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可编辑)

更新时间:2023-04-13 18:4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南京财经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姓名:汤琰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统计学

指导教师:凌迎兵

2008-01摘要

本文基于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背景,针对目前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研究存在的不足,从产出和收入两个方面分别讨论了差异的变动情况,验证

了“地区差异变动之悖论”和库兹涅茨倒“U”理论在江苏省的适用性,并通过

对整体差异的分解分析出差异的来源情况,同时对江苏省各个行政区域内部的差

异作出测算。在此基础上,运用新古典增长理论,采用增长回归分析方法对江苏

省区域经济的收敛性作出检验,从动态的角度阐述了了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变化

的趋势,昀后采用扩展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得出江苏

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对如何缩小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协调区域经济发

展给出相应的政策参考建议。

通过研究发现: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呈现“波动”式上升状态,且产出差异要明显于收入分配差异,江苏省不存在“地区差异变动之悖论”现象,收入分配

差异变动与经济增长水平的关系仍然处于倒“U”的上升阶段,即收入差异还将

随着经济的增长进一步扩大。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来源中,产出差异中三大地带

间的差异占主要地位,其次是市内差异,各个地带的市间差异影响昀小;第二产

业发展的不平衡性一直是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决定性因素,第三产业的影响力

居中,第一产业虽然作用微弱,但是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平衡的作用,产业结构

的不合理和各个产业空间分布不均衡是造成江苏省总体经济差距拉大的主要因

素。收入差异主要来自城乡之间的差异,并且农村地区的收入差异要比城镇地区

显著。同时得出,区域经济增长的不同步性加剧了地区经济差异的扩大。在江苏

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变动过程中,经济初始状况和经济外向程度对经济增长速度的

正面作用很明显,江苏省各个地区的技术进步率都在不断上升使各个地区的经济

增长步伐加快,地方财政支出比率对经济增长起到一定的负面影响,物质资本投

资比率和人力资本投资比率两个变量在江苏省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作用不是很明

显。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充分利用了差异测算指标及其可分解性质,将考察对象细分至县级行政单位,从产出和收入两个方面对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作出了系

统、详尽的研究,结合静态和动态的分析方法,分析展示了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

的变化趋势,并找出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区域经济差异;差异分解;经济收敛性;影响因素

I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built upon the imbalance of the regional economical development

in Jiangsu province, the author aims at the existent shortage in the

research to this

problem, canvasses the change of the persity from two aspects that are output and

income, validates the applicability of “regional persity change contra theory ” and

Kuznets inverse “U” theory, further more, analyses the source of the persity through

decompounding the whole persity and measures the inner difference of each district

in the province. On second thoughts, the author refers to New Classic Growth Theory,

adopts increase regress analytical method to verify the economical astringency in

Jiangsu province, which will expounds the change of the difference dynamicallyFinally, continuing to use Cobb-Douglas production function form and Panel Data

Analysis, the author get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to regional economical persity and

brings forward corresponding methods in order to reduce persity and harmonize

economical development in Jiangsu provinceThrough above-mentioned analysis, we get conclusion as follows: The regional

economical persity in Jiangsu province presents fluctuant rise and the persity in

output is more distinct than that in income, the “regional persity change contra

theory” doesn’t be the same with the circumstance of Jiangsu province, the relation

between income persity and economic situation is still on the ascending phase of

inverse “U”, that’s the income persity will go on enlarging along with the

economical development. In the persity of output, difference among south, middle

part and north area play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incity difference is in the next place,

difference among cities in each part plays the most feeble role; The imbalance of the

second industry is the main fact to regional economical persity in Jiangsu province

all along, the third industry is placed in the middle centre, the first industry plays a

role to counterpoise the persity although it is very faint, the irrationality of industrial

configuration and the dimensional distributing disequilibrium of each industry are the

primary causation to enlarge regional economical persity. The persity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causes the income persity mainly and the difference in rural area is

more distinct than urban area. What is more, non isochronous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ical growth accelerates the regional economical persity to be widerEconomical initial state, technical progressional rate and economical extraversion

have obvious obverse action to economical growth rate in the mutative course of

regional economical persity, regional financial payout ratio plays negative role,

II material and manpower investment ratio don’t have clear effectThe innovation of this research incarnates hereinafter: the author makes systemic

and meticulous investigation about regional economical persity in Jiangsu province

using some indexes and their resolvability, fractionizing object to prefectural districts,

reveals the mutative trend combining static and dynamic analytical method, moreover,

finds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KEY WORDS:Regional Economical Diversity; Diversity Decomposition; Economy

Convergence; Influencing Factors

III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

研究成果。其他同志对本研究的启发和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声明

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南京财经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

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遵

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3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前言

0.1 问题的提出和选题背景

江苏省是我国的经济大省,是长三角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外向型经济等方面先行一步,宏观经济得到

了快速发展,经济实力在国内地位更加突显,然而,省内区域经济并没有得到协

调发展。1984 年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了“积极提高苏南、加快发展苏北”的方

针, 2001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提升苏南发展水平、促进苏中快速崛起、发

挥苏北后发优势”的战略 ,2003年提出了加快沿江开发,2004年提出东陇海产

业带建设,目的都在于在更高层次上推动区域经济共同发展,但是在经济发展总

体指标增长的同时,区域经济差异也在不断扩大,被认为可以协调区域经济发展

不平衡的举措事实上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相反有加剧不平衡现象的趋势。目前,

苏南地区已基本实现小康,且大部分经济指标超过了小康标准,经济增长速

度持

续攀升;苏中地区增长速度相对较慢;而苏北则处于温饱向小康的过渡之中,且

部分县市还处于比较贫困的状态,虽然有些市县也曾出现经济增长速度突发猛进

的现象,但是总体上一直处于徘徊状态。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一直都是学者关注的问题。在江苏省宏观经济整体水平快速发展的前提下,洞悉区域经济差异的变动和来源情况、分析差异形

成的原因是制定政策以保证省内各个区域经济得到协调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必要

的理论依据。

0.2 目前研究成果回顾和不足

在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变动情况和差异影响因素的研究领域,学术界已经有很多研究成果。

在区域经济差异总体测算和特征研究方面,袁晓虎(1998)通过对江苏各区

域单一的总量指标 GDP 和人均 GDP 的分析,度量了江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非

均衡程度并认为,江苏省区域经济差距虽有窄幅波动,但总体上在不断扩大;次

年又从三大产业的增长弹性出发,分析了江苏省产业结构发展的不平衡性。

海(1999)从政策角度出发对社会经济指标进行统计描述,认为 1978 至1993 年

王新驰.苏南苏中苏北互动协调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

版,2003,7(4):10-16②

袁晓虎.江苏省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的定量分析[J].江苏统计,1998,7:21-23;袁晓

虎.江苏省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综合度量[J].江苏统计,1999,7:26-281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为差异扩大时期,1994 至 1997 年为差异缩小时期。叶依广、王启仿(2003) 分别从①苏南、苏中和苏北②13 个省辖市③64 个县市这 3 个不同层次,以不变

价格测算了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并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 1978 至 2000 年间,

不论是绝对差异还是相对差异,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都呈逐年扩大的变迁态势,

并表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而且区域层次划分得越小 (地域单元越小) ,所体

现出的差异程度越大。苏良军、黄渝祥(1999)认为 1991~1994年江苏省原来

的 11 个地级市间的经济差距呈现出“波浪式”上升状态,而并不象一般人想象

的那样一直在扩大;苏南、苏中与苏北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总体特征与市际

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特征基本相似,三者之间的差距呈现明显的扩大趋势

但又略有波动。姜德波、陈长华、盛文军(2002)描述了得出江苏省城乡居民

之间的收入差距在波动中呈现进一步扩大的态势。王启仿(2004)指出江苏省

区域经济发展并不符合“地区差异变动之悖论”,省内经济差异仍呈现“波浪式”

增长。

在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分解测算方面,赵洪阳(1999)运用锡尔系数对江苏省区域内收入差距进行了描述性分析,认为农村内部的差异程度远大于城市内部

的差异程度,是经济差异的主要来源,同年从三大产业产值变动的角度分析

了人

均 GDP 的差异变动情况,指出苏南、苏北和苏中区域之间差异在不断扩大,且

差异的扩大主要来源于第二、第三产业 ;吴群、徐萍(2003)采用一系列的统计指标说明江苏省走的是高速非均衡发展道路,区域经济差异越拉越大,地区之

间发展严重失衡,指出 1993 年起江苏省已突破警戒水平,如不采取适度控制差

异的对策势必会影响全省的总体发展速度。陈昕、洪早发(2004)采用三大区

域划分办法考察 1991~2001 年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状况,采用单一指标进行分

析得出,地区间的差异是江苏省地区总体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地区内部差异中

苏北地区昀显著,苏中地区昀均衡。段七零(2005)通过测算基尼系数和广义熵指数两个指标考察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得出江苏省的差异主要来源于南北差

汪海.江苏区域发展差异 50 年演变进程的回顾与评析[J].现代经济探讨,

1999, 12: 8-11②

叶依广,王启仿.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变迁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3,264:101-105③

苏良军,黄渝祥.苏南苏北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成因探析[J].数理统计与管理, 1999, 181 :

19-24④

姜德波, 陈长华. 江苏省居民收入差距实证描述: 1990-2000[J] .南京经济学院学报, 2002,

3:30-34⑤

王启仿.区域经济增长的俱乐部收敛性特征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6:156-158⑥

赵洪阳.江苏省地区差异格局浅析[J].江苏社会科学,1999,2:186-190⑦

吴群,徐萍.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实证研究[J].南京经济学院学报.2003,1:36?40⑧

陈昕,洪早发.江苏区域经济差异变动及分解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4,1:52-542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异和城乡差异。

在江苏省区域经济收敛性的验证方面,丁华(1998)通过对人均 GDP 的方

差分解得出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变化情况,并通过回归分析方法检验了江

苏省

地区经济差异的收敛性 ;高峰(2003)对江苏省地区间经济增长差异进行了实

证研究,对 1993年以来的地区间人均 GDP发展水平和增长差异原因进行了考察,

从人力资本、对外开放度和国有经济几个方面考察了经济收敛状况 ;陈东平,

蒋晓亮(2006)通过对 GDP、财政和教育等多项人均指标的分析,实证了 1994 年分税制改革以来江苏省 52 个县经济增长的绝对和条件收敛情况。透过各个指

标的不同变化情况分析,得出 1994?2000 年间各项指标呈现较为明显的收敛,

而 2000年以后则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发散情况。欧向军、沈正平、朱传耿(2007)

以人均 GDP 为测度指标,定量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演变的

总体水平与空间变化特征,引用区域分离系数等方法分析了江苏省经济增长与区

域差异空间格局变化的相互关系,指出随着江苏省的经济增长,苏南、苏中与苏

北三大区域逐渐发散趋异,城乡两大区域逐渐收敛趋同,通过各市县经济增长对

区域差异收敛与发散贡献的空间分析,得出江苏省城市、农村、苏南、苏中与苏

北地区分别表现为向下收敛、向上收敛、向上发散和向下发散的结论。

在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成因研究方面,赵洪阳(1999)在差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自然资源禀赋差异、生产要素禀赋差异和经济结构差异是江苏省区域经济差

异的主要原因。苏良军、黄渝祥(1999)通过实证研究得出投资、工业结构与

人均受教育程度是苏南苏北经济差距形成的主要因素。梁祺(2006)根据苏南、

苏中、苏北三大板块有关经济数据,利用灰色系统理论通过一些经济指标及相关

因素的横向分析和对比,得出城镇工业发展水平、互联网覆盖率、实际利用外资

情况和专业技术人员比重情况是差距主要原因。

上述研究通过不同的测算方法都得出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变化的整

体趋势,但是对全省整体差异的分解还停留在地带间和地带内这个层次上,不能

全面反映差异的具体来源、构成和走势情况,对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动态研究

段七零.江苏省区域经济总体差异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

221 :82-88②

丁华.江苏省地区经济差距的收敛性分析[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1998,2 :149-155③

陈东平,蒋晓亮.江苏省县域经济收敛性的检验和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 2006, 2012 :

9-12④

欧向军,沈正平,朱传耿.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演变的空间分析[J] .经济地理,2007,

1:80-85⑤

赵洪阳.江苏省地区差异格局浅析[J].江苏社会科学,1999,2:186-190⑥

苏良军,黄渝祥.苏南苏北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成因探析[J].数理统计与管理, 1999, 181 :

19-24⑦

梁祺.江苏区域经济差距探析[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6,5:44-483 南京

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也还不够深入、系统,因此关于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变动情况、差异来源

和影响因素的定量研究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

0.3 本文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0.3.1 研究内容

区域经济差异不仅是一个复杂的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和政①

治问题,它是指一定时期内特定区域之间经济总体水平的非均等现象 ,当然,

经济总量和人口因素是密切相关的,因此我们要客观地评价区域经济差异就必须

排除人口因素的影响,基于此,我们在此所研究的区域经济差异是指一定时期特

定区域间人均意义上的经济总体水平的非均衡现象。对区域经济不均衡有狭义和

广义两种理解,狭义理解是指地区之间的经济水平不平衡,就其广义理解,还包

括城乡之间的不平衡,这两种发展失衡在当今中国表现得都很明显,成为经济社

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经济发展大省的江苏省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这种失

衡现象。

论文第一部分以讨论狭义的区域经济不平衡为主,综合考察地区之间(主要指三大地带和市际之间)经济的不平衡现象和变化情况,同时也对城乡两个群体

之间的经济不平衡现象和变化情况进行描述。

论文的第二部分对第一部分讨论的各种选取对象不同、指标不同所考察得到的经济差异进行分解测算,进而找出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的主要来源,系统地展

现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的组成情况和变化趋势,从而对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取得

更深入的了解。

论文的第三部分主要是对江苏省区域经济收敛性的分析。区域经济差异的变动研究是从差异的本身反映区域经济发展状况,而对区域经济的收敛情况研究则

从经济整体角度体现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情况。广义的经济发展包含太多的涵义,

包括质、量和结构等多方面的考察,但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我们这里仅仅从经

济发展量的方面即区域经济增长情况进行考察,通过对江苏省区域经济增长收敛

性的考察从整体角度动态反映区域经济差异的变化。

论文第四部分主要是在第三部分得到的结论基础上,根据江苏省经济发展的

外界环境,进一步引入外生变量,运用计量分析手段实证分析找出江苏省区域经

济差异形成的原因。

论文的第五部分是对前面四个部分分析结论的总结,并在实证分析结论的基础上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促进江苏省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覃成林.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2-34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0.3.2 研究方法

根据选题目的和研究内容,本研究将在统计学科基础上结合区域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财政学等学科的综合知识,采用以下的研究方法进行分

析和研究:

1、历史观察法

经济现象是有历史延续性的,所以对社会经济的研究离不开对历史数据的观察研究。本研究将首先对江苏省总体的区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纵向分析。

2、定量分析方法

(1)统计描述方法

本文中首先对改革开放以来的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情况进行纵向统计描述, 对人均 GDP 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进行简单测算。通过测算三大经济区域经济发

展水平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的变化情况说明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

变化

趋势,在此基础上,采用国际上使用较为广泛的统计指标对区域经济差异进行分

解测算,找出差异主要来源情况。

(2)增长回归分析方法

在经济收敛性的实证研究中,增长回归方法是昀先使用的,也是目前为止应用昀多的方法,本研究将运用此方法分析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的收敛特征,从另

一个角度说明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变动情况。

(3)面板数据分析法

研究一段时间内经济现象必然包括对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的综合考察,常用的处理方法是采用截面数据进行 barro回归,然而很多学者指出截面数据分析法

存在很多缺陷,包括:忽视参数非均等性,解释变量内生性和测量误差,无法解

决模型的不确定性和误差相关等问题。为了消除参数的非均等性和解释变量的内

生化,islam(1995)建议采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因为面板数据分析既能保持①

与新古典增长的理论一致,又能解决估计有偏问题。面板数据分析法主要有两

个特点:其一是将时间段划小,抽出更多的截面和时间序列数据信息,以便分

收入的动态变动;其二是将一些具有非均等特性的参数作出新的规定,使得一些

参数同时反映特定区域和不同时间段的影响。在研究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形成原

因即影响因素研究部分,笔者将主要采用面板数据分析法,对江苏省区域经济发

展实际情况进行实证检验和计量分析。

Nazrul Islam. Growth Empirics: A Panel Data Approach [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5, 110:1127-11705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0.4 本文创新点、研究意义和不足

本研究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对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进行更加系统的、全面的测算,对区域经济差异从产出和收入两个角度进行界定,运用产出指标和生计

指标分别进行分解。在使用产出指标进行差异分解时,本文运用锡尔系数和基尼

系数,采用不同分组办法进行分解测算;在使用生计指标进行差异分解时,采用

广义熵指数中的泰尔指数对城乡居民收入差异进行分析。通过上述工作,达到对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5u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