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笔记1

更新时间:2023-10-13 16:5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不、▲现代诗歌 一、概述

胡适于1920年出版的《尝试集》,被视为区分新旧诗的界碑。郭沫若则是中国新诗的开路先锋,其1921年问世的《女神》,堪称新诗革命的先行之作。 1.

第一个十年:

20世纪初期白话诗运动在语言体式上完成了中国旧体诗歌的历史转型。之后,新月派(郭沫若、闻一多、徐志摩)、象征派、现代派、九叶派等相继从诗体的不同方面对现代诗歌进行改造、整合,从而确立了中国现代诗歌较为完善的存在形式。这期间“新月派”提倡的格律(回归理性,回归传统诗歌的创作),象征派和现代派追求的诗质、九叶派(“现代性”:关注人权、自由、民主、法制,以诗歌为武器,较好地传承了中国古典诗歌创作)对新诗现代性的探求都产生过重大影响。

名词解释:象征派

1926年,周作人在《扬鞭集》里提出以“象征”作为东西方诗歌的联结点:“这是外国的新潮流,亦是中国的旧手法;新诗往这一路去,融合便可成功”。由此,以李金发为代白噢的诗人群引进法国象征派创作手法,进行了新诗创作的又一探索。象征派诗歌强调表现人的内心感觉,在远距离的事物中发现诗的联系,突出“暗示”在诗歌艺术中的地位,以增加诗歌的朦胧性和色彩感,同时重视读者在欣赏过程中的能动作用。

1

40年代,诗坛上还出现了两个影响巨大的诗歌流派:“七月诗派”和“九叶诗派”

七月诗派:是在艾青的影响下,以理论家兼诗人胡风为中心,以《七月》及以后的《希望》《诗垦地》、《诗创作》、《泥土》、《呼吸》等杂志为基本阵地而形成的青年诗人群,主要代表有:绿原、鲁藜、冀淓等人。该诗派提倡革命现实主义,与自由诗体为主要旗帜,在抗战与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的诗歌创作中产生了巨大影响。

九叶诗派是中国现代文学末期产生的诗歌流派,他们更直接更深刻的感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同时又更深刻地感受到民族的灾难。在艺术表现上,以穆旦、郑敏、袁可嘉等人为代表的“九叶派”自觉地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派的结合。他们的诗歌创作在保持现实主义倾向的同时,又吸收了西方现代派诗歌的某些技法。九叶诗派因此被视为中国20世纪40年代臻于成熟的现代诗派。

③新月诗派创作两个原则:⑴理性节制情感——美学原则 ⑵新诗格律化(规范化)——形式的要求 这两个原则是对五四后期的感伤主义和伪浪漫主义(情感范例)的一种批判

新诗格律化: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早期“新月派”理性节制的情感的美学原则,诗的形式应格律化。

唯美主义哲学原则的具体体现:哀而不伤,乐而不淫。 “和谐、均齐”的审美特质:

① 建筑美:匀称,有节奏,每节中句与句之间的均衡(象形文字)

2

② 绘画美:中国诗歌中诗画是相通的(中国哲学讲究的就是天人合一)

③ 音乐美:汉字是纯五度乐音文字。(音尺,尺在这里chě),有平仄,有韵脚。 举例: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他在朝廷很正直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天气越是寒冷,枫叶越红,所以越是恶劣的环境,越是要战胜。

寒山:高山,山的深处高处,居住在这里的人是耐得住寂寞的人。 1922年,闻一多《律诗的研究》:“抒情制作,宜整齐也”。、 二、郭沫若《天狗》(P2-P5) 课后题

1. 在《女神》中是如何体现“五四”“狂飙突进”精神的? 极度的想象、夸张、粗狂的语言、排比

2.郭沫若等人在日本成立了创造社,创造社的文学宗旨是什么? 创造社的文学宗旨——为艺术而人生,强调文学必须忠实于自己“内心的要求”,是前期创造社文艺思想的核心。反对封建文化、复古思想,崇尚天才,主张自我表现和个性解放。积贫积弱的国家与个人的积郁,渴望破坏旧事物的激昂,创造新事物的焦灼情绪。 3.对郭沫若一生的创作起重要作用的外国作家有哪些?他们是怎样对郭沫若的创作起重要作用的? 惠特曼《叶草集》:感情的喷发。

3

三、新月派:1927年以前,以北京《晨报副刊》“诗镌”为基本阵地的诗人群,主要代表有闻一多、徐志摩等等,此派在新诗创作中反对“过于欧化”,提倡要写“中国的新诗”;反对郭沫若关于诗只是一种“自然流露,不是做出来的,只是写出来的”的主张,提出“自然的不都是美丽,美不是现成的”。主张“在新诗与旧诗之间建立一架不可少的桥梁,”使“新诗成为诗”,使诗的内容及形式双方表现出美的力量,成为一种完美的艺术。由此,中国的新诗创作进入了“自觉”时期。

新诗格律化的原则(这是为了纠正新诗创作初期散漫的现象): ① 新诗的格式更加自由多样。

② 新诗的格式是紧紧服从于诗人的情绪与主题而发生改变的。 ③ 律诗的格式是别人替我们的,新式的格式可以由我们的意匠(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来随时构造。 徐志摩《雪花的快乐》(P13-P15)

诗歌节奏与雪花轻盈的姿态相融合。诗中的意象:

第一节:“我”包含了徐的追求,;“雪花”潇洒飞扬,是徐的性格特征和追求的东西,也是五四时期人们的特质,追求自由;“认清方向”, 改变祖国落后面貌的理想和追求,认清自己前进的方向,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现状;“飞扬,飞扬,飞扬”,因为作者心中有了方向,因此充满了热情;“地面上有我的方向”,作者知道雪花的最终归宿是地面,但落在地面的什么位置最好呢?

第二节:用了排除法排除了与自己理想不一致的价值观。不去“幽谷”、

4

“山麓”“荒街”,与他活泼好动性格相吻合;“荒街”,预示没有知音;说明了作者有着百折不挠的道德倾向。

第三节:有了暖色的寓味,于第二节的冷色不同。表现出节奏,用“朱砂梅”暗喻。“涓涓”,雪花曼妙的姿态;“清幽”纯洁、深邃,正是作者的追求;“她”,就是暖色调,似冬天里的一把火,暖人心;“飞扬”则是节奏较为明快的,因为目标很明确;“朱砂梅”与“清幽”相对应,圣洁、清香,即使见不到朱砂梅的优美也能闻着它的清香。 第四节:“盈盈”,即在不知不觉中与时代融为一体。诗人与时代融为一体,雪花则是此体之精灵。

“她”是诗人想象中的情人;是诗人升华了的纯洁理想的爱情;更是精神力量,理想境界的人格化。“雪花”从半空飘落到消融在地面,这个过程非常短暂,亦如人生,因此人也应如雪花追求圣洁和自由,然后如雪花一样舞出人生最美丽的花色,得到最好的归宿,短暂的自由、圣洁、空灵都是为了奉献,与理想中的自由、情人相融合,为了爱而奉献自己的全部。

徐志摩很执著于从性灵深处来的诗句,能找到内在神韵与外在形态的锲合。徐的诗是新诗体制的输入与试验。

“徐志摩意象”:指作家内心深处的感情和独特感情的组合体,优美而舒缓,轻盈而灵动。与诗歌的韵律相结合,开放而又不失柔和,响亮而美丽的韵脚与诗人内在节奏完全契合,徐诗几乎全是体制(新诗格律派的三条原则)的输入与试验。徐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独特贡献正在于此。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64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