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链的云南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V4.1
更新时间:2024-07-08 10:3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茶产业全产业链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基于产业链的云南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 慈(0709351) 苏庆忠(0709153) 宋晋徽(0709159) 赵 亮(0709338) 裴宇晶(0609270) 吴名建(0709157) 夏 兵(0709313) 张 伟(0709158)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二00八年九月 云南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
目 录
第一章 概述 ............................................................... 1
1.1研究目的 .......................................................... 1 1.2研究意义 .......................................................... 1 1.3研究方法 .......................................................... 2 1.4考察流程 .......................................................... 3 1.5考察成果 .......................................................... 5 第二章 产业相关供应链知识介绍 ............................................. 6
2.1理论知识简介 ...................................................... 6 2.2茶叶产业链的发展 .................................................. 9 第三章 我国茶行业现状概述 ................................................ 11
3.1我国茶行业宏观环境分析 ........................................... 11
3.1.1宏观政治环境 ............................................... 11 3.1.1宏观经济环境 ............................................... 11 3.2我国茶行业现状分析 ............................................... 14
3.2.1我国茶叶生产状况 ........................................... 14 3.2.2国内外茶叶消费状况 ......................................... 18 3.2.3我国茶行业与世界的差距 ..................................... 23 3.2.4我国茶行业与国外相比的优势 ................................. 24
第四章 云南茶行业概述 .................................................... 27
4.1云南概况 ......................................................... 27
4.1.1云南简介 ................................................... 27 4.1.2云南经济概况 ............................................... 28 4.1.3茶叶在云南 ................................................. 28 4.2云南茶史 ......................................................... 30
4.2.1云南茶在中国的发展与地位 ................................... 30 4.2.2云南茶的历史演变与发展 ..................................... 30 4.2.3云南茶的主要分类 ........................................... 31 4.3云南茶行业现状 ................................................... 33
i
云南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
4.3.1茶叶的地理分布 ............................................. 33 4.3.2云南茶叶产量 ............................................... 34 4.3.3云南茶叶种植面积 ........................................... 36 4.3.4云南茶企业数量及现状 ....................................... 37
第五章 云南茶行业内外部环境分析 .......................................... 37
5.1政策环境分析 ..................................................... 37 5.2地理环境分析 ..................................................... 39 5.3产业各环节优劣势分析 ............................................. 41
5.3.1种植情况优劣势分析 ......................................... 41 4.3.2加工技术优劣势分析 ......................................... 42 4.3.4销售环节优劣势分析 ......................................... 44 5.4竞争者分析 ....................................................... 46 第六章 基于产业链基础上的云南茶行业可持续发展对策建议 .................... 52
6.1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 52
6.1.1抓好种植加工,着力提高茶叶产业化水平 ....................... 52 6.1.2打造“云茶”品牌,不断扩大云南茶叶的市场影响力 ............. 54 6.1.3加强科技措施,有效增强云南茶叶产业发展支撑能力 ............. 56 6.1.4搞好协调服务,大力促进茶叶产业快速发展 ..................... 57 6.2基于产业链基础上的建议 ........................................... 58
6.2.1产业链构建要点 ............................................. 59 6.2.2构建云南茶产业供应链的对策 ................................. 60
ii
云南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
第一章 概述
1.1研究目的
本次暑期实践活动主要针对的是云南省茶叶产业上下游产业链发展现状的调查和分析,这些调查和实践活动贯穿了云南茶产业的生产、科学种植、工业生产加工、茶叶物流运输、茶叶销售分发渠道、一线零售销售情况等各个流程和环节,结合物流知识和企业战略等专业知识,给出云南省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2研究意义
云南是我国西南部的重要农业产业大省,其中茶叶产业对云南的农业经济的发展,乃至整个云南经济总体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今年来随着云南普洱茶的火热行销,云南茶叶产业也经历了一段前无古人的行业发展时期。但是同时近些年来云南的茶产业也逐渐出现了下滑的趋势。拿最著名的普洱茶市场来说,2006年普洱茶出口均价由2005年每吨4248美元上涨到2006年每吨5766美元,每吨上涨了1518美元,涨幅达35.7%。同时越来越多的茶商加入到收藏、炒作普洱茶的大军中,茶市经历了一场普洱茶冲击波。现在普洱茶产业正在经受最困难的时期,大量茶农的茶叶销售不出去,茶厂的收购价格不断下降,给茶农造成了很大损失;茶叶的中间生产商和批发商也在承受着巨大的市场压力,企业利润连年下降。普洱茶一线销售情况也不容乐观,炒作、假茶、销售额连年下降等问题也在煎熬着各个普洱茶的零售商们。这一系列的问题正预示着普洱茶产业的滑坡的普洱茶热的消退。
这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固然有着正常经济周期因素的影响,但是在云南茶产业的上下游供应链中是否存在着一些可以解决的困境,现在云南茶叶产业的战略环境和战略选择是不是出现了偏差,这些问题的解决有没有可能使得云南茶产业得到健康有效持续的发展都是亟待解决的疑问。
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关系到云南几百万茶农的经济利益,更关系到云南省整体经济走势。因此理清云南茶叶产业上下游产业链的关系,结合对整个产业的战略分析指出一
1
云南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
条有效的产业发展途径也是我们这次社会实践调查研究的关键目的所在。
1.3研究方法
通过走访云南茶叶产业上下游生产、销售环节的关键节点,通过座谈、采访、问卷调查、资料收集等手段获得第一手的行业资料和产业链资料。
整理相关资料,对于得到的数据和调查结果进行数理上的统计分析,通过定性和定量的因素分析,讨论数据间的直观关系。
运用企业物流知识、产业发展知识和企业战略管理的相关分析方法和工具,对调查和统计结果进行科学的概述和详细分解,在此基础上试图找到云南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途径。
2
云南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
消费者分销商生产者电子商务经营者电话、传真、和合同、EMAIL、宽带网等需求信息输入产业内企业信息交换云南茶叶信息平台信息反馈宏观调控提供参考政府及金融、财政、税收等机构
图2.2云南茶产业供应链信息流示意图
3.资金流
资金流是商品在所有权上的转换过程,云南茶产业资金流如图2.3
销售收入销售收入信贷资金茶产业内企业税赋等产业资产重组形成优质资产和品牌股份制明星企业集团上市融资股权融资政府及财政资金支持
图2.3 云南省茶产业供应链资金流示意图
4.商流
商流是商品在由供给者向需要者转移时,商品社会实体的流动。表现为商品与其等
8
云南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
价物的交换和商品所有权的转移活动。云南茶产业商流如图2.4。
供应商的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农户、农场等供应商初制所产业核心企业销售商代理商自建营销网络消费者消费者消费者消费者消费者
图2.4 云南茶产业供应链商流示意图
传统的推动式的供应链运作方式以制造商为核心,产品生产出来后从分销商逐级推向用户。分销商和零售商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通常不得不采取提高安全库存的办法应付需求的变动,这使得茶叶销售商的积极性打打降低,对市场的响应能力下降。而类似于日本丰田企业拉动式生产的牵引式供应链运作方式就可以克服这样的缺陷。牵引式的供应链驱动力产生于最终用户,整个供应链的集成度较高,信息交换迅速,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实现定制化服务,并且具有缓冲库存量低,市场响应速度快的特点。
2.2茶叶产业链的发展
以普洱茶为代表的云南茶产业,已经将产业链延伸到各个领域:
1.旅游:以茶马古道为中心的普洱茶文化旅游,已经有不同规模和不同形式的成功尝试。然而,这对传统的旅游服务提出的新的挑战,譬如,以往导游知识能力就不能满足这一要求;
2.食品:把优质的普洱茶添加在酒、饮料、饼干、巧克力等食品中,使消费者在食
9
云南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
用的同时就得到普洱茶的保健功能。已经有人制出相当规模的产品并且在欧洲市场取得初步的成功;
3.文化:普洱茶很大程度上被热爱它的人们当作艺术品来对等,拍卖等活动已经兴起,但更重要的是规模和规范问题;同时,专业的普洱茶艺培训即将形成大市场(譬如:单北京、上海、广西就有很大的市场需求)。还有:书籍、光盘等出版物也在不断兴起;
4.医药:最早是由医学家们对普洱茶强大的保健功能开始理性认识,早在1993年昆明的医学家就研究用普洱茶来研究制作抗癌药物并取得一定效果,很遗憾后来没有规模化生产;现在,有日本科学家和云南本土的普洱茶厂家合作研制降血糖、血脂的药物,并且已经制成片剂,进入人体试验阶段;
5.美容:有欧洲公司每年大量从云南进口普洱茶原料生产美容产品,并且取得很好的市场效益;
6.包装:不少普洱茶的热心消费者多年的经验发现:以往的包装材料对普洱茶并不很恰当,尤其是化工产品不利于茶性的良性发挥;从透气性、真性的角度,有人已经在云南本土一处彝族人山寨,利用那里特有的陶土研制并成批生产普洱茶的储藏容器。并且,竹、木、藤等天然物也将在普洱茶的包装市场上大显身手;
7.茶具:郑板桥的竹枝词“郎若闲时来吃茶”,说了个吃茶要有闲的道理;现代人生活节奏,休闲时光肯定有,但是更多时候却没法从从容容的泡茶喝;不但如此,还有个环境问题:办公室、会议室、甚至乘车坐船,很多时候都无法用现在流行的功夫茶具来享受普洱茶的美妙;改进或研究开发简单方便、又能很好发挥普洱茶性的茶具意义深远:既方便了忙忙碌碌的众生,又使普洱茶的消费总量大大提高。
10
云南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
第三章 我国茶行业现状概述
3.1我国茶行业宏观环境分析
3.1.1宏观政治环境
茶叶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一五”期间,我国政府强调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给茶叶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十一五”期间国家对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步骤。为促进全国茶叶的可持续发展,将进一步完善政策,保证政策到位并具有连续性,着力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是在产业政策方面,政府坚持把茶叶作为战略性主导产业加以扶持、发展、鼓励,着力提升产业化经营能力,争创发展新优势,保持国际领先水平。
二是在发展环境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加强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三是在土地使用方面,从支持茶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分散在农户手中的茶园,理顺权属关系,搞活土地流转机制,逐步使千家万户的零星茶园,向有资金、有技术、有市场的人的手中集中,达到集约化的目的,形成规模化经营。
四是在财政扶持方面,政府要加大茶叶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建立与财政同步增长的按一定比例提取的农业扶持资金。加大对茶叶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茶叶的产业化经营。
五是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加强茶业发展和茶叶经济效益、生态功能、文化功能的宣传,加强茶业政策与发展环境的宣传,加强茶叶先进典型的宣传,在全国营造积极发展茶叶生产,建设和壮大中国茶叶行业的良好氛围,让全社会关心、支持中国茶业的发展。
3.1.1宏观经济环境
1.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
初步核算,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246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8910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121381亿元,增长13.4%;第
11
云南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
三产业增加值96328亿元,增长11.4%。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7%,与上年持平;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9.2%,上升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9.1%,下降0.3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我国农业发展增势良好。
图3.1 2003-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2.货币政策分析
货币政策“从紧”的方向是肯定的。十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六次加息、15500亿人民币特别国债的批准发行,这是2007年在人们印象中最为深刻的货币政策从紧调控的相关举措。进入2008年,货币政策“从紧”的声音依然坚定。
3.财政政策分析
2008年我国宏观调控取向有所变化,货币政策将由稳健转为从紧,而财政政策将继续保持稳健。在今年宏观调控中,稳健财政政策将着力结构调整和协调发展,并加强与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协调与配合,把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和促进平衡有机结合起来,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4.收入分配结构
从微观角度看,影响消费行为是消费个体的收入水平而不是国民经济的总量收入。因此,收入分配结构便成为研究消费者行为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上年上涨4.8%,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2.3%。商品零售价格上涨3.8%。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3.9%。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1%,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3.2%,生活资料价格上涨2.8%。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4.4%。农产品生产价格上
12
云南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
涨18.5%。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7.6%,其中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上涨8.2%,二手住宅价格上涨7.4%;房屋租赁价格上涨2.6%。
图3.2 2003-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跌幅度 表3.1 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支出(单位:亿元)
指标 居民消费支出 农村居民 食品类支出 衣着类支出 居住类支出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支出 医疗保健类支出 交通和通信类支出 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类支出 金融服务消费支出 保险服务消费支出 其它商品和服务类支出 城镇居民 食品类支出 衣着类支出 居住类支出 2004年 63833.5 17550.6 7871.3 916.6 2839.6 680.6 1010.3 1469.3 1888.9 319.2 114.8 440 46282.9 15265.8 3741.9 6749.4 2005年 71217.5 19228.2 8119.5 1038 3363.8 778.6 1195.1 1711.6 2064.4 368.5 135 453.7 51989.3 16615.9 4400.4 7765.3 2006年 80120.5 21114.9 8572 1183.6 3834.9 891.4 1379.9 2033.9 2149.2 437.4 165 467.6 59005.6 18277.2 5092.9 8812.6 13
云南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
指标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支出 医疗保健类支出 交通和通信类支出 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类支出 金融服务消费支出 保险服务消费支出 其它商品和服务类支出 2004年 2247.9 4139.9 4586 5650.4 1530.7 1041.1 1329.8 2005年 2471.4 4788.2 5456.1 6058.4 1744.1 1214.7 1474.8 2006年 2834.9 5233.5 6470.4 6850.9 2016.3 1484.8 1932.1
结论:国内生产总值的依然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水平,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基本保持平衡,从紧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依然是国家调控经济的、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稳定的经济环境为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从居民消费结构来看,连续三年的居民消费价格支出中,食品类消费始终保持最高,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个趋势将始终保持,这种支出分配结构为茶产业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消费空间。
3.2我国茶行业现状分析
20世纪,尤其是20世纪后半叶,是世界茶行业获得迅猛增发展的时期。据统计,自二战结束后的1946年至九十年代初期,世界茶园面积增加了2.6倍,茶叶总产量增加了4.6倍,单位面积总量增加了50%,茶叶出口贸易量增加了2.6倍。茶树种植业扩展到地球上58个国家,茶行业已发展成为世界上,尤其是部分发展我国家的一个重要的行业。
我国,1996年有茶园面积110.3千公顷,茶叶产量59.3万吨,茶叶产值达80亿元人民币,有近亿人从事茶叶生产、经营用其相关行业。 3.2.1我国茶叶生产状况
茶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也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我国有4大茶产区,即西南茶区、华南茶区、江南茶区和江北茶区。西南茶区(云南、贵州、四川及西藏东南部)
14
云南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
是我国最古老的茶区;华南茶区(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海南)是我国最适宜茶树生长的地区,福建省是我国著名的乌龙茶产区;江南茶区(浙江、湖南、江西、江苏、安徽等)是我国主要茶产区,以生产绿茶为主;江北茶区(河南、陕西、甘肃、山东等)也以生产绿茶为主。到2007年我国茶园面积达160万公顷,产量达114万吨,产值260亿元,名优茶产量达30万吨,内销数量超过80万吨,比上年增长11%,销售金额达320亿元,比上年的205亿元增长28%。
图3.3 我国茶区图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茶叶在生产上出现以下特点: 1.茶树种植面积缓慢增长,种植结构趋向改善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农业部门提出稳定面积,提高单产,优化结构,增进效益的发展思路,茶树种植面积扩大速度明显减慢,呈基本稳定状态,如表3.2和图3.4。2002年茶树种植面积仅比1980年的104.07万公顷增加14万公顷,20多年仅增长了10%。但无性系良种茶园比例达到20%,比1990年提高了9个百分点。
15
云南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
表3.2 历年茶叶种植面积及产量表
产种植面积 年份 份 千公顷 万吨 26.81978 1048.00 0 30.31980 1041.00 7 43.21985 1077.40 3 54.01990 1061.00 1 54.11991 1060.00 6 55.91992 1084.00 8 59.91993 1171.00 9 58.81994 1135.00 5 58.81995 1115.00 6 59.31996 1103.00 4 7 6 2001600.00 4.00 5 2001431.27 2.81 114 2001351.94 .49 103 2001262.31 .52 932 2001207.25 .81 831 2001134.24 .54 760 2001140.67 .17 749 2001088.95 .33 708 1991130.00 .59 687 1991057.00 .50 671991076.00 .34 66千公顷 吨 61万产量 年种植面积 量 16
云南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
种植面积 千公顷1800.001600.001400.001200.001000.00800.00600.00400.00200.000.00产量 万吨120.00100.0080.0060.0040.0020.000.00788085909192939495969798990001020304050607
图3.4 历年茶叶种植面积及产量分布图
2.茶树种植发展布局向中西部转移
近年来,随着中西部地区充分发挥其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利用国家退耕还林,以工代赈等政策,纷纷把茶行业列为其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茶叶发展速度加快。与1990年相比,1999年中西部茶园面积增加了6.88万公顷,是同期全国茶园净增加量的134.9%。湖北省2001年茶园面积15.56万公顷比1978年增加91.3%,云南2001年17.4万公顷,比1978年增73.6%,广西2001年比1978年增25.5%,贵州省2001年茶园面积比1978年增加了12.2%,而东部地区如浙江省茶园面积下降,2001年比1978年减少17.8%。到2006年云南、福建、四川、浙江、湖北、安徽、湖南七省茶树种植面积已达全国茶树总种植面积的74.8%,茶叶产量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81.3%。
3.茶叶产品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1)从茶类看,过去几年中,绿茶、乌龙茶由于内销和出口的带动,生产有明显增长,但红茶产量大幅度下降。到2001年绿茶产量达到51.3万吨,占17%,红茶4.3万吨,占6%,乌龙茶7万吨,占10%,与1990年的绿茶6%,红茶20%,乌龙茶6%相比,绿茶、乌龙茶分别提高了11个和4个百分点,而红茶下降了14个百分点。
未来新产品将成为我国茶行业新的增长点。总的趋势是:红茶生产保持稳定,花茶在经历了长足发展后总量正在减少,绿茶较快增长,绿茶中,名优茶发展快,乌龙茶、普洱茶快速发展。传统茶叶创新速度加快,茶产品结构正在朝优质、有机、特色、质优价廉方向发展,总体结构不断优化,如图3.5。
17
云南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
1990年比重2001年比重20%5%0%绿茶红茶乌龙茶
图3.5 三类茶比重变化图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名优绿茶生产快速发展上2000年名优茶的产量达到14.37万吨,比l990年2.59增长了5倍。名优茶占茶叶总产量的比重从1990年的4.0%提高到21%,2001年名优茶产量15.5万吨,继续增长,占总产量比重的22.09%。乌龙茶发展速度仅次于名优茶;
(3)增值茶开始兴起。新兴茶叶饮料品种如即饮茶、保健茶等,开始推向市场,年消耗原料茶叶约4万吨左右,占我国年产量的5%左右。
(4)茶产区域分布明显,新型茶区快速发展。红茶主要在广东、云南;乌龙茶主要在福建,花茶区主要在福建、广西、湖南等,名优茶区主要有浙江、湖南、四川、安徽等省及主要的茶区。特色茶产区已经成为我国茶叶发展的新亮点,如新昌的龙井产区,湖南环洞庭湖的银针产区,安溪的乌龙茶区,云南的普洱茶区等等。
4.名优茶发展使茶叶产值快速增长
2001年茶叶产值为96.7亿元,比1990年增加1倍多,年均递增10%。在茶叶产值增加中,主要得益于名优茶。1990年名优茶产值6.3亿元,占茶叶总产值的13.5%,2000年名优茶产值达到55.5亿元,占茶叶总产值的57.4%,在产值增加量中,名优茶的贡献份额占三分之二。农业部提出的名忧茶发展规划中,到2015年全国名优茶产量38.68万吨,产值159.95亿元,比2000年分别增169%和188%。 3.2.2国内外茶叶消费状况
一、我国茶业内销状况
18
云南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
1.国内茶叶消费潜力巨大,增长加速,消费结构因地域不同而各具特色
内销总量为46.57万吨,绿茶为26万吨,花茶为10.5万吨,花、绿茶占80%,大宗优质茶市场潜力巨大。一个人的年人均正常消费量为3.3公斤,当前全球人均0.5公斤,中国为0.33公斤。上个世纪前50年,年均增长不到1%,后50年年均增长3.89%。1976-1986年,国内花茶消费量年均增长24.6%;90年代绿茶增长10%;上海、北京等地近年来人均消费量增长了1倍;2002年北京绿茶、乌龙茶、花茶分别增长了30%、30%、20%;各地茶艺馆的兴盛促进了茶叶的消费,年增长率为10%。
茶有“三增三抗”的功能,茶能增力、增智、增美,茶能抗衰老、抗辐射、抗癌症。随着茶叶有利健康生活理念的进一步传播,我国茶叶消费市场还将扩大。当内销年人均达到0.7公斤,外销增长50%。我国茶叶消费结构特点是:
(1)南方以绿茶、乌龙茶为主,少量花茶。北方以花茶为主,绿茶为辅,乌龙茶、绿茶快速发展。
(2)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的渴求,保健茶快速发展。
(3)随着农村城镇化步伐加快及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村茶叶消费将增长迅速。 (4)从总体来看,消费结构由低、中、高向中、高、低转变。低档茶叶将逐渐被淘汰出市民消费市场。花茶减少,绿茶增长,乌龙茶增长迅猛,保健茶总体平衡,茶饮料将加快分割饮料市场。特色茶、礼品茶具也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市场正在扩大。
2.流通主体多样,构成复杂,流通多渠道
目前,活动在城乡的茶叶流通主体主要有:茶农、茶叶流通企业、茶厂(场)、地方茶叶协会、地方政府建立的旨在为茶农服务的机构或实体。从总体来看,茶农是我国茶叶流通的主体。我国茶叶流通渠道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
(1)前店后园。这是我国茶农采取的主要经营方式。在销区建立销售点,在茶园搞生产,自产自销。
(2)茶庄。主要分布在县、市以上城市。有茶农自建的,也有其他人建的。一般建在居民居住较集中的地方。椐不完全统计,在城市每3000人左右就有一家茶庄。茶庄是目前中国茶叶销售的主渠道。
(3)茶叶连锁店。茶叶连锁是近几年茶叶发展的新型物流形式,有新茶商建立的,也有“老字号茶庄”发展和加盟的。
19
云南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
(4)超市茶叶专柜。茶商普遍采取的是:垄断租赁超市柜台,买断超市经营权。另一种情况是,茶商向超市付一定“进店费”,茶叶代销,不定期(或定期)结算。
(5)批发市场交易兼零售。
(6)集团购买。主要是夏天、节假日单位作为福利。这在大中城市是一个相当大的市场。
(7)茶叶配送体系。主要是为特殊的消费群体提供的一项服务。如中茶网建立的为宾馆、酒店及会员店等统一配送体系等。
(8)网上销售。目前做的比较成功的是中茶网设计的网上全球订货系统,成本低,效益好。
3.茶叶流通的市场体系基本形成,茶叶批发市场已经成为我国茶叶流通领域的一道特别的风景线
中等以上的城市都有茶叶批发市场,大城市有5-6个;全国茶叶市场类型丰富。主要有:
(1)产地交易市场。如福建安溪茶叶批发市场、安徽芜湖茶叶市场、浙江茶叶市场等。
(2)销地批发市场。如北京马连道市场、上海大不同茶叶市场。 (3)以交易为主的交易市场。
(4)网上交易市场。如中茶网建立的网上交易市场。根据各批发市场批发茶叶的种类不同,有专业化茶叶市场和综合茶叶批发市场,如以批发乌龙茶为主的安溪茶叶批发市场,以批发龙井为主的新昌龙井茶叶市场就是专业批发市场。北京茶叶批发市场、济南茶叶批发市场等属于综合茶叶批发市场,茶叶、茶具样样俱全。还可根据其加工环节,分为茶叶加工市场如广西西南茶叶市场,原料市场,成品销售市场。
4.茶叶消费方式以散茶为主,包装茶快速发展
以茶庄为主,超市,批发市场新型销售模式正在改变人们传统的消费习惯,发展速度快。茶艺馆的兴起将作为一种时常推动我国茶艺、茶道家庭化。
二、我国茶业进出口状况
中国为茶叶贸易大国,年净出口28万吨左右,贸易顺差超过5亿美元。2008年1-4月我国私营企业达151家,茶叶出口5.57万吨,出口金额1.23亿美元,占1-4月我茶
20
云南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
叶出口总量和总金额的58%和57%,且出口数量和金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39%和22.45%;国有企业59家,茶叶出口2.91万吨,出口金额5.952万美元,占总量和总金额的30%和27%,数量、金额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14.43%和8.58%;集体企业20家,茶叶出口7.596吨,金额1.221万美元,同比分别下降14.80%和17.63%;三资企业33家,茶叶出口数量4.450吨,金额2.196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5.59%和116.78%。
1.贸易规模近30万吨
2007年贸易总量29.48万吨,其中出口量28.95万吨,占国际茶叶市场的20%;进口量5299吨;净出口28. 42万吨。贸易总额6.21亿美元,其中出口额突破6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达到6.08亿美元;进口额1281万美元;贸易顺差5.85亿美元。
2.出口以绿茶为主,进口以红茶为主
出口以绿茶为主。2007年,绿茶出口22.37万吨,占茶叶出口量的77.25%;红茶出口3.03万吨,占10.45%;乌龙茶出口2.17万吨,占7.49%;花茶和普洱茶分别出口0.77万吨和0.61万吨,分别占2%左右;其他少量出口。
进口以红茶为主。2007年进口红茶3477吨,占茶叶进口量的65.62%;绿茶进口1487吨,占28.06%;其他少量进口。
3.出口市场以摩洛哥等地为主,进口以东盟、斯里兰卡和肯尼亚等地为主 出口市场相对分散。出口市场主要是摩洛哥、日本、欧盟、美国和香港地区,对上述5个目的地出口占茶叶出口总量的47.17%和总额的53.89%。中国茶叶出口近1/5到摩洛哥,2007年占19.88%。日本、欧盟、美国和香港地区分别占8.76%、6.92%、6.89%和4.72%,均在10%以下。
进口相对集中。进口来源地主要是东盟、斯里兰卡、肯尼亚、中国台湾省和印度,从上述5个国家(地区)进口合计占茶叶进口量的88.37%和茶叶进口额的77.31%。其中从东盟进口1/3,斯里兰卡和肯尼亚进口量分别占24.01%和21.63%,从中国台湾省和印度进口分别占5.46%和3.65%。
4.出口主要是一般贸易方式,进口以一般贸易为主进料加工和边境小额贸易为辅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的茶叶占98.94%。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的茶叶占48.24%,近1/2,以进料加工和边境小额贸易方式进口的茶叶量分别占28.29%和15.15%。
三、国际市场茶叶消费状况
1.全球茶叶需求在持续增长,特别是生产国的国内需求增长明显
21
云南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
茶叶消费虽然同经济状况有一定关系,但同人口基数和人口增长率密切相关,茶叶毕竞是生活必需品。全球的人口大国都是茶叶消费大国。特别是印度作为最大人日国家之一,人口10亿,国内消费的持续增长,给出口带来压力,使茶叶出口第一大国的地位降至肯尼亚、斯里兰卡和中国之后,2001年出口19万吨,2002年减至16.5万吨。为了应付出口,印度与斯里兰卡签订贸易协议,进口斯里兰卡茶叶。日本已从茶叶生产出口国成为净进日国。国际机构预测,今后几年印度、中国、斯里兰卡、孟加拉国。印尼的国内消费将飞速发展,其中印度的消费己占全球的25%,增长率将达到3.7%,到2010年可达69.3万吨。同时,全球120个消费国中,俄罗斯、英国、美国、埃及。巴基斯坦是主要的进口国家,占全球进日量的6096。俄罗斯、独联体国家和巴基斯坦将成为最大的进口地区,特别是巴基斯坦,人口1.5亿多,人口增长率全球最高,茶叶的进口从1980年的7.6万吨增加到2000年的11.14万吨。FAO预计到2010年俄罗斯进口年均增长3.3%,达到31.5万吨,巴基斯坦年均增长2.9%,达到15万吨。联合国预计全球人口增长率为3%,因此茶叶消费仍趋增长,发展中国家茶叶需求增长将达到2.8%,但发达国家茶叶市场消费已成熟,同时人口增长率低,有的甚至负增长,不能期望消费量有大的增长,英国茶叶进口下降了近30%。
2.全球市场供过于求将继续存在,茶价低迷
全球茶叶消费250万吨左右,生产量在300万吨。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过去10年茶叶消费平均年增长1.4%,产量年增1.9%,由于茶叶消费的增长始终赶不上生产的增长,己连续近10年供过于求,茶价持续低迷,同时又由于生产成本增加,使大量的低质茶充斥市场,己造成低价低质的恶性循环,茶农收入下降。如2001年肯尼亚出口量比上年增18.89%,而出口单价下降23.14%,斯里兰卡下跌23%,中国下跌10%,印度下跌0.75%。如印度每公斤茶叶生产成本为68卢比(1.38美无),而出口价格仅40-45卢比。我国珠茶出口亦是如此,已跃至茶农生产成本线以下。
3.生产国均致力于增值茶的出口
为了改变茶价的低迷状况,生产国致力于发展增值茶出口。斯里兰卡是生产国中做得最好的国家,是增值茶出口的主要国家。在茶叶出口结构中,增值茶占31%,其中包装茶27%,袋泡茶4%,此外还出口速溶茶,2000年出口速溶茶1218吨,主要出口美国和欧洲。除速溶茶,还开始大规模生产出口风味茶,有u0多种类型。印度茶叶局正着手努力提高传统红茶的质量,增强同斯里兰卡争夺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肯尼亚同法国有关部门合资计划投资370万美元左右新建2个茶厂,不是为了提高产量,而是提高生产
22
云南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
率和质量。
4.茶叶消费的增长继续受到其他饮料竞争的挑战
主要是软饮料的市场扩张挤占了传统的茶叶市场。成年茶叶消费者转向包括软饮料在内的其他饮料,年轻消费者并不把茶叶列入考虑范围内。但同时,袋泡茶、速溶茶、茶饮料、风味茶等新产品的开发,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茶叶的消费。 3.2.3我国茶行业与世界的差距
1.茶园单产低
我国茶树种植面积为世界第一,总产量却位居第二。虽然我国不乏高产茶园,甚至亩产超千斤也有,但就总体水平而言,茶园管理粗放,广种薄收,靠天生长的现象较普遍。2000年我国茶叶单产为737.5公斤/公顷,只有世界平均单产的61%。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更大,肯尼亚单产最高,达2285公斤/公顷,日本平均单产为1760.6公斤/公顷。印度是世界最大茶叶生产国,平均单产达到1851.9公斤/公顷。
2.良种化茶园比例低
品种是实现高产、优质和高效茶行业的关键技术措施。世界主要产茶国非常重视茶树良种化工作,其良种普及率均明显高于我国。我国至今己审定通过的国家级茶树良种有77个,其中无性系良种60个。但一直来良种推广速度缓慢,无性良种的面积仅占茶树种植面积的20%。肯尼亚茶树良种普及率高达100%;日本育成良种46个,良种普及率达78.3%;印度育成良种40个,良种普及率也达到30%。
3.茶叶出口的竞争力不强,卖价下跌
世界茶叶贸易量80%以上是红茶,而我国红茶总体品质低,长期处于充当“填充料”的地位,在国际市场不能形成自己的品牌,不仅售价低(平均售价仅为肯尼亚的1/2,印度、斯里兰卡的2亿),而且出口量大幅度下降。1988年我国红茶出口量高达10.14万吨,到1998年下降到6.5万吨左右,2002年为4.04万吨。我国红茶品质差涉及到品种、气候和加工技术及其设备等因素,近几年难以敢得突破性进展。
1978年我国茶叶出口8.72万吨,创汇1.86亿美元;1997年出口20.24万吨,创汇3.32亿美元,2001年出口24.97万吨,创汇3.42亿美元,2002年出口25.23万吨,创汇3.32亿美元。出口创汇与出口量的增长未能实现同步增长。
23
云南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
4.劳动生产率低
在印尼,年产茶1500吨的茶厂仅需工人26名,产品成本每公斤仅为0.6美元。在相同条件下,我国用工量要高得多。在当今,产品成本每公斤达到0.8美元左右。不仅如此,我国各类茶叶加工厂规模都很少,有67000多家,按茶叶总产计,每座茶厂加工量不到10吨。在国外,斯里兰卡有茶厂1100余家,平均每家茶厂加工茶550吨。
5.经营管理水平低
我国现有茶叶初制场(厂)6.7万家,茶厂(场)除少数国有茶厂外,大多为乡、镇和村办小型茶厂(场)。企业平均年生产茶叶8.8吨,平均年产值仅11.9万元。很大面积以农户为单位经营。由于茶区多处于山区,交通不便,信息不灵,不少农户未受种制茶的专业培训,所以茶场(厂)的管理一般都比较粗放,茶园面貌落后,质量千差万别,加之流通环节不畅,效益难以体现。
6.标准意识淡薄,无标生产普遍
国家标准化法规定,企业生产的产品在无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时,应制定企业标准作为企业生产的依据。目前,我国生产的茶类大多无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尤其是名优茶,因此,需要企业制定产品标准。1998年国家统检对企业考核发现,只有29.3%的企业制定了产品标准,70.7%的企业无标生产。
另外,由于对标准不甚了解,不少企业不是将标准指标订得过高,就是订得过低和简单。其根本原因是企业对标准意识的淡薄和对标准的功能和意义缺乏真正理解,无标生产或有标不依是造成我国茶叶质量参差不齐的主要原因。 3.2.4我国茶行业与国外相比的优势
1.茶文化优势
我国是茶的故乡,是最早发现茶和消费茶的国家,并把这一健康饮料推广到全世界。茶叶,被誉为我国的“国饮”。在几千年的种茶、制茶、饮茶的历史中,我国形成了悠久灿烂的茶饮、茶艺、茶道文化,形成了较多的历史悠久名茶。我国茶文化传播到世界许多国家,许多世界各国人民因我国茶文化的吸引而选择我国茶叶;我国有上千年的茶叶出口史,海外对我国茶叶比较熟悉,海外众多的华人华侨群体对祖国茶文化的认同,为我国茶叶进一步走向世界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4
云南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
2.茶区域资源优势
我国茶行业具有明显的资源生态优势,其茶区分布之广、茶种类之多,也是世界之最。我国的茶区地跨暖温带、亚热带和边缘热带,涵盖了长江南北19个省市区,茶园面积是世界第一;我国是茶树原产地,生态资源优越,茶树种资源丰富。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茶区收集入圃保存的各类茶树种质资源已达2800多份,拥有培育茶树优良品种的基因宝库。我国的茶区多分布在经济欠发达的丘陵、山区、库区,人力资源也比较丰富。
3.产品优势
我国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茶类齐全,有红茶、绿茶、青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等六大茶类,名优绿茶群芳争艳。我国是世界上唯一的乌龙茶生产和出口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绿茶生产国和出口国。世界茶叶生产的基本规律是“南红北绿”,即低纬度的地区,如印度、肯尼亚适宜生产优质红茶,高纬度的地区(北纬25°-30°)最适宜生产优质绿茶。我国茶叶有“绿肥、红瘦、特优”的特点。我国绿茶品质优良,其保健功能越来越得到的认可,深受世界消费者的喜爱,国际市场绿茶茶价历年高于红茶。用我国传统工艺加工的普洱茶、名优茶、乌龙茶、花茶等特种茶更是一枝独秀。我国红茶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有限,但我国的“滇红”、“祁红”、“宜红”等优质红茶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很强。近年来,茶叶天然产物提取、茶饮料等茶相关产业也方兴未艾,正悄然改变着我国茶行业的格局。
4.市场优势
我国茶叶面向两个巨大的市场,不仅有一个全球的大市场,还有一个国内巨大的内需市场。国内市场在我国茶叶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国内十三亿人口本身就是一个大市场。有关部门预测,我国茶叶消费量的潜力为现在的10倍,现有市场规模为22.5亿美元;出口市场消费量的潜力为现在市场的5倍,现有市场规模为30亿美元。假设消费量的潜力挖掘一半,消费档次提高一倍,则我国茶叶的内销外销市场总规模可达2000亿元人民币。
5.产业化优势
目前,我国茶行业正在按照安全、优质、高效的要求,朝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
25
云南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
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方向发展,我国茶行业的产业化优势日益显现,形成了浙江、福建、湖南、湖北、安徽、四川、云南等优势茶行业主产区,国内多数茶叶企业经过近几年的努力逐步创建自有的有机茶园和无公害基地。如,浙江金华采云间茶行业有限公司、湖南省茶行业有限公司形成了上万亩通过国际有机茶认证的有机茶园。国内茶叶种植、加工的一系列标准的推行和国外有机茶标准的引进,使茶叶的质量、卫生保障更加有章可循,提高了我国茶叶的整体质量水平。
6.技术人才优势
我国现有茶叶研究所15所,有10所高等农业院校中设有茶学专业,每年可为国家培养数量众多的硕士、博士和本科毕业生。几十年来,我国茶叶科技工作者在茶树良种选育、茶树栽培、茶叶加工、茶叶机械、茶叶综合利用、茶园病虫草害生态防治等领域取得了许多可喜的科研及开发成果,这些为我国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和科技基础。
7.产业政策优势
我国政府助农增收和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政策,大大提高了广大茶农和企业种植、加工、经营茶叶的积极性;我国加入WTO后,茶行业政策在WTO的规则下作出了相应的调整,更加科学化、制度化,相关法律制度也逐步健全,茶叶生产、出口的协调和宏观调控体系也更加完善;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茶叶食品安全问题,通过实施《农药管理条例实施办法》、《我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等法律法规和主管部门行政等手段加强了农残检验及农药的生产、流通、使用的管理,推进茶叶安全链的建设,这些构成了我国茶行业发展的政策优势。
26
云南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
第四章 云南茶行业概述
4.1云南概况
4.1.1云南简介
云南,意喻“彩云之南”,简称“云”或“滇”,是中国西部一个多民族省份,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北回归线横贯南部,总面积3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4.1%。云南省由于面向东南亚、南亚对外开放的区位优势突出,历史上就是“南方陆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千百年来,26个民族在这片神奇美丽的红土地上辛勤耕耘,创造了绚烂多彩的民族文化。
云南也是我国西南部重要的经济省份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云南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进入二十一世纪,云南省将充分利用国家西部大开发、推进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机遇,发挥丰富的水能、生物、矿产、旅游、气候等资源优势和陆路连接东南亚、南亚国家的便捷区位条件,着力发展烟草、茶叶等农业特色产品、矿产和化工、生物资源、旅游、以水电为主的电力等支柱产业群,积极发展现代商贸物流、出口加工、林浆纸一体化、文化、高新技术,农特产品加工等一批新兴产业,加快推进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建设步伐。
27
云南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
4.1.2云南经济概况
据最新资料显示,2007年云南全省生产总值(GDP)完成4721.77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增速比上年加快0.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68.09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2040.44亿元,增长15.1%;第三产业增加值1813.24亿元,增长12.1%。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8.7:42.8:38.5调整为18.4:43.2:38.4。全省人均GDP达到10496元(按年末汇率折合1437美元),比上年增长11.5%。非公有制经济创造增加值1764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7.4%,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云南是农业大省,2005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1068.58亿元,比2004年同期增长6.9%。2007年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突破1200亿元,占全年生产总值的25.4%;增加值突破720亿元,农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8.5%和7%。2007年云南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34元,比去年增长10.1%。烤烟、油料、茶叶、蔬菜、水果、鲜花、肉类、牛奶等高附加值农产品都是云南省农业中的重要产出。而茶叶这一产业更是云南省农业产业中的佼佼者,在普洱茶闻名天下的过程中逐渐成为了云南省重要的农业支柱产业之一。
图4.1 2003-2007年云南省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4.1.3茶叶在云南
云南茶叶由于其优良的品质和悠久的种茶制茶传统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全国20多个省区市纷纷到云南采购茶叶,每年约有70%以上的茶叶销往省外。云南普洱茶以其独有的风格和品质享誉港、澳、台、日本及东南亚市场,逐渐打入西欧及美国市场,出
28
云南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
口量在逐年增长。云南的红茶品质普遍高于其他产茶省,红茶出口最好年景约占全国的1/4;沱茶一直畅销美国、加拿大及西欧市场;云南大叶种炒青绿茶深受当地消费者钟爱,已打开中亚市场,进入波兰、德国、俄罗斯市场。2005年云南茶叶出口金额1739万元,在烟草、食用菌、蔬菜之后,居云南农产品出口第四位。
云南茶叶产业之所以成为云南省重要的出口创汇产业,其原产地域性和传统技艺的独特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云南省内地理环境多变,很多地区具有高耸的山岭和深幽的河谷,地貌纵横交错,大山与河谷、低纬度和高海拔的交互影响,形成了“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山地立体气候和寒、温、热三种类型的小气候环境,这些自然环境仿佛是专门为云南的茶叶种植业所设计的。云南茶叶种类资源丰富,在世界上已发现的37个种3个变种中,云南省就有33个种2个变种,且25个种、1个变种为云南独有,而且云南自古便有种植茶叶的传统,茶叶常常是当地农民首选的农作物。据统计,云南129个县(市、区)中,有110个县市区种植茶叶,云南茶园种植面积达28719 万亩,居全国19个产茶省第一位。全省128个县中有99个县生产茶叶,种茶人口600多万人,涉茶人口1300万人,占云南人口总数的30%。
云南的茶区多分布在澜沧江两岸的山区和丘陵的温凉和温湿地带,海拔1200-2000米,年平均气温在12-13度之间。年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最高达到2000毫米以上。土壤为红壤、黄壤、砖红壤。PH值在4~6之间。这些优越的气候环境为该地区种植的云南大叶种茶树创造了适宜生长的条件,也为普洱茶化学品质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普洱茶产区的自然条件,决定了普洱茶特有的品质及特征;优厚的自然条件再加上传承数千年的生产加工技艺,造就了品质优异、风味独特、久负盛名的普洱茶。
云南不仅仅是世界茶树的重要原产地,而且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自古以来云南人就讲究喝茶、品茶、制茶、售茶。马帮时代云南人就将普洱茶带到了中原内地和东南亚地区,为云南茶文化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历史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省的茶叶产业也随着云南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壮大,在发展茶叶种植的同时,还积极发展茶叶的加工、销售等产业链环节。茶叶产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为云南茶叶产业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政府与民间对茶叶产业的投入逐年加大,科研、种植、加工、生产、销售等产业链环节的不断完善为云南茶叶产业的发展起到了进一步的推进作用。
29
云南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
图4.2 近年普洱茶国内产量增长示意图
4.2云南茶史
4.2.1云南茶在中国的发展与地位
2005年全省129个县(市、区)中有100个县(市、区)种茶,涉茶人口达1100多万,其中农业人口600多万;全省茶园面积已达21.85万公顷;占全国茶园总面积的16.2%;产茶11.59万吨,占全国茶叶产量的12.4%,已成为茶树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一,产量居全国第三的产茶大省;2005年,全省茶叶综合产值达75亿元,农民来自茶叶产业的纯收入增加了56亿元,茶农人均增收达93元。在云南的许多茶区,茶产业已成为“衣食万户”的“生命产业”,形成了区域性的支柱产业和地方财政的一项主要税源。而且云南茶叶一直在对外出口贸易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一种传统的出口商品,2005年全省茶叶出口1738万美元,茶叶出口创汇金额在农产品中仅次于两烟、食用菌和蔬菜,居第四位。茶叶产业发展,对全省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和财政增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4.2.2云南茶的历史演变与发展
云南的南部地区未受第四纪冰川洪积的影响,保留有较多的古生代植物种族;山茶科及其茶组类系植物的种、变种数量多,分布广、茶树的生理生化特性和植物学形态都比较原始;全省有多处存在着连片成林的野生茶树自然群落,国内外专家公认云南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1975年,云南省大理州宾川羊树村原始社会遗址出土的一块红土泥块中果实印痕标本,被鉴定为茶树果实,成为茶在石器时代的历史记录,在一定程度上反
30
云南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
映了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云南省利用和生产茶叶的历史悠久,但在云南茶叶生产区域内的众多少数民族,历史上由于没有自己的文字或因文化落后,使得包括茶叶生产在内的许多茶事都无法留下载诸史册,缺少文字确凿的佐证;而过去历代统治者及其委派的官员又不屑记载农事;再加之许多古代记载辗转流传,有遗漏,有道听途说,甚至以讹传讹,故云南茶叶生产历史的相关记载就留下了许多空白和疑团。宋代,茶叶生产和贸易繁荣,云南茶成为“易西番之马”之物,元代茶叶己成为云南各族人民进行市场交易的重要商品,明朝云南茶叶不仅有相当的产量,且已在当时社会各阶层人士中普遍消费。到清朝时期,云南茶叶生产的区域扩大,云南茶叶已驰名中外,沿“茶马古道”运销西藏、西北;并运销至缅甸、泰国、印度、老挝和越南等地,而且经由印度的加尔各答转销世界各地。
除普洱茶外,当时云南所产的太平茶、感通茶、宝洪茶、罗松茶、翠华茶、十里香茶、萝峰茶和碧云仙茶等茶叶,也有较多的记述,产区主要集中在滇南、滇东南和滇西南,大多生产晒青茶。20世纪30~40年代,全省有30余县产茶。抗日战争之前,年产茶叶5000吨,最高年(1937年)产茶9750吨;抗日战争期间,年产茶叶4000~4500吨;到40年代末期,由于战争影响,销路受阻,茶价下跌,茶园面积、茶叶产量锐减,1949年全省茶园面积只有2.0万公顷,产茶仅2500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从发展云南农村经济和满足国内外对茶叶的需求出发,充分利用云南种植茶叶的优越自然条件、丰富的宜茶土地资源和优良的茶树品种,因地制宜采取一系列有力的措施,使云南省茶叶生产的自然优势得到了较好的发挥,茶叶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较快的发展。 4.2.3云南茶的主要分类
全世界可用于制作茶叶的植物种类有23属380种,其中分布在云南的就有15属260种,如表4.1。云南茶以色、香、味、形俱佳,并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咖啡碱、芳香油等有效成分,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云南茶叶按其制作方法的不同,主要分为滇红、普洱茶、紧压茶、花茶、雪茶五大类,共一百多个花色品种。红茶、普洱茶主要供出口,约占全省产量的一半,主要销往港澳、东南亚、西欧等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绿茶和花茶主要供内销,紧压茶主要销往西藏及省内部分民族地区。
表4.1 云南茶叶分类
类名 分类 特征与功效 31
云南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
芽叶肥壮、金毫显露、汤色红艳、滋味醇浓、香气浓郁、条滇红工夫茶 滇红 滇红碎茶 素均匀、外形美观 外形均匀、色泽乌润。滋味浓烈、香气扑鼻、汤色红亮 外形条索粗壮、重实、色泽褐红,散发出自然的芳香,含多散茶 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有解渴、除烦去腻、明目、清心、暖胃、提神、消食、散寒、解毒等作用,对人体十分有益 饼茶 普洱茶 砣茶 紧茶 砖茶 金瓜贡茶 千两茶 茶汤中鞣酸含量高,非常有利消化,但也促使人产生饥饿感,紧压茶 所以喝时一般要加入有营养的物质。蒙古人习惯加奶,叫奶茶,藏族人习惯加酥油,为酥油茶 外形条索紧结匀整,色泽黄绿尚润;内质香气鲜灵浓郁,具有明显的鲜花香气,汤色浅黄明亮,叶底细嫩匀亮。花茶是花茶 集茶味与花香于一体,茶引花香,花增茶味,相得益彰。具有良好的药理作用,裨益人体健康 主要生长在4000米的雪山域里,数量相当稀少。具有清热、白雪茶 消署、生津止渴、清肝明目等功效 雪茶 红雪茶 开水冲泡,色泽红亮,犹如红葡萄酒色,富含大量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等,具有降血脂、胆固醇,清心开窍,补血养心等功效 功效同散茶类似,只是存放方式不同。普洱茶依形状不同,分为碗形的沱茶,长方形的砖茶,圆形的七子饼茶等。普洱茶还可根据制法不同分为生茶与熟茶
在上述云南主要的茶种类中,普洱茶是历史以来形成的云南特有的地方名茶,驰名中外的世界名茶普洱茶是“茶中之茶”。
32
正在阅读:
《关于禁止生产、销售、进出口以氯氟烃(CFCs)物质为制冷剂、发泡04-01
安阳工学院住宅小区前期物业管理投标文件04-26
很幽默的话02-10
汉字书写10-19
历史上重大改革比较 - 图文02-29
分部工程验收鉴定书格式12-19
心血管内科专科医师准入考试及心血管疾病08-18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云南
- 产业链
- 研究报告
- 可持续发展
- 基于
- 产业
- 4.1
- 浅谈农村学前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2018-2019版高中同步系列课堂讲义物理人教版(通用版)讲义:主
- 国际金融串讲介绍
- 基础生物化学习题
- 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迎考化
- 行政助理试用期总结
- 某码头安全评估报告 - 图文
- 电商运营总监的职责和能力
- 苏教版语文必修五高二上期中考试试卷4
- 2015中职网络搭建与应用国赛试题2
- 小型垂直轴风力发电测试平台
- 软件工程复习总结-613宿舍 - 图文
- 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 精品
- 2009秋《资产评估》作业练习(一)
- 古兰经简明注释
-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滨海胜大支行金融借款合同纠
- 1000MW汽轮机低压缸扣缸作业指导书
- 铸造及其工艺设计 - 图文
- 工业软件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 包头市房地产经纪公司名录2018版276家 -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