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分析原理

更新时间:2023-06-03 06:3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相关概念集合

1、工程地质学:研究工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

2、工程地质条件:定义:工程建筑物所在地区地质环境各项因素的总和。包括:1、岩石和土的性质2、地质构造3、地貌4、水文地质条件5、自然地质现象6、天然建筑材料。

3、工程地质问题:已有的工程地质条件在工程建筑和运行期间会产生一些新的变化和发展,构成威胁影响工程建筑安全的地质问题。 4、自然历史分析法:就是运用地质学理论查明工程地质条件和地质现象的空间分布,分析研究其产生过程和发展趋势,进行定性的判断,它是工程地质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其他研究方法的基础。

5、数学力学分析法:

6、工程地质分析法:

7、模拟实验法: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按照研究对象的形状、一定的比例大小、某些条件等所做的模型来做实验,得出研究对象的一些相近的特征。

8、工程地质研究的对象:支撑人类工程活动的地质体。

9、工程地质的主要任务:1、评价工程地质条件,阐明建筑工程兴建和运行的有利和不利因素,选定建筑场地和适宜的建筑型式,保证规划、设计、施工、使用、维修顺利进行;

2、论证和预测有关工程地质问题发生的可能性、发生的规模和发展趋势;

3、提出改善、防治或利用有关工程地质条件的措施、加固岩土体和防治地下水的方案;

4、研究岩体、土体分类和分区及区域性特点;

5、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

11、工程地质学研究的内容:1、岩土体工程性质的研究2、工程动力地质作用的研究3、工程地质勘查理论以及技术方法4、区域工程地质研究5、环境工程地质

12、工程地质研究的方法:地质分析法、力学分析法、工程类比法和实验法等; 地质分析法的优点:

14、现代工程地质学的发展方向:以动态观点及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和方法来探索地质环境演化;从不同空间尺度研究地球环境演化;环境变化的时间效应成为环境地质研究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向;地质灾害防治与环境保护问题已成为环境地学研究领域内的重点问题;正在深入探索环境地质学的科学基础:水-岩相互作用;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环境地质学的研究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新技术应用于工程地质学。

15、如何才能学好工程地质学:

具体的学习方法有:

个人的心得体会:

二、第一章

1、岩体:指地质体中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那一部分岩石,它处于一定的应力状态,被各种结构面所分割。

2、结构面:系指岩体中具有一定方向、力学强度相对较低、两向延伸的地质界面。

3、岩体结构:根据结构面的发育程度和特征、结构体的组合排列和接触状态。

4、结构面的连通率:结构面的平均长度与总长度的比值。

5、浅表生作用:在地质体浅表部形成的卸荷断裂,重力扩展变形破裂面,卸荷裂隙、风化裂隙、风化夹层、泥化夹层、次生夹层等。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相关概念集合

1、自重应力:有上覆土体自重引起的应力。

2、构造应力:在各种地壳构造运动作用力的影响下,地壳中所产生的应力称为构造应力。

3、变异应力:岩体变形所产生的应力。

4、残余应力:在没有对物体施加外力时,物体内部存在的保持自相平衡的应力系统。

5、临界应变速率:单位时间内发生的线应变或间应变。

6、蓆状裂隙:在出露于地表的侵入体中,广泛发育一种近水平平行分布的区域性裂隙,通常上部较密,向下逐渐变稀疏。

7、岩体的侧压力系数:指水平压应力与垂直压应力之比 。

8、凯塞尔效应:当受拉构件应力达到或超出材料所受的最大应力时产生的有明显声发射出现的现象。

四、第三章 1、屈服强度:屈服强度又称为屈服极限,是材料屈服的临界应力值。屈服强度是材料开始产生宏观塑性变形时的应力。

2、残余强度:岩体、土体应力应变关系曲线过峰值点后尾段的稳定应力值。

3、蠕变和松弛:蠕变:固体材料在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应变随时间延长而增加的现象。 松弛:

4、超空隙水压力:当土体受到外力挤压,土中原有水压力会上升,上升的这部分压力就是超孔隙水压力 。

5、累进性破坏:岩体承受的应力一旦超过了长期强度,则将进入累进性破坏阶段,它相当于岩体的加速度蠕变阶段。

五、第四章

1、活断层:是指目前还在持续活动或在历史时期或近期地质时期活动过、极可能在不远的将来重新活动的断层。

2、活断层的错动速度:一定时间段内的平均错动速率。

3、活断层的错动周期:两次突然错动之间的时间间隔。

4、活断层工程地质研究的内容:1、活断层的活动类型和活动方式2、活动断层的长度和断距3、活断层的错动速度和重复错动间隔4、活断层的分布情况

5、活断层的活动强度的表示:

6、活断层的活动方式:1、粘滑2、蠕滑2、蠕滑与粘滑相伴生。

7、活断层对建筑物的影响:1、对建筑物场址的选择的影响2、建筑物类型选择的影响3、建筑物结构设计的影响。

8、按断层面位移的矢量与水平关系分为:1、走向滑动或平移滑动断层2、逆倾向滑动或逆断层3、正倾向滑动或正断层。(1)的构造应力状态:最大、最小主应力都近于水平,两者之间的的最大剪应力面(断层面)近于直立。(2)的构造应力状态:

(3)的构造应力状态:

(1)与地质的关系:

(2)与地质的关系:

(3)与地质的关系:

按断层的主次分为主断层、分支断层、次级断层。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相关概念集合

9、活断层的错动速率:是反映活断层活动强弱、断层所在地区应变速率的大小。(1)以错断地貌面计算(2)以地质证据计算(3)以gps观测成果计算。

10、活断层的错动周期:两次突然错断之间的时间间隔;

取决于哪些因素:

是怎样影响它的:

11、活断层的鉴别标志:断层崖 、断层三角面 、错断的山脊 、串珠状湖泊洼地 、泉水的带状分布 、水系特点等。

12、活断层的研究方法:1、调查期展布情况2、区域性踏勘3、建筑场地内及其附近的活断层。

13、活断层的建筑原则:1、规划选场2、建筑物类型选择3、建筑物结构设计。

15、中国活断层的分类特征:(1)西部:逆走滑——走滑断层,活动逆冲断裂(2)东部:现代活?

16:断层工程地质研究的主要内容:

17:活断层的基本性质:

18:一类工程如何避免或减轻活断层对建筑物的危害:

六、第五章

1、地震:接近地球表面的岩层中弹性波传播所引起的震动。

按其发生可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诱发地震。

按震源深度可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

2、震源:弹性波的地下发源地。

3、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

4、震源深度:震中到震源的距离。

5、体波:包括纵波和横波。

6、面波:是体波到达地表后激发的次生波,限于在地面运动,向地面以下迅速消失。

7、震源机制:指震源区在地震发育时的力学过程。

8、震源参数:根据地震记录图,按弹性变位理论进行复杂计算,可以求出限定震源物理过程的多个物理量。

其参数包括:

如何获取这些参数:

9、地震震级: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是由地震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所决定的。

10、地震烈度:是地震时一定地点的地面震动强弱的尺度,是指该地点范围内的平均水平。

11、地震震级与地震烈度的联系与区别:

12、地震设防烈度:建筑物设计时要满足不低于当地地震基本烈度的设计要求。

13、平均灾害指数:指地震的强烈程度对

14、地震基本烈度:地震烈度是指地震引起的地面震动及其影响的强弱程度。

15、地质场地烈度:在今后一定时期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最大烈度。

16、地震效应:是指地震产生的影响。

17、振动破坏效应:地震波作用下,均地出现各种破坏作用。

其影响因素有: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相关概念集合

18、斜坡破坏效应:斜坡破坏效应包括地震诱发的滑坡、崩塌和泥石流。

19、地震系数:是地震时地面最大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以K表示,是确定地震烈度的一个定量指标。可以用于抗震强度验算、抗震试验和工程设计等。

20、动力系数:结构最大加速度反应相对于地面最大加速度的最大系数。

21、卓越周期:指的是引起建筑场地振动最显著的某条或某类地震波的一个谐波分量的周期, 该周期与场地覆土厚度及土的剪切波速有关。 21、地震工程地质研究的内容:

22、全球破坏性地震的分布范围及分布的主要原因:

23、地震产生的条件:板块运动,地壳发生弹性变形产生的应力大于摩擦阻力。

24、根据介质断裂特征和构造应力状态不同,地震可分为:

其主要特征:

25、地震波分为:体波和面波。

其速度如何:

危害最大的波是:

26、地震机制:

27、中国地震分布的基本特征:

28、断层学说的地震机制有:

其内容是:

29、全球地震分布特征:

30、强烈地震发生的条件:

31、断层学说的地震机制:

32、对震源有重大影响工程地质条件:

33、在高烈度区如何进行建筑场地的选择:

34、场地工程地区条件对客观现象的影响:

35、在基础抗震设计时需要注意:

36、地震小区划:

如何确定:

37、以工业与民业建筑为例,说明如和在强震区避免或减轻地震对建筑物的危害:(1)尽量使建筑物的质中与刚中重合(2)减重、降心,加强整体性使各部分构件之间有足够的刚和强。

38、以水工建筑物为例,说明如何在强震区避免或减轻地震是建筑物的危害:

七、第六章

1、诱发地震:由人类工程活动引起的地震活动。

其研究意义:通过研究诱发地震,希望从中获得发震机制、介质物理状态等方面资料,进而希望能为地震预报探索出新途径和为控制灾难性地震提供可能性;希望从这些事例的研究中找出可能产生强烈水库地震的地质条件方面和建筑技术特性方面的标准,以便在为新的水库进行工程地质勘察是就能预测到水库诱发地震产生的可能性和它的强度,从而更有效地保证水工建筑物本身及其附近已有建筑物的安全与稳定。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相关概念集合

2、诱发地震分类及其各类成因和特征:分类:水库地震分为断裂活动型、崩滑塌陷型、膨胀破裂型和岩溶气爆型四大类。

3、水库诱发地震的基本特征:(1)震中密集于库坝附近(2)震源极浅、震源体小(3)诱发地震活动与水库及水荷载随时间变化的相关密切(4)水库诱发地震序列特点突出:前震极丰富,余震以低速衰减,主震级不高,最大余震与主震震级比值高等。

4、水库诱发地震的机制:在预先存在着最大、最小应力差相当大的天然应力场的库区,在水库蓄水时,由于蓄水的水荷载效应和空隙水压力效应联合作用下,使岩体产生错动而诱发地震。

5、诱发地震的地质背景:大地构造条件,区域地质条件

6、水库诱发地震的作用:

7、水库诱发地震的工程地质研究的主要内容:

8、水库诱发地震的机制分析:(1)水的物理化学效应(2)水库的荷载效应(3)空隙水应力

八、第七章

1、沙土液化:当空隙水压力上升到使沙粒间有效正应力降为零时,沙粒就会悬浮于水中,砂体也就完全丧失了强度和承载能力。

其危害是:(1)涌砂(2)地基失效(3)滑塌(4)地面沉降及塌陷

2、超空隙水压力(剩余空隙水压力):是指地下水在受到外力挤压时产生的水压力。

3、砂土液化的机理:随动荷载循环周期数的增加,孔隙水压力不断增大,当空隙水压力与初始围限压力相等时,砂的剪切变形开始增大,继续反复加荷,松砂变形迅速增大,不久就转变为全液化状态。

4、影响砂土液化的因素:(1)砂土的特性(2)砂土的相对密度(3)砂土的粒度和级配(4)砂土的埋藏条件(5)保水砂土的成因和时代

5、砂土液化的判别:(1)地震条件(2)地质条件(3)埋藏条件(4)土质条件

6、砂土地震液化的防护措施:(1)选良好的地基作为持力层(2)人工改良地基,通过增加盖重、换土、强夯与碾压等措施消除液化可能性或限制其液化程度(3)选择合适的基础形式。

九、第八章

1、地面沉降:它是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影响下,由于地下松散地层固结压缩,导致地壳表面标高降低的一种工程地质现象。

诱发因素:区域性构造变动、海面升降、地震、地下水开采。

危害:1、造成建筑物的直接破坏,地下管道、通道的断裂和破损等2、造成近海和河流附近地面低于海潮或洪水警戒线而造成海潮和洪水袭击,及海水倒灌恶化地下水质,造成土壤盐碱化3、造成地面污染源侵入深部地下水源的通道,造成水质污染4、城市地下水位大面积、大幅度的降落,改变了地质体的热容量,可能会造成热岛效应,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

2、地面沉降的地质环境:

3、地面沉降的控制和治理措施:1、减少和压缩地下水开采量,减少水位将深幅度,在地面沉降剧烈的情况下,应暂时停止开采地下水。2、对因过量开采的地下水而引起的地面沉降,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相关概念集合

则应采取控制地下水开采量,调整开采层次,开展人工回灌,开辟新的供水水源等综合措施

3、向含水层进行人工回灌,并制定合理的回灌方式4、回灌砂

4、地面沉降的机制分析:

5、如何预测地面沉降:

十、第九章

1、斜坡:斜坡系指地壳表部一切具有侧向临面的地质体。

2、斜坡破坏形式:岩土体在应力作用下,斜坡岩体发生局部变形与破裂,进而形成贯通性破坏面的现象。

3、斜坡变形:贯通性破坏面形成之前,斜坡岩体的变形与局部破裂。

4、斜坡破坏:指岩土体中已形成贯通性破裂面时的变动。

5、斜坡拉裂:

6、斜坡蠕滑:是坡体应力长期作用下发生的一种缓慢而持续的变形。

7、弯曲倾倒:

8、崩塌:是斜坡岩体以张性破裂为主的斜坡破坏从而使小规模的岩块坠落和大规模的山崩。

9、滑坡:斜坡岩体以剪切破坏为主的斜坡破坏,斜坡岩体沿剪切滑动面向下滑落。

10、均质滑坡:

11、顺层滑坡:

12、切层滑坡:

13、推落式滑坡:

14、平移式滑坡:

15、混合式滑坡:

16、人工边坡:由于人类某种工程、经济目的而开挖的,往往在自然斜坡基础上形成的、具有较规则的几何形态的斜坡 。

17、滑坡的主要形态要素:滑移体、破坏面、破坏面趾、主断壁、次断壁、滑舌、纵向裂缝、滑覆面等。

18、影响斜坡应力分布的因素:1、原始应力状态2、坡形3、斜坡岩体特征和结构特征

19、斜坡变形分类及主要特征:卸荷回弹和蠕变

20、斜坡破坏分类及主要特征:1、崩塌2、滑坡3、扩离4、海底斜坡破坏

21、如何建立斜坡变形破坏的地质模型:

22、滑坡的识别方法:

23、滑动面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24、滑坡类型分为:

25、影响滑坡稳定性的因素:1、斜坡外形2、斜坡岩体的结构特征和力学性质3、斜坡岩体的应力状态

26、斜坡稳定性评价方法:

27、斜坡变形破坏的预测预报内容:

28、斜坡变形破坏的防治原则:1、以预防为主2、及时处理3、合理制定整治方案4、生态环境的保护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相关概念集合

29、斜坡变形破坏的防治措施:1、改变斜坡的几何特点2、排水工程措施3、支撑结构措施4、绕避防卸工程措施

30、地表水和地下水对斜坡稳定性的影响:

31、斜坡变形不同形式的形成机理:

32、斜坡破坏不同形式的形成机理:

33、斜坡变形破坏的防治措施:

34、斜坡应力分布特征:

35、如何区分崩塌和滑坡:

36、如何区别断层与滑坡:

37、试举一例,滑坡变形破坏防治的工程实例:

十一、第十章

1、地下洞室围岩应力重分布的一般特点:随着向自由表面的接近,径向应力逐渐减小,至洞壁处降为零,而切向应力的变化则逐渐增大,到洞壁达最大值,且圆周上各点都同等程度地增大。

2.脆性围岩的变形破坏的类型和特点:1、弯折内鼓2、张裂塌落3、劈裂4、剪切滑动或剪切破坏、5、岩爆

3、岩爆的类型及生产条件:1、高储能体的存在2、开挖的迅速推进或累进性破坏所引起的应力突然向某部份的集中。

4、塑形围岩的变形破坏的类型和特点:

5、影响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的因素:1、地质构造2、岩体的特征及结构3、地下水4、构造应力

6、地下洞室围岩稳定的基本概念及其研究意义:概念:人类在地下岩体中开挖地下空间时,围岩在应力状态下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状况。研究意义:能为在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正确解决地下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各类问题提供从分而可靠的地质依据。

7、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分析的方法、步骤:

十二、第十一章

1、浅层滑动的产生条件:

2、深层滑动的产生条件:

3、改善坝基稳定性的措施:

4、地基岩土稳定的基本概念及研究意义:

5、地基岩体的应力分布特点:

6、坝基岩体变形破坏的类型及特点:

7、坝基(肩)岩体稳定性评价方法:(1)分析确定地基滑移破坏的基本形式(2)确定潜在滑移体的形态和规模(3)正确选取各种计算参数(4)坝基岩体抗滑稳定性的定量计算。 十三、第十二章

1、岩溶及岩溶渗漏的基本概念及研究意义:(1)岩溶:在以碳酸盐岩类为主的可溶性岩石分布区,由于水特别是地下水,对岩石以溶蚀为主的综合地质作用及由这些作用产生的各种现象。(2)岩溶渗漏: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相关概念集合

(3)研究意义:

2、岩溶的形成的基本条件:水的溶蚀性和流通性,岩石的可溶性和有发育的裂隙。

3、岩溶及岩溶渗漏分析原理与方法:

4、岩溶工程选址原则:

5、岩溶防渗处理措施与方法:灌、铺、堵、截、围喷、塞、引、排。

6、地面塌陷的定义、产生原因及其危害:(1)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地质现象。(2)产生原因:

7、矿洞采挖区地面沉陷的成因及形成机理:

8、岩溶地面塌陷形成的条件:(1)上覆土层性质结构及厚度(2)基岩岩溶发育,有溶洞或宽大溶蚀裂隙(3)地下水位强烈下降或快速重复波动

9、如何预测地面塌陷:

十四、第十三章

1、岩石风化概念及分类:(1)概念: 疏松及矿物成分次生变化的现象。(2)分类:物理、化学、生物风化。

2、风化壳:出露于地表的岩石,由于受到物理、化学、生物风化的作用形成的残积物和土壤在地表构成的一层不连续的,厚薄不均的薄壳。

3、风化参数:

4、强风化带:是岩体受风化作用影响较强的部分 。

5、微风化带:是指岩体受风化作用影响轻微的部分。

6、弱风化带:是岩体受风化作用影响中等的部分。

7、风化岩石和原岩相比的变化:

8、岩石的工程地质有何变化:

9、岩石风化工程地质问题研究的目的:

10、影响岩石风化的因素:岩石特征、气候和地形条件。

11、岩石风化各带的意义及特征:

12、分带的原则:

13、岩石风化分带的标准:

14、防治岩石风化的措施:(1)使风化营力与被保护的岩石隔离,以便岩石免遭继续风化。

(2)降低风化营力的强度,以减慢岩石的风化速度。

15、岩石风化如何分带:

16、在工程中如何处理风化岩石:(1)当风化壳厚度较小(如数米之内),可将风化岩石全部挖除,使重型建筑物基础砌置在稳妥可靠的新鲜基岩上。(2)当风化壳厚度较大时,(如十米——几十米以上)处理措施应视情况而定。对于荷载不大,对地基要求不高的建筑物,风化带满足要求时,选择合理的基础砌置深度即可;对于重型建筑物或地基岩体稳定要求较高建筑物,挖掉那些物理力学性质变得足以威胁到建筑物稳定的风化岩石即可。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相关概念集合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5s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