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安监管办〔2018〕78号)附件1: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构建实施指南

更新时间:2023-09-16 14:45:01 阅读量: 高中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事故

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构建实施指南

河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II

目 次

前 言 ............................................................................. 1 1 范围 .............................................................................. 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3 3 术语和定义 ........................................................................ 3 3.1 风险 .......................................................................... 3 3.2 风险识别 ...................................................................... 3 3.3 风险评价 ...................................................................... 3 3.4 事故隐患 ...................................................................... 3 3.5 隐患排查 ...................................................................... 3 3.6 隐患治理 ...................................................................... 4 4 职责 .............................................................................. 4 4.1 企业主要负责人 ................................................................ 4 4.2 分管负责人 .................................................................... 4 4.3 安全管理部门 .................................................................. 4 4.4 业务管理部门 .................................................................. 4 4.5 基层单位 ...................................................................... 4 5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 4 5.1 风险识别 ...................................................................... 4 5.2 风险分析与评价 ................................................................ 5 5.3 风险控制 ..................................................................... 13 5.4 风险告知与培训 ............................................................... 15 6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 15 6.1 隐患排查形式及频次 ........................................................... 15 6.2 隐患排查内容 ................................................................. 17 6.3 隐患分析 ..................................................................... 20 6.4 事故隐患分级 ................................................................. 21 6.5 事故隐患治理 ................................................................. 22 6.6 隐患治理验收 ................................................................. 23 6.7 事故隐患上报 ................................................................. 24 6.8 文件管理 ..................................................................... 24 6.9 隐患排查的效果 ............................................................... 24 6.10 持续改进 .................................................................... 25

1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原油田分公司天然气处理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魏忠昕、杜永军、付新新、赵红江、杜雪珍、岳远林、宿振宇、戴海林、贾贝贝、崔姜姜、胡震、韩虎、张巍。

1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双重

预防机制构建实施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构建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企业各部门及所属基层单位、外部项目单位相关业务过程安全风险识别、评价、管控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077 危险化学品单位应急救援物资配备要求

GB/T 7826 系统可靠性分析技术 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FMEA)程序 GB/T 1386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 23694 风险管理 术语

GB/T 27921 风险管理 风险评估技术

GB/T 29639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AQ/T 3034 化工企业工艺安全管理实施导则 AQ/T 3046 化工企业定量风险评估导则

AQ/T 3049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分析)应用导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风险

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 3.2 风险识别

发现、确认和描述风险的过程。 3.3 风险评价

对比风险分析结果和风险准则,以确定风险和/或其大小是否可以接受或容忍的过程。 3.4 事故隐患

企业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或事故后果扩大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上的缺陷和环境的不安全因素。 3.5 隐患排查

企业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岗位员工以及其他相关人员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企业管理制度,采取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对本单位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的工作过程。

3

3.6 隐患治理

消除或控制隐患的活动或过程。 4 职责

4.1 企业主要负责人

4.1.1 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 4.1.2 保证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治理的资金投入。

4.1.3 及时掌握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重大隐患治理情况,治理重大隐患前要督促有关部门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并明确分管负责人。 4.2 分管负责人 4.2.1 4.2.2 4.2.3 4.2.4

负责组织检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落实情况。

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及时向主要负责人报告重大风险管控和重大隐患治理情况。

对所分管部门和单位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负责。

4.3 安全管理部门

4.3.1 指导和监督各业务部门、各单位管控安全风险并排查、治理事故隐患,对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4.3.2 组织实施重大事故隐患治理项目的立项审核、评估认定、登记建档、督导督办和验收确认。 4.3.3 查处未按规定排查治理事故隐患和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的有关单位及其责任人员。

4.4 业务管理部门 4.4.1 4.4.2 4.4.3 4.4.4

建立健全业务范围内的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制定业务范围内的事故隐患排查、辨识、治理、验收等具体工作标准。 组织开展专项安全检查,管控安全风险,排查治理事故隐患。 按时报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和需要提交治理的事故隐患。

4.5 基层单位

4.5.1 基层单位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主体,对本单位的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进行监督管理。

4.5.2 建立健全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4.5.3 加强对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及其相关装置的维护和保养,确保安全有效运行。 4.5.4 及时排查并消除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等行为。 4.5.5 按时报告安全风险管控和事故隐患及其排查治理情况。

4.5.6 组织本单位安全风险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教育和培训,如实记录教育和培训情况。 5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5.1 风险识别 5.1.1 识别范围

安全风险识别应覆盖其所有产品、服务、生产经营活动及场所。 5.1.2 识别内容

4

各部门、单位及外部项目进行风险识别应考虑以下因素:

a)一切与投产、生产运行、检维修、服务、管理有关的常规与非常规活动。 b)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包括承包商、访问者、服务人员)的活动。 c)人的行为能力及行为。

d)已识别的工作场所之外,能够对工作场所内人员健康及安全产生不利影响的危险源。 e)在企业控制下的工作产生的危险源。

f)由企业或外界所提供的工作场所的基础设施、设备(含移动设备)、安全防护用品和材料(含原材料)。

g)企业及其活动、工艺、设备设施、材料、计划、合同、制度等所有变更。 h)任何与风险评价和实施控制措施相关的适用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

i)在规划、设计和建设及技术改造时,工作区域、过程、装置、机器或设备、操作程序和工作组织的设计及操作人员的适应性。

j)人员外出疗养及往返路途、外出购物、与当地居民交往、反恐事件等。 k)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l)企业设备设施的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m)企业周围环境。

n)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 o)举办大型会议或大型活动等。

在进行风险识别时,应依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的规定,对潜在的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充分考虑危害的根源和性质。重点可考虑以下方面:

——工艺技术的本质安全性及风险程度。 ——工艺系统可能存在的风险。 ——对严重事件的安全审查情况。

——控制风险的技术、管理措施及其失效可能引起的后果。 ——现场设施失控和人为失误可能对安全造成的影响。 ——发生的变更是否存在风险。 5.1.3 识别的时态和状态

识别时要考虑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产生(或可能产生)在不同时态和状态的影响。 5.1.3.1 时态的影响

时态分为过去时态、现在时态、将来时态。

——过去时态:考虑过去的活动、产品或服务对现在产生的危险、危害因素影响。 ——现在时态:考虑现在的活动、产品或服务正在产生的危险、危害因素影响。

——将来时态:考虑活动、产品或服务对(或可能对)将来产生的危险、危害因素影响。 5.1.3.2 状态的影响

状态分为正常状态、异常状态、紧急状态。

——正常状态:属于正常的、计划中的和经常的活动、产品或服务所产生的危险、危害因素影响。 ——异常状态:属于不经常的、可以或不可预计的活动、产品或服务所产生的危险、危害因素影响。 ——紧急状态:属于突发的、不可预计的活动、产品或服务所产生的危险、危害因素影响。 5.2 风险分析与评价 5.2.1 风险分析方法

企业应结合实际,选择有效、可行的风险分析方法进行风险分析。其中,常用的风险分析方法有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Safety Check List)、工作危害分析法(JHA—Job Hazard Analysis)、作业

5

安全分析法(JSA—Job Safety Analysis)、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Hazard and Operability Analysis)等。

选择风险分析方法

非常规活动、工作过程 设备设施、工作场所 常规活动、工作过程 装置、流程安全性 JSA SCL JHA HAZOP

分级、分类

管控、治理

图1 风险分析方法

5.2.1.1 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

安全检查表分析法的目的是针对拟分析的对象列出一些项目,识别出一般工艺设备和操作有关的已知类型的危险、有害因素、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查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确定检查项目;以提问的方式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进行检查或评审。

a)安全检查表编制的依据

1)有关标准、规程、规范及规定。

2)国内外事故案例和企业以往的事故情况。 3)系统分析确定的危险部位及防范措施。 4)分析人员的经验和可靠的参考资料。

5)有关研究成果,同行业或类似行业检查表等。 b) 安全检查表编制分析要求

1)既要分析设备设施表面看得见的危害,又要分析设备设施内部隐藏的内部构件和工艺的危害。

2)对设备设施进行危害识别时,应遵循一定的顺序。先识别厂址,考虑地形、地貌、地质、周围环境、安全距离方面的危害,再识别厂区内平面布局、功能分区、危险设施布置、安全距离等方面的危害,再识别具体的建构筑物等。对于一个具体的设备设施,可以按照系统一个一个的检查,或按照部位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或从前到后都可以。

3)分析对象是设备设施、作业场所和工艺流程等,检查项目是静态的物,而非活动。所列检查项目不应有人的活动,即不应有动作。

4)检查项目列出后,还要列出与之对应的标准。标准可以是法律法规的规定,也可以是行业规范、标准、本企业的有关操作规程、工艺规程或工艺卡片的规定。检查项目应该全面,检查内容应该细致,达不到标准就是一种潜在危害。

5)控制措施不仅要列出报警、消防检查检验等控制措施,还应列出工艺设备本身带有的控制措施,如连锁、安全阀、液位指示、压力指示等。

c)安全检查表分析步骤

1)列出《设备设施清单》(见表1)。

表1 设备设施清单

单位: 单元/装置: №: 序号 6

设备名称 类别/位号 所在部位 备注

h)可接受风险(Acceptable Risk)是ALARP区域的下限值,小于等于该值时,风险属于广泛可接受的风险。在中国石化风险矩阵中,人员伤害的可接受风险: 界区内人员年度累计死亡风险应

-5-6

小于等于10/年。界区外人员(主要指厂界外的社会人员)年度累计死亡风险应小于等于10/年。

表11 风险矩阵表

安全风险 矩阵 事故严重性等级(从轻到重) A B C D E F G 后果 等级 1 2 发生的可能性等级——从不可能到频繁发生 3 4 5 6 7 8 类似的事件没有在石油石化行业发生过,且发生的可能性极低 ≤10/年 1 2 2 5 7 10 15 -6类似的事件没有在石油石化行业发生过 10-10/年 1 2 3 8 10 15 20 -5-6类似事件在石油石化行业发生过 10-10/年 2 3 5 12 15 20 29 -5-4类似的事件在中国石化曾经发生过 10-10/年 3 5 7 17 22 30 43 -4-3类似的事件发生过或者可能在多个相似设备设施的使用寿命中发生 10-10/年 5 7 11 25 32 43 63 -3-2在设备设施的使用寿命内可能发生1或2次 10-10/年 7 10 16 37 46 64 93 -2-1在设备设施的使用寿命内可能发生多次 -1在设备设施中经常发生(至少每年发生) 10 -1/年 >1/年 10 15 23 55 68 94 136 15 23 35 81 100 138 200 风险度(RS)分为四级 重大风险 RS≥40 较大风险 20≤RS<40 一般风险 10≤RS<20 低风险 RS<10

表12 后果严重性分级表

后果 等级 健康和安全影响 (人员损害) 财产损失影响 非财务性影响与社会影响 A 轻微影响的健康/安全事故: 1.急救处理或医疗处理,但不需住院,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在10万元不会因事故伤害损失工作日; 以下。 2.短时间暴露超标,引起身体不适,但不会造成长期健康影响。 中等影响的健康/安全事故: 1.因事故伤害损失工作日; 2.1~2人轻伤。 较大影响的健康/安全事故: 1. 3人以上轻伤,1~2人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 2.暴露超标,带来长期健康影响或造成职业相关的严重疾病。 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局部停车。 能够引起周围社区少数居民短期内不满、抱怨或投诉(如抱怨设施噪声超标)。 1.当地媒体的短期报道; 2.对当地公共设施的日常运行造成干扰(如:导致某道路在24小时内无法正常通行)。 1.存在合规性问题,不会造成严重的安全后果或不会导致地方政府相关监管部门采取强制性措施; 2.当地媒体的长期报道; 3.在当地造成不利的社会影响,对当地公共设施的日常运行造成严重干扰。 B C 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及以上,200万元以下;1~2套装置停车。 12

后果 等级 健康和安全影响 (人员损害) 较大的安全事故,导致人员死亡或重伤: 1.界区内1~2人死亡;3~9人重伤; 2.界区外1~2人重伤。 财产损失影响 直接经济损失2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3套及以上装置停车;发生局部区域的火灾爆炸。 非财务性影响与社会影响 1.引起地方政府相关监管部门采取强制性措施; 2.引起国内或国际媒体的短期负面报道。 1.引起国内或国际媒体长期负面关注; 2.造成省级范围内的不利社会影响;对省级公共设施的日常运行造成严重干扰; 3.引起了省级政府相关部门采取强制性措施; 4.导致失去当地市场的生产、经营和销售许可证。 1.引起了国家相关部门采取强制性措施; 2.在全国范围内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 3.引起国内国际媒体重点跟踪报道或系列报道。 1.引起国家领导人关注,或国务院、相关部委领导作出批示; 2.导致吊销国内国际主要市场的生产、销售或经营许可证; 3.引起国内国际主要市场上公众或投资人的强烈愤慨或谴责。 D E 严重的安全事故: 事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1.界区内3~9人死亡;10人及以上,以上,5000万以下;发生失控50人以下重伤; 的火灾或爆炸。 2.界区外1~2人死亡,3~9人重伤。 F 非常重大的安全事故,将导致工厂界区内或界区外多人伤亡: 1.界区内10人及以上,30人以下死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50人及以上,100人以下重伤; 以上,1亿元以下。 2.界区外3~9人死亡;10人及以上,50人以下重伤。 特别重大的灾难性安全事故,将导致工厂界区内或界区外大量人员伤亡: 1.界区内30人及以上死亡;100人及以事故直接经济损失1亿以上。 上重伤; 2.界区外10人及以上死亡,50人及以上重伤。 G 表13 发生的可能性等级分级表

定性描述 可能性 (定性描述仅作为初步评估风险等级使用,在设计阶段评估风险或精确评分级 估风险等级时,应采用定量描述) 1 2 3 4 5 6 7 8 类似的事件没有在石油石化行业发生过,且发生的可能性极低 类似的事件没有在石油石化行业发生过 类似事件在石油石化行业发生过 类似的事件在中国石化曾经发生过 类似的事件发生过或者可能在多个相似设备设施的使用寿命中发生 在设备设施的使用寿命内可能发生1或2次 在设备设施的使用寿命内可能发生多次 在设备设施中经常发生(每年都发生) 定量描述 发生的频率F(次/年) ≤10 10≥F>10 10≥F>10 10≥F>10 10≥F>10 10≥F>10 1≥F>10 >1 -1 -1-2 -2-3 -3-4-4-5 -5-6 -6 5.3 风险控制

5.3.1 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5.3.1.1 技术措施

风险控制的技术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13

a) 消除:采用本质安全设计和科学的管理,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害因素,如采用无害工艺技术、生产中以无害物质代替有害物质,实现自动化作业,遥控技术等。

b)预防:当消除危害因素困难时,可采取预防性技术措施,预防危害发生,如使用安全阀、安全屏护、漏电保护装置、熔断器、防爆膜、事故排风装置等。

c)减弱:在无法消除危害因素和难以预防的情况下,应想法减弱危害的程度,如局部通风排毒、生产中以低毒性物质代替高毒性物质、降温措施、减震装置、消声装置等。

d)隔离:无法消除、预防、减弱的情况下,应将人员与危害因素隔开,将不能共存的物质分开,如遥控作业、安全罩、防护屏、隔离操作室、安全距离、事故发生时的自救装置(如防毒服、各类防护面具)等。

警告:在易发生故障和危险性较大的地方,设置醒目的安全色、安全标识;必要时,设置声、光或声光组合报警装置。 5.3.1.2 管理措施

风险控制的管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a) 健全机构,明确职责。

b)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c) 全员培训,提高技能和意识。 d) 完善作业许可制度。

e) 建立监督检查和奖惩机制。 f) 制定应急预案并演练。 5.3.2 控制措施的评审

制定的风险控制措施在实施前应予评审,评审应针对以下内容进行: a) 控制措施是否使风险降低到可容忍水平。 b) 是否产生新的危害因素。 c) 控制措施的合理性。 d) 控制措施的充分性。 e) 控制措施的可操作性。 5.3.3 风险分级控制 5.3.3.1 风险分级管控原则

低风险:车间、员工应关注,各工段、班组负责危害因素的控制管理,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是否制定控制措施并保存记录,应通过监视确保风险可接受。

一般风险:基层单位(车间上级单位)、车间应关注,所属车间应制定控制措施,努力降低风险,在规定期限内实施降低风险的控制措施。

较大风险:部室、基层单位应关注,基层单位应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基层单位负责管控措施的落实,并监督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重大风险:企业、部室应关注,部室对重大及以上风险危害因素应重点控制管理,必须定防控措施、定责任人员、定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具体由安全主管部门、各职能部门及基层单位根据职责分工具体落实。

根据ALARP(最低合理可行)原则,在当前的技术条件和合理的费用下,对风险的控制要做到在合理可行的原则下“尽可能的低”,风险矩阵中各级风险的最低安全要求见下表。

表14 各级风险的最低安全要求

风险 级别 低风险 14

风险值 RS RS<10 风险水平 广泛可接受的风险 最低安全要求 执行现有管理程序、保持现有安全措施完好有效,风险控制 负责部门 基层单位 防止风险进一步升级。 10≤RS<15 容忍的风险(ALARP区) 可进一步降低风险,设置可靠的监测报警设施或高质量的管理程序。 可进一步降低风险。设置风险降低倍数等同于SIL1的保护层。 1.应进一步降低风险。设置风险降低倍数等同于较大 风险 20≤RS<40 高风险,不可容忍的风险 SIL2或SIL3的保护层。 2.新建装置应在设计阶段降低风险;在役装置应采取措施降低风险。 1.必须降低风险。设置风险降低倍数等同于SIL340≤RS<60 重大 风险 RS≥60 极其严重的风险,不可容忍的风险 非常高的风险,不可容忍风险 的保护层。 2.新建装置应在设计阶段降低风险;在役装置应立即采取措施降低风险。 新建装置改变工艺或设计。对在役装置应立即采取措施降低风险,直至停车。 企业领导层 企业领导层 企业主管 部门 二级单位 一般 风险 15≤RS<20 容忍的风险(ALARP区) 二级单位 5.3.3.2 剩余风险控制要求

企业对重大、较大风险采取控制措施后,应对风险是否降低到可接受程度进行评价。若剩余风险仍

为较大及以上风险,必须重新调整风险控制措施。 5.4 风险告知与培训

企业应在显著位置设置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和公告栏,对进入风险区域的人员进行风险告知。 企业应在存在重大风险的区域主要入口位置,安装重大风险警示牌,对进入人员进行警示。 企业应对相关岗位员工进行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使员工了解本岗位风险,熟练掌握风险控制措施、应急处置措施。 6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6.1 隐患排查形式及频次

主要有日常隐患排查、综合性隐患排查、专项隐患排查、事故类比隐患排查、安全承包隐患排查、HSE体系审核、专家隐患排查、安全标准化自评、安全督查及各种隐患排查活动等形式。 6.1.1 日常隐患排查

6.1.1.1 班组、岗位员工的交接班检查和班中巡回检查。班组、岗位人员按照本单位巡回检查制度进行巡检,间隔不得大于2小时,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生产、储存装置和部位的操作人员现场巡检间隔不得大于1小时,宜采用不间断巡检方式进行现场巡检,对排查出的隐患进行记录并上报。企业的巡回检查工作应与智能联网系统相结合。

6.1.1.2 基层单位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日常性检查。基层单位直接管理人员和工艺、设备、消防、电气、仪表、安全等专业技术人员每天至少一次对装置现场进行相关专业检查,对排查出隐患进行记录并组织整改、上报。

6.1.1.3 日常隐患排查要加强对关键装置、要害部位、关键环节、重大危险源的检查和巡查。 6.1.2 综合性隐患排查

综合性隐患排查是指以保障安全生产为目的,以安全责任制、各项专业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情况为重点,各有关专业和部门共同参与的全面检查。综合性隐患排查分为企业级和基层单位级,企业的综合性隐患排查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基层单位的综合性隐患排查至少每周组织一次。

15

6.1.3 专项隐患排查

专项检查包括专业隐患排查、季节性隐患排查、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前隐患排查。

6.1.3.1 专业隐患排查主要是依据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结合各基层单位的行业特点,查出违反上述法律、法规、标准、规章等条款的,且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上的缺陷和环境的不安全条件,通过隐患列举描述项实现对基层单位隐患的归纳。专业隐患排查可由企业各业务部门组织,至少每月开展一次。

6.1.3.2 季节性隐患排查。根据各季节特点开展的专项隐患排查,由各业务部门的负责人组织本系统相关人员进行。春季以防雷、防静电、防解冻泄漏、防解冻坍塌为重点;夏季以防雷暴、防设备容器高温超压、防洪、防暑降温为重点;秋季以防雷暴、防火、防静电、防凝保温为重点;冬季检查以防火、防爆、防雪、防冻防凝、防滑、防静电为重点。企业应根据季节性特征及本单位的生产实际,每季度开展一次有针对性的季节性隐患排查。

6.1.3.3 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前隐患排查。主要是在重大活动和节假日前,对装置生产是否存在异常状况和隐患、备用设备状态、备品备件、生产及应急物资储备、保运力量安排、企业保卫、应急工作等进行的检查,特别是要对节日期间干部带班值班、机电仪保运及紧急抢修力量安排、备件及各类物资储备和应急工作进行重点检查。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前必须进行一次隐患排查。 6.1.3.4 当发生以下情形之一,厂应及时组织进行相关专业的隐患排查:

a)颁布实施有关新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或原有适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重新修订的。 b)组织机构和人员发生重大调整的。

c)装置工艺、设备、电气、仪表、公用工程或操作参数发生重大改变的,应按变更管理要求进行风险评估。

d)外部安全生产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e)发生事故或对事故、事件有新的认识。

f)气候条件发生大的变化或预报可能发生重大自然灾害。 6.1.4 事故类比隐患排查

是对企业内和同类企业发生事故后的举一反三的安全检查。当获知同类企业发生伤亡及泄漏、火灾爆炸等事故时,应举一反三,及时进行事故类比隐患专项排查。 6.1.5 安全承包隐患排查

企业领导层、机关科室负责人、基层单位负责人应分级承包关键装置、要害部位。企业领导层、机关科室承包人每月至少开展一次承包单位的安全隐患排查,基层单位负责人每月至少开展二次承包岗位的安全隐患排查,督促、指导基层安全工作的开展,并将检查情况进行记录。 6.1.6 HSE体系审核

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开展HSE体系审核,每年对体系涉及的所有部门和单位至少应进行一次全面审核。HSE体系审核也可与企业的综合性隐患排查相结合。

内审员通过交谈、查阅文件、现场检查、调查验证等方法收集客观证据,认真填写记录。审核结束,审核组应分析审核情况,评价审核证据,明确审核结果。内审员发现不符合时,对照HSE管理体系文件,详细描述不符合事实,经受审核部门的负责人确认。

受审核部门或单位接到不符合报告后,应及时分析不符合原因,制定不符合处置措施及预防不符合再发生的措施,并对拟采取的措施进行风险评价,报审核组长或审核员评审认可。受审核部门或单位应立即组织实施纠正措施计划确保实施的有效性,并在规定时间内将不符合项报告反馈给审核员。审核组长或指定的审核员对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验证,在不符合报告“验证”栏中记录验证结果并签字。

6.1.7 专家隐患排查

1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4x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