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更新时间:2024-01-09 10:3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小学科学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当今世界科技、经济、人才等方面在各国间竞争的日趋剧烈,使得科学在各国基础教育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各国对科学课程改革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此次我国科学课程改革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以培养他们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在科学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开发与利用好科学课程资源是一个关键环节。我国教育部制订的《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在阐述此次科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以及提出课程实施的建议时便多次强调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科学课程资源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一般说来,凡是在科学课程的发展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1]都可以称为科学课程资源。它在空间上分布也很广,根据它的空间分布特点可以大致将其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2],本文主要就学校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具体途径与方式作出探讨,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强化教师科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识。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将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定义为“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3],它积极倡导教学方式、教学理念的转变,因而对教师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识及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过去的科学教育,一度过于强调对书本上知识的学习。过去科学课的课堂上,很多老师都习惯于采用“读科学、讲科学”的方式,简单地对孩子进行科学教育,这样的科学教育对孩子的科学学习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影响。孩子往往感到科学课的内容过于抽象,课堂上的知识离自己的生活过于遥远,就是学到了一星半点的知识又发现自己没有将它运用于实践的机会,从而人为地造成了科学与孩子间的距离,时间一长,学生便对冷冰冰的书本失去了兴趣,对科学学习也失去了热情。 事实上,科学教育的内容是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联的,科学教育中关于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方面的许多内容都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而孩子也对五彩缤纷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在科学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如果我们的老师能从孩子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关注孩子的生活环境、家庭实际,科学教育能结合孩子的成长经历,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周围事物能慧眼识金,充分利用身边具体、生动的课程资源对孩子开展科学教育,那么科学对孩子而言就不再是冰冷和僵硬的东西。 此外,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区间在经济发展、文化传统、自然环境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为了实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总日标,小学科学课程的实施必须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经验背景的学生进行科学学习的需要,这样一来,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性便愈显突出,而学生对自己的学校、家乡的资源利用得当,还易于培养孩子爱科学、爱学校、爱家乡和爱祖国的情感,进而形成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价值观。故此,在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上,强化科学教师的科学课程资源意识成了刻不容缓的任务。

二、开发与利用科学课程资源从孩子身边常见的事物做起。 提到学校科学课程资源,过去有许多人有这么一种片面的认识:认为学校科学课程资源就是教材等书籍。这些书籍的确是科学教育的重要资源,但它们决不是科学教育课程的唯一资源。事实上存在于学校之内的课程资源种类很多,除了教科书以外,课程资源还应包括诸如教师、教育管理者、学校图书馆、网络中心、实验室、仪器设备、生物角、生态园、科技园地甚至花草树木等。

还有许多人提到科学课程资源总认为那是个神秘和抽象的概念,其实恰恰相反,它是非常具体和鲜活的。作为科学课程资源,它们往往就是孩子身边的一些常见事物,而这些常见的事物往往会给孩子以具体形象的感觉,也容易令孩子对它们产生亲切感,多种多样、具体鲜活的资源还易于引起孩子的兴趣和科学探究的欲望。我们身边的花草树木可以作为帮助小学生认识生命世界很好的课程资源,它们的身上蕴藏着丰富的值得孩子们探究的、有价值的内容。以一棵小树为例,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提出许多问题如:这棵树叫什么名字?它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这种树到了秋天会落叶吗?有些树为什么到了秋天会落叶?水分在树内是怎样运输的?树是怎样吸收养分的?如何证明它进行了光合作用?有哪些昆虫对它的生长造成危害?如何防止这种昆虫对它的侵害?如果没有阳光,小树能活下去吗?能活多久?它与我们人类存在什么样的关系?等等。

孩子可以通过调查、访问、查找资料、设计探究性实验等方式寻求问题的答案,这样孩子对于生命世界多样性的理解、对于生物生命周期以及生物的基本需求的理解都会有新的认识,孩子的科学意识、科学能力通过这些活动也会得到有效提高。 三、贴近小学生的生活,从小处做起扩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体验。 小学生对周围世界有着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和需要,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我们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提倡科学课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利用好多种科学资源,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

例如,许多学校中都有小池塘的存在,在一位课程资源意识很强的教师眼里,小池塘便是一个很好的课程资源,它里面蕴含着许多可供探究的东西。如,我们可以引导孩子观察这个小小的生态系统究竟生存着哪些小生命?经过一番调查,学生不难发现:池塘的岸边生长着各种树木花草,还生活着许多诸如蚂蚁、蚂蚱,蚯蚓、蜜蜂、蝴蝶等小动物;池塘的水面上漂着浮萍,还不时地有蜻蜓、水蜘蛛在活动,池塘的水面下生长着水草、鱼类、青蛙还有各种浮游生物。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些生命都是怎样生活的?它们之间有联系吗?这里面是否存在着食物链?如果将整个小池塘封闭起来,少了某种生物,是否会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产生影响?有哪些情况会对小池塘造成污染?如果池塘里的水受到了污染,哪种生物首先受到伤害?有哪些措施可以保护小池塘,使它免受或少受污染?在对这些问题思考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将问题拓展开,如:由对小池塘保护的思考,你对我们的城市环保有哪些建议?

这样,一片小池塘便可被我们用来作为锻炼学生观察能力,认识动植物,理解生态系统成员间的关系以及环保重要意义等方面具体、鲜活的课程资源了。 四、充分利用已有的图书资源。 在校园当中,我们平时用的课本以及各种各样的图书资料是最为常见的课程资源。许多学校都建有自己的图书馆,图书馆中的各类藏书、报刊也是我们宝贵的课程资源。此外,许多家长也为自己的孩子购置了种类不同的科普读物。这些读物利用好了,便是一笔不可忽视的精神财富。

为了对分布于各个学生家庭中的图书资源加以充分利用,我们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建立起自己小小的图书馆。我们可以对每位学生家中的科普读物进行普查登记,随后对它们进行整理分类,按顺序将这部分读物登记在册。有了这样的小册子,每位同学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兴趣爱好向拥有的同学借阅了。这样不仅可以使存在于每位学生家中的图书资料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友好、相互帮助、爱护图书等可贵品质。同时,学生相互间的交往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锻炼。 五、立足学校独特的地理环境与自然资源,开辟科教天地。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地理环境与自然资源。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土地或学校的自然环境开辟科技园地、饲养园地等科学教育基地,如能将老师与学生发动起来,自己动手建设生

态园、生态馆对于小学生的科学学习大有帮助。有一所小学地处城乡结合部,这所小学的师生一起动手,开动脑筋,充分利用当地的动植物资源,采集标本,自主设计与建设,在经费不足,空间有限的条件下,建起了蝴蝶馆、植物馆、鸟类馆、生态馆等五个室内主题场馆。他们还改造了校内原先狭长的垃圾场,建成了一个生长着大量植物,生活着鱼虫花鸟并点缀着亭台、池塘的室外生态园。这些场馆的建设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形成了他们的团队精神而且还为学生的科学教育提供了大量鲜活、生动的素材。 六、充分利用教师资源,开展多种多样的科技活动。

教师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动有科技特长的教师,结合学校的优势所在,开发学校的特色课程,开展多种多样的科技活动,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对达成科学课程的目标将起到重要作用。

小学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设施与场地,组织学生成立各种兴趣小组,利用节假日走出校门,结合一些诸如“爱牙日”、“无烟日”等特定时段,开展一些主题活动。 七、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 要开发和利用好孩子们身边的资源,就要从儿童的兴趣与经验出发,发挥孩子们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儿童独有的眼光去理解和发现。有一所小学的指导教师就曾组织小学生们,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确定了诸如:鲜花有多少种颜色?蚂蚁爱吃什么食物?我们的校园里有哪些植物存在?一天中什么时候空气最好?家中最费电的电器是什么?家乡水资源调查、垃圾污染调查等在内的与孩子的家庭、学校以及周围的自然资源紧密相联的80多个研究性的小课题,供孩子自主探究。 这些涉及多学科、多方位课程资源的问题充分反映出孩子对科学强烈的探究的欲望,对生命世界敏锐的观察能力以及他们热爱生活,珍视生命,关爱环境的积极情感。 八、开放仪器设备、实验室,让学生有充分动手探究的机会。

在科学素质的养成方面,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十分重要。它需要小学生通过动手动脑、亲身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这方面学校里的仪器设备、实验室等的开发与利用便显得十分重要,而仪器设备、实验室也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尽可能多购置一些必需的仪器设备,尽可能建设完善各类实验室,并尽可能对学生开放,让孩子有充分的自己动手、自主探究的机会。

九、与学校周边的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建立联系。 学校周边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工矿企业、农场等单位都是科学教育实实在在的课程资源, 学校可以与这些单位建立联系,通过努力,建立有效的“课程资源运作机制”[4]建设一批校外科学教育基地,开展一些现场科技教学活动,也可以聘请科技人员和某一领域的专家担任学校科技活动的指导教师,邀请他们给学生作科普讲座等,这样就给学生的科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创造了条件。

十、注重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共享信息化资源。 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的同时,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信息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由于信息化资源具有信息容量大、智能化、虚拟化、网络化和多媒体相结合的特点,这些特点对于调动学生的多个感官接受信息,扩大教育教学规模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7c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