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7高三考前得分训练(三)语文试卷

更新时间:2024-04-19 10:4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大庆实验中学2017高三考前得分训练(三)语文试卷

第Ⅰ卷 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话说《诗经》之“风”

风本是地球大气层内的空气涌动,它使地球上的万物能不断地接受到新鲜的空气而得以生存。那么,孔子在编集《诗经》时,为什么将一部分诗称为“风”呢?孔子自己有一段很好的解释: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这就是“风气”!孔子用很形象的语言形容它,风吹草伏,风往哪边吹,草就往哪边倒伏。所以,要建立和谐社会,关键在于领导人,也就是“上行下效”。由此也形象地说明了“风”的含义,也就是说,风俗、风情、风致等,无一不是指向社会行为规范和人们的行为方式的。

换言之,《诗经》之“风”,即是各地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在一般的口语中,我们称为“风俗习惯”,在先秦时期的书面语言及理论中,“风”实际上就是“礼”,就是“社会行为规范”。《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各以其所在国家和地区得名,就是记载了各地的风俗习惯、人们的行为方式,以及他们各自的价值观、思想感情。与此相印证,《周易》中有十五个卦牵涉到“风”,每个卦都对应着一种人生或社会现象。火风鼎,火下有风则上宜有鼎,而鼎凭三足,正立不倚,既强调合作,也预示持正守位,为人倚重;风火人家,以火在下而风行其上来表达一家人团聚的景象。??周文王用“风”的各种景象论述了人世间不同的社会情状。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做一件事情,首先考虑的不是法律法规如何规定的,而是亲友们的看法!而这些所谓的“看法”,实际上就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亲友们认同你这个行为,你就会大胆高兴地去做;否则,你就不会去做,或者只有偷偷摸摸去做。“风俗”因此会给人一种无形的束缚。这就是孔子为什么强调“礼”的作用的真正含意。孔子删诗书、定礼乐、系易辞、著春秋,把《诗经》作为教材,是因为没有其他书籍了吗?不是,孔子是借《诗经》说明以及教育学生们要懂得各种各样的社会行为规范。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人生若想追求到快乐与幸福,就要认识社会。社会是精彩的但更是复杂的,不认识社会就只能四处碰壁,最后落个失败的人生;能认识社会就能游刃有余,利用社会。

风俗的形成,是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是大部分人“约定俗成”的,人们在实际生活、生

1 / 20

产中,认识到只有这样做才能更好地生存,所以就形成了这样一个风俗习惯。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重读《诗经》,一是要了解古代人们的风俗习惯;二是可以借鉴和发扬一些好的风俗习惯,如春节团聚、清明祭祖等;三是创造我们今天的新风俗,使生活更加日新月异,更加幸福。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可能都有法律约束和指导,而且人类社会的维持也不能完全依靠法律法规,那么还要依靠什么呢?就是风俗习惯、“礼”、“社会行为规范”等,依靠良好的社会风气,才能使社会肌体健康发展。一个国家或地区之所以出现混乱,一是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第二个原因就是社会风俗混乱。一群人恣意破坏另一群人的风俗习惯,便会导致争斗打闹,甚而引发战争。所以,入乡随俗,懂得并调节自己去适应不同的风俗习惯,才能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这或许便是孔子编集《诗经》的主要原因吧。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周文王用“风”的各种景象论述了人世间的社会情状,形成了《周易》中的十五个卦象,而这十五个卦象正与《诗经》中的十五国风相对应。

B. 孔子把君子之德喻为风,把小人之德喻为草。草随风动,强调百姓在领导者的影响下,自然会形成一种普遍的风气或社会风貌。

C. 《诗经》中的“风”,实际上就是“礼”,就是社会行为规范。它要求人们要懂得这些规范,并在这些规范的约束下从事社会活动。

D. 在自然界中,因为大气内空气涌动而形成的风使大地万物不断接受新鲜空气,从而保持生机;人类社会亦如此,没有正常风气,就没有美好生活。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每做一件事往往把亲友们的看法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因为这些看法代表着一种社会行为规范;而不是先考虑符不符合法律法规。

B. 孔子强调“礼”的作用,正是要通过“风俗”给人设定一种无形的束缚,对人的行为提出要求,使之符合所有人约定俗成的规范。

C. 孔子把《诗经》作为教材,意在向学生表明这样的思想:社会是精彩的但更是复杂的,只有认识社会,做事才能游刃有余,追求到人生的快乐与幸福。

D. 而今,我们重读《诗经》,除了要了解古人的生活习惯以外,还要以此为借鉴,摒弃那些落后习俗,发扬和创造有利于我们今天生活的好习俗。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种风俗习惯的形成,一要靠领导人的垂范和引领,二要靠长期的实践检验,三要获得民众的普遍认可,认识到这些才能更好地生存。

2 / 20

B. 由于风俗习惯的冲撞而引发的摩擦甚至战争,在当今世界也并不鲜见,只有彼此尊重,互相适应,才能实现民族和解与世界和平。

C. 《左传》记载楚使言于齐师:“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这句话是指两国距离甚远,而非各自的风俗文化不同。

D. 法律法规和风俗习惯属于不同的层面,人类社会的维持除了依靠法律法规,还要依靠风俗习惯,有了这两方面的结合,人们就不敢做大家不认同的事。 【答案】1. A 2. B 3. D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的内容的理解类试题,这类试题没有捷径,只要认真读文,然后将选项到文本中对应即可。选项A“十五个卦象正与《诗经》中的十五国风相对应”在文中没有依据。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意类试题,考生在作答的时候把选项与原文对应选项B“所有人”错,文本中说的是“大部分人”。.

点睛:考核概念的题目的命题点注意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注意的错误主要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命题的方式经常是对文中相关概念的要点进行组合,或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转换,或是改变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此题B选项“所有人”错,文本中说的是“大部分人”。

3. 试题分析:两方面的结合并不一定能使人们不敢做大家不认同的事,有公然抗法者,也会有偷偷摸摸去做的 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优雅的科学独行者 卡迈什瓦尔·C·瓦利

难以想象,如此优雅的美感,竟能在一个物理学家身上得到完美的演绎。

他总是无瑕疵地穿着做工考究的西装,其颜色在秋冬季变化于深黑和深灰之间,而在春夏季则变化于浅灰和棕黄色之间。他爱好文学和音乐。他是世界上唯一在方程式中使用哥特体字符的科学家。据说在所有用英语写作的科学论文书籍中,他的语言是最优美的。

他叫钱德拉塞卡,原本是个有点羞涩的印度青年。19岁那年,他因成绩优异获得政府奖学金,只身乘船前往英国剑桥求学。在长达十几天的漫长航行中,他奇迹般地初步计算出一个结果:在当时,恒星的白矮星阶段被认为是一切恒星演化过程的最终阶段,但是钱德拉

3 / 20

塞卡的计算表明,当恒星质量超过某一上限时,它的最终归宿将不会是白矮星。

经过在剑桥的学习,钱德拉塞卡逐步完善了自己的发现。在1935年皇家天文学会的会议上,这个24岁的青年终于得到宣读自己论文的机会。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他年纪轻轻便将功成名就。然而,事情的发生并不如他所愿。当钱德拉塞卡在会上宣读完自己的论文时,当时天体物理学界的权威爱丁顿走上讲台。他当众把钱德拉塞卡的讲稿撕成两半,宣称其理论全盘皆错,原因是他得出了一个“非常古怪的结论”。听众顿时爆发出笑声。会议主席甚至没有给这位年轻人答辩的机会。会议结束后,几乎所有人都走到钱德拉塞卡跟前,说:“这太糟糕了,太糟糕了??”

“世界就是这样终结的,不是伴着一声巨响,而是伴着一声呜咽。”多年后,钱德拉塞卡仍然记得自己当时的自言自语。

与爱丁顿的争论持续了几年,没有一个权威科学家愿意站出来支持钱德拉塞卡。最后,他终于明白应该完全放弃这个研究课题。在1937年到了芝加哥大学以后不久,他把自己的理论写进了一本书里,然后不再去理会它。差不多30年后,这个后来被称为“钱德拉塞卡极限”的发现得到了天体物理学界的公认。然后又过了20年,钱德拉塞卡获得了诺贝尔奖。1983年,当他从瑞典国王手中接过诺贝尔奖章时,已是两鬓斑白的垂垂老者。

此时,回顾年轻时的挫折,钱德拉塞卡却已有了不同的看法。“假定当时爱丁顿同意自然界有黑洞??这种结局对天文学是有益处的。”他说,“但我不认为这对我个人有益。爱丁顿的赞美之词将使我那时在科学界的地位有根本的改变??但我的确不知道,在那种诱惑的魔力面前我会怎么样。”

钱德拉塞卡的结论是,这些成功的人“对大自然逐渐产生了一种傲慢的态度”。这些人以为自己有一种看待科学的特殊方法,并且这种方法一定是正确的。但实际上,“作为大自然基础的各种真理,比最聪明的科学家更加强大和有力”。

因此他的一生都是谨慎、谦逊和勤奋的。每当投入工作时,他就会坐在一张非常整齐、清洁的书桌前,寻觅数学的秩序。每天至少工作12小时,一周工作7天,花费10年左右,得到了“某种见解”以后才罢休——也就是说,直到宇宙的某一个方面已经完全约化为一组方程时才罢休。然后,他总是把研究的结果写成一本书,就不再关注这个领域,而去寻找天体物理学中另一个完全不同的课题,重新埋头研究下去。直到60多岁,钱德拉塞卡仍能定期把精力转向以前从未涉足的新领域。

他的教学同样以严谨和一丝不苟著称。据说,他的板书和讲稿是那样整洁和优美,以至可以直接拿去印刷。一个有名的故事是,在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钱德拉塞卡每星期从叶

4 / 20

凯士天文台驱车数百英里到芝加哥大学为只有两名学生的班级上课(另一种说法是包括费米在内的其他几个人偶尔也来插班听课),而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就授予了这个班级仅有的两名学生——杨振宁和李政道。

钱德拉塞卡的一生注定是孤独和寂寞的。远离自己的祖国,研究不被认可,还因肤色遭受歧视。但他不以为意,并以始终如一的优雅默默回应一切。1999年,一只以“钱德拉塞卡”命名的天文望远镜升空。尽管它经常因做出新的发现而出现在世界各地的新闻报道中,钱德拉塞卡却并未因此更多地被人提及和了解。

因孤独而优雅。或许,只有一个物理学家,才能拥有如此优雅的美感。

(摘编自《孤独的科学之路:钱德拉塞卡传》

相关链接:

钱德拉塞卡兴趣广泛,年轻时曾学习过德语,并读遍自莎士比亚到托马斯·哈代时代的各种文学作品。

(摘自“百度百科”)

4.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一只以“钱德拉塞卡”命名的天文望远镜升空后,它经常因做出新的发现而出现在世界各地的新闻报道中。钱德拉塞卡却并未因此更多地被人提及和了解。

B. 钱德拉塞卡是世界上唯一在方程式中使用哥特体字符的科学家。据说在所有用英语写作的科学论文书籍中,他的语言是最优美的。

C. 这篇文章写了钱德拉塞卡的看似平凡却非凡的一生:学术上有了成就却不被肯定,被肯定的时候已经垂垂老矣。文章平实晓畅却字字注入力量,让读者感受到这位伟大科学家的“优雅”。

D. 钱德拉塞卡在研究成果不被认可的情况下仍能继续一项项的研究,是缘于他自始至终有清醒的认识和坚定的信念,是因为他一直懂得“作为大自然基础的各种真理,比最聪明的科学家更加强大和有力”。

5.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世界就是这样终结的,不是伴着一声巨响,而是伴着一声呜咽。”“巨响”,指对人类的巨大影响。“呜咽”,指的是科学成果不被认可的悲哀。

B. “但我不认为这对我个人有益”中的“这”指的是当时爱丁顿同意自然界有黑洞。. C. “他就会坐在一张非常整齐、清洁的书桌前,寻觅数学的秩序”表明钱德拉塞卡作为物理学家,也热爱研究数学。

5 / 20

D. 这些人以为自己有一种看待科学的特殊方法,并且这种方法一定是正确的。“特殊”一词表现了这些人的傲慢和自以为是。

E. 回顾年轻时的挫折,钱德拉塞卡想到,假如当年自己的发现得到承认,在诱惑的魔力面前,自己势必会止步不前。

6. 作者为什么称钱德拉塞卡是“优雅的科学独行者”? 【答案】4. D 5. CE

6. (1)钱德拉塞卡的一生远离自己的祖国,研究不被认可时,还因肤色遭受歧视,但他不以为意,不急不躁,矢志不渝以坦荡胸怀对待否定以及他人的攻击、冷漠。

(2)在迟到了50年的荣誉到来时,荣辱不惊,把所有得失都看开;以始终如一的优雅默默回应一切。

(3)生活中兴趣爱好广泛而优雅,热爱文学和音乐。讲究衣着,追求整洁优美的生活。 【解析】

4.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D项“自始至终”“一直”不准确,因果关系牵强。

5.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C项“数学的秩序”在文中指通过数学运算对物理世界的探索与研究。E项过于绝对。

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提取并概括的能力。钱德拉塞卡的“优雅”“独行者”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生活上,工作时,学术上。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

点睛: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 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白层古渡 欧阳黔森

①白层街上的房屋已经破败不堪了,曾经代表一级政府的房子也只剩下一些断垣残壁。该搬走的都走了,只有脚下的石板光溜溜的,延伸着一条曾经热闹的小街。走在这石板上,面对这些泛着青光,闪烁着千年光晕的石头,我真的不知该说点什么。我也曾扭头试图对别人说点什么,最终还是把涌上喉咙的话生硬硬咽了下去。说什么都是多余的,就像这石块一样。面对着这些,我几乎不能开口讲话,甚至与这儿无关的话。是的,这原本是不该有话的

6 / 20

时候。

②北盘江大峡谷曾名列《中国地理》杂志评选的“中国最美丽的峡谷”之一。在这样的峡谷里,美丽是不用找的。人在其中,前面是美,左右是美,回头还是美。这里的美,拥有一种固体的、凝滞的状态,伸手可及。这里的美除了让人愉悦的景色,还有它历经千年的历史沉淀。

③这里是白层,当地人叫它白层渡口,白层以外的人叫它白层古渡。一个“渡”字,还不能体现它的重要。一个普通的地方或河流,会因为人的需要成为渡口,也会因为人的原因被轻易废弃。一个渡口被冠以“古渡”之名,说明它的存在曾在数十代人的生活中长时间地扮演过重要的角色。白层古渡就是这样的一个地方。它在古夜郎国时就是交通要道,肩负着古夜郎与外界的迎来送往之重托。在清代,白层成为贵州乃至整个云贵腹地进出广西到广东的重要通商口岸。内陆的桐油等山货从这里运往两广,两广的盐巴等海货从这里运往川、滇、黔等边区,盛极一时的白层渡口被誉为“黔桂锁钥”。

④走近白层,最先看到的是一座古拱桥,拱桥下面是碧蓝剔透的丝湾河。河水过了拱桥,一下子就宽阔了,白花花的水不再湍急,在缓流中变幻成了处子般的碧蓝。这碧蓝在不远的五十米处与北盘江汇合。北盘江的水是污浊的,这碧蓝一头扎进去,便不见了半点的晶莹剔透。北盘江从千万年以来的碧蓝变成现在这个样子,是因为上游修建了火电厂。火电厂用河水洗煤,这江便不再清澈,什么时候江水会再显碧蓝呢?除非煤尽了,火电厂消失了。

⑤北盘江上游的火电厂还没有消失,下游的广西境内又要构筑堤坝修建大型水电站。这个大型水电站将导致白层古渡永远地消失。

⑥北盘江畔的白层人还算幸运,至少比其他地方晚了那么一点被开发。白层人的迁移绝无挽回的可能。这里善良的人总是往好处想,他们渴望这次的迁移印证一句老话,树挪死人挪活。而白层古渡那几十棵枝叶参天的婆娑古榕,那几百年来与一代又一代白层人生死相惜的大树,因为根伸于两岸的土地太久、太深,而无法迁移了。他们将成为新水库的献祭、牺牲,而且不需要任何的仪式。对于这些千百年来历经风雨的大树来说,任何的仪式都是苍白的、无力的,甚至是一种侮辱。这些绿意盎然的大树,在我徜徉的最后一刻,仍然绿意盎然,仍然继续释放着浓酽的、让人神清气爽的氧气,让我在这种无奈中,徒劳地忧伤。它们俯视浊流滚滚的北盘江,用自己的沉默,来表达对一种无可挽回的沉没的痛悼。或许,它们早就参透了生命的起承转合,它们对一切早就坦然待之,比起我们人类中间修养最高的圣人还要坦然、自然、从容。

⑦人是有两条腿的,别说挪动一下,就是狂奔飞跑也是可以的。但是那些与白层人一起

7 / 20

生存了上千年的古榕树是无法挪动的。白层古渡有三十二棵这样的千年古树,其中有一大半将被水淹没。当年中央红军在这里与敌军作战,强渡过江,打跑了湘军的一个团。据老人说,轰隆隆的枪炮满天飞舞,却未曾伤到树木一分一毫。红军留下的标语都是刻在石壁上的,也没有伤到古树的一点皮毛。至今,那些标语在大树旁的石壁上依稀可见。大炼钢时期,砍伐了不计其数的森林冶炼那一大堆黑不溜秋的铁块,谁也未敢动这些千年大树。不想这些大树时至今日将被淹死。

⑧还有两个月,白层古渡只能是在水下了。对于白层古渡,我只能做这些了。再无话可言。

⑨说到这里,忘了补一句也是再无可言的事。与白层古渡淹没前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乌江岸上存在了上千年的古纤夫道也将被大坝截流所淹没。

⑩真的,再无可言。

(节选自《白层古渡》,有删改)

7. 下列对散文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碧蓝一头扎进去,便不见了半点的晶莹剔透”写出了人们下水游戏都找不到清澈的北盘江水。.

B. 由白层古渡被淹到古纤夫道被淹没,作者情感步步推进,表达了作者对大坝截流造成的生态破坏的批判与谴责。

C. 文章最后三段写了作者从“无话可说”到“再无可言”的过程,与文章开头“也只剩下一些断垣残壁”相照应,使文章结构更为完整。

D. 白层古渡见证过的历史有:古夜郎国时与外界的交往,清朝时云贵与两广地区的通商,革命时期中央红军与湘军作战,大炼钢时期砍伐森林冶炼钢铁。 8. 赏析文中两处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 (1)人在其中,前面是美,左右是美,回头还是美。

(2)它们俯视浊流滚滚的北盘江,用自己的沉默,来表达对一种无可挽回的沉没的痛悼。 9. 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

【答案】7. D 8. (1)排比(或反复) 。句式整齐,语意层进,强化了作者对北盘江大峡谷的美丽的赞叹。(2)拟人。将古榕树人格化,借助古榕树的沉默与痛悼,表达了作者对失去古榕树的无奈与忧伤。

9. 要处理好开发建设与保护生态之间的关系。千年白层古渡的即将消失是由于在开发水电的过程中,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以此为代价,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人民

8 / 20

的生活水平。应本着保护生态与开发建设相结合的原则,统筹协调,保护好古文物、古村落等人类文明。 【解析】

7.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散文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A项理解错误;B项“批判与谴责”错误,“应是无奈与悲愤”之情;C项照应内容表述错误,应该是与“几乎不能开口讲话”相照应。

8.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句的表现手法和效果。(1)结合“美”分析,应该是排比或者反复,强化了作者对北盘江大峡谷的美丽的赞叹。(2)“它们俯视”“自己的沉默”等可知,是拟人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失去古榕树的无奈与忧伤。

9. 试题分析:本题是探究题。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通过整体阅读文本能够联系到当时的写作背景,同时准确分析归纳出作者的写作目的:针对访谈就是体现提问者和访谈对象(主要是后者)的人生观;针对人物传记就是探讨传主的人生价值,其在当前社会有什么积极意义。如本题要处理好开发建设与保护生态之间的关系。千年白层古渡的即将消失是由于在开发水电的过程中,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以此为代价,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点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依本探源。就是依据文本或显或隐的有效信息,如主旨句、过渡句、中心句、点睛句、负有作者情感倾向的词句、暗示作者生平经历的词句、暗示社会环境的词句等。(2)内引外联。就是利用命题人在题面上提供的作者与相关背景资料等信息,筛选辨析,联系旧知,调动体验储备,探知创作背景,解读创作意图,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探究内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注意标题、作者、注释和文本中出现的反映时代特色的信息(衣着、语言、器物等)。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巎巎(náo),字子山,康里氏。祖燕真,事世祖,从征有功。巎巎幼肄业国学,博通群..书,长袭宿卫,风神凝远,制行峻洁,望而知其为贵介公子。始授承直郎、集贤待制,迁兵部郎中,转秘书监丞。奉命往核泉舶,芥视珠犀,不少留目。寻拜礼部尚书,监群玉内司。国制大乐诸坊咸隶本部遇公宴众伎毕陈巎巎视之泊如僚佐以下皆肃然。

顺帝践祚,剪除权奸,思更治化。巎巎侍经筵,日劝帝务学,帝辄就之习授,欲宠以师礼,巎巎力辞不可。帝一日览宋徽宗画称善,巎巎进言,徽宗多能,惟一事不能。帝问何谓..一事。对曰:“独不能为君尔。身辱国破,皆由不能为君所致。人君贵能为君,它非所尚也。”

9 / 20

或遇天变民灾,必忧见于色,乘间则进言于帝曰:“天心仁,爱人君,故以变示儆。譬如慈父于子,爱则教之戒之。子能起敬起孝,则父怒必释。人君侧身修行,则天意必回。”帝察其真诚,虚己以听。

于时政得失有当匡救者,巎巎未尝缄默。大臣议罢先朝所置奎章阁学士院及艺文监诸属官。巎巎进曰:“民有千金之产,犹设家塾,延馆客,岂有堂堂天朝,富有四海,一学房乃不能容耶?”帝闻而深然之。即日改奎章阁为宣文阁,艺文监为崇文监,存设如初,就命巎巎董治。

巎巎雅爱儒士,以故四方士大夫宗之,萃于其门。既而出拜江浙行省平章政事。明年,..复以翰林学士承旨召还。至京七日,感热疾卒,实至正五年五月辛卯也,年五十一。家贫,..几无以为殓。帝闻,为震悼,赐赙银五锭。其所负官中营运钱,台臣奏以罚布为之代偿。谥文忠。

(选自《元史·巎巎列传,有删节》)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国制大乐/诸坊咸隶本部/遇公宴众伎毕陈/巎巎视之/泊如僚佐/以下皆肃然/ B. 国制/大乐诸坊咸隶本部/遇公宴/众伎毕陈/巎巎视之泊如/僚佐以下皆肃然/ C. 国制/大乐诸坊咸隶/本部遇公宴/众伎毕陈/巎巎视之泊如/僚佐以下皆肃然/ D. 国制/大乐诸坊咸隶本部/遇公宴众伎毕陈/巎巎视之/泊如僚佐/以下皆肃然/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国学在古代是指国立学校,如太学、国子监。现在泛指中华民族固有的文化与学术。 B. 徽宗是庙号,而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特起或追加的名号。.

C. 行省是行中书省的简称,是元朝开始实施的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一级行政区。 D. 辛卯为干支之一。把十二天干和十地支按顺序相配循环记录就是干支记日法。 12.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巎巎出身世家,气质非凡。他自幼博览群书,长大后凭借祖上荫功进入仕途。 B. 巎巎忠心事主,心怀天下。如果遇到天灾时百姓受苦,他就会趁机劝谏皇帝大行仁政。 C. 巎巎劝谏有方,性格刚正。每遇大事,他都能坚持己见,直言劝谏,深受皇帝的信任。 D. 巎巎轻视钱财,清正廉洁。任礼部尚书时,视钱财如草芥。死后连入殓的钱都没有。 13.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身辱国破,皆由不能为君所致。人君贵能为君,它非所尚也。 (2)巎巎雅爱儒士,以故四方士大夫宗之,萃于其门。

10 / 20

【答案】10. B 11. D 12. D

13. (1)自身受到侮辱,国家被灭亡,都是因他不会当国君导致的。国君最可贵的是会当国君,其它的事情不必去追求。( 辱:受到侮辱;破:被灭亡;为:动词,做。) (2)巎巎非常喜欢读书人,因此天下的士大夫以他为领袖(宗师),聚集在他的门下。 (雅:非常;以故:因为这个原因,因此;萃:聚集) 【解析】

10.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断句。“大乐诸坊”为名词,意思是“音乐舞蹈等机构”,作主语,其前断句,排除A;“本部”为名词,作“隶”的宾语,其后断句,排除C;“众伎”为名词作主语,其前断句,排除D。句子翻译为:元朝的制度,音乐舞蹈等机构属礼部管辖,遇上礼部公共宴集,各种歌舞艺人来演奏助兴, 巎巎面对这种场面,无动于衷,他的下属各官,也都正襟危坐,不敢有轻浮举动。

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D项“十二天干和十地支”错,应为十天干和十二地支。

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D项“任礼部尚书时”错,原文为“转秘书监丞,奉命往核泉舶,芥视珠犀,不少留目”,是担任秘书监丞时。

13.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1)辱:受到侮辱;破:被灭亡;为:动词,做。(2)雅:非常;以故:因为这个原因,因此;萃:聚集。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 参考译文:

巎巎(náo),字子山,姓康里氏。祖父叫燕真,在元世祖手下任职,跟随世祖南征北战建立了战功。巎巎从小在国立学校学习,博览群书。长大后袭封了宿卫一职,他神情凝重高迈,品德高洁,人们从他的外表就可以看出他是贵家子弟。起初任官为承直郎,集贤殿待制,升为兵部郎中,转任秘书监丞。他曾奉命去泉州稽察船舶,把珍珠、犀角之类的物品,看作小草一样,不肯正眼看一下。不久升任礼部尚书,监察群玉内司。元朝的制度,音乐舞蹈等机构属礼部管辖,遇上礼部公共宴集,各种歌舞艺人来演奏助兴,巎巎面对这种场面,无动于衷,他的下属各官,也都正襟危坐,不敢有轻浮举动。

11 / 20

元顺帝即位后,除掉专权的奸臣,想重新整顿社会的风气。巎巎担任给皇帝讲解经书的经筵官,每天劝皇帝致力于经学,皇帝就经常亲自去巎巎那里听取讲述,并且想以师礼相待,巎巎认为万万不行。有一天皇帝看宋徽宗的画,并连连说好。巎巎乘机说道,宋徽宗多才多艺,只有一件事他不会。(顺帝)问他是哪一件事。巎巎回答说:“他只是不会当君主罢了。自身受到侮辱,国家被灭亡,都是因他不会当国君导致的。国君最可贵的是会当国君,其它的事情不必去追求。”如遇上自然灾变,巎巎必面带忧愁的脸色,便乘机对皇帝说:“上天仁慈,爱护君主,所以才用灾变进行警告。好比慈爱的父亲对待他的儿子,出于爱护他,才对他进行教育劝诫.儿子如能敬重孝顺父亲,那么父亲的满腔愤怒,必然烟消云散。君主如能谨慎地约束自己的行为,那么上天必然会转怒为喜.”皇帝觉得他的态度诚恳,虚心听取。 对应该提出纠正的时政,巎巎从来不保持沉默。有的大臣提出,想把前朝设置的奎章阁学士院和艺文监等机构撤销,巎巎上书说:“有千金产业的平民,还设立家学,聘请老师,堂堂天朝,竟然不能容下一所学校?”皇帝听了以后,深深认为他的话是对的.当天就把奎章阁改为宣文阁,艺文监改为崇文监,机构设置如旧,任命巎巎进行管理。

巎巎非常喜欢读书人,因此天下的士大夫以他为领袖(宗师),聚集在他的门下。后来他出任江浙行省平章政事。第二年,又任他为翰林学士承旨,召还入京.巎巎到京城七天,患热病去世,时在至正五年五月初八,享年五十一岁。因为他家境贫寒,几乎没有衣物入殓。皇帝听说这种情况,深深地悲悼,赏给他家白银五锭。他家所欠公家的埋葬费用,大臣们请求用罚布款代为偿还。谥号为文忠。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长安月夜① 白居易

喧喧车骑帝王州②,羁病无心逐胜游。 明月春风三五夜,万人行乐一人愁。.

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③

白居易

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 犹恐清光不同见,江陵卑湿足秋阴。

【注】①本诗为作者在长安应举时所作,诗题有改动。②帝王州:指都城长安。③原诗是一首七律,作者时任翰林学士。元九即诗人元稹,当时被贬湖北江陵。

12 / 20

14. 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

A. 第一首诗中,“喧喧车骑”直接表现了唐代都城长安节日之夜车水马龙、游人如织的热闹场景。

B. “羁病”交代了作者滞留长安期间的个人境况,而“无心逐胜游”则明确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隐忧。

C. 第二首诗题目中的“禁中独直”表明作者写此诗时正在翰林院值班,“忆”是全诗的题眼。

D. 两首诗的写作年代虽然不同,但题材相近,诗中的两处“三五夜”所指的时令和具体节日也是相同的。

E. 作者是写月的高手,他在多篇诗作中借月抒发感情,比如“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15. 两首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有何不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4. BD 15. ①第一首诗主要运用对比手法,京城元宵之夜,明月春风,热闹非凡,“万人行乐”;而诗人却因“羁病”无心游玩,独处客舍“一人愁”,显得格外孤单,愁苦。②第二首诗主要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作者实写自己在中秋之夜,对着明月思念远方的好友;同时,诗人以己心理及“故人心”,想象对方此时也在月下思念自己,又设想江陵潮湿多云,担心对方不能和自己同见“清光”。诗作虚实结合,表现了元白二人千里回思的深厚友情。 【解析】

14.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诗句内容分析及手法赏析。B项“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隐忧”缺乏依据;D项,第一首诗中的“三五夜”指正月十五元宵节夜晚,第二首诗中的“三五夜”指八月十五中秋节夜晚。

15.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表现手法。由题干可知“表现手法的不同”,选取突出的、明显的手法分析,比较不同之处。第一首诗主要运用对比手法,第二首诗主要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结合诗句内容分析,点明情感。

点睛: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特别提示:答题时要区分“一”“些”“主要”等关键词。如问“运用了哪一种艺术手法”,只答一种即可。 名句名篇默写(5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空缺部分。

13 / 20

(1)杜甫《登高》中“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将听觉、视觉融为一体,于景物描写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前人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2)韩愈在《师说》中将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从师的态度进行对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的质疑,来批评不愿从师的士大夫。 (3)《三峡》中“________”一句,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 【答案】 (1). 无边落木萧萧下 (2). 不尽长江滚滚来 (3).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4). 其可怪也欤 (5). 清荣峻茂

【解析】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萧”“智”“峻”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第Ⅱ卷表达题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两项是( )( )

A. 台湾著名作家三毛曾言:心之何如,犹似万丈迷津,遥亘千里,其中并无舟子可以渡人,除了自渡,他人望尘莫及。 ....

B. 中国上一次试图与邻国日本的海军抗衡是在19世纪末江河日下的清朝时期,以失败告....终。

C. 四年一届的世界杯即将开赛,巴西足球队秣马厉兵,在瑞士为夺取本届冠军做着最后的....准备。.

D. 诸葛亮是中国古代最受赞誉且最具传奇色彩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出山辅佐刘备,简直是为虎添翼。 ....

E. 巴以双方闹成这样,主要的责任在以色列,但孤掌难鸣,巴勒斯坦就没责任了吗? ....【答案】B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

A项望尘莫及,指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比喻远远落后。尘,尘土;莫,不;及,赶上。 多用于表示对人钦佩的自谦语。

B项江河日下:江河的水一天天地向下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 C项秣马厉兵: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

D项为虎添翼: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人的势力。

14 / 20

E项孤掌难鸣,比喻力量孤单,难以成事。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自西安交大迁校近60年以来,在西部特别是陕西科技教育事业进步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陕西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B. 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排落选赛暨亚洲区资格赛今天重燃战火,荷兰女排在主力副攻受伤缺阵的情况下仍以3比0完胜泰国女排,泰国女排1胜2负,形势不容乐观。

C. 在波澜起伏的A股市场上,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缺乏市值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少部分上市公司又滥用市值管理工具,这无疑加剧了A股动荡。

D. “五一”小长假,张卫达的工作依然排得满满的,9年来,张卫达带领他的医疗团队救助困难家庭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近8700名左右,被誉为“最美军医”。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病句辨析。A项,主语残缺,可删除“自”。C项,表意不明,“这”指前两种情况,还是指其中某一种情况,不明确。D项,不合逻辑,可将“近”或“左右”删除。

19.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一个人 ① 有多聪明,多能干,背景条件有多好, ② 不懂得如何去做人、做事, ③ 他最终的结局肯定是失败。做人做事是一门艺术, ④ 是一门学问。很多人 ⑤ 一辈子都碌碌无为,那是 ⑥ 他活了一辈子都没有弄明白该怎样去做人做事。

① ② ③ ④ ⑤ 之所A 尽管 如果 那么 更 以 B 不管 只要 / 也 因为 之所C 不管 如果 那么 更 以 D

A. A B. B C. C D. D

15 / 20

⑥ 因为 / 因为 尽管 既然 / 也 因为 /

【答案】C

20. 阅读材料,概括出4则人类对人工智能的误解,每则不超过15个字。

北京时间3月15日,谷歌围棋人工智能AlphaGo与韩国棋手李世石进行最后一轮较量,最终人机大战总比分定格在1:4。AI(人工智能)重返大众视野,成为关注焦点。很多人曾认为发明和人类智力相当的AI是无法解决的科技难题。探究意识确实是一门迷人且重要的课题,不能仅仅因为一台机器通过了图灵测试,就认为它有意识。先进的AI留给我们的印象是总是有意识的,但是再先进的AI对于自己的认识也不会比一块石头或一个计算器多。根据神经学家David的观点,AI在变得超级智能的同时会具有无上的道德感,但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至少在人类身上并不存在智力和道德感间的必然联系。有人认为,真正的超级人工智能一旦完成,将比以往人类的任何发明都危险;但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我们会被AI毁灭或无法控制它们。人工智能可以用来控制、调节和监视其他人工智能。也许可以给它灌输人类的价值观,使之毫无保留地对人类保持友好。.

【答案】①无法发明和人类智力相当的AI;②AI将会有意识;③AI会具有很高的道德感(或者,会对人类很友好);④真正的AI将毁灭人类(或者,是最危险的发明)。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压缩语段题。这种题型和普通的压缩语段有所不同,但方法大同小异。先分出语段的层次,再保留关键句剔除次要信息,逐步压缩。如本题无法发明和人类智力相当的AI;②AI将会有意识等。

点睛:提取关键词必须遵循的四个基本原则:整体性原则。指答题者所提取的词语必须包含整个语段的主旨,避免出现过宽或过窄的错误。而这些涵盖主要信息的关键词有无或是否齐全,将成为评分的重要依据。检查反馈原则。指选出的关键词,检查是否与题干要求相符合,如要点是否齐全,数量是否达标,是否字数超限等。既然有定词语数量的要求,那么超过这个限定是要扣分的。试题所限定的词语数量通常是参照最佳答案设定的,对答题应有一定的暗示作用。出自原文原则。考生找到所谓的关键词应是材料中出现的词语,这是这类题有别于其他概括压缩型题型的地方。次序固定原则。考生所选择的关键词在填入答案栏时,位置和次序不能颠倒混乱。

21. 下面是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会徽,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

16 / 20

句子通顺,不超过75个字。

【答案】会徽由字母CJR、梅花(花)、人字组成。字母CJR代表残疾人,梅花象征残疾人顽强拼搏的品格(或象征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进取精神,或象征残疾人也有春天、生活也能美好,或象征残疾人生活的希望),人字组合象征残疾人生活在友爱互助的社会中(或象征我们团结起来,组成亲密无间的和谐社会)。

【解析】试题分析:解答图文转换类题目,应在感知图文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语意逻辑等来分析推理。这是一道图文转换题,考得是内容。对于图文,要宏观把握其外形特点,说明画面内容时,画面中的要素要全,不能偏颇或漏掉。如本题徽由字母CJR、梅花(花)、人字组成。 作文(60分)

22. 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不要套做,不得抄袭。注意标点正确,卷面整洁,字迹规范。 【答案】如此“让座”可以休矣!

让座,本来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更何至于乃“厂家”和“商家”联合为作为上帝的

17 / 20

“消费者”让座。但在《让座》这幅漫画中,看到的却是消费者的尴尬和窘态。真的可笑,却怎么也笑不出来,很想质问:“消费者”何时可以正大光明、冠冕堂皇地重登自己的“宝座”?

“3.15”来了,“厂家”和“商家”你推我拉极尽能事“热情洋溢”地“请”“上帝”坐上那本属于消费者自己的“宝座”,而且那宝座下还隆重地铺设有地毯,(想必该是红色的吧!)他们异口同声地说:“别客气了!就坐一天行了吧!”素来硬气的“大爷”为何突然就屈尊下驾了?椅背上 “3.15”的字样似乎可以为我们做出解答: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目睹此景,作为“消费者”的我们是不是如鲠在喉?真想大吼一声:如此“让座”可以休矣! 让座,是文明礼仪的一个重要的标杆,衡量着的不仅仅是公民的个人素质;而如此让座,就不能不引人深思、发人深省了。这“座”应该是谁的?顾客!——千古以降,从无异议。那么何来“让”字一说?是因为“座”被黑心厂家和不良商家给封存了吧!也就是说,消费者的合法的正当的权益“流落”到了街头,消费者蜕变成了沿街乞讨的乞丐。目睹“消费者”那诚惶诚恐、战战兢兢的明显底气不足的模样,你难道不会为“上帝”的沦落而悲哀莫名? 消费者云者,我向来以为货比三家,择优而取者也。“王冠”是“上帝”基本权益的象征,既然拥有了“王冠”,消费者何需去看“厂家”以及“商家”的脸面?但不知何时起,“上帝”却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了。若不明就里,就请看,屡屡冒出的“天价现象”:青岛的大虾,哈尔滨的鱼,杭州骑马,广州洗脸??是不是坑爹坑娘坑上帝?也许是现实中有过太多深刻的教训:被“忽悠”萌生心病?被“宰客”留下伤痛?被坑害苦不堪言?被执法痛不欲生???这样也就必然导致了消费者忍痛割爱放弃了“上帝”的宝座。于是乎,“厂家”、“商家”则乐得逍遥——“我自横刀向天笑”,虚位只待“3.15”。从“坑”到“宰”再到“请”,看起来滑稽,实则悲凉;“别客气了!就坐一天行了吧!”听起来谦逊,想起来窝心。这样的“座”“让”给谁,谁会坐?谁敢做?谁还想坐?

“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这古训,告诉我们合百草制药的道德底线,也从来是厂家和商家必须牢记的基本准则。当我们把坑蒙拐骗当做了牟利的手段,人性的善良、社会的良知将会陷于万劫不复,人类的末日也就相去不远。忽然想起了“畋不掩群,不取麛夭;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的古训,虽然说的是生态的平衡,但 “厂”、“商”鱼肉消费者的行径正好可以作为古训的反证,“杀鸡取卵”伤害的可不仅仅是消费者啊!把消费者请回“上帝”的“宝座”吧,这样“厂商”也才有了做大做强的机会,不然,就只能下作到“鸡鸣狗盗”或者“打家劫舍”以至“人人喊打”了。

当然,如果仅仅只是依靠“厂家”抑或“商家”的反躬自省、幡然自觉来维护消费者的权益

18 / 20

是远远不够的!作为消费者,千万不可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或者 “息事宁人”,甚至“花钱买教训”的态度,因为你的纵容只能是毒药,毒害的是社会的良知,腐蚀的是道德的底线。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理直气壮地拿起法律的武器,向黑心的厂家和不良的商家开战!即便“落水的狗”也不放过!“坑蒙拐骗”者,就让他倾家荡产!这样一来,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就会有了最广泛的群众基础,且不说你更有强大的国家、铁面的法律为你撑腰,你大可以堂而皇之地坐上消费者“上帝”的宝座。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能等着人家来请我们坐,而是要自己去坐! 【解析】试题分析:

参考立意:

①厂家和商家的角度:保护消费者权益不能搞形式,不能为物质利益损害消费者权益,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要诚信经营,真正把消费者当“上帝”,让位让利于消费者。(一类51-60)

②消费者的角度:不愿坐是因经常被骗,知道是搞形式;不敢坐是因维权的法律意识淡薄、成本高。要敢于维护自身权益,敢于坐属于自己的“宝座”。(一类51-60)

③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角度,公检法等机关要加大宣传,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打击无良奸商,制止做表面文章的搞形式。(二类上一类下46-53)

④综合以上角度,从不同方面讲问题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让每天都是“3?15”。(一类51-60)

笼统来谈做事搞形式,搞面子工程的二类43-50分。虽围绕话题但笼统地谈消费、法律、素质等二类下给分,即45分以下;

抛开消费者权益保护这一话题来谈权益,或责任、诚信等二类下给分,即45分以下。其它抛开消费者权益这一话题的立意,原则上三类以下给分,即36分以下;

漫画没看懂,理解错误,谈商人本色是唯利是图,商家、厂家3?15促销活动是真正尊重消

19 / 20

费者,让座是讲文明礼貌、谦虚,要真正的英雄、王者等四类给分,即30分以下。 根据语言内容可跨类。有其它立意,合理者可算二类立意。立意是评分的重要指标,但不是唯一指标,应关注综合写作素养,特别是卷面字迹、题目、开头硬伤和亮点等。 标点错两处扣1分,错别字一个扣1分。篇幅少于100字,10分以下;少于300字,15分以下;少于500字,30分以下;少于600字,36分以下。700字正常评分基础上少25字扣一分。

改卷提醒:参加中原名校联考的学校都是省级示范性高中,但我们每次改出来的卷子分数特别是作文相当低,比全省学生都参加的高考改出的分数低很多,这是很不正常的,也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各学校对语文的重视度。当然语文学科改卷任务重,老师们很辛苦;但最后关键时候,请严格按照参考答案和评分要求改卷,一定要拉开学生差距,该高的一定高上去,不要只打保险分,我们要给自己的学科争取话语权。.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20 / 2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7f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