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论自由

更新时间:2023-10-27 18:1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以德论自由

作者:张瑞玲

来源:《法制博览》2012年第08期

【摘要】《庄子·德充符》以义名篇,主讲德,但是从深层次上说庄子是在以德论自由,因为庄子所说的德是指人对生命本身乃至世界及其万物的理解,人的心灵能够达到什么样的高度和境界。这种高度和境界就是德。德能充实于内,物能充实于外,而使内外玄和,这就是心灵所达到的有德的境界。只有心灵达到这种境界,才谓有德,也才能实现庄子的自由! 【关键词】庄子;德;自由

《德充符》论述的是德,讲的是何谓有德,何谓无德。有德即德充于内,物应于外,内外玄和,信若符命而遗其形骸。而它有一条主线,从始到终讲的就是残和全,德与形,就是残全德形之论,就是什么才是真正的人生自由。 一、物视其一,德行默化,自由天成

兀者王骀,立不教,坐不议,而从游者相若仲尼。庄子借孔子之言给了我们理由,因为王骀守宗于命物之化,物视其一。所以王骀形虽残兀但其内德充实、心实虚忘,故其从游者能够虚往实归。

物视其一即万物皆一,各是其所是则天下一是,观天地,府万物,因其所同而同之,天下莫不皆同。这种世界观是大德,而此大德使得自由浑然天成。我们守万物之宗,物视其所一,遵循独立而不改,那我们就可以超越于这个世界变化之上而不是将自己局限于物的世界之中,否则我们就会去计较肝胆楚越之别,甚至一些有形的东西的得失,如果这样怎能德充于心,怎能是真正的自由。而不与物迁,遗身形,忘五脏,“视丧其足遗土也”,万物同一,故游心乎德之和。然即如此忘怀任物,大德于心又何愁自由不天成。 二、形骸内外,德充乃内,安命谓自由

兀者申徒嘉和子产辩论的结果是“子产蹴然改容更貌曰:?子无乃称?”,但是子产执政当涂,荣华富贵;申徒稟形残兀,无复容仪。在这种强烈的对比之下,结果仍是子产羞愧难当。这是因为子产存荣辱之意而申徒忘贵贱之心。

申徒嘉说:“今子与我游于形骸之内,而子索我于形骸之外,不亦过乎!”形骸是外,其德是内,本是德游,并非形交,又怎能索于外好!以貌取人,倚势凌人,而索人于形骸之外,这种价值取向是极其浮薄的,也不可能实现真正的自由。外忘形骸,内德充实,安之若命才能是自由。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申徒嘉形骸残兀,这乃稟之天命,唯当安而顺之,则所造皆适。内德充足的人,最重要的就是要感知命运,于形体相关的东西都是道和天所决定的,都是不可抗拒的命定的自然。不可否认庄子的自由乃是命定论的自由,他是在承认命定论的基础上去追求自由的。只有认识到命运是无法改变的,从而无心无情,安之若命,才能摆脱痛苦,随顺万物,内德充满,进入自由之境!

三、知务重身,形残德全,天刑自由

叔山无趾虽遭刖足,但犹有学心,所以踵见仲尼。但孔子蔽于形而不知德,因此歧视于他:形残若此,今来请益何所逮!但是最后孔子却说“丘则陋矣”。因此说孔子就是无“德”之人,不是“至人”,尽管他身体健康,但是心智却是残疾的,还不如那些残疾人。

叔山无趾不知务而轻用其身,是以亡足。而人之生也,理自生矣,道莫之为而任其自生,是知务重身者。若忘其自生,轻用其身而不知务,是以五脏相攻于内而手足残伤于外。所以说叔山是形残德全的人,形虽亏损,其德犹存,务全道德,以德比形,故尊足者存。

因此形骸并不重要,而全德才重要,做到真正的忘形,忘死,从而达到遗形取德,不让自由为天所禁锢!天刑是对心灵的桎梏,带来的是心灵的残缺和德的破坏!无德之人受以天刑,又怎能有自由可言!只有明白生死是一体,可与不可为齐,知务重身,遗形重全德,才能不受天刑,真正的遨游于天地之间!四、随所寓者,才全德不形,成和自由

哀骀它能使丈夫与之处,思不能去;使妇人见之,宁为其妾而不与为人妻,是因为他内德充满而为物所归,能够随其所寓,灭迹匿端,谦居物后,做到才全而德不形!

何谓才全?自己的心灵不执着于外物的区别,不入灵府,在外物变化和纷扰中保持不动,和豫相同,与物为春!何谓德不形?平者,水平之盛也,其可为法,内保而外不荡。庄子用水做比喻,水平才能停,心静才能和!形谓出,心出了也就是追名逐利,德不形故要不能把德作为工具!

现实的遭遇变幻莫测,社会的矛盾纷纷攘攘,只有随其所寓,做到才全而德不形!德者,成和之修,德不形者,物不能离也!心灵的完满纯和,才是真正的自由!五、有形无情,德长形忘,天鬻自由

卫灵公、齐桓公喜欢闉跂支离无脣和甕盎大瘿,说明了他们把德之长放在心上,而形丑是无所谓的,因为残缺的形体由于完全的德行而充满了光辉,故“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 “有人之形,无人之情”,无彼此,无死生,任其自然无为的境界,才是庄子所希望的自由境界。有人之形,故群于人;无人之情,故是非不得于身。无情之人虽有形体但却不受形体的约束,因此可以游心于道!稟之自然,各有定分,何须分外添足人情。即物我两忘,何有是非?德全之人则受天养,不必忧愁恐惧,安身乐命,有形无情,独成其天。岂不是天鬻自由!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7l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