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第一章练习题2012.9
更新时间:2024-03-29 12:4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马原第一章三个等式推荐度:
- 相关推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第一章 一、判断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对 凡是哲学都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对
凡是唯物主义都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对 一切具有辩证法思想的哲学都认为世界是精神的。错 唯心主义都认为世界是“观念”的产物。错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康德的先验论。错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代替与被代替的关系。错
“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属于唯心主义观点。错 唯心主义是一元论。对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方法必须坚持,已过时的个别理论要修改。对
实事求是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思想,它体现了自由和必然的统一。对 哲学的物质范畴是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所认识到某层次的物质形态。错 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错
“白马非马\的命题割裂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错 “白马非马\的命题割裂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对
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原理,要求我们做到用整体性观点分析事物。对 掌握事物度的重要性在于可以克服“过”与“不及”的错误。对 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对
质变的基本形式包括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错
辩证的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对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对 因果联系的复杂多样性表现在一因多果。错 或然率是对可能性大小的科学说明和测定。对 坚持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就要反对形式虚无主义。对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的原理要由自然科学的长期发展来证明。对 只有正确的思想,才有积极的能动作用。对 意识的本质是一切物质所固有的根本属性。错 人的大脑是自我感觉的产物。错
人类意识的能动性是指能动地创造客观规律和宇宙万物。错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现象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产物。对 作为哲学的物质范畴是指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客观实在性。对 割裂物质与运动的关系会导致形而上学唯物论和唯心主义。对 运动和静止是绝对和相对的关系。对 “此亦彼也,彼亦此也。”这种说法是一种诡辩论的观点。错 割裂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对
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指时间和空间可以脱离物质独立存在。错 世界的统一性原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承认。对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绝对精神。错 客观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绝对精神”。 对 二元论的错误在于否认世界的统一性。对
旧唯物主义理解的物质统一性是统一于“绝对精神”。错 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对
1
意识作用的发挥受着物质世界的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制约。对 意识能动作用的发挥与物质技术条件的发展水平无关。错 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错
意识的主观性特征在于认识可以由人脑凭空捏造。错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对
“狼孩”只有动物的习性,而没有意识,这说明意识的产生,不是纯粹的生物学过程。对 由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发展为人类的意识的推动力是劳动。对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对 “人不能一次踏入同一条河流”。错
形而上学在联系问题上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 度是事物的质和量的统一。对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理论依据。对
劳动生产率表现了一个工厂量的规定性。对 事物发展和变化的两种基本形式是量和质。
“关节点”或“临界点”是量变到质变的转折点。对 作为辩证否定的联系环节是把新旧事物联系起来。对 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必然导致不可知论。对 存在就是被感知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即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客观唯心主义理论的基本主张是认为世界是人的意识创造的。 “存在就是被感知。”这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对 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世界是物质的
不论是主观还是客观唯心论,实质都一样,即都把精神奉为世界的本原。对 哲学上两大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
我国古代哲人提出“土与金、木、火、水杂,以成百物”,“和实生物”,这是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对
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对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量变是质变的准备。对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对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对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原初”物质。对 只有从联系中才能真正把握事物,这是辩证法的观点。对
二、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题1分) 1.世界观是:
A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真理性认识;B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C哲学家对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D人人都有的,不过一般人的世界观通常是自发的朴素的。 2.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必然导致:
① 绝对主义;B唯物主义;C不可知论;D诡辩论。 3.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
A万物皆备于我;B存在就是被感知;C生死由命,富贵在天;D心外无物。 4.哲学是:
2
A关于自然和社会一般发展规律的科学;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D革命化和科学化相统一的世界观。 5.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D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6.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即是否承认:
A世界的运动和发展;B世界的统一性;C思维和存在中存在是第一性的;D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
7.客观唯心主义理论的基本主张是:
A否认世界的可知性;B认为世界是人的意识创造的;C认为世界是神创造的;D认为世界是由两个本原构成的。 8.“存在就是被感知。”这是: 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D朴素唯物论的观点。 9.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
A世界是物质的;B世界是精神的;C世界是统一的;D世界既是精神的又是物质的。 10.哲学上的二元论是:
A一种超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上的独立的中间派别;B唯物主义的一种特殊形态;C唯心主义的一种特殊形态;D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最终导致唯心主义。 11.黑格尔辩证法的错误在于:
A把整个世界描述为一个过程;B企图揭示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C把辩证法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之上;D没有把自己的哲学看作是“绝对观念”发展的顶点。 12.恩格斯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的更重要方面是:
A思维对存在的能动作用问题;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C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D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 13.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关系是: A普遍和特殊的关系:B整体和局部的关系;C代替与被代替的关系;D有限与无限的关系。 14.孔子提出“畏天命”,“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这是: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15.哲学上两大基本派别是指:
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16.唯物辩证法把物质的运动理解为:
A机械的位置移动;B包括社会生活现象在内的“一般的变化”;C对静止的否定;D一切物质现象的绝对的变动性。 17.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有复杂的结构;B看得见摸得着;C客观实在性;D充满矛盾。 18.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必然导致:
A客观唯心论;B形而上学唯物论;C二元论;D主观唯心论。 19.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物质概念上的方法论错误是:
A割裂了物质和运动之间的关系;B相对主义和诡辩论;C把哲学的物质范畴混同于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学说;D不理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联系。 20.实践是:
A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一切自觉性活动;B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对象性活动;C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的精神活动;D人们适应外界环境的本能活动。
3
21.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是:
A正确的原则;B人们的主观原望;C领导者的意图;D客观存在的事实。 22.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在于:
A没有自然科学的依据;B不懂得一般和个别的辩证法;C否认了物质的客观性;D是对物质的自发猜测。
2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
A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B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C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不能被人们所认识。
24.坚持世界是多样性统一的观点是:
A形而上学唯物论;B辩证唯物论;C折衷主义;D二元论。 25.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C抽象和具体的关系;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26.在世界的本原是否有统一性的问题上始终存在着:
A一元论与二元论的对立;B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D唯理论和经验论的对立。 27.时间是指:
A物质运动之外的独立存在物;B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C运动着的物质的客观性;D运动着的物质的伸张性。 28.古诗云:
“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这是用神话形式说明时间: A是客观的;B是有限的;C是可知的;D是相对的。
29.在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的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A肯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B承认了意识的能动作用;C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D贬低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30.从动物心理发展为人类意识起决定作用的是:
A人脑的形成;B物质文明的发展;C语言的发展;D生产劳动。 31.关于意识的本质问题,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B夸大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C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D片面强调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 32.科学证明人脑是:
A思维的源泉;B思维的产物;C思维的器官;D思维的对象。 33.“机器思维”:
A能够完全代替人类的思维;B能够部分代替人类的思维;C能够超过人类的思维并统治人类;D对人类思维不起作用。 34.信息论的出现,表明意识:
A就是信息;B是信息的对立物;C是一种特殊的信息,是一切信息过程的最高形式;D是精神现象,而信息是物质现象。 35.人类意识的能动性是指:
A能动地反映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B能动地创造客观规律;C能动地改造历史规律;D自由地创造宇宙万物。
36.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反映的特性,这是:
A庸俗唯物主义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37.关于意识的作用问题,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4
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B片面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C既肯定物质的决定作用,又承认意识的反作用;D片面强调意识对物质的依赖作用。 38.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没有作用;B意识决定物质,物质对意识有能动作用;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也决定物质;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39.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
A时间和空间;B客观实在性;C运动;D无限性。 40.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的观点是:
A唯物辩证法;B形而上学;C相对主义;D朴素唯物主义。 41.社会运动的物质承担者是:
A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B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D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体。
42.在人类意识的产生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自然界的变化;B能够使用工具和制造工具的劳动;C语言和思维的形成;D脑量的增加。 43.意识是:
A人和高等动物共有的现象;B动物普遍具有的现象;C一切生物普遍具有的现象;D人类独有的特殊现象。
44.人类世界从根本上说是:
A自然界的产物;B脱离自在世界而存在;C自在之物;D人的实践活动的对象化。 45.先有计划,后进行工作是:
A意识决定物质的表现;B主观主义的表现;C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的表现;D经验主义的表现。
46.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 闻.”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
A、客观性;B、能动性;C、对象性;D、任意性。 47.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A存在;B观念;C灵魂;D“原初”物质。 48.运动是物质的:
A根本内容;B根本存在方式;C唯一特征;D根本性质。 49.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一定要导致:
A形而上学的错误;B不可知论的错误;C机械唯物论的错误;D唯心论的错误。 50.“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主要说明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A静止是相对的,运动也是相对的;B静止是绝对的,运动也是绝对的;C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D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 51.离开物质主体谈运动,必然导致:
A形而上学;B唯心主义;C二元论;D诡辩论。 52.“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的是:
A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B物质和运动的统一;C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D形而上学和诡辩论的统一。
53.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
A世界是物质的;B世界在本质上是精神的;C世界是发展的;D世界是统一的。 54.世界的物质性是指:
A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B世界是可知的;C世界是运动的;D世界统一于存在。 55.能够坚持彻底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是:
5
A庸俗唯物论;B辩证唯物论;C机械唯物论;D朴素唯物论。 56.运动是:
A位置移动;B物质的承担者;C事物的质变;D标志世界上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的变化的哲学范畴。
57.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
A形而上学;B相对主义诡辩论;C唯心主义;D唯物主义。 58.意识是:
A人类独有的特殊现象;B人类和高等动物共有的现象;C动物普遍具有的现象;D一切生物普遍具有的现象。
59.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
A意识是沟通客观和主观的桥梁;B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它的内容是主观的;D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它的形式是主观的。 60.先有房子的设计图,然后建出房子,这说明:
A人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B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C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D有时物质决定意识,有时意识决定物质。 61.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D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
62.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基本途径是:
A人们的主观努力;B社会实践;C科学活动;D思想斗争。 63.反映特性是“物质的本性”最普遍的表现之一,所以:
A无机物不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B只有生命物质才具有类似的特性;C一切物质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D一切物质都具有感觉的反映特性。 64.人类劳动与动物活动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 A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B影响周围环境的改变;C获得生存资料;D在大脑支配下的活动。 65.从意识的客观存在的关系看,意识是:
A二者是绝对对立,互不相容的;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C二者是完全同一没有区别的;D意识是现实事物的创造主。 66.意识能动性的最突出的表现是:
A可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B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C具有创造性;D通过实践改造世界。
67.“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这个命题:
A是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B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C是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的观点;D为混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提供了依据。 68. 实践是指(D)
A.个人的生活活动B.一切有利于自己的活动 C.人有目的的、达到真理性的认识活动
D.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69.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数量的增加或减少;B事物的位置移动或场所变更;C事物的运动和变化;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70.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
A事物的普遍联系;B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C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内部矛盾;D经过量变过渡到质变。
6
71.唯心主义都否认:
A世界的普遍联系;B联系的多样性;C联系的客观性;D联系的条件性。 72.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对立的统一;B联系和发展;C新事物代替旧事物;D理论和实践相统一。 7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世界普遍联系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 74.联系是指一切事物、现象:
A都有共同点;B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一部分;C都是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之中;D都没有确定的界限。
75.“一切以条件、时间、地点为转移”的观点:
A取消了人的主观能动性;B夸大了主观条件的作用;C是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D是唯物辩证法的正确观点。
76.看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
A唯物辩证法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不可知论观点。 77.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
A基本内容;B首要特征;C实质和核心;D全部内容。 78.一位哲学家说:“譬如一只手,如果从身体上割下来,名虽叫手,实已不是手了。”这是: A用量变质变的观点看问题;B用整体联系的观点看问题;C用孤立静止的观点看问题;D用形而上学否定观看问题。
79.唯物辩证法认为,新旧事物区别的根本标志在于:
A它们出现时间的先后;B它们在形式上是否新颖;C它们是否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D人们是否认可它们。
80.我国汉朝的董仲舒说“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这是: A唯物论观点;B唯心论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辩证法观点。 81.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
A质和量的相互转化;B肯定和否定的相互转化;C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D矛盾双方的互相排斥、互相否定。
82.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A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D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83.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体现了下列哪个原理:
A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B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D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理。 84.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
A事物的本质方面;B处于支配地位的方面;C矛盾的同一性;D事物内部矛盾。 85.构成人们认识事物基础的是:
A矛盾的同一性;B矛盾的斗争性;C矛盾的普遍性;D矛盾的特殊性。 86.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论错误在于割裂了:
A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87.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
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C相对和绝对的关系;D次要和主要的关系。 88.矛盾特殊性是指:
A每一事物的矛盾都包含其特殊性;B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的总和;C每一事物所包含的矛
7
盾及其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D矛盾斗争的对抗形式。
89.抓住中心环节,带动其余,用重点推动全盘的工作方法是根据:
A矛盾普遍性原理;B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关系的原理;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关系的原理。 90.辩证的否定体现了事物发展的:
A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B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C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D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91.事物的质是指:
A事物的规模、发展程度和速度;B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C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限度;D使事物成为自身并使它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92.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是指:
A凡物皆有质,凡质皆属物;B有质的事物和无质的事物是有区别的;C质和事物的存在无关;D事物的质是不能变化的。 93.量是指:
A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B事物内容的表现形式;C矛盾统一体的分解;D事物的规模、发展程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用数量来表示的规定性。 94.质和量的关系是: 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B个性和共性的关系;C相对和绝对的关系;D在度的范围内对立统一、相互结合的关系。
95.作为质和量之统一的度是指:
A事物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B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限度;C肯定和否定的对立统一;D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 96.量变是指:
A事物的显著的突变,对原有度的突破;B统一物的分解,相持、平衡和静止的破坏;C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D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化。 97.质变是指:
A事物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B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C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飞跃;D事物在度的范围内发生变化。
98.在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中,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是指:
A量变和质变的相互渗透,相互转化;B质变是事物的运动状态,量变是事物的静止状态;C相对的静止中包含着绝对运动;D量变是质变的基础,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 99.同质事物也是有区别的,把他们区别开来的依据是:
① 事物的度;B事物的属性;C事物的特殊矛盾;D事物量的规定性。 100.科学研究中,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关系是:
A定性是定量的基础,定量是定性的精确化;B定量是定性的基础,定性是定量的精确化;C没有联系;D绝对对立。
101.区别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A事物变化持续时间的久暂;B事物变化的显著与不显著;C事物量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D事物。 102.否定是指:
A事物中与肯定绝对对立的方面;B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C事物中健康的方面;D事物中消极的方面。
102.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就是:
A抛弃;B纯粹否定;C事物中好坏两方面的结合;D即克服又保留。
8
103.辩证的否定观之所以正确就在于:
A它建立在事物的唯物主义理解上;B把事物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统一起来;C建立在肯定和否定排斥的基础上;D建立在对肯定和否定对立统一的辩证理解基础上。 104.形而上学否定观的主要错误在于:
A否定物质性,夸大意识能动性;B强调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C突出了否定是批判的、革命的实质;D孤立、绝对地看待肯定和否定,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 105.作为辩证否定的联系环节是指:
A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的母体中;B新旧事物达到合为一体;C新事物在本质上区别于旧事物;D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 106.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
A矛盾的同一性决定的;B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C矛盾的斗争性决定的;D矛盾的普遍性决定的。
107.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是:
A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前提;B两点论以重点论为前提;C 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内容;D两点论以重点论为内容。
108.在原因和结果这对范畴中,原因是指:
A达到目的的手段;B在某一现象之前出现的现象;C具有必然性的现象;D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
109.因果联系的复杂多样性表现在:
A同果必同因,同因必同果;B同果必异因,同因必异果;C一果一因,一因一果;D一因多果,同因异果;一果多因,同果异因;多因多果,复合因果。 110.“守株待兔”者犯了下述错误:
A夸大必然性;B夸大偶然,把偶然当成必然;C否定偶然性;D形而上学。 111.现象和本质是揭示:
A真象和假象关系的范畴;B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范畴;C内外因关系的范畴;D客观事物内在联系和外在联系关系的范畴。
三、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四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题2 分) 1.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和意识关系的全面看法是( )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D.物质是意识的根源,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2. 实事求是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思想,它体现了( )
A.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B.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C.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D.自由和必然的统一 3. 哲学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 )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世界是如何发展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D.世界的本质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 4. 哲学的物质范畴是( ) A.感性地存在着的东西
B.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所认识到某层次的物质形态
C.从具有无限多样的结构、特性的具体形态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D.各种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出的普遍科学概念 5.意识是( )
A.人脑的分泌物 B.人脑的属性和机能C.神的启示 D.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9
6.脱离人体的手,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手,这说明( ) A.部分依赖于整体 B.研究部分毫无意义
C.整体与部分毫不相干 D.要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去研究事物 7.下列各项属于矛盾同一性的有 ( )
A.同志间的相互帮助 B.祸与福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 8.下列选项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
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B.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C.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 D.存在就是被感知 9.规律的特点有( )
A.客观性 B.普遍性 C.稳定性 D.重复性 10.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 A. 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B. 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有机统一 C. 必须通过实践 D.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 11.下列说法中,符合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要求的有( ) A.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B.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C.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D.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12.下列观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有( ) A.普遍联系的观点 B.永恒发展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 D.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13.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这一哲学道理的有( )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B.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14.割裂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可能导致( )
A.庸俗进化论 B.庸俗唯物主义 C.激变论 D.政治上的改良主义 C.磁铁南极和北极的相互依存 D.两个事物的绝对同一 15.“白马非马\的命题 ( )是
A.割裂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割裂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揭示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D.割裂了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16.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原理,要求我们做到( )
A.用整体性观点分析事物 B.研究部分不能忘记同整体的关系 C.不承认各部分有分明的界限 D.局部服从整体 17.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指的是( )
A、凡是事物都是具有一定质的事物 B、凡是质都是一定事物的质 C、质不能脱离事物而存在 D、质发生了变化,事物就发生改变 18.质和量的关系是( )
A、质和量是事物两种不同的规定性 B、互相依赖
C、互相制约 D、既对立又统一 19.\过犹不及\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要坚持适度原则 B、\过头\与\不及\都是错误的 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20.量变的复杂性表现在( )
A、量变可以转化为质变 B、量变的形式是多样的 C、质变可以转化为量变 D、量变中渗透着质变 21.质变的基本形式包括( )
10
A、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B、阶段性部分质变 C、爆发式飞跃 D、非爆发式飞跃 22.肯定方面是指( )
A、好的方面 B、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C、正确的方面 D、决定了一事物是其自身而不是它物的方面 23.辩证的否定观认为( )
A、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B、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C、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D、否定是扬弃 24.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 )
A、事物发展是螺旋式上升 B、事物发展是波浪式前进
C、事物发展周而复始的循环 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 25.否定之否定形式的特殊性表现在( )
A、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客观的 B、否定之否定规律是主观的
C、不同性质的事物具有不同的否定形式 D、不同事物的发展过程有不同的曲折性 26.因果联系的复杂多样性表现在( )
A、一因多果 B、同因异果 C、一果多因 D、同果异因
27.\某一豆荚中结出几粒豆,某条狗的尾巴有几寸长,不多不少,不长不短,这些都是必然的。\这种观点是( )
A、把必然性绝对化 B、把偶然性当作了必然性 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 D、唯心主义宿命论 28.或然率是( )
A、从数量方面把握可能性 B、从质的方面把握可能性 C、对可能性大小的科学说明和测定 D、抽象的可能性 29.坚持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就要反对( )
A、形式虚无主义 B、只要内容,不要形式 C、形式主义 D、只要形式不要内容 30.列宁指出:\本质在显现;现象是本质的。\其含义是( ) A、本质就是现象 B、现象就是本质
C、本质通过现象表现出来 D、现象总是从不同侧面表现本质31. 掌握事物度的重要性在于( )
A.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做到“胸中有数\它可以克服“过\与“不及\的错误 C.它可以避免“左\或右的错误 D.掌握度才能更深刻准确地认识事物 32.下列哪些说法会导致人们不能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 A.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B.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 C.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 D.要从现实出发,不从可能出发 33.正确认识事物的度才能( )。
A.准确地认识事物的质 B.提出指导实践的正确准则 C.避免犯左或右的错误 D.在实践中掌握适度的原则 34.要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性,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 A.必须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B.必须具备必要的物质手段
C.“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一定做得到” D.意识能动性的发挥还同事物所处的环境有密切关系
11
35.下列表达中,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有( )。 A.实践是人的纯精神性活动 B.实践是人的感性物质活动 C.实践是人的社会历史性活动 D.实践是人的自觉的能动性活动 36.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 )。
A.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 B.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C.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 D.能为人们认识 E.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的共性
37.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 )。
A.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D.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 38.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表现在( )。 A.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排除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干扰 C.提供直接的理论根据和具体方法 D.提供具体资料和直接结论
39.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重要理论意义在于它有利于( )。 A.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 B.坚持物质的可知性
C.坚持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D.克服形而上学物质观的局限性 40.辩证的否定是( )。
A.事物联系环节和发展环节的统一 B.由事物内部矛盾决定的自我否定 C.主观任意的否定 D.既克服又保留 41.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共同具有的特点有( ) A.客观性 B.普遍性 C.重复性 D.稳定性 42.下列选项中说明量变是质变前提的有( ) A.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B.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C.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D.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43.下列选项中,表述量变是质变的基础的有( )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B.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C.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D.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44.运动的基本形式有( ) A.机械运动 C.化学运动
B.物理运动
D.生命运动和社会运动
45、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 )
A、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B、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C、是否承认世界是听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是否承认世界是的事物是运动发展的 46.必然性和偶然性是辩证统一的,割裂二者的统一可能导致( ) A.激变论 B.庸俗进化论
C.机械决定论 D.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47.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有( )
12
A.控制论 B.细胞学说 C.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D.生物进化论 48、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表现在( )
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49、马克思主义暂学的内容是完整的严密的科学体系,因为它是( ) 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 D.唯物辩证自然观和唯物辩证历史观的统一 50、任何事物都具有多方面的量的规定性,下列属于工厂的量的规定性是( ) A.劳动生产率 B.生产方式 C.领导体制 D.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51、辩证的否定观认为( )
A.肯定中不包含否定 B.否定中不包含肯定 C.肯定中包含着否定 D.否定中包含着肯定
52、区分社会意识是先进的还是落后的根本标志在于看它是否( ) A.反映一切阶级要求和愿望 B.与社会发展方向一致 C.反映统治阶级的利益 D.为广大社会成员所接受 53、从意识和物质的关系上来判断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纸上谈兵 B.画饼充饥 C.实事求是 D.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54、从产生上说,意识主要是( )
A.理性的产物 B.感性的产物 C.社会的产物 D.自然界发展的产物 55.下列选项中,体现矛盾特殊性的有( ) A.量体裁衣
B.对症下药 C.因材施教 D.因地制宜
56、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有( )
A、磨擦生热,热胀冷缩 B、冬去春来,夏尽秋至 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D、勤学出智慧,实践出真知 57. 列宁物质定义的理论意义在于它( )
A. 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B. 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可知性 C. 坚持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D. 批判了唯心主义时空观的错误 58.下列选项中包含矛盾同一性思想的有( ) A.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B.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D.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59.下列说法中,正确体现意识能动性的有( )
A.胸有成竹,料事如神 B.纸上谈兵,画饼充饥 C.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D.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60.下列各项属于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的原因的有( )
A.新事物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B.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没有的新形式 C.新事物抛弃了旧事物中消极的东西 D.新事物保留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 61.承认一切事物都是可以转化的观点有:
①辩证唯物主义;②一切唯心主义;③一切唯物主义;④某些唯心主义辩证法。 62.割裂矛盾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的辩证关系就会:
①不能把唯物辩证法贯彻到底;②导致形而上学的错误;③否认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④导致主观主义。
63.矛盾同一性的内容包括: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②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③矛盾双方相互离异④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13
64.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指导意义是: ①科学地深入地认识事物的基础;②把握一切艺术形式共性的客观依据;③揭示事物发展永恒性的出发点;④正确地解决矛盾的关键。 65.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理论依据;②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理论依据;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依据;④自力更生为主的理论依据。 66.以一个工厂为例,下列哪些表现了它的量的规定性: ①劳动生产率;②生产方式;③产品名称;④技术水平。 67.事物的度是:
①保持事物质的极限;②保持事物质的量的范围;③质变和量变的统一;④质和量的统一。 68.辩证的否定是:
①事物联系环节和发展环节的统一;②事物的外在否定;③主观任意的否定;④即克服又保留。
69.辩证的否定观认为:
①在肯定中不包含否定;②在否定中不包含肯定;③在肯定中包含否定;④在否定中包含肯定。
70.肯定和否定的关系是:
①质量互变的关系;②普遍和特殊的关系;③肯定中包含否定,肯定就是否定;④否定中包含肯定,否定就是肯定。
14
正在阅读:
马原第一章练习题2012.903-29
平方差公式练习题精选(含答案)08-16
市委对我县进行巡察工作表态发言08-31
研究生预备党员转正申请书201909-08
XX收费站2016年1季度工作总结09-10
垃圾桶前作文600字07-08
函数信号发生器的原理及调试与维护07-21
学校办学思想督导评估汇报03-28
美丽的白塘湖作文350字06-28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练习题
- 2012.9
- 马原第
- 第一章 Microsoft Word 文档
- 高级英语Lesson 3 Ships in the Desert
-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说课稿
- 4万吨年海水苦卤提取硫酸钾及综合利用工程融资投资立项项目可行
- 大华硬盘录像机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1
- 前厅服务与管理期末试卷及答案(B)
- 中考地理知识点专题检测23(`第一章 - 从世界看中国) - 图文
- 发酵法生产精氨酸
- 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重庆A卷)数学(带解析)
- 北语17春《阅读》(II)作业2
- 2017-2022常用有色金属合金行业市场需求分析及投资预测报告
- 高二年级开学第一次学生级会
- 2009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法基础》真题-中大网校
- 负荷开关转移电流及交接电流
- 高中物理就坚持科学的教育方法
- GCP试题集(附答案)
- 中外优秀医院管理模式对比之培训心得
- 初二数学第一学期讲义(11)图形与坐标
- 浅谈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体会-教育文档
- 14、一建《建设工程法规》建设工程发承包法律制度 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