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础期末复习资料——朱杰

更新时间:2023-06-11 11:0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国学基础期末复习资料

名句填空

《论语》

1.

2.

3.

4.

5.

6.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7.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8.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9.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10.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1.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12.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3.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4.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15.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6.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17.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8.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9. 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20.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21.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2.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23.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24.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25.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26.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27.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8.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29.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30. 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31.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32.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3.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34.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35.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6.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7.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8.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9.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0.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孟子》 1.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2.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3.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4.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5.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6.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谿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7.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絜,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8.孟子曰:“行之而不着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9.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0.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11.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2.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员;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13.孟子曰:“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4.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5.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大学》《中庸》

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二、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三、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四、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五、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六、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着其善。

七、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八、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

九、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十、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十一、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蓍龟,动乎四体。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

十二、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十三、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君子依乎中庸,遯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十四、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十五、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周易》

(一)《彖》曰:大哉干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干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

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二)《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见龙在田”,德施普也。“终日干干”,反覆道也。“或跃在渊”,进无咎也。“飞龙在天”,大人造也。“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三)《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四)《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五)《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

《孝经》

1.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2.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3.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4.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于德义,而民兴行。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诗》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附:韩非子简介

韩非(约前281年-前233年),韩桓惠王子。韩非是战国末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集诸子学说之大成的思想就。他将荀子之说进一步发展为刑名法书之学,认为人性恶劳乐逸,应以法、术、势三者为治国之方,君主应以法术威势制人,以严刑峻法治国。主张君主中央集权,反对复古。《韩非子》五十五篇,为死后弟子辑录,个别文字非韩非手笔。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5o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