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复习资料
更新时间:2024-02-21 00:48: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篇一: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
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
1 双簧戏:1、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这场“文学革命”、“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2、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一封信,再由刘半农写答信王敬轩的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名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
2 文学研究会:被称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1921年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代表作家:周作人、茅盾、叶圣陶、许地山、朱自青、冰心等。重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理论主张: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主要贡献:它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3 创造社:1921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主要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理论主张: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浪漫主义特征。
4 新月社:1923年成立,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都是欧美留学生。重要刊物:《晨报副刊》《诗镌》《新月》(后期)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的理论文章,提出诗歌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以闻一多、徐志摩为首的新格律诗的创作,称为“新月诗派”。
5 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文艺思想接近于文学研究会。《语丝》多发表杂文、小品、随笔,形成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鲁迅说《语丝》的基本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
6 简述文学革命的成就和意义:文学革命批评了“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观念,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想。新文学浸透了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等近代思想。新文学引进了话剧等新的文学体裁,进行了新诗的创建和小说形式的个性,以白话代替文言。文学革命使中国文学从束缚状态走向自由开放,开始向现代化迈进。
7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奠定了新文学的现实主义基础。现代最早、成员最广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其文学思想基本倾向是现实主义。理论上对文坛发生了重要影响;创作方面,创作了许多现实主义小说,有反映社会问题的“问题小说”和反映现实人生的“乡土文学”。除文学研究会外,当时影响较大的语丝社,基本倾向也是现实主义。欧美现实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在这时期得到大量翻译。
8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异军突起的创作社,拥有一批创作力旺盛的作家,主干人物有郭沫若、郁达夫等。在创作方面有郭沫若的浪漫主义诗歌集《女神》、郁达夫的《沉沦》。当时最重要的新诗流派之一的新月诗派,就诗歌的主要倾向而言,是浪漫主义的。徐志摩《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欧美重要的浪漫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这时期也被大量翻译。 9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中国作家的大多数,选择和接受的主要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但又常吸收现代主义的某些因素于其创作中。象征诗人首推李金发,象征诗的特点:朦胧、含蓄、暗示。无产阶级文学: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是创造社和太阳社。创造社主要人物有郭沫若、成仿吾、冯乃超等;太阳社的成员主要有蒋光慈、钱杏邨等。
10 左联: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以下简称左联)于1930年3月在上海成立。主要人物有沈端先、钱杏邨、鲁迅、田汉等。鲁迅在成立大会上作了著名的《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演讲,是其纲领。主要成就:推动了左翼文艺运动迅猛发展。左翼文学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左联十分重视理论批评。开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开展了文艺大众化
运动。文学创作十分繁荣,左联还重视培养青年文学作者。
11 中国诗歌会:1932年9月成立,发起人穆木天、杨骚、蒲风、任钧等。会刊《新诗歌》。诗内容方面提出“歌唱新世界的意识”;形式方面提出“要使我们的诗歌成为大众歌调”。 12 京派:是30年代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主要成员有周作人、废名、沈从文、李健吾等。称之为“京派”,是因为其作者在当时的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其作品较多在京津刊物上发表,其艺术风格在本质上较为一致之处。主要刊物有《文学杂志》、《文学季刊》、《大公报·文艺》。“京派”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特风格。沈从文是京派作家的第一人。京派作家多数是现实主义派,对现实主义有所发展变化,发展了抒情小说和讽刺小说。
13 论语派:论语派是30年代的一个散文流派。主要人物是林语堂。主要刊物有《论语》《人间世》《宇宙风》,以刊登小品文为主,提倡幽默、闲适、性灵。《论语》前期文章尚能触及时弊、幽默中含讽刺。1934年后,讽刺锋芒日益减弱,幽默也流于说笑话。
14 文协:1938年3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在武汉成立。主要人物有老舍、郭沫若、茅盾等。老舍为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工作。文协是全国规模的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文协的会刊《抗战文艺》是抗战时期历时最长的文艺刊物。
文协的口号是“文章下乡、文章入伍”,这对推动作家参加现实斗争,密切与工农兵群众的联系,起了积极作用。
15 孤岛文学:就时间而言,是指1937年11月上海沦陷至1941年12月珍珠港事变日军侵入上海租界止。这期间曾发生过颇有影响的“鲁迅风”的论争。戏剧特别活跃:于伶《长夜行》、阿英的《碧血花》
16 七月诗派:因胡风主编的《七月》而得名,以艾青、田间为首,其他有绿原、亦门、曾卓等, 主要刊物《七月》《希望》,以抗战现实为内容,以自由体为主要形式。形成贯串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国统区最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
17 九叶诗派:是40年代国统区出现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辛笛、陈敬容、杜运燮、杭约赫等。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他们既忠于时代和斗争现实,又忠于艺术创造。吸收了西方象征诗派、现代诗派的表现艺术和手法。
18 战国策派:活动于抗战中期,因陈铨、林同济等创办的《战国策》而得名。主要成员有陈铨、林同济。文艺上主张以“恐怖·狂欢·虔恪”为创作的“三道母题”。代表作有陈铨的剧本《野玫瑰》,把国民党间谍作为民族英雄歌颂。
第二章 鲁迅
1 分析《呐喊》、《彷徨》对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礼教的深刻批判
小说集《呐喊》和《彷徨》的总主题是反封建,对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礼教的揭露批判极其深刻。多数作品描写了封建势力对人民压迫及制造的一系列人生悲剧,主人公主要是农民、知识分子和妇女。阿Q、孔乙己、祥林嫂,他们以自己被侮辱、被损害的血泪人生,控诉封建社会的黑暗。如孔乙己身受封建科举制度和等级观念毒害,沦落到下层穷愁潦倒,表现了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惊人冷漠。揭示了封建思想道德的“吃人”本质及其对人民群众毒害的深广。如《药》的悲剧是双重封建统治者用钢刀杀害革命者,封建迷信思想使华老栓把人血馒头当药为华小栓,但却治不了病。悲剧在于,华小栓吃的人血馒头,竟是反青革命志士的鲜血做成的。革命者为人民革命而献身,作为人民一员的华老栓并不理解。表现粗群众的愚昧麻木,受封建迷信思想毒害之深。小说既暴露了封建势力造成的人民物质上的“病苦”,更着重暴露了人们精神上的“病苦”,以惊醒“不幸的人们”起来摆脱封建思想道德的枷锁。
2 分析《呐喊》中的阿Q、闰土、七斤等农民形象
小说集《呐喊》中的阿Q、《故乡》中的闰土、《风波》中的七斤,是三种类型的农民形象。他们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一、共同点:都受封建势力压迫剥削,却愚昧麻木不觉悟。二、不同点:闰土是个典型的旧中国农民,勤劳、质朴但精神近乎麻木。他儿童时代机灵、能干,二十多年后,由于社会的压迫使他像个木偶人。七斤是另一类农民形象,虽与外界有接触,但仍然十分愚昧。“辫子风波”,使他自己没有辫子而发愁得不知如何是好。这些都表现了农民的愚昧落后缺乏觉悟。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农民典型。他是赤贫的雇农,被地主压迫,他不正视现实,常以精神胜利法自我陶醉,而忘却了自己失败者的悲惨屈辱的处境。
通过阿Q、闰土、七斤等农民形象,小说揭示了一个重大的社会矛盾:农民被封建主义残酷压迫剥削,生活极其悲惨;农民精神上愚昧麻木,却没有改变自己悲惨境遇而奋斗的思想和行动。同时也提出了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农民问题。要改变农民悲惨的地位境遇和启发农民的思想觉悟,使农民从封建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进行反封建斗争。
3 简析《呐喊》中对辛亥革命的描写及其思想意义
《呐喊》中对辛亥革命的描写,主要有《阿Q正传》的后半部,是侧面描写,写辛亥革命在未庄和县城的影响。
在未庄,阿Q受到影响要“革命”了,他的“革命”观中有不少糊涂观念和错误思想。假洋鬼子成为未庄的革命风云人物。在县城,清朝的知县老爷、把总还是原官,但官的名称改了,而且也参加了革命党。这些描写,深刻揭示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对封建势力妥协,使封建势力摇身一变成为革命党,篡夺了革命胜利果实。辛亥革命未能充分依靠和发动广大农民,未能注意启发农民民主主义觉悟。
4 分析评价《狂人日记》的思想艺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狂人日记》的思想是:“暴露礼教和家族制度的弊害”,揭露得异常深刻:揭露了礼教的“吃人”本质。这是对封建礼教和家族制度的最深刻最本质的揭露,是对封建统治者以仁义道德“吃人”的中国几千年历史和文化的最深刻最本质的揭露。揭露了封建礼教毒害之深广。人人“吃人”也“被人吃”。吃人者不仅有封建家族制度象征的大哥;也有妇女和下层人民,他们是受礼教残害最深重的;也有青年和小孩。作品通过塑造狂人形象,表现对封建传统的大胆怀疑和批判精神,也表现出严格的自审精神,寄希望于未来,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狂人是个具有现代意识的封建叛逆者形象,是清醒的启蒙主义者形象。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狂人日记》思想上的深刻性和对民族现状和前途的“忧愤深广”的特色。
艺术形式上的主要特点: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的结合。现实主义,作品真实地描写了一个患“迫害狂症”者的故事,人物和环境都具有真实性。同时作者运用了象征和暗示等手法,赋予人物和环境以象征意义。运用日记体形式;以心理描写为主,是**的心理描写;简练的白话语言。
文学史上的意义:《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成为中国文学进入现代的标志:它以彻底深刻的反封建思想,以渗透于全篇的现代意识,显示其现代意义。艺术形式上,西方现代主义方法象征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心理的细致描写,日记体的格式,成熟的白话,具有现代意味。
5 分析评价《阿Q正传》的思想及其艺术成就
《阿Q正传》是鲁迅惟一的中篇小说。思想上成就之一:小说通过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农村社会典型环境的描写:塑造了辛亥革命时期贫苦农民阿Q的典型形象。阿Q的主
要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在现实生活中处于失败者的地位,但不正视现实,用盲目的自尊自大等种种方法自欺自慰,陶醉于虚幻的精神胜利之中。阿Q无法清醒认识自己的悲惨的社会地位和命运,做出改变自己境遇的反抗斗争。阿Q还受封建正统思想的影响:深恶造反、“男女之大防”。是个集中了较多国民劣根性的艺术形象。阿Q革命观中还夹杂着许多落后的观念。阿Q形象的塑造和精神胜利法是普遍存在于中华民族各阶层的一种国民性弱点,因此,阿Q是一个“现代的我们的国人的灵魂”。
思想成就之二:提出了农民问题,即农民的悲惨的生活境遇和他们缺乏民主主义觉悟的矛盾。阿Q过着被剥削、受压迫的生活,但是他缺乏觉悟。作者把阿Q放在辛亥革命中考察。他有革命的要求,但是他的革命观中狭隘报复、取赵太爷而代之等糊涂思想,他也没有完全摆脱精神胜利法。小说通过阿Q的悲剧,在客观上揭示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提出了民主革命中启发农民觉悟的重要性。
艺术成就:再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如阿Q、假洋鬼子、赵太爷等。白描手法的成功运用。如阿Q瞪着眼睛说:“我们先前——比你阔得多啦!你算什么东西。”形象地表现了他的精神胜利法的性格特征。作品基本风格是客观叙事的现实主义风格,在写实中又加入了讽刺,如对赵太爷的讽刺是尖锐无情的、对阿Q的弱点的讽刺比较温和,是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阿Q的悲剧性遭遇和喜剧性格,形成小说悲喜剧交融的特色。
6 分析《彷徨》中祥林嫂、爱姑、子君等妇女形象和妇女问题的提出
祥林嫂(《祝福》)、爱姑(《离婚》)、子君(《伤逝》)遭封建社会迫害的妇女,她们对封建主义的压迫有过反抗的行动,但最后都以悲剧告终。《祝福》展示了封建礼教对妇女压迫的深重残酷。作品通过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深刻揭示了封建礼教的系统周密、强大深固。从鲁四老爷、四婶到婆婆等这样一个周密的封建观念大网络,封建网络决定了中国妇女的悲惨命运,也无情地压碎了祥林嫂们的一切挣扎努力。
《离婚》中的爱姑,不能忍受那种丈夫另有新欢、叫她走就得离婚回娘家的极不公正的待遇。她的反抗是强烈的,但在七大人装腔作势的威风下终于屈服。《伤逝》中的子君,是另一类型的妇女。她是受过“五四”新文化运动洗礼的知识女性。她说:“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是妇女个性解放的呼声。她以此为思想武器,为自己的恋爱婚姻自由而奋斗,和史涓生建立起小家庭。封建势力的压迫、个性解放思想的局限性是造成悲剧的思想根源。
作品通过这三个妇女形象的描写,揭示了妇女的问题:祥林嫂等的悲剧都是封建社会、礼教造成的,因此妇女解放必须反封建。作品也表现祥林嫂和爱姑都还没有摆脱封建礼教的精神枷锁,她们的反抗缺乏清醒的意识和明确的目标。启示人们:妇女解放,必须自身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才能进行有效的斗争。作品通过子君的悲剧说明离开了社会改革,妇女追求个人的自由幸福,是很难实现的。个性解放思想虽有一定的反封建作用,但不能解决妇女解放的问题。
7 分析《彷徨》中涓生、魏连殳、吕纬甫等知识分子形象和在知识分子道路的探索
1、小说集《彷徨》中,涓生(《伤逝》)、魏连殳(《孤独者》)、吕纬甫(《在就楼上》)是基本属于同一种类的知识分子。他们都是新知识分子,接受了民主主义、个性解放等西方近现代思潮影响。2、涓生为自己爱的权利而勇敢奋斗;魏连殳被人说成是“一个可怕的新党”,常在报刊上“发些没顾忌的议论”;吕纬甫年轻时敏捷精悍认真,敢于在小城封建迷信思想深重的氛围中破坏神像。但是他们的反抗都以失败告终。
失败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中国社会黑暗势力的强大,封建传统思想和习惯力量的根深蒂固,因此觉醒者受到的压迫是深重的。
觉醒者自身的思想局限性和性格弱点。涓生、魏连殳、吕纬甫等进行反抗的思想基础是个性主义。这些觉醒者在强大的旧势力压迫下,表现出自私卑怯(涓生)、动摇妥协(吕纬甫)、消沉颓废(魏连殳)。涓生在爱的小舟遭到社会黑风恶浪时,认为最重要的是救出自己,视子君为累赘,终于遗弃子君而造成悲剧。吕纬甫敏捷精悍认真变成现在的“敷敷衍衍,模模糊糊”。魏连殳以躬行所恶来报复社会、世俗的压迫、冷遇,却陷入更深的精神孤独和痛苦的境地,以自戕式的毁灭宣告了自己的失败。涓生、魏连殳、吕纬甫等中国近代新知识分子形象及其悲剧,提出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道路问题,表明了个性解放、个人奋斗不是小资产阶级的正确道路,应别寻新路。
8 分析评价《呐喊》《彷徨》的艺术特色
艺术特色一:1、“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典型化方法,人物形象具有深广的社会历史内涵,同时又非常个性化。2、白描手法,采取“画眼睛”和“勾灵魂”的方法。抓住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各种特征进行描写。如祥林嫂和子君的神态和眼睛、祥林嫂的三次肖像描写、孔乙己的长衫。挖掘和表现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写幻觉、潜意识等,深入揭示人物的灵魂。人物语言简洁传神,高度个性化。
艺术特色二:艺术多姿多彩。将浓烈的感情寓于客观的叙事之中为主要特色,但也常有诗意的抒情和以抒情手法为主的作品。主要是以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来刻画性格,但也不乏对人物心理、幻想等的描写和以心理刻画见长。基本上是悲剧的结局,但在悲剧中常融进幽默夸张的悲剧因素,形成悲喜剧交融的特色,并有以讽刺手法为主的喜剧作品。创作手法以现实主义为主,但也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成分。
艺术特色三:注意典型环境的勾勒和环境、气氛的渲染,浓郁的浙东地方风光和民俗民情,使小说成为中国现代最早的乡土文学。
艺术特色四:结构形式丰富多样。小说多截取生活的横断面,以一个或几个生活场景、片段连缀而成;或第三人称,或第一人称;顺序为主,也有倒叙;多为单线发展,也有两条线索的交叉叠合;体式有日记体、随笔体、章回体、速写等多种;
艺术特色五:以口语为基础,吸取有生命的古代语言,具有简洁、生动的特点。
9 分析《呐喊》《彷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地位
《呐喊》《彷徨》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革命现实主义的光辉传统,表现在:
一、思想方面:它以“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的现实主义精神,如实描写,深入地状写了社会的一切丑恶、罪恶和病根。由于作者站在革命民主主义立场上,因而作品对封建性旧社会的暴露批判,异常深刻,达到过去的文学所没有达到的思想境界。作品渗透着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作品凝聚着作者对农民、妇女、知识分子问题的思考,对人民解放和社会改革道路的执着探求。作品从思想革命的角度,侧重描写和揭示封建思想对人民群众的精神奴役和毒害,暴露和解剖民族病态心理,期望中国人民摆脱封建传统思想束缚,改革国民劣根性。
二、《呐喊》《彷徨》的重要地位还表现在艺术上的杰出成就。作者在民族生活的土壤上,博采众长、融会贯通,从而丰富了中国文学的表现手法,开拓了多中创作方法的源头,革新了中国短篇小说的结构形式。
10 分析鲁迅杂文的思想特色
鲁迅杂文以“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为主要思想内容,由此构成鲁迅杂文的两个思想特色:
一、批判性(战斗性)。对封建旧文明旧道德的批判,如《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篇二:2015自考本科《审计学》重点资料
《审计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审计概论
本章重要考点串讲
考点一 审计的定义和特征
一、审计的定义
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远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二、审计的特征
审计的特征集中体现在独立性和权威性方面。
考点二 审计的分类和方法
一、审计的分类
(一)按审计的主体分类
审计主体,即审计的执行者,按审计主体分类,可以将审计分为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三类。
(二)按审计目的和内容分类
按审计的目的和内容分类,可以将审计分为财务报表审计、经营审计、合规性审计三类。
(三)按审计实施的时间分类
按审计与被审计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之间的关系,可以将审计分为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三类。
(四)按审计执行的地点分类
按执行的地点分类,可以将审计分为报送审计和就地审计两类。
(五)按照审计所依据的基础和使用的技术分类
按照审计所依据的基础和使用的技术分类,审计可分为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导向审计三类。
二、审计的方法
我国的审计方法体系由两大部分组成,即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和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
(一)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
1、按审查书面资料的顺序划分,可分为顺查法和逆查法。
2、按审查书面资料的数量和范围划分,可分为抽查法和抽查法。
3、按审查书面资料的技术内容划分,可分为审阅法、核对法、分析法、复算法等。
(二)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
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是主要用于证实客观事物形态、性能、数量和价值的方法。目前,审计中常用的有盘点法、调节法、观察法、查询法和鉴定法。
考点三 审计的职能和作用
一、审计的职能
(1)经济监督职能
(2)经济评价职能
(3)经济鉴证职能
二、审计的作用
(1)制约作用
(2)促进作用
(3)证明作用
本章典型试题串讲
[单选]审计最本质的特性是独立性。
[单选]依据我国1982年宪法,1983年在国务院设立的审计署。
[单选]我国第一家社会审计组织的创办人是谢霖。
[单选]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单选]国家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内部审计三者最大的区别体现在审计主体。
[单选]从审计独立性、有效性来讲,企业内部审计最有效的领导是董事会。
[单选]从方法论的角度,注册会计师以审计风险模型为基础进行的审计,称为风险基础审计。
[多选]审计的特征集中体现在独立性、权威性。
[多选]审计按照主本分类,可分为政府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
[多选]在选用审计方法时,应注意应与审计的特定目的上适应,应与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条件和实际需要相适应,应与审计主体的性质和任务相适应等。
[多选]审计的职能主要有经济监督职能、经济评价职能、经济鉴证职能。
[名词
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名词
称民间审计、社会审计,是指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核批准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审计。
[名词
审计人员检查和分析审计对象、收集审计证据,并依据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和意见,从而实现审计目标的各种专门手段的总称。
[名词
按照会计核算的处理顺序依次进行检查核对的一种方法。顺查法主要适用于规模较小,业务量较少或内部控制制度较健全的单位,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名词
审计人员对审计过程中的疑点问题,通过向有关人员询问和质疑等方式来证实客观事实或书面资料,取得审计证据的一种审计方法。查询法有面询和函询两种。
[名
指审计本身固有的内在功能。多数人认为审计具有经济监督的职能、经济评价的职能和经济鉴证的职能。
[简答]试述注册会计师发展的启示。
答: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历史发展来看,我们可以得出的启示有三个方面:
(1)注册会计师审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2)注册会计师审计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3)注册会计师审计具有客观、独立、公正的特征。
第二章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
本章重要考点串讲
考点一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
注册会计师基本原则包括独立、客观、公正,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关注,保密,职业行为,技术准则。
(一)独立、客观、公正
独立、客观、公正是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中的三个重要的概念,也是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二)专业用途能力和应有关注
1、专业胜任能力
注册会计师应当具有专业知识、技能或经验,能够胜任承接的工作。专业胜任能力既要求注册会计师具有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又要求其经济、有效地完成客房委托的业务。
2、应有关注
应有关注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保持职业谨慎,以质疑的思维方式评价所获取证据的有效性,并对产生怀疑的证据保持警觉。
(三)保密
注册会计师在签订业务约定书时,应当书面承诺对在执行业务过程中获知的客户信息保密。这里所说的客户信息,通常是指商业秘密。
(四)职业行为
注册会计师的行为应符合本职业的良好声誉,不得有任何损害职业形象的行为。这一义务要求注册会计师履行对社会公众、客户和同行的责任。
(五)技术
注册会计师应当遵照相关的技术准则提供专业服务。注册会计师应当遵守的技术准则有:第一,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第二,企业会计准则。第三,与执业相关的其他法律、法规和规章。
考点二 独立性的含义
注册会计师的精髓,独立性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做到裨上的独立和形式上的独立。注册会计师保持实质上的独立性,这种心态能使审计意见不受有损于职业判断的任何因素的影响,做到公正行事,保持客观和职业谨慎。注册会计师保持形式上的独立性,避免出现重大的事实和情况,致使拥有充分相关信息的理性和三方合理推定会计师事务所或鉴证小组成员的公正性、客观性或职业谨慎性受到威胁。
考点三 专业胜任能力与保密
一、专业胜任能力
(一)专业胜任能力的两个阶段
注册会计师应当具有专业知识、技能或经验,能够胜任承接的工作。因此,注册会计师不能宣称自己拥有本不具备的专业知识或经验。专业胜任能力可公为两个独立的阶段:一是专业胜任能力的获取。二是专业胜任能力的保持。
(二)利用其他专家的工作
当利用其他注册会计师以外的专家时,注册会计师就必须采取措施确保这些专家了解相应的道德要求。对专家的监督和指导的程度取决于参与的人员和业务的性质。这些监督和指导可能包括:第一,要求这些人员阅读适当的道德规范。第二,要求这些人员对道德规范的理解提供书面确认。第三,在出现潜在冲突时提供咨询。
二、保密
(一)保密义务
注册会计师有义务对其在专业服务过程中获得的有关客户的信息予以保密。这一保密责任甚至在注册会计师与客户的关系终止后仍应继续坚持。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当始终遵守保密原则,除非有专门的信息披露授权,葆具有法定或专业的披露责任。
(二)保密义务的豁免
注册会计师在三种情况下中以披露客户的有关信息:第一,取得客户的授权。第二,根据法规要求,为法律诉讼准备文件或提供证据,以及向监管机构报告发现的违反法律行为。第三,接受同业复核以及注册会计师协会和监管机构依法进行的质量检查。
在所有情况下,注册会计师都应当考虑是否需要向法律顾问和职业组织进行咨询。
本章典型试题串讲
[单选]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执行鉴证业务的灵魂。
[多选]对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包括独立、客观、公正。
[多选]属于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有独立、客观、公正、专业胜任能力、保密、职业行为,技术准则。
[多选]可能威胁独立性的情形有经济利益、自我评价、关联关系、外界压力等。
[多选]在确定收费时,会计师事务所应当考虑的因素有专业服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所需专业人员的水平和经验、每一专业人员提供服务所需的时间、提供专业服务所需承担的责任。
[
名词指注册会计师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注册会计师的职业性质决定了其对社会公众应承担的责任。
[
名词指实质上的独立和形式上的独立。实质上的独立,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发表意见时其职业判断不受影响,公正执业,保持客观和职业怀疑;形式上的独立,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或鉴证小且避免出现这样重大的情形,使得拥有充分相关信息的的理性第三方推断其公正性、客观性或职业怀疑态度受到损害。
[名词
注册会计师应当力求公平,不因万岁或偏见、利益冲突和他人影响而损害其客观性。注册会计师在许多领域提供专业服务,在不同情况下均应表现出其客观性。
[名词
注册会计师在提供专业服务时,应当坦率、诚实,保证公正。公正不仅仅指诚实,还有公平交易和真实的含义。无论提供何种服务,担任何种职务,注册会计师都应维护其专业服务的公正
性,并在判断中保持客观。
[名词提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与非客户接触以争取业务。
[名词
指收费与否或收费多少以鉴证工作结果或实现特定目的为条件。除得到法律认可或作为某种专业服务的公认做法而被职业组织认可,按照百分比或其他类似基础收取费用应被视为或有收费。
[简答]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对独立性的概念内涵是会计?
答:独立性包括实质上的独立性和形式上的独立性。
(1)实质上的独立性是一种内心状态,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提出结论时不受有损于职业判断的因素影响,能够诚实公正行事,并保持客观和职业怀疑态度;
(2)形式上的独立性,要求注册会计师避免出现这样重大的事实和情况,使得一个理性且掌握充分信息的第三方在权衡这些事实和情况后,很可能推定会计师事务所或项目组成员的诚信、客观或职业怀疑态度已经受到损害。
[简答]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注册会计师应当具有专业知识、技能或经验、能够胜任承接的工作。因此,注册会计师不能宣称自己拥有本不具备的专业知识或经验。
注册会计师不应提供本不能胜任的专业服务,除非获得适当的建议和帮助使其能够满意地提供这些服务。如果注册会计师没有能力提供专业服务的某特定部分,可以向其他注册会计师、律师、精算师、工程师、地质专家、评估师等专家寻求技术建议。
当利用其他注册会计师以外的专家时,注册会计师就必须采取措施确保这些专家了解相应的道德要求。对专家的监督和指导的程度取决于参与的人员和业务的性质。这些监督和指导可能包括:第一,要求这些人员阅读适当的道德规范。第二,要求这些人员对道德规范的理解提供书面确认。第三,在出现潜在冲突时提供咨询。
注册会计师还应当对具体的独立性要求或业务中所蕴含的其他风险保持警惕。任何情况下,如果适当的道德行为不能得到遵守或保证,那么注册会计师就不能接受业务。如果业务已经开始执行,则应予以终止。
[简答]简述注册会计师保密原则豁免的条件。
答:注册会计师在三种情况下可以披露客户的有关信息:
第一,取得客户的授权。
第二,根据法规要求,为法律诉讼准备文件或提供证据,以及向监管机构报告发现的违反法规行为。
第三,接受同业复核以及注册会计师协会和监管机构依法进行的质量检查。
第三章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与法律责任
本章重要考点串讲
考点一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
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必须遵循职业规范。执业准则是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规范体系的核心部分。
一、审计准则的含义、目标和作用
审计准则是用来规范审计人员招待审计业务,获取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出具审计报告的专业标准。它是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时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和指南,同时也是衡量审计工作的尺度和标准。审计准则包括政府审计准则、内部审计准则和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一)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含义
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是用来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获取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出具审计报告的专业标准。它是注册会计师职业规范体系的组成部分,是注册会计师在执行独立审计业务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也是衡量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质量的权威性标准。只要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是以发表审计意见为目的,均应遵照执行。注册会计师执行其他相关业务可以参照执行。
(二)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作用
1、可以指导注册会计师的工作,使审计工作规范化
2、可以提高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质量
3、可以维护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合法权益
4、可以促进国际间审计经验的交流
二、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的框架结构
(一)执业准则体系的框架结构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包括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准则、相关服务准则和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
注册会计师执行各
类业务所应遵循的标准用以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除鉴证业务以外的其他相
关服务业务所应遵循的标准会计师事务所为了保证各类业务的质量以及明确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人员在保证质量中的责任应当遵循的标准。
(二)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主要内容
1、注册会计师业务准则
注册会计师业务准则包括鉴证业务准则和相关服务准
则。
(1为确定审计准则、审阅准则、其他鉴证业务准则适用的业务类型而做的规范。它由鉴证业务基本准则统领,根据鉴证业务提供的保证程度和鉴证业务准则。其中,审计准则是整个业务准则体系的核
心。
(2用以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除鉴证业务以外的其他相关服务业务,主要包括代编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提供税务咨询、管理咨询等其他业务。在提供相关服务时,注册会计师不提供任何程度的保证。
2、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
则
用以规范会计师事务所在执行各类业务时应当遵守的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是对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提出的制度要求。
本章典型试题串讲
[单选]财务报表进行审阅业务属于有限保证的鉴证业务。
[单选]会计师事务所中对质量控制制度承担最终责任的是主任会计师。
[单选]业务工作底稿的所有权属于会计师事务所。
[多选]鉴证业务准则包括审计准则、审阅准则、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等。
[多选]鉴证业务的要素包括三方关系、鉴证对象、标准、证据、鉴证报告等。
[多选]注册会计师执行的下列业务中,属于相关服务的包括管理咨询、税务服务、代编财务信息。
[多选]行政处罚,对于注册会计师个人来说,包括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吊销注册会计师证书等。
[多选]行政处罚,对于会计师事务所来说,包括警告、没收违法所得、罚款、暂停执业、撤销。
[名词用来规范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获取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出具审计报告的专业标准。它是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时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和指南,同时也是衡量审计工作质量的尺度和标准。
[名词用来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获取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出具审计报告的专业标准。它是注册会计师在执行独立审计业务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也是衡量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质量的权威性标准。
[名词注册会计师执行各类业务所应遵循的标准,它是为确定审计准则、审阅准则、其他鉴证业务准则适用的业务类型而做的规范。
[名词用以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除鉴证业务以外的其他相关服务业务所应遵循的标准,相关服务主要包括代编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提供税务咨询、管理咨询等其他业务。
[名词会计师事务所为了保证各类业务的质量以及明确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人员在保证质量中的责任应当遵循的标准。
[名词指注册会计师对鉴证对象信息提出结论,以增强除责任方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鉴证对象信息信任程度的业务。它主要包括审计业务、审阅业务与其他鉴证业务等。
[名词由独立的专门机构或人员接受委托或根据授权,对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及其他经济组织的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进行审查并发表意见。
[名词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阅程序的基础上,说明是否注意到某些事项,使其相信财务报表没有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未能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阅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篇三:很全的训诂学自考复习资料,已排好版可以打印成小书,方便
?魏,张揖(杂字)
?唐,孔颖达(毛诗正义。周南。关雎)
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训者,道也。道物之貌以告人也。”“诂”是解释“异言”的,“训”是“道形貌”的。
?《毛诗诂训传名义考》的作者是马瑞辰。 ?《说文解字注》的作者是:段玉裁 ?《说文解句读》王筠
?《尔雅》分为:十九篇,第一部汉语分类词典
释词的本义。训就是顺,引申的意思,解释词的引申义。训诂是用语言来解释语言,
谓。若以此地之语释彼地之语,或以今时之语释昔时之语,虽属训诂之所有事,而非构成之原理。真正之训诂学,即以语言解释语言,初无时地之限域,且论其法式,明其义例,以求语言文字之系统与根源是也。”
义界,三曰推因。
工作。是用语言解释语言的材料。
?段孟伦《训诂学的回顾与前瞻》 结出的文献词义理论。
训诂的原则:注意词义的社会性、注意词义的时代性、释义要联系语言环境、尊重古训而不墨守古训、古代书面语言的一般障碍
?魏晋隋唐时期是:训诂的深入与扩展期 训诂学:以前代训诂材料和前人的训诂工作为研究对象而建立起来的一门科学,是研究语言意义的理论科学
训诂学的用途:指导古文教学、辞书编纂、指导古籍整理
训诂学的内容:(释词、解句、解释语法现象、说明修辞手法、辨析古书异例、注音、
句读、校勘及其他)
烦琐寡要、
望文生训、随意破字、增字强释、不
解语法
?开清代朴学之先的人物是:顾炎武 ?《墨子间诂》属于:集解
? “集解”两字命名含义不同的一书是:《春秋左传集解》
?《释名》的作者是:.刘熙
字障碍为实用目的的一种工具性的专门工
作。
跟注释工作相对应;纂集类训诂专书,跟纂集工作相对应;考证材料,与考证工作相对应的材料。
?古代书面语音的障碍:专业性的和一般性的即语音方面的障碍。一般性的有文字障碍、词义障碍、语法、修辞障碍。 ?训诂任务:解释古代文献语言,扫除古代书面语言中存在的种种矛盾和障碍。 ?训诂的内容:(解释词义、解释文义、句、解释语法现象、说明修辞手法、辨析古书异例、注音、句读、校勘及其他 ?训诂的基础工作是:解释词义。 解释词义包括:解释本义与引申义、解释古语,解释发言
解释文义:对某一句、某一段甚至某一章的意思加以串释讲解,使原文意思更加明了。包括串讲大意、分析句读、阐述语法、显示修辞、申述章旨、考证名物和典章制度、引证史实和故事、评论原文等。 注音的方法:譬况、读若、直音等。 读若:是以某字的读音为标准,指示人们照这个字的音去读即可知其音的方法。 直音法:用同音字注音。
为什么说解释词义是训诂的核心工作?词是句子组成的基本单位,要懂得句子的意义,首先要了解词的意义。因此准确的解释词义,就成了训诂的重要内容。黄侃:“训诂之事,在解明字义。” 校勘
?随文注释的名称:“传”、“说”、“解”、“诠”、“疏”、“证”、“微”、“诂”、“注”、“义证”、“正义”等 ?我国的传统语言学(旧称小学)大体上包括三个部分,即音韵学、文字学、训诂
学。
朝佛家的解释佛典,以后泛指正义。
来,应注意如下三点:一曰务平实,忌好奇;二曰重证据,戒臆断;三曰宁阙疑,勿强解。
训词的《尔雅》;依照据形说义原则用部首统帅文字的《说文解字》;专门纂集声
训以明语源的《释名》;沟通方言词与标准语音义的《方言》等。
顾炎武《日知录》;王念孙、王引之《读
书杂志》与和《经义述闻》;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与《十驾斋养新录》;赵翼《陔余丛考》;沈家本《历代刑法考》;李慈铭《越慢堂日记》;
体式和条例。它包括对训诂现象的科学解释,对训诂方法科学依据的理论说明和从程序上加以分解,对文献词义的存在形式、
汉、沿袭时期在魏晋南北朝、变革时期与宋代、衰落时期元明两代、鼎盛时期清代) 训诂学、现代训诂学。
?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字的形、音、
用以理论探讨为指导。应用训诂学侧重于实际应用,主要是解读和注释古代文献。理论训诂学侧重于理论探讨,如词和义之间的关系等
?训诂的产生期在先秦两汉;训诂的深入与扩展期在魏晋隋唐;训诂的更新与变革
期在宋元明;训诂实践的兴盛与训诂理论的探讨期在清代;训诂学科学理论的创建期在近现代。
?训诂的萌芽期在先秦,训诂工作的系统化期在两汉。
方面:再度注释的出现、训诂范围的扩大、集注、集解的出现与字书、韵书、义书的分立。
《五经正义》。
?《论语集解》的作者是魏何晏。 ?魏晋至隋唐时期,注释工作有所深入、研究的范围有所扩大、训诂纂集的种类有所增多,所以这是一个训诂学的发展时期。 ?造成宋代的疑古与创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一是程颢、程颐、朱熹等代表的宋明理学的需要,二是训诂工具的改进,为疑古创新提供了客观依据,宋代开创了古音的研究。
《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他兼具汉儒求实与宋儒创新的长处,代表宋元明最高成就。
汇》、张自烈《正字通》、朱谋玮《骈雅》、方以智《通雅》、陈士元《俚言解》、张存绅《雅俗稽言》、李实《蜀语》、黄生《字诂》和《义府》。
词书体例,方以智《通雅》则突破了《尔雅》的范围,以经史为主,兼含文字音韵训诂的大型词典。
?章太炎的学术著作有
《国故论衡》、《小尔雅》、《方言》、《说文》、《释名》、《广雅》、《玉篇》、《广韵》、《集韵》
、《类篇》。
安《中国训诂学史》、齐佩榕《训诂学概
《右文说在训诂学上之沿革及其推阐》、《声训论》、《研究文字学“形”和“义”
《积微居小学述林》、《积微居小学金石
类、章句类、义疏类、集解类、征引类、
陈述具体义值。
解释句意、讲解语法现象、说明特殊的修辞表达方法、说明古代制度、习俗等文化常识。
?训诂纂集专书的性质是在随文释义训诂的基础上形成的,按一定原则编排起来的,韵》。
整理编选型、理论证实型。
求材料证据、论证。
?一般考证都由三部分组成,发疑、取证、 论;对已有的结论考察核实。
?证实类考证多因语义不明、证据不足、论证不详而发疑。
据推翻之;同时提出新的证据而易以新的结论。
?反驳类考证多因原来的解释没有看到较充分或较全面的证据、虽有证据而对证据不能正确理解、违背语言规律、违背注例、态。
?贮存状态的词义具有概括性、抽象性和稳定性等特点,体现在历代编纂的辞书中,每个词的意义大多是多项的。 意义,意义是固定的,多体现在随文释义的材料中,每个词的意义大多是单项的。不但有具体涵义和规定所指,还可能带有说、写者个人经验和感情色彩。 求义、比较互证。
?只有本义才能直接与字形切合,只有本字才能直接反映本义。 ?只有笔意才可以以形索义。 借、系同源、考证古书词义的方法。 合语言规律、看是否符合文情语境、看是文情语境、事理逻辑、客观史实等多方面进行验证。
?当今社会,训诂学至少可以应用于文言教学、辞书编纂、古籍整理三大领域。 1.“训诂”合称始于汉代的《毛诗诂训传》。 2.“训”字《说文》解释为“说教”,段玉裁注说“说教才,说释而教之,必顺其理。”“诂”字《说文》解释为“训故言”,段玉裁注:“故言者,旧言也,十口人前言也。
3.《毛诗诂训传》和《尔雅》这两部书都是古人最初的训诂实践的成果。 4.古代注书式训诂实践成果是《毛诗诂训传》。
5.古代辞书式训诂实践成果是,《尔雅》。 6.黄侃对“训诂”的总称的解释是:“训诂者,以语言解释语言之谓也。” 7.训诂学的核心是解释字词。
8.解释语义的专著分为三类:①总释群书语义的。如《尔雅》②专释一书语义的。如《毛诗传义类》或《毛雅》③解释部分词语的。如《经传释词》《方言》。 9.音义兼注的专著有陆德明的《经典释文》。
10.《十三经注疏》中的《诗经》就是毛亨传,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陆德明的《经典释文》。
11.《十三经注疏》包括《诗经》《尚书》《周礼》《仪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孟子》《孝经》《尔雅》。 12.萧统的《文选》在唐代的注本有李善注和五臣注。
.关于注音,早期一般用直音法,反切注音。 14.汉魏六朝以来利用“四声别义”这一特点给古书注音。
15.朱熹的四书集注包括《大学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楚辞集注》 16.凡遇原文有误字误读须更正的,使用的术语是当为(当作)
17.使用之言(之为言)这个术语时,表示的是声训。
18.揭示同义词内在联系与区别的术语是浑言、析言。
.用来指明文句中的虚词的术语是辞(词)。 20.《诗经周南汉广》:“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毛传:“思,辞也”。辞,指虚词。 21.表明某字当读本音的术语是如字。 22.下列著作属于俞樾的是《群经平议》《诸子平议》《古书疑义举例》。 23.《读书杂志(记)》作者王念孙。 24.句读这一名称,最早见于何休《公羊传注?序》。
25.分析字的形体结构必须以推求字的本义为目的。
26.经常使用的训诂方法是以形索义。 27.“名无因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者谓之不宜。”这段话描写了音义关系的偶然性和约定性。
28.因声求义的重要轨道是通假借、明方言、寻语源。
29“学者改本字读之,则怡然理顺,依借字
解之,则以文害辞”,这句话出自王引之的《经义述闻》
30.明方言旨在解决方言词的声音变化的轨迹。
31.所谓声训,主要是从声音线索推求语源的方法。
32.章炳麟的《文始》是运用因声求义的方法来探寻语源。
33.王念孙说的连语指连绵词。
34.“先帝尝与太后不快,几至成败”。成败是偏义合成词。
35.“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军”。缓急是偏义合成词。
36.“将军者,国之爪牙也”。爪牙是合义的合成词。
37.比如《说文?老部》:“老,考也”,“考,老也”,使用的训诂方式是互训。 38.“负,背也,置项背也。”它的训诂方式是推因。
“蛊,腹中虫也”。使用的训诂方式是义界。 40.“盗,逃也”,使用的训诂方式是推因。 41.对音义关系的探求,宋代王圣美提出了右文说。
42.右文说是声符求字义的学说。 43.沈兼士作《右文说在训诂学上之沿革及其推阐》,对“右文”说的历史和内容都作了分析说明,把“右文”说更具体化、系统化、科学化了。
44.近代对《右文说》进行系统总结的学者是沈兼士。
45.“燕雀以为凤皇,不能与争于宇宙之间”。高诱注:“宇,屋檐,宙,栋梁也”,他使用的间本义。
46.“吹”(嘘也):“嘘”(吹也)-“吹嘘”。使用的训诂方式是互训。
47.“口,人所以言食也。”使用的训诂方式是义界。
49.段玉裁说“凡字有本义,有引申假借之馀义焉”。
50.一个词由本义推演而形成新的意义。 51.周烈王崩,齐后往,周怒,赴于齐。赴后写为讣,它们的关系是古今字。 52.“鲰生教我距关,无内诸侯”。表达的感情色彩是轻蔑。
53.《方言》的全称是《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作者是汉代的杨雄。 54.源于晋代的俗语是宁馨。
55.哈尔滨来自满语,吉林来自满语。齐齐哈尔来自达斡尔族语。乌兰浩特来自蒙古语。呼和浩特来自蒙古语。拉萨来自藏语。乌鲁木齐来自维吾尔语。
56.“佛、菩萨、和尚、现在、因果、庄严、法宝、圆满、魔、阿加佗”来自梵语。 57.“仁频”译自爪哇语。
58.外来词有铁辙(铁轨)、辙路(铁路)、量天尺(寒暑表)、千里镜(望远镜)、自来火(火柴)、千斤秤(起重机)。 59.方丈原指长老的居处,后来也用来指主持寺庙的大和尚。
60.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榖部“阿芙蓉”下说:“?阿芙蓉?一名?阿片?,俗作?鸦片?”。 61.高诱注:“纮宇宙而章三光 ”为“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今来曰宙”使用的是引申义。 62.《礼记?月令篇》:“孟夏行春令,则蝗虫为灾;仲冬行春令,则蝗虫为败。”王引之说:“?蝗虫?皆当为?虫蝗?”。
63.凡文字有义,有形,有音;《尔雅》,义书也。《声类》以下,音书也,《说文》以下,形书也。
64.黄侃说:“四类之中,又当以《说文》《尔雅》为本。
65.训诂书在汉代出现的是《尔雅》。 66.《尔雅》分为十九类。
67.晋代的郭璞的《尔雅注》与宋代邢昺的《尔雅疏》合为《尔雅注疏》。
68.清代研究《尔雅》的人很多,成就最大的是邵晋涵和郝懿行两人。
69.邵晋涵的《尔雅正义》着重校正文字,采录古注,以古书证《尔雅》。
70.郝懿行的《尔雅义疏》着重以声音贯串训诂,用“因声求义”的方法破除文字障碍,探求词源。
71.增补《尔雅》或仿照《尔雅》体例编写的书很多,它们都以“雅”字命名,其中最早的一部是旧题孔鲋撰的《小尔雅》。继承《尔雅》而最为著名的有《方言》《释名》和《广雅》。
72.训诂著作出现于汉代的有《方言》。 73.下列作品出现于汉代的有《释名》 74.刘熙的《释名》以推寻事物的得名之由著称。
75.《方言》是中国第一部比较方言词汇专书,是通过对大众语言的调查搜集而编成的一部方言词典。
76.《方言》的注本流传至今的,以晋代郭璞的《方言注》为最早。 77.《广雅》的作者是魏?张揖。
78.王念孙给《广雅》注释,日以三字为率,积十年乃成书,名为《广雅疏证》。 79.《广雅以疏证》有人比诸郦道元注《水经》,注优于经。
80.下列著作出现于汉代的是《说文》。
81.南唐徐锴撰《说文系传》叫小徐本,到宋代,徐铉校订的《说文解字》叫大徐本。 82.《经典释文》作者是唐代的陆德明。 83.先秦有六经,秦以后有五经,失传的是《乐》。
84.《孟子章句》的作者是汉?赵歧,《楚辞章句》的作者是王逸。
85.史记的三家注包括宋?裴駰的《史记集解》、唐?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唐?张守节的《史记正义》。
86.《文选》是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的一部代表汉赋和六朝的诗、骈文的总集。 87.集中力量注明出典的是《文选》。 88.清代刘宝楠的《论语正义》、焦循的《孟子正义》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89.从先秦到秦末,训诂学发展经楞了五个时期,分别是先秦的萌芽期,两汉的兴盛期,魏唐的保守期,宋到明的中落期,清的复兴期。其中最重要的两个时期是两汉和清代。
90.汉人遍注群经,为训诂学的发展开辟了蹊径,奠定了基础,毛亨、郑玄、许慎、马融等,是这一时期奠基的代表人物的。 91.魏晋六朝,流传到今天的注解有王弼、韩康伯的《易经》,杜预的《春秋经传集解》,范宁的《榖梁传集解》,何晏的《论语集解》。宋?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魏晋?皇侃的《论语义疏》。唐?慧琳的《一切经音义》。
92.清代的训诂学为三派:一是纂集派,这一派述而不作。二是注释派,这一派是阐发或纠正前人的训诂。三是发明派。 93.清代训诂学家属于吴派的学者有惠栋、江声、钱大昕,主张搜集汉儒经说,加以疏通。
94.清代训诂学家属于皖派的学者有戴震、段玉裁、王氏父子,主张以字学为基点。 95.《汉书?艺文志》现存最早的目录学著作。
96.最早的图书分类是“七略”。
97.四大丛书是《二十四史》《四部丛刊》《四部备要》《四库全书》。
98.“衍、脱、讹、倒”是古籍出现错误的四种现象。
104.校勘的四种方法是:对校法、他校法、文物校书法、理校法。
?“字”与“词”是训诂学的两个基本概念,它们的关系如何? ?“义”与“训”是训诂学的两个基本概念,它们的关系如何? ?论训诂学在当今社会的应用。 1、试详论语言文字中形、音、义三者的关系。 “之言”、“之为言”这种训诂术语的主要功用是什么? “貌”、“之貌”这种训诂术语的主要功用是什么?
举例说明“曰、为、谓之”的用法。 训诂术语“谓”与“谓之”在用法上有什么不同?举例说明。
使用训诂术语“犹”一般是什么情况?
说明今、古文经学派的产生和分歧 .训估学的内容是什么? 解释文句包含哪内容? 训诂的实践形式
训诂学的任务是什么?
.什么是笔意,区分笔意与笔势对以形索义有什么影响?
.怎样看待音和义的关系。
因声求义的条件与轨道是什么? .怎样析词审义? 简述连绵词的特征。 什么叫互训?
互训的类型有哪些?
.义界的实质、原则是什么?它的局限性是什么?
.推因的原则、途径是什么?
.什么是理性的引申?它分哪几类? 词义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社会因素是什么?
.词义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语言因素是什么?
.介绍《方言》的全称、作者、成书的经过。
.方俗词义难释的原因是什么? 汉语的外来词包括哪两种?
黄侃说青年必读25种书,是哪25种?
黄侃又专从训诂角度依段玉裁说举“现在完全切用十种根柢书”,是什么?它们又可分类哪四类? 关于《尔雅》内容及其分类? 《方言》的价值和影响?
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是谁?
.先秦的训诂有哪些形式?
.“传”“笺”“正义”“疏”“音义之学”各是什么?
.两汉的训诂在训诂学史上的地位是怎样的?
唐代训诂保守的表现是什么?
宋代理学家注释古书的的特点是什么?
.清代训诂复兴的原因是什么? 清代通释语义的训诂专著的特点是什么?
清代训诂学在质量上更有显著的提高,表现在哪里?
.清代训诂学具有朴素的历史观念是如何体现的?
清代善于由音求义表现在哪?
清代学者的实事求是的精神表现在哪里
训诂学今后的任务是什么?
乾嘉学派值得肯定和借鉴的的是哪些?
.什么是丛书?
.黄侃所列“现存完全切用的十种根柢书”前六种是如何分类的?
.什么是以形索义(形训)?以形索义应注意哪些问题? .怎样看待音和义的关系
.简单介绍从声训右文说到音近义通的发展。
怎样看清词义的历史范畴?(如简答不用举例)
.论本义与余义的关系?
什么是词义的引申?分析词义的引申的系统性
.论述《说文》的释义体
.试论对《说文》整理研究的情况? ①唐代李阳冰首先刊订《说文解字 .试论裴松之的《三国志》的特点。 清代训诂复兴的原因是什么? 清代训诂复兴的表现是什么?
试论训诂学今后的任务。
.举例说明古诗中存在的忌讳法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文字,音韵,训诂这三个门类如何分工?
区别的不同概念。
①词是语言中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意义单位,是音与义的结合体。字与词是相互关联而彼此区别的两个概念,词是语义的运用单位,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在使用过程中,字词关系的对应表现得比较复杂。 ②字与词不是一一对应的。从一个汉字记录的语言单位来看,可以有种种现象。a.一个字记录一个单词(如水,山等);b.一个字记录多音词中的一个语素(如天下、社稷等);c.一个字记录多音语素中的一个音节(如犹豫、玲珑等);d.一个字记录两个单音词的组合(如“诸”是之于的合音词等)。
③字与词的对应关系是可以变化的。语言文字的错综变化可能影响相对稳定的形音义关系。a.因词义引申渐远,分化为新词而文字未变,形成一字记录两词的现象(如朝,本义是早上,后引申为朝代等义);b.因文字假借而记录了不同的词,形成一字记录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的现象(如角,本义是兽角,假借为古代宫商角徵羽的角,也假借为角色的角;);c.因汉字在演变过程中产生大量异体字,形成多字记录一词的现象(如“哲”,有喆、悊、嚞等异体。);d.因词义引申或意义使用的范围不同产生文字孳乳现象,形成以不同的汉字记录音义相通的同源词的现象,这些汉字的形体或相关,或不相关(如遘媾篝溝購等。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字从冓者,谓若交积材也”)。
?“义”与“训”是训诂学的两个基本概念,它们的关系如何?
答:“义”与“训”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不同概念。
①义指词义即词所负载的客观内容;训指训释,即对词义这一客观内容的人为表述。人为表述的训释应该符合词义的客观内容,因而理论上它们可以统一。 ②但实际上,由于对词义的认识不足,训释可能无法准确地反映词义;又由于各人的条件不同,对同一词义可能得出不同的认识,从而作出不同的训释。因此实际训释通常不等于客观词义。
③在实际的训诂材料中同训者未必同义,同义者未必同训,可见“义”跟“训”是两个东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④训的范围不限于义,许多训释根本不是对词义的表述,如声训意在探源,文意训释有的是临时所指,有的是言外之意,有的是语用说明,有的是背景知识。这些注释可以叫“训”,但不是对词义客观内容的表述,因而不是“义”。 答:训诂学应用于三大领域:文言教学、辞书编纂、古籍整理。
①应用于文言教学:A看是否符合语言规律,例:《项脊轩志》。B看是否符合文情语境。C看是否符合逻辑事理
②应用于古籍整理:A文本校勘:a对古籍字句的讹、脱、衍、倒加以校勘。 b在整理古籍用字的时候把原文的用字系统转化成现在的规范用字。
B加注标点符号,例:《史记?伯夷列传》 C注释和翻译。 ③应用于辞书编纂
A首先是释义的准确;例:“韦编三绝” B要保证义项的完备性;
C书证或曰例句是字典,尤其是大型字典的重要组成部分。
1、试详论语言文字中形、音、义三者的关系。 古汉语中,文字的形、音、义三者之间,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段玉裁说:“古人之制字,有义而后有音,有音而后有形;学者之考字,因形以得音,因音以得其义。”三者之中,以声为最先,义次之,形为最后。 字形,是考求音义的唯一基础。 字音,是寻求字义的根本依据,也是为通 假字寻求本字、本义的根本途经。戴震说:“故训声音,相为表里。字义,是字形、字音赖以存在的先决条件,也是研究字形、字音的最终目的。文字的形成是首先有客观事物(字义),然后在口语上为它命名(字音),最后为语言中的这个词创造一个书面记录的符号(字形)。人们之所以发声写字,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表义。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是人类社会的义际工具,研究字形、字音的最终目的,也就是为了明字义总之,文字形、音、义三者是统一整体,密不可分。
“之言”、“之为言”这种训诂术语的主要功用是什么? 之言、之为言这两个术语主要是用一个音同音近的词来解释被释词,目的是探求语源或说明通假。如:( 1)、用同源词解释词义( 2)、用同音近的说明被释词的语源( 3)、用本字解释借字。
“貌”、“之貌”这种训诂术语的主要功用是什么?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使用“貌”时,被释的词往往是表示某种性质或某种状态的形容词。如《诗·卫风·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朱熹注:“沃若,润泽貌。” 《楚辞·离骚》:“老冉冉 其将至兮。”王注:“冉冉,行貌。 举例说明“曰、为、谓之”的用法。这几
个术语一般都是两个以上连用并举,既然释义,又辨析同义词,使用这几个术语时,被释词总是放在后面,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叫”“叫做”“称作”。如 《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郑 注:同门曰朋,同志曰友。”《尔雅·释天》:“谷不熟为饥,蔬不熟为馑。” 《尔雅·释宫》:“一达谓之道路,二达谓之歧旁,三达谓之剧旁四达谓之衢,五达谓之康,六达谓之庄,七达谓之剧骖,八达谓之崇期,九达谓之逵。有时,“曰”、“为”、“谓之”也单独使用,那就是一般的解释了,与一般解释不同的是,被释词是放在术语的后面
训诂术语“谓”与“谓之”在用法上有什么不同?举例说明。 这个术语的用法与上组相同,不同的是上组术语是被释词在解释词后,而它是被释词在前,如《尔雅。释宫》“:宫谓之室,室谓之宫。” 谓,这个术语主要用来说明被释词在句中特指某一事物,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此指”, 有时也用于以狭义释广义,以具体释抽象,以共名释别名。使用这个术语时,总是被释词放在前面,训释词放在后面,其位置正好与“谓之”相反。有时候,古人也偶尔用“谓”来辨析同义词。 “谓”还可用来串讲句意,说明语句的言外之意。相当于现代汉语“说(的是)。”置正好与“曰”、“为”、“谓之”相反。
使用训诂术语“犹”一般是什么情况? 犹,主要用来解词,使用这个术语,其用法有五
(1)解释同义词近义词。相当于“就是。” (2)用引申义来解释本字释词和被释不是同一含义,只是某一方面词义相当,或引申可能,即段玉裁所说的“义隔而通之”可译为“某相当于某。 (3)、用今语释古语。(4)、用本字释借字 1.训诂学的任务是什么?
①“释古今之异言”。---用当代的话去解释古代词语。②“通方俗之殊语”—用通语释方言。③“道物之貌以告人也”,说明事物的形貌让人了解。 2.训估学的内容是什么?
①解释字词—训诂的核心②解释文句③分析篇章④分析表达方式⑤分析时空关系。 3.解释文句包含哪内容?
①分析句读(停顿)②疏通句意③阐明语法 4.训诂的实践形式。
①解释语义的专著②音义兼注的专著③形音义合解的专著④注释书⑤其他 简单述说读为(读曰)、读若(读如)两者的区别。
读为(读曰)用本字说明假借字、同假字,有时用来注音;读若。(读如)多用来拟声注音。
5.说明今、古文经学派的产生和分歧。 ①汉初的经学书籍都是用隶书写的,当时
正在阅读:
自考复习资料02-21
隋唐五代文学概况01-03
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实验08-16
财务会计试题及答案7651304-17
数据库上机实验报告12-31
2014年云南公务员招聘考试模拟面试题03-10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04-23
微波技术基础课程学习知识要点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