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远程2015年《物理化学》离线作业答案 -

更新时间:2024-06-30 15:5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物理化学》课程作业(必做)

姓名: 年级:

药学

学号: 学习中心:

715200224

华家池学习中心200

—————————————————————————————

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填空题

1. 系统的性质分为广度性质和__强度性质___。 2.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是 Δq=u+W。

3. ΔU=Qv的适用条件是 封闭系统中等容非体积功为零。

4. O2(g)的的标准摩尔燃烧焓 等于 零(填“小于”、“大于”或“等于” )。

二、简答题

1. 什么是系统?什么是环境?

答:将一部分物质从其他部分中划分出来,作为研究对象,这一部分物质就称为系统;系统之外与系统密切相关的部分称为环境。

2. 什么是等压过程?什么是可逆过程?

答: 等压过程是在环境压力恒定下,系统始,终态压力相同且等于环境压力的过程。某系统经过一过程由状态1变为状态2之后,如果能使系统和环境都完全复原,则该过程称为可逆过程。

3. 什么是热力学第一定律?

答:自然界的一切物质都具有能量,能量有多咱不同的形式,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能量的总量在转化过程中保持不变。

4. 什么是标准摩尔生成焓?什么是标准摩尔燃烧焓?

答:在标准压力和指定温度下,由最稳定的单质生成1mol物质的焓变,称为该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在标准压力和指定温度下,1mol物质完全燃烧的焓变,称为该物质的标准摩尔燃烧焓。

三、计算题

1. 1 mol单原子理想气体在298K时,在恒定外压为终态压力下从15.00dm3等温膨胀到40.00 dm3,求该过程的Q、W、ΔU和ΔH。 ΔU=ΔH=0

P=nRT/V=(1*8.31*298)/(40/1000)=61.94KPa W=-61.94*(40-15)=-1548.5J Q=-W=1548.5J

2. 1 mol水在100℃、101.3kPa 下蒸发为水蒸气,吸热40.7kJ,求该过程的 答:Q=40.7Kj W=-3.10kJ △U=37.6Kj △H=40.7kJ

3. 已知298.2K时,NaCl(s)、H2SO4(l)、Na2SO4 (s)和HCl(g)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分别为-411、

θθ-811.3、-1383和-92.3 kJ·mol-1,求下列反应的?rHm和?rUm

2NaCl(s) + H2SO4(l) = Na2SO4(s) + 2HCl(g)

答:2NaCl(s)+H2SO4(1)=Na2SO4(s)+2HCl(g)

△rHme=(∑H)产物-(∑H)反应物=(-1383-92.3*2)-(-411*2-811.3)=65.7KJ/mol

4. 已知298.2K时,C(石墨)、H2(g)和C2H6(g)的标准摩尔燃烧焓分别为-393.5 kJ·mol-1、

θθ-285.8 kJ·mol-1和-1559.8 kJ·mol-1。计算下列反应的?rHm和?rUm:

2C(石墨) + 3H2(g)→ C2H6(g)

答:?rHm=-84.6kJ/mol

θ?rUm=-79.6kJ/mol

θ第二章热力学第二定律

一、填空题

1. 理想气体的卡诺循环由等温可逆膨胀、绝热可逆膨胀、等温可逆压缩和 绝热可逆压缩所组成。

2. 工作在高温热源373K与低温热源298K之间的卡诺热机的效率为0.2。 3. 1mol 100℃,100kPa液态水的吉布斯能 大于 1mol 100℃,100kPa气态水的吉布斯能(填“小于”、“大于”或“等于” )

4. 吉布斯能判据的适用条件是 封闭系统等温等压和非体积功为零的过程。 二、简答题

1. 什么是自发过程?什么是热力学第二定律?

答:自发过程是指一定条件下,不需任何外力介入就能自动发生的过程。热力学第二定律是指热量由低温物体传给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是不可能的。

2. 空调可以把热从低温热源传递到高温热源,这是否与热力学第二定律矛盾?为什么? 答:不矛盾。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变

化,而空调在制冷时,环境作了电功,同时得到了热,所以环境发生了变化。

3. 熵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如何用熵判据判断过程的方向?

答:熵是系统混乱程度的度量,孤立系统的熵值永远不会减少,孤立系统杜绝了一切人为控制则可用熵增原理来判别过程的自发方向。孤立系统中使熵值增大的过程是自发过程也是不可逆过程;使系统的熵值保持不变的过程是可逆过程,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孤立系统中不可能发生使熵值变小的任何过程。

4. 什么是热力学第三定律?什么是标准摩尔熵?

答:热力学第三定律是在绝对零度,任何纯物质完整结晶的熵等于零。标准摩尔熵是根据热力学第三定律得到的一摩尔物质在标准压力,指定温度时的熵。

三、计算题

1. 1mol 300.2K、200kPa的理想气体在恒定外压100kPa下等温膨胀到100kPa。求该过程的△S、△F和△G。 答:△S=5.76J/K △F=-1730J △G=-1730J

2. 0.50 kg 343K 的水与0.10 kg 303K 的水混合,已知水的Cp,m=75.29J/( mol·K),求系统的熵变和环境的熵变。

答:0.5*75.29*(343-T)=0.1*75.29*(T-303) T=336.33

△S=Cp,m (T/T0)+Cp,m (T/T1)=2.091J2K-1 △S环=0

3. 在298K和标准状态下,已知金刚石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1.90 kJ·mol-1,金刚石和石墨的标准摩尔熵分别为2.38 J·mol-1·K-1和5.74J·mol-1·K-1,求 石墨→金刚石的ΔrGθm,并说明在此条件下,哪种晶型更加稳定?

θΔGrm=2901J/mol 答:

在此条件下,石墨更稳定。

4. 在25℃和标准状态下,已知CaCO3(s)、CaO(s)和CO2(g) 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分别为-1206.92 kJ·mol-1、-635.09kJ·mol-1和-393.51 kJ·mol-1,标准摩尔熵分别为92.9 J·mol-1·K-1、39.75 J·mol-1·K-1和213.74J·mol-1·K-1,求:

CaCO3(s)=CaO(s)+CO2(g)

θθ的ΔrHθm、ΔrSm和ΔrGm。

答:ΔrHθ=-635.09+(-393.51)-(-1206.92)=178.32 kJ2mol-1 ΔrSmθ=213.74+39.75-92.9=160.59 J·mol-1·K-1

ΔrGθm=ΔrHθ-TΔrSmθ=178.32*1000-(273+25)*160.59=130464 J2mol-1=130.46 kJ2mol-1

第三章多组分系统热力学

一、 填空题

1. 在蔗糖饱和溶液中,蔗糖晶体的化学势 等于 溶液中蔗糖的化学势(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 已知水的正常凝固点为273.15K,凝固点降低常数kf=1.86K·kg·mol-1,测得0.1000 kg水中含0.0045 kg某非挥发性有机物溶液的凝固点为272.68K。该有机物的摩尔质量为0.178kg.mol-1。 二、 简答题

1. 什么是混合物?什么是溶液?

答:混合物是指任何组分可按同样的方法来处理的均相系统。溶液是指各组分不能用同样的方法来处理的均相系统。

2. 0.01mol/kg 葡萄糖水溶液与0.01mol/kg 食盐水溶液的蒸气压相同吗?为什么? 答:0.01mol/kg葡萄糖水溶液与0.01mol/kg 食盐水溶液的蒸气压不同。虽然两者都是稀溶液且质量摩尔浓度相同,但食盐水溶液中的NaCl是强电解质,电离为Na+和Cl-,溶质分子数(离子数)远大于相同质量摩尔浓度的葡萄糖水溶液中的溶质分子数(离子数),因此,0.01mol/kg葡萄糖水溶液大于0.01mol/kg 食盐水溶液的蒸气压。

2. 当强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增大时,其电导率如何变化?为什么?

答:电导率下降。对强电解质而言,由于在溶液中完全解离,当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溶液中正、负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增大,离子的运动速率将减慢,因而电导率反而下降。

3. 当弱电解质溶液的浓度下降时,其摩尔电导率如何变化?为什么?

答:上升。因为弱电解质溶液的稀释,使得解离度迅速增大,溶液中离子数目急剧增加,因此,摩尔电导率迅速上升,而且浓度越低,上升越显著。

4. 什么是可逆电池?

答:电池中进行的化学反应,能量转换和其他过程均可逆的电池。 五、计算题

1. 298.2K时,0.020mol·dm-3KCl水溶液的电导率为0.2786S ·m-1,将此溶液充满电导池,

测得其电阻为82.4Ω。若将该电导池改充以0.0025mol·dm-3的K2SO4溶液,测得其电阻为376Ω,试计算: (1) 该电导池的电导池常数;

(2) 0.0025mol·dm-3的K2SO4溶液的电导率 (3) 0.0025mol·dm-3的K2SO4溶液的摩尔电导率 答:(1)因为G=1/R,G=R*A/1 所以1/A=kR=0.2786*82.4=22.96m-1 (2)K2=1/R2A=1/376*22.96=0.06105s2m-1 (3)因为∧m=KVm=k/c

所以∧m(K2SO4)=k/c=6.11*10-2/0.0025*103=0.0245s2m2m-1

2

2. 25℃时分别测得饱和AgCl水溶液和纯水的电导率为3.41×10-4S·m-1和1.52×10-4S·m-1,

?-42-1-42-1

已知??10S·m·mol,=76.34×10S·m·mol,求AgCl的溶度积Ksp。 ??=61.92×?m,Agm,Clθ答:已知??=61.92*10 s2mmolm,Ag?2

-4-1

??m,Cl?

=76.34*10-4s2mmol

2

-1

∧m(AgCl)=

( AgCl)=(61.92+76.34)*10-4=1.382*10-2 s2m2mol-1

m(AgCl)

-2

-2

根据C(饱和)=[k(溶液)-k(水)]/

-4

=[(3.41-1.52)* 10]/1.382*10=1.37*10 mol2m

-3

根据溶解度定义:每kg溶液溶解的固体kg数,对于极稀溶液=1dm溶液, 根据AgCl的标准活度积为:

-52-10

?=(1.37*10)=1.88*10(AgCl)=c(Ag)/c2c(Cl)/c

+

-

?

θ3. 25℃时,已知?θ-?2??1.507V,?MnO,H/MnCl42(g)/Cl-?1.358V,对于电池

Pt│Cl2(g)│Cl -‖MnO4-, H+,Mn2+│Pt,

(1) 写出该电池的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 (2) 求25℃时该电池的标准电动势

(3) 若溶液的pH=1.0,其它物质的活度均为1,求25℃时该电池的电动势。 答:(1)负极(氧化反应):2Cl--2e Cl2

正极(还原)反应:MnO4

-+

-

+8H++5e- →Mn+4H2O

2+

-2+

电池反应:2MnO4+16H+10Cl→2Mn+5Cl2+8H2O (2)E =

? ?

=1.507-1.358=0.149V

(3)E=E -(RT)/(Vf)In[(CMn)2*(Ccl)5*(CH2O)8)/C2(MnO4-)

=0.149-(8.314*298/10/96500)=0.0543V

4. 25℃时,测得电池

H2(101.3kPa)|H2SO4(m=0.5)|Hg2 SO4 (s) |Hg (l)

的电动势为0.6960V,已知?Hg2SO4/Hg?0.6158V, (1) 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 答:正极反应:负极反应:电池反应:

θ

(2)求H2SO4在溶液中的离子平均活度系数 答:H2SO4在溶液中的离子平均活度系数为0.1572。

第七章化学动力学

一、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

k2O???3O2的反应级数等于1,该反应可能是基元反应。 × 31. 测得反应

二、填空题

2r?kCCAB1. 某化学反应A+B→P 的速率方程是,该反应的反应级数等于 3。

2. 某化学反应A→P是一级反应,当反应时间为2t1/2时,反应的转化率为 75%。 3. 催化剂通过 改变反应途径,可以使活化能降低、反应速率加快。 4. 温度对光化反应的速率常数影响 不大。 三、简答题

1. 合成氨反应可能是基元反应吗?为什么?

答:不可能。合成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H2 + N2 →2NH3,方程式中反应物的系数之和等于4,四分子反应迄今还没有发现过。

2. 什么是假一级反应(准一级反应)?

答:有些反应实际上不是真正的一级反应,但由于其它反应物的浓度在反应过程中保持不变或变化很小,这些反应物的浓度项就可以并入速率常数中,使得反应速率只与某反应物的一次方成正比,其速率方程的形式与一级反应相同,这样的反应称为准一级反应。

3. 为什么光化反应的速率常数与温度关系不大?

答:在热化学反应中,活化分子是根据玻尔兹曼能量分布反应物分子中能量大于阈能的部分。温度升高,活化分子所占的比例明显增大,速率常数增大。而在光化反应中,活化分子主要来源于反应物分子吸收光子所形成,活化分子数与温度关系不大,因此,速率常数也与温度关系不大。

??B,A???C,已知活化能E1>E2,请问: 4. 对于平行反应A?k1k2(1) 温度升高,k2增大、减小或保持不变?(2)升高温度对两种产物的比

值有何影响?

答:(1)温度升高,K2增大。(2)升高温度,B产物的相对含量增大。 四、计算题

1. 在100ml水溶液中含有0.03mol蔗糖和0.1molHCl,蔗糖在H+催化下开始水解成葡萄糖和果糖。以旋光计测得在28℃时经20min有32%的蔗糖发生水解。已知蔗糖水解为准一级反应。求: (1)反应速率常数 (2)反应的初始速率

(3)反应时间为20min时的瞬时速率 (4)40min时已水解的蔗糖百分数

答:(1)k=0.0193min-1;(2)r0=5.79*10-3mol2dm2min;

-3

-1

(3)r=3.94*10-3mol2dm2min;(4)53.8%

2. 气相反应2HI → H2+I2是二级反应,508℃时的速率常数为1.21×10-8Pa-1·s-1。当初始压力为100kPa时,求: (1) 反应半衰期

(2) HI分解40%需要多少时间 答:(1)反应半衰期为826.4 s (2) HI分解40%需要551s。

-3-1

3. 青霉素G的分解为一级反应,测得37℃和43℃时的半衰期分别为 32.1h和17.1h,求该反应的活化能和25℃时的速率常数。 答:(1)反应的活化能: T11/2=In2/k1=32.1*60=1926 K1=3.60*10-4h-1

T21/2=In2/K2=17.1*60=1026 K2=6.76*10-4h-1

In(6.76/3.60)=-E/8.314*[1/(37+273)-1/(43+273)] E=85.60kJ/mol

所以该反应的活化能E=85.60kJ/mol

(2)速率常数:k3=k2*exp[-E/R*(1/298-1/316)]=5.68*10-3h-1

4. 5-氟脲嘧啶在pH=9.9时的分解是一级反应,在60℃时的速率常数为4.25×10-4h-1,反应活化能Ea=102.5kJ·mol-1,求: (1)60℃时的反应半衰期 (2)25℃时的速率常数

(3)25℃时分解10%所需的时间 答:(1)60℃时的反应半衰期为1631h。 (2)25℃时的速率常数为5.525*10-6h-1 (3) 25℃时分解10%需1.907*10-4h

第八章表面现象

一、填空题

1. 20℃时, 水的表面张力σ=7.275310-2N2m-1,水中直径为10-6m的气泡所受到的附加压力等于2.91*105pa。

2. p平、p凹和 p凸分别表示平面、凹面和凸面液面上的饱和蒸气压,则三者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p凹

3. 将200g HLB=8.6的表面活性剂与300g HLB=4.5的表面活性剂进行混合,所得混合物的HLB= 6.14。

4. 对于化学吸附,当吸附温度升高时,吸附速率 增大,吸附量 减少。 二、简答题

1. 什么是溶液的表面吸附?为什么会产生溶液的表面吸附?

答:溶液的表面层浓度与本体浓度不同的现象称为溶液的表面吸附。由于溶液的表面张力浓度有关,为了降低表面张力,使表面张力增大的溶质分子将自动从表面层向本体转移,而使表面张力减小的溶质分子将自动从本体向表面层转移,形成浓度差;同时,为了使系统的熵值尽可能大,溶质将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扩散,使表面层浓度与本体浓度趋于均一,这两种相反的作用达平衡时,就产生溶液的表面吸附。

2. 什么是表面活性剂?其结构特征如何?

答:能显著降低溶液表面张力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都是两亲分子,即同时具有亲水的极性基团和亲油的非极性基团。

3. 增溶作用与溶解作用有什么不同?

答:增溶作用是难溶性有机物“溶解”于浓度达到或超过临界胶束浓度的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中的现象它不同于溶解作用。溶解作用是溶质以单个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完全分散到溶剂中,每个溶质分子或离子完全被溶剂分子所包围,而增溶作用是难溶性有机物聚集在表面活性剂分子所形成的胶束中。

4. 固体吸附气体是吸热还是放热?为什么?

答:固体吸附气体通常是放热的。因为气体被吸附到固体表面,运动的自由度减少,即熵减少,△S<0。根据△G=△H-T△S,当吸附自动发生时,△G<0,可推知△H<0,所以固体吸附气体通常是放热的。

三、计算题

1. 在293K时,将半径为1.0 mm的水滴分散成半径为1.0 μm的小水滴,已知水的表面张力为0.07288 J/m2,请计算: (1) (2)

比表面是原来的多少倍 环境至少需做多少功

答:(1)比表面是原来的1000倍; (2)环境至少需做9.149*104J的功。

2. 20℃时,将半径为3.5×10-4m的毛细管插入汞液,测得毛细管内外的汞面相差16mm,汞与毛细管壁的接触角为140°,已知汞的密度ρ=1.359×104kg·m-3,请问: (1)毛细管内的汞面上升还是下降 (2)汞的表面张力 答:(1)因为P静=(ρ

-ρ气)=ρ

hg

又因为△P=(2σ)/r,rcosθ=R 所以△P=(2σcosθ)/R 因此 ρ

hg=(2σcosθ)/R

即h=(2σcosθ)/(ρhg R)

根据汞与毛细管壁的接触角为140°,θ>90°,h<0, 毛细管内液面下降,低于正常液面。所以毛细管内的汞面下降。 (2)由上题公式h=(2σcosθ)/(ρ σ=(ρ

hg R)得

hg R)/ (2cosθ)

=[1.359*104*(-16)*9.8*3.5*10-4]/[2*(cos140)]1000 =0.487N/m

3. 已知100℃时,水的表面张力σ=58.9×10-3N·m-1,摩尔气化热ΔH=40.66kJ·mol-1。如果水中只有半径为10-6m的空气泡,求: (1) 水中气泡所受到的附加压力 (2) 这样的水开始沸腾的温度

答:(1)水中气泡所受到的附加压力为1.178*10-5Pa; (2)已知水的M=18.015*10 σ=58.9*10N2m100℃时水的密度=958.4kg/m

-6

3

-8-8-1

P=101.325kpa

T=100+273=373 r=10/2=5*10

由开尔文公式得知In(pr/p)=(2σM)/(pRTr)

In(pr/101.325)=(2*58.9*10*18.015*10)/[958.4*8.314*373*(-1*5*10)] Pr=101.1804kpa

△ P=(2σ)/r=[(2*58.9*10)/(1*5*10)]*10P= Pr+△ P=101.1804+235.600=336.7804kpa 根据克劳修斯-克拉伯龙方程

In=(P2/P1)=[(-△vapHm)/R]*[(1/T2)-(1/T1)] T2=( {[R In(p2/P1)]/( -△vapHm)}+(1/T1))

=({[8.314*In(336.7804/101.1804)]/(-40.656*10) }+(1/373)) =410.77k(138℃)

4. 用活性碳吸附CHCl3符合兰格缪尔吸附等温式,在273K时的饱和吸附量为93.8dm3·kg-1,已知CHCl3的分压为13.4kPa时的平衡吸附量为82.5dm3·kg-1,请计算: (1)兰格缪尔吸附等温式中的吸附系数b (2) CHCl3的分压为6.67kPa时的平衡吸附量 答:(1)兰格缪尔吸附等温式Γ=Γm*(bp)/(1+bp) 82.5=93.8*(13.4b)/(1+13.4b) b=0.545kpa-1

(2)由兰格缪尔吸附等温式Γ=Γm*(bp)/(1+bp) 由上题已知b=0.545kpa-1

得Γ=93.8*(0.545*6.67)/(1+0.545*6.67)=73.6dm3/kg

-3

-2

-3

-3

-7

-7

-3-7-3)=

235.600kpa

第九章胶体分散系统

一、填空题

1. 胶体分散系统可分为3种基本类型,即憎液胶体、亲液胶体和 缔合胶体。 2.KBr

与过量的

AgNO3溶液形成

AgBr

溶胶,其胶团结构式

二、简答题

1. 为什么说溶胶是热力学不稳定系统?溶胶为什么能稳定存在?

答:溶胶是高度分散的多相系统,有很大的表面积和表面吉布斯能,具有自动聚沉而使分散相颗粒变大、表面吉布斯能减小的趋势,因此,溶胶是热力学不稳定系统。由于布朗运动、胶粒带电和溶剂化作用都能阻碍溶胶聚沉,因此溶胶能稳定存在。

2. 与分子分散系统和粗分散系统相比,溶胶具有丁达尔现象,为什么?

答:产生丁达尔现象的两个基本条件是:一、粒子直径小于入射光的波长;二、光学不均匀性,即分散相与分散介质的折光率不同。溶胶正好满足这两个条件,因此具有丁达尔现象,而粗分散系统由于粒子太大不满足粒子大小的条件,小分子溶液由于是均相系统不满足光学不均匀性条件。

三、计算题

1. 某溶胶粒子的平均直径为4.2nm,介质粘度η=1.0×10-3 Pa·s,求298.2K时溶胶粒子因布朗运动在1s内沿x轴方向的平均位移。

答:x=[RTt/(3兀ηrL)]1/2

=[8.314*298*1/(3*3.14*2.1*10-9*1.0*10-3*6.023*1023)] 1/2 =1.442*10-5m

2.由电泳实验测知,Sb2S3溶胶(设为球形粒子)在210V电压下,两极间距离为0.385m,通电时间2172秒,溶胶界面向正极移动3.20310-2m。已知分散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εr=81,真空介电常数ε0=8.85310-12C2V-12m-1,粘度η=1.03310-3 Pa2s,求溶胶的ζ电势。 答:v=s/t=0.385/2172=1.77*10-4 .ζ=(Kηv)/(4εrε0E)

=(6*1.03310-3*1.77*10-4)/(4*8.85*10-1281*210) =0.058V

第十章大分子溶液

一、填空题

1. [η]=KMα的线性形式是 ηsp/c= [η]±k1[η]2c。 2. 为了消除大分子电解质的电黏效应,可以 在大分子电解质溶液加入足量的中性电解质,对大分子电荷起屏蔽作用。 二、简答题

1. 大分子溶液的渗透压(π,Pa)与大分子化合物的浓度(c,g/dm3)存在如下关系:

??RT(c?A2c2)M

其中M是大分子化合物的平均摩尔质量,A2是维利系数,表示溶液的非理想程度。如何用渗透压法测定大分子化合物的平均摩尔质量?

答:配制一组不同浓度的大分子化合物溶液,分别测得它们的渗透压,以π/c对c作图,从公式π/c=RT/M+RTA 2c可知,得一直线,从直线截距RT/M求得大分子化合物的平均摩尔质量M。

2. 什么是Donnan效应?如何消除Donnan效应?

答:由于大分子离子的存在引起小分子离子在膜内外分布不均的现象称为唐南效应。消除方法:在膜外加入足够量的小分子电解质。

三、计算题

1. 假设某大分子化合物样品由10 mol摩尔质量为10.0 kg·mol-1的分子和5 mol摩尔质量为100.0 kg·mol-1的分子所组成,求该样品的平均摩尔质量Mn、Mm、Mz各为多少? 答:Mn=∑NBMB/∑NB=(10*10.0+5*100.0)/(10+5)=40Kg2mol-1

Mm=∑NBMB2/∑NBMB=(10*10.02+5*100.02)/(10*10.0+5*100.0) =85 Kg2mol-1 Mz=∑NBMB3/∑NBMB2=(10*10.03+5*100.03)/(10*10.02+5*100.02)=98.2 Kg2mol-1 2. 半透膜内放置浓度为1.28×10-3 mol·dm-3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膜外放置初始浓度为64×10-3 mol·dm-3的卞基青霉素钠溶液,求Donnan平衡时,膜外与膜内卞基青霉素离子浓度比C外/C内。

答: 已知C1=1.28*10-3mol2dm, c2=64*10-3mol2dm

-3

-3

唐南平衡时满足(x+c1)x=(c2-x)2 代入数值,得:

(x+1.28)*10-3*x=(64*10-3-x)2 X=32*10-3

膜外膜内卞基霉素离子浓度比为:

C外/C内=(64.63*10-3-32*10-3)/32*10-3=1.02

三、计算题

1. 假设某大分子化合物样品由10 mol摩尔质量为10.0 kg·mol-1的分子和5 mol摩尔质量为100.0 kg·mol-1的分子所组成,求该样品的平均摩尔质量Mn、Mm、Mz各为多少? 答:Mn=∑NBMB/∑NB=(10*10.0+5*100.0)/(10+5)=40Kg2mol-1

Mm=∑NBMB2/∑NBMB=(10*10.02+5*100.02)/(10*10.0+5*100.0) =85 Kg2mol-1 Mz=∑NBMB3/∑NBMB2=(10*10.03+5*100.03)/(10*10.02+5*100.02)=98.2 Kg2mol-1 2. 半透膜内放置浓度为1.28×10-3 mol·dm-3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膜外放置初始浓度为64×10-3 mol·dm-3的卞基青霉素钠溶液,求Donnan平衡时,膜外与膜内卞基青霉素离子浓度比C外/C内。

答: 已知C1=1.28*10-3mol2dm, c2=64*10-3mol2dm

-3

-3

唐南平衡时满足(x+c1)x=(c2-x)2 代入数值,得:

(x+1.28)*10-3*x=(64*10-3-x)2 X=32*10-3

膜外膜内卞基霉素离子浓度比为:

C外/C内=(64.63*10-3-32*10-3)/32*10-3=1.0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5u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