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 案例分析(二)

更新时间:2024-03-28 01:1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三模块 学习/专题一 学习理论的新进展/学习活动

问题:

1、这两则教学案例体现了哪种学习理论的应用?这种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这种学习理论给您的教学带来哪些启示?

3、举出更多的课堂教学经历或片断,它们能体现出这种学习理论的应用。

答:1. 这两则教学案例体现了行认知学习理论的应用。

主要观点有: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指学习者对所遇到问题情境,经过内心的积极组织,从而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强调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系是以意识为中介的,强调认知过程的重要性。即学习是个体对事物经由认识、辨别、理解从而获得新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所学到的是思维方式,即“认知结构”,学习过程就是人的认知结构的改变的过程。个体在学习情境中,运用其已有认知结构去认识、辨别,以至理解各个刺激之间的关系,增加自己的经验,从而改变(扩大或提升)的认知结构,因此学习的产生是内发的、主动的、整体性的。

与行为主义相比,认知主义对学习者的考虑要多一点,它注重人的内部心理机制的研究,对学习知识的理解和智能的培养具有指导意义。对于一些与问题解决有关的知识,如归类、规则的推导、程序的建立等要求学习者知道为什么的任务,认知主义还是比较适合的。

2.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对我们教学的指导意义有这样几点:

(1)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水平和认知方式的个别差异进行教学。

(2)学习情境和学习内容结构化:布鲁纳的强调学习情境结构理念,认为在结构中学到的原理原则,将有助于以后在类似情境中产生正向的学习迁移,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创设结构化的学习情境,并且使教学内容结构化。

(3)注重分析学生在发现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反馈:学生的错误反馈能让我们发现学生在认知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了解他们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错误,进而决定采用哪种方式来引导学生分析和纠正错误,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习过程,实现学习目标。

4)有意义接受学习中设计“先行组织者”:奥苏贝尔强调接受学习,但不是完全被动式学习,而是学生在教师提供的“先行组织者”的引导下,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吸收新知识,改变自己的认知结构。这就要求老师对学生经验能力有清楚的了解并给予清晰的讲解引导。

(5)教学时考虑内部和外部条件:组织教学时要根据学习的类型对有关于学习内外部条件的环节进行最优的设计、控制,使内外部条件的提供都经过计划安排,学习按教学安排的程序进行。这样对学习的指导才能有序、充分。

(6)教学中应安排包含新异成分的刺激并适时变化刺激强度,吸引学生注意。还要从内部控制注意,使学生主动选择注意。这可以通过使用多种媒体,变化讲解时的语气,还可以通过悬念、故事、问题、新旧知识对比等吸引学生的注意。

(7)注重间接经验的学习:间接经验的学习是学习者通过观察示范者的示范,或通过教师、家长的口头传授而间接地获得他人已有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实际中学生学习的还是已有的知识经验,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适合学生去发现,另外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因此我们要考虑用怎样的方式让学生学习间接经验效果比较好。

(8)教育中的言传身教:学习行为可以由观察模仿产生,因此作为学生的密切接触者、学生模仿的直接对象,我们一定要要注意“身教重于言教”的原则,从细微之处影响学生,在智育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和德育。

(9) 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对自己的知识、技能、思想情感尤其是学习过程进行权衡和判断,可以更好地起到评价的作用,实现自身的完善提高,有效促进学生学习。

3. 认知学习理论是通过研究人的认知过程来探索学习规律的学习理论。主要观点包括人是学习的主体,主动学习;人类获取信息的过程是感知、注意、记忆、理解、问题解决的信息交换过程;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理解是有选择性的以及学习的质量取决于效果。

在网络教育的过程中,如果要应用这种信息加工理论来指导教学,就要求我们在网络教育的各个环节中能够把握住信息加工过程中的三个阶段。而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学生都在不断地进行很复杂的大脑内部的信息加工过程。那么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是否做到每一个环节都能够使得学生正确地进行这种信息加工,将直接影响到网络教育的成败与否。这些环节表现在诸如学习使用网络这种媒体、设计网站、提供网络资源的参考、提供在线教学的方法等。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50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