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2《邹忌讽齐王纳谏》(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doc

更新时间:2023-12-03 20:1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2《邹忌讽齐王纳谏》(第

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1.够熟读课文,结合《战国策》、“邹忌”、“齐威王”其人其事理解文章大意。

2.词类活用(“面” “美” “私” “闻” “服”)、古今异义(“讽”“窥”“地方”“刺”“谤讥” 等)文言词汇。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反复诵读,理解文章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难点】把握文本主要内容,即“邹忌讽谏”、“齐威王纳谏”。

教学过程

导入一:情境型

【设计意图:用提示的形式导入新课,让学生提高阅读兴趣。】

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身边都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导入二: 激趣型

【设计意图:用故事引入,激发学生认知课文内容的兴趣。】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人,他叫邹忌,他是战国时齐国的谋臣,多谋善谏。一次,威王弹琴,邹忌进门就说琴弹得好。威王认为他未仔细听,是在说谎。邹忌说,琴声宽和像君主,清廉像章宰辅,舒缓像政令,谐调畅适像四时。威王听了,知道他在说治理国家的道理,极为赞赏,就拜他为相。今天,我们来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名篇《邹忌讽齐王纳谏》,主人公也是邹忌,课文所讲的是在这之后的另一个故事。

课堂实录

一、文题解读:结合“资料导读”,理解“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什么意思? 教师引导:

邹忌是谁?文中的“齐王”是谁?“讽”和“谏”分别是什么意思?学生结合以下材料,准确把握文题含义。

资料导读: 1.《战国策》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的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国别体散文集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战国策》语言活泼流畅,人物栩栩如生《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的奇葩,对后世史学和文学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摘自“百度”百科) 2.邹忌

齐国的谋臣,历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藉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而当时的淳于髡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出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摘自“百度”百科) 3.齐威王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明确:

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意思是“邹忌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齐威王,结果是齐威王接受邹忌的规劝并广开进谏渠道,采纳雅谏”。 二、点读正音。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对文言教学的要求及“读读背背,背背读读”,“读”是为了入文,“背”是为了“积累”。】

点名学生朗读全文,听读者做好点评的准备。

要求:结合注释,读得准,读得畅;虚词停顿要鲜明;营造学习文言的氛围。教师根据朗读实况正音。

教师提示:注意“昳丽、窥镜、朝服衣冠、期年、间进、朝于齐”等加点字的读音。 .......学生结合要求点评,教师板书正音:

板书:

昳(yì)丽 窥(kuī)镜 朝(zhāo)服衣冠(guān) 期(jī)年 间(jiàn)进 ......朝(cháo)于齐 .

三、自读断句。

要求:结合注释,读得准,读得畅;虚词停顿要鲜明。 教师提示:注意一下句子的朗读节奏:

邹忌/修/八尺有余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王之蔽/甚矣!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四、悟读入文。 要求:读出人物的语气。 教师提示:

⑴“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我与徐公孰美?”——邹忌窥镜后的自得又不自信。

⑵“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妻之答,要读出融融的爱恋之情。 “徐公何能及君也”——怯怯的拘谨之意。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阿谀奉承之情。

⑶“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深沉、恳切,并注意其节奏感。 五、品读悟意。

要求: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句。

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强调重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尤其是注意提醒学生重点关照“面”“美” “私”“闻”“服”(词类活用)、“讽”“窥”“地方”“刺”“谤讥” 古今异义等文言词汇,以及容易出现理解偏差的句子。 教师提示: ⑴重点字词

修:长,这里指身高 昳(yì)丽:光艳美丽 服:名词活用做动词,穿戴 窥(kuī)镜:照镜子 谓:对…说 其:他的

孰:谁 孰与:与…比谁更…,表示对比 甚:极,很 及:赶得上,比得上

复:又 旦日:第二天 若:如,比得上 明日:古,又过了一天今,明天 孰,通“熟”(shú),仔细 之,指城北徐公 私:动词,偏爱 畏:害怕 欲:想要 寝,指躺着 思之:想这件事 ⑵重点句式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判断句) 忌不自信 (宾语前置)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省略句)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介词结构后置句) 六、译读出文。

结合疏通字义句意成果,学生口头翻译文本,讨论归纳各部分主要内容,把握文意。 学生小组内互译,讨论纠错,并汇报研读成果,在此基础上,概括文本各部分主要内容。 教师明确:

全文共四段,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段),写邹忌从妻、妾、客谬赞自己比徐公还美这件事中悟出一个深刻的道理——进谏的缘起。

第二部分(2段),邹忌以自己手蒙蔽的事情为例,讽谏齐王——进谏的内容。 第三部分(3、4段)写齐威王虚心纳谏及其取得的巨大效果。

教师结合本课时教学目标之“把握文本主要内容”设疑以及讲解,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内合作探究的方式,突破本节课教学难点。 教师设疑一:邹忌是如何与徐公比美的呢? 组内讨论,学生抢答,教师明确:

通过邹忌的三问,即问妻、问妾、问客,及妻、妾、客的三答来与徐公比美的。 问妻: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妻答: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问妾:吾孰与徐公美? 妾答:徐公何能及君也? 问客:吾与徐公孰美? 客答: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教师点拨:

三人的回答看起来相似,但仔细品味却相去甚远,对话中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特点都得到了鲜明体现。(妻十分肯定,不容怀疑的口气。妾畏怯、顺从的心理。客应酬、逢迎的

态度。)

教师设疑二:妻、妾、客三答后,邹忌“暮寝而思之”,“之”指代什么?邹忌由此又想到了什么呢?

小组讨论总结,点名回答。 教师明确:

“暮寝而思之”的“之”指代上文的“三问”“三答”,尤其是“三答”。邹忌在三问三答之后,经过“孰视”“窥视”,知道自己明明不如徐公美,而妻、妾、客偏偏说比徐公美。这是引起他思考的原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这是邹忌经过一番思考得出的结论。至此他豁然顿悟,认识到凡是对自己有偏私、有畏惧、有所求的人,在自己面前只会说些献媚讨好的假话。这比美悟出的道理为邹忌讽谏齐王埋下了伏笔。 教师讲解第三段:

在本段中,邹忌采用了以家事喻国事的办法。以“臣之妻私臣”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相比;以“臣之妾畏臣”与“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相比;以“臣之客欲有求于臣”与“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相比,劝说齐王除蔽纳谏。最后恳切指出“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学生背诵第三段,思考下列问题:

教师设疑三:邹忌讽谏的效果如何?他是怎样取得这样的效果的? 小组讨论,教师明确:

王曰:“善”,这是对邹忌一席话的肯定和赞赏。由于邹忌由小及大。由近及远,由此及彼,由家事到国事,用自己的切身体验去规劝齐王,设喻巧妙,推理自然。入情入理,态度诚恳,所以齐王正欣然接受了他的意见。

2.齐王是怎样纳谏的?臣民是怎样进谏的?齐王纳谏的结果如何? 小组讨论,学生总结:

⑴齐王下令按进谏的方式,分三等悬赏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滂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如此不计较提意见的方式和态度,这在封建社会是罕见的,也正是邹忌敢于进谏的原因。

⑵臣民进谏分三个阶段,发生了三次变化,“令初下,群臣进涑,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这三变生动地反映了这一重大举措的正确性。

⑶结果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教师明确:

本文讲述的是邹忌用自己的例子和体会劝说齐威王的事,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了直言不易的道理,然后邹忌以自己的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弊纳谏,齐王接受了建议,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疏通了文字障碍,了解了文章主要内容,同学们要注意文中重点词语的读音以及解释。 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课后二题。

3.总结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词语。 板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通假字 二、一词多义 三、古今异义 四、词类活用 五、特殊句式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4ot.html

Top