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景抒情诗鉴赏导学案(学生版)

更新时间:2024-04-11 17:2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即景抒情诗鉴赏导学案(学生版)

【学习目标】

1、了解即景抒情诗的内容、特点、艺术特色和鉴赏要点 2、学习鉴赏即景抒情诗的方法

3、品味《登幽州台歌》《春江花月夜》《望月怀远》《题李凝幽居》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学习重点】方法把握,提升鉴赏诗歌的能力;把握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心境。 【学习难点】主旨理解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学案(第一学时)

一、了解即景抒情诗

1、概念: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作。诗人所借助的客观景物,往往是山、水、田园、鱼虫鸟兽等,诗人将个人的强烈感情倾注到客观景物上,使笔下的自然景物也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愫。

“即景抒情诗”题材非常宽泛,可以说凡是写景抒情的诗歌都可以归于此类,不管是借景思乡、借景怀人,还是借景送别、借景厌战;无论是借景说遭遇、借景言国难,还是借景诉衷情、借景明志向等等,只要是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内心的某种情感的,都属于此类。 2、风格特点

即景抒情诗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诗人在诗中一般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诗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

因此,在整体理解即抒情诗的时候,必须从这类诗歌的整体风格入手,充分体味景特的特征,感悟诗人由此景生发了怎样的感情。只有准确把握了情景交融的含义,才能读懂即景抒情诗。 3、鉴赏要点:

把握景物的特征和寓意,进而感受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意境:作者主观情感与自然客观物象融合的整体。

二、表达的思想情感 主要内容:

①借景表达自己与众不同,厌倦官场,不愿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②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等感伤。

③表达客居他乡,怀友思亲的感情,或其他或喜或悲或忧的感情。 ④描写自然景物,表现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三、常用表达技巧

由于即景抒情诗具有移情于物,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特点,因此,如果从表达技巧方面对这类诗歌进行赏析,一般需要着重注意以下几种表达技巧。 1、触景生情

触景生情是指诗人受到眼前客观景物的触动,引发联想,从而产生某种情感的抒情方式。就

1

即景抒情诗而言,赏析时就不得不关注景物的特征与其具有的文化内涵,如“柳”与“留”,例如常见的意象的内涵是什么,然后体味诗人的情。 例如,杜甫的《登高》,正是秋天的寥廓凄凉触动了诗人自身的境况“艰难苦恨”、“潦倒”,可谓是触凄凉景生悲苦情。 2、融情入景

所谓融情入景是指作者在创作时把先前饱藏于胸中的某种感情,外射到所描写的景物之中,使所描写的景物渗透着某种主观感情色彩,从而生成意境。触景生情和融情入景的区别是:触景生情,情由景引起,同样的景往往唤起类似的情;融情入景,情感先行,诗人将情注入所描写的景中,不同的情会给景物著上不同的感情色彩。运用融情于景的的手法的诗歌,往往只有景语,而没有情语,尽显诗歌含蓄的特点。 例如,韦应物的《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诗人运用了融情于景的手法,四句都是写景,而且句句与自己的处境暗合,景物融进了诗人自己的情感。黄昏时刻急雨带来春讯,猛然掀起诗人心底狂波,眼前所见的自横之舟更是引起了诗人情感的共鸣。全诗不着诗人自情感的痕迹,却又读到诗人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3、写景的手法

赏析即景抒情诗,除了需要明确景与情的关系外,还需要明确与写景有关的手法,这也是赏析的重点之一。常见手法有: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白描、绘形绘色、烘托、衬托、渲染等。

四、分析诗歌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要明确在诗中的位置,一般来说首句:渲染气氛,烘托形象,为全诗打下感情基调;尾句:含蓄,留下想象的空间。

【分析景物的方法】

1、从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入手分析。如高、低、俯、仰的变化;绘形、绘声、绘色。

2、从作者描写景物的顺序入手分析。即把握写景的层次。如所见、所闻、所感;感觉、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的变化;远景、近景;上下;色彩的搭配等。

3、从描写景物的技巧入手分析。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

五、解题方法

1、找出诗中写到的景物,明确景物的特征和寓意。(抓意象)

2、展开联想根据诗中的景物在自己的头脑中构建诗中所展示的画面,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明意境)

3、把自己融入意境中,想象作者处于其中,会有怎样的感情。(品感情)

【课前热身】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台 城 鹿 柴

2

韦庄 王维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台城》中“鸟空啼”的“空”字历来为人所称道,你能品出其中的滋味吗?它与《鹿柴》中的“空”字所表现的意境是否相同?请加以赏析。(6分)

课内探究案(第二学时)

一、自主学习 《登幽州台歌》、《望月怀远》、《题李凝幽居》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二、课内探究

(一)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这首诗是诗人登幽州台有感于燕昭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史事而作。诗中,作者通过

抚今追昔的感慨,深刻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同时由于它是在平定契丹叛乱时所写,其中肯定也包含

的爱国情感。

2、“古人”“来者”指的是 。“独”字表现了作者 的心境。整首诗通过采用 的表现手法,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具有 的感情基调。

3、《登幽州台歌》千百年来为人所传颂的原因是什么?你对此有何感想?

(二)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3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此诗乃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从月亮在海上升起,勾起两地相思之苦,竟夕难眠,又觉得还是只有在 才能相见,描绘出了深深的怀远之情。找出其中以月喻人的至理名言 ,并作赏析(这两句一直被视为千古名

句,你认为它好在什么地方?):

2、这首诗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有异曲同工之妙,写出《水调歌头》中的名句。

3、“情人”为何怨“遥夜”,“怨”写出了什么?

4、前人曾称此诗“是五律中《离骚》”,认为它并非借月来怀念远方之人,而是一首有所寄寓的政治抒情诗。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三)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题李凝幽居”中“题”字的意思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 B.“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做伴。 C.“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 D.“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出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隐者的身份。 B.“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C.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D.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亦无跌宕,但由于注重炼字,故读起来回味无穷。

4

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历来传诵的名句。“推敲”两字还有这样的故事:一天,贾岛骑在驴上,忽然得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初拟用“推”字,又思改为“敲”字,在驴背上引手作推敲之势,不觉一头撞到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随即被人押至韩愈面前。贾岛便将做诗得句下字未定的事情说了,韩愈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立马思之良久,对贾岛说:“作‘敲’字佳矣。”

“敲”与“推”,一字之差,你认为哪个更好,请简要分析。

4、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课内探究案(第三学时)

一、自主学习

《春江花月夜》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二、课内探究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1、前八句诗中,诗人描写了那些意象? 春、江、花、月、夜

2、思考:春天的花是五彩缤纷的,为什么说它“似霰”?诗人为什么说“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诗歌是怎样描写春江月色的?表现春江月色怎样的特点?

3、“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几句是对自然的发问和对

人生的思考,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哲理?

5

4、“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中“徘徊”两字用得非常传神形象,请谈谈你的看法。

5、最后八句诗人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游子对思妇的相思?“复”“沉沉”“满”对表达游子的相思之苦有何作用?

课后提升案(第四学时)

一、能力拓展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这首诗表现出春天怎样的特征?

(2)写出这首诗的艺术手法。

6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咸阳城西楼晚眺 (唐) 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1)首联用一“ ”字,奠定全诗的基调,诗人用低沉的笔触,描绘咸阳城傍晚时 的景致,抒发苍凉伤感的情怀。

(2)颔联写云生落日,一阵凉风吹来,雨势迫在眉睫,现多用“山雨欲来风满楼”比喻什么?

(3)颈联写了作为何朝何代国都的咸阳的何种景象?

(4)尾联“行人”即过客,也包括作者在内,结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南·超然台①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1)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二、课后总结: 【“即景抒情诗”的特点与鉴赏】

“即景抒情诗”题材非常宽泛,可以说凡是写景抒情的诗歌都可以归于此类,不管是借景思乡、借景怀人,还是借景送别、借景厌战;无论是借景说遭遇、借景言国难,还是借景诉衷情、借景明志向,等等,只要是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内心的某种情感的,都属于此类。我们这里所强调的是那种语言明快清新、简洁质朴,内容纯粹于或壮丽山河,或繁华景象,或怡人风物,情感偏重于欢快、欣喜、热爱等简单的情感抒写。

“即景抒情诗”的主要表达技巧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其他或用比喻拟人,或用衬托对比,或用白描渲染;或是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或是视听结合、抑扬互衬。

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5c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