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在麒麟区农村地区发展现状及模式
更新时间:2023-11-04 16:2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普惠金融app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摘要
我国已经把健全国家金融体系、完善金融服务功能作为“十二五”期间金融改革与发展的战略重点,农村金融一直是我国整个金融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对于我国整体金融体系的构建和完善起着严重的制约作用。同时,农村金融又是当代农村经济的核心,构建合理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对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目标是建立符合我国农业特点和农民需求的农村普惠金融体系。
以此为出发点,文章研究了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的基本理论,包括农村普惠金融的理论基础、普惠金融的内涵和发展过程、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包括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以麒麟区农村地区为例,对该地区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麒麟区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农村居民金融需求尚未满足、农村普惠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金融生态环境和法律环境不完善等突出问题。并探究了产生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主要包括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城乡二元金融结构的长期阻碍、农村金融机构自身机制不健全和政府的不当参与等。然后探讨了国外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的成功模式并总结了其中值得借鉴的经验‘并以此为依据,指出了麒麟区农村地区普惠金融的进一步发展方向在于坚持向农村地区提供适合农民基本需求的普惠金融服务、增强农村普惠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充分发挥政府在农村普惠金融建设中的作用。
并以此总结出我国应该建立一个有效的普惠金融体系框架,进而研究出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 普惠金融 农村金融体系 金融生态环境
I
Abstract
China has to improve the country's financial system, improve financial services as a strategic priority, \has been the country's entire financial system weaknesses, from our country to build and improve the overall financial system a serious constraint effect. Meanwhile, rural finance is the core of contemporary rural economy, building a sound and reasonable meaning of the rural financial system to further promote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mprove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promote social harmony and developmen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he current goal of building China's rural financial system is built in lin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agriculture and rural farmers' needs inclusive financial system.
As a starting point, the article studies the basic the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financial inclusion, including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rural financial inclusion, content and development of inclusive financ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in content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ural financial inclusion to include. Qilin District in rural areas, for example, the status of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 were analyzed inclusive finance, pointed out the existence of the financial needs of rural residen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inclusive financial Qilin District in rural areas have not been met, inclusive rur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sufficient financi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legal environment imperfect outstanding issues. And explores the deep-seated causes of these problems, including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lags behind, the long-term financial structure hinder urban and rural, rur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hemselves unsound and inappropriate government involvement. Then discusses the successful model abroad and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financial inclusion which summarizes the experience is worth learning 'and as a basis, pointed out the direction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inclusion in rural areas Qilin
II
District is committed to providing the basic needs of farmers in rural areas suitable for Pratt & Whitney financial services, enhance the capacit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Pratt & Whitney,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governmen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financial inclusion.
And thus summed up China should establish an effective framework for inclusive financial system, and then developed rural development model ofinclusive finance.
KeyWords:Inclusive finance
Rural Financial System III
Financial environment 目录
摘要 ................................................................................................................................................... I Abstract ............................................................................................................................................ II 第一章 绪论 ..................................................................................................................................... 1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1
(一)研究背景 ............................................................................................................... 1 (二)研究意义 ............................................................................................................... 2 三、国内外文献综述 ............................................................................................................... 2
(一)国外研究综述 ....................................................................................................... 2 (二)国内研究综述 ....................................................................................................... 4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 5
(一)研究内容 ............................................................................................................... 5 (二)研究方法: ........................................................................................................... 6
第二章 农村普惠金融的基本理论 ................................................................................................. 7
一、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的理论基础 ....................................................................................... 7
(一)金融发展理论 ....................................................................................................... 7 (二)农村金融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 9 (三)农村金融市场均衡理论 ....................................................................................... 9 二、普惠金融的理论渊源 ..................................................................................................... 11
(一)普惠金融的内涵 ................................................................................................. 11 (二)普惠金融的发展历程 ......................................................................................... 12 (三)农村普惠金融的主要内容 ................................................................................. 15 三、金融生态环境 ................................................................................................................. 18
(一)政府在农村普惠金融中的作用 ......................................................................... 19 (二)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的意义 ................................................................................. 19
第三章 麒麟区农村地区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的难点以及原因 ................................................... 24
一、麒麟区农村地区普惠金融的现状分析 ......................................................................... 24
(一)借贷需求占据主要地位 ..................................................................................... 24 (二)储蓄及其他需求增长迅速 ................................................................................. 25 二、麒麟区农村地区普惠金融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 25
(一)麒麟区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尚未得到充分满足 ............................................. 25 (二)麒麟区农村地区普惠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增强 ......................... 26 (三)麒麟区农村地区普惠金融生态环境仍需改善 ................................................. 27 二、麒麟区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发展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 ................................................. 28
(一)农村经济发展滞后 ............................................................................................. 28 (二)二元金融结构的长期阻碍 ................................................................................. 29 (三)麒麟区农村地区金融机构运行机制不健全 ..................................................... 30 (四)政府部门的不当参与 ......................................................................................... 31
第四章 国外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的经验 ....................................................................................... 32
一、孟加拉国——乡村银行模式 ......................................................................................... 32
(一)运行模式 ............................................................................................................. 32 (二)主要特点 ............................................................................................................. 33 二、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乡村信贷部模式 ................................................................. 34
IV
(一)运行模式 ............................................................................................................. 34 (二)主要特点 ............................................................................................................. 35 三、巴西——无网点银行模式 ............................................................................................. 35
(一)运行模式 ............................................................................................................. 35 (二)主要特点 ............................................................................................................. 37
第五章 构建麒麟区农村地区普惠性金融体系框架 ................................................................... 38
一、客户层面 ......................................................................................................................... 39
(一)明确目标服务对象 ............................................................................................. 39 (二)金融创新 ............................................................................................................. 39 (三)全方位的保障 ..................................................................................................... 39 (四)以满足农民基本需求为出发点 ......................................................................... 39 (五)降低农村金融服务成本 ..................................................................................... 40 (六)加快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 ............................................................................. 40 二、微观层面 ......................................................................................................................... 41
(一)金融可持续性 ..................................................................................................... 41 (二)金融机构的区位因素 ......................................................................................... 41 (三)加强不同种类金融机构间的分工与协作 ......................................................... 42 (四)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 ......................................................................................... 42 (五)开展无网点银行业务 ......................................................................................... 42 三、中观层面 ......................................................................................................................... 43
(一)金融基础设施 ..................................................................................................... 43 (二)信息基础设施、提高透明度 ............................................................................. 43 (三)技术培训及服务 ................................................................................................. 44 (四)网络和协会 ......................................................................................................... 44 四、宏观层面 ......................................................................................................................... 44
(一)政策环境 ............................................................................................................. 45 (二)政府部门积极的推动 ......................................................................................... 45 (三)增强麒麟区农村地区普惠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 45 (四)继续完善麒麟区农村地区金融生态环境 ......................................................... 46
第六章 结论 ................................................................................................................................... 48 参考文献......................................................................................................................................... 51 致谢 ................................................................................................................................................ 53
V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把健全国家整体金融体系、完善金融服务功能作为“十二五”期间金融改革与发展的战略重点,而农村金融一直是我国整个金融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对于我国整体金融体系的构建和完善起着严重的制约作用。同时,农村金融又是当代农村经济的核心,构建合理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对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推动社会和谐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3年党中央、国务院对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四化同步\的战略部署,按照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的工作目标,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政策扶持力度、科技驱动力度,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优越性,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大好形势。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也对农村金融改革予以特别关注,在其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一文中明确提出要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以县为单位建立社区银行,发展农村小型金融组织和小额信贷,健全农业保险制度,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因此,如何借鉴国际成功经验,建立符合我国农村经济特点和农民需求的农村普惠金融体系成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正是基于我国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和农村金融发展现状来探索适合我国现实国情的农村普惠金融发展道路。
1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我国当前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所带来的弊端越来越明显,研究完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有效途径显得十分必要与迫切。作为对目前金融体系的反思和补充,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构建农村普惠金融体系成为解决当前农村金融所存在的问题的关键,本文通过探讨普惠金融的内涵及其基本模式,在积极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和分析我国当前农村金融现状的基础上揭示普惠金融在农村金融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为中国农村金融改革和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
2、实践意义
第一,有利于在我国农村形成广覆盖,低成本,服务高效的现代农村普惠金融体系,更好地解决农村低收入群体尤其是偏远农村贫困者的金融服务获取困难问题,激发其参与经济活动的潜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第二,有利于树立新型普惠金融服务理念,使得金融服务提供者更加关注农村中低收入群体的金融服务,扩大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为农村低收入者和贫困群体提供一个良好的金融服务环境,促进以农为本的理念深入人心并贯彻到经济活动的过程中。
第三,切切实实为麒麟区农村地区出谋划策,切切实实的为麒麟区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在麒麟区农村地区发展良好的发展普惠金融的同时,也能相当大程度的为理论意义提供依据。
三、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国外对于农村金融制度改革的研究起步较早,自20世纪60年代就已把金融发展理论运用到农村金融领域。主要研究有:
在农村金融管理体制研究方面,主要集中在对政府与农村金融体系的关系及其干预方式和程度的研究上。强调政府应致力于建立一个有力的政策环境,减少对农村信贷的直接干预(Jacob Yaron等,1988);通过“金融约束”理论指出了
2
市场的不完善性以及政府干预农村金融发展的必要性,使得在实践中“不完全市场理论”一逐渐替代“农村金融市场论”而占主导地位(Hellman和Stieglitz, 1998 );在农村金融市场及其供求关系研究方面,主要是基于对需求追随模式和供给领先模式的分析,强调农村金融组织及相关服务的供给先于农村经济主体的需求(Hugh .T Patrick, 2002 );由于金融抑制的存在,使得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金融市场。(Shaw和Mckinnon, 1998 )
在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研究方面,国际上普遍认同的农村金融体系主要由政策性金融、合作金融和商业性金融三种形式构成,但许多的农户贷款都遭受正规信贷约束( Boucher, Gine, 2005 )。近年来,对于非正规金融组织的研究开始增多,研究表明,正规贷款和非正规贷款在农业发展中起着同等重要作用(Shahidur R.Khandker等,2004 ),微观金融的潜在客户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非正规金融组织(Kellees.Tsai ,2006) 。
国外对于“普惠金融”的研究源于20世纪80年代。研究背景为发展中国家以服务于贫困或低收入群体的小额信贷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普惠型金融体系的提出标志着享受金融服务作为社会个体的基本权利得到基本确立。联合国率先在宣传2005小额信贷年时广泛运用了这个词汇。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普惠金融理论逐渐形成了强调社会发展目标与机构财务的可持续性并重的制度主义学派和强调普惠型金融的扶贫目标和宗旨的福利主义两大学派。最新的实践主要是讨论如何提高普惠型小额信贷运作机制的效率。对此,国外学者主要对两方面进行了较充分的研究:一方面是原有开展小额信贷的非政府组织(NGO)如何转变为正规金融组织,从而确保机构的可持续发展(Jeffrey Poyo andRobin Young, 1999; Nimal A. Femando,2003 )。另一方面是正规金融机构开展小额信贷业务,存在许多优势(Liza Valenzuela, 2001)。作为制度主义普惠金融的倡导者,2004年12月世界银行扶贫协商小组(CGAP)在《建设普惠型金融体系一捐赠人小额信贷实践指导方针》中提出,一方面是强调普惠型金融体系要为所有人服务,包括穷人和微型企业;另一方面,要把小额信贷整合到金融体系当中,在法律政策和融资渠道上给予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国际普惠金融的发展出现了五大趋势,即服务对象的多元化,信贷管理方式的多样化,机构和服务内容的多元化,机构规模的扩大化和机构的商业化。
3
(二)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对农村金融体系的理论研究主要是对理论体系本身、运用现代金融理论分析我国农村金融现实问题进行讨论,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现实应用层面。主要研究有:在农村金融改革研究方面,从发展金融学的角度,指出政策性金融可持续发展必须实现六大协调均衡(白钦先,2000 );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范畴(周小川,2004);我国农村金融改革自由、开放的大方向己经确定,新型金融机构的股东组成上要进一步放开(茅于轼,2006);从农村金融改革的方向应该着眼于理解正式金融与非正式金融应有的地位,改革的方向应遵循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非均衡性、金融生态与金融资源配制的内在均衡逻辑(张杰,2005 ) ;长期形成并不断自我强化的利益体制是农村金融制度变迁路径依赖的根本原因(冉光和,2008。政府干预的方向与基础要以农村经济现状与制度结构的现实需求为基础(张杰,尚长风,2006);应根据区域经济差异有效的进行政府干预的制度安排(阮红新,2006)。应以普惠金融体系理念,促进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杜晓山,2005) 。
在农村金融市场及其供求关系研究方面,不同角度的研究表明,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上存在着严重的金融抑制(涂高文,2005;黄卫红,2006);根据中国农村金融需求的特征:典型的小农家族金融需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一个多层次、梯度化的农村金融制度(王芳,2005)。在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研究方面,有的学者提出建立“双重四元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构想(蔡则祥,2003)。有的认为应该从农户的金融服务需求,重构我国现代农村金融组织体系(顾海峰,2009)。
国内对普惠金融的研究相对较晚,2006年3月在北京亚洲小额信贷论坛上,焦谨璞正式提出了普惠型金融体系的概念,并构建了普惠金融的理论框架和构建普惠金融体系的重要性。几年来,许多专家学者一直专注于我国普惠金融的研究和实践。普惠型金融在促进就业、增加内需以及减少收入差距、城乡差距上都能起到重要作用。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中国应该加快普惠金融发展,走在普惠型金融的前列!ion。马洪范等从财政方面提出了构建普惠金融体系的建议。韩俊指出普惠型农村金融体系函待建立,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呼吁加快建设普惠型农村金融体系(韩俊,2009。杜晓山)研究了中国小额信贷的类型和实践中的具体操作,指出完善的普惠型金融体系除了强调微观金融机构治理机制的健全外,还
4
要求为微观金融服务提供者降低交易成本。在宏观层面上,普惠型金融体系要求建立适宜的法规和政策框架(杜晓山,2006; 2010)。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离不开各类金融机构的广泛参与。张海峰认为商业银行在参与普惠金融体系建设上须找准自身定位,选择合适途径,并注意控制风险(张海峰,2010)。
综上所述,国外对于农村金融制度改革的研究起步较早,宏观理论研究较深入,并形成了体系较完善的农村金融理论。国内对于农村金融改革问题的研究上虽已积累了大量文献,并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推广方面取得了许多突出成果,但是存在的问题和争论仍较多,农村金融改革问题的许多方面仍处于试点和摸索阶段。国内研究的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农村金融供求的研究中缺乏对影响市场供求及市场主体行为深层次因素的剖析,对农村金融竞争的特殊性及其规律缺乏有效分析;农村金融体系构建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关联尚未得到充分的说明;新农村普惠型金融体系结构及关系的探索还未充分展开;对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研究大多局限于金融机构视角和单一市场作用的发挥,对政府引导与市场作用相互协调机制重视不够等,如农村信贷的供给应如何保证公益性、政策性和商业性协调一致等问题。由此可见,关于新农村普惠型金融体系构建与完善的研究空间深邃,亟待进一步拓展与深入。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本文分为六个部分,主要内容分别如下:第一部分交待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然后给出本文的研究框架和所用的研究方法,最后提出了本文的创新之处。第二部分主要是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基本理论,包括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的理论基础,普惠金融的内涵和发展过程,分析了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主要内容,揭示了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的重要意义。第三部分分析了麒麟区农村地区普惠金融的建设的难点。第四部分分析了麒麟区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建设的一些策略。第五部分列举了国外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的几种典型模式,并由麒麟区农村地区的建设并总结了普惠金融的系统框架。在此基础之上,第六部分提出了促进我国农村普惠金融的进一步模式的研究。
5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综述法。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主要普惠金融在麒麟区农村地区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整理,主要为后文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2、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方法。本文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首先查阅大量的文献,对我国和国外的普惠金融现状有所了解,然后再根据普惠金融在麒麟区农村地区的发展现状的具体问题提出具体分析。
3、运用实证分析、系统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麒麟区农村的发展现状进行详细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并提出建议。
6
第二章 农村普惠金融的基本理论
一、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的理论基础 (一)金融发展理论
金融发展理论主要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和金融体系在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如何建立有效的金融体系以最大限度地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1、早期的金融发展理论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一些西方经济学家逐渐认识到金融发展滞后和金融体系效率低下是抑制经济发展的深层次原因,开始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格利(J. Gurley)和肖(E. Shaw)最早运用一般均衡分析的方法,在新古典经济学的框架范围之内研究了金融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他们通过建立一种由初始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逐步演进的金融发展模型,证明了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提高,金融在其发展中的作用逐渐增强。
帕特里克(H. T. Fatrick)在其于1966年发表的《欠发达国家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一书中提出了研究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两种方法:需求带动和供给引导。分别从金融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探讨了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提出在欠发达国家应该采用金融优先发展的货币供给带动政策。
戈德史密斯在《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中提出的金融结构理论奠定了金融发展理论的基础。他认为金融发展的实质就是金融结构的变化,并且提出了金融相关比率(FIR)这一衡量金融结构的主要指标。
FIR=Ft/Wt
其中,Ft为金融活动量,代表金融资产总额;Wt为经济总量,代表总国民财富。戈德史密斯通过对16个国家的FIR值进行比较研究和分析,得出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相关比率由逐渐上升的趋势,说明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变得越来
7
越重要。
2、金融发展理论的形成
1973年麦金农和肖通过研究金融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分别提出了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沦,标志着金融发展理论的正式形成。
金融抑制理论认为,由于发展中国家对金融活动的大量约束和限制,使得其利率和汇率不能真实反应国内资金和外汇的供求情况,降低了国内有限资金的使用效率,也影响了金融机构吸收国内居民的储蓄能力,减少了资金供给,导致国内经济发展缓慢。
肖的金融深化理论认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一方面,完善的金融体系能够将储蓄有效地转化为生产性投资,促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经济增长通过国民收入的提高和经济主体对金融服务需求的增加来刺激金融发展,形成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良胜循环。
麦金农和肖的研究表明合理的改革金融体系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为了更好的解释这一现象,麦金农提出了一个经过修正的哈罗德—多马模型,麦金农舍弃了边际储蓄倾向为常数这一假设。他认为在经济增长中,资产组合效应会对储蓄产生影响,因而边际储蓄倾向是可变的,是经济增长率的函数。同时,储蓄还受到持有货币的实际收益率等其他许多因素的影响。通过对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的修正,麦金农指出,要解除金融抑制,既可以通过提高储蓄倾向增加储蓄,进而扩大投资,促进经济增长,又可以通过经济的增长进一步增加储蓄。因此,进行金融改革,解除金融抑制,是实现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良胜循环的关键。
3、金融发展理论的最新发展
斯蒂格利茨分析了金融市场中市场失灵的原因,指出政府应当对金融市场采取间接监管机制,并根据一定的原则确立合理的监管范围和监管标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金融约束理论。
金融约束理论是指政府可以通过实施一系列金融约束政策,促进金融行业健康快速发展,从而推动经济增长。金融约束理论的核心内容是政府部门通过实施金融政策、提供激励机制进而实现在防止金融压抑的同时促使银行主动规避风险。所实施的金融政策包括控制利率、市场准入,甚至是管制直接竞争等,以解
8
决金融市场中存在的市场失灵问题,同时可以调动各个部门生产、投资和储蓄的积极性,从而促进金融深化和经济发展。
(二)农村金融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农村金融不完全竞争市场论认为农村金融市场不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尤其是贷款一方(金融机构)对借款人的情况根本无法充分掌握(不完全信息),如果完全依靠市场机制就可能无法培育出一个社会所需的农村金融市场,因此有必要采用诸如政府适当介入以及借款人的组织化等非市场要素。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认为,尽管农村金融市场可能存在的市场缺陷要求政府和提供服务的机构介入其中,但任何形式的介入,必须具有完善的体制结构才可能有效地克服由于市场缺陷所带来的问题。因此,对发展中国家农村金融市场的非市场因素介入,首先应该关注改革和完善农村金融机构,排除阻碍农村金融市场有效运行的障碍。这包括消除获得政府优惠贷款的垄断局面,逐步取消补贴使优惠贷款集中面向小农户,以及放开利率使农村金融机构可以完全补偿成本。尽管外部资金对于改革全融机构并帮助其起步是必需的,但政府和提供贷款的单位所提供的资金首先应用于机构建设的目的,包括培训管理人员、监督人员和贷款人员,以及建立完善的会计、审计和管理信息系统等。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强调,借款人的组织化等非市场因素对解决农村金融问题是相当重要的。尽管在正规金融的信贷中,银行由于无法完全控制借款者行为而面临着道德风险问题,但是在小组贷款下,同样类型的借款者聚集到一起,同一个小组中的成员相互监督却可以约束个人从事风险性大的项目,从而有助于解决道德风险问题。
(三)农村金融市场均衡理论
制度经济学认为,正常金融市场中金融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应该如图所示:
9
图2.1 正常金融市场中的供给和需求
坐标横轴代表金融服务,纵轴代表金融服务的价格,市场中存在着正常的金融服务需求曲线D和供给曲线C。二者相交于B点,表示此时金融市场实现均衡,金融服务的供给正好等于需求。在这一点,金融服务的供给者以P1的价格提供S1数量的金融服务。
但是在农村金融市场中,情况发生了变化,如图2.2所示:
图2.2 农村金融市场中的供给与需求
10
在农村金融中存在着正常的需求曲线D,但是由于农村金融市场中信用和担保的缺失等原因,导致其产生了不正常的供给曲线S,它的最下端为A点,此时金融服务的价格为P2,也就是说,只有当金融服务的价格高于P2的时候,农村金融市场中才会产生供给。但是由于P2过高,使得供给曲线S和需求曲线D没有交点,说明在农村金融市场中,过高的供给价格超出了需求者愿意接受的范围,限制了农村金融需求的满足。如果不采取一定措施,这个市场是无法稳定存在的。
要改变这种情况,有两种办法可以采用:一是使需求曲线D向右上方移动,二是使供给曲线向左下方移动,使两者产生交点,实现农村金融市场的供求均衡。但是由于农村金融市场中的需求情况大致是平稳的,不会产生比较大的变化,因此只能采取适当的手段降低农村金融市场中服务供给价格,使供给曲线S向左下方移动至S’位置和需求曲线相交于B’点,使农村金融市场实现均衡。此时,农村金融市场中的供给者以P3的价格提供了S2数量的金融服务,需求者则以可接受的价格得到了自己所需要的金融服务。
二、普惠金融的理论渊源 (一)普惠金融的内涵
普惠金融的基本含义是“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工,其内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普惠金融首先是理念的创新,传统金融理论认为,低收入者是没有信誉的,因此也不能享受到金融服务,但是在普惠金融理沦认为享受金融服务的权利是人权的一部分,每个人都应该有获得金融服务的权利。只有每个人都拥有获得金融服务的机会,才能让所有人都有机会参与经济的发展,才能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
普惠金融的目标客户是被传统金融排除在外的人群,在传统的金融体系下,一部分人(如低收入者)由于价格或地域等原因而无法享受到金融服务,普惠金融的主要任务就是为传统金融机构服务不到的低端客户甚至是贫困群体提供享受金融服务的机会。
普惠金融能够以较低的价格提供金融服务,降低了金融服务的门槛,从而将那些因价格原因而被排除在传统金融服务之外的低收入人群纳入金融服务的范
11
围之内。但是普惠金融并不是救济和施舍,不是单纯的为了将资金转移到低收入人群手中,而是要让所有人都得到金融服务的实惠,要强调可持续性,所以普惠金融是以较低的价格而不是免费提供金融服务。
总的来说,普惠金融可以理解为这样一种状态:“有真实需求的人能够以合理可接受的价格,方便及时并且有尊严的获取全面高质量的金融服务”。普惠金融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例如扩展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和便捷性等,几乎涉及到金融服务的各个方面。
产品 支付(ATM/信用卡、电子支付) 储蓄(储蓄账户、现特征 可负担性(成本、最小需求、费用) 渠道 服务网点(金融机构网点、代理商、自助服务便捷性(完成交易所终端) 金融基础设施(支付金账户、养老金账户等) 需的时间、所需的材料) 保险(生命、健康、财产等) 信用(个人信用、消费信用、信用卡、教育贷款等) 服务质量(客户保结算体系、信用报告) 护、信息披露、风险控制) 机构(银行、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等) 客户(所有具有金融服务需求的人) 图2.3 普惠金融所涉及的主要方面
(二)普惠金融的发展历程
虽然普惠金融理论的提出只有短短不到十年的时间,但是普惠金融的理念并不是一个新生事物。早在十五世纪,意大利的修道士就开展信贷业务,用以抑制社会的高利贷利率。十八世纪二十年代,爱尔兰“贷款基金”诞生,它利用募捐得到的财物,向贫困农户提供无抵押的零息小额贷款,在其鼎盛时期,每年大约为百分之二十左右的爱尔兰家庭提供贷款。十九世纪中期,德国成立“储蓄信贷合作社”,坚持自助原则,联合社员反抗高利贷盘剥。这些都是普惠金融理论的早期萌芽,这个期间,普惠金融理论还处于零散的,无序的发展状态。普惠金融
12
理论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并且随着认识的逐步深入,普惠金融理论经历了小额信贷、微型金融、普惠金融三个主要阶段。如图所示:
图2.4 普惠金融理论发展示意图
1、小额信贷阶段
小额信贷是一种以城乡低收入阶层为服务对象的小规模的金融服务方式,初始目的是消除贫困和发展农业生产,贷款的金额一般为to万元以下,}ooo元以上,债务人不需要提供抵押品或第三方担保而仅凭自己的信誉就能取得贷款,并以贷款人信用程度作为还款保证。小额信贷的核心技术是在没有抵押条件下为社会金字塔底层群体提供可持续的金融服务。由于这种贷款方式风险较大,一般要对贷款方的经济效益、经营管理水平、发展前景等情况进行详细的考察,以降低风险。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小额信贷最早出现于孟加拉国、巴西等国家,初始目的是消除贫困和发展农业生产,最初实行小组贷款模式,小组成员之间负有连带担保责任。如穆罕默德·尤努斯教授在孟加拉国开展的小额信贷扶贫实验和其创建的孟加拉乡村银行,其资金主要用于农业生产和技术的改造,贷款的发放对象主要是男性、贷款发放一般是低息、无息、资金来源是政府的补贴或各种公基金。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小额信贷项目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发展,打破了传
13
统意义上扶贫融资的概念,试图在机构的可持续性和信贷的优惠性之间取得平衡。首先,前期运作良好的扶贫项目显示出穷人的还贷信誉比那些比较富裕且从商业银行贷款的人更好一些,如孟加拉乡村银行的还款率达到了98. 89%。其次,许多实践表明,贫困人口愿意也有能力负担小额信贷机构征收的较低的用以弥补其运营成本的利率。这样,小额信贷机构就有可能实现盈亏平衡,更进一步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向更多贫困人口提供服务。
2、微型金融阶段
微型金融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小额信贷的不断发展并取得巨大成功,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认识到金融服务在消除贫困和促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且认为单一的提供贷款是远远不够的,贫困人群和低收入阶层也需要全面的、多层次的金融服务,微型金融就是在此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微型金融作为专门针对贫困者、低收入阶层和中小企业而建立的金融服务体系,其服务对象是无法获得正式金融机构服务的低收入群体,包括了贫困人群和一些经济上脆弱的非穷人。他们一般有持续的、规则的收入和较好的偿付能力,极度贫困且无收入来源的穷人与无家可归的穷人则不在微型金融的服务范围内。其服务内容也从单纯的提供贷款扩展到借贷、储蓄、保险以及转账等在内的多元化的金融服务。
微型金融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开始发展并逐渐兴起,成为这些国家传统正规金融体系以外的有益补充,到2005年为止,己经有将近一百三十个国家开展了微型金融业务,提供微型金融服务的机构也从1997年的618个增长到2005年的3133个,受益人口从1350万上升到11330万。微型金融的发展显著的提高了这些发展中国家金融服务的覆盖率,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3、普惠金融阶段
微型金融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功,也证明了贫困人口和低收入阶层作为金融服务客户的可行性。但是随着微型金融进一步的深入发展,一些弊端逐步的显露出来,特别是微型金融发展中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那就是微型金融机构发展的可持续性、服务的覆盖面和产生的福利效果三者之间的协调关系问题。微型金融的发展也因此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约束和限制,主要面临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增加面向大众的高质量金融服务,二是逐渐向更贫困的居民
14
普及金融服务,三是降低客户及金融服务提供者的成本。
要解决上述问题,就必须将微型金融真正融入到国家的金融体系中去,形成一系列完善的面向低收入者和贫困人群的金融服务机制和相关配套服务设施,构建真正的普惠金融体系。因此,自200年起,人们开始使用普惠金融取代微型金融的概念,普惠金融要实现的目的就是与更加广泛的金融体系相融合,从而以更低的成本向更广泛的群体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使社会的所有成员都能平等的分享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的益处,实现从分散的微型金融机构向建立包容性的普惠金融体系转变。普惠金融不仅包含了微型金融所提供的各种金融服务,还涵盖了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相关配套服务发展等微型金融未涉及到的领域,并且具有至大的福利性。
2005年普惠金融理论开始出现,很快就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认同并迅速发展,到2010年底,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都已经有了普惠金融的发展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进一步扩展了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和人群。
(三)农村普惠金融的主要内容
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是将以农村低收入阶层为主的目标客户有机的溶入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形成完整的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农村普惠金融的主要内容如图所示:
15
图2.5 农村普惠金融的主要内容
金融服务的需求者:农村普惠金融的客户层面包括农村贫困人群和低收入者及其所需的金融服务。作为农村普惠金融体系的核心,他们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情况直接决定着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各个层次的活动。
农村贫困人群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很大程度上是由其支出决定的,一般来说,农村贫困人群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支出:
1、购买食品及日常生活支出。购买食品以维持自身生存是农村贫困人群最主要的支出之一,根据恩格尔定律,越是贫困的人群其食物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越大。Baner jee和Duflo对13个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人口进行调查发现,农村地区贫困人群的食物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大概为56%-78%。
2、投资支出。这里所说的投资既包括对商业、土地及家庭资产的投资,还包括用于改善个人生活质量的投资及对未来的投资(如教育等)。
3、应急支出。主要是指在应对意料之外的突发事件如:生病或受伤、失业、被盗等情况时所需的支出,此类的意料外应急支出会加剧农村低收入人群的经济
16
紧张状况。
为满足上述支出要求,农村贫困人群大致需要以下金融服务:
1、对贷款的需求。农村贫困人群自身资金的匾乏导致其时常会面临贷款需求,并且其经济特征决定了他们的贷款需求以小额为主,单个居民或家庭的贷款需求相对较小。
2、对储蓄的需求。农村贫困人群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使得其需要进行一定的储蓄以应对未来需要。农村贫困人群所希望的储蓄应该是安全、低成本并且能够保值的。
3、对转账/支付服务的需求。农村贫困人群有时也会具有转账/支付服务的需求,特别是汇款的需求,许多贫困家庭需要依靠其在外打工成员的汇款生存,此时这项服务对于农村贫困人群的意义就更为重要。
4、对保险的需求。为了应对突发事件,农村贫困人群通常会需要一些保险服务,让原本由个人承担的不确定事件所带来的支出由众多贫困者分摊,可以降低农村贫困人群的脆弱性,提高他们的风险承受能力。
金融服务的提供者:农村普惠金融的微观层面主要是指金融服务的提供者,作为农村普惠金融体系的支柱,它直接向农村贫困人口和低收入者提供服务。微观层面的金融服务提供者包括从民间借贷到商业银行以及他们之间的各种类型的金融服务提供商。
在农村普惠金融体系中,需要农村普惠金融机构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以满足贫困人群的不同需求,这个任务是任何金融机构都不能独立完成的,需要多个不同机构的共同参与。农村普惠金融体系中的服务提供者主要可以分为四个大的类别:
1、银行类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商业银行、邮政储蓄、村镇银行等。由于历史及认识误区等原因,传统的银行类金融机构通常不愿向农村低收入人群提供金融服务,但是随着其逐渐认识到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所具有的广阔市场前景,越来越多的银行类金融机构开始进入这个市场,开展面向农村低收入者的普惠金融服务。尤其是那些受到政府扶贫政策引导或具有某些特定社会目标的银行,更是在发展农村普惠金融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非银行金融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是一个极为宽泛的概念,这里所指的
17
主要是从事农村普惠金融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小额抵押贷款公司、消费者信贷协会、小额保险公司等。目前,这种形式的普惠金融组织在全球己经有超过两百家,其中很多是有农村普惠金融或其他社会发展项目演变而来的。从法律和监管的角度考虑,它们也都属于正规金融机构的范畴,并且非银行形式的农村普惠金融机构更容易获得政府和监管部门的允许。
但是同时,相对于银行类金融机构而言,非银行金融机构所受到的监管和限制也更为严格,对其产品和服务范围都有明确规定,并且大部分非银行金融机构都不允许吸收储蓄,只能依靠再贷款和补贴进行融资活动。
3、非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特别是非政府农村普惠金融组织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正规金融机构不能有效地为农村低收入者提供服务的空白,是现代农村普惠金融发展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政府组织往往具有社会公益性质,其提供的农村普惠金融服务也大多带有明显的福利性,使用的资金也主要来自捐赠者的捐献。目前,许多非政府的农村普惠金融组织已经开始出现商业化的趋势,试图摆脱依赖于捐赠者的情况,寻求发展的可持续性。
4、合作性金融机构。合作性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农村信用合作社、信贷联盟和资金互助组等,通常应该是非营利性的合作组织,一般是由具有一些共性(如居住地点等)的成员自愿组成。
合作性金融机构提供服务的对象仅限于组织成员内部,不对非成员提供服务,具有很大的封闭性,提供的服务包括储蓄、信贷、保险及资金转账等,其经营所得收益在扣除运营成本之后由所有成员分享,形式包括提高存款利息、降低贷款利率以及现金分红等。
三、金融生态环境
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中观层面主要是指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环境,包括基础性的金融服务设施和一系列金融相关服务,涵盖了大部分的金融服务相关者和及其活动。主要作用是降低金融服务的交易成本、扩大金融服务规模和提高服务质量。完善的金融基础服务设施和其他相关服务提供者的支持是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的必要条件之一。
18
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的生态环境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相关金融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方便资金在农村普惠金融机构之间流动进而实现安全、便捷交易的设施和机制,包括农村支付体系、信用体系和信息系统,这些可以有效降低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的交易成本。
二是为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服务的相关机构组织和其服务,包括信用评级组织、担保组织、资产评估机构及审计机构等。这些机构及其提供的服务可以为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包括提高运行效率和信息透明度,规范其运行,保障农村普惠金融机构健康发展。
三是行业内部的行业协会组织和合作机构等。它们促进了农村普惠金融服务提供者之间的联系,给金融服务提供者的分支机构(或会员)提供了一个沟通平台并为其提供支持。农村普惠金融机构可以通过行业协会组织进行信息的沟通和共享,协商进行合作业务,另外行业协会还可以为农村普惠金融机构提供员工培训等服务以及通过金融机构集体的力量来提高自身经营的透明度,开发新技术和管理技能以及呼吁政策改变等。
(一)政府在农村普惠金融中的作用
中央银行、财政部、监管部门和其他相关政府机构是农村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主要的宏观层面的参与者。政府在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中最重要的作用应该是支持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为低收入者提供金融服务,为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适宜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良好环境应该包括这几个方面:一是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为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提供法律保障。二是相应的扶持政策,包括使用则-政、税收以及补贴等政策手段促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三是合理的监管机制,通过科学有效的监管措施确保农村普惠金融健康发展。
(二)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的意义
低收入人群普遍集中于农村地区,他们由于种种原因被排除在金融服务之外,使农村成为金融服务的薄弱地区,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可以将广大农村地区的低收入人群纳入到金融服务的范围中来,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与此同时,
19
农村贫困人口使用普惠金融所提供的金融服务不仅用来进行生产性投资,还可以用于健康、教育以及家庭的其他紧急需要,发展农村普惠金融还具有更加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
1、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金融作为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构建完善的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对于推动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金融发展理论认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金融抑制”问题,金融产业的发展滞后和金融体系的不健全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进程,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有利于解除金融抑制,促进金融发展和经济可持续增长。
为了说明农村普惠金融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我们首先假设外部环境不对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产生影响,二者之间的关系完全是其自身发展和相互作用的结果,这样我们就可以将金融与经济之间的一般作用原理引入到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中来。
2、消除贫困
世界上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贫困人口分布于农村特别是偏远农村地区,资金的缺乏使他们无力发展生产,摆脱贫困。如图所示,贫困人群被认为无法负担金融服务,所以受到金融机构的排除,金融服务的缺失又使得贫困人群难以应对风险或抓住投资机会而变得更加贫困,从而形成贫困的恶性循环。而普惠金融服务的主要目标客户就是低收入人群和贫困人口,通过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向他们提供金融服务,能够使贫困者进行部分生产性投资,增加其多元化的收入来源,这是帮助他们摆脱贫困的基本途径。
20
贫困、更加贫困更加难以应付风险或者抓住投资机会被认为无法负担金融服务受到金融机构排斥
图2.7 贫困的恶性循环
农村普惠金融对于减少贫困的主要作用在于帮助贫困者克服了金融信贷约束,并对其资产进行管理。农村普惠金融服务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消费和家庭的风险管理,二是生产和投资。这些金融服务对贫困者可以起到双重作用,既在贫困家庭面临收入波动时稳定其消费,又能增强其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
农村普惠金融主要通过三种途径来缓解贫困:一是促进投资,农村普惠金融服务可以增加贫困者的购买力,使其有能力摆脱当前经济状况的束缚;二是提高效率,农村普惠金融服务可以使贫困者以更积极的态度从事经济活动,以更有效率的方式参与到经济发展中来;三是避免收入波动,农村普惠金融服务可以通过预防意外事件来减少家庭的风险并平滑其消费,具体表现为在缺乏现金时通过贷款可以避免贫困者卖掉生产性资产,从而增加穷人的经济安全。此外,通过农村
21
普惠金融服务提供的机会,家庭成员还可能提高自尊心、社会地位以及实现自我激励。
世界银行在世纪初对孟加拉国的普惠金融项目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发现通过普惠金融的发展,每年有5%的客户能够脱离贫困,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家庭能够保持这些财富,并逐渐在乡村经济中产生溢出效应。在项目中,一般的项目参与者,甚至是非项目参与者的收入多有所增加,其中一个项目甚至影响到了整个村庄的工资率。对孟加拉国农村发展委员会的一项详细评估表明,参与普惠金融项目韶过四年以上的成员其家庭支出平均增加了28%,资产增加了112%。
3、促进社会公平
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的直接目的就是使农村地区的贫困人口获得平等的享受金融服务的权力,在此基础之上,可以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育公平。农村的教育状况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农村教育发展滞后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贫困。一方面,贫困使得低收入家庭无力承担儿童的教育支出,另一方面,贫困有可能会导致一部分儿童过早的从事生产劳动,失去受教育的机会,从而导致农村儿童辍学率偏高。当低收入者得到普惠金融服务从而获得资金流入时,很大部分人会选择投资于子女的教育。研究表明,来自那些获得金融服务的客户家庭的孩子更有可能接受学校的教育并且获得更长的学习时间。同时,一些农村普惠金融项目还专门提供用于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可以改善农村的教育条件,使农村儿童受到更好的教育。
在孟加拉国的一项纵向研究表明,普惠金融客户家庭中11-14岁年龄段中具有读、写、算数基础能力的孩子从项目开始之初的12%增加至24%,而非成员家庭则仅增加至14%。在印度,贫困家庭的孩子中11岁至17岁入学率为55%,而通过印度自我就业妇女协会银行的贷款资助,其中等教育入学率有了显著提升,一度攀升至70%。
医疗公平。疾病是农村贫困家庭最严重的危机之一,因生病而无法工作导致失去收入以及相关的医疗支出会耗尽贫困家庭的收入和储蓄,导致贫困家庭变卖资产和陷入负债。与没有享受到服务的家庭相比较而言,享受到普惠金融服务的家庭表现出更高的营养水平、更好的保健措施和更佳的健康状况。因为普惠金融
22
服务所带来的收入通常会带来更好的生活条件和疾病预防,也可以使客户迅速的应对健康问题,不至于使状况恶化。伴随着普惠金融服务,一些普惠金融机构也提供一部分健康教育,通常以短期、简单的预防性保健信息的形式,内容包括免疫、饮水安全、新生儿保健等。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村地区医疗公平的实现。
提高妇女权益。普惠金融服务,尤其是小额信贷项目,通常以妇女为目标客户。使其获取金融服务的同时还能够赋予妇女权利,是她们更加自信和果断,从而有可能参加家庭和社区的决策,更有能力面对社会的性别不公平现象。
23
第三章 麒麟区农村地区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的难点以及原因
目前,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仍然是我国金融体系中的薄弱环节,还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本章主要以麒麟区农村地区为例主要阐述了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深入分析了其原因。
一、麒麟区农村地区普惠金融的现状分析 (一)借贷需求占据主要地位
麒麟区农村地区居民当前的主要金融需求是借贷方面的需求,主要是由农村居民的收入和支出情况决定的,农村居民对普惠金融服务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自身收入和支出情况的影响,从2006-2013年的数据来看,农村居民的年人均收入呈逐年递增趋势,从3146.21提高到3119.51,年均增长率为13.69%,其中低收入家庭的年人均收入从1 573.40元提高到3566.19元,年均增长12.04%。
而同期麒麟区农村地区居民的年人均支出从2006年的3021.99元增加到2013年的6991.79元,年均增长12. 71%,农村低收入家庭的年人均支出从2006年的1803.31增加到4393.76元,年均增民13.56%。与前人均收入情祝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就整体平均而言,农村居民的人均支出少于人均收入,但是相差不大,人均结余很少,一旦遇到大额或紧急支出,便会产生借贷的需求。就农村低收入居民而言,其人均支出更是要超过人均收入,并且二者之间的差距还在呈继续增大的趋势,甚至要靠借贷来维持其日常生活。
从收支情况来看,我国农村居民应该存在着比较强的借贷需求,特别是农村低收入居民,可能会具有十分强烈的借贷需求。据银监会统计,至2013年末,麒麟区农村地区居民约23万户,其中有贷款需求的农户约有12万户,充分说明了当前麒麟区农村地区居民借贷需求居于主要地位。
24
(二)储蓄及其他需求增长迅速
除借贷需求以外,麒麟区农村地区居民的储蓄及其他需求也迅速增长,截至2013年末,我国农户储蓄余额由2006年的18177.68亿元增加至419277.61亿元,人均储蓄余额由2006年的2363.81元增加至2013年的6911.31元,增长十分明显。随着麒麟区农村地区居民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农村居民对于转账和汇款的需求日益增长,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2013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3年度麒麟区农村地区居民总量为23万人,外出农民工月人均工资为1690元。外出务工农民数量和收入的增长导致农村居民对于转账汇款的需求增长迅速,在农村居民的金融需求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此外,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居民的保险需求也逐渐增加,投保积极性明显提高。麒麟区农村地区居民占总人口的比重高达60%以上,存在着巨大的保险需求人群,农村居民的保险需求主要有两类,一是为防范农业生产所面临的自然和市场风险的农业保险,二是防范由于农村地区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所带来的养老、医疗等方面的保险需求。
二、麒麟区农村地区普惠金融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麒麟区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尚未得到充分满足
当前麒麟区农村地区居民的金融需求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麒麟区农村地区居民的借贷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农村金融机构出于控制风险的目的,对于贷款的发放比较谨慎,审批环节较多,时间比较长,手续复杂,并且需要相当数量的申请材料,大部分农民受教育程度比较低,难以理解和掌握复杂的贷款程序,大大影响了贷款的及时性和农民贷款的积极性。
至2010年末,全国获得贷款的农户数量为73723626户,相对于大约1.2亿有贷款需求的农户来说还有较大缺口,我国农村居民的信贷需求并没有充分得到满足。在麒麟区农村地区,当前农村居民的首选是向亲友借款,调查结果显示:
25
“有76%的受访农民向亲友借过钱,仍然是麒麟区农村地区居民取得借贷资金的主要来源。其次是向银行或农村信用社贷款,二者合计有大概有47%的受访农民从中得到过贷款。仅仅有9%的人得到过带有扶贫性质的政策性贷款(如小额信贷等)”。从中可以看出,麒麟区农村地区居民的信贷需求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
2、农业保险的发展尚不能满足农民需求。近年来麒麟区农村地区农业保险发展迅速,但是当前麒麟区农村地区保险的规模与麒麟区农村地区经济和农村居民对农业保险的需求还不相称,还不能满足麒麟区农村地区居民的需求。2010年,麒麟区农村地区保险保费收入仅为28.6万元,仅能提供143万元的风险保障,相对于2010年36933亿元的农业总产值来说,其保障水平还明显偏低。
3、麒麟区农村地区金融机构覆盖不全面。截至2010年11月末,全国有30个省份实现了金融服务的全面覆盖,有10个省份实现了乡镇金融机构全面覆盖,但是仍然有金融服务空白乡镇2104个,此外还有三千多个乡镇只有一个金融服务网点。类似于麒麟区这样只有一个金融服务点的农村地区居民即使有贷款需求,也很难得到满足。
(二)麒麟区农村地区普惠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增强
近几年来,麒麟区农村地区普惠金融机构发展迅速,但是其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不够,有待于进一步增强,具体表现为:
1、风险承受能力不足。相对传统金融服务而言,金融服务的提供者为农村地区的低收入者提供普惠金融服务要承担更大的风险,因为农村普惠金融的目标客户是农村地区的低收入人群甚至是贫困人群,其本身无法提供金融服务提供者所要求的抵押品,并且也没有其他人为其提供担保,金融服务提供者在无担保或抵押的情况下提供金融服务大大提高了其所承担的风险,当前麒麟区农村地区普惠金融机构的风险承受能力还比较弱。
一是信用合作社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规模都比较小,注册资本较低,其中农村商业银行的最低注册资本要求最高,为5000万元,一般的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的最低注册资本要求只有100万元,农村资金互助社甚至只需要10万元的注册资金,较小的规模虽然增强了其开展业务的灵活性,可是也大大降低了其
26
吸收和化解风险的能力。
二是麒麟区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较低,存款准备金是金融机构控制和抵御风险的重要工具,存款准备金率的高低对于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承受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出于政策上的优惠,中国人民银行对于农村金融机构实行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一般低于大型商业银行6个百分点,在促进了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同时也降低了其风险承受能力。
三是资本充足率较低,资本充足率是衡量金融机构风险承受能力的又一个重要指标,同时也是监管部门监控金融机构风险情况的主要监控对象。目前,麒麟区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平均水平在6%到8%之间,低于银监会规定的最标准。
2、不良贷款率较高。不良贷款是影响农村金融机构财务状况的重要因素,而良好的农村金融机构的财务状况是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所以不良贷款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虽然近年来麒麟区农村地区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有所下降,但总体不良贷款比例仍然较高。
3、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是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内在保障,随着农村金融改革的不断推进,农村金融机构一也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但由于目前麒麟区农村地区各金融机构定位尚未十分明确,其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的问题仍较为突出:一是麒麟区农村地区信用社的省级联社及其派出机构与基层信用社之间的权责关系不明确,基本上变成了行政性的上下级关系,县级联社作为一级法人的自主权受到很大限制。二是麒麟区农村地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目前还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整体的法人治理结构仍待完善,其分支机构经营机制的建立健全仍需一段时间。
(三)麒麟区农村地区普惠金融生态环境仍需改善
当前麒麟区农村地区地区金融生态环境仍然相对较差,突出表现为金融基础设施薄弱,资产评估、征信登记等金融中介机构缺乏,金融知识普及相对滞后,广大农民对金融的认识和自身金融意识还比较薄弱。
一是麒麟区农村地区的支付体系、信用体系和信息系统等金融基础设施还很不完善,存在着诸如设备短缺、渠道不畅、利用率低等问题,导致农村地区资金
27
流动困难;信用环境较差,农村居民信用资料短缺;市场信息严重缺乏,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十分明显,严重制约了麒麟区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发展。
二是麒麟区农村地区金融中介机构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由于麒麟区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金融服务需求相对分散,余融中介机构在麒麟区农村地区开展评估、担保、信用评级等的成本较大,加大了在麒麟区农村地区开展金融中介业务的难度,导致麒麟区农村地区金融中介机构发展滞后,难以为麒麟区农村地区金融发展提供所需的相关服务支持。
三是作为麒麟区农村地区金融需求主体的农户缺乏必要的金融知识,农村地区金融教育发展的相对落后导致农村居民对基本的金融知识了解有限,大部分农村居民只知道基本的存贷款等传统业务,而对于金融服务的种类、期限、利率等很少关心,对新型金融产品和服务基本没有了解,也很少使用银行卡和自动柜员机等新型金融设施。另外,麒麟区农村地区居民的金融观念普遍比较淡薄,风险防范意识较差,不注意维护自己的信用状况,加大了麒麟区农村地区居民获取金融服务的难度。
二、麒麟区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发展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 (一)农村经济发展滞后
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的现状是麒麟区农村地区金融服务落后的根本原因,农村金融作为麒麟区农村地区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发展必然会受到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约束和限制,不可能脱离麒麟区农村地区经济的实际发展现状。虽然近年来麒麟区农村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是麒麟区农村地区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还远远落后于城市地区,麒麟区农村地区人均GDP还不到麒麟区整体人均GDP水平的一半,导致麒麟区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水平远远落后于城市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缺陷导致了麒麟区农村地区金融发展中的种种问题。
1、麒麟区农村地区农业生产的风险水平要明显高于其他产业。农业生产的风险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由于自然因素造成的农产品产量的波动,由于农业生产周期时间长,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容易受到气候、病虫害等因素的影响,其产量十分的不稳定。二是由于市场原因造成的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农产品的需
28
求弹性很小,因此农产品价格受产量的影响很大,并且农民在进行农业生产之前很难预料到农产品价格的变化情况,生产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进一步加大农产品价格的波动程度。农业生产较高的风险水平使得农村居民无法获得稳定的预期收入,限制了其偿还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
2、麒麟区农村地区经济单位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目前麒麟区农村地区的经济单位以家庭为主,数量巨大但是个体规模很小,单个家庭的资产规模和收入水平都不高,经济情况十分脆弱。2013年麒麟区农村地区居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截至2010年末人均储蓄余额为8l66元,而同期麒麟区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人均储蓄余额为45609元,差距十分明显。
3、麒麟区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中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严重。麒麟区农村地区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一个显著特点是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由于麒麟区农村地区居民居住分散等原因,在麒麟区农村地区收集农民的信用和其他信息并建立相关档案十分困难,导致麒麟区农村地区金融机构难以获取有关农村居民的信用及其他信息,由于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存在,金融服务的提供者无法了解农村居民的贷款风险、还款能力、还款意愿等信息,也就无法判断是否应该向需求者提供服务,加大了麒麟区农村地区居民获取金融服务的难度。
(二)二元金融结构的长期阻碍
城乡二元金融结构是麒麟区农村地区当前金融体系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下的具体表现形式。在长期以来,麒麟区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分别实行不同的金融发展模式:在城市地区以大型商业银行为核心,由包括股份制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在内的正规金融机构向城镇居民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而在农村地区,则以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为主,以吸纳农村闲散资金为主要目的,主要向农村居民提供储蓄和存款服务。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一直是麒麟区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由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衍生而出的城乡二元金融结构同样长期阻碍了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是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中各种问题的历史根源。
长期的城乡二元金融结构导致了麒麟区农村地区金融资源的大量外流,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在农村地区吸纳的大量资金被输送到城镇地区和非农业部门
29
中去,只有很少一部分被投入到农村和农业生产部门。造成了麒麟区农村地区信贷资金的严重短缺,麒麟区农村地区居民的信贷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城乡二元金融结构还造成麒麟区农村地区金融基础设施和服务的长期落后,由于城乡二元金融结构的存在,麒麟区长期忽视农村地区金融生态发展。一是忽视麒麟区农村地区相关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服务的提供,是造成目前农村地区支付体系、信用体系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和信用评级、抵押担保等服务缺失的重要原因。二是忽视了麒麟区农村地区相关金融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导致了麒麟区农村地区金融发展至今没有专门的法律规范。
(三)麒麟区农村地区金融机构运行机制不健全
麒麟区农村地区金融机构运行机制不健全是造成其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的直接原因,由于麒麟区农村地区信用社长期实行非市场化运作,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产生和发展的时间还很短,经验不足,导致麒麟区农村地区金融机构自身的运行机制很不健全,与商业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首先是组织结构不健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公司治理组织架构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职能部门设置不合理,分工不明确的现象依然存在,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协调机制还不顺畅,降低了农村金融机构的运行效率。
其次是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一是制度制定空缺,有些新业务所必须具备的若干基本规章制度还存在盲点;二是制度建设滞后,有些业务已经发展变化很大,但原有的业务制度和规范却没有及时修订和完善,内部控制可能出现薄弱点;三是制度执行不力,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最后是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具体表现为风险管理意识不够,风险管理意识还没有贯穿到业务拓展、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往往认为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是信贷、审计等部门的事情,致使风险管理滞后,不能提前预测和控制风险。对风险的复杂性认识不足,偏重信用风险而忽视市场风险,对风险的重叠认识不足,区分不明,进而将大量不良资产的形成归咎于信用风险,而忽略了内部控制不严谨、员工思想意识落后而造成的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风险管理方法单一,重视贷款投向合规性、贷款运行安全性等的分析,没有按期对增量贷款的风险情况进行内部通报,也没有对相关责任人员预警提示;在风险识别、度量、监测、预警等方
30
面客观性、科学性不够突出。在贷款调查环节上,大多局限于对客户本身的个人信用、资金实力的了解,比较重视定性分析,量化分析手段欠缺。
(四)政府部门的不当参与
一是政策约束,麒麟区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发展需要宽松的环境和灵活的机制,目前麒麟区对金融行业实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限制了麒麟区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的创新和发展空间。首先是对于金融业执行严格的准入制度,无论是设立新的金融机构还是开展新的金融服务都需要经过监管部门的审批,要符合严格的标准,并且需要经过复杂的审批程序,阻碍了农村金融机构和业务的发展。其次我国的信贷和利率政策虽然对农村普惠金融做出了一定优惠,在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的浮动范围上给出了相应照顾措施,但是仍然不能满足其发展需要,特别是对于利率的限制,严重阻碍了农村金融机构的财务可持续性。
二是行政干预,政府部门在麒麟区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发展中应该是起到引导和服务的作用,但是目前麒麟区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政府采取了过多的行政干预措施,各类农村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信用社都或多或少的受到政府的影响,承担了很多政策性的义务,偏离了正常的经营目标,造成了农村资金配置效率低下的局面。
31
第四章 国外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的经验
从小额信贷到微型金融直至普惠金融的提出与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已经有了近五十年的发展实践,在各国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成功的模式,其发展经验对于发展我国农村的普惠金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选取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最具典型意义的孟加拉乡村银行、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乡村信贷部以及代表普惠金融发展前沿的巴西无网点银行模式,通过对三者的比较研究,得出一些有益于麒麟区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发展的经验。
一、孟加拉国——乡村银行模式
孟加拉国是普惠金融发展最成功的国家之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己经形成了以小额信贷为基础的,比较完善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孟加拉乡村银行被赞誉为世界上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普惠金融项目和扶贫开放方法之一,在国际上受到广泛的推崇。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是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最典型的代表,特点是专为贫困群体宝要是贫困农民提供存款、贷款、保险等综合金融服务。
(一)运行模式
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的核心是互助小组制度,这一制度促进了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监督,并形成了利益共同体,保证了商业贷款的安全和持续性。由经济地位相近的五位贫困者在自愿基础上组成会员小组,每位借款人在加入小组之前,要先由孟加拉乡村银行的工作人员进行资格审查,然后进行为期一周的借款培训,再由支行经理对其予以考察,合格后才‘准许加入互助小组。
贷款的发放以小组为单位采用顺序放贷的形式,无需抵押和担保,但最初只有两名成员可以申请贷款,根据他们的偿还情况,另两名成员再申请贷款,小组组长最后得到贷款,并负责监督还款情况。贷款期限一般为一年,采用分期偿还的方式,一年内还清贷款,借款人按照规定还清贷款以后,刁一有资格获取下一笔贷款,银行对借款人进行长期扶持,直至脱贫为止。
32
在会员小组的基础之上建立会员中心,作为贷款交易和技术培训的场所。会员中心定期召开会议,进行集中放款和还贷,集体进行技术培训,便于成员之间互相监督。
图4.1 孟加拉乡村银行五人小组模式
(二)主要特点
孟加拉乡村银行实行较高的利率,其贷款利率主要分为四种:生产性目的的贷款利率为20%,住房贷款为5%,教育贷款为5%,困难成员(乞丐)贷款零利率。实践证明,贫困农民对于高利率是愿意承受而且是能够承受的,相对于高利贷,利率稍高的小额信贷成为贫困农民的最佳选择。高息政策虽然也使乡村银行支付较高的存款利率,但是通过吸收储蓄存款扩大了贷款能力,从而减少了乡村银行对外部资金的依赖,增加了发展的可持续性,成为其成功的关键之一。
实行强制储蓄是孟加拉乡村银行的一大特色,为了获得贷款,借款人必须在
33
银行强制存款,用于设立小组基金,借款人可获得较高的存款利息。经过小组成员批准,借款人可以从小组基金借钱,但必须将借款总额的5%留在小组基金。强制储蓄形式对于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是至关重要的,银行30%的资金来自于贷款者的强制储蓄和其他公众的资源储蓄,强制储蓄起到了替代抵押的作用,既降低了贫困者获得贷款的条件,又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贷款的还款率,降低了贷款风险。
二、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乡村信贷部模式
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BRI)是世界上为农村提供普惠金融服务的最大的国有商业性金融机构,向印尼数百万农村居民提供了大量且可持续性的金融服务,同时在商业运作上也获得了巨大成功,是继孟加拉乡村银行之后的又一普惠金融运作模式的典范。
由于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主要是贫困、低收入农民,交易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且费用过高,金融机构往往不愿意进入该市场,或者由于难以保证贷款偿还率而不得不依靠国家财政补贴。印尼BRI小额信贷模式中的内部创新设计有效地解决了农村金融市场普遍面临的这一难题,这也是其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一)运行模式
BRI设有四层组织结构,从上到下依次为BRI小额信贷部,主要负责制定政策和直接监管乡村信贷系统;地区分行,主要负责对下一层的内部审计工作、监管和指导,现已发展有16个地区分行,324个各地区支行多位于该地区主要城市,其职责除贷款经营外,还要负责监管下属乡村信贷网点,并决定各个农村银行能自主决定的最高贷款限额,其监督和管理费用由村银行负担;最底层共有4046个农村银行遍及印度尼西亚全国。
农村银行是BRI整个小额信贷系统的核心,其作为单独的财务核算单位主要分布在基层城镇中心地区或离市场近的位置。为了节约成本,机构设置精简,同时员工主要来自当地,充分利用了农村本土化的社会资源来解决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问题,同时还节约了成本,使信贷员无需花费过多的人力与物力进行贷前调
34
查与贷后审查,较好地克服了信息不对称,降低了交易费用,是其良陛循环并取得成功的基础。
(二)主要特点
BRI的乡村贷款实行分期还款机制,期限设计满足借款人的需要,贷款期限一般分为3至18个月不等,营运资金是24个月,投资贷款是36个月,最基本的偿还方式是按月等额偿还,其他选择包括12个月或短一点期限到期一次性偿还,延期最多可达9个月。
为保证贷款人能够按期还款,农村银行规定,贷款人在贷款时先扣除其i0%的还款保证金,并采取按月收息、分期分批收回贷款本金的做法,对按期还款者给予0. 5%的退息优惠。这种分期还款机制是基于“现金流”理念的贷款管理技术,一方面可以降低信贷风险并获得充足现金保持健康的财务状况;另一方面还具有早期预警功能,可以提早发现具有较大潜在风险的贷款。
同时,农村银行不仅在确认贷款人具有还款能力时才按程序予以审批,而且村银行信贷员每周至少有一天要下乡访问客户,调查了解贷款人的经营情况和收入来源状况,以便随时掌握信息。
三、巴西——无网点银行模式
相对于前面的两种传统的普惠金融发展模式而一言,巴西采用了一种比较新型的方法,通过利用代理机制开展无网点银行业务来提供更普遍的金融服务。无网点银行业务是一种新型的普惠余融模式,是指通过零售代理点’二(如邮政网点、移动通信运营商网点、零售商店、加油站及其他类型的零售网点)为得不到传统银行网点服务的人群提供金融服务。20()0年,无网点银行业务开始在巴西出现,随后快速发展,推动了普惠金融的发展。
(一)运行模式
无网点银行模式通常以一个金融机构(通常是一家银行)通过零售代理点来提供金融服务,所有或大部分与客户的交流都是山零售代理点完成的,银行是金
35
正在阅读:
普惠金融在麒麟区农村地区发展现状及模式11-04
基督教讲章有主旳道路讲章04-09
2013-2018年中国卓越绩效企业风险内控管理服务市场竞争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07-20
书中的风景作文500字06-28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11-23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案(精选多篇)09-26
我也是一束阳光初三散文03-30
滨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规范05-07
钳工工艺学习题(及答案)06-02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麒麟区
- 普惠
- 发展现状
- 农村
- 模式
- 地区
- 金融
- 局长履职承诺书
- 13.1从闪电谈起说课稿
- 3外脚手架施工方案- 副本 - 图文
- 辩论 专才与全才
- 《清晨》教案
- 东大线下作业现代机械设计理论与方法(B)答案
- 2015-2020年中国网络教学行业调研及投资策略报告 - 图文
- 2018-2019年高中物理沪科版《选修3-1》《选修三》《第三章 从电表电路到集成电路》课后练习试
- 壬学琐记1
- 闻涛中学4#楼食堂厨房设备采购及安装项目招标文件(综合评分法) - 图文
- 50期积极分子班考试复习提纲(带答案)
- 路桥公司员工行为规范
- 筠连县中学“两基”工作自查报告
- 交警辅警队伍纪律作风集中教育整顿活动方案
- 介质损耗
- 晶闸管的主要参数
- 钢板桩专项施工方案
- 从“差生”到北大生 创造奇迹 - 张春风 - 图文
- 解读
- 2016年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1-8单元试题(含期中及4套期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