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通江县中药材产业化发展

更新时间:2024-05-04 23:0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析通江县中药材产业化发展

中药材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灿烂的瑰宝,是经临床实践证明具有丰富科学内涵和神奇功效的天然药品,是保持和增进人类健康、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延长人类平均寿命的重要物质基础。同时中药材产业是一个市场前景广阔的低投入高产出型“朝阳”产业,不断提高中药材的生产规模、 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不仅对于保证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通江县)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深入实施省委“三大发展战略”和市委“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决策部署,强力推进“三区一城”建设,推动秦巴山区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通江县中药材产业概况及发展有利条件 (一)中药材产业概况

1、产业基地不断扩大。通江县结合(立足)县域实际和资源优势,实行(按照)“多项整合、重点突破、连片发展、整体推进”的原则,坚持“三个结合”( 把巴药产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乡村旅游相结合、与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相结合),重点发展“四线”,(:)即唱歌-芝苞-至诚-龙凤一线重点发展桔梗、百合、姜黄等;文胜-九层-洪口-松溪一线重点发展玄参、党参、白芷等;朱元-铁溪-空山一线重点发展大黄、猪苓、灵芝等;诺江镇-春在-铁佛-文峰一线重点发展金银花、茯苓、厚朴等。2013年以来,全县新流转土地5万余亩,新增基地面积3万余亩,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万亩,产量1万吨,综合产值达5亿元。

2、企业活力不断增强。采取“政府发动、企业拉动、能人带动、效益促动”的发展模式,以基地建设为突破口,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在土地流转、税收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将中药材产业发展推向市场,引进有实力的龙头企业、社会能人、专合组织发展中药材产业。先后引进培育中药材种植经销企业5家、专业合作社13家、专业大户40个。巴中卓轮公司投资近亿元,在龙凤、广纳等乡镇建药材基地3个近2万亩,建产业路近20公里;四川万峰科技有限公司在回林、松溪建立中药材基地2000余亩;四川千方中药饮片公司在泥溪、烟溪等乡镇新建中药材GAP基地6个,种植面积2800余亩;空山林场大力发展林下经济,采取“林、药套作”模式,种植大黄、茯苓1万亩。

3、龙头带动效果凸显。通江在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契机,采用租赁、转包、转让、入股等模式,加快土地林地流转。同时,通过“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创新“参股合作、价格保底、利益返还”等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民参与发展产业。千方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在诺江镇、铁佛等乡镇带动中药材种植户800余户,实现了户均增收600元;圆顶寺专业合作社种植中药材2000余亩,带动周边农户种植3000余亩,预计实现产值1亿元。巴中卓轮公司龙凤场药材种植基地常年用工500余人,人均年增收2万余元。

(二)通江县发展中药材产业有利条件

1、自然条件优势明显。通江县位于四川省巴中市东北

部,米仓山东段南麓大巴山缺口处,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水土条件良好,年平均气温17℃左右,无霜期长,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独特的地理位臵和优越的自然环境有利于中草药种植、加工和提取,是“秦巴重要药材”地道产区,是重要的中药材种植基地,辖区内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有药材品种280多种。主产地道中药材有川明参、桔梗、丹参、山药、红花、黄柏、虎杖、猪苓、党参、杜仲、厚朴、黄檗、栀子、金钱草、夏枯草、淫阳霍、天麻等20余种。通江县的“三木”(杜仲、厚朴、黄檗)药材被国家和省列为中药材发展基地。

2、种植传统历史悠久。通江县是国家确定的中药材生产基地县,有种植、加工、使用中草药材的历史传统,(可以写一下药王菩萨孙思邈采药炼丹,这样才能体现历史悠久),在川陕苏维埃时期,红四方面军总医院,川陕工农医院的内、外、妇诸科,以及各军队医院治疗病员,均自采、自制、自用中草药。本地老百姓对种植、使用中药材有着丰富的经验。

3、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人口总量已达13亿,巨大的人口基数和可观的人口自然增量、人口老龄化的形成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决定了医疗保健品市场将始终呈稳定增长态势,中医在我国是深入人心,人民有着极大的认可度。经过几十年发展,我国中药产业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体系,呈现出强劲的快速增长势头,并且逐步在国际市场上得到认可。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符合

国际国内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也符合消费者的需要,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4、政府政策大力支持。新中国成立后,历届通江县委政府十分重视中药材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先后成立了“中药材科研小组”、“天麻研究所”、“名贵中药材科技协会”等机构,整理、编印了《中药材资料选编》、《通江县中药材品种名鉴》等书。2011年巴中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巴药发展行动计划》的通知(巴府发?2011?22号)、通江县相继制定了《巴药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关于加快巴药产业发展的意见》等文件中提出推进中药产业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企业现代化,建成川东北规模最大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和重要的中药生产加工基地、中药物流集散地,鼓励和引导通江县中药材产业化发展。

二、通江县中药材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制约因素 (一)基地规模发展不够,种植分散,标准化生产水平较低。药材种植户种植比较分散,集中连片少,集约化程度较低,加之对种植基地的投入捉襟见肘,使种植基地始终难以成熟。全县上千亩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寥寥无几,批量供应能力低下,在市场中难以形成气候。并且药材种植户种植技术落后,中药材种植基地GAP建设及认证少,不能在种植、施肥、病虫害防治、采收等关键环节实行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化操作,导致药材品质良莠不齐、产量低、残留物(农药、重金属)超标,致使产出中药材的质量和价格缺乏市场竞争力,不能有效的调动种植户的积极性。

(二)产业科研投入不足,专业人才缺乏,产业科技含量低。中药材种植与传统农作物相比,差别较大,技术要求比农作物高,从选种、播种、施肥、除虫到采收时间、采收方法等,都直接影响药材质量,必须要求具备药材种植的专业技术。目前,有的基地有药学人员,但种植技术差;有的聘有种植人员,但无药材种植技术;大多只靠当地农户,用种植传统农作物方式种植中药材。种植、管理技术出现空档,如何才能高产,药用什么部位,怎样采收,怎样加工销售等等,缺乏相应技术水平;还有立体种植,轮换种植,种植养殖相结合等无人研究。

(三)产业链条延伸不足,关键环节出现瓶颈,产品附加值低。整体上看,通江中药材产业链条短,中药材产品大多以原料出售,精深加工环节缺失,初级产品多,附加值低,行业发展的综合竞争力不强。

(四)市场信息滞后,种植户应变能力差,种植风险不可控。我国中药材品种15000多个,习用品种1500多个,常用大宗品种500余个,受地理条件限制,通江县内没有上规模的药材公司及药材经纪人,都是一些自发、小规模收购商贩,缺乏与外地药材大市场的联系,种植户没有获取有效的产销信息和技术服务渠道,对外界市场变化不能有效应对,中药材种植效益忽高忽低,有的时候甚至亏本,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种植户积极性。

三、通江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思路及对策

(一)加大扶持力度,实现产业发展规模化、标准化。

通过项目支持、贷款贴息等措施,扶持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实力雄厚、带动力强、科技含量高、有发展前景的中药材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大户,把他们的规模做大、实力做强,形成龙头企业集群,以此带动广大群众中药材种植积极性,壮大通江县中药材产业。并对集中连片新建基地,通过种苗补贴、化肥补贴等方式,通过优惠政策调动企业与农户的积极性,引导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扩大基地规模,全面开展中药材种植基地GAP建设及认证,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和管理。

(二)加强技术培训及人才引进,提高中药材种植和研发水平。一是要抓好中药材种植户和乡镇农业技术队伍培训。利用国家就业培训优惠政策,由劳动就业部门聘请中药材种植专家、技术能手对中药材种植户和进行集中培训,提高中药材种植户种植技术水平,将农业技术人员培养成中药材种植技术方面的中坚力量。二是加强中药材专业技术人员引进。政府和企业通过巴中市人才引进办法,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引进一批从事种植、加工、流通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同时选配技术骨干到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学习深造,并聘请专家、学者参与我县药材产业的研发,有计划地培养一批在中药材研究开发、生产管理等方面的高素质人才。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补齐产业链条最后一块短板。以春寨工业园区为载体,引进中药材加工、制药的企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内容,利用川东北中药材种植、加工的优势,以优惠的政策和宽松的环境吸引国内外大型制药企业来通

江投资兴业,特别是继续同四川千方中药饮片公司加强对接、落户通江,打通中药材产业关键命脉,最终形成集种植、生产、加工、流通为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模式。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为中药材产业把好脉。联通川内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成都国际商贸城荷花池中药材专业市场)建立中药材交易信息网络,收集和散发中药材种植信息和市场当日挂牌价格,引导中药材种植户,减少药农盲目跟风带来的风险和资源浪费,让市场调节药材需求,使药材价格与药材价值持衡,真正让种植户风险降到最小。

(叶家源)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5d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