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三 文学作品阅读 文体知识梳

更新时间:2024-04-15 07:1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文体知识梳理

记叙文

1.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如《背影》一文:时间——推算为六年前,即1919年;地点——南京车站;人物——父亲和“我”;起因——“我”去北京念书,父亲到车站送别;经过——父亲车站送别;结果——怀念父亲。 2.常见修辞手法 拟人 [2013年25题、2012年24题、 2010年23题] 作用 辨析 举例 答题格式 作用 排比 [2012年25题] 将物人格化,描写形象,表意丰富,生动有趣。 把物当人来写。 《天鹅的故事》一文中说“老天鹅”是“破冰勇士”,运用了拟人的写法,将“老天鹅”人格化,赞扬了它勇敢无畏的奉献精神。 运用拟人的修辞,把……拟人化,形象生动地描写了……的情景(或特点),抒发了……的情感。 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更有气魄。 《长江》中“它以鱼肚色抹着缕缕玫瑰红的曙天,它以宽阔的江面上的黎明,它以四月的风吹拂着的麦浪似的水波,它以脸上展开的微笑,迎接过江的渡船上的火车和旅客”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抒情更加感人。 ①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②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 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等)乙(喻体)。 《谈生命》中作者把生命比作“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描述它们的行进和生长过程,生动形象地揭示了生命的生长、壮大和衰老的普遍规律,蕴藉含蓄,给人以美的享受。 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的情景(特点),抒发(或烘托)了人物……的心情,(为下文情节作铺垫)。 多次强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同一个词语或句子多次出现。 《我的叔叔于勒》中“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于勒与“我”、于勒与父母之间的关系,表现了“我”对父母这种自私冷酷态度的不满,深刻地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 《皇帝的新装》中“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的时候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夸大了皇帝换衣服的频率,生动有力地突出了皇帝爱穿新衣的特点,突出表现了皇帝骄奢淫逸的本性,表现了作者对统治阶级虚伪、腐朽本质的揭露。 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举例 答题格式 运用排比的修辞,句式整齐,有力地写出了……的特点。 作用 辨析 比喻 举例 答题格式 作用 辨析 反复 举例 答题格式 运用反复的修辞,强调了……的心情。 作用 辨析 夸张 举例 答题格式 运用夸张的修辞,突出表现了……的情感/强调了……的特点。 反问 作用 辨析 举例 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不需要回答。 《日历》中“历史不是一种空间吗?人的一生不是一个漫长而又巨大的空间吗?一个个明天,不就像是一间间空屋子吗?”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 答题格式 运用反问的修辞,加强了语气,突出(强调)了…… 3.常见描写手法 分类 神态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人物 描写 定义 对人的面部表情进行刻画 人物之间的对话 对人物个性化动作、行为的描写 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内心感受、意象、愿望、内心思想斗争等)的描写 对容貌、姿态、身形、服饰等的描写 ①塑造人物性格;②推动情节发展;③揭示文章主题。 运用了×××描写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形,写出了人物……的心理(心情、情感),刻画了……(人物形象),表达了对(人物)……的情感。 作用 答题格式 心理描写 肖像描写 自然环境 环境 描写 社会环境 4.常见表现手法 特点 对比 作用 [2015年24题 答题格式 2012年22题] 举例 特点 作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空间、场景;②渲染环境气氛;③烘托人物心情;④烘托人物形象;⑤结构上,为……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一般指对社会背景、时代气氛、地域风貌的描写。写出当时社会的不同背景,为下文人物性格描写作铺垫。 ①横向对比;②纵向对比。 通过比较,与某事物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 运用对比,把……和……巧妙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让读者很自然地从对比中感觉到……的变化(或说优劣好坏),从而鲜明地表现或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我的叔叔于勒》中,通过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前后不同的对比,揭示出他们自私、庸俗、贪婪、冷酷的性格特征。 ①铺垫是“显性”的。它对起陪衬作用的部分往往大肆渲染,唯恐读者不见;②铺垫所使用的笔墨往往较多,可谓浓墨重彩。 通过铺垫,可以渲染气氛,形成“山雨欲来”的情势,促使读者产生期待、盼望的急迫心情,增强作品的吸引力。 《皇帝的新装》第一段极力描述皇帝如何喜爱新衣服,这就交代了他被两个装成织工的骗子所骗,最后光着身子举行游行大典的原因,为故事的发生作了铺垫。 ①伏笔是“隐性”的。埋下的伏笔,通常比较隐蔽,巧妙的伏笔,在没有看到“应笔”之前,貌似“闲笔”;②伏笔通常只是一两笔,点到为止。 伏笔是“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进行隐性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前有伏笔,后有应笔。 《我的叔叔于勒》中,“毫无疑义,父亲是被这种高尚的吃法打动了,铺垫 举例 特点 伏笔 作用 举例 走到我母亲和两个姐姐身边问:‘你们要不要我请你们吃牡蛎’”为下文吃牡蛎,遇于勒埋下伏笔,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特点 作用 前后 照应 答题格式 在开头和结尾的内容上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是对同一情况做出解释、说明、交代的。 使文章浑然一体,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与……相互照应,为下文……情节作铺垫,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背影》一文中四次写“背影”,四次写“流泪”,反复照应,感情抒发一次比一次强烈,滚滚热泪既表达了儿子的情感,又衬托出“背影”形象的感人。 把抽象的思想感情用某一特定的具体事物来表现。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作者的某种情感,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举例 特点 作用 象征 ①使抽象事物具体化/鲜明地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主要方面的……特答题格式 征,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②运用眼前之物,寄托……之意, 表达了……的情感。 举例 特点 作用 《白杨礼赞》细致描写了黄土高原上白杨树枝干笔直、叶子片片向上的形象,表现了它的倔强、挺立、不屈不挠,从而象征了西北农民质朴、严肃、坚强不屈、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用类似的事物作陪衬叫正衬,用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叫反衬。 特点鲜明,矛盾突出,形成强烈的反差,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阿长与〈山海经〉》中“我”渴慕得到绘图的《山海经》,用远房叔祖的疏懒,别人“不肯真实的回答我”衬托了长妈妈主动来问并神奇地买到了,突出了长妈妈的善良和对“我”细致入微的关爱之情。 通过对事物的描写或环境的渲染,来抒发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感情。 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情感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通过描写……(景物)来表达……情感,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春》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春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设置疑团,不作解答,以唤起读者“穷根究底”的欲望和急切期待的心理。 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发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 先把……抛给读者而又不说明原因,层层设疑,紧紧地抓住读者的阅读兴趣,以达到更好地表达主题的目的。 《我的叔叔于勒》中开始就写到菲利普一家每到星期日,都要衣冠整齐地去海边散步,并且总是希望于勒出现在远方回来的大船上,这样写就使读者产生了阅读下文的兴趣,也为后文的叙述作了铺垫。 衬托 答题格式 突出表现主要人物或事物的性格或特点等,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举例 特点 作用 借景抒情 答题格式 举例 特点 作用 设置 悬念 答题格式 举例

小说

小说 特征 以叙述和描写手法为主,采用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通过细腻完整的情节刻画人物.............性格;允许进行艺术虚构。 ......第一要素:人物 在三要素中居于第一的重要地位,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通过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为描写、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所刻画的人物形象具有典型性格。 如:《故乡》中善良麻木的闰土、《我的叔叔于勒》中自私冷漠的菲利普夫妇等。 第二要素:情节 情节是小说矛盾冲突的演变过程。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过程,有的还有序幕和尾声。 如:《最后一课》中第1~6段是故事的开端,写小弗郎士上学路上的所闻所感;第7~23段是故事的发展,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和小弗郎士的转变;第24~29段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写韩麦尔先生悲愤地宣布“最后一课”的结束。 (1)社会环境 小说 定义:对特定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生活环境的描写。描写范围大至整个社会、三要素 整个时代,小至一个家庭、一处住所。描写内容可以是室内陈设、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时代特征等。 第三要 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②渲染环境气氛;③烘托人物心情;④推素:环动情节发展;⑤深化主题。 举例:《最后一课》“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司令部境 ”交代了普法战争这个时代背景,同时写出了在那个动荡(分为的各种命令啦。的年代,法国战乱频繁、变故迭起、人心惶惶的社会现象。 社 会环境 (2)自然环境 和自然 定义: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环境) 还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等。 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②渲染环境气氛;③烘托人物心情;④表现人物性格;⑤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举例:《最后一课》“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衬托人物心情的美好。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5q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