水务环保有限公司的投资债务逐年还本付息,同时负责按照0.40元/吨支付维护管理污水收集系统(含污水提升泵站)的维护管理费用,并向XX市XX区源溢水务环保有限公司支付1%的年投资利润。

7、建设计划:项目拟计划于2008年11月动工建设,建设期3个月,2009年2月底完工, 2009年5月投入使用。

13

第2章 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

2.1 发展规划分析

2.1.1 总体规划

《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坚持以生态组团城市建设推进现代化大城市建设,加快推进“2+5”组团城市建设,促进人口、资源、公共服务设施和土地利用向各组团集中,切实处理好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全面实施“2+5”组团城市发展规划,加快建设中心组团和XX容桂组团两个100万人口以上的新城区,培育狮山组团、西南组团、西江组团、大沥组团、九江龙江组团五个30万~50万人口规模以下的小城镇,形成四级城镇等级结构,推进新型城乡协调发展。发挥中心组团建设的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突出各组团的发展特色,提升中心城镇建设水平。积极参与广佛都市圈建设,形成在空间形态上与珠江东西岸的“港深—珠澳”相呼应的现代化大都市圈。到2010年,全市城市化水平达到80%以上,中心城区城市水平达到85%。”

2.1.2 区域规划

《XX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建设产业强区、文化名区、现代化区域城市和文明富裕和谐XX为总目标,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城市建设现代化和提升社会发展水平为重点,坚持以人为本、深化改革、统筹发展,全面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国际经步伐,提升XX区域综合竞争力,为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加快现代城市建筑标志建设,保护传统岭南水乡生态和历史文物,实施“护貌、美颜、扬韵、铸魂”工程,建设生态良好的的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现代化城市。

XX容桂组团中的XX组团位于中心城区中部,风景秀丽,面积80.34平方公里,是中心城区的商贸中心、文化中心、重要的居住区,全区的交通枢纽之一,重点建设高质量的住区和第三产业。XX分组团西部适当发展一类工业用地。完善老城区;重点向南、东发展新城区分组团、东部片区、XX科技工业园A区(XX工业园)。向西完善建设凤翔工业区,衔接

14

勒流镇的富安工业区。

2.1.3 行业规划

“十一五”规划以区域污染综合治理为重点,以环境治理和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有效

削减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使XX区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得到有效控制,达到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要求和创建生态城市。 环境保护目标与指标: 1.环境保护总体目标。

根据《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2004),XX区环境质量与污染控制指标和标准不得低于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纲要的要求,同时,为配合XX市“创模”要求,2006年,各考核指标必须达到国家“创模”标准。

参考《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考核标准(试行)》,结合XX区环境质量现状,初步确定XX区在不同规划年限环境保护目标和指标。初步确定的XX区环境质量与污染控制指标见表4-1所示,包括XX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环境规划指标体系,它是保障XX区“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目标按期实现的重要衡量和监视手段,主要由社会经济指标、污染控制、环境质量、环境建设、环境管理五部份指标组成。 (1)2007年近期规划目标

XX区环境基础设施基本配套完善,各类污染源得到有效治理,整体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提高。

区内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基本保持在国家地面水II~III类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继续保持100%;省控(含国控)断面水质达标率继续保持100%,跨市(区)河流交界断面水质达标率继续保持100%,部分流经城镇严重污染的河段水环境质量有明显的改善,基本消除流经城市河段的黑臭现象;环境空气质量名胜风景区、生态保护区控制在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其余地区基本控制在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机动车尾气达标率在85%以上;达到各功能区环境噪声标准,声环境质量较好,城区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到65%以上;工业污染和生态破坏得到控制,工业用水重复率达到22%以上,清洁能源普及率100%,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继续保持在95%以上;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以上;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平方米,城乡环境质量与人民生活水平相适应。

(2)2010年中期规划目标

15

实施“三线”战略,以蓝线建设为重点,加强红线调控能力,以区域污染综合治理为重点,以环境治理和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有效削减污染物的排放总量,XX区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得到有效控制,达到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要求。 环境控制性指标:2010年,环境保护护投资占GDP3.0%,单位GDP用水量43.8吨/万元,单位GDP能耗0.67吨标煤/万元,单位GDPCOD排放强度1.4千克/万元,单位GDP-SO2排放强度1.6千克/万元,单位GDP-NOx排放强度2.5千克/万元。

区内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基本保持在国家地面水II类标准,内河涌水质达IV类;环境空气质量名胜风景区、生态保护区控制在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其余地区基本控制在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机动车尾气达标率在90%以上;达到各功能区环境噪声标准,声环境质量较好,城区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到65%以上;工业污染和生态破坏得到控制,工业用水重复率达到25%以上,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在95%以上;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平方米。 2.环境保护目标分解。

2006年底前,完成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创建工作,并通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验收。2007年底前,初步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2010年底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各项环境指标要求。 (1)水环境保护

按照水环境功能区水质目标要求,实现各功能区的达标。2006年底前,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规模达到35万吨/日,污水处理率达70%;2007年底前,应分别达到45.2万吨/日、污水处理率达70%以上;2010年底前,应分别达到73.4万吨/日、污水处理率达75%。严格保护北江集水区、西江集水区,北江水系供水河道、西江水系供水河道以及区内纳入饮用水源的水库及其集水区。整治XX水道、XX区河涌体系及其它区内污染严重内河涌。确保XX水道水质达到饮用水源水质标准。 (2)城市(片区)污水集中处理系统建设

“十一五”期间XX区将以河网分布情况和排水现状为依据,统一规划,协调发展,分汇水区、按系统分期建设和完善城市(片区)污水处理系统,继续增加片区污水处理厂的数量并扩大规模,同步完善片区市政排水管网建设,为城市(片区)污水集中处理创造条件,进一步提高XX区城镇居民生活污水处理率,改善区内水环境状况。参考《XX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2-2020)》,至2010年底前XX区将新建、扩建16座污水处理厂,完成配套的排水管网工程,污水总处理能力达70万吨/日,总投资约为8.5亿元。具体参见表5-1-3。

16

表5-1-3污水处理厂规划及排入水体一览表

排水分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XX区 污水处理厂 服务区镇 名称 大门污水处理厂 逢沙污水处理厂 容边污水处理厂 高黎污水处理厂 新塘污水处理厂 三注污水处理厂 北滘污水处理厂 陈村污水处理厂 新埠污水处理厂 黄连污水处理厂 荷村污水处理厂 北围污水处理厂 大坝污水处理厂 同兴污水处理厂 杏坛污水处理厂 均安污水处理厂 规模(万吨/日) 18 10 21 7 5 7-10 13 10 9 4 8 5 5 8 12 10 155 最终排入水体 XX支流 李家沙水道 桂洲水道 洪沥奇 伦教大涌 李家沙水道 潭洲水道 陈村涌 XX支流 XX水道 东平水道 XX水道 XX支流 甘竹溪 XX支流 海洲水道 污水排放口 沙头河段 五沙大桥北河段 容边河段 规划容桂-潭洲大桥南 新塘段 三善大桥南 大沙大桥北侧 广珠高速公路西侧 新埠河段 规划黄连-乐从大桥北 荷村段 大坝河段水源保护区下游 跃进闸河段 龙江同兴河段 上洲闸河段 新沙河段 容桂区 伦教区 北滘镇 陈村镇 勒流镇 乐从镇 XX街道办事处 杏坛镇 均安镇 合计

(3)2007年底前近期实施计划

XX区“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2005~2007年底前实施主要行动计划如附表1。

17

附表1: 2005—2007年底XX区环境保护规划实施主要行动计划表

总投资(万元) 46435 序号 二、 项目具体内容 水污染控制工程 大门污水处理厂及规模 实施单位 XX区协助单位 XX区建设局 完成时限 2007年底责任单位 备注 01 截污管网系统工程(三期) 北滘污水处理厂及3万吨/日 6100 区环保局 完成 地方财政资金,鼓区环保局 励采用BOT投资政府 XX区3万吨/日 8000 政府 XX区建设局 2007年底完成 02 截污管网系统工程(二期) 陈村污水处理厂及XX区2万吨/日 4300 政府 XX区建设局 2007年底完成 方式 区环保局 03 截污管网系统工程(二期) XX区04 眉蕉河企业搬迁 20家 5800 政府 XX区05 金斗涌治理 XX区内河涌整治工06 程 XX区内河涌河道保07 洁工程及水浮莲和养殖场清理工作 4500 16535 4公里 1200 政府 XX区政府 XX区建设局 XX区水利局 XX区水利局 2007年底完成 2007年底完成 2010年底完成 2005年底完成 区环保局 企业自有资金 区环保局 地方财政资金 地方财政区环保局 资金 XX区政府 水利局 区环保局 区政府投入

(4)2010年底前中期实施计划

XX区“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2008~2010年底前实施主要行动计划如附表2。

18

附表2 :2008—2010年底XX区环境保护规划实施主要行动计划表

序号 二、 项目具体内容 水污染控制工程 容桂第一污水处理厂及截规模 4万吨总投资(万元) 95040 实施单位 XX区政协助单位 XX区建设局 完成时限 2010年底完成 责任单位 区环保局 备注 01 7200 污管网系统工程(二期) 容桂第二污水处理厂及截/日 2万吨3600 污管网系统工程 伦教污水处理厂及截污管/日 3万吨7200 网系统工程(二期) 北滘污水处理厂及截污管/日 3万吨8000 网系统工程(三期) 陈村污水处理厂及截污管/日 2万吨4300 网系统工程(三期) 乐从污水处理厂及截污管/日 3万吨7200 网系统工程(二期) 龙江第一污水处理厂及截/日 3万吨7100 污管网系统工程(二期) 龙江第二污水处理厂及截/日 1万吨2300 污管网系统工程 勒流污水处理厂及截污管/日 3万吨8600 网系统工程(二期) 均安第一污水处理厂及截/日 2万吨7800 污管网系统工程(二期) 杏坛污水处理厂及截污管/日 2万吨6800 网系统工程(二期) /日 24803 府 XX区政府 XX区政府 XX区政府 XX区政府 XX区政府 XX区政府 XX区政府 XX区政府 XX区政府 XX区政府 XX区政XX区建设局 XX区建设局 XX区建设局 XX区建设局 XX区建设局 XX区建设局 XX区建设局 XX区建设局 XX区建设局 XX区建设局 XX区水利局 XX区水利局 2010年底完成 2010年底完成 2010年底完成 2010年底完成 2010年底完成 2010年底完成 2010年底完成 2010年底完成 2010年底完成 2010年底完成 2010年底完成 2010年底完成 02 区环保局 03 区环保局 04 区环保局 地方财区环保局 政资金,鼓励采区环保局 用BOT投资方区环保局 式 05 06 07 08 区环保局 09 区环保局 10 区环保局 11 区环保局 地方财政资金 地方财政资金 12 XX区内河涌整治工程 XX区主干河涌两岸绿化工府 XX区政区环保局 13 程 137 府 区环保局 2.1.4 XX街道办事处给排水工程现状规划

1.排水现状

19

排水为近期为截污合流制,在有条件的局部新建区域采用雨污分流制,XX街区内建有大门污水处理厂,已完成一、二期建设。主要接纳并处理XX街道的生活污水,运行状况良好,随着城区不断扩大,工艺发展,人口增长,城市污水量也迅速增加,大门污水厂现有的处理能力已不能满足要求。

2.项目布局规划情况

(1)污水管网布置基本原则:

a)污水主干管按远期2020年一次规划设计,管径按远期设计流量确定,主干管根据近、远期的发展,分段铺设。

b)污水管按排水专项规划确定的管径和具体走向,设计流量按各排水分区的建设面积比流量计算,以此确定管径。

c)污水管道布置求符合地形变化趋势,顺坡排水,线路短捷,减少管道埋深和管道迂回往返,降低工程造价,确保良好的水力条件。

d)在设计充满度条件下,重力流污水管道最小设计流速不小于0.6m/s。

e)仔细研究管道敷设坡度与地面坡度之间的关系,所确定的管道坡道,既能满足最小设计流速的要求,又不使管道的埋深过大。

f)确定合理的管道埋深。污水管起端覆土以使所报务街坊污水管能顺利接入,并满足与其他管线竖向交叉的需要。一般干管管顶最小覆土深度控制在1.5~2.0左右。当污水管道埋深超过6~8m左右时,原则上宜设置污水中途提升泵站,介泵站数量应尽可能减少。

g)在地面坡度太大的地区,为了减少管内流速,防止管壁冲刷,在适当的地方设置跌水井。

(2)管线综合原则:

尽管本次设计只针对污水管道,但道路下还有很多其他管道,如给水管、雨水管渠、燃气管、电力电缆沟、电信管等,在进行污水管道布置时,在平面上和竖向上应处理好与这此管道的关系,即应考虑管线综合问题。管道布置应符合《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的要求。

a)管线综合平面位置

给水管、燃气管均属压力管,运行中易造成破坏,需经常进行破土维护及检修,宜布置在人行道下。

雨水管渠由于截面积较大,土方工程量较大,宜布置在道路中心或道路两侧,以便街坊雨水和道路雨水口接入。

20

电缆沟和电信管道一般布置在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下。

污水管一般和电缆沟布于同侧,以利于电缆沟排水井就近接入污水检查井中。污水管布设于车行道或非机动车道下,有利于管道疏通车运行和维护。

b)管线综合竖向布置

各种管线在竖向上均有安装净距等要求,按规范执行。管道在竖向布局上从上至下一般应为:

①电力电缆沟;

②电信、给水、燃气管道; ③雨水管渠; ④污水管道。

当管线综合在竖向上发生冲突时,宜按下一列原则进行协调: ①压力管线让重力自流管线; ②分支管线让主干管线; ③小管径管线让大管径管线; ④可弯曲管线让不易弯曲管线。

2.2 行业准入分析

XX市XX区源溢水务环保有限公司是根据《XX区大门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项目特许经营权合同书》要求2008年5月成立的项目管理公司。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经营范围为对城市污水进行处理,且从由以上的所论述的XX区整体规划和区域规划所知,拟建项目符合XX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规划。项目目标和规划内容非常衔接和协调,符合产业政策要求。因此,大门三期污水管网的建设安全符合相关行业准入政策。

2.2.1 项目开发进展情况

1、土地取得情况

本项目所需的土地大部分是利用已有道路,该部分不需要征地拆迁。 2、开发企业资质情况

XX市XX区源溢水务环保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元,于2008年5月5日取得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21

3、目开发前期准备情况

本项目已完成了地质勘察、环境影响评价、规划方案设计等前期工作,投资必须的20%资金已到位,现进入项目申请程序。

总体而言,本项目建设单位已取得有效资质,建设用地是合法取得的国有土地,已通过环境影响审批,并严格按照规划条件进行规划设计,完全符合行业准入政策和标准。

22

第3章 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

3.1 资源开发方案

3.1.1 建设地区的资源

1、地理环境

本项目位于XX河上游,该地区位于XX街道的西北方向,交通便利,地理条件十分优越。

本项目所在地属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地势平坦,由西江、北江泥沙长期淤积而成,平均海拔约1.4m(黄海高程系)。本项目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于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日照时间长,雨量充沛,常年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为22.6℃,一月份平均气温为14.2℃,极端最低气温为1.6℃,七月份平均气温为28.9℃极端最高气温为37.5℃。年平均气压为1011.4白帕。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724.0mm,最大年平均降雨量为2257.7mm,最小年平均降雨量为1225.0mm,降雨多集中在4~9月份,年蒸发量为1581.9mm。多年来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8%,最大年均相对湿度为80%,最小年均相对湿度为73%。该地区主导风向为南风(S),频率为13.3%,次主导风箱为东南风(SE),频率为10.5%,北风(N)频率为9.46%,该地区长年平均风速为2.0m/s。若是受到强台风垄击,锋利可达12级,风速高达33m/s,年均日照时数为1720.8小时。

2、地质情况

XX区周围地区表层均为第四系沉积物,马宁山山岩,由震旦系深变质黑云母石英砂岩、混合岩与片麻岩、混合花岗岩组成。XX区人工开挖鱼塘星罗棋布。第四系沉积物,地质多属主要为淤泥粘土、砂质粘土、淤泥层中还颁布有大量的蚝壳,代表珠江三角洲昔日的海相环境。

3、水资源

XX区是一个河网纵横交错,水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流经XX街道内部和边缘的河流包括李家沙水道、容桂水道、XX支流、XX内河、金斗涌、桂畔海等,容桂水道部分河段属于水源保护区、其它外河与内河涌属于非水源保护区。李家沙水道、容桂水道、XX支流执行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大连内河、金陡涌、桂畔海执行标准为GB3838-2002Ⅳ类标准。

XX支流上游连接甘竹溪和XX水道,下游连接容桂水道,平均河流宽度为250~300米,

23

平均河深为5米,枯水期涨潮时平均流量为113.0m3/s。

XX河为流经XX街道的内河涌,目前由于XX街区大部分生活污水通过管网输送质基符合GN3838-2002之Ⅳ类标准。

4、植物资源

本项目所在区域发球南来热带,气候温和多雨,地带性植被属于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雨林。由于长期受人类破坏,原秤杆被基本上破坏殆尽,只保留一此次生植被。林木植被方面,以常绿阔叶树为主,混生一些落叶树种;组成乔木植物群落的种类主要是松、杉科、山茶科、壳豆科、樟科、灌草丛植补有乔木科及羊齿类植物等。

5、光热资源

XX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全年夏长冬短,一般4月中旬至10月下旬为夏季,元月初至2月上旬为冬季;日照充足,年均日照时数1855.6小时。年平均气温21.9度,极端最低气温为1.1度,极端最高气温37.7度。日最高气温≥30度的日数有120天,而≥35度的日数仅有5.5天。

6、原材料

项目建设过程中需要消耗砂、石等原材料,XX均安河道原为海砂主要供应地方,现已逐渐停止开采;XX陈村原可供应部分建筑用石,现在也停止开采。

3.1.2 项目需占用资源

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中与人类社会发展有关的,能被利用来产生使用价值并影响劳动生产率的自然诸要素。它包括有开的土地、水体、动植物、矿产和无形的光、热等资源。本项目需要利用的自然资源比较广泛,我们以合理利用保护资源为原则,保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1、土地资源

本项目管线深埋地下,所经地方利用已有的道路和规划中的道路用地,基本不占用土地。 2、水资源

本项目的施工用水、生活用水、绿化用水由XX区供水总公司供给,可由附近的市政干管接入使用。由于不占用地(表)下水,只要做好污水排放,不会对XX水资源造成影响。

3、建设原材料

本项目的开发建设过程中需要建筑材料主要包括:水泥、砂、石、钢材、各类砼管、压力管等,这些资源和材料的利用涉及项目开发建设的全过程,其提供直接影响项目的整体

24

实施进度。按相关安全估算,材料费占工程总造价的60%以上,水泥、砂、石、钢材、各类管件等原材料占绝对比重。

3.2 资源利用方案

3.2.1 土地资源利用方案

2006年6月29日《XX市XX区人民政府关于严格管理高效利用土地的意见》指出:目前XX人多地少、后备土地资源相对匮乏、城市化水平较高,贯彻落实“挖潜、利用、控管”六字方针,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XX区土地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十一五”规划》指出,“按照保护优先,兼顾治理的要求,坚持土地的开发、利用、整理和保护相结合,保护和发送生态环境,合理安排区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用地,确保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实现土地生产力的持续稳定增长,保证土地资源潜力,达到生态合理性、经济效益性和社会可承受性,保障区域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2.2 水资源的利用

《XX区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反映,2003年全区用水总量为8.65亿m3,各类用水分别为工业用水1.27亿m3,占总用水的14.7%;火电冷却用水2.4亿m3,占总用水27.7%;农业用水2.71亿m3,占总用水的31.3%;城镇生活用水2.27亿m3,占总用水的26.3%。随着XX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对水资源利用的需求呈上升趋势,但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使水资源利用现状与可持续利用要求不相协调,已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项目水资源主要是日常管理人员的生活用水和施工用水,对水资源的需求较少,因此不会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2.3 原材料的利用

对主要工程所用原材料采购要按科学合理的办法来进行物料需求计划的编制,材料采购科学合理,合理控制成本与供应时间和供应量的问题。其他零星材料和辅助材料,企业采购部门也不能轻视,这些材料的缺少或延期供应也会影响到工程建设的正常进行。

各种材料采购主要以供应商供应为主,这样可以尽量做到节约材料,并且加强项目实施管理。项目在具体施工过程中通过招投标方式选择合格供应商,通过严格控制的供方选

25

择和流程化的招投标制度对项目所需的能源、原材料和设备的品牌、规格、质量等进行严格的筛选和控制,保证材料的供应与政府相关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26

第4章 节能分析

4.1 能源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

4.1.1 能源供应状况

本项目水电供应来源于市政配套,其中XX电网供电、XX区供水总公司供水。 1、供电状况

根据XX市的“十一五”电网建设规划,XX电网基建投资约占整个XX约1/3。其中包括,XX将新建500千伏变电站1座;使 220千伏变电站总数达到8座;使110千伏变电站总数达到50座等。同时,还将全面推进配电网的建设和改造。据保守预测,到2010年,XX社会用电量将达133亿千瓦时,最高负荷将达到254万千瓦,两者年均增速均将达11%。

本项目附近XX电力供充足。 2、供水状况

本项目附近供水相关配套设施完善,泵房和施工时用水可以直接与市政供水管驳接供水。

3、能耗指标

年耗电量:350万千瓦时。

4.2 节能措放和效果分析

能源建设已成为当今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主题之一,合理利用能源,有效降低能耗也被列为目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课题。

本项目属于环保建设工程,不能开发和产生新的能源,必须把集约放在第一位。 1. 施工期的节能

在施工期间的节能工作,主要是要求在施工过程中采取各种必要可行的节能措施,包括不使用“病态的”或“淘汰的”施工机械和设备,尽量采用各种新工艺、新设备,加强施工工地的现场管理,坚决杜绝各种浪费现象。

2.运行期间的节能

(1)为满足XX区大门污水处理厂第三期工程能收集到5万m3/d的污水,在现有排水专项规划的基础上节约投资,需进一步优化其管道布置系统。主要是根据XX街道办事处的现

27

状,确定需要实施的工程内容。基本思路为:将各居住小区的污水接入沿道路敷设的污水管。

(2) 污水处理厂的主要运行费用是电费,因此通过改进曝气系统,选用节能的曝气装置,提高水泵的运行效率是节省电费的重要措施。 (3)自动化控制和高效率动力系统

全方位的自动化控制是低能耗的第二个原因。为了进一步达到节能的目的,先进的工艺必须能够随时通过高自动化的PLC而自动调节风量。采用此装置后,曝气系统可节省电耗20%-30%。运行中系统耗能始终处于最优化状态。在中途提升泵站生产工艺中,安装自控仪表,控制设备的运转台数,节约了能源;

(4)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做到了一次提升,减少水头损失,节省了提升的动力消耗; (5)选用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合理选择主变电所位置,使其处于负荷中心。

(6)为了节约水资源,中途提升泵站用地考虑到了污水回用,污泥脱水机及其它设备的冲洗、周边绿化用水和道路洒水,均考虑到利用处理后的污水替代自来水。

28

第5章 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分析

5.1 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

5.1.1 项目建设地点

本项目位于XX市XX区XX街道办事处。本建设项目是为配套大门污水处理厂(三期)污水处理系统而建的污水管网收集系统。本项目污水管网系统为XX河上游截污工程。主要收集管道沿线南侧地块的合流污水,并接收北侧的凤翔工业区排入XX河的污水,通过金翔路、红岗路污水管道排入设计的凤翔污水泵站,管道长度约4公里,最大管径DN1000mm。

5.1.2 项目用地取得及现状

本项目管线深埋地下,所经地方在大部分利用已有的道路,此部分不需征地。

5.1.3 项目建设影响因素分析

1、地质情况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本项目建设场地岩土层按地质成因分为第四系填土、冲积土、残积土和震旦系花岗片麻岩四层。场地位于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区,地下水类型属孔隙潜水,静止水位埋深0.00-3.10米,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地下水未受工业污染,地下水对混凝土不具腐蚀性,对混凝土中的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场地土类型属中软场地土,场地覆盖厚度约为13-72米,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Ⅶ度,采用预应力管桩基础,基坑安全等级属二级。

2、生态与矿产

XX区土壤共分3个土类,5个亚类,9个土属,18个土种。3个土类为水稻土、基水地(人工堆叠土)和赤红壤。

XX区人烟稠密,土地、水域利用率高,植被以人工占绝大多数,野生动植物种类不多。随着经济建设不断发展,原有的品种正日渐减少。

据地质部门勘查,XX区境若干地点有褐铁矿、铅锌矿、黄铜矿、黄铁矿、锰铁矿的矿化现象以及重晶石、钾长石、玻璃砂、石英岩、泥炭土、粘土等非金属材料分布,但均不具备工业开采价值。

29

XX区地处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一片地势低洼的冲积平原,境内河流交错成网。本项目临近容桂水道,由龙涌沙顶起,经容奇至板沙尾止,长19.5Km,河宽260-500m,集雨面积为318.8Km2。

3、项目影响

原生态、矿床、文物影响:

由于本项目的建设,可能会破坏原生态的土壤,但通过减少水土流失的措施落实,能把影响建设到最低。初步探明,本项目地下不存在有价值的矿床和文物。

5.2 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规划方案

本项目管线深埋地下,所经地方在大部分利用已有的道路,此部分不需征地。

30

第6章 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

6.1 环境和生态现状

6.1.1 自然条件

XX位于珠江三角洲腹部,靠近广州、深圳等大中城市,毗邻港澳,面积806平方公里,共有4个街道办事处和6个镇,常住人口116.31万人,流动人口86.9万人,旅居港澳台乡亲及国外华侨40多万人。XX地处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上,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21.9℃,年降下雨量1626.8毫米。

6.1.2 XX环境现状

2006年,在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XX全区上下协调共进,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投入,深化环境整治,加强环境管理,全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削减:由于大部分工企业按要求使用低硫燃料,个别重点控制企业还建设了脱硫治理设施,2006年我区的二氧化硫排放量比上一年显著减少;通过严格实施排污问题控制、加快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严厉打击非法排污行为,全区废水和COD排放量均比上一年有所减少。全区环境质量仍基本保持稳定:主要河道水质保持优级;但内河涌水质属管理方式污染级,比上一年有所下降;大气环境中,二氧化硫年均浓度超过国家二级标准,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的年均浓度符合国家二级标准,降尘年均值符合广东省暂定标准,大气综合污染指数有所上升。全区各镇、街道综合区域噪声昼间等效声级平均值符合2类区标准,交通道路噪声昼间等效声路长回权平均值符合4类区标准年区委区政府以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为契机,大力推动各项环境综合整治,严格控制污染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效果。其中,本项目所处地区的环境状况如下:

1、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

本项目产生的废水主要为建筑施工产生的废水,沉淀处理后,排入施工附近的内河涌;项目不设临时生活区,五生活污水产生。内河涌执行水质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31

(GB3838-2002)之Ⅳ类标准,采用XX区环境保护监测站2007年对XX街道常规监测数据,监测项目BOD5、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等,监测数据如下:

2007年XX内河涌水质的常规监测数据 (单位:mg/L) 项目 平均值 最大值 最小值 标准值 DO CODMn 3.43 4.20 2.15 4.56 ≥3.0 5.90 3.10 ≤10 BOD5 3.10 3.80 2.4 ≤6.0 氨氮 0.826 1.208 0.587 ≤1.5 CODcr 20.7 28.0 16.0 ≤30 总磷 硫化物 石油类 0.175 0.020 0.017 0.264 0.104 ≤0.3 0.026 0.017 ≤0.5 0.040 0.005 ≤0.5 从以上监测数据来看,XX河水质除溶解氧超标外,其余各项水质指标均达到要求,大门污水处理厂一、二期的投入运行对改善XX内河涌水环境质量起着关键作用。

2、空气环境质量状况

为评价本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现状,采用XX区环境保护监测站2007年对XX街道常规监测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价。该地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2000年修订版)中的二级标准,监测结果如下:

2007年XX街道大气环境常规监测的数据 (单位:mg/Nm3)

污染物 SO2 NO2 PM10 一季度 二季度 季日 季日 均值 均值 0.062 0.069 0.079 0.050 0.048 0.059 三季度 季日 均值 0.035 0.040 0.045 四季度 全 年 季日 年日超标率日均值 均值 均值 (%) 范围 0.056 0.073 0.076 0.051 0.057 0.065 0.64 4.57 2.63 0.003~0.203 0.002~0.322 0.013~0.376 日均值浓度标准 0.15 0.12 0.15 从监测数据统计结果得出,本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综合污染指数为0.77,综合结果表现为“轻污染”。

32

3、声环境状况

为了了解项目所在地声音环境质量现状,在项目经过的路线布设4个监测点,对附近区域的声环境进行现场实测。参照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要求进行测量。监测结果如下:

表4 噪声现状监测数据 (单位:dB(A))

测点编号 1# 2# 3# 4# 时段 昼 夜 昼 夜 昼 夜 昼 夜 LeqdB(A) 64.3 53.4 63.2 54.3 64.1 54.3 64.7 54.2 标准 3类,65 3类,55 3类,65 3类,55 3类,65 3类,55 3类,65 3类,55 按照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的规定,本项目所在地执行《声音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3类标准:3类标准为昼间≤65分贝;夜间≤55分贝。从监测结果来看,目前建设项目所在地噪声,无论是昼夜均可以达到标准要求。

6.2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6.2.1 环境影响简要分析

1、水污染源:

(1) 施工过程遇雨天产生的泥浆水。 2、大气污染源:

(1)项目在施工过程的挖掘、堆料活动、材料装卸和搅拌等产生的扬尘; (2)各种施工机械设备燃烧柴油,排放出烟尘、CO、HC、NOX等污染物质。 3、噪声污染源:

施工设备(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运输这辆会产生机械噪声。 4、固体废弃物:

(1)各种建筑废料,比如水泥包装袋、纸品、各种砂石碎石等;

33

(2)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

6.2.2 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

环境影响分析

(一)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

本项目施工期的工程建设主要包括污水收集管道系统主干管和支管的建设,相应的环境影响包括水土流失、建筑扬尘、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建筑废水、施工机械设备废气排放、施工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1.水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废水主要是来自开挖沟槽引起部分泥土的堆砌,雨水冲刷造成泥浆水的地表径流。

本项目沟槽开挖深3米左右,开挖过程不会产生泥浆水。且项目的施工期自11月开始,为时3个月,XX地区在冬季降雨量较小,基本无暴雨天气,所以在雨天产生泥浆水的现象较少,对环境影响不大。

本工程建设单位决定不设临时生活区,施工人员就餐由外卖送给,所以无施工生活污水排放。

2.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1)施工扬尘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由于填土方砂土颗粒物粒径较粗,扬尘产生源高度较低,施工扬尘的影响范围仅局限在施工场地附近近距离范围内的区域,在施工场地下风向100米以内的区域TSP浓度增值明显,100米以外区域的TSP浓度值明显下降,也就是说,施工扬尘对施工场地下风向100米以外的环境影响较小。

从项目的施工地点来看,XX河上游施工路段两侧大多为工厂和空地,无环境敏感点。本项目施工期在冬季期间,该季节大风天气较多,为避免大气天气扬尘对周边企业正常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建议施工单位应避免在大风天气下施工,并对开挖出的土方及时运走,如需临时堆放,必须进行压实处理;建设方应当严格控制运输车辆行驶路线,对运输材料道路及施工现场配备洒水设备,定时洒水,减少扬尘。

(2)其它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在本项目施工期间,除了施工扬尘可能对环境空气质量产生影响外,施工机械及运输

34

车辆排放尾气等,这些污染物的排放源强较小,排放浓度较低,对施工场地所在地的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较小。应采用一定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如加强车辆修护、使用市电等,尽量减少施工期废气对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 3.声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间噪声主要来源于比如牵引起重设备、挖掘机、推土机等会产生相应的噪声污染,大约65~95dB(A)之间。

挖掘机、推土机单台设备在50米处,噪声值为71dB(A)、67dB(A),在100米处,噪声值为65dB(A)、61dB(A),对施工沿线声环境有一定的影响。

由其它同类型项目的经验表明,只要加强管理并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对本项目施工噪声进行有效防治,例如严禁高噪声设备在休息时间(中午或夜间)作业,尽量避免深夜施工,施工场地做好隔音防噪的措施,尽量选用低噪声机械设备或带隔声、消声设备,对设备定期保养,严格操作规范,在有市电供给的情况下禁止使用柴油发电机组,可使项目产生的施工噪声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且施工期为短期行为,在做好各项减噪措施后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

4.施工期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间建筑工地会产生大量余泥、碴土、地表开挖的余泥、施工剩余废物料等。这些建筑固体废弃物,则会阻碍交通,污染环境。在运输过程中,车辆如不注意清洁运输,沿途撒漏泥土,将会污染街道和公路,影响市容和交通。

为减少弃土在堆放和运输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建议采取如下措施:施工单位必须向有关的余泥渣土排放管理处提出申请,按规定办理好余泥排放的手续,获得批准后方可在指定的受纳地点弃土。本项目弃土量(约11000 m3)运输时,必须密闭、包扎、覆盖,不得沿途漏撒,运载土方的车辆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指定路段行驶,弃土期应尽量集中并避开暴雨期,要边弃土边压实,弃土完毕后应尽快复垦利用。

另施工人员产生的外卖生活垃圾,应由外卖单位回收,或送至路边垃圾箱,不得随意丢弃,影响环境卫生。 5.施工期生态影响分析

在施工过程中造成的水土流失量主要是因项目建设需开挖、地表会有一段时间裸露,经雨水冲刷,形成水土流失现象。另外,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对附近一带景区带来短期影响。

35

由于项目的施工期较短,在施工期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随着施工期的结束将会结束,本项目采用顶管过河施工,对河涌流态和水文基本无影响。

6.2.3 项目运营期间的污染源分析

1、废水污染源

如果发生管道堵塞,则可能产生水流不畅,从而导致污水漫流的事故发生。 2、大气污染源

污水在管道中运行和停留时发生生物降解而产生NH3,H2S等恶臭气体。 3、噪声污染源

本项目施工完毕,污水管道投入使用后,噪声污染不明显,本项目不设提升泵站。 4、固体废物

固体废物来自污水在管道中运行时因悬浮物沉淀而产生的少量污泥。

6.2.4 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1.水环境影响简要分析

本项目接纳的生活污水进水标准为《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三级排放标准,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到GB 18918—2002的一级标准的B标准后排放到XX支流。管网系统中流动的生活污水事故排放时,各项污染因子除了在管道系统中流动过程中发生少量生化或者物理化学吸收外,其水质基本不会有太大变化;生活污水在污水管网中输送过程中,如果出现管网堵塞或者管道破裂,则会导致污水溢出,会直接污染路面,并进而发生交通阻塞或者是恶臭污染,建议定期对污水管网进行维护,一旦发生问题,必须及时检修,保证各设施正常运行,避免事故的发生。 2.大气环境影响简要分析

本项目建成并投入运营后,可能的废气污染来自于管道中污水停滞时污染物发生生物降解作用而产生的NH3、H2S、臭气污染,但只有在管道破裂情况下或者井口位置才会释放出来。

只要加强管道检测,管道破裂后及时维修,则该类污染物在管网流动中释放量较小,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 3.噪声环境影响简要分析

36

本项目不包括污水提升泵站,污水管网运行噪声不明显,对周围环境基本无影响。 4.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简要分析

本项目运营期间产生的污泥固体废物收集后由环卫部门集中处理,则其环境影响不明显。

6.3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内容 类型 排放源 (编号) 污染物 名称 防治措施 果 设置简易的沉淀池,及时水污 染物 建设期水土流失 SS 清理余泥渣土,减少雨水冲刷次数 扬尘、CO、 施工期粉尘、废气 大气 污染物 NO2、CxHy 严格施工规范和操作流程,加强管理 杜绝生活污水事故性泄NH3;H2S;臭气等 漏排放而造成的恶臭污染 65~95dB(A) 合理安排施工时间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预期治理效运行期恶臭气体污染 噪声 固体废物 施工噪声 施工期建筑、生活垃圾 管道积累的污泥 生态保护措施及预期效果

定点收集,及时清理和处理 清理后填埋或者是制作农肥 本项目如果采取以上的环境防治措施后,由于污水管网系统周围环境没有需要特别保护的生态环境目标、以及相应的废气、噪声环境敏感点,那么项目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可以接受,无需采取其它生态保护措施。

37

6.4 结论与建议

(一) 结论:

为了配合三期的建设,拟对XX街道生活污水未进入污水管网部分进行截污。XX河上游截污工程属于XX市XX区大门污水处理系统(三期)厂处收集系统的子项目,是大门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厂外配套收集系统。

本工程所在路段位于XX街道凤翔工业区,XX河按现状涌宽度设计,南岸设截污管DN400~700,主要收集管道沿线南侧地块的合流污水,并接收北侧的凤翔工业区排入XX河的污水,通过金翔路、经岗路污水管道排入设计的凤翔污水泵站。

从上面针对本项目施工期间和营运期产生的噪声、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以及相应的生态环境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项目如果能够保证施工期间按照要求施工,污水管道运行期间加强检查和维护,及时清淤和保证运行通畅,那么本项目的建设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是可行的。 (二) 建议:

1.项目建设期间,严格按照工程要求和土石方施工的有关规定、规范和规程开展工程施工,开挖后的断面按照规定要求及时防护、衬砌;开挖产生的弃土及时运至指定地点存放,不能随意弃土存放;

2.工程施工期间,遵守市政建设的规定,实施封闭施工,设置施工区隔离带,并且设置行车标志,以免施工期间车辆闯入施工区域,造成事故发生和交通阻塞;

3.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开交通高峰期施工作业,尤其是上下班时间和中午休息时间;避开雨水天气作业,以免造成大面积的水土流失;

4.加强施工现场固体废物的管理,及时收集和处理,定期对作业面进行洒水,减少扬尘的产生,加强对施工车辆的维护,避免故障的发生;

5.合理安排机械设备的运输路线,对于运输泥土和建筑废物的车辆,应当加盖顶棚,车厢四周做好防泄漏措施,以免废物泄漏而污染沿途路面;

6.管道铺设完毕后,及时对开挖的路面进行修复,并及时恢复沿线的交通运输。 7.营运期间加强对污水管网的检修和维护,定期对管道进行清淤,以免管道堵塞造成排水不畅;

38

第7章 经济影响分析

7.1 经济费用效益或费用效果分析

7.1.1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1、投资估算编制依据

(1)建筑、装饰、安装及市政工程定额(2006年广东版); (2)XX市2008年第1季度建筑材料、设备的市场价格; (3)XX市2008年第1季度商品房投资估算指标; (4)XX市2008年第1季度商品房工程概预算资料; (5)广东省2006年建设工程预算取费标准;

(6)《投资项目经济咨询评估指南》(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 (7)其它相关文件和规定。 2、投资估算

根据相关资料,结合当地的物价水平,对本项目配套污水收集系统的建设投资进行了初步计算,项目总投资为投资总额3894.40万元,其中约3859.89万元用于建设投资,约34.51万元是铺底流动资金,建设期利息116.17万元。建设投资3743.12万元其中包括管网工程费3509.30万元,工程其他建设费199.33万元,预备费35.09万元,各部分费用详见下表。

39

XX区大门污水处理厂(三期)污水系统管网工程

序号 一 二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 工 程 内 容 工程费用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设计费(一)*2% 钻探费(一)*0.3% 测量费(一)*0.2% 检测费(一)*0.5% 招标代理费(一)*0.4% 规划报建费(一)*0.15% 工程监理费(一)*1.8% 质监费(一)*0.13% 建安工程公证费(一)*0.05% 招标场地租赁费(一)*0.05% 基本预备费 工 程 费 用 (万元) 3509.30 199.33 70.19 10.53 10.53 17.55 14.04 5.26 63.17 4.25 1.75 1.75 0.00 0.00 35.09 3743.72 备注 基本预备费(一)*1% 四 涨价预备费 涨价预备费(一)*1% 三 合计(一)+(二)+(三)+(四) 2、资金筹措

本项目所需资金(总投资)的20.74%,即776.42万元为企业自有资金,其余2967.30万元(即项目总投资的79.26%)通过银行贷款解决。

3、借款的还款时间表

贷款偿还方式为等额本金还本付息方式,付息则以还本前累计本金额计算利息,实际还本付息期限为20年;贷款利率参照人民银行公布的上中长期贷款基准利率7.83%执行;

40

建设期(预计为10个月)设定为宽限期,建设期内不偿还贷款本金,建设期利息资本化,计入项目总投资。

4、还款资金来源

本项目实行准BOT运作方式,即由XX市XX区源溢水务环保有限公司负责本项目的资金筹措,同时负责建设、运营和维护,XX区则在还本付利期限内对XX区南鑫环保水务有限公司的投资债务负责还本付息,同时向XX区南鑫环保水务有限公司支付一定的年投资利润。在准BOT年限内负责支付XX区南鑫环保水务有限公司维护管理污水收集系统(含污水提升泵站)的生产费用和维护管理费用。还本、付息、付利规定为每季度后一个月15日内支付上季度的本、息和利;其中还本原则上规定为每季度支付污水收集系统工程造价的1.25%。

7.1.2 经济财务评价

1、投资回报分析

在整个运营期内,自有资金投资年回报率为6.32%,财务净现值(NPV)为73.55万元,投资回收期约为11年(包建设期),高于银行同期一年存款利率水平,属于固定回报的投资方式,基本达到“保本微利”的赢利水平,企业基本没有风险。这种投资方式既符合国家有关政策的要求,也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污水处理企业也能得到一定的投资回报。

2、管网生产维护管理费经济分析

本项目污水收集系统的维护管理费包括人工、电耗、材料和机械设备维修及折旧费等内容,不包括管道、提升泵站土建折旧费、投资利息和利润,其维护管理费为138.70万元,按照BOT项目特许经营权合同书的规定厂外污水管网维护管理为0.40元/吨即一年140万元,由XX区政府的年度财政预算支付,可知按当地目前的人工、电价、材料和机械费用价格水平测算,该维护费基本可以保证管网日常维护的需要。但是,如果价格水平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波动,企业可能会负债经营,出现财务危机。

7.1.3 国民经济评价

根据国家建设部关于《征收排水设施有偿使用费用的暂行规定》中的有关条例,参照有关城市的经验,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通过收取排污费,使本工程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本工程并无显著的直接投资效益,但是,其投资的间接经济效益较为重要,主要是通过减

41

少污水污染对社会造成的经济损失而表现出来,其表现式如下:

1、工业企业方面:可减少各工业企业分散进行污水处理所增加的投资和运行管理费,减轻企业负担;

2、废物回收利用方面:污水中含有BOD、N、P、K等营养成份,这此物质经过污水处理后转让到泥饼中,泥饼可用作农肥;

3、城市供水方面:水厂源水受到污染后,会增加给水处理的费用(如增加投氧量等); 4、农、牧、渔业方面:水污染可能使粮食作物、畜产品、水产品的产量下降,造成经济损失;

5、人体健康方面:水污染造成人的发病率上升,医疗保健费用增加,劳动生产率下降等。

42

第8章 社会影响分析

8.1 社会影响效果分析

8.1.1 社会影响效果分析

城市污水处理厂工程是一项保护环境、建设文明卫生城市,为子孙后代造福的公用事业工程,其效益主要表现为社会效益。本工程实施后,可有效解决XX水道、XX内河涌等的水体污染问题,为城市服务,为社会服务,可改善城市市容,提高卫生水平,保护饮用水源,保护人民身体健康,同时,该项目的建设,可改善城区投资环境,使工业企业不会再因水污染而影响发展,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因此本工程是把XX建设成为一座风景优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生活方便的文明卫生城市的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可见,其社会效益是显著的。

本工程建成投产后,可使排入XX水道的污染物减少。据估算,近期可减少污染负荷BOD5:1095吨/年、SS:1423吨/年、NH3-N:238吨/年、TP:38.4吨/年。可见,其环境效益也是显著的。

8.2 社会适应性分析

8.2.1 项目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影响

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应是索取与给予、依赖与被依赖的寄生关系,而应当是彼此融为一体、互动循环发展的共生关系。保护现有的自然生态系统就是保护自己未来的生存条件。本项目属于环保工程,本项目对土地的占用将会是永久性的,土地属于非再生资源,所以本项目的建设将会使得当地的土地资源受到损失;项目运行过程中的尾水纳入XX支流,将会对XX支流水体水生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影响不明显;本项目投入使用后,XX街道河涌水体水质将会得到改善,水体自净能力进一步提高,水体景观价值进一步提高;

8.2.2 项目与社会环境相互适应性

“十一五”时期将是XX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总目标的重要历史时期,是把握新的发

43

展机遇,建设经济强区、富裕和谐社会、珠江西岸中国制造业名城发展进程的关键阶段,是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设定清洁生产准入门槛和发展循环经济的转折点和里程碑,是实施“三线”战略,以蓝线建设为重点,加强红线调控能力,以区域污染综合治理为重点,以环境治理和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有效削减污染物的排放总量,XX区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得到有效控制,达到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要求,创建生态城市的关键时段。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压力下,XX区生态环境的总体形势仍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人口、土地资源、环境资源和产业结构布局等因素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环境质量下降,环境生态功能减弱,农村环境普遍较差,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大,土地污染、局部地区水土流失等问题依然严重,城市建设挤占绿地现象不容忽视和水域湿地廊道系统退减加快等。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根据XX区生态环境的特点、环境容量和生态承载力,探索通过保护资源、环境,使之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的协调,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 本项目属于环保工程,本工程建成投产后,可使排入XX水道的污染物减少,可见,其环境效益是显著的。因此本项目是同社会环境相适应的。

8.3 社会风险及对策分析

8.3.1 项目建设期社会风险及对策分析

1.废水污染源

△施工过程遇雨天产生的泥浆水。 2.废气污染源

△项目在施工过程的挖掘、堆料活动、材料装卸和搅拌等产生的扬尘。 △各种施工机械设备燃烧柴油,排放出烟尘、CO、HC、NOX等污染物质。 △放工人员食堂火烟及油烟污染物。 3.噪声

△施工设备(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运输车辆会产生机械噪声。 4.固体废弃物

△各种建筑废料,比如水泥包装袋、纸品、各种砂石碎料等。 △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

44

8.3.2 项目运营期社会风险及对策分析:

1.水污染源

如果发生管道堵塞,则可能产生水流不畅,从而导致污水漫流的事故发生。 2.大气污染源

污水在管道中运行和停留时发生生物降解而产生NH3、H2S等恶臭气体。 3.固体废物污染源

固体废物来自污染水在管道中运行时因悬浮物沉淀而产生的少量污泥。 4.噪声污染源

本项目施工完毕,污水管道投入使用后,噪声污染不明显,本项目不设提升泵站。

8.3.3 社会关系

针对本项目与当地人际、科技、文化发展水平的相互适应性,与当地居民的宗教、民族习惯的相互适应性,我们列表进行说明: 序号 1 2 可能出现的结措施建议 果 对居民生活水发送环境条件,百分之百不同程度平与生活质量提高生活生活引导提高 提高 的影响 质量 对居民宗教影不会干扰居民宗教 基本无影响 响 有关部门应对有建设时期由于施工会不同程度地关事宜做好讲解等操作有可能引起影响建设工期说服工作,以求对不同利益群少量生活不方便 和施工环境等 得其配合与支持 体的影响 建成后可使当地居有关部门应加大促进社会经济民的居住环境方面宣传力度,合理的健康发展 等到提高 引导 对地区文化、教基本无影响 基本无影响 育的影响 社会因素 影响的范围程度 3 5 8.3.4 基础设施

项目的建设在交通电力、通信、供水等基础市政设施方面将会得到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45

项目与当地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相互适应性列表分析:

序号 1 社会因素 适应程度 可能出现的问题 措施建议 有关部门应注意引导和加强宣传教育 有关部门应协调配合及大力支持 提高工程技术水平 2 3 建设时期可能会引不同利益的适应并不同起当地居民的不便群体 程度的支持 和误会 交通电力、通信、供当地组织机全力支持 水等基础设施条件构 的配合 当地技术文适应并支持 出现工程技术问题 化条件 通过以上分析,本项目与《XX市XX十一规划(2005-2020)》的要求相衔接,以区域污染综合治理为重点,以环境治理和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有效削减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使XX区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得到有效控制,达到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要求和创建生态城市,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46

第9章 结论与附件

9.1 结论

1、总投资为投资总额3894.40万元,其中约3859.89万元用于建设投资,约34.51万元是铺底流动资金,建设期利息116.17万元。建设投资3743.12万元其中包括管网工程费3509.30万元,工程其他建设费199.33万元,预备费35.09万元。

2、本项目以准BOT方式建设,即由XX市XX区源溢水务环保有限公司负责本项目的资金筹措,同时负责建设、营运和维护,由XX市XX区年度财政预算安排在BOT年限内对XX市XX区源溢水务环保有限公司的投资债务逐年还本付息,同时负责按照0.40元/吨支付维护管理污水收集系统(含污水提升泵站)的维护管理费用,并向XX市XX区源溢水务环保有限公司支付1%的年投资利润。

3、环境效益:本项目投产后,避免了污水直接排入水体,预计每年可减少BOD5排放量77~250吨,CODcr排放量112~485吨,SS排放量247~522吨,NH3-N排放量28~75吨,TP排放量2~5吨。工程建成后,会产生明显的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将对改善水体水质与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确保城市总体规划环境治理目标的实现发挥巨大的作用。

9.1.1 需要政府解决的问题和建议

1、由于该项目投产后不会直接创造经济效益,但为了保证该项目的正常运行和设备维护,按照谁污染谁治理原则,对排放污水的单位和居民实行排污收费。

2、该项目为环境保护项目,属社会公益事业,本工程的建设是为改善下游城乡人民的生存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蓝天碧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积极缴纳污水排放费是每个单位和个人应尽的职责。对此政府有关部门应广泛宣传,

3、考虑到居民缴纳排污费的承受力有限,为了污水处理工程的保本缴利,政府必须对污水处理工程的运行实行财政补贴。

4、所有工业废水需经处理符合《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后方可进入污水处理厂。

47

9.2 有关附件

附件一 有关合同及批文

1、《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2、XX区土地使用规划设计条件(复印件); 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4、资金证明; 5、验资报告。

附件二 本项目位置示意图 附件三 工程费用估算表 附件四 财务分析表

附件五 工程咨询单位营业执照和咨质证书

9.2.1 项目的招标方式和招标组织形式及初步发包方案

本项目的项目的招标方式和招标组织形式及初步发包方案如下表:

招标范围 全部招标 勘察 设计 管网工程 监理 其他

48

招标组织形式 自行招标 委托招标 √ √ √ √ 招标方式 公开招标 √ √ √ √ 邀请招标 招标估算金额(万元) 10.53 70.19 3509.30 63.17 90.54 部分招标 √ √ √ √

附图1: 项目地理位置

4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80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